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业务员提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业务员提成范文1
相对于传统人才培养,新经济的发展对传统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最近几年,通过对多个企业方对所聘用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满意度的调研问卷以及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市场统计的信息来看,17%左右的毕业生能够基本独立完成岗位工作,其余的83%左右的毕业生不能独立完成工作,仍需经过两到三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实践才能够做到独立工作[1],物流管理本科毕业生的理论应用于实践能力相对欠缺已经成为物流行业普遍关注的问题,此外,这也反映出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作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实施载体———课程体系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课程体系不合理,课程的设置与企业的需求不对应等问题。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通过系统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来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要落实到具体的课程教学环节,因此,课程体系设置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研究分析目前国内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现状,找出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具有重要意义。
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及不足
目前,国内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存在如下问题:
(一)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不够系统科学自从教育部批准高校设置物流管理专业以来,先后已有较多所高校先后设置了物流管理本科专业[2]。然而,大部分高校仅仅在原来相关的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增设或调换了物流相关课程,或者把同类兄弟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拷贝过来作为自己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并没有在课程设置上作科学、系统的分析与论证,更没有将培养方案中毕业生的培养定位及自己院校的专业特点考虑进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二)实验室建设缺乏针对性,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国内有些高校在建设物流实验室的过程中仅仅片面追求实验室建设的先进性,未将院校以及专业特点考虑进去,从而导致实验室建设缺乏针对性,没有结合院校自身的专业特色设置相关实验课程。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在实验室建设中缺乏岗位能力调研,存在企业岗位设置缺位的问题,实验室建设缺少企业实践运作环节,从而导致实验课程的实战性不强,不能有针对性地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实验室的利用率也较低,物流管理实验教学的质量也不高。
(三)理论课程的设置与实践课程衔接不好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性较强,因此实践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实践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能够使学生深入理解物流知识,并进一步提高其在物流管理实践中的动手能力。然而,当前大多数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存在实践环节课时数偏少,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较简单、单薄,并且与物流管理理论相关性较差等现象。与此同时,部分高校也对建立校内、外综合性物流实习基地不重视,因此造成学生的物流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之间衔接不好。因此,针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各高校应对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展开研究,以构建科学、系统、强化实践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三、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路径
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需以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并且参考教育部物流教学指导委员会下发的《关于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的要求制定相关培养方案[3],以制定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编写教学大纲—创新实践性教学条件为建设主线,关注整体效益,注重系统优化,以实践作为检验的标准,不断调整提高。在新时代电商物流背景下,要求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体现跨学科专业融合的特点,突出办学特色,并且以对接产业链为前提,积极推进产学研相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注重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素质教育协调发展。根据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相关要求,根据高等教育“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认识实践、课程实践、综合性课程设计、职业能力形成综合性实践四阶段的实践教学体系[4]。第一阶段—认识实践,即通过去企业认识实习,在实验室仿真模拟,使学生了解物流管理专业相关工作内容;第二阶段—课程实践,即通过软件操作、研究报告等方式组织物流相关课程实践,通过实践使学生更深入掌握物流专业课程知识;第三阶段—综合性课程设计,即运用管理学、运筹学、系统论等相关理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第四阶段—职业能力形成综合性实践,综合运用理论与实践知识,利用实验室硬件设备模拟企业实际运行环境,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关的数据整理、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并完成模拟企业运行,既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用于实践的能力。
(一)与相关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以保证物流管理实践教学的前沿性和有效性,可主要开展以下几种活动:(1)认识实习。认识实习主要包括拓展性阅读、专业性讲座、去企业实地参观等,通过拓展性阅读及专业性讲座,可以使学生了解目前物流行业发展状况、行业趋势等前沿知识。通过去企业实地参观,可以加深学生对行业运作的感性认识,为之后学习的课程及以后工作打下基础。认识实习一般可以安排在大一第二学期。(2)专业实习。可以安排学生在大二之后进行物流管理专业实习,选择知名物流公司作为在校生实习基地,要求学生采用顶岗方式在企业开展一个月左右的专业实习,通过专业实习可以达到如下目标:一是巩固之前所学的物流管理理论及实践知识;二是通过岗位实践,可以深入了解物流行业现状及具体岗位职责;三是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到自身知识的不足,从而在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中保证学习有针对性。(3)校企联合进行人才培养。为充分发挥高校和企业双方优势,发挥高校为行业、社会提供人才的功能,使高校能够为企业培养更多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也为学生的实习实训、就业等提供更大空间,需加强同业界知名物流企业开展人才联合培养合作,在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校企双方需建立长期紧密的人才培养合作关系。(4)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指学生在毕业之前,即在完成全部课程之后到企业现场参与一定实际工作,通过综合运用全部所学专业知识及有关基础知识解决专业技术问题,获得独立工作能力,在思想上、业务上、能力上得到全面锻炼,并进一步掌握专业技术的实践教学形式。毕业实习在大四阶段完成,是培养合格物流管理人才的重要实践环节。校方可通过多种渠道建立与相关物流单位的友好合作,逐步建立足够数量的校外教学实践培训基地,以使学生在毕业前能得到较好的岗位实践训练。
业务员提成范文2
一、物业行业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控制面临的困境
物业行业本身的利润情况就是通过积累来实现,随着大众对于物业行业的要求提升,人力资本的投入不断增加,对于专业的物业管理人才的竞争需求增加。但是在行业整体性收入水平不高的情况下,物业企业对于专业管理人才的吸引力不足,通过人力资本的成本投入来吸引人才又会极大的增加物业行业的管理压力,人力资源成本增加直接导致利润空间缩减,对于小型的物业管理企业很难维持长远的发展。物业行业的人员配备是极为重要的,涉及到人们生活的细枝末节的管理,对于改善整个小区的生活环境,保障生活质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物业企业在人员安排上必须要体现合理性,内部管理的不合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工作积极性的降低、员工的考核监督机制的缺乏、人才吸引力的不足,这些问题都是物业行业发展必须要改善的问题。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解决物业管理目前面临的一系列困难将会为企业的发展节省更多的成本,为更为长远的发展实现人力资本、知识技术和资金资本的积累。
二、物业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控制策略建议
1.重视物业管理企业的科学人力资源规划。物业管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应该有科学的规划,对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有清楚的把握,注重在人员配置和人员协调方面的高效实现。物业管理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要符合企业的发展特点,实现和企业的的人力资源承受能力、市场需求性相适应。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是对于企业发展情况的长远设计和打算,每一个人力资源的成本都是有效成本,对于那些比必要的人力消耗应该进行重新的规划,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物业行业想要实现更为长远的发展,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就需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人才的引进,在人力资源的规划方面需要投入一部分资金实现对人力资源素质能力的提升,这种成本的投入是具有长效性的,能够以人才的优势为物业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效益。
2.优化设置机构定员编制节约人力资源成本。物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组织构成上需把握合理性,重视对部门设计的科学设置,实现机构定员编制来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稳定性,从而节省人力资源的消耗。具有丰富经验的人力资源是企业所急需的,新入职的员工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磨合和培训才能够适应企业的管理节奏,通过定员编制能够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节省人力资源培训的成本,能够形成物业公司的稳定的工作团队,提升物业公司的服务水平,形成较为良好的市场口碑。物业企业中每一个部门负责的职责都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个人员的配备都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因为通过定员编制的方式能够更好的协调在企业内部部门的管理,提升人力资源成本的利用率,以最佳的成本控制方案实现企业的更高效的发展。
业务员提成范文3
关键词:电力设计院 业务流程 信息化 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c)-0133-01
企业的建立与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的管理,在现代经济社会的影响下,企业的业务信息化管理落后于市场经济。传统的管理模式不能够满足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电力设计院多处转型期、管理水平不高、企业无竞争力、信息化基础能力薄弱等原因导致电力设计企业竞争力的缺失,缓慢了企业的发展。因此,对于电力公司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的调整与信息化管理问题还需准确、快速的解决。
1 电力设计院业务流程信息化问题
1.1 市场变化
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对电力工业十分重视,实施了投资体制改革和集资办电政策,先后出现了发电商、中外合资发电商及外商独资发电厂等,发电市场远远超过欧美等发达国家,但是一直以来电网电价受到我国的统一制定,直到1998年国务院、国家计委的一项《关于停止执行买用电权等有关规定的意见》中表明,决定停止执行若干限制用电的规定,我国长达20多年的电力短缺局面基本告一段落。中国的电力工业市场,由原来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
我国的电力设计院建设的项目审批控制开始加强是在1997年之后,区域性的界限变得模糊,建厂工程通过招标机制实施,丧失了部分保护机制,这使电力工程设计系统的发展前景变得严峻。电力设计院需要适合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要求,需要从事业单位转向企业单位,也就证明,盈利亏损需要自己负责。
1.2 管理效率低下
1.2.1 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不具备科学性
首先,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以培训和沟通为主。在电力设计院中,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力度小甚至有些中小型电力设计院中无法进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理论性知识偏多、实践性偏少,员工实际操作能力低下,致使即使进行员工培训,工作也得不到改善。
另外,人力资源管理体制落后于市场经济体制,不能够有效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也无法发挥员工的创造力,造成员工工作懒散、效率低等实际问题。这些与市场经济运行不适应的问题导致了电力设计院中管理层没有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使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不强[1]。
1.2.2 制度不健全、管理观念落后
我国目前来看大多数电力设计院的管理制度仍然属于传统管理机制,传统管理方式停留在以“财”为本,对于“人”的培养观念不强,把“人”作为一种成本支出,而且并没有实行员工绩效管理,员工缺少竞争氛围,企业缺少激励措施,不能提高工作热情。
1.2.3 人力资源结构失衡
目前,电力设计院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仍然停留在传统人事管理程度上,由其电力设计院因工作环境需要,工作场所比较偏远,需要专业性人才,但薪酬方面不及其它大中型企业,这些因素影响了电力设计院中对人才的吸引,造成电力设计院技术型人才短缺,员工素质无法得到提升,致使企业人才资源结构失衡[2]。
1.3 业务信息化流程管理不规范
业务信息化管理的理论,使企业信息化应用范围广泛,但效果差、服务质量不理想、不能够成为企业的有效支撑力量等负面影响建立起来的一种信息化管理理论。此种理论提出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应该有技术驱动、业务驱动阶段过渡到战略驱动阶段,企业根据战略目标制定业务流程,然后确定业务流程的有效实施手段。
但目前的信息化管理核心没有做到以信息化为中心,只从简单的企业信息化管理活动中并没有能够使信息化规范、标准、明确的意义融入到各个流程中,也不能够为流程的目标和范围、成本和效益、运营等问题提供有效支撑关系[3]。
2 电力设计院业务流程信息化问题研究
2.1 明确业务流程在信息化中的位置
企业的业务流程和数据信息密切相关,业务流程是企业运作的核心,也是成为业务数据的载体。
2.2 组织机构设置
组织机构的合理设置,能够保证整个组织在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的工作环境下,顺利完成每一个部门的正常运行,也保证了企业管理流程的畅通[4]。
目前的电力设计院的组织机构设置基本以职能为中心,流程运转效率低下,很难适应市场变化。组织机构需要为业务流程稳定,建立起满足信息化需要的组织机构,通过建立控制流程管理层次,提高管理效率。
2.3 标准化建设
企业的标准化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能够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安全保障。业务流程信息化的建设中,会遇到很多的标准化问题,标准化的建设包括管理制度的标准、组织机构的标准、企业编码的标准、技术的标准、业务流程的标准、数据的标准、系统接口的标准等一系列标准化建设[5]。
2.4 主数据流通
主数据的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业务流程需要主数据信息的支撑才能够做到主数据的规范性,能够产生统一的业务数据信息。电力设计院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员、客户、项目、合同等数据信息,这类的信息是企业各个业务系统的底层核心数据,只有这些主数据足够清晰、保障流通性,并建立起数据库,才能使业务数据和业务分析提供有效保障。
3 结论
综上所述,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与信息化管理对电力设计行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改革,就业务信息化管理来说,建立起科学的信息管理平台,制定完善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的合理调整;提高领导对信息化业务流程管理的重视等做法方可提升企业竞争力。保证了生产安全及经济效益,这样的企业才会步入良性循环,从而加快企业发展,产生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王永苹.福建省电力设计院工程设计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电子科技大学,2013.
[2] 刘海滨.以Artifact为中心的业务流程模型挖掘关键问题研究[D].燕山:燕山大学,2012.
[3] 陈健.基于集成理论的新能源建设项目群管理方法及应用研究[D].吉林:华北电力大学,2013.
业务员提成范文4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 房屋建筑学 数字化环境 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剧秀梅(1975- ),女,吉林四平人,吉林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国家注册二级建造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建筑工程与工程造价。(吉林 四平 136001)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8-0131-02
一、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来源于普通高中毕业生、职业高中和职业中专毕业生及相当于高中文化程度的社会人员,他们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精力充沛但组织纪律性较差,大多数人不是学习不努力,主要是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甚至不少同学对十几年来一贯沿用的“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产生了抵触心理,导致他们不愿意在学习上投入过多的精力。也有部分学生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只会被动地充当知识灌输的对象,老师教多少就学多少,不会自主学习也从不对所学知识产生怀疑,毫无创造性,依赖教师的心理特别严重。
二、“房屋建筑学”课程现状
(一)课程的内容和特点
“房屋建筑学”课程是所有建筑工程相关专业普遍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以及房屋的基本构造,理解建筑和结构专业在工程实践中的相互影响(包括相互制约和促进),为他们将来从业后在工作中与建筑工程各工种的沟通以及协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涵盖了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两大部分,涉及公共、民用建筑设计,单层、多层厂房设计以及重要组成部分的细部构造,内容较丰富。
(二)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首先,“房屋建筑学”这一学科属于工科,选择建筑专业的学生一般习惯于较为抽象的思维方式,各建筑部位的构造做法具体且纷繁复杂,例如基础的构造这一章,单就结构形式来说就分为条形基础、箱形基础、筏形基础、桩基础等;楼梯的构造这一章,楼梯的设计、平面、立面、剖面的画法也是一大难点,另外还有屋顶的构造、楼地层的构造等等……而这些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学生,他们一直以来的成长历程就是从一个校门跨进另一个校门,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消耗在课堂上和家里的书桌前,可以说几乎没有除书本以外的生活积累。这些复杂的建筑做法和施工工艺对他们来说宛如天书,即使死记硬背下来过段时间就忘了,没有达到深入理解并熟练掌握的程度。而且本课程教学计划安排的课时量相对比较少,正常授课加上课程设计,总共只有68学时左右,部分内容的讲授只能一带而过,学生往往一知半解,不能做到由点到面的掌握。
其次,本课程的特点是内容多、覆盖面广,而且各部分之间往往缺乏联系,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较差,例如前面提到的许多建筑做法、构造的要求等,往往是一些建筑规范性做法,并且带有一定的地域性,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做法不尽相同。学生在学习时往往分不清主次,容易面面俱到而面面不通,不能将所学知识系统掌握住并且轻松自如地运用。近年来,“出书热”席卷整个教育业,某些院校教师为了评定职称或为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纷纷出书,各式各样的教材层出不穷,大多数教材主要内容基本一致,只不过把章节顺序进行前后改动,这样一来学生选择参考书的时候往往一头雾水,原本就不太明白,现在更加搞不懂各施工工艺之间的逻辑关系了。
再次,本课程的应用性较强,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而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本身就相对薄弱,再加上建筑构造、建筑规范等理论知识略显枯燥难懂,所以单凭课堂听讲,很难使学生从理论联系到实际的施工过程,而且受可实际参观的建筑工地的限制,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存在很大的难度,学习效果不佳。
另外,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意识到了以上问题,并针对自身教学过程总结出很多改进的方法,如教学反思、课程改革新思路等,但是这些只是站在“施教者”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而没有站在“受教者”的立场上去思考作为学生用何种学习方法才能学好这一课程,所以学生们几乎得不到有关学习方法的指导。
三、“教+学+实践”三者并重的教学体系思考
(一)如何“教”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体制沿用的是“以教师为主”的原则,把教师认真备课,讲课内容丰富、有条理,学生成绩好作为判定一门好课的标准。在课堂上,教师总是以“师长”的身份凌驾于学生之上,对学生的要求是“整齐划一”,从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进度的掌控到学习结果的评定都由教师决定。教师极少刻意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模式使学生成了知识的消极接受者。
对于“房屋建筑学”这门课程来说,大量的专业术语、复杂的构造做法和各种施工规范让学生们望而却步。作为教师,我们要做到认真地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人需求,并由此为不同理解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引导他们对必须牢固记忆的知识,如规范和一些强制性做法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理解到掌握;而对那些可以活学活用的知识,如工业与民用建筑涉及设计方面的内容时,运用启发式教学,侧重引导,点到即止,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走进了教育,对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学习模式、思维模式等方面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带给了学生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多维的学习模式。所以,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全面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外,对于学习中的难点问题,尽量为学生提供施工现场的实景照片、影音、影像或模拟施工过程的动画等,使教学过程变得更直观、更容易理解,并且最好能实现全课程课件上网,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并随时利用网络更新教学内容,提供更多的学科发展的新信息。
(二)怎样“学”
传统的学习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局限于教材之内,可学习的知识面狭窄,学生没有自主能力,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重学习结果,轻知识的学习过程与能力培养,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利于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那么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数字化环境下,作为学生该怎样去学呢?
1.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很多同学“不愿学”或者“不会学”。众所周知,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技能型、工艺型的、既懂得专业知识又熟练掌握各种实用技术的优秀人才,对学习建筑专业的学生尤其如此。相对于一些文科专业,建筑业人才需求市场广阔,就业后工作量大,但相应的回报也比较丰厚,所以理工科学生拼的就是“技能熟练”,因而仅仅满足于学校学到的教材内容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应该根据社会人才需求,确定继续学习的目标,并有意识地自我计划、自我管理、自主努力,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学习目标,在实践中不断充实自己,在不断的学习中完善自己,并把终身学习作为人生的目标。
2.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面对数字化资源的包罗万象和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式交互教育的发展,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只有具备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才能够享有信息时代、数字化世界所带来的机遇;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够理解数字化信息蕴涵的知识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知识结构。例如“房屋建筑学”课程,网络资源多如过江之鲫,各种视频教程、现场施工录像、实景照片、局部做法、新型材料等等,从主要内容到课程设计,资料应有尽有,在如此多的资料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并且熟练掌握,需要学生有良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良好的信息素养。
3.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具有积极学习态度的学生主动尝试解决某个问题的多种方法,查阅众多资料,构建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的观念,得出自己的结论。我们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努力理解和构建所学到的知识,而不是依赖教师、死记硬背、被动接纳。对“房屋建筑学”这门课程来说,除了强制性规范,有些实际施工过程、工程材料之间的搭配选用,都有可分析可改进的空间,学习者不能盲目遵从而放弃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4.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自控能力。学习是学生自己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在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的信息之间的不断交互过程中实现的。可以说,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能否成功是学习的关键。因此,在学习中得到的各种教学信息呈现的形式、结构顺序等方面一定要最大限度地符合学生本身的认知结构特征,以有利于自己对学习内容的分析、概括和吸收。
学习本课程的学生应该有能力确定自己应在学习上投入多少时间,为某一目标投入多少精力,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从而据此制订最佳的学习计划。并且运用网络学习时,能够控制自己不被某个网站、某个网络游戏所吸引而转移兴趣,导致最终不能完成学习目标。
(三)全面实施实践教学体系
1.课堂教学与课程设计结合。为了保证“房屋建筑学”这门课程的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在课堂讲授的同时配合课程设计,首先对各章重点和难点进行阶段性总结,对教材提及但未详细介绍的部分做补充,然后与章节结合给出具体的设计任务。例如,在讲完第四章民用建筑设计原理后,安排学生做教学楼设计和住宅设计,内容包括平面空间的划分与组织、立面造型设计、剖面结构设计和总平面设计;在第八章楼梯构造中,安排学生做平台下有出入口的教学楼楼梯设计。再如,在本书所有内容讲授完毕后,安排学生画出楼地面构造图、屋面防水和保温隔热构造图、门窗构造图等,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结合任务书要求,精选典型实例分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开拓性建筑设计的新思想、新方法;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准确表达其设计意图。
2.以竞赛带动实践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能力尤为重要。院系定期组织知识竞赛、课程设计竞赛等,鼓励学生参加社会上举办的各种专业竞赛,鼓励学生假期进入工地实习,通过这些活动给学生提供较大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易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利于对本课程的掌握,有利于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实践教学与岗位技能培训相结合。建筑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考取工程造价员、施工员、注册造价师、注册建造师、注册结构工程师等,而“房屋建筑学”这门课程的知识是必需的基础储备,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社会培训机构成功的经验,推进“三个相结合”,即课堂、实验实训场所、企业环境相结合,学生、教师、工程技术人员相结合,教学、科研、工程项目相结合。以岗位技能要求,指导实践教学,努力摸索出符合本课程实践教学的方法。
4.校企共建,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建立与建筑施工企业密切而广泛的联系,深入到企业的内部,建立水融的校企合作关系,才能率先掌握本行业内最新科技和最新技术、设备的使用情况,才能为学生找到一个能够最大限度使理论上升为实践的空间。
5.实践教师队伍的建设。实践教师是学院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任课教师、担任各实践教学管理的教师、指导实践教学的教师等,鼓励他们走进工地,化理论知识为实践技能,同时鼓励他们带领学生进入工地,在不影响正常施工的情况下,边观看边讲解,甚至可以让学生参与一些小的施工过程,将呆板的“我说你听”式的封闭型的教学转变为开放型的教学,使得学生能有机会通过独立思考、相互讨论以及接触工程实践来感悟和理解建筑专业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并领会需要协同工作的相关专业之间知识点的相互穿插及其实际应用,使“言传与身教”统一起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高等职业院校开设“房屋建筑学”这门课程的专业各自具有不同的专业特点和需求,开课的时间段也不尽相同,所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当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各有侧重。由于实际上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需要多工种协同工作的特点以及建筑和结构专业在工程设计和建设中所具有的重要相关关系,因此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是在专业知识链的相应环节上与重要的相关建筑专业的知识形成交叉。课程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了解必要的建筑专业的相关基本知识,尤其是建筑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以及房屋建筑的基本构造;理解建筑和结构专业在工程实践中的相互影响,以培养学生将来在实际工作中与建筑工种协同工作的能力,适应国家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崔千祥,赵武.房屋建筑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山东农业教育,2005(4).
[2]傅文庆.现场教学法在《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08(31).
[3]刘志麟,刘丰贤.浅谈《房屋建筑学》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06(4).
[4]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业务员提成范文5
底薪+提成的薪酬模式为大多数经销商所采用,这种模式是把饼画大,有利于加大业务员的压力,促使业务员完成保底目标。然而这种模式对业务员的使命和职责定位在“卖量”上,只是一种保量不保质的薪酬模式,停留在“卖出去就行”的层面,对工作过程和质量并没有管理和考核。一时不等于长久,当更多的业务员发现任务不可能完成或者更具有竞争力的机会,就会离职。
薪酬设置的考虑因素
经销商对于薪酬的设置方式,需要考虑以下两个因素:
1.整个行业的有竞争力的业务员薪酬体系设计模式。“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从人才市场上招聘是一个公司业务人员的主要来源。此时,如果经销商的薪酬体系设计没有竞争力,恐怕你就要从其他方面(比如品牌、实力、发展空间等)为业务员寻求平衡了。比如内蒙古的曲经理设置的薪酬构成是:基本工资+提成+午饭,底薪为400元,比其它经销商低。但其产品利润比其它商的高,也就是提成高,一箱给业务员提成1元,比其它经销商高0.3元。
2.经销商自身的发展阶段。如果经销商的公司刚刚起步,很多方面都不规范,管理的幅度很小,那么这个时候往往需要的是“苦干”的业务员,不妨采取提成制,因为经销商没有足够的人员和管理模式去细化管理。
如果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市场稳定,需要向管理要效益的时候,提成制所造成的“把老业务员养成懒汉”等弊端就容易出现,就需要基于增长的薪酬模式,这主要包括销量任务考核制、综合考评制。销量任务考核制是按时间给业务员下达工作指标,按照完成率提取工资。业务员薪酬=实际完成销量/目标任务销量×基准工资,也可以优化成:业务员薪酬=实际完成销量/目标任务销量×基准工资×调节系数。这样可以将公司目标有效向下分解,充分地把任务和压力分解到每一个业务员身上,因地制宜地设定目标和对业务员进行考核。这需要经销商对业务员负责的区域市场和产品有准确的了解和掌握,对重点目标市场有所规划,使业务员能够人尽其用。
综合考评制是既考核结果又考核过程的方法。业务员的薪酬多少取决于工作过程的质量和最后的结果。经销商给出一个基准工资指标,业务员根据评分获取薪酬,薪酬=基准工资指标×业务员评分/100。经销商可以设置各种考核项目,比如销量、终端工作的完成情况,以上各个项目可以根据公司总体目标加以调整和取舍,但是过程必须有考核,与薪酬挂钩。这个过程需要类似市场督导之类的监控考评人员,同时必须做好对监控考评人员的考评和薪酬设计,保证考评过程客观、平等。一方面考评了业务员的销售绩效,另一方面能够及时纠正业务员的工作问题,是一种过程管理的薪酬体制。
他们怎么发工资
本着“实用、有效”的原则,我们从市场中选取了几例比较有用的薪酬设置方法,希望对经销商朋友有些借鉴意义:
江西熊经理虽然采取底薪+提成的工资待遇,但从产品的销量、利润的高低采取不同的提成制度(从1%~10%),奖勤罚懒,对公司半年以上的人员,如果提成未达到一定比例者辞退,保持上述人员的一定流动,使公司活力永存。
江苏袁经理则采取“分期付款”的形式。袁经理给业务员承诺的是每个月1000元,但实际上只发800元,每个月余下的200元年底一起补齐;对于平时的提成半年给一次,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业务员的稳定。
业务员提成范文6
>> 应用型本科院校土建类专业“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五位一体”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五位一体”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构建分析 应用型本科院校“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改革的策略研究 关于构建高职院校“五位一体”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 五位一体的高职学生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 大学生村官五位一体的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电子商务专业“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高校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五位一体”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研究 预防医学专业“五位一体”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三位一体化”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 “五位一体”生态果园模式的研究与应用 应用型本科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研究 建构“五位一体”体系,推进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的素质教育 论构建站际对标体系视角下的“五位一体”应用深化 军校教员“五位一体”知识体系的构建 基于“五位一体”的项目预算全过程管控体系 加快推进“五位一体”的改革 建构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5-11-01.
[3]陈雪钧.国内外高校创业教育研究综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113-116.
[4]林文伟.创业教育价值意蕴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5(12):90-94.
[5]熊礼杭.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397-400.
[6]张恩韶,李清晨.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5(1):73-77.
[7]王春燕,史晓鹤.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支撑体系模型的构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8):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