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学习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自身学习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自身学习教育

自身学习教育范文1

参考文献:

[1]郭丽.语言自学中心与学习自主性―英国中央兰开厦大学语言学习中心个案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0,(1):56-58.

[2]徐锦芬,王烨,王莉.国外“自主学习中心”研究述评[J].外语教育,2007.

自身学习教育范文2

[关键词]学习效果;学校因素;学生因素;教师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4-0125-03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S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上大学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本文以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入手,研究学生如何看待学校、教师和学生自身因素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本文选择的调查对象,面向的是在校的高年级学生以及已经毕业的学生,高年级学生已经对自己的专业有了一定程度的认知,也对自己有相对理性的评价;而已经毕业的学生对自己在学校的学习效果有更加理性的评价。

本文以齐齐哈尔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以及本科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调查问卷通过纸质问卷和电子问卷的形式进行,在2016―2017学年秋季学期的第5―8周共四周时间内,对工商管理专业的2013级和2014级两个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给已经毕业的学生发放网络问卷,共发放120份调查问卷,回收问卷95份,其中有效问卷90份,问卷的回收率为792%,回收问卷的有效率为947%,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见表1。

二、变量的测量

根据相关的理论设置了学校因素、学生因素和教师因素三个方面作为研究的变量。测量变量的手段为由李克特 5 点量表,即 5 分计量决定(1= 非常小;2=很小;3= 一般;4= 很大 ;5= 非常大)。学校因素包括秩序、设施、环境、氛围、文化、政策、课程设置、课程的挑战性和课程质量等方面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教师因素包括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方法、思想行为、能力、责任心态度等方面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学生因素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计划、原有的知识结构、性格、智力因素和家庭经济因素等方面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校因素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分析

1学生非常重视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在学习氛围对学习效果的影响调查总体评价方面,有82人认为学校学习氛围对学习效果的影响非常大和很大,而认为一般、很小和非常小的共8人,占比不到10%。有75人认为学校学习环境对学习效果的影响非常大和很大。我们对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做了相关分析,发现这两个因素相关系数为0717,且通过了泊松分布的双侧显著性为001的检验。由此可以看出,学生非常重视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对学习效果的影响,若学校能更好地营造适合学习和发展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势必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推动作用,而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本身也呈显著相关关系,两个变量本身是相互影响的。很多大学生思想上不成熟,对未来很迷茫,对大学生活完全没有认知,而环境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不仅能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更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学生并不很重视学校教学设施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在学校教学设施对学习效果的影响调查总体评价方面,调查结果均值为364,被调查的对象中仅有15人认为学校教学设施对学习效果的影响非常大,占被调查者1667%;有超过45%的被调查者认为一般、很小和非常小。目前很多学校都在积极完善学校教学设施,但对于以培养本科生为主的院校,教学设施先进与否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程度有待进一步调查。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不同,在本科教育中应当更重视软件因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软件环节的投入往往比硬件环节投入少、见效快。

(二)教师因素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分析

1教师能力和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有非常大影响

(1)学生重视教师教学方法和知识水平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在调查中发现,学生非常重视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总体评价方面,调查结果均值为434,标准差为0721。可见,被调查对象对教师的教学方法非常看重,有81人认为教师教学方法对学习效果的影响非常大或者很大,占被调查者的90%,教师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授课的过程,包括授课的程序和内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由学生和教师两方面构成,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一定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同样也非常重视教师知识水平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在教师知识水平对学习效果的影响调查总体评价方面,调查结果均值为413,标准差为0824。被调查的对象中有69人认为教师知识水平对学习效果的影响非常大或者很大,占被调查者的7667%。教师的知识水平是授课的基础,知识渊博的教师更受学生欢迎。

(2)学生重视教师能力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在教师的能力和讲课能力对学习效果的影响调查总体评价方面,能力和讲课能力调查结果均值为412和416。被调查的对象中有73人认为教师的能力对学习效果的影响非常大和很大,占被调查者8111%。在教师教学能力对学习效果的影响调查总体评价方面,被调查的对象中有72人认为教师讲课能力对学习效果的影响非常大和很大,占被调查者的80%。

2教师的心理、思想和态度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自身学习教育范文3

一、影视资源渗透语文教学的现实可行性

1.语文上的可行性

主要表现在影视和语文具有一定的关联性。首先,影视艺术与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体来看,影视艺术吸收了文学通过事物的一切表象和联系来反映生活的功能,把诗的抒情、散文的纪实、小说的叙事和戏剧文学的冲突等不同体裁的文学特点融化到影视艺术中,同时还借用文学描写和叙述的语汇和结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这一切。

(1)蒙太奇手法

蒙太奇原为建筑学用语,意为装配、安装,因影视艺术的创作与建筑有相似之处,便借用来指影视作品中的镜头、画面和声音的剪辑组合。蒙太奇手法在语文上就相当于字、词、句的排列组合方式,字、词、句的排列方式不同、顺序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含义。

(2)镜头语言

影视语言和文本语言也有一定的联系。影视艺术在教育方面真正起到教化作用的是它的本质特征――视听语言,影视艺术是用其自身所特有的视听语言塑造出生动的影视艺术形象所产生的感染力,从而对学生的情感和认知产生了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产生的作用。作为电影基本单位的镜头语言常常具有丰富的表意性。

首先,影视中的声音和画面就相当于语文教学上的基本词汇,由词组成短语,再由短语组成句子表达不同的含义。一部影视作品也是由若干声音和画面的片断组接和剪辑而成的。

其次,影视资源也可以在听说、阅读、写作、综合实践课等多方面与语文教学进行整合和渗透。

2.物质上的可行性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学校的办学条件势必会越来越完善,为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需要,国家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学校教学硬件设施得到不断更新,投影仪、录音机、影碟机、电脑多媒体等教学设施相继进入课堂,这为将来影视作品引入语文课堂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影视资源渗透语文教学的可行性提供了物质上的保证。

3.政策上的可行性

各级教育部门对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日益重视为影视资源渗透语文教学的可行性提供了政策上的保证。

4.师资上的可行性

目前,不少高等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开设了影视技术课、影视艺术课、影视文化课和影视欣赏课等不同层次的影视课程,培养了不少具有一定媒介素养的影视方面的人才,这就势必为将来影视资源在中小学的某些学科中渗透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证。

5.主体上的可行性

根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求新求异的心理特点,开展这方面的教育,相信他们会对影视艺术课程比较喜欢和感兴趣,这也为影视资源渗透语文教学的可行性提供了主体上的支持。

二、影视资源渗透语文教学的理论可行性

学习理论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对学习规律和学习条件的系统阐述,主要研究人类与动物的行为特征和认知的心理过程,揭示了人们学习活动的本质和规律。

语文教学离不开情境创设,巧妙的情境创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而且能创造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实现教学内容、学生生活体验与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强化学生、文本、教师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借助影视资源能创设一定的语文教学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更易于激起情感上的共鸣,体验会更加深入;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化抽象为形象。影视资源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把学生带入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使学生愿学、会学和乐学。这给传统的语文课堂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自身学习教育范文4

关键词: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主动的学习,它要求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它是一种综合能力,是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只要具有了这种能力学生就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学习方法运用科学,自己的学习活动安排合理。能够积极进行思考,勇于质疑,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进取的精神和探索的精神。在自主学习中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初中数学自主学习可以按照下列几个步骤进行:

1、创设问题,学生自学生疑。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教学的关键在于“疑”,它是教学思维的动力,是思维的方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同样也是激发学生的支点。此步骤是整个自主学习训练的第一步。为了更深入地为数学思维活动提供动力和方向,使数学思维活动能够不断的向前发展,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有新的问题向学生提出。利用现有的环境条件,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及关键,从不同的新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巧妙地设疑。(1)提出有明确的目的或意识的问题问题,能够引导学生的思维趋向于设立的三维教学目标。(2)提出问题的“疑点”难度要大,一开始就让学生陷入暂时的困惑状态。(3)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激发出来。

2、勇于质疑,敢于探索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学,有很多自己能力范围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就浮出水面,这称之为质疑。在充满着观察、猜想、操作、模拟、实验、交流、反思等探索与挑战性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改变以前讲解例题、仿做例题以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动起来”,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使学生积极地学习活动中进行探索交流。一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勇于质疑,勇于探索解决。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如果遇到学生提不出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时,应该鼓励学生,打消学生畏惧提问题的顾虑,激发他们勇于质疑的热情。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每个学生都能自主的参与到学习中。

3、分析问题,释疑解答。质疑是手段,释疑才是目的。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心中一旦有了“疑难”就会想方设法去解决。首先,在设疑时,教师要把教材中的知识点设为疑点,让学生有去解决这些问题的欲望,从而激发出他们探索问题的兴趣,能够主动地去探索。其次,设计教学过程要有科学性,调动学生探索问题的自主性,学习知识点的过程变成他们主动探索的过程。同时,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添加一些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主动的去观察、探究、合作、交流、答疑。改变以前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变成学生自主地去学习、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

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合作学习是指促进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任务,并以小组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小组合作制是我们经常采用的方式。每班将近五十人,一般情况下,每班都安排7-8人为一个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与交流自学情况。在小组中,学生为了完成每节课的共同任务,进行明确的分工,并按照基础的好与差,进行了编号,组长是每组的1号,稍差一些是2号其他依此类推,进行小组活动时,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都能积极参与到小组学习中来,不留死角。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对各自的学习方法进行合作学习,或讨论,或交流,或演示,很好的完成了自学内容,优点显而易见。

优点1:在互动互助的学习过程中,每个成员的优势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能够做到集思广益,发挥每个成员的思维优势来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既能使基础好的小组成员在合作交往中能够得到充分发展,又能使基础差的成员分享到了学习的成功与快乐,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逐步养成了积极思考,善于表达的好习惯,形成了取别人之长补己之短的精神。

优点2:在合作交流中,每个成员都有发言的机会,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没有心理压力。在这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想象力丰富而且大胆,发言踊跃,各抒己见经常为一个小小的见解争论不休,这时教师的引导能够充分发挥,知识点也记得比较牢固。在这种学习方式中,教师不应该重视学生得出的答案是否全面与否是,应该关注的是营造出的这种自由和谐的讨论热烈的学习氛围,每个成员都能畅所欲言地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在交流中得到启发从而扩展自己的思维想象空间,使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敢于表达,勇于表达。

三、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

所谓探究性学习即“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猜想质疑、相互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取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探究性学习主要在于学生的学,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索性、研究性学习活动,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索、情感体验和创新思维。经过多年的教学,我认为初中数学的探究性学习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①通过问题的解决进行探究性学习。解决问题是指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去解决那种并非单纯练习题式的问题,包括实际生活问题和源于数学内部的问题。如可以把条件、结论完整的题目改造成给出条件,先探索结论,再进行证明的形式;也可以改造给出多个条件,需要整理、筛选以后才能求解或证明的题目;还可以改造成要求运用多种解法或得出多个结论的题目,以加强发散式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从实际生活情境入手,或者从数学基础知识出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符合学生实际的基础知识之中,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

②通过数学建模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数学建模活动中,学生要从问题的实际出发,阅读题目的重要信息,利用合理的假设,简化题目,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通过思考联系出需要的专业资料和数学理论,融汇、贯穿整个知识网络,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后,再进行必要的数学推理、处理数据、计算结果、最后要检验由模型得到的结果是否符合实际,这个过程是学生主动高效的探索学习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够通过探索问题过程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自身学习教育范文5

摘要:高等教育对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质量。科技竞赛给予大学生充分发挥个体潜力的机会,培养大学生独立探索、思考、动手的能力以及有耐心,有责任心的全面型人才。本文从科技竞赛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学生自身发展的影响两方面来阐述科技竞赛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科技竞赛;大学生教育;大学生自身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9-0027-02

前言

科技竞赛是在学校课堂教授的课程外,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具有竞争性的科技与竞赛活动,包含了广泛的学科和专业。科技竞赛是课堂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专业知识和实践的结合,是学校和社会的接轨,更是学生了解行业信息的重要渠道。科技竞赛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方式,打破了以往陈旧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有利于发展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科技竞赛的过程锻炼了学生不畏困难、迎难而上、团结合作的精神,这些优秀品质对其一生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高校在教育过程中应提高对科技竞赛的重视,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一、科技竞赛对教育的影响

1.对教育观念的影响。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发展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把专业知识放在首位”[1]。传统教育的弊端在于教育内容繁重,教育形式单调,这些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导致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严重不足[2]。这也是国内科技创造力同国外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的主要原因。要使科技得到发展,不仅要求我们掌握已有的理论知识,更要求我们不断探索,勇于创新。越来越多的教育学者认识到传统的教育理念需要不断革新和丰富,科技竞赛给教育工作者改变落后的教育理念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如今高校开展了诸如大学生创新能力竞赛、数学建模、电子科技大赛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科技竞赛活动,这充分体现了新时期教育工作者教育理念的变化。

2.对教育方式的影响。单一的培养方式限制了个体的自我发展,科技竞赛体现了教育方式的多样化,符合培养多元化人才的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平台,根据客观事实和专业基础参与科技创新竞赛,在接收专业知识的同时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应用知识的能力。科技竞赛活动是满足受教育者兴趣及自身发展需要的基本途径,并且改变了以往注入式教育的模式,提高了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同时科技竞赛不仅教授了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来创新的能力[3],正所谓授之以渔,这才是教育的意义所在。

二、科技竞赛对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影响

1.学术精神和科研素质层面。高等教育过度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学术及科研精神的重要性,而良好的学术精神和科研素质是学生自身发展的基础。科技竞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术自信,摆脱权威定论的束缚,培养其大胆猜测、敢于质疑、勇于挑战的精神。教育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避免让学生产生思维定式,科技竞赛培养学生利用客观优势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辨能力。并且科技竞赛活动有利于发掘学生的学术天赋,学生在制定目标到完成比赛的过程中,提高了收集和分析信息能力,动手操作以及终身受益的专业技能,如实验操作能力、数学推理能力、物理应用能力和软件开发能力等[4]。科技竞赛有利于学生养成积极认真的学术态度,培养学生努力探索真理的科学素养。

2.思维和人格层面。科技竞赛以专业为基础,以发掘新知识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马斯洛理论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发展人的潜力[5]。潜力的开发需要主观意识和客观环境的相互配合。教育在学生思维和人格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教育应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与自我教育的意识,应使受教育者取得最大程度的收获并实现个体思维和人格的独立。科技竞赛体现了民主的教学方式,充分给予学生一个释放个性,发展兴趣和潜力的空间,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并帮助学生塑造完整的人格。学生在竞赛过程中正视问题,分析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养成不畏困难,挑战自我的良好品格。同时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理性地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团队成员共同合作,相互学习和提高,这对个体人格和品质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知识交叉与融会贯通。高等教育的培养计划中,在本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设计的基础上,往往有意穿插一定量的交叉知识教育。但是在培养计划的层面上,这往往所占比例非常小,也无法引起学生的重视,参c感也不够。科技竞赛往往关系到本专业知识,也关系到其他专业,甚至社会和企业知识都会融入到里面。几个学生组成一个科技竞赛的团队,就是一个知识交叉与融会贯通的机会。参与一次科技竞赛,学生的提升必定会是多个方面的。

结语

综上所述,科技竞赛对大学生教育和大学生自身发展以及推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积极开展各类科技竞赛活动,为学生创造丰富的资源和平台,鼓励大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大学生科研和创新能力,同时培养大学生独立的思维和健全的人格。最终培养出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科技接班人,早日实现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申学武.论现代科技进步对教育观念的影响[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0,(2):12-15.

[2]朱清时.注重创新素质 培养成功的创新型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6,(1):12-14.

[3]鲍存会.以科技竞赛为载体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09-110.

自身学习教育范文6

关键词: 终身教育体系 自学考试 远程教育

1.我国的终身教育体系

我国古代就有孔子的“活到老,学到老”的阐述,但真正意义上的终身教育体系的发展是从自20世纪80年代终身教育概念引入我国后,由此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被迅速传播。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这是权威性的官方文件中第一次正式使用“终身教育”的概念。

2.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条件

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是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现实基础条件,为实现终身教育加强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了政治保证。成人教育、自学考试、网络教育、广播电视教育、职业教育等的广泛开展为建设学习化社会提供了实践可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开放性、灵活性与效益性决定了其与终身教育之间的契合性。自学考试有利于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促进继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以及教育的社会化和生活化进程,有利于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

3.自学考试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

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既有较之发达国家起步较晚的一面,又有在义务教育尚未完全普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还不高的情况下超前启动的一面,这决定了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必须考虑我国的国情:观念滞后、基础薄弱、准备不足。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和学习进程正日益向终身化方向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适应了科学技术进步和发展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人的知识的积累、老化和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任何层次的人都不可能凭借其以前所学的知识而做到“一劳永逸”,而是不同程度地存在知识老化和短缺的问题。这就必须依靠成人教育或继续教育等形式来完善知识结构,以利于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构建中国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必须把原来相互割裂的各种教育及其因素资源加以统合化、一体化,实现社会整个教育机构和训练渠道能够使人们便捷地根据需要获得学习和教育的机会。要改变现有的教育体系一定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加大对有关终身教育体系的理论、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研究,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终身教育发展的道路。

继续实行自学考试制度是对自学者进行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其任务是通过国家考试促进广泛的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活动,推进在职专业教育和大学后继续教育,造就和选拔德才兼备的专门人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它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种族和已受教育程度的限制,是公民享有平等教育权利的具体体现。作为一种教育形式,自学考试继承了我国古代考试制度中的一些优秀传统,并与现代教育相结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一个创举,也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普通高校、成人高校不可代替的重要组成部分。

4.网络远程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方面

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过程中,网络远程教育这一在现代电子通讯技术支持下得到迅速发展的新的教育形式,正以它技术先进、平等民主、开放灵活、远程传递等优势,成为符合终身教育思想和要求的、适合于人们终身学习的首选形式。

4.1网络远程教育的特点符合终身教育的要求

终身教育有着与传统校园封闭式教育完全不同的、开放的教育观念和模式。这种开放包括教育对象的开放、教育机会的开放、教育资源的开放、教学过程的开放、教育管理的开放,等等。网络远程教育所具有的特点正好符合终身教育的要求。

4.2教育资源的开放

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跨越传统学校的范围,构建一个与个体、社会有着广泛联系和合作的开放的社会化大系统。在网络远程教育的实践中,各种教育资源通过网络跨越了空间距离的限制,使学校的教育成为可以超出校园范围向更广泛的地区辐射的开放式教育。名牌学校更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把最优秀的教师、最好的教学成果通过网络传播到四面八方,促进地区间的教育交流,使教育不发达地区的学生同样可以接受高水平的教育。这一切,都促进了资源的共享。这种资源的共享与开放无疑是保证社会成员进行终身学习的基本条件。

4.3学习方式的个别化

网络远程教育是一种灵活开放的、自主学习的个别化学习方式。在网络远程教育学习环境中,学生是学习的中心,可以通过网络数据库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然后在最适合自己的时空中自由学习。同时运用计算机网络所特有的信息数据库管理技术和双向交互功能,一方面,系统对每个网络学员的个性资料、学习过程和阶段情况等可以实现完整地系统跟踪记录。另一方面,教学和学习服务系统可根据系统记录的个人资料,针对不同学员提出个性化学习建议。个别化体现了人类对个人价值的关注,这种学习方式最适合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发展终身学习。

4.4教育的高效性

远程教育是一项投资少、效益高的事业,它有着较高的投资效益比。据统计,远程教育生均单位成本大大低于普通高校。巴基斯坦的阿拉马・伊春尔巴开放大学的生均培养费用比其他大学低39%;英国开放大学学生占全国大学生总数的1/5,而使用的费用只占教育总经费的1/9。这些数字清楚地表明了远程教育办学的高效性,表明了远程教育对促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实施终身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5.我国应该如何建立一个终身教育体系

作为伴随现代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产生并丰富起来的一个新的概念与思想,终身教育在发达国家获得了普遍的认同,许多国家的教育政策也因此发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变革。教育相对发达的国家纷纷从本国的实际出发,构建终身教育(学习)体系。不少国家从改革传统的学校教育入手,让各级各类的学校教育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扩大社会成员进入高等教育的通道,强调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在改造传统教育的同时,将职前、职后的继续教育、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作为构建终身体系的重点。如:美国的《终身学习法案》把成人基础教育、继续教育、独立学习、农业教育、商业及劳工教育、职业教育及工作训练方案、双亲教育、退休前及退休人员教育、补救教育、职业及晋升教育和协助各机关团体运用研究的成果或创新方法的培养、服务家庭的需求及个人发展等均纳入终身教育(学习)体系的范围。

我国现阶段教育的发展水平不高,仍然处于不均衡、不全面的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教育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存在相当的差距。教育供给的数量、质量尚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高层次的教育需求,不能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求。教育必须成为有效而便捷的一体化体系――即希望把原来相互割裂的各种教育及其因素、资源加以统合化、一体化,实现社会整个教育机构和训练渠道能够使人们在其生活的所有部门都可根据需要方便地获得学习和教育的机会。要使终身教育在社会上推而广之,实现手段有两个方面。

上一篇申请书范本

下一篇雪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