大课间活动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课间活动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课间活动分析

大课间活动分析范文1

关键词:小学;大课间;啦啦操;可行性

一、小学大课间开展啦啦操的重要意义

啦啦操活动应用于小学大课间活动中,不仅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还有利于促使小学生弹跳能力、爆发能力的发展。另外,由于体操动作有节律、动感,还可以培养学生对韵律的敏感程度,锻炼学生身体的柔韧性以及灵敏性。有些啦啦操还会有一些抛接动作,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协调性以及平衡性。一套完整的啦啦操演出,需要多种动作的不断变化,并且动作一般来说都是比较难的,因此,也间接地培养了学生的忍耐力和综合意志品质等各方面能力。

二、啦啦操在小学大课间活动中的开展

将啦啦操活动应用于小学大课间活动中,表现出很多种优势。首先,啦啦操发展的主要场所就是学校这个公共场所。啦啦操表演是需要表演者激发起表演的激情,才能吸引观众的目光。而且啦啦操需要表演者带给观众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团队合作的精神。这些都可以通过学校这个场所来实现。其次,为了丰富小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学校每年都会举办多种比赛、活动等,比如运动会、拔河比赛等室外活动,这些活动都为啦啦操提供了表演的机会。最后,随着近年来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学校会定期组织各种培训、学习等。这些对于啦啦操的推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有助于保证啦啦操教学往好的方向发展。

近年来,教育部也逐渐开始重视体育教学效果,明确提出了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要进行体育艺术项目的教学。小学学校要利用大课间活动的时间,应用啦啦操等艺术项目,开展校园艺术文化项目,发挥大课间活动的锻炼价值。因此,啦啦操势必会成为校园体育文化的一个创新模式,越来越重视,进而实现体育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将啦啦操活动应用于小学大课间活动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审美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在小学大课间活动中开展啦啦操运动项目势必会成为新的趋势。

大课间活动分析范文2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活动教学法 优势 应用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1.1 授课形式单一,缺乏创新 一般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要是以选修课的形式设立,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根据相关知识解决自身的问题,但是由于教师在讲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过程中过分于对理论知识的讲解,而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结果大部分的学生就会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失去兴趣,同时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没有进行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没有对相关心理知识进行创新。

1.2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偏离教学目标 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是对如何解决心理问题以及治疗心理疾病而言的,而对于预防心理健康问题的知识讲解的相对较少,甚至有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此是一带而过,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目的是以预防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为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之间的偏离很容易造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偏差性发展。

1.3 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脱离实际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立目的是预防与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内容安排上要注意与学生实际生活、学习的密切联系,但是由于高校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考核不严格,教师专业技能不高等方面的原因,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用性,尤其是教学方法的单一性,造成学生依靠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不大。

2 运用活动教学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优势

2.1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目标决定了活动教学法的优势 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更多地具有高心理素质的人才。活动教学法则是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活动教学法可以为学生提供解放自、发挥学生个性的契机。

2.2 活动教学法的特点决定了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中不可或缺 活动教学法注重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他强调学生直接参与活动其中,亲自体验活动设计并且直接获得经验。而心理健康教育是以预防与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为主的,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需要学生亲自参与心理健康活动,通过实践获取相应的健康知识,因此通过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环节采用活动教学法可以实现学生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主动预防与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意识。

2.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内容特殊性决定了活动教学法的必要性 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学在内容安排上主要分为知识讲解与实践体验。知识讲解采取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结合相应的案例分析,虽然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相对容易,但是学生很难做到与自身的对照;实践体验强调的是学生亲自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通过自身的心理问题,让教师进行相关问题的讲解与分析,以此提高对于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实践体验心理健康教育时活动教学法是心理健康实践教育环节的有效体现。

3 活动教学法对教师能力的要求

活动教学法的实施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密切配合,但是由于教学法的实施主要有教师设计与完成,因此为了完善活动教学法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应该在教师教学能力方面入手:

3.1 “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预防与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地位关系不是上下级的关系,而是他们站在平级以朋友、亲人的角度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问题咨询与分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观念中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贯穿到教学环节中。比如在讲解“大学生性心理发展”问题,教师首先就要有清晰的观念――为学生服务的理念,要站在朋友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并且给其进行心理沟通。

3.2 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 首先,活动教学法在活动安排上有不同的要求,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其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素比较大,因此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和心灵感应效应;其次活动教学法的实现并不是单纯的改变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师也可以通过改变学习教材、教学环境以及教学进度安排等实现;最后教师要积极主动的参与有助于提高自身专业技能的培训。

3.3 注重心理学相关学科知识积累 在活动教学方面,每个活动都包涵心理学原理或技术。如,“自我探索之窗”源于精神分析,“情绪调整技巧”从合理情绪疗法变化而来,“制订行动计划”直接取于行为主义疗法。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任课教师的要求会更高:不仅要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在熟知三类活动操作程序的基础上,掌握各类型活动的理论根据,才能让三种类型活动不拘禁于套路形式,抓住核心。

参考文献:

[1]伊军.体验式教学在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研究与应用[J].今日湖北.下旬刊,2013(2).

大课间活动分析范文3

一、利用小学大课间推进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的主要思路

(一)开展积极的评价策略,引导师生有效参与

促进体育活动最大限度的融入小学大课间之中,使大课间的开展成为体育活动开展的载体需要有一定的策略引导,并通过形成相应的制度加以规范。因此,各学校需要出台相应的制度对学生及教师进行约束,并将制度长期化。首先对教师来说,教师能否把科学、健康的体育运动纳入到小学大课间活动中去,被纳入体育运动的价值和意义,开展效果如何,有没有对开展后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改进,这些都要纳入到对教师的考核之中;其次,对于学生,能够把教师安排的体育运动在大课间活动中认真的开展,并且经过一段时间开展后能对该项体育运动积极的认可,并提出相应的认识和看法,以辅助教师对体育运动进行调整和优化,这些也要纳入对学生的考核之中。通过建立类似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对在大课间活动中把体育运动融入其中,而且是把有价值、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体育活动纳入到大课间活动中,这是对自己和集体的一种贡献。在这种评价方式的引导下,教师和学生都会积极的参与,体育活动自然也就会在大课间活动的推动下更加有效的开展起来。

(二)持续丰富活动的内涵,促进体育运动融入

体育活动的持续开展,不仅需要有制度的约束,还要让学生、教师从心底认可这种体育活动,感觉到这种体育活动的价值,这样他们才会认真的去践行此项体育活动,也才能进一步的形成最有效的活动模式。比如,以前我们把大课间做操、跑步、走队列等作为大课间的活动形式,一方面学生没有兴趣,另一方面对于体育运动的开展也价值不大。因此,学校应该积极的探索,把更多有价值的、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体育运动性质更浓的活动纳入到大课间活动中。比如,充分利用民间游戏开展大课间活动,民间游戏具有浓厚区域文化气息、玩法简单易学、趣味性强、材料简便、不受人数、场地、环境限制的优势,把跳皮筋、丢沙包、集体跳绳、转陀螺、打弹子、跳房子、滚铁环、拍纸片、掼纸炮等活动融入到大课间活动中来[2]。另一方面也非常有效的锻炼了学生身体,对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推进学生热爱体育运动也有积极的意义。

(三)建立科学的管理机构,促进体育运动开展

以往我们很多学校,并没有对大课间活动,以及大课间活动中体育运动开展情况十分重视。有时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检查,有时为了走走过程。真正大课间活动开展的时候,也是班主任自己说了算,甚至就是班长说了算,没有与体育活动真正有机的联系起来。为了有效的推进体育运动在大课间活动中的融入,学校把体育大课间活动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建立系统的领导机制和责任制度。尤其在大课间的活动中要增加体育教师的比例,在大课间活动开展过程中要经过体育教师的论证,充分采纳他们的意见[3]。经过体育教师的论证后,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体育教师会把更多积极有益的意见提出来,使大课间活动中的体育运动更加有价值,而且更加能相互促进。

二、结语

利用小学大课间开展各类活动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新时期一项推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也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认可。在小学大课间中融入体育活动,使小学大课间与体育运动相结合,既丰富了大课间的活动内涵,也为体育运动更好的开展提供了更好的平台,更为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纪开俊.体育大课间活动现状分析与改进方法[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29(3).

大课间活动分析范文4

为了推进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和阳光体育活动,有效地落实“每天运动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和理念,大部分中小学都能按照要求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增加大课间活动时间,为全面发展学生而打下坚实的基础。现代中小学学校体育是由体育与健康课、大课间体育活动、课余体育活动三大部分组成。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延伸,是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锻炼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课间操相比,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仅内容更丰富,组织形式更灵活,活动时间更长,而且发挥的作用也更大。如大课间体育活动能更好地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放松身心,进行体魄锻炼,促进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素质;能让学生更充分地享受体育,感受体育的魅力,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和潜能,为学生终身体育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能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营造积极向上的校风,提高中小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

一、目前中小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学校不够重视

第一,校领导思想上认识不够。在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和学校体育传统教育模式的制约与局限,有些校领导对大力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认识存在偏差,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存在着只注重表面形式和应付检查的现象,没有真正认识到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意义及其重要性。

第二,活动保障不够。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制度资金、人力、场地器材等保障。目前许多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出现随意性较大,场地不够,活动内容简单、枯燥,人力少等现象。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许多学校还没有利用好学校现有的资金和资源,科学地建立健全本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管理制度,为本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提供有力的保障。

第三,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对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没有严格的质量要求,缺乏一套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其次,学校对体育教师和班主任的工作总量、质量也同样没有形成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致使大课间体育活动在组织上比较松散,没有创新,没有特色;最后,学校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身体素质等情况评价也不健全、不准确等等,影响了学生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2.教师工作力度不够

大课间体育活动都在规定时间中进行,全校学生都要参加,是学校每天都开展的大型活动,组织任务重,情况复杂,容易发生运动伤害事故,所以教师责任大、压力大。同时又由于社会和学校又不够重视,教师的劳动付出得不到相应报酬,所以大部分教师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积极性明显不够,出工不出力,应付了事的现象普遍存在。

3.学生参加积极性差

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每天都会组织学生进行,在表面上看是热热闹闹。可是,学生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差参差不齐,如小学生认为大课间体育活动是玩或做操的时间,而高年级学生则认为是学校走形式和走过场,没有任何意思。特别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意愿和积极性越来越差,学生做操站着不动现象也越来越严重。通过调查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校和教师宣传力度不够,学生对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清楚。同时学校在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也不够,没有树立好学生“健康第一”的思想和理念。

二、中小学有效开展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对策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为了认真落实中小学生每天活动一小时的目标,学校领导要紧跟时代,明确办学理念,引导全校教师真心实意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和阳光体育活动,坚持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深刻认识到大课间体育活动对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并不断地转化成学校的办学思想。要不断加强宣传与教育,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黑板报、橱窗、简报等阵地,宣传参加大课间活动的意义与作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同时让学生了解本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方案、内容及方法,并在校公示栏等显著位置予以公示全校各班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情况,接受社会、家长和学生的监督。

2.完善制度,保证大课间体育活动正常进行

学校要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完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各种管理制度和安全保障制度等,保证大课间体育活动正常、安全有序地开展。明确责任人,确保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时间、组织人员有落实,活动内容有安排,场地器材有保障等;建立校园意外伤害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制定安全预案。加强体育设施的维护与管理,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校园活动安全教育,指导学生科学正确的健身方法,同时建立和完善学生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完善师生的评价机制。利用科学的评价机制,激发体育教师和班主任的工作热情和创新力。加大考核结果的奖惩力度,教师与学生的个人评优评选、班级体的评优评选等都要与其挂钩,以提高全校师生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效果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班级工作的重要内容。体育老师和班主任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他们是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因此,制定教师的培养和培训计划,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水平,才能有效地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效果。

首先,提高班主任班级室外活动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班主任主要负责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工作和学生安全管理工作。因此班主任要具备一定班级室外活动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预防学生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发生意外事故。班主任在提高班主任班级室外活动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同时,一定要注重班级学生干部的培养,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中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让学生干部在管理好自己的同时参与班级管理,使学生干部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提高班主任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效果。

其次,要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素质。主要是指教师的编排能力、组织与指挥能力、教学能力等。编排能力实践是指体育教师编写能力。包含教师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大课间操的学期安排、学生活动时间、内容及场地器材的安排等。编排能力可以是个人编写也可以是全体教研室体育工作人员共同编排。组织与指挥能力,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都是由体育教师轮流值日组织与指挥,因此,体育教师要具备指挥全校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能力。组织与指挥时要果敢、准确,声音洪亮,口令简明有力;教学能力,大课间体育活动技能的教学都是由体育教师负责进行教学和指导,因此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最后,要不断激发教师的创新精神。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如果总是一成不变,就会让学生感觉枯燥。因此,学校要开展好大课间体育活动,就必须要不断的进行创新,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大课间体育活动创新内容包括:活动内容的时代性与特色性、场地器材的合理分配与使用、学生活动时间的合理性与保障以及组织形式的新颖性等。所以学校要利用的各种激励机制,不断把教师的创新热情和智慧火迅速点燃起来,使大课间体育活动成为教师展示自己才能的大舞台,使大课间体育活动真正成为全校师生都喜欢的一项学校体育活动。

大课间活动分析范文5

关键词: 常熟市属小学 大课间活动 开展情况 调查研究

一、项目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2005年,国家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各中小学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具体要求是在课间操的基础上,延长活动时间,丰富活动内容,开展20-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1],但是,《第六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报告》显示,虽然学生的体质有所改善,下滑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但小学生的肥胖率仍继续增加[2],因此,积极开展大课间活动就显得非常重要。常熟市属小学大课间活动是否真正得到落实,市区重点、非重点和乡镇小学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设计了相关的问卷调查表格,试图通过调查和访谈,了解此项活动的开展情况,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意见。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通过相关的问卷调查,可以获得关于大课间活动开展情况的资料,便于发现问题。

(1)问卷的框架及内容

根据大课间活动的具体要求,现从开展现状和学生态度两个方面出发制定问卷框架。在活动开展现状方面,主要调查活动的时间安排和活动内容。在学生态度方面,主要调查学生的认知程度、兴趣和锻炼结果,锻炼结果则由学生出汗情况和注意力集中情况这两部分组成。

(2)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考虑到小学低中年级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强,因此,此次调查对象只涉及小学的高年级学生。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38份,回收率为96.6%。其中市区重点、非重点、乡村小学高年级学生参与问卷填写的人数分别为131、88和118。

2.学校访谈法。

通过面谈的方式,了解校领导和大课间负责人对此项活动的态度,听取他们对大课间活动组织管理的看法,并做好记录。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研究,参考问卷调查的结果,综合两个方面的情况,我们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二、关于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通过spss软件对调查问卷进行处理计算,结合访谈获得的内容,现从组织管理、开展现状、学生态度这三个维度出发进行分析。

(一)不同类型小学大课间活动的组织和管理。

大课间的组织管理是开展活动的前提,制订详细的大课间活动方案不仅能够切实保障大课间正常有序地开展,而且能够使学生获益更大。

1.小学的领导层都较为重视。

一位市区重点小学的校长对大课间非常重视,认为学生需要全面发展,体育课给学生提供的时间太少,大课间活动正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位乡镇小学的副校长也非常重视大课间活动,认为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综合所有的访谈,可以得出:不同类型小学的领导层都比较重视,这表明各类小学都能积极落实国家政策,大课间活动的开展都已趋于稳定。

2.检查和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一文明确提出,要建立督导、检查和工作评比制度,定期进行检查、督促。调查显示,只有一所非重点小学制定了详细的检查评价体系,将其分为常规评价和考核评价两部分,并积极落实,其他小学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一所市区重点小学在活动方案中涉及不定期检查和量化评分,但校长却说还未将其落实。另外一所市区非重点小学没有制定检查和评价体系。综合所有访谈资料,建议部分小学制定完备的检查和评价体系,并且将其落实。如果在制订方案的过程中感到困难,就要和兄弟学校积极交流,学会取长补短。

(二)不同类型小学大课间活动的开展现状。

活动开展现状是对大课间活动的客观性描述,对活动时间和内容的选择,体现了学校对大课间活动的重视程度。

1.活动时长不一,有待落实。

学生对大课间活动的感觉时长,能从侧面反映活动的开展现状,为此,我们对高年级学生的大课间活动感觉时长做了调查,结果如下:

由表1可知,大部分的市区重点和乡镇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活动感觉时长在10分钟以上,而市区非重点小学将近一半的高年级学生的活动感觉时长在10分钟以内,说明不同类型小学的活动时长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两所市区非重点小学在活动时长上确实存在问题,活动时长都太短,其中一所小学由于新方案的制订缩短了活动时长,而另一所小学则是因为校领导规定的活动时长较短。总体而言,无论是哪类学校,都要确保学生的活动时间,尤其是市区非重点小学更应该加以重视。

2.活动内容丰富且更换及时,但侧重点不同。

由于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因此只有针对各年级学生选择活动内容,不断更替活动内容,才能让学生获得最佳锻炼效果。

据图1可知,排除人数在5个以内的活动项目,可以发F,重点小学的活动内容涉及最广泛,以健身操和跳绳为主。由于场地限制,很难开展一些球类运动。乡镇小学的活动内容以球类运动为主,反映出其活动场地较大,但活动内容较为单调,可见其体育设备的种类还不够完善,因此要寻求政府资助。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各类小学对活动内容的更换比较及时,基本上都是每周更换一次。

(三)不同类型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态度。

学生态度是检验大课间活动开展情况的最好标准,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充分了解学生的态度对活动开展有很大的帮助。

1.了解程度不高,需要宣传。

学生对大课间活动的了解程度是大课间活动有效开展的基础,良好的认知能够提高学生的活动热情和毅力。

表2显示:大部分市区重点小学学生都认为大课间活动对自身有很大帮助,但仍有近41%的市区非重点小学和34%的乡镇小学的学生,认为大课间活动影响学习,表明部分学生的了解程度还不够,还没有真正意识到体育锻炼能够提高学习质量。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所有小学都未曾进行前期宣传,因此学校要多组织开展前期宣传工作,让学生对大课间活动有清楚的认识。

2.活动兴趣广泛,但较集中。

表3显示:高年级学生对羽毛球的兴趣更浓厚,不感兴趣的是健身操。重点小学对呼啦圈和武术比较感兴趣,非重点小学对足球、篮球较感兴趣,乡村小学则对短跑、立定跳远感兴趣,故各校要多开展一些球类运动,少开展健身操运动。另外,不同类型的学校还应该考虑学生的兴趣,例如乡村小学应该把短跑、立定跳远等田径运动引入大课间活动中。

3.锻炼效果较好,但需因校制宜。

大课间活动的锻炼效果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是否真正地投入锻炼。这项活动强调实效性,不管大课间采用何种形式,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的身体素质上。

从表4可以看出,不管是哪类小学的高年级学生,大课间活动后都会出汗,这表明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投入活动中。

从表5中可以看出,市区重点小学高年级学生注意力的集中程度要比另外两类小学高,而市区非重点小学高年级学生则在“偶尔能集中注意力”这方面所占比例较大。市区非重点小学活动时长较短,活动内容单调,因此,这类小学除了丰富活动内容外,还要保证活动时间,让学生体验到活动的乐趣。

三、此项调查的结论和改进建议

在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管理方面,各类学校领导都认识到了活动的重要性,但部分市区非重点和乡镇小学在评价体系方面做得还不够完善,此类学校领导应把学校大课间活动纳入相应的考核体系中,切实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在大课间活动开展方面,市区非重点小学学生的活动感觉时长比较短,需进一步保障活动时间。另外,三类小学都存在不足,需要改进。市区重点小学明显存在场地缺乏的问题,包括活动场地小、器材存放室小,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校空间的管理,定期更换器材,减少使用面积。可以开展一些不需要使用器材的运动,像立定跳远等。学生也可以自备器材,或者共用器材。市区非重点小学在认知方面要努力缩小和重点小学的差距。乡镇小学需要丰富大课间活动内容,定期更新,加大活动经费的投入,保证大课间活动形式多样化,此外还要建立完备的安全应急预案。

在学生态度方面,大部分学生还未意识到大课间活动的益处,活动兴趣较为单一,因此,学校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大课间活动,多次组织开展前期宣传工作,保证全员参与。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还发现,学生对球类运动的兴趣较高,因此各校要多开展一些有关的运动。

总之,小学开展的大课间活动,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比较重要。常熟市属小学大课间活动,在组织管理和活动开展方面都有提高的空间。此外,学校还需要做好学生工作。希望通过各方努力,使此项活动的开展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的意见[Z]教w艺[2005]10号.

大课间活动分析范文6

一、成立大课间管理委员会

成立以分管校长为首,以行政领导、学生工作处、年级组、班主任、体育教研组、团委为主的“大课间管理委员会”(见图1),编制《大课间管理条例》,依据条例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和奖惩制度。

二、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一)校长室职责

校长室负责各部门总协调,明确各部门职责,制定相应的考核与奖惩制度;针对大课间专门组织以校级领导为首的行政值勤制度,并制定详细的检查、记载、反馈、整改方案。

(二)学生工作处(德育处)职责

1.德育渗透

每学期分几个阶段精心组织以团队纪律、健康锻炼、心理疏导为主旨的德育活动,主要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主题板报、健康讲座、优秀录像回放、会操评比、家长委员会介入、告家长书等形式进行引导教育,使学生心悦诚服、积极主动、真真切切地投入到大课间的活动中;并制定严格的规范与考评细则。对新入学的高一同学在军训期间和开学初的一个月要高标准、严要求,这对日后规范的养成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制定班主任考核要求

(1)根据实际需要针对班主任大课间到位情况、大课间班级操行管理成效,制定大课间班主任考核制度并与大课间月度评比考核挂钩。如,考核规定班主任每周到位不少于4次等。

(2)学生工作处与各级部共同协调任课教师参与到大课间中,每班除班主任外再另安排一位任课老师为副班主任,共同参与大课间的管理,并制定相应的规范与考评。如,考评要求副班主任每周到位监管次数不少于3次,并与班主任密切配合、相互协调保证每次大课间至少有1人到场负责监管。

3.‘值周班’管理

值周班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和有效途径,每周由两个(高一、高二各一个班)班级的全体同学参加学校的值勤检查工作,协助学校维持校园秩序,参与学校部分常规工作的管理。各班班长即为值周班班长,协助负责老师做好检查分工和检查反馈。值周班的工作原则是“公平、公正、公开”。 值周班由专人管理、专门培训、分工明确、持证上岗,有严格的工作规范和有效的监管机制。值周班针对大课间检查的重点是各班到位人数、进退场秩序、以及质量监督;检查人员有详细的“大课间检查分工表”“课间操路线示意图”“检查方法及图解”“检查记载反馈表”“大课间出席人数表”等。

4.多元评价、促进有效

组织多种针对大课间的评比活动,如:会操评比、领操加分、大课间主题板报,参与值周班大课间检查,针对大课间的研究性学习报告、大课间辩论赛参与情况,及发表于校级刊物以上的文章等。并确定一定比例和详细积分方法,将学生参与情况纳入到班级常规月度评比、红旗班评比和学生学期评优中,如;三好生、单项积极分子、优秀班干部、优秀团干部等。

(三)级部职责

各级部成立级部管委会,并通过级部管委会对大课间活动的有效开展进行协调帮助与严格督促,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管委会每天有专人负责清查各班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到位情况、班级整体操行质量好坏等,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提醒、反馈、指导,并做好记载,如因班主任管理原因造成的则纳入月度考评。级部管委会对本级部出现的各类问题每周一总结,并通过每周的班主任例会进行分析、探讨,给出整改建议。

(四)团委职责

团委是大课间有效开展的一个有效补充,首先,配合学生工作处做好各类宣传工作,如针对大课间通过海报、校报、校广播站、校电视台进行有效宣传;其次,组织学生会干部参与到各类宣传工作的评比与督察工作中,如:对值周班工作的督察、大课间的检查与问题反馈、主题板报检查评审等;其次,成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针对大课间活动情况通过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将全校学生的意见、建议等及时总结分析并有效反馈。最后,成立大课间活动社团并与相关的研究性学习小组共同分析、探讨,设计有利于身体健康、有利于场地利用等的活动方案。另,还可以安排学生在大课间时段专门负责音响设备等服务工作。

(五)班主任职责

班主任是大课间管理的重中之重,通过班主任的科学管理与有效疏导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以班主任为首成立班级自主管理委员会,充分发挥班团干部的带领与督促工作,出现问题能够及时与班委共同会诊,找出具体原因,以促改进。如:纪律委员每天负责查看常规公示栏上的检查结果,及时将情况反馈给班主任,并记录在班级日志上,向全班公示。班主任与副班主任在大课间时段巡查时要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以班主任为主以副班主任为补充,对缺勤或做操质量不好的同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进行说服教育。平时班主任要对学生大课间参与和表现程度做详细记载并落实到个人,以便在学期末做为评优的依据,并写入学生成长档案袋,如‘XX中学学生综合素质等级评定记录表’中有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进行评定。各班要严格按照学生工作处统一要求,确定大课间时段留班人数,如值日生、换水,拿课间餐、报纸杂志,参与学校检查同学等,并定期轮换,以确保人人参与到大课间活动中。

(六)体育教研组职责

体育教研组是大课间有效开展与质量监督的关键。负责全校大课间的组织工作,积极与年级组、学生工作处、班主任、团委做好协调工作,确保所有学生都知道大课间活动的组织形式、活动方法、动作规范等;并在此基础上高标准、严要求。根据季节变化等因素,开发和调整大课间活动形式,如广播操与健身操组合,广播操与搏击操组合,跑操,梅雨季节的室内操等。制定相应的评比方案和评分细则,如,会操评比,日常检查评比。

体育教师负责大课间质量总监督,必须分工明确且相互配合。

(1)分工明确,根据场地需要每次需总指挥1―2人(持话筒),负责学生进退场提醒,对整个过程和检查结果进行点评。根据实际需要其他检查人员在所负责的班级、年级或活动区域进行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在结束活动前向总指挥反馈,以便及时通报和点评。每次结束做好相应记载表。

(2)多种培训工作,如班级体育委员,班级或学校领操同学培训,评比活动中学生评委的培训等。

(3)对动作质量严格把关,通过定期、定时检查,对不认真的班级或同学下发整改通知单并限期整改,对动作质量差的班级或个人进行补差,并纳入红旗班体育专项测试评价考评中。

三、有效反馈

如何快速有效将以上各部门的检查与监管进行总结与反馈是大课间有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确定一名总协调员,专门负责轮值提醒与协调、问题反馈与处理、统计与核算、评比公告等。具体举措如下:

在教学楼内师生方便进出的地方设立专门的“常规投递箱”用来收集各类检查反馈单。再对收集的反馈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和反馈。

设立专门的常规公布栏,每天及时将检查结果公布。大课间评比还可根据实际需要再进行单周、双周、月度对比评比和学期总评。如,统计汇总一周大课间常规检查的各项量分,作出初步分析后,公布于常规公布栏并上交到相关部门负责人。学期结束汇总统计一学期常规检查各项量分,并纳入文明班级与红旗班评比。

根据反馈表,调控、指导值周班、学生干部等检查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班级设立专门的信息反馈员,每天对检查结果及时反馈到班级日志,下午阳光活动前由班级点评以促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