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食品检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食品检验范文1
[关键词] 药品检验;县级;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 R91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33-107-02
2007年3月我所顺利通过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实验室计量认证,取得了药品合法检验资格。依法开展药品18项检验,并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药品检验报告书,是我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实施行政处罚的重要依据。现对2009年和2010年检验的448批次药品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本人对县级药检工作的建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药品样品是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局药品稽查大队抽检的448批次药品,其中化学药品130批次,中成药182批次,中药材(饮片)136批次。其中抽检样品来自药品批发企业25批次,药品零售企业104批次,医疗机构73批次,201家个体诊所的246批次。
1.2 方法
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法定检验标准开展药品18项检验[1-3]。药品18项检验包括药品的性状、化学鉴别、薄层鉴别、显微鉴别、pH值、相对密度、灰分、水分、浸出物、重(装)量差异、装量、可见异物、溶液的颜色、粒度、溶化性、崩解时限、外观均匀度、杂质。
2 结果
药品18项检验中检出不合格项有药品性状、薄层鉴别、杂质、水分、浸出物、灰分、重(装)量差异、可见异物共8项。其余10项均符合规定。
2.1 不合格药品类别统计
中药材不合格率高达66.9%,中成药19.8%,化学药为18.5%。见表1。
2.2 不合格药品按检验项目统计
药品不合格的共8项,以中药材含灰分最高,达79.4%;杂质64.9%。见表2。
2.3 抽样单位不合格药品统计
从抽样单位看,越是基层单位不合格率越高,其中个体诊所高达44.7%。见表3。
3 讨论
药品属特殊商品,国家对其采购渠道、储藏及使用都有明确的规定,导致经营和使用不合格药品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药品购进渠道混乱;②从药人员法律意识差,对购进药品核对验收不认真;③药品储藏条件差;④从药人员素质差,不能正确识别伪劣药品,如不能识别中药山药、石斛、防己的混乱品、伪品,或杂质超标的药材(饮片),如酸枣仁、山茱萸等;⑤利益驱使或从药人员吃回扣购进低价质劣的药品;⑥使用过期失效、霉烂变质药品;⑦我市农村人口多,个体诊所多达近千家,监督抽样达不到全覆盖。如地市级药品快速检测车每年来我市检查一次还不能做到全覆盖,个体诊所医生存在不一定被抽检和被处罚的侥幸心理;⑧县级药检所药品检验项目仅限上述18项,有的检验项目如含量测定不能做,部分化学药品往往是化学鉴别呈正反应但含量却偏低,这样就使这类不合格药品漏网;⑨中药颗粒剂(供配方用)已广泛使用,其检验标准尚不统一完善,造成监督检验空白;⑩药品造假的手段和方式不断翻新,基层药品检验设施及检验技术不能鉴别造假程度较高的假药。
3.1 不合格药品类别
中药材(饮片)抽检136批,不合格率达66.9%,中药材不合格以杂质、灰分超标为主,验收不严格造成;中成药抽检182批,不合格率19.8%,主要原因是保存不当致使包衣片裂片、花斑;化学药品抽检130批,不合格率18.5%,主要是薄层鉴别不合格。另外化学药品抽检比例小,主要原因是检验项目受限,如含量测定不能开展。
3.2 抽验药品的来源单位
基层不合格率高,尤其个体诊所不合格率达44.7%,原因是①监督和抽检覆盖面低;②基层药品储存条件不达标。
3.3 建议
为提高日常监督检验的科学性、代表性和针对性,力争以最小的抽验成本,发挥最高的监督效能,提高药品检验不合格率,减少假劣药品的流通使用,为科学监督提供技术支撑,本人提出如下建议:
建立一支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基层药品检验队伍是加强药品检验工作的基础和保证[4]。通过参加各级和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检测水平;加大实验室的设备配置;增加计量认证项目,如化学药品的含量测定、紫外鉴别等;购置常用的中药对照品和对照药材,力争检出更多的不合格药品。
对药品经营单位严格按照GSP标准管理药品,将“两网”建设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结合,使供应网、监督网延伸到每个村,不留空白,以保证药品流通环节的质量[5]。规范药品购进渠道,严格实行药品入库验收制度,实行票据、药品和入库登记三对照,这样药品监督部门对药检所检出的假劣药品能够追查到源头,对经营和使用不合格药品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重罚,真正提高药品经营和使用人员抵制制售假劣药品行为的自觉性。实施放心药房工程,加强药品的储存、保管、使用等各环节的监督管理,确保药品质量。实行医药分家,杜绝以药养医现象。
加强对从药人员的药品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培训。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定期培训、考核,使从药人员掌握相应的识别假劣药品和正确保管使用药品的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提高工作能力和法律意识。
配备药品快速检测车,积极开展红外线建模工作,以利于解决基层长期以来面临的点多、面广、线长、量大与检验资源滞后带来的各种困难,有利于加强农村基层监管,实现监管和检验有机结合,建立一个以“掌握信息、快速筛选、靶向抽样、目标检验”为目的药品监督检验体系,打击制售假劣药品的违法行为,规范药品市场的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
建议制定中药颗粒剂(供配方用)的检验标准,中药颗粒剂的检验标准应包含药品质量和食品卫生的双重标准。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国药典[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5-13,27-30,34-35,41,47,52,53,62,63-65,66-67,71-72,73.
[2]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S]. 2002:155-156.
[3] 统一药品说明书及批准文号专项工作小组. 国家药品标准//化学药说明书内容汇编[S]. 2002:87-88.
[4] 徐道华. 药品检验所如何做好质量管理内审和评审工作[J].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9):150-151.
食品检验范文2
关键词:食品检验;准确性;检验结果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食品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重视,因而食品检验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作为负责食品质量检验的各级质检机构,责任重大。一般来说,在分析过程中,由于分析时所用的仪器、采用的方法以及分析时的环境条件和分析者的能力等多方面的限制,分析所得到的结果往往与客观存在的真实数值有着一定的差异。本文从样品抽取、制备、校准仪器、配制试剂、选择检验方法、控制实验室环境、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及对相关检验项目的检查等几方面进行分析,以期获得准确的检验结果。
(一)样品抽取
抽样要均匀,有代表性,能反应全部被测食品的组分、质量和卫生状况;样品的抽取要按照随机抽样原则,不能有意识的抽取质量好的或坏的样品;采样过程中要设法保持样品原有的理化指标,防止成份逸散或掺入杂质。
(二)样品制备
样品制备要保证样品均匀。液体样品在检验前要混匀。检测可溶性无盐固形物项目应充分振摇后,用于滤纸过滤;而除可溶性无盐固形物项目外,需将样品振摇混匀。固体样品需要粉碎、混匀。如大米、挂面的水分,各项目都需要粉碎后取样。
(三)校准仪器设备
计量器具的示值精确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的基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制度,使计量器具的选择、申购、入库、验收、发放、定期检定、使用维修、降级报废整个环节受控。对测量设备必须通过校准或其他溯源方式确定量值后,使用才会有效。要按规程正确使用仪器和维护,例如重量分析中样品和称沉淀,滴定分析中称基物质和称试样,前后应使用同一台天平和同一盒砝码中尽可能相同的砝码。
(四)配制试剂
化学试剂在检验过程中直接参与化学反应,对检验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些溶液“保质期”有限,如金属元素标准溶液可存放1年或者2年,标准滴定溶液要求2个月标定一次,淀粉溶液、碘化钾溶液等要求现用现配;有些溶液有特殊的存放要求,如测定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显色剂——萘胺盐酸盐溶液要在低温下存放,当颜色变深时弃去重新配制;还有些溶液在存放过程中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应定期检新配制或者再次标定,如测定纯净水中的高锰配钾耗氧量,用到的高锰酸钾溶液和草酸钠标准溶液由于存放时间长,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浓度发生变化,实验中就会不出现应有的现象(样液中加入草酸钠标准溶液后,原有的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颜色不能完全褪去而呈现淡黄色),致使检验无法进行。
(五)选择检验方法
检验员应根据产品执行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方法标准中有多种方法时,需要根据检验性质、实验室条件及样品中待测成份的含量来选用检验方法。如食品中水分的测定,标准中规定三种方法,直接干燥法适用于谷物及其物品、水产品、豆制品、乳制品、肉制品及卤菜制品等食物中水分的测定;减压干燥法适用于糖及糖果、味精等易分解食品中水分的测定;蒸馏法适用于含较多的挥发性物质的食品如油脂、香辛料等水分的测定。另外,产品已经执行新标准的,不能沿用旧检验方法。
(六)控制实验室环境
在理化检验分析中,环境温度对检验也有一定的影响。在容量法分析时,尽量在室温是20℃的条件下进行,比如标定标准滴定溶液,都要对滴定的体积进行温度校正,消除温度对体积的影响,只有在20℃时校正值为零。又如在测定葡萄酒中的酒精度、总浸出物和啤酒的酒精度、原麦汁浓度时,在用容量瓶量取馏出物及残留物时尽量在同一温度下定容,以消除温度对体积的影响。还有测定饮料中的可深性固形物时,温度校正的范围是10℃~30℃,只有温度控制在此范围内,才能查出校正值,得出准确的检验结果。
(七)人员的熟练程度
检验人员操作规程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检验的准确与否。检验人员必须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规范自己的操作。采取措施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偶然误差和过失误差。例如:在滴定过程中,滴定速度的不同就会造成滴定终点的不同,过快过慢都会影响检验结果。又例如在测定白酒中的总酸、总酯时,不同的操作人员、滴定速度及加入碱液量的不同也可造成检验结果的差异。这种误差应设法尽量减免,但由于检验人员对检验方法和过程的理解能力的有限而造成的误差则严重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了减少误差我们要采取多次平行试验,并由两个以上检验员检验,进行数据校核,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八)对相关检验项目的检查
有些食品中的检验项目相互关联,通过对相关项目的检查也可以发现检验结果是否准确。如酱油中的氨基酸态氮和全氮,氨基酸态氮测出的值一般是全氮值的一半,如果相差太大,那么检验结果肯定有问题,则必须复检;桶装饮用纯净水中的臭和味、游离氮如果能嗅到异味(消毒剂的气味),那么一定是游离氮超出标准规定的要求;通过对蜜饯产品的色泽进行检验,可判断出其二氧化硫含量的高低;白酒中的乙酸乙酯含量高,总酯的含量也会高。
食品质量安全是人民生活的保障,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前提,一定要将食品质量安全检验真正重视起来,从以上环节提高食品的检验准确性,确保人民买的安心,吃的放心。
参考文献:
[1]赵艳玲.论食品检验准确性提高的控制因素.今日科苑,2009年,第12期.
食品检验范文3
关键词:食品检验 准确性 因素
一、样品的抽取与制备
样品的抽取与制备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在抽取样品时应该遵循随机原则,要从整批食品中抽取到有代表性的样品,并保证数量满足检验的要求。务必保证抽取样品时使用清洁的工具,不能让有害物质通过使用工具进入样品中。在抽取样品的过程中还应该想方设法使样品的微生物状态与理化指标不发生改变,最重要是不能够受到任何污染。
固体样品要粉碎、混匀,如大米、挂面、黄豆、茶叶等的水分,各项目都需要粉碎后取样;液体样品在检验前要搅混均匀,如检测酱油、醋(除可溶性无盐固形物项目外)需将样品振摇混匀,而检测可溶性无盐固形物应充分振摇后,用滤纸过滤;对其他样品的制备,比如对混合型的食品就要抽取代表性样品的主要部分;在检测啤酒时,如果是检测浊度就要把气除掉,但是不能够进行过滤,如果是检测酒精度项目,就既要除气又要过滤。
二、检验方法的选择
选择最佳的检验方法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前提。检验人员应该依据国家标准,根据检验的性质、实验室条件以及样品的待测成分的含量来选择最佳的检验方法。有种检验方法叫仲裁法,是检验方法中较多采用的方法,也适用于对结果有争议的检验。仪器分析方法也是种不错的检验方法,实验室条件不容许用仪器分析法的可选用化学分析法;不同食品中含某种成分含量不同时选用的方法也不同,如测定食品中的钙含量,每100g牛奶中钙成分的含量般是100mg,检验人员单单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就可以进行测量,而对于100g鹿产品胶曩,也用该检验方法进行测量就会出现较大误差,因为鹿产品胶曩中的钙含量是20%左右,检验人员应该选用EDTA滴定法进行测量。
三、仪器的校准
在食品检验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仪器要定期进行保养与维护,要及时发现仪器的缺陷并加以维修。能自校的仪器(如天平、酸度计等)应保证每周进行自校。自制的蒸馏装置要确保气密性,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保养,以保证其良好的工作状态。计量器具的精确性也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在选购计量器具时务必选择数值标示精确的计量器具,而且在日常使用中要注意维护。还要定期进行校准,以保证检验结果数据的准确性。
四、检验试剂的影响
检验试剂的质量也会影响检验结果。在检验过程中直接参与化学反应,对检验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各类检验试剂有不同的保质期、贮存方式以及使用方法。有些溶液“保质期”有限,如金属元素标准溶液可存放年;标准滴定溶液要求两个月标定次;淀粉溶液、碘化钾溶液要求现用现配等。还有些溶液有特殊的存放要求,如测定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显色剂――萘胺盐酸盐溶液要在低温下存放,当颜色变深时弃去重新配制。还有测定纯净水中的高锰酸钾耗氧量,用到的高锰酸钾标准溶液和草酸钠标准溶液,存放时间过长,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应定期检新配制;又如,测定食品中的二氧化硫时,应尽量减少碘标准滴定溶液与空气接触,否则平行试验的差异会超出标准规定的要求。因此,检验人员要关注检验试剂的保存与使用,在配制试剂时保证准确的取量定容。
五、实验室环境的要求
实验室环境对检验结果也有定的影响。如温度、湿度、气压、粉尘等要素不仅会影响仪器的精准度,还会使原先良好的实验条件发生改变,进而影响整体的检验结果。在选择容量法进行分析时,检验人员应该在室温为20摄氏度的条件下进行检验。为了消除温度对食物容量的影响,在检验啤酒的酒精度、原麦汁浓度或者葡萄酒酒精度、总浸出物时,就要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而检测饮料中的可溶性固形物时,只有温度控制在10至30摄氏度的范围内,才能保证准确的检验结果。
六、提高检验人员素质水平
食品检验范文4
文化建设对于食品药品检验可持续健康发展以及加强食品药品检验有效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食品药品检验在发展之初就很注重文化的建设,食品药品检验行业需要增强员工的奉献精神,构建新型的人际关系,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食品药品检验; 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
R9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7-0058-01
1 文化建设的地位与作用
文化建设作为食品药品检验的软实力,在食品药品检验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食品药品检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建设对于食品药品检验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加强文化建设,提高食品药品检验有效性:
良好的文化是食品药品检验有效性发展中重要的软实力,是食品药品检验发展中的重要内在动力。良好的文化是食品药品检验发展的内在力量源泉,是食品药品检验发展的内在动力。判定食品药品检验相关部门是否有效的质量检验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食品药品检验是否具有良好的文化。如果缺乏良好的食品药品检验文化,必然导致食品药品检验发展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逐渐恶化,从而造成假冒伪劣食品、药品扰乱市场,给人民生命健康带来的损失是无可估量的。
1.2 加强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食品药品检验的管理水平:
优秀文化建设既是食品药品检验管理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同时,是食品药品安全发展环境对食品药品检验管理者的要求。一方面,食品药品检验的发展得益于食品药品检验的管理者,食品药品检验管理者是食品药品检验发展的重要动力。食品药品检验管理者一旦掌握了管理的理念、方法、规律,认识到食品药品检验发展过程中人员在其中起到的重要的作用,发挥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挖掘食品药品检验的文化潜能在促进食品药品检验发展中的作用,这样能够有效提高食品药品检验的内部凝聚力,增强食品药品检验的外部健康发展。另一方面,食品药品检验发展面临这知识经济时代对于管理者素质的要求,食品药品检验的发展中更多的开始依赖于食品药品检验的软实力,而食品药品检验软实力的培养得益于管理者对于文化的发展与建设的把握程度,因此,食品药品检验发展面临的生存环境要求管理者提高管理水平,注重文化发展与建设。
1.3 加强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
文化具有群体性和传染性,文化行为的发展与建设也具有相应的群体性。优秀的食品药品检验具有良好的文化建设,良好的文化建设扩散和规范员工的行为,从而,使食品药品检验员工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提高文化行为的一致性,从而增强文化的凝聚力。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良好的文化有助于提高食品药品检验的综合素质,增强食品药品检验的综合实力,培养良好的食品药品检验发展氛围,发挥食品药品检验员工工作使命感的提高,促进食品药品检验的职责意识和优良作风的形成,以及食品药品检验良好形象和优秀检验质量的建立与维护。
2 食品药品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文化对于食品药品检验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文化建设措施,对于促进文化建设取得良好成效,从而保障食品药品检验长期健康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2.1 注重塑造食品药品检验良好形象:
塑造食品药品检验的良好形象需要从三方面入手:首先,注重食品药品检验部门及人员的外在形象,通过满足公众的审美要求,从而在视觉上塑造食品药品检验的良好外在形象。其次,信誉和诚信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的资本,对于食品药品检验保持长久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食品药品检验应该坚持诚信法则,保证公众面前的良好信誉。最后,食品药品检验管理者是食品药品检验的重要形象代表。食品药品检验形象的树立要有良好的管理者领导力,这是食品药品检验形象的重要载体。管理者要发扬优秀的社会责任与艰苦奋斗精神,同时保持谦逊稳重形象,沉着应对各种食品药品检验场合,从而使外界通过管理者认识到食品药品检验的良好的形象。
2.2 坚持以人为本的食品药品检验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食品药品检验管理理念最重要的是保持人力资源在食品药品检验的活力和生命力,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首先,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食品药品检验的薪酬制度直接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是食品药品检验职员辛苦工作的劳动报酬。食品药品检验要做好薪酬制度的优化,切实体现食品药品检验对员工利益的体贴与维护,促进职员的积极性,这是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基础。其次,良好的学习培训机会。食品药品检验面临的社会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食品药品检验社会环境的复杂多样性要求员工的综合素质也逐渐提高。因此,具有优秀文化的食品药品检验会加强员工的学习培训工作,不断激发员工学习的动力,保持食品药品检验的活力。最后,良好的文化氛围。食品药品检验氛围是塑造良好的员工工作环境,保持员工工作良好心情的重要保障,食品药品检验要建立良好的文化氛围,从而增强食品药品检验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真正实现留住人才,培养人才,人才为我所用。
2.3 稳重创新,塑造个性文化:
文化对于食品药品检验可持续发展的发挥力度的如何,文化建设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文化的个性化体现。全球经济和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食品药品检验面临的市场差异和社会政治环境差异都是非常明显的,这些差异决定食品药品检验应具有的文化的差异。甚至可以说,不同行业和类别的食品药品所需要的文化也不相同,因此食品药品检验发展和文化建设需要在稳重中求的创新,努力塑造个性化的文化。而传统的文化建设中严重缺乏求实、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由此建设的文化在呈现相同或者类似的外在精神,而失去本文化建设的个性,发挥不了文化建设对于食品药品检验发展的重要作用,甚至造成食品药品检验严重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得不偿失。
参考文献
[1] 王金龙.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快乐工作和谐共事的药检系统[J].中国药事,2010(01)
食品检验范文5
关键词:食品检验;肉制品;安全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6―0180―01
所谓的食品检验,主要就是针对食品成分进行检测。依据各种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以及国家所制定的各种标准,并运用现代化科技,对食品成分进行检测,以便确保它的质量。肉制品的质量问题将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命健康,因此,必须有针对性的对肉制品的安全性能进行检测。以下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个人见解。
1肉制品安全检验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质量的不断提高,食品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关于质量检验方法也逐渐成熟。但是,在检验过程中依然存在各种问题,严重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检验方法不健全。单就肉制品的监管机制来说,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相应的监测制度,也就是对整个过程进行监测。但是,就目前所具有的监测体系而言,投入比较有限,监测体系不够完善。另外,在监督过程中实施的制度也不够完善,很多工作无法落实,大多数都是一种形式作用,致使检验工作面临巨大挑战。
第二,检验技术不成熟。近年来,兽药残留现象逐渐凸显,国家也开始对这一检验方法进行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是需要进一步提高。在环境污染方面,我国也缺少具有针对性的快速检验方法和技术。
第三,检验人员的问题。在对肉制品的安全进行检验时,涉及到方方面面,细节问题比较多,比如:质检员、样品等。食品的检验离不开质检人员,工作的开展、方法的选择等,这些都和质检员息息相关。然而,质检员自身却存在各种素质问题,知识水平不高,分析能力有限,自我意识低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容易出现较大的误差。情节严重时,还可能会承担法律责任。并且,肉制品的种类也很多,针对不同程度的样品所处理的方法也就不同,往往在存储过程中没有一定的针对性,导致食品出现大量的质量问题。
2提高肉制品安全检验的方法
食品检验方法有很多,其中最为常用的是化学分析法、感官检验法等,检验程序包括:第一步,采集样品并保存;第二步,成分分析;第三步,分析数据;第四步,分析报告。下面,将从以下几点进行介绍。
2.1感官检验
所谓感官检验,也就是利用人体自身所具有的器官对食品进行鉴别,即嗅觉、味觉、听觉、视觉、触觉,对食品进行判断,并进行数据记录。然后,再根据所记录的这一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感官分析可以说是质量检验过程中最为主要的内容,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由于我国的肉制品种类比较多,因此,针对不同程度的肉制品,检验的指标也就不同,味觉是一种比较直接的感觉,能够准确感觉出该肉制品的质量问题。通过感官检验可以有效发现食品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一旦发现该食品产生变化,就应该及时采取措施找出原因并进行改善。总之,感官检验方法可以为食品质量检验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确保人们可以买到放心肉。
2.2添加剂的检验方法
根据我国制定的卫生法来看,在食品中加入添加剂可以有效改善食品的色、味,肉制品所使用的添加剂主要包括:防腐剂、抗氧化剂等。
第一,肉制品中所具有的蛋白质比较多,含水量也相当丰富,因此,也就很容易受到污染,导致质量的大规模变化。基于这种现象,应该有针对性的对防腐剂进行使用。防腐剂不但可以抑制生物的生长,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肉制品的保质期限。
第二,该肉制品存储过程中还会受到光和温度的影响,因此,还应该适当的加入抗氧化剂,这样可以防止出现褪色现象。并且,添加剂中的水分保持剂还可以增加它的水分,改善肉制品的口感,有效降低成本。要想对添加剂进行检验,可以建立相对高效的液相色谱法,该方法不但准确性高,所得出的结果还比较可靠。
第三,肉制品中还存有大量的亚硝酸盐,虽然它可以延缓肉制品质量的变化进度,但是,一旦亚硝酸盐与蛋白质分解,就会具有致癌效果。因此,基于这种现象,应该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检验,采用分光光度法以及离子色谱法,对亚硝酸盐的数量进行控制。
3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确保肉制品的安全性能,就应该对整个养殖、加工等各个环节进行质量上的控制,同时需要建立相应的质量监督体系来确保该工作的可行性。这其中,最主要措施就是使用强有力的检验技术,针对每一个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检验,并制定防治措施,以保证肉制品的安全性能。此外,应该不断完善肉制品的检验工作,提高检验水平,借鉴先进的技术来推动肉制品安全质量检验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恬静,阳庆华,杨颖.食品检验对肉制品安全重要性分析[J].肉类研究,2012,(09).
[2]孙颖.我国肉制品安全规制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3,(12).
食品检验范文6
[关键词]:生物检测技术 食品检验 应用 检测方法 分析
前言
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是在现代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与国家对于食品安全以及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背景下,随着传统食品安全与质量检测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需求越来越难以实现,就有了对于食品检验的更加科学、快速并且检验精确度更高的生物食品检测方法。生物检测方法被应用于食品检验中不仅具有上述的检测应用发展契机,更是因为食品加工与生产过程中应用的食品材料的来源与生物有着很大的联系,而生物检测技术在对于食品进行检验中,就是通过生物的相关特性以及化学特征等进行检测与检验应用的,因此,使用生物检测技术进行食品检验的应用具有较大的优势。
1 生物检测技术的应用
1. 1 生物酶技术
在实际检测应用中的生物酶技术主要是利用生物酶的相关特性进行实际检测与应用,生物酶检测技术在实际检测中应用相对比较广泛,它主要用于对于食品中的残留农药以及食品中的农药含量、食品的微生物污染情况进行检测应用。在对于食品的实际检测应用中,生物酶技术中的酶联免疫检测技术在实际检测应用中应用优势与特征比较明显。酶联免疫检测技术主要是将酶与免疫学的相关原理特征进行联合应用的基础上提出的生物酶检测技术,这种酶联免疫检测技术在进行食品检验应用中不仅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性,而且在进行食品检测应用中的选择性也相对比较高,因此在食品检验中的受欢迎程度比较高。尤其是在进行蔬菜以及水果中的杀菌农药残留度检测中,酶联免疫生物酶检测方法的检测灵敏度与准确度非常高。
1. 2 PCR技术
PCR技术也是一种通过生物酶的相关原理特性进行实际检测应用的生物酶检测技术。在实际检测应用中,PCR技术也被称为是聚合酶检测技术,它是通过聚合酶的链式反应特征,对于生物中的酶变化进行检测分析与应用。PCR技术在实际中检测应用中最早是进行基因克隆与转基因的相关检测中,随着PCR技术对于基因克隆以及转基因检测的精确度与微量性特征,PCR技术在实际检测中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展开来。PCR技术在食品检验中进行应用主要是随着转基因食品的出现以及食品微生物的研究发展。
1.3 生物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利用生物技术以及相关生物特征应用于传感器的识别系统中,通过对于被检测物体的信号识别与转换,从而实现对于被检测物体的实际应用。生物传感器作为一种生物检测技术,在实际检测应用中,不仅具有检测速度快、检测结果准确度高以及检测应用方便等特征,而且在进行实际检测应用时,由于生物传感器的灵敏性以及特异性特征,使得生物传感器在实际检测应用中的应用范围也比较广泛和普遍。
1.4 生物芯片
生物芯片技术是生物检测应用技术中一种新型高新技术,它在实际检测应用中不仅具有最快速和一次性检测数量最大的应用特征,并且在实际检测应用中的适用范围也是最广泛的。生物芯片检测技术主要是利用生物芯片相关信息技术,在检测过程中通过光导原位合成技术以及微量点样技术进行实际检测应用,尤其是在对于一些用于进出口贸易并且对于检测要求较高的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尤其方便适用。
2 在食品检测中的具体应用
利用生物检测技术进行食品检验应用,在对于食品的检验中主要是针对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以及食品成分、品质、残留农药、转基因等情况进行检测应用。
2 .1 有害微生物的检测
生物检测技术在对于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检测中,主要是通过生物检测技术中的生物特征对于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情况进行检测分析,从而实现对于食品有害微生物传播等的控制,避免对于食品有害微生物对于人体健康的威胁。利用生物检测技术进行食品中有害微生物的检测分析在实际中已经具有较多的应用实例,比如在对于奶制品中的沙门氏菌的检测分析中,就是使用生物检测技术进行检测实现的。应用生物检测技术进行食品有害微生物的有效检测是进行食品有害微生物扩散控制的有效途径。
2.2 食品中残余农药的检测
利用生物检测技术进行食品中残留农药的检测在实际检测应用中的应用实例也非常多。通常情况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成分一旦超标会对于人体健康甚至是生命造成很大威胁,因此应用生物检测技术对于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对于保证食品安全有着很大的作用。进行食品农药残留成分检测应用的主要生物检测技术以及方法为生物酶技术和生物传感器仪器等,在实际中的应用也较多,比如美国的基于生物检测技术的检测箱等。
2.3成分和品质的检测
利用生物检测技术对于食品成分以及食品质量检测,是保证食品生产质量和对于食品变质情况进行判定的重要途径方法,对于保证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进行食品生产成分以及食品品质检测中,应用最多的生物检测技术主要是生物传感器检测方法。生物传感器在对于食品成分的检测应用中,最早是对于食品中的葡萄糖含量进行检测应用,如今生物传感器还可以实现对于食品的气味检测与分析应用。
2.4转基因食品的检测
生物检测技术进行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是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生物技术的发展,食品中出现转基因食品种类。转基因食品通常会对于人体健康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行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有利于对于转基因食品的不利影响进行控制。在使用生物检测技术对于转基因食品进行检测中,主要的检测方法有对于转基因食品的酸检测法以及蛋白质和酶活性特征检测等方法。
结语
总之,对于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等进行分析研究,不仅有利于提高生物检测技术水平,推进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进步,而且对于食品安全与质量也有很大的保证,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罗梅兰,叶云,梁超香.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研究[J].食品与机械.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