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风险控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租赁风险控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租赁风险控制

租赁风险控制范文1

【关键词】融资租赁风险控制;措施

一、我国融资租赁的发展状况

融资租赁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工具,承担着出租人、承租人和供应商的纽带作用,以出租人提供资金为限,承租人以较少的资金成本拥有商品的使用权。融资租赁相比较于银行贷款融资更便捷,而且租金费用可以实现税前抵扣,减少企业资金占用。能够利用自身专业优势,整合上下游资源,实现供需两端精准匹配,达到资源配置最优化。融资租赁在发达国家发展比较迅速,自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美国以来,融资租赁在发达国家已逐渐成为与银行信贷、证券并驾齐驱的三大融资工具之一,广泛运用于各类重资产行业,如基建、航空、船舶、医疗设备、农业等,租赁渗透率约30%。

我国融资租赁行业起步虽然较晚,但在“十二五”期间进入快速发展期。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国融资租赁企业已突破7000家,其中内资租赁220多家、外资租赁7210多家、金融租赁60多家,租赁企业空置率达到60%(成立一年内无业务);不论是企业数量,还是总资产规模,都呈现明显增长。

二、融资租赁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分析

融资租赁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但是融资租赁市场仍然存在着诸多风险,融资租赁企业应该在做好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发挥融资租赁的优势作用。融资租赁企业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风险贯穿于融资租赁全过程

融资租赁可以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紧张、设备紧缺的问题,通常融资租赁企业为承租方提供的商品或服务需要大量资金做支持,因此财务风险时刻存在。融资租赁企业是整个金融交易的主要风险承担者,如果承租方恶意拖欠承租费或供应商不能及时提供所需商品或服务,都会造成融资租赁企业资金的浪费,因此融资租赁企业在选择承租人时应对其财务状况有所了解,充分分析其偿债能力,选择供应商时应充分考虑其信用等级及供货能力,尽可能降低财务风险。

2.市场风险决定企业的发展空间

融资租赁相较于其他融资方式租赁周期长,受利率和汇率的波动影响大,给融资租赁企业带来的市场风险也大。利率的波动会引起融资租赁商品的价值发生变化,利率上升融资租赁企业支付银行贷款利息增加,成本上升,在承租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融资租赁企业的收益减少。与外汇有关的融资租赁业务,当汇率发生变化就会给融资租赁企业带来汇率风险。由于融资租赁市场竞争的加剧,融资租赁企业对承租方审核不严格,对承租方缺乏监督管理,承租方管理不到位会出现经营不善的风险,影响融资租赁企业的收益。融资租赁企业应基于友好的原则对承租方和供应商行业状况和市场发展前景充分了解,关注其抵抗风险的能力。企业可通过不断扩大融资租赁的规模,扩充融资租赁的渠道,例如可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专业化定制服务,实现有针对性的融资租赁,在有效控制市场风险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的规模效应。

3.信用风险是对融资租赁各方的约束

信用风险来源于融资租赁企业、承租方和供应商对相关方没有履行尽职义务所形成的风险。如果承租方未按约定支付租金,则融资租赁企业要承担相应的风险。如果融资租赁企业未按时支付采购款则承租方也要承担供应商延迟供货的风险。如果供应商未按规定要求提供商品或服务则融资租赁企业和承租方都要承担相应的风险。由此可见任何一方违约都会给相关方造成信用风险。

4.宏观调控政策对融资租赁企业的风险

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政策对融资租赁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直接影响融资租赁企业的税收变化,从而影响其盈利能力。例如税率的变化对融资租赁企业和承租人都有很大影响, “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即是通过政策对税率进行调节,进而影响企业的税收和收益。利率、汇率的变化对融资租赁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负债利率、汇率上升会导致企业的融资租赁成本增加,进而影响其融资租赁收益。

由于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生产工艺的逐步改进,融资租赁企业还存在人才风险和技术风险,融资租赁过程中还存在地震等不可抗力风险等,对各种风险的成因我们要加以重视,并在融资租赁过程中加以规避。

三、融资租赁企业主要风险控制措施

融资租赁企业在为客户提供服务,分担财务风险的同时,对自身所面临的融资租赁风险必须进行有效把控,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认知、风险管理,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把融资租赁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1.完善融资租赁相关法律法规和财政税收政策

虽然我国融资租赁行业起步较晚,但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在实现操作过程中还存在适用法律的缺乏,对融资租赁企业会产生一定的风险,因此加快完善融资租赁的相关立法,完善租赁物物权保o制度,建立统一权威的租赁资产公示平台,达到预防权利冲突的公示作用,可以使融资租赁企业有法可依,避免交易各方产生不必要的纠纷,促进融资租赁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家政策的支持对融资租赁行业具有激励作用,国家通过财政补贴、税收政策支持等优惠政策,可以减轻融资租赁企业税收负担,实现企业快速发展。

2.建立完善融资租赁企业风险评估系统

(1)设立公司风险管理指标体系,按时对各类风险进行计量、监测、评估和分析,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编写风险报告,并对报告相关数据和情况进行现场和非现场检查。

(2)信用风险管理。注重研究外部经济形势和政策,定期分析重点行业,实行负面清单管理,适时制定和修改相关行业准入标准,提供选择行业和优选客户参考,切实防范信用风险。业务部门不仅要了解客户经营状况,还要了解其所在行业特点、市场占有率、发展潜力,同时进行发展前景分析,从整体风险、过程风险、经营策略风险等多角度分析客户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将项目筛选、尽职调查、初审上报、项目实施和后期管理等各环节风险管理责任落实到人,落实问责机制,全程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项目风险,为风险分析和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在项目风险控制方面,明确风险管理要求和规范各环节流转程序,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同时提高信用风险识别和差别定价能力,开发内部评级系统,对公司所有的客户和项目进行评级。

3.建立健全企业文化,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融资租赁企业面临着财务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政策风险等各类风险,因此在日常管理中应建立完善的金融风险保障体系,建立健全融资租赁各项管理制度,完善融资租赁风险识别系统。企业管理者应积极培养员工对风险的辨识能力,通过可能性分析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可通过系统培训增强员工的财务知识,法律知识,在提高专业知识能力的同时不断提高其业务能力。从了解客户需求到成功签订合同都要以客户为中心提高服务质量,同时对照风险防范措施,分析合同可能存在的风险,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4.加强融资租赁企业过程审核管理和控制

中后台控制。融资租赁公司作为类金融企业,需要在客户管理、项目审批、风险管控和资产管理、法律诉讼方面建立严格专业的制度支撑,健全不同行业统计为指导的中后台控制系统建设,完善运营模式和报价梳理。

节点控制。将租赁业务划分为租前、租中、租后三大环节,科学设定各环节的管理内容、工作标准和管理要求,按照有效制衡的原t,把各环节风险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岗位,通过对各节点的精细化管理实现风险控制目标。

区域经济风险地图。针对国内外政治、经济和运营风险,规划区域经济风险地图,帮助企业合理部署风险资本,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5.加强对融资租赁企业的内部审计管理

随着融资租赁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应加强内部审计管理。加强制度执行的过程监督检查、内部审计,评价制度设计的合理性以及运行有效性。对于存在的问题“早发现,早处理”。防范企业的运营风险。

四、总结

融资租赁行业作为银行信贷的有益补充充分发挥了其金融功能,但是其风险管理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虽然随着法规、制度的逐步健全融资租赁行业有了较快发展,但是风险控制仍是融资租赁企业首先考虑的问题,融资租赁企业应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基础上整合各方资源,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制和健全的风险控制系统,加强融资租赁过程管理,促进融资租赁行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邬展霞,秦锦华.什么制约了中国企业融资租赁财务决策?[J].金融管理研究,2013(21).

租赁风险控制范文2

【关键词】融资租赁;风险控制;人才培养

融资租赁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其所面临的风险也将被放大而越来越明显。比如,承租企业拖欠租金是开展融资租赁业务所面临的信用风险,若融资租赁的公司不断以新债还旧债,就会使其经营困难。另一方面,人才缺乏也成为融资租赁快速发展的另一障碍。在2013年第七届中国企业国际融资洽谈会上,租赁协会会长杨海田表示,风险防范体系的缺乏和人才紧缺使融资租赁企业面临更大的风险,而风险控制人才的缺乏是重中之中的问题。

为此,天津商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财务管理(中澳合作)专业成功申请获批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融资租赁企业风险与控制研究”,并参加了首届中国国际租赁产业博览会,在博览会上进行了周密细致的问卷调查。本文在问卷的基础上,探讨了融资租赁风控人才的培养,以期减缓当前两大问题的紧迫性。

一、融资租赁风险控制人才需求

风险控制(以下简称“风控”)和人才缺乏是现在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虽然大多数融资租赁公司都设置有风险管理委员会和风险管理部门,但是企业中的每个人都需要有风险控制意识。而优秀的风控人才都是各大融资租赁公司迫切需要的。而将适合的人放置在适合的岗位,才能达到融资租赁公司控制风险的目的。另一方面,从投资的角度看,产品,服务,技术,市场可能被竞争者复制,而风控人才是不能被复制的,这将是企业发展的竞争优势之一。

为了更好地解决融资租赁企业风险控制人才的培养问题,获取第一手数据,我们精心制作了相关调查问卷,在融资租赁企业中进行了发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次调查问卷主要围绕融资租赁风控人才培养的问题展开,共设计了13个问题,涉及了问卷对象的公司的性质、风控人员招聘要求、风险意识和风控状态、培养方向等的相关内容。问卷发放对象主要是首届中国国际租赁产业博览会上的参展融资租赁企业。

二、问卷分析

问卷对象是民企和国企租赁公司的各占36%,而合资、外资的租赁公司相对较少。几乎所有的融资租赁公司都将风险管理与控制看得很重要,并且不断地对融资租赁从业人员强调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目前来看,被访者认为他们的公司的风险管理体系的运作良好。从问卷结果来看,融资租赁公司招聘基层风控人员倾向于至少具有本科学历、租赁业务或金融业务经验的人才,并且他们愿意自己培养风控人才,而对于融资租赁人员需要很强的综合知识和技能。那么,问卷对象认为风控人员应掌握的最重要的知识为法律(如图1所示),最基本的素质为职业道德(如图2所示):

图1 风控人员应掌握的知识示意图

图2 风控人员应具备的素质示意图

本次问卷反映了融资租赁风控人员培养的一些问题。第一,融资租赁风控人员的高要求。由于融资租赁行业的复杂性,风控人员的胜任性有赖于他们的广泛知识、学历、经验、能力等来提高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而对于大多数的国企和民企来说,招聘合适的基层风控人员还是很难的,这可能是跟对其的高要求有关。第二,风控人员是否有必要持证上岗,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问题。第三,培养企业需要的融资租赁风控人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目前来看,很多高校毕业生不能够很快适应融资租赁企业的工作。融资租赁企业需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来培训风控人员。

问卷的优势在于内容基本覆盖了融资租赁公司培养风控人员的相关问题,所涉及的问题简单明了,并非强专业性等。然而,第一,从问卷对象来看,这些融资租赁职员主要是业务人员。他们有可能并不了解自己公司风控人员招聘、培养等情况,而有可能根据主观想法来填写问卷。第二,问卷对象的数量不多。第三,从内容来看,某些题,如应掌握的知识,选项并不完整。

三、针对融资租赁企业的管理建议

为了保证融资租赁业务的快速发展不受人才缺乏的制约,且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的融资租赁风控人才,学校和企业均应该做出更多的努力。首先,高校应注重对学生专业素质和知识的培养。目前,国内开设的风险控制类的课程并不多,但高校应该着眼于未来,培养同学的风险意识并提高他们的风险控制的手段。一方面,高校应在传授学生法律、财务、金融、会计等融资租赁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风控人员应具备的其他素质,如职业道德、沟通和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另一方面,高校可通过聘用具备丰富融资租赁知识和经验的从业人员为讲师,和开启融资租赁相关项目两种途径,在启发学生积极主动的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其实践经验。

其次,融资租赁公司应注重对风控人员的能力培养。培训与开发是融资租赁风控人员管理的重要部分,它是构建完善的、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的风控体系的基础。一方面,对风控人员的培训的应依据租赁公司主要风险,并切实贴入各项风险进行开展,例如信用风险,利率及汇率风险、法律风险、租赁物风险等。大型融资租赁企业还可定期邀请外部专家为公司的风控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另一方面,企业可为风控人员提供轮岗,使其更好的了解业务流程中存在的各类风险及其应对之策。

最后,学校和企业应注重合作。为了使高校培养出的融资租赁人才具备融资租赁公司所需人才的素质,学校和融资租赁公司可以通过合作和沟通,降低所培养人才与所需人才的能力差异。例如,学校可提供自身的硬件设施和相应课程的教学队伍培训学生的基础知识,企业可提供实习机会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使学生做到将实际与理论相结合。

四、结论

本文结合问卷调查,获得了许多第一手数据,例如目前一些融资租赁企业对风控人才的需求,以及他们需要的风控人才应具备的素质等信息。问卷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能探讨出能减缓当前融资租赁人才缺乏和风险控制的紧迫性,通过高校和融资租赁公司的努力,更好地培养出企业需要的融资租赁风控人才,而可以不通过挖人来暂时解决危机。融资租赁企业绩效评估和薪酬体系可以作为未来更进一步依旧的内容,因为好的企业绩效评估和薪酬体系可以保留优秀的融资租赁风控人才。本文通过分析问卷,得出结论,找出问题,提出建议的方式来找出融资租赁企业风险控制人员培养方法,以达到能有效帮助企业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Quinn,J.B.,Doorley,T.L.and Paquette,P.C.“Beyond Products:services-based strategy”,Harward Business Review,90(2):59-67.

[2]乐沸涛.完善我国融资租赁法律制度[J].中国金融,2011(14).

[3]杨海田.2012年中国融资租赁业年鉴[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4]胡阳,刘浩然,郭昊楠,郑和.融资租赁信用风险控制中的员工控制研究[J].商业时代,2013(20).

租赁风险控制范文3

[关键词] 人力资源 人才租赁 风险控制

一、引言

人才租赁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出现,其作为一种新型的人力资源配置模式,近年来在我国获得了蓬勃发展。但在全球金融危机加剧就业困难以及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滞后、社会保险尚不完善的宏观环境下,随着人才租赁业的快速发展,与人才租赁相关的劳动争议也逐步增多,为我国建立劳动力市场机制的实践提出了一个现实课题。

国内有关人才租赁的研究起步较晚且比较零散。林泽炎(2003)给出了人才租赁的定义,并按租赁时间长短总结了六种人才租赁形式。潘丰(2005)指出了企业利用人才租赁的意义及好处,并进一步总结了人才租赁形式。李敏(2005)分析了人才租赁条件下雇佣关系由传统的两方模式向三方模式的转变,并从交易成本的角度说明雇佣关系三方模式下短期雇佣的合理性。张鑫等(2008)基于雇佣关系三方模式阐述了人才租赁的理论基础,并指出了实施人才租赁需要解决的问题。孙俊清等(2005,2008)对人才租赁问题中人才租赁中介中心的内部雇员规模问题进行了研究。曹细玉等(2007)研究了单、双层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人才质量的最优控制问题。上述文献主要研究了人才租赁用工形式、人才租赁优劣势分析、人才租赁三方关系以及人才租赁雇员规模优化与质量控制问题,而没有考虑人才租赁风险及其控制问题。喻科(2004)基于用工单位的角度,阐述了租赁人才风险的定义,并探讨了此类风险的表现特征、产生原因以及防范与化解等问题。本文在喻科(2004)的研究基础上,结合我国人才租赁风险的现状,进一步分析了雇佣关系三方模式下的风险,并给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

二、我国人才租赁风险的现状及其本质

根据中人网(省略)的调查,以上海为例,2004年大约有20万左右的人才租赁人数,年相关营业额超过50亿元,租赁员工与正式员工的比例大约为1∶50,但在美国这一比例已达1∶1,欧洲一些国家甚至还要高于这个比例;根据广州南方人才资源租赁中心的随机调查显示:50%的人不愿意通过人才租赁方式就业,40%的人表示可以考虑,只有10%选择愿意。为什么在发达国家证明是“三方共赢”的新型用工模式,却在我国的具体运作过程中面临如此的难题呢? 中人网进一步调查显示,阻碍人才租赁业务的主要问题为:首先,对求职者来说,其主要关注如何保障其与用工单位编制内人员同工同酬、“空租”(两次租赁之间的空挡)期间的社会保障、缺乏专门性政策法规来明确规定用工单位与出租人才之间的权利义务等问题。其次,对人才服务机构来说,主要面临“耗时太长,利润不高”的问题。最后,对用工单位来说,由于人才租赁多属于短期行为,其主要关注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

根据上述描述的现状可以发现:人才租赁风险本质上就是在不完善的国家社会、经济、法律等宏观环境下,人才租赁三方人力资本(知识、技能、信息以及创新能力等)与结构性资本(市场资本、知识产权资本等)的运作失调问题,其外在表现为人力资本的时效性、人事的不稳定性、价格机制以及知识产权等所带来的风险损失。

三、人才租赁三方的风险分析

人才租赁不再是传统的雇员在雇主的场所工作,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用工单位和租赁人员作为理性的经济主体形成了三方博弈关系。在人才租赁三方雇佣关系下,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用工单位和租赁人员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而随之造成的交易不平等性为人才租赁带来了风险。总体而言,人才租赁涉及三方的利益,对于三方中的任意一方都存在着风险。

对于用工单位来说,其所面临的风险是指租赁人员实际效用偏离使用者的预期,为此使用者需对此承担相当程度损失的可能。首先是岗位不匹配的风险,即用工单位与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合作过程中,如果信息传递上或理解上有误差或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未尽责选用了不合适的人员,而用工单位因为与租赁人员没有契约关系,若要遣散租赁人员必须经过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来运作,如果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不愿遣散,则用工单位就要蒙受损失。其次是租赁人员的道德风险,即用工单位与租赁人员之间没有法定的劳动关系和人身依附关系,如果用工单位在合约中没有规定相关的惩戒措施,则在租赁人员的消极怠工行为上就没有控制力。第三是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的道德风险,即如果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采取蒙骗手段骗取租金后不履行合同就卷款逃跑,而又没有特定的约束条件来制约用工单位与租赁人员之间的关系,则用工单位的声誉就要受到很大影响。第四是知识产权的风险,即租赁人员与用工单位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议,使得容易出现租赁人员与用工单位之间的关系责任不清、权责不明,其中租赁人员在用工单位工作时所获得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以及知识产权或商业机密的保护问题是目前比较突出的两个问题。

对于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来说,其面临的风险是作为盈利组织的经营风险和合同履行风险。经营风险是指经营环境变动导致的环境风险和与经营人员能力相关的决策风险;合同履行风险是指因为租赁合同订立上的不完备导致用工单位拒绝履行支付租金义务的风险。

对于租赁人员来说,其面临的风险包括:首先是合同履行风险,即如果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与用工单位在履行租赁合同时出现问题,则会影响到租赁人员的工资发放。其次是稳定偏好风险,由于租赁多为临时性用工行为,如果租赁人员偏好长期稳定的工作就会产生此种风险。第三是“空租”的风险,即目前租赁人员在“空租”期间还缺乏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第四是福利损失的风险,即租赁人员在当其福利待遇(如同工同酬、加班费、培训机会等)受到不公正对待时的风险。

四、人才租赁风险的控制策略

虽然人才租赁对于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用工单位和租赁人员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风险,但是除了道德风险和正常的经营风险是无法完全控制之外,其他风险都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措施来进行规避和分散的。

1.进一步完善人才租赁的法制环境建设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的市场地位不明确,经营资质缺乏审批程序,多数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与劳务承包或劳务中介混为一体,无序竞争和侵犯被租赁人员权益的情况较为普遍。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劳动合同法》以及9月18日颁布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首次从法律角度对人才租赁做了专门规定,明确了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租赁人员、用工单位三方主体的地位及权利义务,并建立了人才租赁监管和赔偿制度以维护被租赁人员的合法权益。

虽然新《劳动合同法》结束了我国人才租赁无法可依的历史,但是在许多操作细节上仍然存在较大争议,比较典型的有:(1)为了维持就业率而取消了人才租赁限制性条款,造成目前国内有以人才租赁取代常规用工形式的趋势,这似乎在挑战法律对劳动者合法利益的保护,同时也是用工单位责任意识缺失的表现;(2)按现行规定,租赁人员的四金、工伤、医疗等一旦出现问题,其责任方是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但是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不是创造财富的经济实体,也不会有财政拨款,其利润根本无法赔付租赁人员的损失,因此即使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想要承担责任也办不到,恐怕最终“倒霉”的只是租赁人员。此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税收部门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配套措施或实施细则如何制定以及何时出台都会影响到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效果。

2.加强政府对人才租赁业的扶持,建立人才租赁后台服务系统

政府应当协助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建立后台服务系统,倡导建立规范统一的人才库,促进各地区和更大范围的人才租赁行业协会的建立。鼓励各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共享各自拥有的资源,同时及时更新人才资源信息库,不断提高人才资源的可利用度,最大限度地整合现有人力资本,减少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和用工单位花费在搜寻租赁人员上的时间和精力,减少成本损失,以使整个租赁活动顺利进行。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的后台服务系统要求有功能强大的信息网络来收集用工信息,特别是集团用户有庞大的人才库,以便及时找到合适的人才有很好的招聘、测评、人事、培训和法律服务的能力。特别是在目前法律环境欠佳的情况下,这样一个完善的后台服务系统对于降低各方面的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主管部门还可以提供具有合法资质的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查询服务,方便有租赁需求的用工单位和有意成为租赁人员的求职者选择合适的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避免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用工单位或求职者误入非法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的骗局。

3.加强社会舆论对人才租赁的宣传力度

作为新生事物,加强社会舆论对人才租赁的宣传力度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在社会舆论导向方面,可以侧重对人才租赁的正确报道,提高租赁人员的社会地位,消除人们对人才租赁的偏见和对租赁人员的歧视。媒体的影响力在当今社会异常强大,如果可以很好地利用媒体资源,向广大企业以及求职者传递人才租赁的概念及相关信息,则可以为人才租赁的社会认可度的提升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其次,在就业指导方面,政府或者人才主管部门应积极指导求职者拓宽就业思路,把人才租赁的运作方式、优势以及不足详细告之求职者,使其对这种新兴用人方式有正确的认识,并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灵活选用。用人单位(人才租赁机构)也应该主动担负起向求职者以及企业宣传人才租赁的相关概念,并积极地推广人才租赁,以促进人才租赁业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泽炎:新型用人方式―人才租赁.中外企业文化,2003,(6):54~56

[2]潘丰:业应充分利用人才租赁.现代管理科学,2005,(8):96~97

[3]李敏:人才租赁三方模式对雇佣关系的影响.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159(1):82~86

[4]孙俊清李勇建涂生:人才租赁与中介中心单类雇员规模优化问题的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5,(8):62~68

[5]孙俊清李勇建涂生:人才租赁中介中心两类雇员的单阶段人力计划以及替代策略优越性的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8,(9):46~54

[6]曹细玉韩明:双层非对称信息下人才租赁中的人才质量控制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07,(6):250~253

租赁风险控制范文4

关键词:融资租赁 财务风险 识别 控制措施

一、融资租赁及其特征

融资租赁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模式,打破了传统融资与融物的界限,其是由承租人选择出卖人和租赁物,由承租人向出卖人购买租赁物并提供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租金。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结构形式,融资租赁能够促进企业投资,并为有融资压力的企业提供融资渠道。融资租赁自身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出租人出租的资产在租赁期满时,需要将其转移给承租人。

(2)承租人具有购买融资租赁资产的选择权。合同规定的买入价款要远远低于承租人行使租赁物选择权时租赁资产当时的公允价值。

(3)租赁资产所有权不发生转让情况下,租赁期在占据租赁资产使用年限的大部分。

(4)租赁项目开始之时承租人应付的最低租赁额的现值要无限趋近于租赁项目开始之日租赁物的公允价值。由于租赁物自身的特殊性,通常情况下只有承租人才能够使用。

二、融资租赁公司风险类型

(一)系统风险

系统风险包括金融风险和税收政策风险,这两种风险也是当前融资租赁公司的主要财务风险类型。金融风险中的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会对融资租赁公司的健康发展带来较大的影响。汇率风险主要发生在融资租赁物从国外购买的业务中,当汇率发生变化时,会对融资租赁物的实际购买成本带来较大的影响。利率风险则是由于出租人在购买融资租赁物时向银行借款,当市场利率发生波动时,出租人所需要支付的利息具有不确定性,必然会对租赁物的成本和投资回收带来影响。另外,当出租人给承租人的利率结构与自身融资的利率结构不符时,也会导致利率风险发生。税务政策风险主要是在融资租赁期间当税率出现调整时,不仅会对出租人带来损失,同时税率调整还会对承租人的经济效益和财务状况带来不利影响,从而使其偿付租金的能力降低,导致风险发生。另外,在国际融资租赁业务中,在两国没有签订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双币征税的风险。

(二)非系统风险

非系统风险主要以承租公司的信用风险和租赁公司自身的管理风险。当租赁债务人或是担保债务人不履约时,则会使资金无法安全收回,从而发生信用风险,这也是当前融资租赁行业中最主要的风险。信用风险的发生,一部分属于非主观意愿违约,即经济下滑或是经营不善,从而无法保证租赁项目按期回款。还有部分公司恶意以虚假资产或是高估资产来骗取融资租赁公司资金,这种恶意违约行为需要融资租赁公司重点防范。融资租赁公司在自身管理过程中,需要根据租赁行业高速发展的情况来预测发展所需要的资金需求,使资金与企业的发展保持同步,否则必然导致管理风险发生。

三、融资租赁公司的财务风险识别

融资租赁公司中财务风险的存在会对公司的正常经营和发展埋下较大的隐患,因此需要做好风险识别工作,以此来有效的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风险识别作为财务风险管理的第一步,需要及时发现公司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风险,并对风险进行明确。然后对财务风险的重大程度和可能性进行评估,对财务风险进行定位,然后根据风险类型来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将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在公司选择财务风险应对措施时,可以选择风险承担、风险规避、风险转换及风险控制等方法。另外,部分财务风险还可以通过套期保值、对冲等金融手段来对其进行合理转化和补偿。对于融资租赁公司来讲,由于融资租赁期限存在差异,这也使其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性的动态过程,需要财务部门随时做好风险检查和识别工作,一旦发现风险,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将财务风险降至最低水平。

四、融资租赁公司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完善资金运用过程的风险控制

融资租赁公司筹资风险主要来源于资金供求关系的不确定性、市场环境及外部因素,使公司在筹资过程中付出了更多的代价,对公司财务状况带来了不利影响。对于筹资风险的防控需要融资租赁公司要与银行维系好合作关系密切。当前融资租赁公司在筹资渠道上普遍使用质押应收账款和保理这两种手段,融资租赁公司具有较大数量的长期应收账款,将部分应收账款的权利转让给银行来帮助企业盘活资产。而应用收账款保量即是融资租赁公司将未到期的应用收账款转让给银行,从而从银行中获得流动资金,达到筹资的目的。但在应收账款保理过程中需要警惕坏账的出现,避免由于恼说幕累而造成损失扩大。另外,对于融资租赁公司来讲,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运用资产证券化或是其他新的筹资渠道。

(二)提高科学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

首先,融资租赁公司需要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自身的应变能力,通过建立财务管理系统来应对不同财务管理环境下对财务风险的有效管理。通过建立与自身相适应的财务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努力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公司财务管理的水平。

其次,强化对财务管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的培养。作为融资租赁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由于公司经营和管理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会发生财务风险,因此需要每一名财务管理人员都要具备良好的风险预警、管理及控制意识,全面强化对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

再次,建立科学的财务决策体系。财务决策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效。如果单纯的依靠过去的经验及主观判断做出财务决策,可能会存在决策失误的风险,因此融资租赁公司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并充分的考虑外部因素,利用定量分析及科学的模型来进行财务决策。在可行性方案决策时要充分的运用各种指标,并对客观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以此来选择适宜的方案。

最后,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控制财务风险。融资租赁公司在控制财务风险时需要遵循谨慎原则,可以提前建立风险防范损失基金、提取坏账准备金等来有效的降低财务风险对公司所带来的损失。另外,还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来强化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定期考核资产管理比率等。

(三)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融资租赁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因此需要做好财务风险的预测和预防工作。公司要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以公司经营计划、财务报表和其他相卷材料作为重要构建的依据,并利用先进的分析方法来对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管理,遵循全面性、科学性、前瞻性和经济性的原则,以偿债能力指标为基础,综合盈利能力和资产管理等指标,确保所构建的风险预警体系与公司的经营现状及发展战略具有较好的适合性。

租赁风险控制范文5

一、融资租赁概念内涵

融资租赁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租赁物件的特定要求和对供货人的选择,出资向供货人购买租赁物件,并租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则分期向出租人支付租金,在租赁期内租赁物件的所有权属于出租人所有,承租人拥有租赁物件的使用权。租期届满,租金支付完毕并且承租人根据融资租赁合同的规定履行完全部义务后,对租赁物的归属没有约定的或者约定不明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仍然不能确定的,租赁物件所有权归出租人所有。

融资租赁通过“融物”的方式实现“融资”的目的,对于终端客户而言提供了一条门槛相对较低的融资渠道;而对于资金提供方而言,其通过融资租赁方式获取了终端客户租赁资产的法定所有权。租赁期内,若出现客户方破产的情况,出租人可直接收回和处置租赁资产,锁定了风险损失。

在当前国内工程机械市场,融资租赁类型主要包括直接融资租赁,也称简单融资租赁,售后租回融资租赁。直接融资租赁一般为终端购机客户,性质上属于消费者信用贷款;售后回租融资租赁一般为改善公司资产负债结构,缓解公司现金流,而将公司现有固定资产出售后再租回使用,性质上类似于“抵押”贷款。

二、国内工程机械融资租赁操作模式

在国内工程机械行业,融资租赁业务操作模式主要有厂商融资租赁服务模式与社会第三方融资租赁服务模式两种。

(一)厂商融资租赁模式

融资租赁公司一般由工程机械制造商出资筹建设立,其定位为为母公司制造商产品的销售提供金融服务支持。根据其设立的属性可以明确以下几点:其一、融资租赁公司为二级子公司,其业务发展依附并专注于母公司;其二、融资租赁通过其运作平台,筹集社会资金,全力支持母公司产品的销售;其三、融资租赁公司因其设立的使命,导致其风险防范的主观能动性欠缺。

1.在货物流层面:制造商与商签订销售协议,并将设备出售给商;

商在获取意向客户信息后,向融资租赁公司推荐,并签订《融资租赁合同》与《租赁物买卖合同》等相关文本,融资租赁获得设备的所有权并出租给终端客户(在实际业务操作过程中,租赁公司委托商直接将设备交付给终端客户)。

2.在资金流层面:租赁公司在融资租赁合同生效后,将设备款项放给制造商旗下的商,然后由商将设备款项扣除价差后支付给制造商(如制造商特别要求,融资租赁可将款项不经过商直接放给制造商)。终端客户按合同约定支付周期回款至租赁公司指定的账号。

3.在风险控制层面:租赁公司主要通过转移的方式来规避风险。首先商为终端客

户的违约行为向租赁公司提供连带责任担保;其次在商出现破产、倒闭风险时,制造商为商及其终端客户向租赁公司提供连带责任担保;商公司及其股东向制造商提供反担保。另外部分租赁公司要求在融资租赁模式中引入担保公司,为链条中的坏账提供担保。

从厂商融资租赁业务操作模式我们可以看出:①终端客户的违约行为的责任主体在于商。作为商,其生存与获利的条件在于最大化销售产品,而将风险远远抛在脑后,即使意识到风险控制重要性,但骨子里仍是销售,更何况制造商对其还有销售量化的考核要求;②制造商、融资租赁公司在业务模式框架中将风险进行了转移,其对风险的重视程度已大大弱化,并肆无忌惮的降低客户的准入门槛,助推商实现产品的销售;③最具备风险管理能力的融资租赁公司通过框架设定放弃了其终端客户管理职能,而将其客户界定为“商”而不是终端客户,其风险控制关注的焦点在于商风险承载能力,但对于部分“小打小闹”的商而言,其风险承载能力是及其有限的,但租赁公司一味的通过放大杠杆比例将风险进行遮隐,从而导致融资租赁链条上的风险敞口愈来愈大。

(二)社会第三方融资租赁模式

社会第三方融资租赁公司,尤其是外商投资系融资租赁公司,因其瞄准国内市场的融资需求而纷纷投资设立。因其设立的初衷在于风险可控前提下的盈利最大化。

相较厂商融资租赁模式,社会第三方租赁公司在货物流与资金流方面均一致,但不同的是缺少了风险控制转移手段,取而代之的是相对较高的管理费用。

1.社会第三方租赁公司在初始阶段切入工程机械市场难度较高。一方面是因为其较高的管理费用导致终端客户的购机成本提升;另一方面因为其承担了终端客户的违约风险,故其对客户的准入门槛相对较高,从而对制造商及商的销售存在一定的约束。

2.社会第三方租赁公司没有将风险转移至制造商与商,从而释放了商的销售热情,解除了商销售的后顾之忧,对欠缺客户管理能力的商而言存在较大的吸引力。

3.社会第三方租赁公司没有将风险转移至制造商与商,但其同样不具备消化风险的能力,故迫使其背后滋生一条或多条不良资产的消化通道,与之相对应的是其处置不良资产的成本越来越高。

4.社会第三方租赁公司作为风险投资者,其逐利的使命与对风险的厌恶,迫使其投资分散化,从而导致其一方面对项目进行优中选优,另一方面不会无额度限制的接项目。

从社会第三方融资租赁模式我们可以看出:①社会第三方能有效的对终端客户进行筛选,并承担了客户违约的风险,但其将客户筛选的成本与客户违约管理的成本转移至了制造商、商或终端客户;②社会第三方融资租赁模式承担终端客户违约风险,但其并不具备解决终端客户违约的能力,故迫使其将该业务进行外包委托管理(拖车、诉讼等)、资产整体出售等,从而确保其资金的快速回笼。

三、风险预警体系(客户信用履约指数)

风险不管如何转移,并没有在转移的过程中降低;如何有效的识别风险、预防风险,最后解决风险是我们从项目伊始阶段就要考虑的问题,因风险防范的成本要远远低于事后风险处置的成本,故本文将侧重论述融资租赁业务模式在工程机械行业的风险预警体系。

信用履约指数,它是衡量国内工程机械和商用车信用履约情况的“体温表”,是衡量在固定资产投资、信贷规模、设备采购及设备开工率四个方面状况的指数,是经济先行指标中一项非常重要的附属指标,对制造商、经销商有重要指导意义。信用履约指数以不断变化的四项指标进行综合后的加权指数,思想指标包括固定资产投资、信贷规模、设备采购、以及设备开工率。加权指数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代表意义,显示出变化的趋势和程度大小。

信用履约指数各项指标的数据统计主要来源于终端设备的GPS工作小时以及中国国家官方相关经济数据数。该指标有利于制造商了解真实、宏观全面的市场履约情况,为下一步商务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有利于经销商的资产管理计划制定以及实施。

信用履约指数以50分作为履约能力强弱的分界点,当指数高于50分时,则被解释为客户收益增加,信用履约能力增强的讯号;当指数低于50分时,尤其是非常接近40分时,则被解释为客户收益骤减,客户管理难度加大,大面积违约的忧虑出现。

指数模型公式:

信用履约指数=开工小时指标*权重a+新增销量指标*权重b+信贷指标*权重c+固定资产投资指标*权重d(为了减小单个指标对综合指标的影响,故对单个指标的得分均设置上下限。)

(一)开工小时指标

根据经营设备的成本与收益考量月工作小时数成本收益的平衡点,以某品牌挖掘机为例:

工作小时 80 120 180 240 280

收入 22400 33600 50400 67200 78400

油费 9600 14400 21600 28800 33600

人工 5000 5000 5000 5000 5000

配件 800 800 800 800 800

净收入 7000 13400 23000 32600 39000

贷款 23000 23000 23000 23000 23000

收益 -16000 -9600 0 9600 16000

对应指标 30 40 50 60 70

30(a

30 + (a-80)/4(80

开工小时数指标得分= 40 + (a-120)/6(120

(a为当月开工小时) 60 + (a-240)/4(240

70 (当a>280)

(二)市场销量指标

根据设备当月国内市场销量、当月进口量、以及当月的更新需求,计算确定当月新增需求。如果当月新增需求为小于或等于零,则表示市场一致认为未来环境会更加糟糕,设备报废后不再投资新设备。

30(d

30+d/100(2000

市场销量指标得分= 40+(d-3000)/150(3000

(d为当月新增销量) 60+(d-6000)/100(6000

70(当d>7000)

(三)信贷指标与固定资产投资额指标

信贷指标选取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值作为指标得分判断依据,固定资产投资额指标选取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作为指标得分判断依据。

信用履约指数为滞后反应趋势分析指数,信贷指标与固定资产投资宏观指标的影响传导至市场需要一定的时差。根据信用履约模型分析,6月份指数得分为43分,低于50分的临界点,并且接近于40分危险信号点,表示未来2-3个月工程机械终端客户收益继续呈下降趋势,客户回款管理难度加大,并存在大面积违约的风险。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信用体系逐步完善的大环境下,信用履约保险业务将逐步恢复启动,届时可能在工程机械行业再次掀起大风潮,也是市场专业化分工的大势所趋,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中国租赁蓝皮书,2013年上半年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

[2]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网站,中国融资租赁资源网站.

租赁风险控制范文6

[关键词]应收帐款融资 融资租赁 杠杆收购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创造了社会巨额财富,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但资金短缺和融资困难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本文就对中小企业常用的融资方式应收帐款融资、融资租赁和杠杆收购融资作探讨与分析。

一、应收帐款融资

(一)应收帐款融资定义和方式

应收帐款融资定义:应收帐款数额较大,造成现金短缺,可以进行抵押或出售来融通资金,即进行应收帐款的融通,使企业及时获取现金,解决生产经营之急需。

应收帐款融资的两种具体方式:

1.应收帐款抵押。是应收帐款作为担保品,贷款人不仅拥有应收帐款的受偿权,而且还行使追索权当未如期偿还应收帐款时,以应收帐款作为担保品从银行贷款的公司必须负担因此发生的损失。

2.应收帐款让售。是指借款人将其所拥有的应收帐款卖给贷款人,并且当借款人的客户未能支付应收帐款时,贷款人不能对借款人行使追索权,而要自行负担损失。

(二)应收帐款融资成本和优点

应收帐款成本有:

1.机会成本。企业赊销意味着企业不能及时回收货款,本可用于其他投资并获得收益,便产生了机会成本。

2.管理费用。客户信誉调查费、帐户记录和保管费用、催收费用、收帐费用、收集信息等其他费用构成了管理费用。

3.坏帐成本。随规模而成正比例增长的坏帐损失,成为最大风险。

应收帐款融资的优点:

1.改善资产负债率。企业既可获得资金又不增加负债,用所获得资金来加快发展。

2.具有非常高的弹性,当销货额增加,可将大量的购货发票直接自动的转化为资金。

3.成本相对较低。以应收帐款作为担保品,良好的客户的信用状况,能以较低的利率获取贷款。

4.融资时间短、效率高。金融机构所提供的成本较低而效率较高的专业信用审核服务提高了效率。

5.促使企业加强管理,决策科学化。必须从财务,会计,生产营销和人事等各个方面完善管理,以良好的信誉和资信为其融资创造条件。

(三)应收账款融资的环境建设

1.建立企业的商业信用

卖方企业在给予购买方商业信用时,要考虑对方的资信,要使应收帐款有收回的足够保证。商业信用的建立,根本上要靠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

2.建立良好的银行信用

我国商业银行需完善银行信用,一是应重组国有商业银行,加大银行间竞争;二是加强银行高管人员的资格审查,带动和提高金融界的信誉;三是建立信用制度,改善金融秩序;四是加大金融立法,加强行业自律。

3.建立应收账款融通公司

融通公司根据信用部门对各企业、银行每一笔业务的信用评价,考虑风险与收益,决定是否接受企业申请。

4.建立资信评级机构

专业的信用评估机构必须调查买方资信和卖方资信,以降低信用风险。

5.加强应收账款法律体系建设

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都得靠法律规范来重建和维持,融通公司的风险要依靠保险法来分摊。

二、融资租赁

(一)融资租赁定义和主要特征

融资租赁定义:融资租赁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提出的规格及所同意的条款,并与承租人订立租赁合同,以支付租金为条件,使承租方取得所需工厂、资本货物及其他设备的一种交易方式。

融资租赁主要特征:

1.资金运动与实物运动相结合

以商品形态和资金相结合是融资租赁的主要特点。租赁公司不是向企业直接贷款,而是代用户购入机器设备,以融物代替融资。

2.两权分离及最终转让所有权

在租赁关系存续期间,只发生使用权的让渡;租期届满处理方式有三种:退回、续租、留购。

3.分期支付租金,超前获得使用价值

合同一经生效,承租人就获得设备的使用权,以而使承租人获得利益。需要支付的租金,则在租赁期内分期偿付。

4.兼有贸易、投资功能

融资租赁是将借钱和借物融合起来,具有融资和贸易的双重特征。租赁公司通过实物的所有权把握了资金的使用方向,成为资本市场上一种有吸引力的投资手段。

(二)融资租赁主要作用

1.融资程序简单

融资租赁方式由项目自身所产生的效益偿还,资金提供者只保留对项目的有限权益,信用审查手续简便。

2.拓展融通渠道,降低资金成本

较早地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投入生产,从而取得更佳的经济效益。租金有的可以打入成本而免税,从而降低融资成本。

3.防止设备陈旧老化

承租企业可根据自身需要对短租还是长租、承购还是退还等做出有利的选择,从而防止设备陈旧老化,避免设备闲置。

4.避免通货膨胀损失,防范汇率、利率风险

在通货膨胀时设备的价格必然不断上涨,而融资租赁的租金一般是不变的,,从而避免贬值带来的汇率风险。采用固定利率的合同而言,可避免利率波动带来的利率风险。

5.表外融资不影响企业资信状况

融资租赁属于表外融资,不体现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的负债项目中。

(三)融资租赁风险管理

租赁经营过程中各种风险的识别、控制和处理,贯穿于签订租赁合同、订货、运输、收取租金以至内部的经营管理等环节。

1.经营风险管理

经营风险是指由于经营管理因素而造成的对当事人经济效益产生影响的可能性。对承租方而言,主要表现为经营不善、资金周转不灵、发生延付或不付租金的行为。在签合同前,要对项目进行细致、科学的咨询和调研,规定约束条件和责任条件,将风险降到最低。

2.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是反映租赁双方各自承担的因对方不能按时履行合同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主要表现在出租方不能按时按期保质保量地提供租赁标的物,影响承租方正常的生产经营。承租方在技术谈判和设备检验中,做到周详、全面的了解。

3.市场风险管理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价格和需求的变动,使租赁物件预计的经济效益和残值收益不能实现的风险。承租人必须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做好同类产品的调查与预测。

4.自然灾害风险管理

自然灾害包括风灾、水灾、雷击、地震等。除了设法进行预防和抢救外,对此风险还可以向保险公司投保不同险别的财产险。

三、杠杆收购融资

(一)杠杆收购融资含义及基本特征

杠杆收购,是指主要通过负债融资来获得对目标企业的控制权,并从目标公司的现金流量中偿还债务的一种企业并购方式。以被并购企业的资产作为抵押,筹集部分资金用于收购。一般情况下,借入资金占收购资金总额的85%~90%,其他分为自有资金。

杠杆收购融资基本特征:

1.收购公司用于收购的自由资金的比例一般为10%~15%。

2.收购公司的绝大部分收购资金为借贷而来。

3.目标公司实际上将最终支付它的售价。

4.收购公司除投资非常有限的资金(自有资金)外,不负担进一步投资的义务。

(二)杠杆收购融资重要作用

1.开辟了新的融资方式

只需要投入少量的资金便可以获得较大金额的银行贷款,用以收购目标企业。

2.收购方只承担有限的财务风险

债务融资引起的债务偿付由目标公司承担。收购方除投资非常有限的资金外,不负担进一步投资的义务。

3.有利于增强收购方的获利能力

一方面,收购者可以通过杠杆收购取得利益;另一方利用杠杆收购有时还可以得到意外的资产增值。

(三)杠杆收购融资风险控制

1.经营风险控制

经营风险是收购公司无法赚取足够的收入去支付债务利息及其他现金债务的风险。收购公司须有长期发展计划、很好的经营管理水平、良好的产品结构。

2.市场风险控制

市场风险指收购后公司没有竞争优势,市场占有率低。收购方须对产品作深入的市场调研,作出准确的市场定位,来巩固和提高市场占有率。

3.财务风险控制

财务风险指收购方缺乏足够的现金流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收购方需注意在偿还收购负债期间,没有大的资金进行改造。产品应有较为稳固的市场,使收购完成后的现金流量比较稳定。

结语:每个中小企业从创立就面临融资,融资将贯穿企业成立、成长、发展和成熟各个阶段。通常应收帐款融资应用于企业成长阶段,快速发展阶段为了扩张生产规模采用融资租赁,杠杆收购融资是企业处于成熟阶段扩张与增长的重要方式,是中小企业进行资本运营的核心。企业应根据内部经营管理条件和市场竞争情况相结合采用应收帐款融资、融资租赁和杠杆收购融资。企业每个阶段都离不开融资活动,企业的每一次成功的融资活动,都会促进企业上一个台阶,而企业的每一次的跳跃式的发展都离不开成功的融资活动。中国

参考文献 [2]王克华,货币银行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

[3]吴慎之,银行信贷管理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

[4]王庆成,财务管理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

[5]周升业,王广谦,金融市场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