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学作文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学作文教学范文1
英文名称:New Writing
主管单位:山西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新作文杂志社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山西省太原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9-9433
国内刊号:14-1274/G
邮发代号:22-74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4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中学作文教学范文2
关键词:中学语文 作文教学 现状 对策
一、当前我国中学作文教学的主要问题
1、教师教的原因
由于当前我国作文教学缺乏完善的教材体系,另外部分教师缺乏对作文规律和学生写作心理的深入探究,对学生必然缺少符合作文规律的、系统的作文理论和技巧引导,致使更多的作文教学工作处于“蜻蜓点水”式的不求甚解或“盲人过河”式的摸索探求状态中。再者,虽然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以能力素质为本,但在通过试卷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之下,分数仍然是唯一的衡量标准,分数是学校领导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的依据,分数是家长关注的焦点,学生分数不高教师便会受到家长的抱怨。
迫于无奈,许多教师只得投机取巧,布置学生大量阅读、背诵和抄录范文,以便考试时“编、抄、套”。因此常常会出现平时作文水平不错的学生,考试分数不一定高;而用“编、抄、套”做成的作文分数也不一定低的现象。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无规律的“突击战”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惰性或应付式的错误心理意识,造成学生作文的假、大、空。当然,这种教学模式依然会造就对文学具有灵犀之人,他们在阅读教学和自己的课外阅读中独具慧眼,洞察出作文的要义,理出了作文的根本,成为优秀的,但这终归是少数人。素质教育培养的是全体,而非个体,提高的是全民素质,而非小群体的精英,素质教育需要的是学生内在的变化,而非表面的应付。作文的问题反映在学生身上,但根源是在教师身上。教师在这种作文教学的漩涡中也难以自拔。教师产生“作文难教”的畏难心理是在所难免的。
2、教材原因
现今的语文教材,是以阅读训练为主的,作文知识和作文训练包含其中,散见于有关课文及单元知识之后,这种以阅读教学为主体的语文教材体系容易给教师和学生一种片面的认识:作文的能力是由阅读生发而来的,训练学生作文能力的有力手段是仿写,阅读和仿写是训练学生作文能力的根本。
其二,作文知识以及作文训练过程前后联系缺乏紧密性,没有形成科学、系统、可操作性强的作文教材体系。根据心理学理论,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的知识,在人的脑海中不易编码,容易造成思维的不流畅,知识转换为能力的效果更要大打折扣。
其三、语文教材对作文教学涉及到的知识概念没有明确的阐释。概念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实践经验的积累,在对客观现实的对象和现象进行反复感知和不断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基础上,总结出某一种事物共同的本质或属性的结果。概念是思维的最基本形式,也是构成人的知识的最基本成分。掌握明了的概念是认识事物的重要环节,是养成能力的根基。没有明晰的作文知识概念就缺少了作文能力培养的根基。
3、学生方面的原因
现在的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埋首于课本和作业中,对生活淡漠,对生活缺乏观察的意识,缺乏深刻体验,对生活的认识有极大的片面性,学生心中必然缺少写作的内容和写作的冲动。作文是生活的艺术,是情感、情趣的艺术。缺少观察和情感,缺少生活的情趣,是写不出作文的。另外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作文语言贫乏,常存在“心里有话说不出”的语言障碍。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一是学生在脑海中积累的词汇量太少,二是学生掌握的语言模式贫乏,三是学生不知道丰富作文内容的思维技巧。语言的贫乏,技巧的缺失,使学生的作文缺乏个性,缺乏情感,缺少文采。
二、改进中学作文教学的对策
(一)加强作文的真实性,辅导写好情境作文
情境作文教学以情境创设为手段,以情趣激发为核心,注重改善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把作文教学与智能训练、语言表达、性情陶冶、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变单一封闭式教学为多元开放式教学,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心感受丰富多彩的写作情境,从而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具体来说可以有如下三种方案:
1、利用教材创设情境。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文本资源,利用课文素材,发挥联想和想象进行续写、改写、仿写或是写读书笔记、读后感等多种方式,把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自己的生活体验、作文创作有机的结合起来。
2、利用真实的生活创设情境。善于抓住生活的契机,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的瞬间,体味生活,写出心中的感悟。强调作文教学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自然生活紧密结合。比如:军训过后,让学生抒写“军训杂感”;母亲节到了,让学生以“母亲节的礼物”为题写作;学生对教师安排座位不满了,教师巧妙的设置情境,让学生以“位置”为话题进行写作。学生对所写的内容是熟悉的,是身边所发生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会感到有话可说并产生写作的欲望。
3、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创设情境。生活每天都在发生着一些新鲜的故事,教师要善于把这些生活中新鲜的素材及时传达给学生,让学生谈感受,写随笔。
三、结语
作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它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只有在老师的主导下师生之间共同配合,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结合自身的发展而努力才会取得良好的作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许昌如. 如何有效开展中学作文教学指导[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1, (02) .
中学作文教学范文3
[关键词]作文教学;多元评价;单一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26-0052-02
[作者简介]方俊(1975―),男,江苏南京人,本科,南京市溧水群力中学教师,中学高级,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
一、值得深思的作文评价问题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也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当前中学作文教学中依然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音符,学生作文题材狭隘,缺乏创意,作文水平低,缺乏写作的动力和兴趣。究其原因,除了作文教学重形式而轻内容、重思想而轻学生生活体验之外,作文评改不当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作文评改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作文指导的延伸、扩展和补充。《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提出“传统作文教学重指导、轻评讲。现在我们提倡写作指导粗一点,时间少一点;习作讲评则要细一点,时间要充分”。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把作文评改放在重要的位置。而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改方式呆板、单调。从教学实际出发,笔者发现当前作文教学评改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过分关注结果的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功能,作文评改缺乏激励功能,作文评改不及时,作文评改方法呆板,等等。教师往往只简单地给出一个等级或一些空洞的评语,缺乏指导性意见。多数学生也只看等级,不明白自己的作文到底哪里好,哪里不好,作文评改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教师作文评改直接影响学生作文的写作,如何提高学生作文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文教师的评价。所以,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的评价模式,引入多元评价机制,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作文评价应由单一走向多元
传统的作文评改,教师过多地注重对学生作文结果的评价,往往只给出等次,这种评价方式过分强调甄别功能,忽略了学生的创作过程,缺乏指导性,学生体会不到应有的鼓励性评价和贴切细致的指导,挫伤了写作积极性。同时,作文评价往往只注重教师活动,而忽视了学生活动,作为作文评价客体的学生被搁在一边,失去了学习发展、实践体悟、能力提高的良机,其深层次原因是许多教师没有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在作文评价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评价思维,把多元评价的机制融入到学生的作文评价中来,通过多元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作文评价的呈现方式由单一到多元
传统作文评价往往是教师对学生作文简单的一个等级或一些简单宽泛的评语评价,缺乏指导性意见,学生对教师细心批改的结果毫无兴趣。因此,作文评改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呈现方式必须由单一走向多元,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在班级上不定期地进行优秀作文展,推荐优秀作文到学校广播站广播,在学校刊物上发表,让学生从心灵的深处体验到写作愉悦。作文评改呈现方式由“单一评改”为“多元评改”,必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二)作文评价的内容角度由单一到多元
评改角度多元化的研究要求在作文评改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每次的作文评改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文体,教师可从作文的结构、情感、语言、构思及写作的态度等多角度、多视野、多元化去分析。哪怕是一个传神的词语、一句优美的句子、一段富有文采的文字,教师都可以作为作文评价的依据,可分别用打分数(或等级)、写评语、重读后记、一般讲评、典型讨论、园地展示、媒体显示、整理积累作文随笔等形式展示。这样从“单一评价”到“多元评价”,各个层次的学生均可在不同方面享受作文成功的快乐,从而培养他们积极作文的情感。
(三)作文评价的主客体由单一到多元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互相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因此,在作文评价中,教师要敢于放手,改以往主要由教师一人批阅评价为形式多样的主客体双向评价。可以全体参与,共同改,师生交流,合作改,生生互动,赏析改;还可以自改。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多元参与、多元评价使学生享受写作过程的快乐,变“单一评改”为“多元评改”,这种评价既考虑到学生的原有水平,又考虑到学生的情感态度、知识、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学生在探究合作中形成积极态度,经受实践锤炼,有利于提升学生作文的构思能力、写作能力和评价能力。
三、实施作文多元评价的意义
(一)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发展
作文评改不能以简单的好作文和差作文来评价学生,而应该多元化评价,从多角度来评价学生的作文。针对学生个体,尊重学生差异,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采用多元化的评改,使每位学生都能感觉到自己作文也有精彩的一面,从心灵深处体会自身价值的体现和写作的愉悦,多元评价目的在于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促进每个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二)可以培养发展学生的作文评改能力,同时促进其他语文能力的发展
学生评改能力的提高实质上是对事物判断、深究、表达、能力的提高,它在语文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实践、感悟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立意谋篇、遣词造句的能力,增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三)可以促使作文教学走出新路
改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是实施新课程的核心和关键之一,作文评改也是一种学习方式与评价方式的改革。作文多元评价旨在让更多的同学从不同程度、不同方面体验到作文成功的快乐,从中受到激励。教师作文教学必须改变以往作文教学只注重对学生作文结果的评价,忽视对写作过程、修改过程评价的现状。更多应该着眼于唤醒、开掘与提升学生潜能,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的和谐发展等方面,教师的作文评改方式必须走出一条新路,既可促进教师的成长,又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作文由“单一评价”到“多元评价”不仅仅是作文评价形式的转变,而且是教师的作文教学观念的转变,“多元评价”改变了以往传统的作文教学重指导、轻评讲且形式单一的评价模式,对学生的作文评价采用科学的、多样的、综合的“多元评价”方式,尊重学生的个体,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对中学生作文评改教学走出新路具有积极的探索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中学作文教学范文4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14—0063—01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阐明了阅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自外而内的吸收,是学习语言;写作是阅读的目的,是自内而外的表达,是运用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必须以学习语言为基础,必须通过阅读的内化吸收来完成。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不仅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一、借助影像进行课前指导,培养学生采集储存写作材料的能力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普遍患有“畏难症”。不论是命题作文,还是给材料作文,教师在提出写作要求后,尽管反复提示、启发、引导,学生还是不知从何处下笔, 常有“无话可写”之感。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必须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 包括生活中所积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前必须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获取写作素材。由于学生平时并未做“生 活的有心人”,其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的印象是模糊的、零乱的,面 对作文题目自然也就难以下笔成文。倘若所写之物,都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实地观察后再写,这又是极不现实的。针对这一情况,可以借助投影、录像,对学生进 行课前指导。如果是要求学生写山水游记、状物绘景类的作文,可用投影快速映出作文题目、写作要求及 相关的提示性文字。这样,教师按投影字幕依次讲解,既节省 了板书时间,又可以加深学生印象。与此同时,播放供学生进行观察写作的自然山水风光录像片(可以关掉片中的配乐及解说音响,只展示给学生直观、完整的画面),并指导学生逐一观察,对所要表现的客观 事物形成完整、深刻的印象。学生有了生动可感的写作材料,下笔成文也就比较容易了。初稿完成后,教师重播被观 察过的录像,并打开配乐及解说音响,让学生用自己的作文与片中的解说词进行比较,找出观察写作中的疏漏和对客观事物认识上的不足,再进行补充修改。 由此而写出的作文,质量往往比采用传统作文指导方法,由学生自由写出的作文要高出许多。
如果是要求学生写叙事、说理、抒怀类的作文,亦可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或用投影映出 作文材料(文字、图画等),或用录像展示客观事物的原貌(整体、局部、细节等) 、发展变化过程和社会生活画面,并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如根据漫画进行说明文和议论文的 写作,可将报刊上发表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漫画用复印机复印在投影胶片上进行投影。一幅并不惹人 注意的小漫画被突然放大映现在银幕上,能给学生以清晰、直观的 感知,倍增写作的新鲜感。教师再通过指导学生对画面进行观察思考并联系社会生活作启发性分析,就会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写作的热情,激发出写作的欲望,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借助影像进行课后评改,培养学生分析运用写作材料的能力
中学作文教学范文5
一、培养优良的品行
我认为只有高尚的人才能写出高尚的文章。思想龌龊,行为举止放荡的人是很难写出能登大雅之堂的好文章的。我们平时应该建议学生多读好书。所谓好书,就是指那些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能提高学生修养之类的书籍或杂志。如中外经典文学作品《巴黎圣母院》、《三国演义》、《读者》、《青年文摘》等。此外,在孩子平时的行为举止上,我们要教育他们规规矩矩做人,在实践中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如别人有难,应伸手相助;路见不平,应见义勇为;待人处事,应该以诚待人等等。
二、树立远大的志向
俗话说得好,“有志者,事竟成。”从古到今,只要能在文学上有所建树的人,他们都有远大的理想,他们大都提倡作文应该“以胸襟为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可见有了远大的志向,写出来的文章便会立意高远,视野开阔,便会有震撼人心的效果。在这方面,如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些千古传诵的名句骨子里都表现出作者一种与众不同的胸襟,洋溢着青年特有的自信、乐观的进取精神。如今的许多学生作文中就缺少这种积极向上的青春的朝气,更多的是无病。因此,学生在儿时应该先树立远大志向,把自己的前途与祖国的繁荣昌盛紧密联系起来,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豁达胸襟,自强不息。这样,才会写出感染人的好文章。
三、注重积累各方面的知识
古语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学生腹中无货,要求他们写好作文是不可能的。写出有文采的文章与“知识”密切相关。“腹有诗书气自华”,“知识”足了,写作时自然会文思泉涌。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大量读书,对古今中外、文史理化,都应该有所涉及。书读得多了,广撷古今文化之成果,潜移默化,胸中自然会材料可写。另一方面,还应该注重应试作文写作技巧的指导。如观察力、选取和加工素材的能力的培养,这是写作的重要条件。学生在平时要多动笔,这样才会融汇贯通。目前,大多数孩子心浮气躁,无意注意占上风,有意注意还未养成,对外界人、事、物缺少理解,感恩。我们在这方面应多加引导。
四、培养观察问题的独特视角
我们知道,当前许多中学生的作文读起来让人感觉索然无味,一个根本原因是他们对一些问题缺乏自我的理解能力。如何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除了大量读书,我们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的培养。人是有惰性的,同样人的思维也有惰性。许多中学生遇到问题,不善于思考,缺乏思维自制力,碰到难题常常会知难而退,不去做深入的分析和思考,更别说有创新思维,独特的见解了。其次,提高理解能力的根本途径是走出校园,深入生活,多接触社会,多参加实践活动,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五、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中学作文教学范文6
[关键词]作文教学 有效 研究课题
经专家评审和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本人串报的课题《有效中学作文教学研究》获准立项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批准号为D/2008/02/176。 现作如下汇报: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有效中学作文教学就是师生共同构建的能够在中学学段里大面积地使每个学生作文水平取得达标或超标成绩的一种作文教学。
这个课题提出的背景是中学作文教学的随意无序、低效无效的教学现状。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包含了有效教学的五个主要理念,即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的时间效量,关注教学目标的可测性或量化,关注教学策略的研究,关注教师的反思意识。
课题主要通过以下层面探讨有效中学作文教学的实施途径,即“(1)读写一体化与有效中学作文教学”,(2)“生活作文一体化与有效中学作文教学”,(3)“过程互动式高中作文教材建设与作文有效教学”,(4)“高考作文复习命题、日常作文教学之和谐与有效中学作文教学”。(5)“典型案例与有效中学作文教学”。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关于“读写一体化”的研究重要观点有陈文娟在《高中写作教材与阅读教材的裂缝及整治》(《语文教学通讯,高中》2007年1期)一文中表达的阅读教材在选文时要以写作训练为基准的观念。郭志荣老师力图探讨一种阅读课和写作课互动的路径。在“感受――领悟――积累――汲取――迁移――表达”中,使读和写、汲取和表达成为有机的组成部分,既为学生打下精神种子,又达到表情达意,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语文教学研究》2006年10期),这是对叶圣陶先生“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论”观点的深入探讨。
2.关于“生活写作一体化”的研究。有潘新和提出的“贴近个性化生活的写作观”,他提出“写作需要贴近的不是共性化,抽象化的生活,而是生命化。个性化的生活。写作,不是人的生活化,而是生活人的生命化。”(《福建教育》2005年)叶黎明、种海燕则认为写作“内容贫乏”的问题,不仅仅是“生活贫乏”的问题,更是“认识贫乏”的问题,“学生生活扁平化和精神贫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是造成写作没什么可写的直接根源。”(《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1期)四川董旭年老师则又从“说写生活化”角度对生活写作一体化作出了更广泛,更具体的实践探索(《语文教学研究》2006年2期)。程红兵从“作文是中学生个体生命整体成长性、创造性表现,作文教学就是要唤醒和呵护青少年的生命意识”的角度表现出对生活写作一体化问题的探索。(《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年6期)李斌辉从“中学作文要弱化写作的教化,载道功能,强化写作的自娱,宣泄作用”角度,表达了对生活写作一体化问题的探讨。(《教育评论》2004年2期)毛荣富则从三种体验(走向理性的成长体验,表现独特的个性体验,带来愉悦的审美体验)为写作内容的角度隐含了对生活写作一体化问题的探讨。
3.过程互动式高中作文教材建设的研究,最重要的成果是郑桂华、王荣生等人编拟的《写作单元样章(上)》(《语文学习》2006年10期),表现出了写作教材编制中对过程互动的关注,但样章对作文教学的过程性或程序性知识,对作前、作时、作后的互动性探讨尚有强化、完善的较大空间。
4.高考作文、日常作文教学之和谐研究,重要文章则有程慕宏从科学地命制高考作文命题从而良性促进中学作文教学的角度所作的探讨,(《学语文》2006年6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中心《中学语文教与学》2007年9期则集中选刊了一组总题为“高考作文与语文教学:谁是谁的风向标?”的系列文章,集中探讨了高考作文与日常作文教学的和谐问题。
5.“作文教学典型案例”的研究应该说成果颇丰,重要的有福建俞发亮汇编的中学生有争议的文章集,有许国申被大资料复印中心转载的题为“中美两篇高考满分作文比较”。作文教学典型案例的研究可以涉及作文教学的诸多方面,可以揭示共性的问题,可以呈现个性化的问题。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目标:
从“读写一体化”、“生活写作一体化”、“过程互动式高中作文教材建设”、“高考作文、复习命题与日常作文教学之和谐”、“作文典型案例”等五个层面立体深入地探讨中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力求师生共同构建出能够在中学学段里大面积地使每个学生作文水平取得达标或超标成绩的理想作文教学模式。
内容与重点:
①读写一体化与有效中学作文教学:
②生活写作一体化与有效中学作文教学:
③过程互动式高中作文教材建设与有效中学作文教学:
④思维训练与有效中学作文教学;
⑤高考作文、日常作文教学之和谐与有效中学作文教学:
⑥典型案例与有效中学作文教学。
其中③⑥是研究重点。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是围绕中学作文教学有效性的探讨,分别以“读写一体化与有效电学作文教学”、“生活作文一体化与有效中学作文教学”、“过程互动式高中作文教材建设与有效中学作文教学”、“思维训练与有效中学作文教学”、“高考作文、日常作文教学之和谐与有效中学作文教学”、“典型案例与有效中学作文教学”等层面为研究切入点。遵循行为研究的原则,理论实践相结合原则,完成相应研究任务。
课题研究大致分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07年11月--2008年4月)
(1)确定课题研究方向,梳理国内外已有相关成果,在此基础上设计自己的课题研究方案:
(2)组织问卷。了解师生在作文教学上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3)组织申报立项工作;
2.初步研究阶段(2008年5月―2009年8月)
(1)举行课题开题活动,邀请专家再次论证方案,并成立专家指导组:
(2)子课题分工,确定各自的研究内容、方式;
(3)初步小结子课题研究成果,汇编、交流各自成果:
(4)向专家组报告阶段研究情况,布置下阶段工作:
3.深入开展阶段(2009年9月―2010年10月)
(1)完成过程互动式高中作文教材(1―5册)的编写任务,并交出版社出版:
(2)汇编“作文教学典型案例”及相关教案成册。争取公开出版:
(3)其余各子课题完成中期报告,发表相关论文:
(4)举办中期成果汇报展出活动;
4.总结阶段(2010年11月―2010年12月)
(1)设计师生问卷,了解课题研究效果;
(2)整理汇编课题论文集:
(3)撰写课题研究终结报告;
(4)请上级领导、专家对课题进行鉴定。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阅读相关理论书籍,主要有:
①潘新和《中国当作教育史》福建人民版1997版:
②章熊等《中国当作与阅读测试》四川教育版2000版:
③王荣生等《写作单元样章》《语文学习》06年10期:
④浙江师大语文教育研究中心专题组“xx年语文教育研究动态述评”有关中学作文教学部分:
⑤国外作文教学相关研究成果;
⑥有效教学理论。
参与研究者要有阅读后的读书笔记撰写和交流。
2.调查法。调查组成员坚持听课、蹲点制度,通过问卷:访谈、测量等方式,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相关资料,听取各方面反映,作专题研究,定期交流研究成果。
3.个案研究法。确定重点实验班级。重点实验项目,发掘提炼。系统研究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案例,写出典型个案的分析报告,作为课题研究重要构件和深入探究的案例依据。
4.经验总结。及时总结课题研究每一阶段的研究成果,使之作为下一阶段研究的有利条件,并使研究成果汇编成册,利于鉴定与推行。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
1.“读是写的基础”。“读”是阅读文本,滋养精神;“读”是提升精神,激发表达;“读”是感受范本,模仿表达。
2.培养对生活的敏感度,培养对生活独到的思考力,使作人一体化,是作文生活一体化的含义。
3.“过程互动式高中作文教材建设”更加关注作文前,作文时,作文后的每个过程,更加关注作文是作者与范本、与老师、与同学、与家长、与社会互动的结果。
4.高考作文复习、命题必须与日常作文教学构成和谐的状态,这样,才能使日常作文教学呈现有效有用的状态,教考一体化、和谐化是中学作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5.典型案例使作文教学有效性研究既关注面上的共性问题,又深入点上的个性问题。
创新之处:
1.如此全方位地挖掘研究中学作文教学的互动性、过程性是可能的创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