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娴小说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张小娴小说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张小娴小说

张小娴小说范文1

在过去30年间,从周克芹到阿来的小说脉络中,四川小说所为人称道的是自觉的乡土意识和复杂的乡村情结。尽管,其间王火小说的战争因素,以及阿来小说的非汉文化主流的异质因素,一定程度上造就了他俩在四川小说里的差异以及独特的实力。但是,四川小说在乡土与乡村的背景下所获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而这是四川小说近现代的血脉所倚。从沙汀、艾芜、李颉人等一直到新时期前的克非,都是于此着力很勤奋的作家。直到新近,李一清、贺享雍、傅恒、马平、刘晓双、周云和等,以及他们的一些作品,如《滚滚血脉》(刘晓双)、《农民》(李一清)、《佘忠老汉的儿女们》(贺享雍)等,在关于乡土、关于乡村、关于在此背景下的人(农人或城里的边缘人)的生存状态、政治状况等问题上,都有了他们前辈不曾看到、不曾预料、不曾洞悉的小说元素。也就是说,当下四川关于乡土与乡村的小说,都有了他们前辈没有过的视角和艺术感受。这无疑是四川小说值得欣慰和骄傲的。

四川小说与国内同题材小说相比,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四川小说对原生态的展示以及对乡土和乡村细节的把握是相当有分量的,但在人性的挖掘和历史的厚度上,却似乎有一些不足,特别是在对人及事件的想像上,更有着先天的不足。与同时期路遥、贾平凹、莫言、实的乡村小说作比较,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来。但是近十年来,四川小说有了一个明显的变化,这就是四川小说不再以自己是乡土与乡村小说的代言人身份自居,而是有了一个“百花齐放”的格局。打破这一格局的,我以为有俩人功不可没。一个是何大草,一个是麦家。

何大草作为学人,在历史题材如《如梦令》《午门的暧昧》里游弋。尤其是《午门的暧昧》,初露作者惊人的文学感受才华。在《午门的暧昧》里,作者彻底打破四川小说常见的“线性叙事”,而以“超文本”的叙事方式,尽兴地将人的情感、人的行为和历史本身铁定的线性状态任意剪裁、粘贴。正是得力于这样一种感观的叙事方式,使本身就十分暧昧的历史变得更加暧昧,同样也使历史中的人更加暖昧起来。《刀子与刀子》一样地展现出作者的才华。他最近的小长篇《洋马》的题材变化了,但何大草似的感觉书写依然那样让人着迷。再一个是麦家。麦家作为一个有着专业(无线电)素质军人(虽说现退出了军界),从《解密》到《暗算》再到《风声》,我们看到了小说的无限可能或者多样性的实践的一种成果。尽管,西洋通俗文学里有着两位这样的大师柯南道尔和阿加莎・克里斯蒂,不过在麦家小说里更多的则是中国的原素,比如从明清兴起的“公案小说”。对政治话语的诉求以及小说中主人公智力的考量是“公案小说”的重要支点,尽管这个支点有点类似于毕达哥拉斯的那个支点一样虚无,但是在设计这样的支点过程中,小说作者的才华便得以展开。也就是像作者自己自诩的那样,这样的设计不仅是挑战读者,更重要的是挑战自己的智力极限。能够在自己的小说世界里挑战自己的智力极限,这是了不起的事件。而这样的努力无论是在四川小说还是中国小说里,都应是值得称道的经验。

与此同时,四川小说在近十年来的变化还发生在对都市情态的感受、认识、解读、把玩以及憧憬。网络小说《成都粉子》《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等的出现,让四川小说的“当代性”(up-to-date)与国内小说同步。也许网络小说不被“正宗”文学所看好,但是它的传播以及受众带来的影响(话语权的另一表述),直接刺激着传统小说文本(即印刷文本)的变化以及革新。于是,有了洁尘以都市男女为题材的小说。实际上,即使像军旅作家裘山山赢得大名的军事题材小说《我在天堂等你》,也有与都市男女纠缠的许多原素。尽管洁尘的小说充满着所谓都市的小资情调,但用“小资”来诠释洁尘类型的四川小说作家是很不合时宜的。“小资”是一种满足或一种静止状态,而我在洁尘小说里读到了一种动态的样式。

从自诩的乡土乡村的主脉格局中走向多元,这是四川小说的一个进步。不过,在这进步的过程中,我却看到了另一可能让四川小说嬗变(或可能的陷阱)的因素。即四川小说的电视剧化或电影化的问题。电视剧作为当下一种最直接的娱乐样式,影响或改变着市民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这当然不是一种天要塌下来的世纪末的境况。但是,小说作为生存了若干世纪的主要文学样式,毕竟与电视剧这样一种大众样式是有很大区别的。至少,电视剧不追求经典,电视剧只追求煽情的好看。而追求经典则是小说要担负起的使命,反过来讲,小说并不完全地追求好读(尽管“好读”也是小说的责任)。再就是,小说并不需要电视的介入和帮助才能进入受众的阅读视野和心灵,小说本应有着它极强的文本方式和思想进入方式。同时,并不是所有小说都可以改编成电视剧或电影。而当下四川小说,无论是关于都市的,还是像李一清、贺享雍等完全的乡土作家都纷纷进入到了改编的视野,并以进入其影视为话语权获得的标志――像《刀子与刀子》改编成的电影《十三棵泡桐树》,还在东京国际电影节上获奖――这从大众传媒或大众化的角度上讲,不能不算作是一件好事。但是,我却在这里发现了另一种事实。由于过度地依赖影视的作用,四川的一些小说不是为了小说而写,而是为了影视剧而写。这样,四川小说的小说文本将受到损害和自戕。说得难听一些,倘若四川的小说不是为了小说而写,而是为了要获得影视的青睐,也就成了某些流行肥皂剧的脚本,那么四川的小说将会走入很难设想的境地。早些时候,电视剧《尘埃落定》的改编,让小说《尘埃落定》变成另外一种模样,已经给四川小说敲响了警钟。我虽然没有看过电影《十三棵泡桐树》,但从一些介绍的文章看来,它的情节设计和进程,类似于“好莱坞”的青春片类型。如果真是这样,何大草《刀子与刀子》里的那么多的感觉的原素也许就荡然无存。而小说中的想像、感觉正是小说得以成功的主要因素。

张小娴小说范文2

[关键词]《金锁记》 侧面描写 矛盾冲突 传神描绘

《金锁记》是张爱玲女士的代表作之一,曾得到许多批评家的赞誉,傅雷先生誉之为“文坛最美的收获”,夏志清教授则称之为“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金锁记》何以能获此殊荣?笔者以为,其魅力主要来自作品的叙述技巧及其营构艺术。应该说,无论是作品的叙述技巧还是其营构艺术,都是常人所无法企及的。《金锁记》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小说侧面描写的手法,另一方面又借鉴了西方现代派的创作手法,塑造了鲜明的意象,在传统故事中揉合进新的因素,在弥漫着腐朽气息的封建大家族中,展现被扭曲的人格,既是对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批判,也是对封建礼教的摧残下的人性批判。中篇小说具有长篇小说的容量、短篇小说的凝练,确实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首先,张爱玲的小说受到传统小说影响很大。从表现技巧上说,《金锁记》明显受《红楼梦》的影响,人物描写多是侧面描写。如,小说一开端并不直接写七巧,而是通过两个下人的床头闲话以及大奶奶和三奶奶的背后冷言闲语来写。先是在两个下人的床头闲话中道出了七巧的出身,然后再借大奶奶和三奶奶的背后冷言闲语,交代七巧在家族中的低劣地位,以及因她直言直语的个性而被大家瞧不起的尴尬境地,乃至姜府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这和《红楼梦》借冷子兴、贾雨村之口道出荣宁二府的兴衰故事一样异曲同工。其实这种侧面交代的方法在小说中应用得很广,最妙一笔是在后面,当写到七巧约准女婿童世舫见面,要拆散他们时,张爱玲写到:在童的眼中,只见“门口背着光立着一个小身材的老太太”;在童的心中,印象是“直觉地感到那是个疯子”。而小说在写七巧老年的时候,一处都没有正面刻画七巧的形象,全是别人眼里的七巧的形象,全是侧面描写。

其次,七巧的悲剧命运则是通过一系列的矛盾揭示的。小说也是通过一系列的戏剧冲突牢牢抓住读者的心的。作品一开始,就把一个出身低微的女子置身于封建大家族中,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矛盾,也是人物不幸的命运的开始。然后作品再通过七巧和妯娌间的矛盾、七巧和三爷季泽的矛盾、七巧和儿女们的矛盾,一幕幕展开矛盾,在新颖别致的意象营构中展开矛盾。张爱玲在《金锁记》中营构的最鲜明的意象就是月亮,作品中张爱玲不断提到“月亮”,月亮不仅是苍凉、寂寞的象征,而且是贯穿作品始终的一个意象,同时还是人物内心变迁的见证。不仅不同的人不同时期看到的月亮不同,他们的感受也有不同。如开场时的月亮是:“那扁扁的下弦月,低一点,低一点,大一点,象赤金的脸盆,沉下去……”,这预示着一个没落的时代没落的家族; “影影绰绰乌云里有个月亮,一搭黑,一搭白,象个戏剧化的狰狞的脸谱”,是七巧眼中的月亮;“今天晚上的月亮比哪一天都好,高高的一轮满月,万里无云,象是黑漆的天上的一个白太阳”,是儿媳芝寿眼里的月亮。小说情节的关键时刻、人物命运的重要关头,月亮的意象都会出现,甚至与人物同喜同悲,这绝非是作者的无意之笔,而是她的刻意营造。她对于意象的选择往往以表现人物心理为依托,同时,这些意象也暗示了作品中的叙述视角,同一意象的不同转换间接构成叙述中的不同层面,充满了象征意味。月圆月缺、形态各异,月亮不仅是人物内心的展现,也是人物命运的象征。月亮的意象在小说的结尾重又出现,强调了悲剧的深刻性和一贯性、彻底性。全篇九处写到月亮,有些蜻蜓点水般一笔带过,有些则浓墨重彩,精雕细琢,《金锁记》把月亮这一意象发展到了极致。

此外,《金锁记》刻画人物也是别具一格。写人物,《金锁记》不绘肖像,不写言行,而是抓住最能反映人物命运变化的地方做传神描绘。如小说最后写到,七巧把手上的镯子往手臂上推,那镯子在年轻圆润的时候是丝毫推不上的,可是到了老年,油尽灯枯,镯子能一直推上腋窝,这金镯子好比一把枷锁,三十年的压抑和苍凉无奈,就在这一推之间,纤毫毕现,实在是点睛之笔!而对七巧性格的描绘也颇富特色,如写七巧表面泼辣强悍,对人极不信任,但骨子里还是向往着幸福,她在寂寞的时候时常想起昔日和自己打情骂俏的猪肉贩,甚至,她大胆追求着三爷季泽。而晚年的七巧不断的和自己儿女争斗,其实这正是她一生不幸的反映。她故意气死儿媳,因为在他们身上她找到了自己青春的影子,她妒忌他们的性生活,因此近似变态地加以报复,这正是因为她没有得过幸福的性生活;她拆散女儿的婚事,是因为她曾被自己所爱的男人欺骗,因为她对男人一律敌视的态度。通篇读来,七巧种种变态行经确实让人感到厌恶,然而也会让人产生一种透彻心骨的苍凉的悲哀和同情。七巧其实是一个很可爱的女子,年轻的时候,她也会和街上的走贩眉来眼去,享受着生活的快乐;同时她也是一个十分善良的女子,你看她,尽管大哥把她带到火坑了,她后来再见大哥,哭闹过后,一样塞了许多贵重礼物送给大哥带回,这时她仍然有温情的;她的情人季泽被她骂走后,她不也会躲在窗户背后看着爱人仓皇而去的背影吗?那时她心中还有爱情,就是到晚年,她在某一瞬间也仍然怀念年轻时候的温柔。七巧在张爱玲笔下,已然不是纸上人物了,而是活灵活现心理变态的人,这样的功力,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都是很少有人比及的。

总之,《金锁记》借鉴现代中国的通俗文学作品,以及具有通俗意味的新文学作品的同时,融入了外来小说技巧和现代派的手法,其小说中的主题、意象和象征,都是古典小说或通俗文学无法比拟的。其语言古语新用,介乎新旧雅俗之间,在表现手法上,大胆运用陌生化手法,给传统文学注入了新的血液,也使得传统故事具有了新意。

参考文献:

[1]孙爱萍.大学语文.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

张小娴小说范文3

女人书柜

《丽影萍踪》

作者:[美国]迈克尔・坎宁安著 出版:译林出版社 定价:12.8元

三个女人:一个是英国著名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受着疾病煎熬的同时,正在构思一本小说;一个女人就是这本小说的主人公;还有一个女人是小说出版后的一个读者。虽然时空错位,但因为她们之间的美妙关系而被联系在一起,串成一条镶嵌有三颗珍珠的项链――女人的失落、绝望、希望和茫然穿错其中。三个不如意的女人,拼贴出女人隐忍的生活和痛苦的精神花火。前几页读起来很吃力,慢慢就进入了作者创造的幽秘迷人的花园小径,沉醉忘返。本书荣获1999年美国普利策小说奖。

根据本书改编的电影《时时刻刻》在1月20日揭晓的美国电影金球奖评选中荣获最佳剧情类电影奖、最佳女主角奖。

《女人们》

作者:[法国]索莱尔斯 出版:安徽文艺出版社 定价:23.2元

《女人们》开篇就说:“读者,抓紧些,这本书是陡峭的。你不要半途就感到厌烦了,注意。”尽管他提醒我们了,但仍使我感到有一种厌恶感伴随着阅读。这本中文版有550多页的小说里,竟然塞着2万多个省略号!

这是一本《尤利西斯》的方法阐述西蒙娜・德・波伏瓦的《第二性》的书。它是一些彩色的碎屑,庞杂,但干净,杂乱是它的风格。这些碎片倒进一条名叫女性的河里,壮观多彩。不需要走进去,里面没有经验,它只是一个景观。但我们看到的,比谈一万次恋爱的经验更丰盛。把这本书连读两遍的男性,我相信,他已经活着整个世界。

它不需于女人,它属于复数的女性。

这样的书,也许世界上只有一本。

《永不永不说再见》、《在天涯寻觅你》、

《欲望的鸵鸟》、《贴身感觉》

作者:张小娴 出版:南海出版公司 定价:16元/本

贴身内衣的温暖,因为我们的都市生活过于沉重,所以她想为我们疲惫的心灵减压,因为我们的眼睛要看太多的东西,所以她写得简单明了,文章很短,三五百个字,清清爽爽,没有明显的起承转合,却给人一种贴身的温暖。我想,假如文章是衣服的话,张小娴的文字应该是内衣,让人觉得舒适和放松。文字并不零散,写的都是爱情的看法和感悟,没有什么道理,却让人常常心头一颤,有一种清凉入口及心的感觉。

她写爱情烦恼。爱情的烦恼很多,而这样的烦恼最大的特征就是爱钻牛角尖。张小娴用那些简单的文字挡住了烦恼的行程,娓娓道来,都是语气舒缓的家常话,三言两语就达到以柔克刚的效果,烦恼也迎刃而解了。她用的是一种旁观者的静观,烦恼来的时候,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烦恼。张小娴因为站在圈外,旁观者清,她一眼就看出了那团乱麻的头绪,手势一样简单的三言两语,就让人看清了症结所在,让人顿生知音之感。

《她们》

张小娴小说范文4

1、刘亦菲和rain拍的电影叫《露水红颜》。

2、《露水红颜》是北京希世纪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星光灿烂影视文化有限公司、阿里巴巴影业、华图教育集团联合出品的爱情电影,由高希希执导,刘亦菲、郑智薰领衔主演。

3、该片改编自张小娴所著的小说《红颜露水》,主要讲述了漂亮女孩邢露与破落画家徐承勋之间感情纠葛的故事。刘亦菲在里面饰演邢露。

(来源:文章屋网 )

张小娴小说范文5

香茗冒出的袅袅热气,撩拨着我的脸颊,痒痒的,但我却顾不上,因为我全身心都投入到书中了……

书在每个人的心中有不同的位置,对知识有渴求的人认为书是一道正餐,特别需要;对一些忙碌于工作的人来说则是一包零食,可有可无,适当为自己补充一些能量……

书在我心中的位置是属于零食类型的,它供我娱乐消遣,当然也可以在忙碌之余补充、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它使我领略了秦文君的幽默,郭敬明的浪漫以及张小娴的淡淡忧伤。书使我拥有巨大的词汇量,使我对文学有了更深的了解:文学并不是“教科书”上那些乏味的文章,文学可以搞笑幽默,文学可以浪漫唯美,文学也可以故作深沉。

从幼年薄薄的《好儿童》到现在比较厚的《少年文艺》,从有趣的《安徒生童话》到回味无穷的《红楼梦》,我也明白了各种书的价值。有些校园小说,读过后就觉得热热闹闹一场,过几个月就基本上没印象了。但古典文学不但可以增加你的文学涵养,还可以学到一些难懂的古诗词,岂不乐哉?

张小娴小说范文6

还是一个人的散心,吃东西的地方,卖书的地方,电影院,几乎与以往一致的独行路线,一个人悠哉游哉的轻松心情。

收获了张小娴的一本散文集《爱上了你》、一本小说《长夜里拥抱》。一如即往的诉说恋爱的心情,迫不及待的翻了几篇,与各位分享。

她说,不要寻觅一个男人的过去。

是的,当我们爱上一个男人的时候,也许会有“要是能陪他一起长大,知道他从出生开始的点点滴滴该多好”,“好可惜哦,为什么不能早点遇见他呢?”所以我们愿意听他讲他的过去,询问他的过去,和他的亲人比如母亲分享他的过去,翻看他年少时的相片……可是,最好不要去试着知道他过去爱过什么样的女人……

因为你爱的是现在的他,他爱的是现在的你。正如他曾经深爱过某个女人,但是爱的也只是她的当时。如果知道了他的过去,你能避免拿自己去与那个她比较么?可是,你是拿什么去与那个曾经的她比较,是你的过去模样还是现在模样?还是拿自己的现在去比那个女人的现在(如果他们还有联系的话)?其实,我想说的是,没有必要比,也没法比。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环境,不同成熟度的人,不一样的价值观、人生观。但是当知道那个人后,这种比较又不可避免,所以,不如不去了解。

他必然曾经深爱过某个女人,也必然说过同样的情话,做过类似的浪漫举动。可是这些已经不重要了,只要相信,你是他当下最深爱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