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专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际贸易专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际贸易专业

国际贸易专业范文1

关键词:高职教育;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不可缺少并且是不可忽视的环节[1]。然而,我国各高职院校目前存在的共同问题是培养的学生的实践能力明显偏弱。国际贸易专业是涉外性专业。我国加入WTO后,外贸以及协作企业(外运、对外保险、海关等)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要求更高。如何进一步提升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让学生毕业后能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具有明显的择业优势?本文试从实践教学角度来研究如何培养高职国际贸易专业高技能人才问题。

一、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概述

1.实践教学的内容

实践教学的内容包括课程性实践教学和集中性实践教学。

(1)课程性实践教学是指与课程教学内容结合、与课程理论学习同步进行的实践活动。它包括课程作业(平时作业、综合练习、模拟考试、大作业)和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等。

(2)集中性实践教学(或称综合性实践教学)是指需要综合运用各课程知识、集中进行的实践活动,包括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设计或毕业作业(论文)等。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为《国际贸易实务》,该课程讲授国际性商品交换的具体运作过程,包括环节、操作方法和技能、应遵循的法律和惯例等行为规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操作程序,为今后从事外贸及相关工作奠定专业技能基础。

2.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关键因素[2]。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各国都在本国原有的教学基础上实施了教学改革,如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国首先掀起了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提高科学教育质量,加快培养科学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改革运动。这一改革很快波及到许多国家,并发展成为世界性的改革浪潮。进入90年代,各国的教学改革仍方兴未艾,普遍强调把普通教育同职业教育结合起来。例如法国非常重视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联系,提出学校必须“面向生活、面向企业、面向劳动市场”。我国也加大了教育改革的力度,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直接手段,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完善,对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竞争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对于应用性极强的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来说尤为重要。

二、目前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

(1)从学校和专业建设的定位上看,有些高职院校非常注重理论教学,认为那些具体操作属于低层次的要求,一般中等专业院校的毕业生经过培训就能做到,所以未能对实践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重视。有的高职院校甚至把《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作为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来对待,其重理论轻实践之程度可见一斑。

(2)从课程体系设置上看,有的高职院校设置了较多的理论性课程,如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世界贸易组织概论、国际经济与技术合作、国际投资等,但像国际结算、国际贸易单证制作、国际贸易函电、报关实务、国际贸易模拟谈判等实践性课程却较少。

(3)从教师的队伍结构看,很大一部分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都没有实际从事过国际贸易工作,但他们对理论性知识掌握得比较充分,这在客观上造成教师在授课时会侧重于理论教学。同时,学校对教师的要求主要是校内课堂教学质量和从事科研所取得的成果,尤其是仅以科研成果的多寡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而是否进行实践教学则往往不在考核之列。

2.操作方法与教学内容简单

以往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主要以模拟实习为主,学生分别作为进口方和出口方,处理外贸业务。通过指导教师的讲解,学生和教师共同处理进出口业务的各个环节。这种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的依赖性较强,不能独立完成各个交易环节的内容,所以实践能力提高得较慢。同时,在以往的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生交易磋商与制单能力的培养,学生缺乏解决整个贸易流程中出现问题的能力;而且制单也只是根据已给定的信用证填制提单等相关单据,对如何开立信用证则讲解甚少。这些都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束手无策。

3.校内实训室相对匮乏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实训室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重点院校由于有国家配套资金支持,情况要好于一般非重点院校和民办院校。同时,诸如生物、化工、信息等专业实训室建设要远比金融、财会、国际贸易等专业实训室的建设早得多、充分得多,很多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根本没有配套的实训室,有的甚至连多媒体教学都未能实现。

4.学生的实习机会少

高职院校安排学生实习的机会不多,致使大部分毕业生在就业前根本不清楚具体的国际贸易工作会涉及哪些方面;另外,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学生的专业知识、外语应用能力不到位,部分毕业生虽经过公司的培训,但仍难以胜任公司的岗位,最后不得不转行。毫无疑问,这既没有满足市场需要,也浪费了教育资源。

三、加强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构想

实践教学是提高高职国际贸易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加强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

1.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可操作的实践教学计划

原有的高职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方案过于偏重课堂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特别是忽视校外实习、实训,不仅实践教学的课时少,而且实践教学的形式也比较单一。要改变这种情况,首先就应该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完整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计划是实践教学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因此,要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加以制订。此外,制订实践教学计划要结合国际贸易专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聘请一些长期从事国际贸易实际业务的专家,共同参与实践教学计划的制订。

2.调整课程设置,突出实践教学的特色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在某种程度上与大学本科雷同,只不过稍作精简。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根据学校的定位,即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来调整课程设置,这个问题在高职院校的学制由三年制过渡到两年制后就更为突出。为了使培养的学生具有更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课程的设置首先要体现实践性,突出集中实训环节,大幅度调整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包括学时、授课内容等;建设实训中心,改善专业实训条件;加强教师(包括理论课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应该与社会上一些资格证书的考试相结合开设相应课程,如报关员、单证员、外销员、商务师、物流员等资格证考试。教师要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考试以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因为这些证书就是学生能力的证明,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3.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在努力建立实训基地,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常州职业技术学院都建立了自己的实训基地,并为一些企业“订单式”培养学生,不但解决了学生的实训问题,同时也增加了学生毕业后就业的机会。在积极建立实训基地的同时还要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国际贸易专业可以建立实验室、模拟国际贸易博览会、模拟公司等,以相应的软件作为支撑,通过软件操作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各个环节和整个流程[3],以及实际单据的填写、谈判会涉及和应注意的问题等。通过这些训练可大大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工作能很快上手,成为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为了增加学生对实际业务的感性认识,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工作场所,比如参观保税区、港口等,看集装箱、堆厂、港口、铅封等以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也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操作和掌握的自信心。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实施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建设新型的实训基地,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来完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方法的重要选择[4]

4.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

在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十分重视实践教学。职业学院本身就是学校和企业合作办学的的产物,在教学上采取工学交替形式,一年分两个学期,每学期24周,其中12周在学院学习,12周在企业培训,学生熟悉实际生产组织,掌握各种工作岗位的职责,需要时还可顶班工作。高等职业教育强调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将来的工作岗位有大概的了解,同时也为企业选拔人才和学生选择职业提供机会与条件。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首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教育的性质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教师既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有很强的实践技能。为此,高职院校应深入企业,将那些既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有熟练操作技能的“能人”充实到教学岗位上来。培养一批适合本校特点的高水平教师,这是推动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关键。首先要拓宽“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来源,打破师资来源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传统做法。可采取兼职的办法鼓励社会上从事外贸工作的优秀人才到高职院校任教,这样既充实了教师队伍,又有利于加强实践教学工作。同时要提高教师待遇,增加教师的科研及进修经费,鼓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到外贸公司挂职锻炼、外出进修,以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高职院校教师的压力很大,学校应给予一线教师以足够的重视,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操守。只有这样,高职教育才能健康稳步地向前发展,才能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国际贸易专业范文2

论文提要:国际贸易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如何加强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是许多本科院校面临的共同课题。本文在对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该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路。

一、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一)校内实践教学

1、实验室外贸模拟软件操作。目前,国际贸易专业在校内实验室主要通过外贸模拟软件结合专业课程内容进行实践教学。普遍使用的是出口模拟操作系统(简称TMT)和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世格软件)等。这些外贸模拟软件都是以一笔完整的出口贸易操作为主导,依托模拟实习平台,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在进出口业务流程中扮演不同当事人,亲身体验一笔出口贸易的全过程。出口模拟操作系统((TMT系统)主要是由学生扮演出口商,指导老师扮演进口商,学生通过查看老师每次发送的操作要求,进行有目的的操作训练;SimTrade的主要角色划分为出口商、进口商、供应商、出口地银行、进口地银行,学生登录系统后作为独立的经营单位在模拟环境中为了实现各自的目标主动完成工作。

从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学时分配上,一般分为课内实践或单独设课。课内实践是以国际贸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老师在课堂讲授理论知识、学生在实验室运用外贸模拟软件相对应地进行综合性和验证性的实践操作。单独设课的实践教学通常是利用一周或二周内相对固定的课时,学生在实验室集中进行实训,通过老师精讲、指导,学生多做,让每个学生在外贸模拟软件进出口业务流程中轮流扮演不同的业务角色,相互协作,最终达到在实践中学习的目的。

2、课堂案例分析。案例分析的实践教学方式较为灵活,老师通过收集最新的与外贸业务相关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将案例所涵盖的外贸知识理解透彻。一些有过外贸从业经验的老师可以把自己在外贸业务中发生的真实案例拿到课堂上与学生分享。例如,有过单证员工作经验的老师,可以用真实的外贸单证作为案例蓝本,从信用证收证初审、收单和制单的初审与制作、交单、单据结算的全过程执行和跟踪等各方面,让学生在实际动手过程中,养成认真细心的工作态度,掌握审证、制单过程中的方法和技巧,以确保单证的质量及各项条款的正确性。

3,聘请相关人员参加实践教学。通过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兼职老师、外贸企业、银行结汇部门、海关、商检等机构的专业人员到学校进行实践教学,学校老师全程辅导、管理的形式,能够拉近学生与国际贸易相关职能部门的距离,相关人员可以通过实例去帮助学生解决平时课堂理论知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最新的外贸行业动态。

(二)校外实习基地现场实训。校外实训基地是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校内实训基地设备、场所和功能缺陷的有效补充,能够提供真实的场景,让学生能够“零距离”接触到外贸公司、生产型外贸企业、货代、港口、海关等重要场所,加深学生对外贸的认识。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在港口现场参观,可以直观地了解到集装箱的类型、尺寸及集装箱船的结构,对集装箱堆场的运营管理、码头的业务流程有了具体认识,现场了解到叉车作业、箱装货、托盘货等不同类型货物的港口装卸方法和规则,把抽象的专业知识变得形象而具体。

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问题

(一)实验室模拟实践存在的缺陷。一是实验室模拟实践的课时设置偏少。以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为例,10个课时每个学生仅能扮演5个相关角色(出口商、进口商、供应商、出口地银行、进口地银行)中的一个,完整地完成一笔交易时间都很紧张;交易过程中出口商的角色任务最重,供应商和银行的角色任务相对较少,每个学生训练的内容、强度都不同,要让每个学生把5个角色都做一遍,至少需要30个课时以上;二是外贸软件操作多为案例式,重视单证的制作和流转过程,而忽视了国际贸易往来中最重要的商品交易和人际交往。外贸商品被抽象化,只有象征性的几张图片和一些简单的描述,并不能展现实际国际贸易中商品的重要作用,只有对外贸商品的各项参数、生产工艺流程有足够的了解,才能有实力和信心去对外销售该类商品。人际交往,在软件中是通过邮件的形式体现的,这也仅仅是真正外贸工作中的一种沟通方式,对于面对面的询价、英语听说写的锻炼,都较少涉及。

(二)师资队伍实践教学能力欠缺。教师是决定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但目前在普通本科院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中,教师队伍整体比较年轻,大多是从学校入学校,缺少国际贸易方面的实际工作经历,缺乏实践工作经验。大多数国际贸易专业教师没有企业实践经验,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设计及实训指导能力上,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校外实习基地作用的局限。目前,各高校都非常重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但由于企业需要考虑自身利益,对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同时,受实习经费所限,实习基地大部分就在学校附近,过于集中的实习给这些企业造成的压力也比较大。而校外实习基地一般只停留在表面的参观,真正能参与动手实践的机会非常少。即使一些外贸企业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出于外贸企业自身的商业保密或不愿新手失误造成损失,也不会将核心的业务或单证交给学生去做,使学生不能接触到实际业务,有时甚至只能被随机地分到一些与自己专业毫不相关的生产流水线上。

三、加强与改进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议

(一)加强国际贸易专业校内实验室建设。一是注重模拟软件质量。根据国际贸易形势的发展与变化,不断充实完善内容,更新知识,使学生了解国贸新信息、新动态,掌握与实际相符的操作技能;二是要加强仿真场景型实验室建设。如,建立产品展示厅,让学生通过商品的推广或客户的开发,了解商品知识,真实体验外贸交易过程;三是通过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使学生能利用课余时间在实验室进行模拟软件的实践操作,以弥补实验课时的不足。

(二)加强“双师型”国贸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一是要建立教师实践学习制度。定期选派国贸专业教师到国内重点高校进修,学习兄弟院校国贸专业实践教学的经验,取长补短;二是要有计划地安排国贸专业教师到外贸企业等实际业务部门进行调研、实习或挂职锻炼,以增强实践教学能力;三是要支持和鼓励教师积极报考相关业务的国家从业资格证;四是引进具有业务实践背景的国贸专业人才充实师资队伍;五是聘请外贸企业中的业务骨干担任兼职实践教学教师。通过多措并举,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比率,为实践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国际贸易专业范文3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一、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一)校内实践教学

1、实验室外贸模拟软件操作。目前,国际贸易专业在校内实验室主要通过外贸模拟软件结合专业课程内容进行实践教学。普遍使用的是出口模拟操作系统(简称TMT)和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世格软件)等。这些外贸模拟软件都是以一笔完整的出口贸易操作为主导,依托模拟实习平台,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在进出口业务流程中扮演不同当事人,亲身体验一笔出口贸易的全过程。出口模拟操作系统(TMT系统)主要是由学生扮演出口商,指导老师扮演进口商,学生通过查看老师每次发送的操作要求,进行有目的的操作训练;SimTrade的主要角色划分为出口商、进口商、供应商、出口地银行、进口地银行,学生登录系统后作为独立的经营单位在模拟环境中为了实现各自的目标主动完成工作。

从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学时分配上,一般分为课内实践或单独设课。课内实践是以国际贸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老师在课堂讲授理论知识、学生在实验室运用外贸模拟软件相对应地进行综合性和验证性的实践操作。单独设课的实践教学通常是利用一周或二周内相对固定的课时,学生在实验室集中进行实训,通过老师精讲、指导,学生多做,让每个学生在外贸模拟软件进出口业务流程中轮流扮演不同的业务角色,相互协作,最终达到在实践中学习的目的。

2、课堂案例分析。案例分析的实践教学方式较为灵活,老师通过收集最新的与外贸业务相关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将案例所涵盖的外贸知识理解透彻。一些有过外贸从业经验的老师可以把自己在外贸业务中发生的真实案例拿到课堂上与学生分享。例如,有过单证员工作经验的老师,可以用真实的外贸单证作为案例蓝本,从信用证收证初审、收单和制单的初审与制作、交单、单据结算的全过程执行和跟踪等各方面,让学生在实际动手过程中,养成认真细心的工作态度,掌握审证、制单过程中的方法和技巧,以确保单证的质量及各项条款的正确性。

3、聘请相关人员参加实践教学。通过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兼职老师、外贸企业、银行结汇部门、海关、商检等机构的专业人员到学校进行实践教学,学校老师全程辅导、管理的形式,能够拉近学生与国际贸易相关职能部门的距离,相关人员可以通过实例去帮助学生解决平时课堂理论知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最新的外贸行业动态。

(二)校外实习基地现场实训。校外实训基地是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校内实训基地设备、场所和功能缺陷的有效补充,能够提供真实的场景,让学生能够“零距离”接触到外贸公司、生产型外贸企业、货代、港口、海关等重要场所,加深学生对外贸的认识。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在港口现场参观,可以直观地了解到集装箱的类型、尺寸及集装箱船的结构,对集装箱堆场的运营管理、码头的业务流程有了具体认识,现场了解到叉车作业、箱装货、托盘货等不同类型货物的港口装卸方法和规则,把抽象的专业知识变得形象而具体。

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问题

(一)实验室模拟实践存在的缺陷。一是实验室模拟实践的课时设置偏少。以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为例,10个课时每个学生仅能扮演5个相关角色(出口商、进口商、供应商、出口地银行、进口地银行)中的一个,完整地完成一笔交易时间都很紧张;交易过程中出口商的角色任务最重,供应商和银行的角色任务相对较少,每个学生训练的内容、强度都不同,要让每个学生把5个角色都做一遍,至少需要30个课时以上;二是外贸软件操作多为案例式,重视单证的制作和流转过程,而忽视了国际贸易往来中最重要的商品交易和人际交往。外贸商品被抽象化,只有象征性的几张图片和一些简单的描述,并不能展现实际国际贸易中商品的重要作用,只有对外贸商品的各项参数、生产工艺流程有足够的了解,才能有实力和信心去对外销售该类商品。人际交往,在软件中是通过邮件的形式体现的,这也仅仅是真正外贸工作中的一种沟通方式,对于面对面的询价、英语听说写的锻炼,都较少涉及。

(二)师资队伍实践教学能力欠缺。教师是决定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但目前在普通本科院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中,教师队伍整体比较年轻,大多是从学校入学校,缺少国际贸易方面的实际工作经历,缺乏实践工作经验。大多数国际贸易专业教师没有企业实践经验,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设计及实训指导能力上,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校外实习基地作用的局限。目前,各高校都非常重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但由于企业需要考虑自身利益,对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同时,受实习经费所限,实习基地大部分就在学校附近,过于集中的实习给这些企业造成的压力也比较大。而校外实习基地一般只停留在表面的参观,真正能参与动手实践的机会非常少。即使一些外贸企业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出于外贸企业自身的商业保密或不愿新手失误造成损失,也不会将核心的业务或单证交给学生去做,使学生不能接触到实际业务,有时甚至只能被随机地分到一些与自己专业毫不相关的生产流水线上。

三、加强与改进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议

(一)加强国际贸易专业校内实验室建设。一是注重模拟软件质量。根据国际贸易形势的发展与变化,不断充实完善内容,更新知识,使学生了解国贸新信息、新动态,掌握与实际相符的操作技能;二是要加强仿真场景型实验室建设。如,建立产品展示厅,让学生通过商品的推广或客户的开发,了解商品知识,真实体验外贸交易过程;三是通过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使学生能利用课余时间在实验室进行模拟软件的实践操作,以弥补实验课时的不足。

(二)加强“双师型”国贸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一是要建立教师实践学习制度。定期选派国贸专业教师到国内重点高校进修,学习兄弟院校国贸专业实践教学的经验,取长补短;二是要有计划地安排国贸专业教师到外贸企业等实际业务部门进行调研、实习或挂职锻炼,以增强实践教学能力;三是要支持和鼓励教师积极报考相关业务的国家从业资格证;四是引进具有业务实践背景的国贸专业人才充实师资队伍;五是聘请外贸企业中的业务骨干担任兼职实践教学教师。通过多措并举,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比率,为实践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国际贸易专业范文4

1.完善课程体系,强化课程结构

在国际贸易专业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坚定“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设置好课程大致方向。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使课程体系更加完善,结构更加合理。在教学工作开展之前,教师要对当地的经济贸易情况加以了解,以便在实际教学中,能够立足于事实,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在课堂上,对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让学生对国贸专业能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当今的市场需求也能有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培养他们学习的目标。实践教学要发挥其纽带作用,及时开展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使其所学都能得到强化。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记忆。便于以后的灵活运用。对于理论教学的课程可以依据实际情况作适当的压缩,加长实践教学时间,对学生的贸易能力定期展开模拟训练,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对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提高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比例,使教学模式向“以学为主”转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扩散。另外,要从国贸专业的本质出发,考虑该专业的整体性,确定教学目标。通常情况下,实践教学包括三大教学内容。基础实践是其最基本层面,再就是专业实践,最后才进行综合实践。层层叠进,富有层次,合理有序。针对不同的年级,设置不一样的实践教学内容。年级越高,实践技能要求也越高。通常大一只要了解基本的实践技能就可以,像简单的口头英语表达。大二大三再依次递增,对于实践项目要做到慎重选择和事前实验,确保其高效性。

2.增强实践模拟训练,借助网络技术进行教学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加大模拟训练的力度,使抽象教学变得更加具体形象化。制定完整的学习计划,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在原有的基础上增设实验设计、实践审核等操作型内容,再指导学生进行多方向评价,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开展多种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还能让学生在玩中掌握实践要领,提高学习的兴趣。此外,各大高校还要充分利用各种物质资源。最常见的就是网络技术。借助计算机设备,能够大大扩大教学途径,建立网络站点,让其为实践教学服务。通过动态、虚拟的教学系统,学生可以进入到真实化的贸易过程之中去,增强实践体验,提高操作能力。对于网络系统可以进行事先的设置,把各种贸易信息以更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方便学生获取。在网络实践教学时,要做到适时的“放手”,让学生在自主摸索与锻炼中领悟真谛,得到提高。在教学评价上,也能利用计算机设备加以辅助,有效节省人力物力,保证评价的公平公正。在实践教学中应用先进科技,是封闭式教学的巨大突破。

3.增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率

国际贸易专业范文5

关键词:跨境电商;国际贸易;专业转型

1跨境电商与传统国际贸易的区别

跨境电子商务是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跨境进出口贸易,即指借助专业的电子商务平台,完成货物的购买和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的方式完成货物的转移的一种国际贸易形式。这种新兴的贸易方式和传统的外贸在交易环节、磋商手段、营销推广、物流运输、海关监管、结算方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可以看作是“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的综合体。

2为什么国际贸易专业需要转型

2.1跨境电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现状

2.1.1行业缺口大,跨境电商人才供给不足

目前就业市场的现实是每年国际贸易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数量不少,但是兼具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特征的复合型学科人才却很稀缺。阿里研究院也曾给出数据表明未来三年里,我国至少要培养出100万名合格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才能适应目前高速发展的跨境电商业务,以阿里巴巴、亚马逊为代表的跨境电商企业需要更多地既具备外贸基本知识与技能又懂跨境电商店铺运营的复合型人才。兼具跨境电商综合知识的国际贸易人才的缺失会成为未来制约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以及国际贸易转型的关键因素。

2.1.2跨境电商缺乏专业的人才培养

跨境电子商务作为一种依托于互联网、以在线交易为核心、以便捷物流配送为优势的新型国际商务方式,对国际商务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的是复合型商科人才,即不仅通晓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和知识,还要同时具备电子商务的相关知识技能。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还没有专门设置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只是有些试点学校在国际经济与贸易或是电子商务等专业的基础上加开了跨境电商专业方向。

2.1.3社会对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多元化渠道不健全

目前社会对于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渠道比较单一,主要还是以高校的学校教育为主,企业培养为辅。由于跨境电商属于交叉性学科,而我国高校培养的多是具有国际贸易、电子商务或是商务英语的单一性专业人才,再加上企业自行培养所需人才的成本较高,且人员稳定性不足,使得企业不愿意花大力气培养人才。这就造成了岗位所需技能和毕业生所掌握知识之间的匹配度不够高,从业人员适应岗位的时间拉长。

2.2现有国际贸易专业条件分析

2.2.1课程体系建设仍然面对的是传统外贸业务

目前,多数高校的国际贸易专业还是面对的传统国际贸易实践进行授课的,主要涉及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物流与货运、报关报检实务、国际结算、外贸函电及外贸单证等课程,课程体系较为成熟,与外贸业务的相关岗位也比较贴合,但是多数院校针对跨境电商内容的课程开设的非常少,即使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开设的例如《电子商务》等先期课程,也只是针对国内电子商务平台、商品推广以及网络营销等知识的讲授,很少是专门针对跨境电子商务的。

2.2.2基于跨境电子商务的实习实训环境缺乏

跨境电商和传统国际贸易在实习实训的要求上有着较大的区别,尤其是在涉及商业机密、利润分配等问题的情况下使得跨境电商企业在教学全过程中的参与度远远不够。这些专业条件的缺失使得跨境电商这一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发展受到制约,但同时也给我们指明了跨境电商专业发展的方向。

2.2.3具备跨境电商业务背景的教师严重缺乏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从事跨境电商教学研究的教师多是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的学术派以及从事过外贸业务的实战派构成,这些教师多年来的教学研究重点都是传统的外贸形式及内容,跨境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国际贸易模式,相关的专业理论发展迅猛,实践技术更是日新月异,原有从事国际贸易专业教学的教师缺乏跨境电商的实战经历,更多的是从理论的角度去理解跨境电商,使得这一实践性极强的专业无法真正落地。这些实际的困难使得多数高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在转型上停滞不前,无法顺应时展向社会输出合格需要的专业人才。

2.3跨境电商背景下对于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虽然跨境电子商务本质上还是属于国际商务的交易,需要相关从业人员掌握诸如交易前的准备、交易磋商、价格核算、国际运输、外语沟通、商务谈判等基本知识,但同时也在商品推广、互联网操作、网页设计、小语种以及供应链管理等能力上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跨境电商背景下,需要培养的学生既能够从事传统外贸业务,又可以运营跨境电商平台,还可以完成客户服务沟通以及跨境物流及结算等工作,同时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外语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整合资源的能力。

3跨境电商发展下国际贸易专业改革路径

3.1转变人才培养方向

跨境电子商务和传统的国际贸易在知识体系、实践环节、基本技能以及能力素质要求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区别,跨境电商可以说是传统外贸+电子商务的混合体,因此,跨境电商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可以将跨境电商作为一个专业发展方向,在面向传统国际贸易业务操作、跨境电商平台运营、跨境电商产品推广、跨境电商客户服务和管理四大岗位群的基础上,重新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订立相对独立的人才培养方案,将重点放在如何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缩短企业需求和人才培养之间的差距。

3.2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跨境电商背景下企业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需求发生了变化,对于国际贸易人才更加看重其实践性和创造性,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更为重视理论教育和实践操作的契合,还需要加大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跨学科技能的培养力度。在前文对于跨境电商背景下的国际贸易的岗位及专业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可知,高校在开展对于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更为重视学生以下能力的培养:即进出口业务操作能力、跨境电商运营及推广能力、跨境电商物流能力、英语及小语种沟通能力等,也就是说跨境电商行业需要的是懂业务、会运营的复合型人才,因此现有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核心课程需要做出相应调整,以达到适应跨境电商背景下国际贸易岗位能力需求的目的。

3.3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高校提供的毕业生能力不足,自行培养人才成本又比较高且人员稳定性不够是跨境电商企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校企合作才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最好渠道。既提升高效的教学质量和毕业生素质,又贴合企业要求且降低企业成本。跨境电商的人才培养需要的是实现“实践—就业”的无缝对接,让学生直接接触和上手操作真实的跨境电商平台。在“双创”背景下,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是大学和企业合作的最好方式。可以尝试将跨境电商课程和创新创业类课程融合,学校层面可以和企业合作尝试搭建创业淘宝街、跨境电商创业孵化园以及跨境电商创业工作室等,多渠道多手段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实践热情,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做”的环境,使得学生能够有渠道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到创新创业实践中,从而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的目的,切实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国际贸易专业范文6

关键词:国际贸易;专业建设;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F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243-01

我国外贸行业、企业从业人员缺口一直很大,但是高职院校培养的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却并不理想。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学生主要面向外贸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货运等岗位,企业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最新专业知识,有较强的专业操作技能,最好是零距离就业,从学校毕业后能直接上岗。而目前各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在现在教学条件下很难直接培养出符合外贸行业、企业要求的学生。因此,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一、目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教学现状

国际贸易专业因就业市场需求量较大,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此专业。但是均普遍在在如下不足:

(一)课程设置不能体现职业教学特色。还是采用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三段式。专业课程多简单采用理论课、实践课两个模块设置教学内容。没有专业综合类课程和突出外贸职业特色的职业类课程。

(二)师资队伍教学能力不够。各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教学师资多数是本科或者研究生毕业生直接来校任教。教师专业理论较扎实,但专业技能不够,缺乏实践工作经验。

(三)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近年来高职院校出国、出境学习交流增多,从境外、国外引进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没有认真系统的分析研究,千课一法,生搬硬套,没有真正改进教学方法。

(四)实践教学环境落后,实践教学没有落到实处。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室建设相对简单,一般以引进一套或两套教学软件为标准,没有按照专业岗位特急、业务流程科学细分。校外实训基地多数与专业不对口,流于形式。

二、对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鉴于国际贸易专业在在的上述不足,笔者认为应当从如下向个方面进行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行业、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

(一)以外贸行业职业岗位群素质能力要求为导向,重构课程体系

国际贸易专业教学内容应当按外贸行业的跟单员、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货运等岗位的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能力要求进行设置。通过分析各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按就业需求,还可将国际贸易专业分为若干方向,比喻外贸实务方向、国际货代物流方向等,不同方向的教学内容重心不同。在教学内容重新构建之后,重点抓好突显专业核心能力课程的建设,完善课程资源,丰富教学资料。

(二)打造双师队伍,提高教学能力

为提高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能力,高职院校需要真正构建双师教学队伍。这里的双师有两重意思:一是专业教师和行业兼职教师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二是教师自身的“双师素质”培养,即专业理论讲解能力和专业技能指导能力的培养。要从外贸行业、企业聘请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从事专业技能课程和实践教学的教学工作,使双师队伍共同执教,专业建设也实行双师带头,即采用一个专业教师、一个兼职教师共同担任国际贸易专业的专业带头人,引导专业建设和发展。利用寒暑假让专业教师到外贸企业真正顶岗实习,切实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

(三)加强教学方法改革,促进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是载体、教学方法是手段,最终的目的是能真正提高教学效果。要根据国际贸易专业的特点,一方面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根据不同的学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等等。每一种教学方法均有其特定的教学要求,切不可盲目套用。教师要在分析教学内容基础上,结合实际的教学条件、学生学习情况,科学选用。

(四)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强化专业技能培养

实践教学条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校内实训室建设,一类是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校内实训室建设要依据专业课程体系,合理建设。某些教学内容的实训可以与财会、金融、税收等专业的实训室结合,既避免浪费,也可以促进专业之间的交流。同时在实训教学中要尽量仿真,采用最新、最真实的实训资料,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要与各类外贸企业(如生产型进出口企业、贸易型进出口企业、报关企业、国际物流企业等)建立真正的合作关系,聘请这些企业的职工担任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在学生校外实习、实训时指导他们,使校外实习、实训落到实处。

高职教育核心是就业教育,专业建设必须与行业、企业紧密相联。国际贸易专业就业前景广阔,我们应当围绕行业办专业,依据岗位开课程,校企联合共教学,全面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把国际贸易专业办好、办强。

作者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

作者简介:封小琴,女,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专业教师。

参考文献:

[1]任东红.关于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需求和专业建设的研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

上一篇实验中学

下一篇担保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