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消费系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消费系统范文1
西方经济学理论代表凯恩斯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收入直接制约着消费,而收入分配的严重不均,不仅会使社会中产生不安因素,而且还大大影响消费需求的提高。《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经济发展要着重抓好的几项工作之一是:“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坚持扩大内需方针,重点扩大消费需求”,进而说:“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既可以缓解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又可以有效增加消费需求”。这意味着调整收入分配政策,缩小收入差距,可以促进消费增长,扩大消费需求。本文就以收入差距与消费需求关系为切入点,研究它们之间内在的统计与经济内在联系。
二、统计数据的数理分析
现运用一元回归、回归估计标准差、回归估计与预测分析平均家庭收入与消费的关系。
一元线性回归拟合注意事项:
第一步:要对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的判断,从经验或分析知道两个变量问确实存在因果联系。结合本实践内容,家庭收入与消费两个变量间有因果关系。
第二步:除了必要的专门领域的经验和知识外,还要描绘出变量之间的散点图。通过观察散点图,可以判断两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比较明显的线性关系。如果确实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才可以建立回归模型并进行参数估计。
所以,由数据可知:∑X=8.4∑Y=8∑XY=9.72∑X2=10.36∑Y2=9.3N=7
(一)绘制散点图
即用直角坐标系的x轴代表自变量,y轴代表因变量,将两个变量间相对应的变量值用坐标点的形式描绘出来。用以表明相关点分布状况的图形。即概率把握为95%的条件下,收入为1.35万元,收入的估计区间在2.263与4.677之间。
三、实践分析及对策
经过收入与消费需求的关系的研究,我们知道,经济社会主要关心的是收入是否影响消费需求以及如何影响。有观点认为收入扩大不会对消费需求产生影响,这种说法在我们统计过后来看是站不住脚的。可以这么说,收入与消费状况紧密相关,收入会对消费产生重要影响,其影响途径是消费倾向的变化,即收入的扩大或缩小会导致消费倾向的变化。
当然,不同收入阶层的平均消费倾向是不同的,一般说来高收入阶层的平均消费倾向低,低收入阶层的平均消费倾向高。如果收入过大,收入集中于平均消费倾向较低的高收入阶层,那么增加的收入难以转化为直接的消费,就会导致整个社会消费倾向的下降,进而影响消费需求,不利于消费的增长。如果缩小收入差距,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大幅度增加,那么增加的收入最容易转化为直接的消费,对消费的刺激作用远远超过各类人员收入的普遍增加。
通过这些数据分析,我们应深刻认识到我国城市居民家庭生活越来越富裕,这是改革开放和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必然结果。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水涨船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已从十几年前的“十元级”、“百元级”、“千元级”上升到近几年的“万元级”、“十万元级”,消费品的档次越来越高,消费周期越来越短。我们还需要更好地利用富余的钱,要精于理财之道。勤俭持家、量入为出的传统消费观念。对中国人还有着深刻的影响,居民的消费缺乏开拓性。使消费水平不会过快增长。近些年来,居民消费逐年的增长幅度总是低于收入的增长幅度,就是最好的证明。
所以,随着消费更新换代的节奏加快,消费日益多样化,在今后若干年里,我们要将消费持续升级,居民消费总体要从重视生活水平的提高向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转变,从追求物质消费向追求精神消费和服务消费转变,从满足基本生存需求向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转变。在收入增加的同时,积极拓宽消费领域,实现经济迅速而有效的增长。
消费系统范文2
数据挖掘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在不够完整、存在很多模糊因素的海量数据信息中,提取出有价值、有质量的信息,它不同于传统的数据信息管理技术,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的找出大量信息中的针对信息。随着时代的发展,校园卡消费系统的的数据信息越来越多且繁,管理起来工作量非常大,如何能够更加有效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在校园卡消费系统中的海量信息中,快速、准确的提取出有用的信息,是我国高校校园卡消费系统的有效管理的首要任务。下面,我们将简要介绍数据挖掘技术在校园卡消费系统中的应用任务。
1.1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简单地说就是将具有相似性的数据信息进行合理的归纳,相似的数据信息有很多共同的特性,但是不同的信息存在。很多差异性,聚类分析就是宏观的将这些不同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找出他们之间的相互关联的点。
1.2关联分析
关联分析就是找出多个变量之间的必然的、符合一定规律的关联部分,目前我们被划分的关联关系有因果关联、时序关联以及简单关键三种关联形式。对产量之间的关联分析非常重要,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找出还没有被发现的关联信息。
1.3分类
分类就是一些分类规则,主要是一种利用算法求数据的规则,一般情况下都是通过分类规则对具有同一特征得数据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并且对他们的特征性质进行描述,进而详细的接受这类数据的内涵和他们代表的所有的数据信息。
1.4预测
预测顾名思义就是对未来的一些数据信息的预测,预测主要是利用一些以往的数据信息,利用对他们归纳分析的数据特征和内涵,进而对未来的一些重要的数据信息进行推理和预测,从而投入到有效的应用中,预测是通过预测方差来确定其不准确度。
1.5时序模式
时序模式也是通过已知数据对未知数据的相关预测,与预测这一任务功能不同的是,时序模式是通过对发生率、重复率进行搜索,从而准确对未知的数据进行预测和判断。
2具体的消费系统模型
2.1综合消费系统
综合消费系统的功能:1)网络监测:系统具备收费终端工作状态的网络监测功能。2)即时查询:各工作站按授权范围可即时查询系统运行情况。3)财务处理:具备完善的财务处理功能,完全按照复式记账法出具财务报表。4)消费查询:在查询消费情况时可以准确提供卡号、姓名、证件号、部门、消费金额、身份等查询特征,进行查询统计并生成报表。5)及时挂失:可以通过“圈存机”进行挂失,有效地保护了学生的信息和校园卡涉及的经济利益。6)限额消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定不同时间段能够消费的最大限额,一次消费最多花多少钱,或者一天最多能消费多少。
2.2校园卡管理中心
系统功能:1)卡的整体管理:卡的整体管理单位非常广泛,其中包括卡加密、分类、重用、更改信息、信息查询、卡升级、卡流水查询等等。2)帐户卡管理:账户卡管理关系着持卡人的切身利益非常重要,包括开户、销户、修改信息、存取款、卡挂失解挂、冻结、解冻遗失卡、临时卡管理等。
3数据挖掘技术在校园卡消费系统中应用的意义
3.1改变管理模式,方便学生消费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在校园卡消费系统中的应用,很多高校都实现了学生消费信息化管理的模式,甚至建立了一卡通的消费模式,这不仅改变了学校管理学生消费信息的管理模式,可以快速准确的管理统计学生的消费信息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学生消费管理的工作量,并且提高了其工作质量。更有效的改善了学生的消费,方便学生消费。比如说,校园卡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银行借记卡:ATM机提取现金、圈存机上圈存、银行的特约商户消费;学生管理:注册、注销、报道、成绩管理;身份识别:图书馆、计算中心、校医院、体育中心;交费:学费、住宿费、其他费用、上机、医疗、校内公交车、设备领用;用餐:餐厅、食堂、快餐店;购物:百货商场、自选商场、零售商店、书店、教材部;娱乐:俱乐部、娱乐中心、体育中心。
3.2节省多种资源,降低成本
传统的学生消费管理工作不仅需要聘请很多工作人员学生消费信息管理,而且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工作。但是数据挖掘技术在校园卡消费系统中的应用完全解放了人们繁重的工作,减少了工作的难度,只需要少数操作人员,有效节省了资源,并且可以省很多用人成本,降低学生消费管理的成本,更有利于学生管理和校园建设。有很多校园卡消费的子系统已经实现了学生无人监管自助消费的功能,对每个学生的每次消费信息有详细记录,非常便于管理;这样也能有效减少工作人员对软件维护所花费的时间;减少管理人员的聘请成本,并且有效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3.3增强资金调控能力,利于学校整体运营校园卡消费系统有效增强了学校资金调控能力,通过校园卡消费,我们可以利用校园卡实现资金转账、付款,任何形式的消费都可以通过校园卡实现,比如说发放补助的时候,学校可以直接将补助资金打到校园卡中,有效避免了资金外流,增强了资金调控能力,并且有利于学校的整体运营。最主要的是,校园卡消费系统的中心主机可以实现对学生消费的各种业务的清算,并管理和挖掘全部的具有共同性质的数据,是校园卡消费系统能够成功运行的重中之重。
4数据挖掘技术在校园卡消费系统中的应用
4.1提高高校对数据挖掘机求在校园卡消费系统中应用的重要性
高校的教育成就固然重要,但是没有数据挖掘机求对校园卡消费系统的有效促进作用作为基础和后盾,高校很难在教育方面有一定的建树。所以,高校领导一定要重视高校对数据挖掘机求在校园卡消费系统中应用的重要性,放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财力投入到校园卡消费系统的建设中,有效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更好的实现校园卡消费系统和学生消费管理。
4.2高校对数据挖掘技术在校园卡消费系统中的应用
就目前情况而言,大部分高校的校园卡都是进行一些日常消费,而校园卡消费系统就是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有效的外学生消费的信息中提取有质量、重要的信息,并且更深层次的分析数据,找到关键数据。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实现传统数据管理方法无法实现的功能,需要开通联机服务,并且其能够管理统计以及分析提取的信息量非常巨大。
4.3利用校园卡对学生图书馆借阅信息进行数据挖掘
如今,很多院校的校园卡与图书馆借阅信息都是相关联的,通常在图书馆借阅的信息以及类型分析都回买校园卡中显示。我们可以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建立一个专属于图书馆借阅信息的数据库,对学生借阅书籍的信息进行准确分析,挖掘出重要的、有利于管理和发展的数据信息。
4.4利用校园卡系统,对学生出入情况进行数据挖掘
高校门禁管理子系统通常会将学生出入的情况记录整理,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将学生出入有门禁管理的地方并且通过针对目的将重要的数据信息挖掘出来。
5结束语
消费系统范文3
关键词:校园一卡通;以太网;中间件;消费建模;事务复制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2-1137-03
The Consume Application System of Campus Card Based on B/S Architecture
YAO Qing-yi1,ZHANG Xi-huang2
(1.Jiangyin Polytechnic College, Jiangyin 214400, China; 2.Schoo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outhern Yangtze University, Wuxi 214122, China)
Abstract: At Firs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feasibility of use Ethernet in measure-control system, and then introduces the "Versatile Campus Card" developing status in our country. After compares C/S architecture and characteristic with B/S, bases on university’s developmental character and trend in our country, the thesis puts forward an B/S architecture synthesis application system model, ―"The synthesis Application System Of Versatile Campus Card Consume System", which bases on Ethernet and TCP/IP protocol in distributed compute environment. This system can achieve use one card in school effectively, even if several schoolyard distributing in different geography place. Active x, message middleware, and SQL Server 2000 task and transaction replicate technology which are used in system have been introduced detailed.
Key words: versatile campus card; ethernet; middle ware; consume modeling; transaction replicate
1 引言
为了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各个高校都开始了本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而“校园一卡通”系统是数字化校园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作为将校园数字化的桥梁与纽带,一卡通平台越来越引起关注。校园一卡通系统有效的将学校的各个方面联系起来,如将食堂、图书馆、超市、医院、澡堂、体育场、实验室等通过不同类型的终端POS机联系起来,从而可以对它们进行集中控制。
随着近年校园网络的不断发展,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大多数的高校实现了骨干网光纤化,以太网辐射全校园。利用以太网通讯技术、非接触式IC卡、Web体系结构,依靠中间件技术、数据库复制技术、数据库管理技术,开发一种全新的构建在校园网上,跨校区、跨地域的分布式校园一卡通综合应用平台无疑是有很多优势。
2 整体结构设计
由于当前众多高校合并,从而出现了许多一个学校多个校区的情况。由于地域的限制,这些学校往往不能进行全校统一管理,给广大是师生带来了诸多不便。所以,这套系统是基于多校区的系统,必须要将各个校区统一规划起来进行统一的管理。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系统采用B/S架构的分布式设计方案。后台消费系统主要功能是完成各种对消费机型的编程,使底层的窗口机,和后台结算中心数据库,进行无缝通信,来完成各种应用活动。如图1所示的拓扑结构中各个消费窗口机按消费点分类,每个消费点通过接口机与校园网连通。由于接口机的作用,可以将各种类型的消费系统划到不同的网络中,而这些消费系统子网与校园主干网也隔离开来,从而实现各个网络物理和逻辑上的隔离。
3 B/S与C/S相结合的模式
本系统采用B/S与C/S相结合的模式,综合了两种模式的优点,有效实现了实时性与易用性相结合,方便了管理,降低了维护费用。
3.1 C/S模式的特点
C/S (Client/Server)结构,即大家熟知的客户机和服务器结构,通过它可以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来实现,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可以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C/S模式的优点:1) 应用服务器运行数据负荷较轻。2) 数据的储存管理功能较为透明。3) 实时性较好。
传统的C/S体系结构在特定的应用中无论是Client端还是Server端都还需要特定的软件支持。由于没能提供用户真正期望的开放环境,C/S结构的软件需要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系统开发不同版本的软件,加之产品的更新换代十分快,已经很难适应百台电脑以上局域网用户同时使用。而且代价高,效率低。C/S模式的不足:1) 对硬件依赖性高。2) 维护成本较高。3) 不易升级。
3.2 B/S模式的特点
B/S(Browser/Server)结构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下,用户界面完全通过WWW浏览器实现,一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实现,形成所谓3-tier结构,这样就大大简化了客户端载荷,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户的总体成本(TCO)。B/S模式的优点:1) 维护和升级方式简单。2) 成本降低,与硬件相关性降低,选择更多。3) 应用范围很大。B/S模式的不足:1) 实时性较差。2) 应用服务器负载较大。3) 不易升级。
3.3B/S与C/S相结合的实现模式
因为目前我国校园一卡通系统大多是基于C/S结构,所以必然存在上述的各种缺陷。为了改进C/S结构软件的缺陷,本系统提出了国内领先的基于B/S架构校园一卡通系统。但是B/S系统的特性决定了它不适合于实时处理系统,所以本系统后台的实时数据处理都采用C/S架构。这样可以有效地利用两种软件体系结构的优点,扬长避短。B/S系统主要应用于前端的各种信息查询,报表打印,以及设备的管理。而各种对终端POS机的控制、对实时数据的分析处理则使用C/S结构,其整体的结构如图2所示。由此来实现各个营业场所都可以通过浏览器对各种营业数据进行查询统计,可以完全不受地域限制,并且维护容易,升级成本低,安全性更高。
4 中间件在校园一卡通中的应用
中间件是一种分布在网络节点上的应用软件,介于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之间的平台软件,是一个用API定义的分布式软件管理框架,具有强大的通信能力和良好的可扩展性。中间件分类:数据库访问中间件;面向对象中间件;消息队列中间件。
4.1 控件层中间件技术集成应用
在本系统中对终端的各种控制与数据采集采取了图3所示的结构,消费系统软件通过控件层中间件对终端硬件进行控制和数据采集,并将数据传递到上层消费系统软件。控件层中间件位于窗口机和消费系统之间,用来和硬件进行通信,有效屏蔽了对硬件的依赖,屏蔽了分布式系统协议差异,提供了对硬件控制、访问的标准接口。使得软件体系更加明了,各层分工更加明确。
4.2 消息队列在系统中的应用
因为消费系统管理层采用了B/S架构,所以如果要对底层硬件(窗口机)进行控制,必须通过C/S模式的消费控制层进行。它们之间的通信本系统采用消息队列(MSMQ)实现,消息队列工作流程如图4所示:1) 管理层向队列发送监控命令;2) 控制层向控件层中间件发送查询窗口机状态命令;3) 得到窗口机状态后修改窗口机状态队列;4) 管理层从窗口机状态队列取值。
5 数据库设计及其优化
5.1 分布式数据库技术
数据分布(Data Distribution)是分布式数据库的一个特征。所谓数据分布是指分布式数据库中的数据不是存储在一个站点的计算机存储设备上,而是根据需要将数据划分成逻辑片段,按某种策略将这些片段分散地存储在各个站点上。数据分布策略有:集中式、分割式、复制式和混合式。
集中式的具体使用:财务信息由一个中心统一管理(IC卡余额保存在结算中心,采用集中式管理),学生信息主要是分散在各个校区的中心。为使学生和IC卡信息对应,必须对每个校区的学生信息进行逻辑分片然后和IC卡信息关联起来存放在统一的中心。每个分校通过银校一卡通的接口机完成对每一张卡的充值,具体的方法由银校转帐系统完成。
复制式的具体使用:为确保数据的可靠性,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信度,在应用系统和中心服务器之间都保存消费信息。通过做服务器,使中心服务器和应用系统保持同步。
分割式的具体使用:考虑到多个校区学生管理上的方便,可以采用这种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实现学生信息的存储。为了对学生信息进行有效的分割同时也为了方便信息的查询,可以对学生的编号数据规定一定的格式。比如:校区编号+班级编号+内部编号。
5.2 数据库整体设计
校园一卡通消费系统综合应用平台后台数据库采用了数据库同步、数据库作业系统、触发器、存储过程等技术高效实现了与结算中心数据库动态同步。数据库整体结构如图5所示。消费系统通过对结算中心的订阅,将远程库的访问转换成对本地库的访问。利用存储过程实时的更新结算中心库。利用作业技术定时对本地库进行优化。
5.3 数据库复制在一卡通中的应用
使用复制可以将数据分发到不同位置,通过局域网、通过 Internet 分发给远程或移动用户。复制还能够使用户提高应用程序性能,根据数据的使用方式物理分隔数据,或者跨越多个服务器分布数据库处理。Microsoft???SQL ServerTM 2000 复制模型由下列对象组成:服务器、分发服务器、订阅服务器、、项目和订阅。图6所示为本系统的数据库复制过程,其详细描述了数据库复制的原理。
再次者模型使用两台服务器相同的数据。服务器将数据发送至订阅服务器,然后后者将数据重新至任意数目的订阅服务器。当服务器必须通过低速或昂贵的通讯链接向订阅服务器发送数据时,此方案十分有用。如果在链接的远端有许多订阅服务器,那么使用再次者会将大容量的分发负担转移到链接的远端。在本系统中,校区1和校区2分布在不同的地区,校区1消费系统和校区2消费系统要从学院本部服务器上得到数据,就可以利用重复的方式来实现。在校区1和校区2分别设一台分发/订阅服务器,它为学院本部的数据库分发数据,又同时订阅其数据进行二次,如图7所示。
6 小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校园一卡通综合应用平台消费系统的消费模型建模,本系统主要特点有四个:第一,采用以太网作为通信网络,可以有效利用现有硬件资源。第二,采用C/S与B/S模式相结合,底层采用ActiveX控件技术,低层控制采用C/S模式以托盘形式“类服务”运行,上层管理采用B/S模式,低层与上层软件通过消息中间件进行通信。第三,采用双向不对称技术:对远程数据库的数据更新采用存储过程完成,对远程数据库的数据采集采用事务复制技术。第四,采用作业技术和触发器技术对数据库进行优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校园一卡通”还是一个局部系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为了更加方便广大师生,还可以将城市一卡通与校园一卡通进行互连。比如将校园一卡通的功能扩充到公交一卡通系统,使用校园卡就可以乘坐市内公共汽车,打IC电话。
参考文献:
[1] Tanenbaum A S,Universiteit V,Amsterdam,The Netherlands,计算机网络(中文版)[M].潘爱民,译.4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 Wright G.(TCP/IP详解 卷1:协议)TCP/IP illustrated Volume 2:The Protocols[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 李修建,沈志.Web上多层Client/Server数据库系统的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0(11).
[4] Barwell F,Blair 高级编程[M].康博,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消费系统范文4
关键词:消费者止步行为;易逝品;供应链系统;报童模型
一、引言
易逝品,即短生命周期商品,比如一些时令性的蔬果、较短销售期的衣服等,当其可用库存数量低于某个阈值时,将会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造成一定的影响。这是因为,对于消费者而言,当其在零售商处发现要购买的商品的库存量低于某一值时,可能意味着这些商品已经接近保质期,或选择性较少时,消费者会放弃购买该类商品,并选择离开,这种现象称为消费者止步行为。消费者止步行为在具有易逝品特征的服装、生鲜等行业中并不少见,这种现象也越来越受到一些厂商的重视,报童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许多厂商解决这一关键问题的重要模型。
本章在考虑了消费者止步行为下,我们量化的订购数量随着消费者止步参数变化而产生得到影响,找出不同参数指标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我们可以依据不确定止步参数了解可能出现的最佳和最坏情况,使用约束优化模型进行妥善解决。从实施的角度说明约束优化模型对确定实际最佳订货量的有效性。
二、供应链系统假设
本文研究的是一个二级供应链系统,供应链系统中供应商与零售商都是风险中性的,且零售商的市场需求是随机的。
除此之外,为方便讨论,本文还有以下假设:
1.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的信息是完全对称的;
2.市场中存在唯一的零售商和由同质的可无限细分的消费者组成的消费者群体;
为了表述方便,定义x+=max(x,0),F(・)表述随机需求的分布函数,F(・)严格递增且F(0)=0,F(・)表示随机需求的概率密度,E(・)为数学期望算子。
三、考虑消费者止步行为的供应链系统
一个比较现实的情形是,当零售商的库存低于一个阈值时,消费者将止步且不再进行购买。零售商需要确定最优订购量Q*1,从而在消费者止步行为下获得最大期望利润π1(Q)。与Moon和Choi (1995)在文献中提出的期望利润定义类似:
π1(Q)=∫0Q-K[pD+v(Q-D)]f(D)dD+∫Q-KQ-K+K/L[P(Q-K+L(D-Q+K)]+v(K-L(D-Q+K)f(D)dD+∫∞Q-k+KLpQf(D)dD-cQ(1)
式(1)中,第一阶段,∫0Q-K[pD+v(Q-D)]f(D)dD表示需求在0 ~ (Q―K)时的期望收益,在这个销售阶段由于需求低于库存阈值,故不存在消费者止步行为;第二阶段,∫Q-KQ-K+K/L[P(Q-K+L(D-Q+K)]表示需求在(Q-K)~L(D-Q+K)时的期望收益,在这阶段,存在消费者止步行为且销售率为L,消费者止步行为将对(1-L)(D-(Q-K))的单位需求造成影响。因此,在这个需求范围内,有Q-K+L(D-Q+K)商品将被出售,而有Q-(Q-K+L(D-Q+K))商品无法售出。但是,当需求超过Q-K+K/L时,可以获得期望收益,在这个阶段虽然会发生消费者止步行为,但是当消费者需求足够大时,所有商品均被售出。在上述表达式中的最后一部分表示订购量为Q的总成本。
同时,我们可以得到带有消费者止步参数的关于订货量Q的其他性能指标的报童模型。依据消费者止步行为的定义,这些参数可以表示为:
销售预期值:
s1(Q)=∫0Q-KDf(D)dD+∫Q-KQ-K+K/L(Q-K+L(D-Q+K)f(D)dD+∫∞Q-K+K/LQf(D)dD
预期剩余库存:l1(Q)=∫0Q-KDf(D)dD+∫Q-KQ-K+K/L(K-L(D-Q+K))f(D)dD
缺货损失期望值:
L1(Q)=∫∞Q-K+K/L(D-Q-K+KL)f(D)dD
经过上述分析,通过适当的整理可知,虽然在式(1)与经典报童模型中的期望利润的表达式及数值并不相同,可是数值间的相互关系仍然存在。
I1(Q)=Q-S1(Q);
L1(Q)=μ-S1(Q);
π1(Q)=(Cu+C1)S1(Q)-C1Q;
M1(Q)=Cu[S1(Q)+L1(Q)]=Cuμ;
但是在实际运用中,考虑到消费者止步行为时,上述关系并不存在。为了进一步验证消费者止步行为发生时上述关系是否存在,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算例来研究止步行为对供应链系统造成的影响。
[算例]厂商的成本c=45,商品的零售价格p=60,商品的残余价值v=10.期望需求和标准偏差分别为800和150.止步阈值K=200,销售率L=0.8。消费者需求分布遵循正态分布。
根据以上假设条件,可以得出:
L1(Q)=12.5041;
μ-S1(Q)=800-765.4629=34.5371;
比较上述两式可以发现,L1(Q)≠μ-S1(Q);
相应的:
Cu=p-c=15;
Cuμ=15×800=120,000;
Cu[S1(Q+L1(Q)]=15×[765.4629+12.5041]=11,670;
Cuμ≠Cu[S1(Q)+L1(Q)];
四、结论
以上结论和算例表明,考虑到消费者止步行为的订货策略,传统报童模型中所反映的参数之间的关系并不存在。为了得出不确定止步行为下的零售商的最优订购量,我们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将会分析该行为对需求的影响以及各参数指标应如何改进,以便对考虑消费者止步行为的供应链系统研究更为深入。(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Moon I, Choi S. The Distribution Free Newsboy Problem with Balking[J]. Journal of the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 1995, 46(4):537-542.
消费系统范文5
关键词:连续决策 目标系统理论 凸显策略 均衡策略
引言
长期以来,单次消费决策的研究在消费者决策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但在日常生活中,消费者通常需要进行连续多次的购买。如消费者在用餐时需要选择冷菜、热菜和点心等。近年来,学者们开始关注消费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多次选择和决策的动态过程。这些研究被称为连续决策研究,它们探讨在什么情况下初始行为(Initial Behavior)会导致相似的或相反的随后行为(Subsequent Behavior)。在多目标的连续决策中消费者一般采用两种策略:凸显策略(Highlighting)和均衡策略(Balancing)。凸显策略是指在前后两次决策中满足相同目标,选择目标一致的行为;均衡策略是指在前后两次决策中满足不同目标,选择目标不一致的行为。本文将划分消费者连续决策的情景类别,并结合目标系统理论,对所取得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出连续决策的影响因素,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连续决策的情境
消费者连续决策的情境多种多样,本文根据目标同一性(同一/多个目标)与事件关联性(事件相关/无关)两个维度,将情境划分为三类。
(一)同一目标且相关事件
前后两次行为都满足同一目标,且前后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这类研究多集中于探究目标追求过程中的动机变化,特别是子目标完成对总目标的影响研究中。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每天的目标动机强度并非是一成不变的,目标动机会受到目标进度的影响,也就是说已完成情况(或尚未完成情况)会影响随后的目标追求动机,这就是常见的前后相关且目标同一的连续决策情境。
目标动机的强弱取决于决策者对目标行为的推断,如果目标行为被推断成目标承诺(Goal Commitment),即完成该目标的决心,那么继续追求该目标动机增强;但如果目标行为被推断成该目标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那么继续追求该目标的动机减弱。Koo和Fishbach 研究表明当目标承诺水平不明确时,关注已完成目标(To-Date)的进度比关注未完成目标(To-Go)更能促进目标追求;相反,当目标承诺水平明确时,关注未完成目标比关注已完成目标进度更能促进目标追求。例如募捐善款时,针对已经捐赠的人来说,告知他们离目标募捐额还剩余的款项更能号召人们捐赠,而针对从未捐赠的人来说,告知他们目前已募捐款项更能号召人们捐赠。
(二)多个目标且相关事件
前后两次选择均满足多个目标,且前后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关联,这类研究以消费事件效应(consumption episode effect)为代表,探究人们在一次消费事件中多次决策时的选择偏好。
Dhar和Simonson 研究发现,如果在就餐时已选择了较贵(相对于较便宜)的主菜之后,人们更可能选择昂贵的点心来满足享乐目标,因为当决策者要在目标(品尝美味)和资源(付出金钱)中做出取舍,他们具有追求高峰体验(Peak experience)的倾向,这种倾向导致消费者前后两次决策的标准一致,因此更倾向选择凸显策略。如果人们选择了相对比较美味的主菜之后,更倾向选择健康的点心,因为当决策者在目标(品尝美味)与目标(健康)中做出取舍,若前后两次的选择均只满足目标一,那么忽视目标二所产生的“失”将远大于满足目标一所产生的“得”,因此决策者更倾向于平衡两个目标,从而导致消费者两次的决策标准不一致,更倾向选择均衡策略。
值得一提的是,时间相近并非连续决策事件相关的局限,时间跨度大的连续决策也可能发生。有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首先实验人员拜访参与者的家,请求他们签署一份有关安全驾驶的请愿书,两周之后实验人员再次拜访,并提出更大的请求,即在他们的草坪上竖立一个安全驾驶的指示牌。结果发现,如果参与人员在先前签署了请愿书,那么更愿意同意实验人员的第二个请求,这说明先前的行为对相似的行为也具有影响作用,即使它们在时间上并不相近。
(三)无关事件
初始行为对随后行为的影响不仅仅发生在相关事件情况下,有时候也可以发生在无关事件情况下。Dhar等提出"购物冲量"效应, 即首次购买会提高后续不相关类别产品的购买可能性。例如对于无前次购买的控制组被试, 有前次购买(如前次购买一张唱片)的被试更有可能购买后续目标商品(如钥匙链)。因为在浏览和首次购买之间,消费者需要跨越一道“心理门槛”, 一旦跨过这道“门槛”, 后续购买就变得容易起来, 像是具有了冲量一样。
姚卿等(2013)的研究表明,购物冲量效应的发生取决于前次购买是实用品还是享乐品。购买享乐品(相对于实用品)引发购物冲量效应的可能性显著降低,因为享乐品的选择或购买会激发内疚感、花钱的痛苦和高层次目标, 导致人们在后续行动中正当化或为自己的选择寻找理由的动机增强, 即“理由思维定势”, 打破了首次购买行动引发的应用思维定势, 降低后续行动可能性。Khan和Dhar 证明了先前无关的行为(如给慈善机构捐款)会促使随后对享乐品(相对实用品)的偏好,这是由于善意行为降低了人们购买享乐品的罪恶感,而且享乐品也可以作为前面行为努力的奖励。相似的,童晓璐、郑毓煌和赵平研究证明了当人们在其他任务中努力之后也更偏好选择享乐品,因为消费者的前期努力降低了消费的负罪感,使得他们认为自己有理由、有权力去消费和享乐。
目标系统理论
Kruglanski及其同事将目标(goals)和达成目标的手段(means)看成一个系统,认为目标是认知网络结构中的一个节点,一旦一个目标被激活,其他与之相关联的目标也相应被激活或抑制,同时目标的激活也会激活相应的手段。
(一)目标激活与目标满足
目标系统理论 认为,同一目标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来实现,同一手段也可以满足多个目标。手段被运用的可能性取决于目标和手段之间的联结强度,如果某一目标有多种实现手段,那么每一手段被选择的机会就减少,目标和手段之间的联结强度就越弱,这种联结强度非常重要,因为它使认知网络结构中目标及其相应手段的相互激活变得更便利。Kruglanski等通过实验证明,相对于控制组,目标组个体对相应手段的反应时间较短,但当目标并非个体当前激活的目标时,目标组和控制组的这种差异就消失了,因此,当前激活(同一目标系统)的目标和手段的联结强度比非当前激活(不同目标系统)的目标和手段的联结强度强。
人类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目标导向的,人们总是向着渴望的结果努力,但目标追求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目标满足通常使个体产生积极的情感,如愉悦、满足;而目标不能满足使个体产生消极的情感,如不悦、沮丧。不同类型的目标对目标是否满足所产生情感是不同的,促进式目标(promotion goals)使个体在目标得到满足时产生愉悦、自豪感,在目标不能满足时产生悲伤、沮丧感;防御式目标(prevention goals)使个体在目标得到满足时感到平静、放松,在目标不能满足时感到紧张、烦躁。
(二)目标承诺与目标进展
目标承诺是个体决心达成一个目标的程度,它随个体主观效用的变化而变化,并取决于个体赋予目标的价值以及对目标达成的期望。如果一个目标是毫无价值或者不可能达成,那么个体不会对此目标有所承诺,例如“拥有蒙娜丽莎这幅画”(高目标价值但低目标达成期望)、“昨天才买了一个保温杯,今天再购买一个新保温杯”(高目标达成期望但低目标价值)。个体对目标承诺越高,对目标达成的积极情感越强烈,越会坚持目标追求行为。这种坚持性通常体现为目标不能达成时的应对行为,即在面临挫折时个体是否会转换达成目标的手段,从而达成目标。
目标进展(Goal Progress)是个体对具体目标进度的感知。认知资源有限观点认为,如果某一给定目标或手段耗费的认知资源越多,其他备选目标或手段能得到的认知资源就越少。也就是,目标系统内的不同元素,目标与目标、手段与手段,甚至目标和手段之间都可能产生资源竞争,从而阻碍了目标的进展和达成。例如,如果个体过多地关注目标而忽视手段,就可能使目标总处于“考虑”阶段,而不是“执行”阶段。
(三)总目标与子目标
根据目标系统理论,总目标与子目标之间相互联系,子目标与子目标之间也相互联系。垂直相关的元素(即总目标与子目标)可能相互促进,水平相关的元素(即子目标与子目标)可能相互抑制。例如,子目标的激活使总目标更容易达成,因为子目标的激活增强了个体对总目标的承诺;但其他子目标可能会瓜分当前关注子目标的认知资源,从而使个体降低对当前关注子目标的承诺,并延缓当前关注子目标的进展,如小明想考试取得高分,又想看足球比赛,那么他对取得高分的期望可能会降低,从而降低对学习的承诺。
目标屏蔽(goal-shielding)是指个体能抑制与当前关注子目标(如学业有成)产生冲突的其他子目标(如约会),保证当前关注子目标的顺利进行,这是一种无意识的过程。目标系统理论认为,冲突目标(temptation)的出现会使个体自动激活一个更高水平的目标,以缓解目标冲突,保证当前目标的顺利达成。例如启动冲突目标(如巧克力)的被试比控制组的被试更愿意选择苹果(健康目标),说明个体为了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会自发地激活一个更高水平的目标。
连续决策的影响因素
(一)目标进展与目标承诺
Fishbach和Dhar 提出,在连续决策中人们选择目标一致行为或不一致行为取决于初始目标行为的框架。具体来说,如果初始目标行为被框定为目标承诺,人们倾向于选择目标一致行为。如人们在健身后,若认为自己很在乎健康或减肥的目标,会更倾向于选择低热量的食物。因为目标承诺是人们完成该目标的决心,目标承诺越高,代表人们完成目标的决心越大,从而在连续决策中采取相似的行为,即凸显策略。如果初始目标行为被框定为目标进展,人们倾向于选择目标不一致行为。如人们在健身后,若认为自己接近达成健康或减肥的目标,会更倾向于选择高热量的食物。因为当目标表征为目标进展,表示当前状态与理想状态的差距缩短了,减少对该目标的努力是合情合理的,从而采取暂时放弃该目标,转向追求其他目标的行为,即均衡策略。
Zhang, Fishbach和Dhar 也认为如果把行为框定为目标承诺,将增强人们追求该目标的动机,从而选择目标凸显策略,但如果把行为框定为目标进展,将减弱人们追求该目标的动机,从而选择目标均衡策略。Fishbach和Dhar 以减肥为目标的女性作为被试群体,一组被试从1磅-25磅中圈出期望减掉的体重,另一组被试从1磅-5磅中圈出期望减掉的体重,如果一个女性期望减肥4磅,在25磅量表中相当于完成了21磅,那么距离目标体重已经完成了84%,只剩下16%未完成;而在5磅量表中相当于完成了1磅,距离目标体重才完成20%,还剩下80%未完成。感知进展越高,越可能放弃该目标,而25磅的量表比5磅的量表让被试感知减肥目标取得更多的进展,因此采用25磅量表的被试更可能选择巧克力棒作为实验礼品。
(二)目标满足与目标激活
消极目标管理模型(Passive Goal Guidance)认为并非所有的目标都是主动追求的,情境因素可能激发被动的目标追求。如巧克力会激发人们对享受美食的追求。Larran和Janiszeski指出,目标保持激活,并且竞争目标保持抑制,会导致一致,即凸显策略,例如吃一块巧克力后人们对美味食品的偏好高于健康的食品;相反,目标被满足(即目标完成),并且激活抑制目标,会导致不一致,即均衡策略,例如吃尽可能多的巧克力后人们对健康食品的偏好高于美味食品。
目标系统理论认为,当目标处于激活状态时,对满足目标的选择具有增值效应,并且会抑制其他竞争的目标;但是一旦目标获得满足,对满足该目标的选择具有贬值效应,并且会促进其他竞争的目标。对于非主动追求的目标,情境的因素能够诱发人们对目标的追求。根据目标系统理论,若人们把行为理解为目标的激活,随后会保持与该目标一致的行为,直到目标满足,表现为连续决策的凸显策略;若人们把行为理解为目标满足,那么核心目标将要为其他的目标让道,导致目标不一致,从而表现为连续决策的均衡策略。
(三)总目标与子目标
总目标的实现过程是个连续决策的过程,初始目标行为会影响随后相似子目标追求。即子目标的完成可能会激发人们继续完成其他的子目标,也可能会导致他放弃追求其他的子目标。当人们关注子目标本身时,人们从已经实现的子目标上获得满足感,从而暂时放弃追求相似的子目标,转向追求其他的目标,从而导致目标不一致;但是当人们关注总目标时,实现相同的子目标提高了人们对总目标的承诺水平,激发人们继续追求总目标,从而导致目标一致。Khan和Dhar实验揭示,具象思维强调低水平目标(子目标)的完成,因此降低人们继续为该目标努力的可能性;相反,抽象思维强调高水平目标(总目标)的实现,因此使人们继续做出目标一致。
子目标是否达成会影响追求总目标动机的强弱,因为完成子目标所产生的积极或消极情绪会影响人们对总目标进展的感知水平。具体来说,子目标顺利完成产生的积极情绪代表总目标已取得一定的进展,而子目标未能顺利实现产生的消极情绪代表目前进展欠佳,因此,消极情绪比积极情绪更能激发人们对总目标的坚持,因为消极情绪使决策者相信目前的状态离理想状态差距较大。但是,如果决策者将未完成子目标的原因归因到其他因素时,积极情绪比消极情绪更能激发人们对总目标的坚持。因此,追求总目标的动机受到子目标完成情况的影响。
研究结论与展望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消费者的连续决策行为可以满足同一目标, 也可以满足多个目标, 前后的行为可能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也可能没有显著的关联;第二,总目标的实现过程是一个连续决策的过程, 初始的目标行为会影响随后相似的子目标追求, 子目标的完成可能会激发人们继续完成其他的子目标,也可能会导致他放弃追求其他的子目标;第三,目标保持激活,并且竞争目标保持抑制,会导致一致,相反,目标被满足, 并且激活抑制目标,会导致不一致。最后,如果初始目标行为被框定为目标承诺, 那么消费者倾向于采用凸显策略;但如果初始目标行为被框定为目标进展,消费者倾向于采用均衡策略。
本文在总结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未来研究可以从几方面去优化。第一,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认知过程和认知特性具有显著的差异,例如东亚文化的整体思维方式和西方文化的分析思维方式。那么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被试是否在连续决策策略上存在差异呢?未来研究可以探究文化差异对消费者连续决策的影响。第二,今后的研究可以从个体特质角度探究消费者连续决策的影响,比如个人的权力感,自我控制资源等。权力是对他人施加影响的能力,但另一方面,权力的提升使个体的行为表现得更不受外界的限制。例如,高权力感知者更能抵抗与目标无关的诱惑。高权力感知者在目标追求过程中,更主动地克服困难,表现出更强的行动力,以更灵活的方式达到其目标。权力感越高,越倾向于坚持目标行为,那么在连续决策中更倾向于选择凸显策略。人们在自我控制(目标与诱惑的冲突)过程中,个体的自我控制行为会消耗这种有限的资源,因此先前的自我控制行为会降低个体在随后的自我控制水平,而自我控制资源在个体之间的分布是不相等的,因此不同自我控制水平的人会影响人们的连续决策结果。第三,未来研究还可以将影响连续决策的情境因素与个体特质相结合。当目标追求被框定为目标承诺时,高乐观者当下追求目标一致行为的动机增强;当目标被框定为目标进展时,高乐观者当下追求目标不一致行为的动机增强。这也揭示了个体差异变量可能会调节情境因素对连续决策的影响,因此将情境因素和个体特质结合起来能更全面地分析和预测人们的行为。第四,根据目标系统理论,无意识与有意识目标对行为有相似的影响。现实生活中,人们的高水平目标可能是无意识的,这种无意识目标是否会影响人们的连续决策过程?这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证实。
参考文献
1.Dhar R, Simonson I. Making complementary choices in consumption episodes: Highlighting versus balancing[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99.36(1)
2.Koo M, Fishbach A. Dynamics of self-regulation: How (un)accomplished goal actions affect motivation[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8.94(2)
3.Dhar R, Huber J, Khan U. The Shopping Momentum Effect[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007.44(3)
4.姚卿,陈荣,段苏桓.产品类型对购物冲量效应的调节作用分析[J].心理学报,2013.45(2)
5.童晓璐,郑毓煌,赵平.努力程度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1.43(10)
6.Kruglanski A W, Shah J Y, Fishbach A, Friedman R, Chun W, Sleeth-Keppler D. A theory of goal systems[M]. In M. P. Zanna (Ed.),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San Diego, CA: Academic Press, 2002.34: 331-378.
7.Fishbach A and Dhar R. Goals as Excuses or Guides: The Liberating Effect of Perceived Goal Progress on Choice[J].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005.32: 370-377
8.Zhang Y, Fishbach A, Dhar R. When Thinking Beats Doing: The Role of Optimistic Expectations in Goal-Based Choice[J].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2007.34(4): 567-578
消费系统范文6
Palm终于结束了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经营,其命运也终于尘埃落定。4月29日,惠普决定以每股Palm普通股5.70美元的价格收购Palm,总收购价格约为12亿美元,支付方式为现金。该消息刺激Palm盘后股价大涨近27%。预计这项交易将在截至2010年7月31日为止的惠普第三财季中完成。交易完成后Palm公司将并入惠普的电脑业务部门。
这家麻烦缠身的手机生产商不久前曾因经营不善,被预测或将在3个月内破产。目前这笔丰厚的溢价让股东们松了一口气。之前,Palm便传出出售的消息,其潜在买家名单颇为壮观,除了宏达电、华为、诺基亚等外,联想曾被认为是最合适的收购者。但Palm高达13亿美元的报价,让不少购买者望而却步。
据悉,掌有其三分之一股份的私募基金Elevation将从这次交易中获得4.85亿美元,此前它先后为该公司投入4.6亿美元。Palm CEO乔恩・鲁宾斯坦则称,对惠普的“知遇之恩”相当感怀。
业界认为,对惠普来说,斥资12亿美元的收购有着多元的意义,但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迈向手机市场的超越。
发力智能手机
惠普对移动设备领域早已是蠢蠢欲动,不过它并没有激起太大的波澜。
2002年,惠普收购康柏,随后它推出了名为iPaq的掌上电脑。5年后,这家公司再次推出iPaq智能手机。这两款设备的销量并不尽人意,尤其是在智能手机发展趋势如火如荼的背景下。研究机构iSuppli预测,智能手机将成为手机市场上增长最快的分支,2010年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将达到2.47亿部,比去年的1.82亿部上涨36%。并预计到2012年。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将首次超过个人电脑。
事实上,惠普智能手机的业务不升反降。相关数据显示,2007年,iPaq的销售额为5.31亿美元,而到2009年,又下降到1.72亿美元。惠普最近的财报表明,该季iPaq的营收仅为2500万美元,去年同期销售额度达5700万美元。
Gartner指出,惠普在智能手机上的市,场份额仅为0.1%,甚至排不上这一市场的第20把交椅。
麻省一家市场分析机构J.Gold Associ-ates公司创始人和主任分析师杰克・古德认为:“惠普的智能手机业务正日渐凋零,如果它想在这一市场站稳必须重新翻修其产品线。”
收购Palm正是惠普所期盼的发力智能手机市场的切入点。
今年2月起,Palm的经营状况一直在挑战华尔街的信心。一些分析师质疑,这家公司是否还有能力“存活”下来。与美国头号无线通信运营商Verizon合作,其手机销量远远小于预期,这也让Palm正在寻求买家的消息浮出水面。当时盛传的热门买家有宏达电、联想。业界指出,如果这两家公司收购Palm,将有利于它们拓展美国市场。
如今,“花”落惠普,惠普个人电脑业务总裁托德・布莱德利认为:“两家公司合并将会整合手机产品市场及用户体验,并可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
管理顾问公司AT科尔尼的合伙人AlexLiu指出:“惠普和Palm正好形成互补之势,惠普的钱袋很深但产品不济,Palm锐意创新却总是差钱。”
值得注意的是,Palm的新掌门托德・布莱德利曾于2003-2005年出任Palm总裁,其间他重新调整公司的软硬件策略,试图在智能手机兴起之时重新确立Palm在移动设备市场上的领导地位。尽管做了这些努力,其市场份额仍然小于竞争对手RIM。
2005年,托德出任惠普个人电脑业务的总裁。当时,收购康柏不但没有出现集合效应,个人电脑业务的盈利能力甚至为零。随后,托德重新组建了市场营销团队――其中不乏来自Palm的高管,以大力拓展销售渠道。不久,惠普的PC销量超过了戴尔。
如今,Palm曲线“回归”托德治下,它能否成为惠普的助推器?不少分析师对此表示担忧,调查公司Hapoallm Securities的亨特在研究报告中写道,“总而言之,惠普是为一家企业支付了超过10亿美元的价钱,而后者的销售情况正在迅速恶化,对消费者几乎没有吸引力,自身生存能力很成问题,甚至可能在3个季度之内破产。”
以操作系统为跳板
单从Palm手机硬件的价值衡量――其仅有的两款手机销量不佳,在智能手机市场上的份额日渐萎缩,这12亿美元的买价显然太高。
事实上,惠普首席战略和技术官布莱恩・亨弗里斯(BrianHumphries)坦承,“智能手机只是其中的一个着眼点,Web操作系统才是重头戏。”并称,Palm独一无二的Web Os平台将允许惠普利用该平台的许多功能,如真正的多任务功能和不断更新的应用共享信息功能等。
2009年电子消费品展示会上,Palm首次推出Web操作系统,曾在业界引起了关注,它是少数几个基于云端的操作理念的手机系统。云计算不仅提高了系统本身的安全性,也降低了系统对硬件的要求,有助于制造商降低成本。此外。Palm赖以成名的多任务操作也有很多改进,无论是同时运行的程序数量还是程序切换时的流畅程度都是其他操作系统不能匹敌的。
不过,Web OS的光芒很快被Palm手机黯淡的销售“雪藏”。运营商Sprint 6个月的独家销售没能让Palm的手机及操作系统一炮走红;辗转与Verizon合作,又适逢这家电信运营商豪掷1亿美元重推摩托罗拉的Droid智能手机而退居末座。
惠普表示,Palm创新的操作系统为惠普拓展移动战略以及整合手机产品市场创造了一个完美的平台。“公司将把Web操作系统延伸至更多的产品、更多国家和地区,并在此基础上丰富用户体验,这些都是Palm没有做到的。”
布莱思・亨弗里斯甚至宣称,这款操作系统是唯一能与iPhone匹敌的对手,他们能用于很多种设备。
惠普将加大对这一系统的研发投资,计划培养开发应用软件生态圈。在宣布收购Palm的新闻会上,惠普称不久将有更多产品上市,并暗示公司对医疗设备、教育等市场“非常感兴趣”。
布局消费电子市场
“这款当前只用于手机的操作系统,能让惠普把控消费者的体验,从此惠普不再依赖于其他公司的软件设计产品。”惠普个人电脑部门总裁托德・布莱德利指出。目前,惠普推出的iPaq智能手机大多采用微软的手机操作系统。业界认为,这一言辞表明了大公司的CEO们在打造“一站式”的经营模式时,正试图抓住企业层级和消费电子这两个市场。
2009年3月,思科宣布收购数码摄像机制造商Pure Digital,拟加强自身在消费电子市场的影响力,以使思科成为大众熟知的品牌。这只是科技公司跨界扩张的一个例子。此前惠普、甲骨文等公司也早有行动。
终点科技的分析师荣格・凯指出,大公司在企业科技领域的竞争格局已经“僵化”,但在消费电子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惠普2010年第一财季报告显示,其净收入为31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其中Pc业务实现两位数的同比增长。尽管作为全球个人电脑出货量最大的公司,但这一部分的利润率进一步被稀薄。这一业务的利润率从两年前的5.8%下降到5%。
为了带动个人电脑的利润,惠普近几年一直在增产高利润的电子消费品。过去两年,公司推出了一系列新的触摸屏电脑。2006年,惠普收购了Voodoo电脑公司。主要为游戏玩家生产专业电脑。
收购Palm虽为惠普带来新的契机。但其风险也不可小觑。国际战略与投资分析师比尔・怀曼表示,惠普与Palm的交易将使“已经激烈的市场竞争扩大化”。他指出,苹果、诺基亚、RIM,甚至谷歌、微软、三星和LG,都将会继续在智能手机领域加大投资。
美国投资公司的Collins Stewart的密斯・奇奥西亚也认为,对于惠普而言,以“激进”姿态进军智能电话市场的决定确实是可取的,毕竟这一市场利润率可观,而且每年的增长速度超过20%。然而,与此同时,也必须看到,这一市场上有众多成名已久的玩家在磨刀霍霍。
除了老牌玩家继续发力移动设备市场,Pc界的巨头也开足了马力。在全球PC领域能与惠普较量的联想,也于近日了其宏伟的移动互联网战略。其当家人柳传志发出了盛世危言,将竞争对手定为苹果iPhone,并打算与苹果背水一战。甚至连芯片霸主英特尔都联手诺基亚了MeeGo系统平台,同样瞄准了手机、上网本、平板电脑及各种嵌入式设备平台。
对此。德国银行的惠特・摩尔认为,惠普的这一交易是进军移动平台的“决定性举措”,将为公司带来“非常可观”的回报,同时也存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