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实验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分析化学实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分析化学实验

分析化学实验范文1

关键词: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优化

随着当前教育教学不断发展,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模式及方法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及要求,导致在实际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影响教育教学较好开展。所以,在当前分析化学实验实际教学中,采取有效措施优化课堂教学已经十分必要,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使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得以消除,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及水平,促进实验教学进一步发展。

1优化分析化学实验课程体系

在分析化学实验课堂教学过程中,为能够使教学优化得以实现,首要任务就是应当优化实验课程体系,从而为更好开展教学奠定理想的基础条件。首先,对于基础操作技能加强训练,对相关实验操作加强规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效果之所以比较差,主要是由于学生基础操作能力比较差,相关实验操作缺乏规范,导致其在实际实验操作中往往出现错误,最终影响实验教学较好开展,因而教师应当使学生掌握相关实验要求及相关操作要求,实验操作中重难点内容,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进行实验操作,使其实验操作更加规范,在此基础上也就能够提升其实验操作能力及水平。其次,科学合理选择验证性实验,使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更加深入理解。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验证性实验属于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进行训练及培养,使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更好了解。在对验证性实验进行选择过程中,应当注意选择与实际生活具有密切联系的一些实验,从而使实验实用性能够得以增强,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并且也可使学生通过实验更好理解及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使其化学能力及水平得以提升。此外,尽量多开设创新性及开放性实验,从而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在当前教育教学中,对于学生创新能力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因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也就十分必要。所以,教师应注意增设开放性实验,使学生自主进行探究,自主获取实验结果,这对学生探究能力及创造能力培养十分有利,可使学生综合能力得以提升,促进其更好发展[1-2]。

2优化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

在分析化学实验课堂教学过程中,为能够使教学优化得以更好实现,优化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中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教学方法优化方面,教师应当注意选择各种现代化教学方法开展实验教学,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灵活、丰富,同时也使学生学习兴趣得以提升,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学习相关分析化学实验知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选择多媒体教学方式开展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可更好展示实验操作内容,也能够更好演示实验反应现象,特别是在课堂上无法演示的一些实验,利用多媒体课件可实现较好演示,这对学生理解及掌握这类实验实验有利。另外,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当科学合理安排实验教学过程中,对于课程教学过程应当科学合理设计,对于课前预习环节应当加强重视,使学生能够使相关实验原理及实验内容与步骤较好了解,从而使其更好进行相关实验操作,避免在实际实验操作中出现疏漏。此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当注意加强实验讨论,使学生能够通过讨论更好了解实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便更好进行总结,防止在今后实验中再有类似错误发生,在此基础上也就能够使学生实验能力及实验水平得以有效提升,促进实验教学得以更好发展,取得更加理想实验教学效果[2-3]。

3优化实验考核评价

在分析化学实验课堂教学过程中,实验考核评价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因而优化实验考核评价也就十分必要。就目前分析化学实验考核实际情况而言,通常都是依据学生平时实验成绩及笔试成绩。在对学生平时实验成绩实行考核评价过程中,教师通常都是依据实验结果及实验报告,这种方式存在很大弊端,主要就是有些学生为能够得到较好成绩,往往都是伪造实验数据,往往抄袭其它学生实验数据,但是并未能够真正将实验掌握,导致教师判断错误,使实验考核评价丧失公平性及合理性。所以,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积极改变这种考核评价方式,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考核加强注意,将学生实验操作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从而使实验考核评价更加科学、合理、全面,也就能够更好了解学生实际情况,为今后课堂教学的更好开展提供理论依据[3]。

4结语

在当前分析化学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属于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及意义。在分析化学实验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应当注意实行实验教学优化,从各个方面入手优化课堂教学情况,从而使课堂教学质量及水平得以提升,对学生实验能力进行更好培养,促进其得以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燕,程苑莉.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02):107-109.

[2]李松栋,周激,吴跃焕,张翠红,张颖.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03):90-92.

分析化学实验范文2

一 分析化学实验存在的问题

目前,培养宽基础,大口径的多功能的毕业生,提高本科生的就业实力作为一项重要的目标来完成。要提高学生在各方面的竞争实力,就要增设一定数目的选修课程,来扩大学生的视野。在总学时数不变的情况下,我们院本科教学中对化学实验课课时进行了适当的压缩。[2]从而增加与化学相关学科的学习。在学时减少的情况下,学生对分析化学的基础操作和练习就相对少很多,而且重视程度也有所下降。只是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实验的理论,将分析化学实验变成了理论课来学习。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和机械的操作,缺乏主动能动性,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的培养。发生这样的问题,既有学生对于分析化学实验的学习,方式方法还不够正确,也有教师在授课中过多的注意理论的讲解,轻视了实验技能的培养。

分析化学实验包含两大部分内容,即化学分析实验和仪器分析实验。首先,近几年的分析化学实验,大型仪器的使用程度远高于十几年前,在操作中仪器的自动化程度高,实验步骤简单,处理过程由工作站完成。教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并没有完全注意到学生对于新的实验仪器是否有充足的认识,只将基本的操作方法告诉学生,让学生如何如何操作。教师没有做到积极的引导学生学习,学生也没有做到主动的学习。[3]

其次,教材在设计上有相当一部分实验内容之间存在重复,实验题目过于陈旧,导致了学生所做的实验不能让其与未来的工作相结合。实验内容缺乏研究性、综合性,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无法与实际情况相统一。对于仪器分析实验,科技都在日新月异,而学生使用的教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的实验仪器对实验内容的要求了。

最后,在实验的考核中,多数的学校的考核方法都大同小异,平时成绩加期末试卷作为总成绩。不能真实有效的反应学生的实际情况,也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把主要的精力都用在如何使实验数据更符合实验的要求。同学之间实验后会相互核对实验数据,更有人会更改实验数据。使实验课的真正目的失去了。

二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1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1 )分析化学基础实验内容调整

随着现代仪器分析方法的发展,仪器分析实验在分析化学实验中逐渐占有更高的比例。化学分析方法以化学反应作为测定样品质量或浓度的方法。化学分析实验应是学习分析化学实验的基础方法。化学分析实验与仪器分析实验内容上要融会贯通,相辅相成,学生在学习分析化学实验时不应有主次之分。分析化学实验是一个系统性、研究性、综合性相结合的实验,在实验内容上不能简单按照教材依次进行授课。对于化学分析实验,根据近些年在科研和工作中,各种化学分析实验测试方法的使用频率,我们将化学分析实验具体分为五大部分进行设置。分别为酸碱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和光度分析法。以酸碱滴定法为例,我们选择了2个基础实验,分别为以盐酸和氢氧化钠作为标准溶液的实验,将教材中的实验进行整合,调整。原教材中的盐酸溶液的配制及标定实验和混合碱成份的测定两个实验合并为一个基础实验。这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在一次实验中对盐酸标准溶液从配制、标定到测定有清晰的认识。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盐酸标准溶液的使用方法。也掌握了对于混合碱成份分析经常用到的双指示剂法的使用。同样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滴定实验中,将原教材中的氢氧化钠标液的配制及标定和甲醛法测定铵盐中氮含量的实验相结合。这样的设置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了,确实效果很好。学生反映通过基础实验能很好的掌握标准溶液的使用方法。

在基础实验进行后,又设计一个与酸碱滴定法有关的综合设计实验,作为酸碱滴定法实验的考核内容,有机酸摩尔质量的测定实验。实验的内容以试卷的形式,学生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有机酸摩尔质量进行测定,并在试卷相应的位置填写实验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通过综合设计实验,可以有效的考查学生在酸碱滴定中的掌握情况和实验的基本操作。

在仪器分析实验的内容上,我们更多的是在大纲的范围内,根据本院的大型仪器的特点设计了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测定实验,比如测定白酒中酒精度数、味素的成份分析、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以及比较等。这些实验大多数是学生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增加了实验内容的实用性,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大型仪器的使用。

(2)设计分析化学综合性实验

作为必修课程开设分析化学综合实验,主要实验内容以多个实验和内容综合设计,如室内空气污染物分析及浓度测定实验,涉及甲醛检测――酚试剂分光光度分析法;氨的检测――靛酚蓝分光光度法;室内空气中苯、二甲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室内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测定――气相色谱法。通过综合实验的开设,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析化学基础实验中的测试方法。

(3)开设分析化学创新实验

与其他教研室合作,指定数名研究生导师每人带2~3名本科生共同参与科研工作,课程为选修课程,目标学生为学有余力并对分析化学研究方向感兴趣的本科生。选修课时长1年。通过几年的实践,对学生的实验技能,科研态度,综合应用能力都有很大提高,为学生考研及后续研究生学习做了很好的准备。

2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1 )实行小组责任制

传统的实验课教学中,大多数都是一个老师在前面讲,一群学生在下面听,然后照着实验书看一眼,做一步,实验效果不好,学生实验后也根本就不理解,学习过于被动。近些年,我们尝试将学生分组进行,每组4人,设有小组长。小组长采用循环式,每次实验由小组中一人担任,组长负责制。

教师对每个实验有针对性的提出几个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的关键问题和注意事项。小组长带领本组同学在实验预习时,对思考题进行讨论。并对实验中的疑问,通过讨论相互学习,使组员能掌握实验内容,抓住实验的要点。将原来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培养了学生对实验要质疑、多思考的习惯。

在实验中,小组内部能够相互帮助,共同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避免了学生遇到问题就问老师,使学生能在相互帮助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学习气氛浓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相互协助的科研精神。

(2) 多种教学手段配合使用

制作分析化学实验多媒体课件,将课件上传到分析化学公共邮箱,课件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分析以及与实验相关的思考题,注意事项等,让学生能在课余时间下载。我们自己还在实验中录制标准实验操作的视频,学生下载后可以在课前对实验过程有所了解,掌握实验操作的重点。充分利用现代的科技通信方式,开通QQ群、微信群建立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及时一些实验前、实验后的问题。课堂上,不再使用单一的教学手段,我们统一印制了挂图,保证不同实验室实验内容一致。课堂使用多媒体投影教学,利用flas显示实验原理,播放录制视频演示实验过程,做到图文并举,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滴定实验终点颜色。Flas能很好的演示大型仪器的内部构造,使学生能真正了解红外光谱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仪器工作原理。

3 分析化学实验的考核机制

采用过程性评价体系,不单纯依靠一次期末考试判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将分析化学实验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大部分。平时成绩,分值100分,包括:实验预习(10分)、课堂表现(10分)、实验操作(50分)、数据记录及处理(15分)、实验报告(15分)等几个部分。

实验预习,在每个实验着重检查5人左右的预习报告,对学生提出一些实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从问题中检查实际预习情况。

课堂表现,学生态度是否端正、实验台面卫生是否打扫、不高声喧哗、不迟到早退、注意安全。

实验操作,着重考查学生实验过程中的滴定操作、天平称量、移液管使用等过程是否存在错误。

实验结果分析,是否与实际样品真实质量或浓度一致。

实验报告,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实验现象、实验数据。讨论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

将以上几个部分做成表格,统一发放到每位教师手中,教师通过具体化了指标给每一位学生的每一次实验进行评分。

考试成绩,通过三次考试最后得出总的考试成绩。三次考试都采用多题目,学生自选题目进行。例如有机酸摩尔质量测定考试,设计了多个不同的有机酸,学生抽签后进行实验,充分保证实验考试的公证公平。

分析化学实验成绩评价体系中,根据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所占比重,对学生成绩进行相应统计。

平时成绩=(X1+X2+…+X10)/n

实验成绩=平时成绩×50%+考试成绩×50%

其中,X1,X2……表示每个实验的平时成绩,n表示实验数量。

总之,近些年,改革后的分析化学实验在化学教育、化学应用、制药工程、材料化学各专业的学生中开设,将原本被动式的学习主动化,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将枯燥孤立的分析化学实验趣味化、实用化、综合化。通过全新的考核方式使实验成绩的给定更具有公平性。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也会更加深化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改革,培养更具有竞争力的学生努力。

参考文献

[1]曹俊涛.分析化学实验改革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广州化工,2015,43(17):210-211.

分析化学实验范文3

关键词:分析化学 实验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7.127

一般而言,分析化学实验属于一门对实践性要求较高的学科,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并将知识应用在实践活动中。分析化学实验不仅仅强化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发挥重要作用。纵观当前实行的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关于原理、方法验证的实验多,综合和设计的实验少的问题以及教学效果差,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较差;缺乏科学的想象和创意,对于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奇怪想法以及不易解决的问题,未开展进一步的研究,这样就造成学生不能够将所学习的知识真正应用在解决问题方面,制约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当前所实行的化学实验教学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为了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型人才,笔者认为对化学实验的内容进行改革显得尤为重要[1]。

1 实验教学方式改革

1.1 将验证性实验与设计性实验有机结合在一起

简而言之,验证性实验实施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操作技能,在这个过程中通常是应用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相关联仪器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学会基本操作方法,以便为今后进行实验奠定良好的基础。而设计性实验则是指老师制定出开展实验的目的,同时结合实验制定的目的以及开展实验所应该具备的条件,对实验的开展提出相应的要求,然后要求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过的知识来自主制定出开展实验的实施方案[2]。以酸碱滴定实验的例子来讲,首先要对实验进行设计,然后根据配位滴定及氧化还原滴定实验。在这里要注意的是,设计实验不单纯地是指对学习过的知识和开展过的实验进行总结,更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求实验的方案由学生自主设计,这样学生在开展实验过程中,就会非常投入,在实验中遇到任何不了解的问题都会想方设法去解决,这样就满足开展实验的最终目的。

1.2 强化对学生综合性实验技能的训练

在学生掌握基本技能进行培训后,接下来一项重点工作就是重视对学生综合性实验技能的训练。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量”的理论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其他理论、实验技术,这样就利于为学生今后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在对学生进行实验训练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尽管一些学生具备娴熟的操作技能,但是在数据处理能力还存在不足。例如在标准溶液浓度的数值保留方面,有些学生将此保留两位有效数值,但是有不少学生则将该有效数值仅保留一位,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学生从高中起,一直未养成数据处理的习惯,对“量”的概念非常模糊。从而就要求在强化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培训的同时,还要重视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并能够将理论知识有效应用在实验中,熟悉并掌握最基本的数据处理方法。

1.3 开展分析化学实验大赛

在开展一定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竞赛,要求比较学生的操作规范、方法合理、步骤简洁、结论准确,在肯定其成绩的基础上,同时要找出存在的不足,对于所有参赛的学员都要进行鼓励,对于获胜的同学提供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总而言之,通过开展此次分析化学实验大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带动实验室升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2 对实验教学手段的改革

2.1 理实一体化

长期以来,化学实验教学是以按照老师先讲解,然后学生自主练习的教学模式,但是经过调查研究,这种教学效果不佳。倘若我们按照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这样就能够很好地将理论学习和教学演示结合在一起。由于演示实验更具启发性、示范性,对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通常情况下,分析化学实验中所使用的仪器非常简单,滴定实验就是很基本的实验。在经过简单的演示就能够让学生很好地学习操作方法,从而就要求老师在开展滴定实验教学时,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实验演示,通过演示让学生学会滴定管、移液管等标准的操作。与此同时,在进行实验演示的过程中,要将实验原理贯穿其中,有机地将实验演示和实验理论结合,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2.2 多媒体教学

简而言之,应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是指通过录像、动画等形式将实验的理论知识、实验的操作规范演示出,不仅为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除此以外,在处理那些较复杂的实验数据时,利用Origin、Sigamplot等软件处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4]

2.3 加强协助教学

由于一个班级的学生人数较多,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强化老师的协助教学显得很重要。具体来讲,重视课前预习,在开展实验前做好预习是很有必要的;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预习的情况写出报告及步骤,明确开展实验的重点以及应对方案。此外,在进行实验时,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实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实验教学属于实施全面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从而就需要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逐步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手段,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将学生培养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型人才[5]。

参考文献:

[1]崔学桂,张树永,李建平等.培养学生创新、综合思维能力是大学化学实验课的中心任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20(2):120-124.

[2]王小燕,何邦平,林锦明等.自主设计性化学实验开放教学的尝试[J].药学教育,2009,(5):45-47.

[3][5]崔凤灵,崔延瑞,靳建华.浅谈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2007,(2):40-45.

分析化学实验范文4

论文摘要:分析实验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分析化学的有关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正确和熟练地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鉴于分析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地位,本文分别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能力培养等方面对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

分析实验是化学、化工工艺、环境科学等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与分析化学理论课密切相关,但又是一门独立的课程 。实验教学是一种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它与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实践证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及提高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其它教学环节和实验不可替代的功能。但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思想观念的影响,实验教学一直处于教学体系中的弱势地位,传统的分析实验教学无论从实验内容上还是教学方式上都没能使该学科的特点很好地显现,已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新的人才观对当前的高等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但由于主客观诸多原因,高等教育在教育思想和观念、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许多方面还相对滞后。因此高等教育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当前至少要转变三个观念:一是转变学生的实验观,学生要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二是要转变教师的教师观,要把教师由实验教学中的主导者转变为实验教学的指导者;三是要转变教学观,当前高等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过程要由传授知识转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增长知识的过程。

二、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益

当前, 教师“包”得太多的的现象普遍存在, 从实验原理、步骤、注意事项, 结果处理都由教师深刻、细致地讲述给学生,学生只需按教师讲述的步骤和方法, 按部就班, 就能完成实验, 这样的结果是: 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能力得不到充分培养。要改变这种现状, 教师应该主动把“包”得过多的那部分交给学生自己处理。具体做法: 在做某个实验前, 给出指定参考书和思考题, 学生通过“查、看、思考”来完成。教师通过对预习结果的检查和把关后, 对实验应注意的一些关键问题重点讲述后, 学生就可进行实验, 这样, 讲课时间减少了, 学生实验时间增加了,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再如: 缓冲溶液、标准溶液、指示剂等可在教师指导下, 让学生自行配制, 不仅可减轻教师工作量, 而且能训练学生动手能力。 在教学中, 在基本操作和训练的同时, 要经常穿插设计性实验, 使能力的分解培养和综合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 可以依次按基础训练-综合实验-研究式实验推进教学进程。

三、使用多媒体教学,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分析天平的使用,容量器皿的操作,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及重量分析基本操作的讲解内容多,课堂知识容量大,有些操作需要展示操作细节,仅靠实验老师在现场示范是远远不够的。将这些内容制成课件,可以反复播放,对滴定终点的判断,可以缓慢展示变色过程,并呈现出逼真的终点颜色。 这样增加了课堂的直观性,便于学生快速掌握方法要领。

四、规范实验操作, 节约药品,减少环境污染

实验操作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扎实的实验技能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功。实验基本技能训练的规范化、熟练化是实验教学的重点,因此从实验开始就应强调基本操作规范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师授课时的规范化示范操作很重要,要从实验准确性、实验习惯等方面严格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3] ,及时纠正实验中的一些错误操作,不能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习惯随意去做。最典型的实例是滴定过程中滴定管的操作,同学们总是不按示范去操作,随意用手去拿装满溶液的滴定管。教师今天纠正过来,明天又忘,忽视仪器在实验中的正确操作和使用。因此,把操作及技能训练贯穿在实验课的始终是十分重要的。使学生规范实验操作,同时能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使环境教育在这门课中从头至尾得到贯彻和落实。

五.突出能力培养, 加强实验指导

实验教学是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实践, 激发学生创造欲的过程。实验教学的本质是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认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做专门纠错的巡导员, 更不能做漠不关心的观察员。而应通过教师的引导与示范, 教会学生怎样去发现问题, 怎样去分析解决问题, 怎样去优化实验操作过程。照本宣科、毫无新意的教学过程是激发不起学生对分析化学实验兴趣的。观察是发现的前提,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 所以实验中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每一个实验现象, 对转瞬即逝的现象中有的是反映本质规律的, 而有的是属于非本质的, 要让学生学会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科学地得出结论。同时, 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每观察到一个现象, 就要自问一个为什么, 学会把实验事实与已知理论联系起来, 并试着去解释它、理解它, 长此以往, 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做实验的兴趣, 从而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实验中遇到困难, 教师应给以适当提示, 而不要直接告诉其问题所在, 更不能代他排除。对于实验中出现的一些异常现象, 教师不要简单草率地加以否定, 或者用书上的现成结论去“修正”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或结果, 应引导学生冷静思考, 深入钻研, 多提几个为什么, 换个角度和方式思考一下, 寻找合理解释, 查阅相关的图书资料和参考信息, 探索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教师要支持和保护学生实验中可贵的求异精神, 鼓励学生自己解决出现的问题, 训练他们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实验结束后教师还应组织学生对实验现象、结果进行交流, 互相启发、补充、讨论, 在共同研讨中逐渐提高自己思维能力和总结能力。

在分析实验课中, 教师通过具体制定能力培养目标和增加设计性实验的方法, 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全面提高实验能力,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尝试,总结和完善,需要更多教师的积极。我们力争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环境,弥补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和适应时代科技发展的需要,进而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4 ,5] .

参考文献:

[1] 莫运春, 许金生, 冯泳兰等.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实践[J] . 大学化学,2006 , 21(1):24-26.

[2] 巩新兴, 樊晓琴, 范亚娜.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化学实验教学[J] . 甘肃高师学报,2003 ,8 (5) :78-79.

[3] 赵桂欣. 浅谈分析化学的实验教学[J] . 卫生职业教育,2005 ,23 (20) :98-99.

分析化学实验范文5

化学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和记录化学反应中的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经过分析归纳出较准确的实验结论,从而得出相关的知识或客观规律。因此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及其分析是实验的基础部分,也是历年高考考点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引导学生来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呢?

一、准确描述实验现象

化学反应时原有物质(反应物)减少和新物质(生成物)增多,同时还伴有能量的变化。首先怎样根据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增减和能量的变化,来分析描述该化学反应中应有的实验现象呢。

例如,在《钠与水的反应》(本节的第二课时)时可进行如下设计:第一步,巩固复习钠的物理性质和钠与非金属的反应。第二步,提出钠能与水反应,并规范地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第三步,要求学生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来分析该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分析氧化还原和电子转移情况。第四步,要求学生运用《离子反应》的知识来分析并写出该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第五步,提示钠与水的反应剧烈放热,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第29页和30页的相关内容,思考第30页的《讨论》。第六步,请学生回答《讨论》的内容。基本上能答出:“钠浮在水面上,钠熔化成小球,溶液变成红色,还有气泡产生”同时还能说明产生现象的原因。第七步,进行实验,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是否还有其他现象。很明显,除了以上实验现象之外还有“钠在水面上旋转,伴有嘶嘶声,钠最后完全消失”,其理由是:“产生的氢气有反冲作用并且燃烧,水过量钠完全溶解”。第八步,归纳总结该实验中所有的实验现象以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第九步,思考“钠与硫酸铜溶液作用时发生哪些化学反应?同时可能产生哪些实验现象?”通过学生共同讨论,然后用实验来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相关的结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这节课先复习钠的相关性质;再根据钠的减少、氢氧化钠和氢气的产生以及反应剧烈放热等,来分析探讨该实验中可能产生的实验现象;然后通过实验来论证和补充,以加深印象;最后让学生来讨论和观察并进行总结,从而达到更深层次的认识。

采用这种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可指导学生根据该化学反应自身的特点,全面分析探讨该实验中可能产生的实验现象,这样可以避免学生机械地记忆实验现象(不可能记住所有实验的化学实验现象),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通过分析反应物的减少和生成物的增多以及反应中表现出来的相关性质,来描述反应的实验现象”;最终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正确分析实验现象

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地分析能力,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化学反应中的实验现象,从中获得重要的相关信息,经过加工分析归纳和总结,得出有关化学知识和规律。那么,怎样引导学生来分析化学反应中的实验现象呢?

例如,在《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本节的第二课时)时可进行如下设计:第一步,巩固复习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和酸的通性。第二步,依据酸的通性“稀硫酸能与铜反应吗?”“不能!”,那么“浓硫酸能与铜反应吗?”。提出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第三步,进行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注意铜片上的变化以及液体的颜色等。第四步,请学生回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进行归纳和总结所有的实验现象。第五步,共同讨论和分析这些实验现象:“加热时铜片变小,伴有气泡”说明加热时浓硫酸能与铜反应而且有气体生成;“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说明该气体为二氧化硫;“反应混合物倒入水中变蓝”说明有铜盐生成。第六步,根据溶液的电中性得出铜盐为硫酸铜;根据氢元素的守恒有水生成;第七步,小结:浓硫酸加热时能与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硫酸铜和水。规范地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强调反应的条件。第八步,要求学生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来分析该反应方程式以及浓硫酸的作用。最后分析完成浓硫酸与木炭的反应、与铁铝的钝化以及浓硫酸的用途等内容。

这节课主要通过观察记录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实验现象,证明该反应能够进行,并且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的变化和生成物,从而得到所需要的实验结论,有效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种探究式的教学形象直观,生动有趣,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地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获得了新的知识。

三、探究实验的意外现象

化学反应通常会受到反应装置、反应条件、应物的性质、反应物的用量以及副反应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会干扰实验的现象。例如,氨的喷泉实验时没有形成喷泉;铜-锌原电池实验时锌片上也有气泡;乙烯与溴加成时,溴水不褪色反而出现颜色更深;银镜反应中没有生成银镜而得到黑色沉淀;乙醛与氢氧化铜煮沸没有红色沉淀而有黑色沉淀等等意外的实验现象。如果此时处理不当,不仅未能达到化学实验的目的,相反还有可能出现误导和误解,不利于课堂教学。那么此时怎样正确地分析和处理这些意外的实验现象呢?

在《溴乙烷的消去反应》(本节的第二课时)中,将溴乙烷与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共热,再用溴水来验证反应的生成物时,“溴水没有褪色反而出现下层颜色更深”这个意外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怎样来分析?第一,验证生成物乙烯时的反应方程式为:CH2=CH2+Br2CH2Br-CH2Br,溴水应该会褪色,与该反应的现象不符;第二,原反应物溴乙烷和乙醇均为无色,共热时有少量的挥发出来进入到溴水中,不会变成有色物质,当然不影响液体的颜色;第三,乙烯为无色气体,CH2Br-CH2Br无色液体,也不会影响液体的颜色;第四,这些物质中只有Br2为红色,而且在有机物中颜色会加深,因此这个意外的实验现象可能是由Br2引起,即溴水中的Br2过量引起的。第五,取实验中的下层液体与淀粉――KI溶液作用,液体变蓝,进一步说明Br2过量。第六,重新进行实验,改用少量的稀溴水来验证,溴水褪色没有出现意外的实验现象。最后归纳总结“溴乙烷与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并生成不饱和烃乙烯”。

在化学实验中经常会出现类似的意外现象,此时可乘机进行反问,自然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能有目的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来积极思考,共同探究该反应中可能会出现的现象及其产生现象的各种原因,再通过归纳总结得出造成意外现象的原因,圆满地得到实验的结果,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熟悉课堂知识,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多采用探究式教学,通过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技巧;学会观察描述和分析实验现象,巩固化学基础知识;同时还可以指导学生记录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识别绘制和连接实验装置,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方案设计等;也可以帮助学生为参加社会实践或进一步深造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知新 主编.《化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分析化学实验范文6

【关键词】高职药学 分析化学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0-0091-01

一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当前分析化学实验课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主动性的培养。教师主要是板书讲解实验原理、目的、步骤等内容,学生只需要按要求完成实验,就可以获得预期的结果。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意识,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以学生自主学习为途径,以合作讨论为形式,使学生主动学习并且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体验,鼓励学生积极提问,促进其个性发展。

1.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以学生自主学习为途径,以合作讨论为形式,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鼓励学生积极提问,促进其个性发展。采用任务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学生全程参与,其中有大量的小组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团队意识。

2.制作分析化学实验视频

在实验教学中,正确选择和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突出灵活性和多样性,进行多手段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在兴趣中增加学习的热情。制作分析化学实验视频,开发适合学校实际的实验视频,将规范化、标准化的操作进行展示,实验视频和实验课相互补足,给学生提供更多自学平台,进一步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3.转换师生角色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是药学类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等综合能力的有力保障。目前多数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要改革传统教学方法,转换师生角色。

二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1.对分析化学实验内容进行改革

分析化学实验要结合所学专业学科以及实际应用,不断更新实验内容,删除陈旧内容,增加学生感兴趣的实验。我们主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改革,分别开设基础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设计实验,减少重复性实验,合理调整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研究性实验的比例。不断更新有利于学生实验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

2.对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做了部分调整

对不太符合实际需要的实验内容进行删减。比如天平的称量练习,在以前的实验教学中占用4 课时,由于以前教学以机械电光天平为主,随着实际情况的发展,学校的实验室和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单位,基本都以电子天平取代了机械电光天平。所以,我们对“天平的称量练习”进行了删减。

3.适当增加现代仪器分析的教学内容

近年来,我校新购置了许多现代分析仪器,在分析化学实验中,开设了这些仪器的相关实验内容,要求学生了解仪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基本操作方法。

三 改变单一的考核方式

以往的考核方式主要由学生的平时成绩和考核成绩来评定,这对课前准备、实验观察、操作技能、数据记录与分析及其他实验方式、手段等多方面缺乏更全面的评定,不能反映学生实际的实验能力。为了使考核能充分体现出学生的实验态度、操作水平和科学精神,改变考核的方式。

1.素质能力的考核

素质能力的考核主要通过学生平时预习的完成情况、实验准备工作的认真与否、实验仪器的爱护、试剂的合理使用、环境保护意识的强弱进行综合评价。

2.技能水平的考核

技能是考核的核心部分,将核心技能全部列入考核项目,多项目考核确定成绩总评。另外,开展校内技能大赛,进一步加强技能的培养,通过竞赛给予附加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促进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3.协作能力的考核

协作能力的考核主要是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锻炼和评价。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主要体现在实验小组成员的分工,还体现在组与组之间的相互帮助。团队协作能力的考核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交流协作能力,并且可以在实验过程中通过交流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和强化所学知识,进一步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四 结束语

实验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面对现状,对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的改革和实践探索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姜巧娟、于梅艳.分析化学实验教改初探[J].河南化工,2013(11):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