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热爱祖国的诗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热爱祖国的诗歌范文1
在人的一生中爱国主义是最强烈的,那什么是爱国主义呢?。每个人每个阶段都有自己不同的爱国方式,作为学生的我们应怎样热爱祖国呢?
在秋风徐徐中,祖国度过了60华诞。看着国庆大阅兵,我的心情是多么的激动,多么的自豪!列宁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情感!”心想着祖国已经从落后走向富强,成为了世界瞩目的经济大国。那我是多么的幸福,生活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并暗下决心要好好学,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报效祖国。
当然这还只是一个理想,现在对于我来说最实际的热爱祖国的方法就是认真学习,积极地关注祖国的发展。如果面对某些人说出或做出有损国家荣誉或利益的事情,要有勇气站出来反驳并且教育他们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就像大仲马说的:“为祖国而死,那是最美的命运。”
当我在黑板前朗诵屈原的诗歌;当我唱着义勇军进行曲行走在大街上;当我在烈士陵园戴上红领巾……
热爱祖国的诗歌范文2
各分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总支,校属各单位:
在端午节来临之际,为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按照市文明办要求,现就端午节期间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制定如下方案:
一、活动目的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突出缅怀爱国诗人屈原、推崇热爱祖国、求索创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主题,举办包粽子、制香囊、经典诵读等主题活动,增强人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活动内容
1、组织开展插艾叶、包粽子、点雄黄、制香囊等民俗活动,激发师生家国情怀和创新精神。
2、组织师生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以专题讲座、知识竞赛、诗歌朗诵会等方式,传承屈原诗词和历代经典爱国主义诗篇,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
3、以#品粽香 话习俗#为关键词,通过新浪微博参与话题互动,说说你知道的端午节来历或者习俗,以及你知道的与端午节有关的诗歌;还可以展示自己或者与家人一起动手包的粽子,同时@文明汽院、@文明十堰、@中国文明网。
4、以“我们的节日--端午”为主题撰写文章,题目自拟,题材不限,字数1000左右。文章发送至 邮箱,文末请注明单位、姓名等信息。
5、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以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依托各类志愿者队伍,在端午节期间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特困家庭等为重点,开展关爱他人志愿服务活动。以文明礼仪普及、公共场所文明引导、文明交通引导、文化体育、网络文明传播等为重点,开展关爱社会志愿服务活动。
三、有关要求
端午节是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各单位要把开展端午节系列活动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抓手,精心组织实施。要把欢度传统节日活动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结合起来,与“学雷锋志愿服务”结合起来,与师生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精心组织,形成浓厚的节日氛围。
热爱祖国的诗歌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探讨
优秀古诗词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美的诗词,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流传的佳句,精湛的语言,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只有重视古诗词的教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使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才有利于学生陶冶道德情操,品味生活情趣,丰富思想内涵,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诵读这些古诗词呢?
1 初读诗文,了解作者
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诵读古诗方法很多,分自读、对读、群读,又可分为默读、声读等。多读,可以让学生把握诗词的内在节奏。节奏是古诗词的生命,读诗的过程也是欣赏诗歌的一种过程。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化为心中之本。整体朗诵诗歌的过程中,由于现代文和古文之间的不同,首先要引导学生读准每个字,每个词的读音,例:《回乡偶书》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现在“衰’’读“shuai",但古读音应该是“cui”,古读音更能押韵,更能体现古诗的韵律美;例如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古时应该读xia.,而现在用汉语拼音读xi4,就不和谐,不押韵了。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我就先让同学们自己读,多读几次,体会到古诗的押韵美,学生自然选择读古音了。
2 精读课文,了解诗意
读通古诗后,就要了解这首诗的意思,在语文课本中,古诗词都会有注释,将不太容易理解的字词翻译出来。这时,我多半希望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或个人发言的方法,一句一句让让学生慢慢去自己探究,老师在旁适当点拨即可。还可以鼓励学生借助古汉语词典,去自己翻找。这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
3 研读诗文,体会情感
热爱祖国的诗歌范文4
一、结合教学内容灵活将爱国情感融于教学过程之中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能空谈理论,应该结合具体实例把教育情感寓于教学过程之中,结合课内外的爱国素材,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通过具体事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理论教导等多种形式。明确语文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关系,在组织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活动时,挖掘爱国主义内涵,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学生爱党的坚定政治立场。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蕴含大量的爱国主义题材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教学素材,明确教育的总体目标,抓住爱国教育的每个方面,比如学习《东方明珠》这篇文章时,通过师生双边教学活动不仅了解东方明珠塔的雄伟壮丽,而且通过深刻感受祖国的巨大变化,体现爱国之情;学习《东方之珠》一文时,通过师生阅读、探究活动,一方面赞扬香港秀丽风光的美丽,同时表达作者的爱国之情。这样的经典之作需要教师认真研究教材,从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做起,将爱国融于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二、深入研究文本,并与作者的爱国之情产生共鸣
热爱祖国的诗歌范文5
一、全面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应立足课内,放眼课外,以听、说、读、写为纽带和桥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立体型、全方位向课外延伸辐射,以求真正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涵养。
听,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诗歌尤其注重听的训练。为此,教师可采用电教设备,使学生直接感受古诗的美。
说,为贯彻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这一原则,要突破教学中老师“一说到底”,学生“洗耳恭听”的传统教法,让学生唱“主角”,以培养他们“自奋其力、自致其知”的兴趣和能力。就拿诗《望天门山》的分析来说,不应面面俱到地讲,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从中筛选出关键词眼,如“天门中断楚江开”句中的“开”,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谈谈这些传神词语的妙处。这样,“著一字而境界全出”,以此提挈全诗。既让学生学会了理解诗意的方法,又让学生畅所欲言,不但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训练了他们的逻辑性、深刻性、敏捷性、创造性和批判性。
常言道:“诗是读出来的。”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让学生自己读,自己理解,自己得出结论,只有引起学生读之、味之、品之的兴趣,才能使之精力集中、进入情境,领悟诗情,巩固所学内容。就《望天门山》而言,可采用范读、领读、分组读等形式反复朗读,师生共同评点的方法来教学。读读点点,通过“朗读―理解―再朗读―再理解”的环节,使学生充分感受古诗的美。这样,学生就会在不断地朗诵,积极地追求这种动态的平衡时,就会获得一种心理的满足和美的享受。如此三四遍下来,学生不但领会了文章的内容和写法,而且也学习了文章的语言,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写作训练应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尤其是诗歌,大都精炼而且含蓄,有许多弦外之音,留给读者以广阔的思考空间。就诗《望天门山》而言,作者描绘了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雄奇秀丽的画卷。学生深刻领会诗意后,可展开充分的想象和联想,借助想象和联想的翅膀将蕴含在自己心里的感受、想法付诸文字。因此,可要求学生把这首诗改写为写景散文,以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通过课堂上听说读写的训练,就能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学生各种感官的积极参与,全身心地投入,就能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从而达到全面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优秀的诗篇肩负着丰富和美化精神生活的使命,并启示真理。但它不直接告诉读者应如何如何,而是以默默的持久的力量,改造并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净化人们的灵魂。这就要求学生读诗时注意体会其中丰富的情感内涵,领会诗作的意境,做到诗中有思,读中有悟。
三、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美
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信念入手,渗透学习目的的教育和爱祖国、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现行小学教材所选的诗歌中,有好些充满着强烈的爱国之情。从陆诗、辛词到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正气歌》,学生都能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所以,诗歌教学就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素材,从中可以使学生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受到心灵美的教育。通过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这些诗歌的对照分析,要学生充分理解和领会作者的报效祖国、忧国忧民之情,还可联系辛弃疾《水龙吟》等词让学生品味爱国词人的豪情壮志。通过比较、分析,在学生的思想感情上引起强烈的共鸣,从而促进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品德的形成,达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热爱祖国的诗歌范文6
同志们:
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即将到来,在此佳节来临之际,我祝大家节日快乐,合家幸福。
我国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源远流长,蕴涵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影响广及东方,乃至世界。中国的节日文化,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感召力。
端午节起源,传说多种。五月正值仲夏,“端”即“初,端午既初五,古人“俗重五日”。又当“夏至",汉初定五月五为节日,为逐疫辟邪。唐末时称为“端午",別称端阳节、重午节。包粽子、赛龙舟成为端午节中国两大民俗。
农历五月五日又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殉国之日。此日,屈原家乡人民以竹筒盛米,投江中纪念屈原。后演变用竹叶或苇叶代替竹筒并系以彩绳,即“粽子”。于是,端午节包粽子纪念屈原,为广大人民所认同,两千年来,代代相传,延续至今。
屈原心系国运民生,是爱国爱民的贤臣,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一生写下《离骚》、《九章》、《九歌》等二十余篇诗歌。屈原的诗歌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具有巨大艺术魅力,是高度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是中国古典文学遗产中的瑰宝。
屈原代表作《离骚》,是中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眷恋故土的深挚感情和忠诚正直追求光明的高尚品质。诗如其人,屈原的崇高精神和屈原诗歌的高度思想性和芝术性,哺育着中国一代又一代诗人和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