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空间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舞台空间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舞台空间设计

舞台空间设计范文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美的艺术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舞台的展示空间设计是新时期人类的另一种美的姿态,是当前城市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本文主要讲述了舞台展示空间设计与装饰艺术设计的融合。

【关键词】

舞台展示空间设计;装饰艺术设计;融合

一、现代舞台展示空间设计与装饰艺术设计融合中所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舞台的展示空间设计与装饰艺术的融合也是比较频繁的,但其中也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慢慢去解决,下面将要重点讲述的是这两者的关系。

(一)舞台空间展示设计的重要性。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舞台空间设计就是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逐渐的发展之中,我国的传统文化遭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应该要继续发展优秀的文化。现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在逐渐失去原本的优势,这是大家不重视我国传统文化所带来的影响。就字面意思而言,舞台就只是一个展示的地方,但这只是狭义的理解而已;从广义来说,并没有那么简单。舞台的空间展示设计对于现在的很多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公司开展的活动都是非常多的,舞台的展示设计就需要很高的水平,需要有创意,这就相当于一个家庭里面需要有好的装饰那样重要,这样才会给人带来积极的影响。所以,不要小看舞台空间设计的重要性。

(二)舞台空间艺术设计和装饰设计的关系。舞台的空间设计与装饰艺术的设计都是关于设计环境的问题,只是两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罢了,舞台空间的设计主要考虑一个小小的空间,里面有各种需要搭配的物件,而装饰艺术设计主要考虑的是整体的设计。但是,无论怎么样,这两者都是有联系的,而且两者都是互通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美的艺术设计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大家都喜欢美好的事物,对此也不例外。

(三)文化的交流。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化也在不断地加深,世界的文化也在慢慢地融合,我国也在不断地学习国外的文化,舞台设计与装饰设计也在不断地多样化,丰富了人类的生活,给我国的建设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舞台展示空间的艺术与装饰艺术在其中依然是相通的,两者相互包容,只要懂得其中的一个,那么也就能够理解另外一个。正是因为各国的文化交流,才让每个国家的文化变得多样,对于各个国家也有积极的影响。人类思想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所以思想的开阔对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舞台空间设计与装饰设计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是有很大影响的。

二、舞台展示空间设计与装饰艺术设计的融合原则

根据上述的舞台展示空间设计与装饰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舞台搭设的好坏能够极大地影响文艺活动带给人们的视觉体验以及精神享受方面的效果。所以,如何将舞台展示空间设计与装饰艺术设计有机地融合,让它们的搭配能够带给观众极大的享受,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舞台展示空间独特性的彰显。舞台展示空间能够直接给人们视觉上的冲击,如果过于单调会让观众们感到十分枯燥,瞬间影响观众的心情,观众对于后面的节目也不能够怀着期待向往的心情,这让观众失去了观看下去的欲望,对于后面节目的演出效果影响是非常大的。在每次文艺活动中,其举办的目的与主题等等方面都会有所不同,比如说春节,可以将中国的传统吉祥物中国结融合其中,当然,一般的舞台设计者都会想到这些,为了能够给观众更新颖的体验方式,需要舞台设计者通过一种特殊的表达方法传递给观众春节的气息,比如:舞台的修建材质、灯光的效果变化以及先进的舞台设备等等。作为一名优秀的舞台设计者必须要熟知时尚发展趋势以及具有独特的视角观念,这样才能给观众非一般的视觉享受。

(二)舞台装饰艺术设计的文化性。舞台是充分发扬、继承文化的平台,在修建舞台的过程中,虽然舞台的设计风格会大有不同,但是,舞台装饰艺术设计的核心就是文化性。不管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还是世界先进文化,都属于文化的范畴。尽管时代在不断进步,文化也在不断进步,但是,我们仍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弘扬者。只是我们通过不断地发现,找出我国传统文化存在的糟粕并将其剔除,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比如以孝为先、尊老爱幼等等。舞台装饰艺术设计不能仅仅停留在我们国家这个区域里,应该向世界看齐,借鉴其他国家优秀的文化宣扬方式,可以引进国外较先进的科学设备,能够弥补我们在搭建舞台上的设备不足问题,学习世界先进文化,紧跟时展脚步。

三、结语

总而言之,舞台设计的好坏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视觉效果、精神体验,让人们不自觉地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所以,在设计舞台时,必须遵守舞台展示空间与舞台装饰艺术设计的融合原则,让人们达到精神上的享受。

参考文献:

[1]王砜.论舞台美术空间设计的构成[J].四川戏剧,2014(04).

[2]戴平.舞台设计美学研究的扛鼎之作——评《阅读空间——舞台设计美学》[J].戏剧艺术,2009(03).

舞台空间设计范文2

以西宁或格尔木污水处理厂的实际工程应用背景为例,污水的处理工艺流程可以表示为如图1所示,来自排污企业的的主污水管道的污水首先进入格间,其中污水中体积较大的污物通过2台粗格过滤,固型废弃物形成栅渣,经过栅渣压实机压实,有螺旋输送机输送到专门容器,外运处理。通过格栅初步处理的污水汇聚到位于全厂区标高的最低点的进水泵房,通过4台大功率水泵将污水提升到高处,这样污水依靠重力作用通过污水处理其他阶段。设置钟式沉沙池,可以将污水中的砂子有效分离,防止其对后继设备的磨损,含水砂子通过吸沙泵泵入入砂水分离器实现砂与水的彻底分离,其中沙子外运处理。经过数次沉淀池分离处理的污水进入厌氧/好氧生物反应池,级A/O池,污水在进入厌氧池中首先进行厌氧处理,厌氧处理后的污水进入两个好氧池中,氧气通过鼓风机经暴光气头定量提供,经过好养生物的作用下,进一步将有害物质处理净化后,污水进入二次沉淀池,经过刮泥桥的运动将浮喳刮入浮喳井,池下部沉降的污泥通过真空吸出部分送回流/剩余污泥泵房,送入到A/O池入口,以保证厌氧池中含有一定量的污泥,余下部分通过剩余污泥泵送入到污泥调节池。污水经过二次沉淀处理后可以达标外排。

2MCGS概述

2.1MCGS简介

MCGS是MonitorandControlGeneratedSystem的英文简写,是基于Windows平台上的快速构造和生成嵌入式计算机监控系统组态软件系统,可运行于MicrosoftWindows95/98/Me/NT/2000/xp等操作系统。具有功能完善、操作便捷、可视性能好、可维护性强等优点,通过MCGS可快速实现现场数据采集与处理,方便的开发前端数据的处理与控制。并通过动画显示、报警处理、流程控制和报表输出等方式向用户提供其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案,广泛应用于自动控制领域[3]。

2.2MCGS的系统构成

MCGS系统作为一个检测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组态环境和以及运行环境两部分。组态环境相当于完整的工具软件,可以在电脑上运行,用户可以开展设计和构造,形成属于具有特定功能的应用系统软件。运行环境是一个一个独立运行系统,该系统具有按照组态结果数据库中用户指定的方式完成处理操作,实现用户指定的组态设计目标和功能的可能但运行环境独立存在其本身并没有任何的意义,必须同相应的数据库构成一个整体,只有这样,才可能形成一个真正的用户应用系统,并具有相关的应用价值。组态结果数据库完成了MCGS系统从组态环境向运行环境的链接,相互左右关系如图2所示,两部分互相独立,又紧密相关。

2.3MCGS组态软件的工程简介

MCGS组态软件建立工程包括主控窗口、设备窗口、用户窗口、实时数据库和运行策略等构成,其每部分均可独立组态操作,完成各自相应的工作,实现不同的功能[4,5]。(1)主控窗口:又称工程主框架。主控窗口中可以设置一个设备窗口和多个用户窗口,负责调度和管理这些窗口打开或关闭。主要的组态操作包括:定义工程的名称,指定数据库存盘文件名称及存盘时间,编制工程的菜单,设计封面图形,确定自动启动窗口,设定动画刷新周期等。(2)设备窗口:主要功能是连接和驱动外部设备。用户可以通过设备窗口实现配置数据采集与控制输出设备,注册设备驱动程序,定义连接与驱动设备用数据变量等操作。(3)用户窗口:顾名思义,该窗口由用户定义,用于设置工程中人机交互的界面窗口,可以生成各种动画图形,实时显示画面、报警输出、数据与曲线图表等。(4)实时数据库:该数据库是MCGS系统的核心部分,是应用系统各部分制减的数据交换与处理中心,通过实时数据库将MCGS工程的各个部分连接成整体,并通过实时数据库协调各相关部分工作。用户可以通过在窗口内定义需要的类型和名称的变量,用于数据采集与处理、输出控制、动画连接及设备驱动。(5)运行策略:用户为通过运行策略窗口来实现工程运行流程控制所生成的系类功能块的集合,包括编写控制程序,选用各种功能构件等,以便实现数据提取、历史曲线查看、定时器、多媒体输出等功能。目前,MCGS提供了七种类型的策略组成,每种策略组成可以实现一种特定的功能。

3MCGS监控系统组态界面的设计

3.1设备连接操作画面的设计

设备连接:MCGS组态软件中,系统提供了众多参见工控领域设备的驱动程序。该构件可以产生标准的正弦波,方波,三角波,锯齿波信号,同时相应波的幅值和周期均能按用户要求设置。

3.2设备状态监视画面设计

动画连接:MCGS实现图形动画设计的主要方法是将用户窗口中图形对象与实时数据库中的数据对象建立相关性连接,并设置相应的动画属性。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图形对象的外观和状态特征,由数据对象的实时采集值驱动,从而实现了图形的动画效果,如图5。

3.3试验分析

污水处理组态监控系统试验运行分析示例,(1)格栅:格栅作为污水处理中的预处理方法,应用广泛,生活污水中含有一些较大的漂浮物,为此首先采用格栅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较大漂浮物,保护后续处理系统稳定运行及汲水泵的安全运转。设计采用格栅,机械清渣,栅距为58mm,机械清渣。(2)集水池提升泵房:污水汇集进入污水处理厂后,由于管网埋深较大,需经泵房提升后进入后续处理工艺。设计采用提升泵房1座,与集水井合建。泵房内设有电动葫芦,以供维修使用。泵房采用半地下结构。泵房长9m,宽8m,高2米。(3)沉砂池:采用沉砂池去除污水中的无机颗粒。设计采用平流式沉砂池,池内水流平行流动。沉砂池设1座,每座尺寸为长13.5m,宽1.5m,高1.6m。(4)曝气池:曝气池利用活性污泥法进行污水处理的构筑物。池内提供一定污水停留时间,满足好氧微生物所需要的氧量以及污水与活性污泥充分接触的混合条件。曝气池主要由池体、曝气系统和进出水口三个部分组成。池体一般用钢筋混凝土筑成,平面形状有长方形、方形和圆形等。曝气池设1座,每座尺寸为长69.94m,宽4m,高4.4m。(5)二沉池:二沉池的主要作用是同时满足固液分离和污泥浓缩两方面的要求,是整个活性污泥法中很重要的部分。(6)污泥脱水:污水处理厂污泥二级消化后从二级消化池排除污泥的含水率约95%左右,体积很大。因此为了便于综合利用和最终处置,需对污泥作脱水处理,使其含水率降至60%~80%,从而大大缩小污泥的体积。(7)鼓风机房及变配电室:为保证污水处理装置的稳定运行,设置鼓风机房及变配电室。

4结语

舞台空间设计范文3

关键字:物联网智慧园区信息平台管控平台

一般而言,园区的管理涵盖消防、治安、市政、道路、交通、绿化、城管、环境等众多对象,职责部门繁多,管理条线复杂,专业化程度高,设施运营难度大。传统的园区管理以“人”为载体,通过人工巡检与重点设施的半自动管控结合的方式保障园区的运营,存在信息沟通不畅、反馈机制欠缺、管理比较被动等问题。传统的园区管控模式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服务性园区精细、实时、主动的管理要求。

物联网主要分成3层: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通过红外感应器、射频识别、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等信息传感设备,按一定的通讯协议,把相关联的物体或人进行智能化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网络。对于物联网产业来说,发展的关键主要在于把现有的智能物体和子系统的有效链接,实现应用的大集成。

能效管控平台架构概述

能源管控平台是一个能源管理、控制、优化的系统,通过企业内部的专用网络,将分布在现场的能源数据采集站、检测站、现场控制站、操作管理控制中心的操作站以及管理控制站等联系起来,共同完成能源的分散控制和集中管理的综合管理与控制系统。

能源管控平台一般包含以下功能:1、能耗采集:基于真实抄表数据,按照用户自定义的方式,计算出建筑物的能耗效率;2、能源分析:采用综合的图形化能源数据分析,包括重点能源消耗、能源累加等;3、财务分析:提供季节性或峰谷电价计费率,并以货币方式显示能耗费用;4、超限预报警:采用报表、邮件等预警、报警通告机制;5、用户管理:对应用权限、现场数据存取进行全面管理。

综合能效管控平台设计

平台以地图方式对某园区内的电/水/气能耗情况、环境监测情况、节能减排效果评价进行统一综合展示,地图上标注建筑体的名称、位置、建筑结构信息、当日/当月/当季度/当日能耗统计。在宏观展示能效管控工作的同时,平台通过绘制分类表格,汇总建筑体不同时期的能耗总体情况,并以色彩丰富的图形方式配合说明,使用户通过本能效管控平台对虹桥交通中心区域内能耗情况做到基本全覆盖掌握。

数据监测

数据监测可在不同的能源种类(电力、用水、燃气)之间切换。以电力系统数据监测为例,在平面图上以不同的颜色来区分建筑体逐时用电负荷率的高低,并可按时间段显示单位面积用电量、空调单位面积用电量以及逐时用电负荷,主要体现在在.1、各类监测仪表的读数。2、该建筑或区域能源消耗总量、单位面积均量、空调单位面积均量的逐时数据曲线。3、查看监测园区各类能耗、各类分项能耗总量、单位面积均量、空调单位面积均量的历史曲线。4、查看各类能耗异常报警信息、数据通讯故障信息。

数据汇总

对经过数据处理后的分类分项能耗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和整合,通过静态表格或者动态图表方式将能耗数据展示出来,为节能运行、节能改造、信息服务和制定政策提供信息服务。

1、数据报表和数据图表

包括各类日常工作的数据报表,以及对应不同度量值不同展示维度的数据图表。数据报表是反映不同类型建筑体的监测状况和分类分项能耗状况的统计表格和分析说明文字,可分为日报表、周报表、月报表、季度报表、年报表等,格式相对固定。

数据图表是反映各项采集数据和统计数据的数值、趋势和分布情况的直观图形和对应表格,可分为饼图、柱状图、曲线图、仪表盘或动画等,格式灵活,可交互操作。数据图表的度量值一般包括:能耗(或者总能耗)、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单位空调面积能耗和其他度量值(比如单位人均能耗);展示维度一般包括:能耗分类、能耗分项、时间轴(可以细分为逐日、逐周、逐月、逐年、任选时间段等)、建筑体选择。

2、数据分析预处理

数据分析预处理主要是对于确定的时间序列,自动生成数据报表和数据图表。主要是考虑到数据量比较大的时候,即时数据分析展示比较困难,应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平台信息系统

平台系统信息模块主要是针对平台需要的所有数据字典和建筑物概况等基础信息、建筑用能支路及监测仪表安装等专业配置信息、时间同步信息和用户权限信息等进行录入和维护。

1、基础信息维护

包括建筑物基本信息、区域信息、建筑物类型、分类分项能耗数据字典及其他数据字典等基础信息维护。所有的基础信息都可更新维护。

2、专业配置信息维护

建筑物的用电回路配置信息对电力分项能耗的拆分计算特别关键。建筑物的电力分项计量方案中必须清晰地包含其配置信息,包括建筑物计量仪表信息、变配电回路信息、各用电回路计量仪表安装信息、设备铭牌上的电器参数信息等。

3、时间信息维护

保持本平台时间与标准时间的一致性,包括机房服务器时间、各建筑监测仪表和数据采集设备的时间。

4、用户权限管理系统

包括用户组维护、用户维护、授权管理、权限验证。

能效管控各区域子平台设计

根据业主方各区域物业管理的需要,对园区内的电力、水、气等能源使用情况、建筑室内环境状况进行全方位的监测、管理。为提高能源利用率、保证建筑内人员健康、舒适提供信息支撑平台。

能耗数据采集系统

数据采集系统面向园区内的BA系统、变配电系统及空调/新风机组能耗采集。平台通过OPC通讯与BA、变配电系统链接,从中采集数据,OPC是为了不同供应厂商的设备和平台应用程序之间的软件接口标准化,使其间的数据交换更加简单可行。

建筑的设备运行参数、环境参数值主要来自于BA系统,通过变配电系统对所有电力相关数据进行采集,以直接存储或间接模型拟合的方式将结果值存储至临时数据缓冲池中,统一汇总处理后通过数据通讯系统送至平台。

本文描述的园区内总计有空调机组、新风机组,在每台机组的电控箱上安装有数字电表,从中采集有功用电量、有功功率、三相电流等能耗数据,结合BA系统中的机组运行参数,对于判断空调设备的运行工况、是否达到最优运行方式,非常有益。采集方式如下:

1、电控箱上数字电表通过RS-485通讯线缆手拉手串联的方式连接,就近连接到弱电机房。

2、弱电机房安装有RS485集线器,从设备房接出的RS-485通讯线接人RS485集线器的通道中。

3、弱电机房安装有前端能耗采集设备。设备可以看作是一台小电脑,操作界面为触摸屏,组态软件,可设定IP地址,用于电能数据采集、本地数据保存查看。RS485集线器的出线端与能耗采集设备相连。

4、弱电机房中前端能耗采集设备通过TCP/IP链入到网络交换机,通过交通中心的主干网络将电能数据发送到机房中的数据通讯服务器。

园区的客户端主要担负着将采集数据发往平台的任务,作为园区和平台的过渡端,主要实现园区的各类能源数据,通过可靠的途径发向平台的任务;该部分设计采用模块定义的设计思路,首先确定作为通讯的核心系统(通讯系统Client端)的基本协同运行模块,其次以功能接口的定义,将内部的数据供给划分为数据源区域。

能耗数据处理系统

平台展示的园区的能耗数据并不是单一仪表采集的数据,也不是单一设备运行的数据,而是多个数据根据平台指定的组合关系而成,对一些环境评价参数、空调效率系数等一些参数需要根据其他参数按照能耗模型进行数学计算得出。数据处理系统对这些数据根据平台规则进行后台数据处理,供平台统计、分析展示之用。部分处理内容罗列如下:

按照功能区、用途或楼层等方式划分为小时、日、周、月、季度、年总用电量、用气量和用水量,单位面积用电量、用气量、用水量,设备运行指标评价等;

环境分析和环境评价;

电力分项计量数据:分项计量的一级目录(空调、照明、动力、特殊)和二级目录(细分)的小时、日、周、月、季度、年统计,指标为总量、单位面积均量、空调单位面积均量、人均量;

能耗数据监测系统

对于每个楼层,包括地下空间,都有一张电子地图,地图上标明用电支路、设备安装位置、设备服务区域、能耗计量仪表安装位置的点位。显示监测能耗数据时,按照能源关系从能耗数据中直接读取并显示在相应的图表中。

设备运行监测系统

设备运行监测系统的总体目标是通过综合集成技术,构造整个园区所有重要设备的状态监视和报警监控,即通过对建筑物内各种设备信息资源的采集、监视和共享以及对这些信息的整理、优化、判断,给建筑物的各级管理者及时提供决策依据和管理的自动化。

系统提供整个园区的中央监控与管理界面,通过可视化的、统一的图形界面,管理人员可以十分方便、快捷地对系统所包容的所有子系统设备(空调、新风机组、排风机、照明、电梯、变配电、冷热源、给排水)进行实时监视和集中的统一管理,生动形象地显示所有子系统设备的运行状态;系统提供彩色动态图形显示,包括楼层的平面图及机电设备系统图。

能耗数据分析系统

分项特征积累:通过长期积累实际末端数据及分项能耗数据,发现各分项能耗客观规律不断修正分项能耗特征,补偿实测过程中的偏差及错误。

对分类能耗的纵向(按时间)和横向(按不同对象)的数据分析:

监测对象(建筑、分项、单一单位、组合查询的单位)在任一时间段(日,月,季度、年)分项能耗组成比例;

监测对象在任一时间段(日,月,季度、年)分项能耗组成的比较;

监测对象各分项能耗在任一时间段(时,日,周,月,年)总量、均量的比较。

根据当前的能耗监测数据,在外部环境(气候温湿度)大致相同的情况下,与昨日、环比的同期数据进行比较,如发现能耗数据偏差较大,则此设备可能是工作异常。因为在环境温湿度相同、作息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当前设备的能耗数据与昨日、环比的同期数据偏差不至于太大。系统如发现这样的情况,则告知相关人员某些设备能耗数据有异常,请相关人员检查处理,处理过后,记录相关处理过程。

结论

系统管控平台的建设能很好的解决传统模式中信息量少、流通不畅、缺乏综合分析、难以共享、应对突发事件反应迟缓、安全隐患较大等问题,让常规园区管理更加智能顺畅。项目的技术性能达到了国内领先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周洪波.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Sarma S,Brock D L,AshtonK.MIT Auto ID WH-001:TheNetworked Physical World-Proposalsfor Engineering the Next Generation ofComputing,Commerce & Automatic-Identification.Massachusetts:MITPress,2010.

[3]Ye Tian-Chun,Huang Xiao-Gang,Wang Wen-Sheng petaLThe Annual Blue Book on Chinais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ofThings Industry.Published by CIT-CHINA,2010(in Chinese).

舞台空间设计范文4

【关键词】PLC;舞台机械;变频器;现场总线

常规剧院根据功能可以划分为歌剧院、戏剧院、音乐厅和多功能厅等。舞台机械是现代化剧场不可缺少的核心设备,通过舞台机械设备不断升降、平移、开合运动,并配合灯光、音响的不断变换,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是一场场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常规剧场舞台机械设备一般可分为台上和台下两个部分,台上以卷扬类为主,台上设备的基本配置有防火幕、假台口、大幕、二道幕、景吊杆、灯吊杆、单点吊机、灯光渡桥、灯光吊笼等设备,有的还配置了反声罩。台下以升降、推拉、旋转为主,台下设备的基本配置有主升降台、左右车台、后车转台、升降乐池、各种补偿台、插销和安全网等设备。其中,台上吊杆类设备、台下升降台类设备和车台类设备是舞台表演空间的主要设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舞台机械控制多采用以可编程控制器为主的分布式控制系统。系统硬件由继电器、接触器和变频器等低压电器组成,网络采用开放式工业现场总线通讯技术,软件设计采用功能完备的人机友好界面和安全互锁保护。整个系统快速、方便地将分散在台上、台下的设备和核心中央处理器联系起来,其各种不同类型的控制模块通过硬件接口和软件组态可进行广泛组合,为舞台机械运行提供实时、安全可靠的运行保证。同时,由于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具有处理速度快、系统资源裕量大、通讯能力强、故障排除快速、定位准确的特点。

1设备电器设计组成

舞台设备电器控制回路一般由各种安全保护单元(如限位、乱绳、超载、超速、安全急停链路)、位置测量单元(如编码器、减速开关、行程开关)、控制电路(如各种继电器、PLC输入输出模块)、驱动单元(如变频器、交流接触器)和执行单元(如三相异步鼠笼电机、伺服电机)组成,并通过以上电器环节的共同作用控制设备运动。国内舞台设备按控制方式包括常规定速控制和调速定位控制。

1.1常规定速控制

常规定速控制——通过PLC起停输出、设备的行程开关、保护开关、继电器组成的中间回路控制对应的三相电源的相序通断,从而达到直接控制电机的正反向运动,如舞台各种插销、安全网、升降栏杆、安全门。该方式广泛应用在对时间要求不高的舞台设备硬件设计上,对于在运动过程中有位置需求但定位要求不高的设备(如灯光吊笼、假台口侧片、灯光渡桥)来说,该方式并不能满足要求。从设计经济、硬件便捷的角度,通常在常规电机传动轴上加装轴套型增量编码器,将编码器信号接入具有位置采集功能的模板(如西门子编码器模块FM350),同时,在硬件选型时根据模板的采样频率和电机转速确定所选编码器的每圈脉冲值。采集的位置信号经过现场总线传送到中央处理器中,和预设的目标位置做比较,决定设备是否到位停止运行。在实际的硬件设计中,为了能及时响应到位置信号,需把采集模板的实际输出值串入控制电机正反转回路。考虑到常规定速控制设计中不具备调速功能,电机高速运动过程中收到停止信号后制动运行较长,影响设备控制精度,在应用中要根据设备实际制动距离,在软件调试中加入制动停止提前长度来修正设备停止响应距离,从而提高设备实际到位精度

1.2调速定位控制

调速定位控制——常规电机带有编码器,编码器接入具有位置控制功能的高性能交流矢量变频器,变频器通过本身的内置位置控制卡计算电机运行的实时位置和给定目标位置的差值,通过PID调节输出对应的频率和电压控制电机运转速度,中央处理器通过总线通讯方式比较变频器传回来的位置、状态特性,并根据变频器窗口到位值实现对所控设备的速度、位置精确控制,控制电路如图3所示。使用调速定位控制,降低了对机械设备的冲击,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在国内中、大型剧场中,该控制方式是控制吊杆、升降台、车台等机械设备的主流方案。调速定位按控制电路功能一般可分为一对一控制和矩阵切换控制。对于前者,每个设备都是一个控制单元,控制电路结构相对简单,每个变频器的总线状态真实反应设备实际情况。由于只考虑单独控制回路,现场调试成本较小,出现故障排查相对容易,系统后期维护人工成本较小,但如果控制单元的任何器件发生故障,则直接影响调速设备运行,同时对于电器元件、变频器的成本支出较高。对于后者,由于采用继电器矩阵切换,控制回路采用冗余备份方式,每个调速设备在选定之前不对应固定变频器,如果某一个控制单元出现问题影响吊杆运行,通过切换矩阵的及时调整可以规避出现故障的控制单元,从而使设备更可靠地运行,提高了整个系统的风险抵御能力。同时,采用切换方式,节省了变频器数量,降低了电器成本支出。但这种控制方式电路结构复杂,软件互锁要求较高,一旦出现故障,排查和维护较繁琐。通常来说,台上调速吊杆采用切换矩阵方式,台下调速设备采用一对一控制方式。这主要是因为各种类型的吊杆大多功率在30kW以内,且功率较为相近,实际舞台演艺中同时运动的最多吊杆数远远小于总吊杆数,故采用切换方式。而台下升降类设备在演出时载有大量演员,功率较大,通常达到60kW以上,为了避免频繁切换对用电回路的冲击,并考虑到实际运行的安全性,故采取一对一方式。

2网络系统的构建

舞台机械控制系统从网路结构上分为三个层级:管理级、控制级和现场级。2.1管理级设备管理级设备包括控制台和服务器。控制台中主要设备包括工控机、触摸屏和电源、操作按键及操纵杆,主要为监控舞台设备状态、运行参数、报警信息,编场数据处理和控制设备起停,为操作人员提供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服务器可记录操作人员和设备的实时数据,为演出设备历史追溯提供不可替代的手段。

2.2控制级设备

控制级设备主要包括可编程控制器的中央处理单元和各种适应现场总线的通讯单元。作为整个舞台机械控制系统的“大脑”,中央处理单元是系统核心,主要负责向上通过以太网传递现场的监控信息(如升降台、景杆等调速设备的位置、速度等实时参数,以及乱绳、电机过热等安全信号),向下对现场级设备下达动作命令,协调现场设备动作次序(如舞台机械设备的定位控制和设备延时启动等)。

2.3现场级设备

现场级设备:主要包括符合现场总线协议的相关舞台机械控制远程I/O站点、对应的变频器和电动机。现场级设备主要任务负责实现操作人员通过控制台发送的具体的运动方案,同时采集必要的现场信息,传递给上层作为参考。图4为采用标准三级网络设计的结构图。

2.4网络系统的构建中的关键问题

(1)控制系统的安全性设计要贯穿整个控制系统,包括核心控制器到单体设备的控制设计。控制系统应采用开放的现场总线技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采用可靠的冗余技术,包括核心部件的冗余和网络的冗余。控制系统具有紧急停机系统,任意一个极限开关的动作会触发本设备应急线路,任意一个急停按钮应触发控制系统的急停链路。同时,急停系统和中央处理器通过安全总线进行信息交换。所有具有提升性能的驱动都采用双制动器,并且互相独立控制,保证驱动能及时有效地停止工作。(2)所有的舞台机械系统主控制台、移动控制台,应具备即插即用的特点。对于单一控制台,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方便地选择切换到不同的操作方式(如手控、程控、更改参数)对设备进行操作;对于不同控制台之间的切换操作,中央处理单元应具备统一的授权管理,保证同一设备在任意时刻只接受来自单一控制台的指令信息,防止设备由于接受不同控制台指令信息而造成控制紊乱。(3)保证关键信息响应的实时性和同步性(如舞台机械设备的启动命令)。对于调速定位设备,国内大多是通过每个变频器的内置位置控制卡控制设备,当多个设备同时运动时,由于网络传输的延迟性造成设备启动的不统一和设备运行中间过程中的实际位置偏差。在设计控制网络时,对于关键信息的传递需采用等式同步机制和数据优先级处理,保证数据传输的快速响应。

3软件设计要求

3.1操作功能要求

操作功能要求:对于舞台控制操作界面,应设有手动选择、运动参数设定、设备编组、场景运行、设备位置绑定、运动禁止、设备位置记录等功能,根据实际用户需求的不同,还应提供系统管理、维护和根据演出过程需要而附带的工程组态功能。同时,应提供演出中间的各种应急处理功能,如当在演出场景中编组的运行设备,设备出现报警停止运行时应具备手动快速介入,当设备撞到物理极限位后,应具备旁路控制使设备及时脱离危险位置。用户一旦误操作,不光有报警信息,同时提供相应的保护,规避可能发生的设备误动作引发的系统风险。

3.2设备互锁要求

设备运行互锁是舞台设备安全可靠运行必不可少的保障,互锁软件设计必须实时跟踪设备运行的数据。互锁软件应采用顺序控制程序,根据优先级管理机制,按照预先规定好的优先级动作顺序,对控制过程各阶段的设备互锁顺序进行自动判别和保护。每一个设备的运行条件都依存于其他相邻设备的位置,当检测到条件满足或不满足时,及时发送给设备数据块运行或受限指令,使设备安全可靠地运行。

3.3分布式管理要求

通过现场总线技术,把分布在舞台控制室的控制台、上位机、台上及台下控制柜间的现场驱动单元、现场采集单元等方便、快捷地联系起来。通过开放的现场总线控制通信网络把物理分散的设备构成为一个整体,用分布式数据库实现全系统的信息集成,进而达到信息共享,从而实现同时在多台控制终端上对舞台设备的集中监视、集中操作和集中管理。

3.4远程维护要求

控制系统工程师可通过互联网对现场控制系统进行远程诊断和维护。操作系统中出现的故障,应及时记录在上位机历史数据库中,用户通过Internet网以文本形式传送到远程诊断实验室,帮助用户排除故障。通过专门远程诊断软件,可实时跟踪链接到现场网络节点的舞台机械设备运动情况,及时帮助用户解决操作中出现的问题。

4小结

在控制系统建设规划中,要注重安全和效益并重的原则,适当降低建设成本和后期维护成本,同时还要从长远着眼,技术方案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充分考虑将来整个系统的整体升级、扩容问题。随着计算机和控制理论的不断进步,舞台控制技术逐渐趋于完善,带有自诊断功能和微机通信接口的PLC元器件也越来越普及,价格也趋向便宜。在国内以可编程控制器为核心的舞台机械控制系统已经形成了集网络化、集散化、自动化、智能化为一体的先进的自动控制模式。目前,广义舞台的概念已不再仅仅局限于正规剧场传统品字型舞台,随着电视剧场、演播厅、体育场馆等组合式舞台,以及各种类型的动感、多维影院、VA多媒体互动系统、科技馆等领域的异型舞台的出现,舞台机械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也应随着舞台要求的变化不断发展更新。

参考文献

[1]刘基顺,杨永魁,孔宪旺.舞台机械控制系统功能及性能分析[J].演艺设备与科技,2012(3).

[2]MOVIDRIVECompact.SystemManual.2012(4).

[3]刘基顺,田广军,高恒伦等.PLC运动控制器在舞台机械系统中的设计与研究[J].自动化仪表,2013(1).

舞台空间设计范文5

【关键词】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蓄电池组均衡充电;监测管理系统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echnology, battery is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communications, electricity, vehicles and industry lighting.Batte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oday, so it is important to develop a good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To obtain the parameters and state of each battery, we need many sensors.The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s in the market often use a wire to carry signal from sensors.The complicate wiring is a big problem for these systems.It may also lead to the stability problem.Using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technology can solve these problems.And it is easy to test the system or to add sensors in a system using wireless sensor network.After comparing several popular wireless network technologies, we chose the ZigBee technology to design the battery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In this system, the wireless terminal acquisition node in the battery pack get the real-time data, data forwarding through the relay node to the host computer program.This data can also be obtained on other computers by using a client program.This paper gives the hardware design of sensor nod, it has some reference value for power monitoring industrial areas.

Key words:ZigBee;wireless sensor network;balanced charging of battery pack;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

1.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结构的扩展,如今网络中所应用的UPS不再只是单纯的电源设备,而是逐步成为整个网络中电源的管理中心,UPS也由最初的单纯不间断供电发展到今天的智能化、多功能。作为UPS心脏的蓄电池,对其工作状态等参数的管理必不可少,但是市场上的电池监视管理系统存在大量的电池配线,接线繁琐,布线困难等不足,而若使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恰能解决这些问题。

无线传感器网络解决了布线困难、人员无法到达区域进行数据采集的问题,简化了有线网络所带来的布线繁琐、预设接口、线路检测、扩容等一系列和传输途径有关的繁琐工作。本文设计了基于ZigBee的电池监测管理系统。在该系统中,无线终端采集节点对电池组进行实时数据采集,通过中继节点将数据转发给终端程序显示,达到了对电池各项系数状态进行监控管理的目的。

本文给出了基于 CC2530的实时数据采集方案。由TI公司生产的CC2530芯片,具有功耗低,电路少,可靠性高等特点,满足了ZigBee通信的需求。并可以通过相关的电流和通信模块,完成电压、温度等数据的测量与传输。

本文所实现的系统是ZigBee技术在电池管理系统控制中的一个应用实例。经多次测试,系统运行稳定。对于电源监测工控领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2.无线传感器网络及ZigBee无线通信协议

2.1 无线传感器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是由静止或移动的传感器以自组织和多跳的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其目的是感知、采集、处理和传输网络覆盖区域内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用户1。因无线传感器网络以无线通信网络作为基础,因此可以节省大量的数据线,大大延伸了传感器的感知范围,使人们可以在更广的范围内更方便灵活地获取信息,进而更好地描述客观世界,供人们进一步提高认知水准并更好地改造自然。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目前信息科学领域中的一个新方向,与通信网络、计算机信息等多个学科领域交叉,是一个跨学科的新兴领域。

有别于传统的Ad hoc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兼具无中心、自组织、多条路由等特点的同时,更加注重能量、网络规模等问题。因此无线传感器网络能够在更加复杂、恶劣的野外环境中可靠地运行,因此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已经逐渐在国防军事、环境监测、抢险救灾等重要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2.2 ZigBee无线通信协议

ZigBee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短距离、高可靠性、低速率、低成本的无线网络技术,通信距离一般在几百米至几公里之间。目前广泛被部署于工业现场自动化设备监测、住宅和建筑自动化、医疗传感设备等场合。与常见的蓝牙、WiFi等无线通信相比,ZigBee具有低速率、低功耗的特点;而与传统的移动通信CDMA网络、GSM网络等不同,ZigBee专注于短距离的无线通信,且具有简单可靠、低成本的优势。正因为ZigBee有上述独特的技术优势,所以近年来ZigBee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应用。

3.基于ZigBee无线传感网络的电池状态实时监控系统设计

3.1 无线传感器监控系统总体结构

本方案中为了便于对铅酸蓄电池组的各项信息,包括各个蓄电池单体的端电压、温度以及均衡开关等信息进行有效监控,需要构建传感器网络进行进行数据采集、处理以及传输。由于在实际应用环境如UPS中,蓄电池组通常位于单独的机房且应用现场环境较为繁杂,若采用传统的有线的传感器网络布线将带来较为繁重的网络建设负担,也将不利于后期维护、升级等工作。无线传感器网络相对于传统的有线传感器网络而言不需要繁琐的布线工作,因此传感器数据检测、采集、传输等过程都不再受到空间环境的限制,可以在应用环境中灵活地进行布置。除此之外后期的维护等工作也将更加便利。

由于蓄电池组的电池单体较多,应用环境通常也较为恶劣,具有电磁干扰大,网络安装维护不方便等特点,因此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方案采用了基于ZigBee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进行相关数据的检测、采集以及传输等工作。ZigBee协议标准具有功耗低、网络容量大、数据传输安全可靠以及低成本等明显优势,因此可以充分满足蓄电池组实时监控系统的各项要求。

3.1.1 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结构

本方案中铅酸蓄电池组由12个蓄电池单体构成,网络构成较为简单,因此适宜采用星形网络拓扑结构进行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构建,如图所示。

如上图所示,本方案所采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由一个ZigBee协调器和12个与蓄电池单体直接相连的ZigBee终端组成。其中ZigBee协调器负责建立、管理网络、传输数据以及接受ZigBee终端的加入、离开等操作。各个ZigBee终端加入由协调器建立的网络之后,主要负责在现场检测采集各个蓄电池端电压等数据,将数据发送至ZigBee协调器,并执行来自协调器的命令。

3.1.2 系统工作原理简介

如上节所述,每个蓄电池单体均有一个ZigBee终端与之连接,ZigBee终端通过定时器周期性地采集蓄电池的端电压、温度等参数,同时将均衡开关的状态信息也写入发送数据帧内,通过由ZigBee协调器建立的ZigBee网络将所采集的数据周期性地传输至ZigBee协调器。同时ZigBee协调器将来自ZigBee终端的数据通过USB数据线发送至PC机终端,通过PC端程序可以将各个蓄电池单体的性能等数据实时显示出来。

与此同时,ZigBee协调器可以接受来自PC机的数据,并根据情况选择向所有ZigBee终端广播或者根据具体地址向特定的ZigBee终端转发数据。

ZigBee协调器添加新的USART/USB转接电路,将来自协调器芯片串行通信接口USART0或USART1的数据通过USB收发器发送至PC机。同时在PC机上通过驱动程序将PC机的USB口虚拟成COM口,在USB口接收到数据之后转换成串行通信数据。通过这样的设计,ZigBee协调器和PC机之间借助于USB的桥梁作用可以方便地传输串行数据,同时USB数据线也可以为协调器供电。USB接口通用性高的特点可以大大提高协调器与PC机连接的兼容性。

3.2 系统各节点硬件结构设计

本方案采用了基于ZigBee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以及星形拓扑结构,所以整个传感器网络的节点可以划分为:传感器节点和协调器节点,除此之外还有PC端的设计。由于PC端主要涉及到软件的编写以及系统的调试,并不对PC机进行硬件结构设计,因此下文主要针对传感器节点以及协调器节点的硬件结构设计进行阐述。

3.3 传感器节点硬件结构设计

传感器节点作为直接与现场设备相连接的设备,承担着数据检测、采集以及传输等任务,并且需要在复杂的现场环境中长时间运行工作。因此传感器节点必须能够满足结构简单、运行可靠、低功耗。低成本等需求。具体而言,传感器节点必须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将现场数据准确无误地进行检测采集,然后通过稳定可靠地通信网络将数据传输至协调器;同时传感器节点的结构必须紧凑可靠,精简不必要的接头,保留必需的调试接口以及系统扩展所需的接口等。除此之外,传感器节点与蓄电池单体直(下转第138页)(上接第136页)接相连,承担着控制均衡充电的任务,因此本方案在传感器节点上添加了均衡电路,用以在充电过程中对蓄电池单体实施均衡充电。具体结构可由下图表示:

(1)CC2530F256

本方案采用了德州仪器(TI)公司生产的CC2530芯片系列中的CC2530F256作为MCU模块。CC2530系列芯片是基于2.4GHz 的片上系统解决方案,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CC2530兼容IEEE 802.15.4协议,因此可以很方便地支持包括RemoTITM网络协议、TIMAC和用于ZigBee兼容解决方案的Z-StackTM软件等。除此之外,CC2530系列芯片还适用于6LoWPAN和无线HART等的实现。

(2)电源模块

本方案采用的CC2530F256需由3.3V的电源供电。但在实际应用环境中由于ZigBee节点能耗低,其功耗与其直接相连的铅酸蓄电池单体容量相比非常微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基于ZigBee的传感器节点可直接从蓄电池单体取得电源,在保证传感器节点能够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可以不再为传感器节点单独设置电池盒,既显著减小了传感器节点的体积,也有利于应用现场的安装调试等工作。

由于实际应用中,不同蓄电池组电池单体的端电压并不相同,电压变化范围较大,特别是对于大部分串联型铅酸蓄电池组而言电池单体的端电压一般较低,通常只有2V或者4V,直接低于或者高于3.3V而无法供CC2530F256芯片使用,因此必须对传感器节点的电源模块进行特殊设计,以保证在蓄电池单体端电压变化范围较大情况下仍能够为CC2530F256芯片提供稳定的3.3V工作电压。为此本方案传感器节点的电源模块采用了意法半导体公司(ST)生产的L6920型升压芯片对外部电源电压进行控制,以保证为CC2530F256芯片提供稳定的3.3V工作电压。

4.总结和展望

4.1 总结

本文立足于UPS蓄电池实际应用基础上,在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以及ZigBee技术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解决方案,以TI公司的微处理器CC2530为核心,设计实现了基于ZigBee的简单无线传感器网络,并且解决方案结合了实时监控的实例,给出了相应的无线传感器节点的具体硬件设计。

4.2 展望

本系统是ZigBee技术在UPS电池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应用,因此在软硬件的设计方面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可以就以下问题作为进一步的研究:

(1)在传感器节点上设计多种传感器接口,满足用户要求同时监测多个环境信息,如温度、湿度、气压等要求,实现更多的参数监控,完善电池的监控体系。

(2)完善与终端PC通讯与命令控制系统。设计功能更全面、操作更简单的交互式图形界面,能够输出监测数据曲线,使监控过程更明了,更易于对数据进行分析比对。

(3)终端软件尚未添加网络功能,用户未能通过局域网(LAN)实现数据共享和访问的功能,可能会对数据的集成管理带来不便,这也是今后值得继续完善的软件功能模块。

参考文献

[1]姚向华,杨新宇,等.无线传感器网络原理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2.

舞台空间设计范文6

关键词:三网融合 空间地理信息 增值服务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b)-00-02

人类的日常生活行为80%以上与空间位置相关,对空间位置信息的获取有着与生俱来的需要[1]。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日常生活中的吃(餐饮)、住(住宿)、行(交通、出行)、游(旅游)、购(购物)、娱(娱乐)等无不与空间位置相关;对于企业来说,让客户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位置是进行市场推广的第一要素,同时企业也需要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寻找合适的产品、服务以及基于空间位置进行商业规划和市场分析等;对于政府来说,所关心的社会、经济数据80%以上属于空间信息或者是与空间位置相关,政府的决策需要准确、丰富的空间数据的支撑[2]。因此,空间地理信息服务已逐步成为大众、企业和政府所不可或缺的信息服务内容。

1 系统分析

1.1 空间地理信息服务的基础

空间地理信息服务的基础是覆盖全国的海量空间地理信息综合资源库,该数据库整合了全国范围内的基础空间数据、专业导航数据、POI(兴趣点)数据以及面向位置服务的生活资讯(吃、住、行、游、购、娱等)与商业资讯(企事业单位)数据。

1.2 空间地理信息服务所需的关键技术

导航规划技术、互联网地图服务技术、海量数据搜索技术以及Telematics应用所涉及的其他方面的技术,共同构成了空间地理信息增值服务所需的关键技术。基于上述关键技术,可以构建系列基础服务,包括:搜索服务、地图服务、导航服务、公共交通服务、内容管理服务、SNS驱动服务、综合定位服务、数据转换服务等。

1.3 面向三网融合的服务接口体系

通过面向综合应用的数据和服务统一接口体系建设,综合服务系统可以广泛面向系统开发/集成商、内容/服务提供商、以及平台运营商等提供全面的位置信息、生活及商业资讯接口服务。通过跨平台标准化的接口体系建设,为三网用户(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提供统一的全面的空间地理信息服务,实现数据共享和应用融合。

1.4 空间地理信息增值服务及应用支持

包括面向互联网用户和企业用户的位置服务(LBS)网站、面向移动用户的手机移动位置服务及应用、面向车载移动用户的Telematics服务及应用、面向数字电视用户的数字电视位置服务及应用、面向企业用户的车辆导航监控应用、面向政府的基于空间地理信息的电子政务应用等。

2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系统的整体架构如下图所示,系统采用多层体系架构,多层结构在本系统中具体体现分为五个层次,即数据库层、数据访问层、核心引擎层、接口逻辑层、封装层和用户层。它们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如下:

(1)数据库层。数据库层是通过文件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或自主研发的数据格式及索引方式,而实现的各种地理信息数据、应用数据和配置数据的载体层。

(2)数据访问层。数据访问层规范了对各种数据格式和数据内容的访问权限及统一的访问方法,从而有效控制访问的安全性与访问性能。

(3)核心引擎层。核心引擎层由多个的服务引擎组成,包括搜索引擎、地图引擎、公交引擎、自驾引擎、内容管理服务引擎、SNS驱动服务引擎、综合定位服务引擎、数据转换服务引擎等[3-4]。

(4)接口逻辑层。接口逻辑层首先将核心引擎层的引擎功能进行封装,从而更简便易用地提供给接口用户。另外接口逻辑层还封装了一些常用的数据接口方法,如查询POI详情、线路详情、站点详情等业务逻辑功能,从而形成一套能支撑绝大部分应用需求的完备的接口集合。

(5)封装层。封装层是对接口逻辑层在接口形态层面上的封装。接口的形式共有4种方式,即WebService、JSON、HTTP+XML、SOCKET,分别满足不同设备、语言、应用场合下的接口需求。

(6)用户层。用户层代表各种应用方用户所开发的基于B/S、C/S或嵌入式的应用程序,用户层可能是服务提供商、企业用户、个人用户或是政府用户等所有有意使用服务平台接口的客户。

3 系统硬件架构设计

系统的硬件架构有:

(1)搜索服务器集群:部署搜索引擎,负责接收用户的搜索请求,并返回结果。

(2)地图服务器集群:部署栅格地图服务引擎,负责接收用户的各种地图操作请求,并返回相应的地图结果。

(3)数据库服务器集群:存储所有的基础数据、各类应用数据和系统配置数据,在其上部署数据库服务器。

(4)自驾服务器集群:部署自驾规划引擎,接收用户自驾规划请求。

(5)公交服务器集群:部署公交换乘引擎,接收用户公交查询请求。

(6)定位/SNS/内容管理服务器集群:混合部署定位、SNS和内容管理(CMS)服务引擎,接收用户对这些服务的请求。

(7)身份验证服务器集群:所有的个人用户、企业用户、政府用户、服务供应商(SP)在接入综合服务系统,并提交数据服务请求时,必须进行身份验证。

(8)接口服务器集群:在该服务器上部署统一的接口服务程序,该程序处理用户的各种服务请求,并根据服务请求的类型,将请求转发给相应的专业服务引擎。

(9)防火墙:为了保护整个服务器系统,设置防火墙,以屏蔽来自INTERNET的黑客攻击。

4 系统软件架构设计

系统的软件架构如图2。

(1)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3、Linux。(2)平台支撑软件:.NET 2.0、Oracle 10g、IIS、Apache。(3)核心引擎:搜索引擎、导航引擎、地图引擎、公交引擎、SNS驱动引擎、混合定位引擎、内容管理(CMS)引擎、地理编码引擎等。

5 系统所提供的主要服务内容

平台通过三网(电信网、互联网和广电网)可以对各类客户终端提供丰富的空间地理信息服务。这些服务内容如图3所示。

6 结语

总体说来,无论在公众服务、企业服务,还是政府服务,国外发达国家在空间地理信息服务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商业服务规模大且商业模式成熟,是一个目前和未来快速成长的朝阳产业。

面向三网融合的空间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的实施和推广,可以有效地提高现代服务业的服务水平,为公众、企业和政府提供便捷和有效的空间地理信息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效的支撑。

参考文献

[1] 李鲁群.面向LBS移动Web服务的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后士学位论文,2005.

[2] 毛忠民,周雪丽,赵慧芬,等.基于WebMap引擎的地图公众服务平台研建[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2(22):183-191.

上一篇生活美满

下一篇起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