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微生物检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微生物检验范文1
【中图分类号】R44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0-059-1
1标本采集质量对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
标本的正确采集是提高检出率的重要因素。临床上对标本的采集一般分为医生采集与患者自行采集两种。而因标本采集时其环境因素及采集不当使得极易标本极易感染,从而产生误检影响其临床诊断与治疗效果。故对标本采集时需严格的无菌操作来收集标本,避免标本污染而导致误检的发生。
1.1痰标本的采集
因为口腔需不断的进食,当患者摄入变质的食物时则会增加其口腔内的菌群,若忽视了对患者的口腔清洁,则因其留取的痰液及[1]和咽拭子里会有大量的杂菌,从而影响到其培养结果且易造成误检。故在留取痰标本前,需在用抗生素药前或停药24h后,嘱咐患者清洁口腔,避免使用牙膏,留取早上用干净清水漱口后,深部咳痰留取标本。然后用无菌器皿封装,快速送往微生物室进行检验。
1.2尿标本的采集
对尿的采集过程中,因尿需经过尿道口,故易使得标本受到污染。在对尿标本采集时最好为晨尿,一般留取其中段尿。为避免采集标本受到污染,则需让患者在睡前少饮水,且认真干净的清洗外阴与尿道口,留取中段尿10~20mL排入无菌器皿中作为采集的尿标本。因尿里面含有供细菌生长的营养成分,故送检时需越快越好。一般采集的尿标本无能超过1h,不然会影响其培养结果造成误检。
1.3血标本的采集
对于间歇性发热或寒战患者需在体温上升期或寒战期采集血液,特别是对间歇性菌血症患者更应该如此。采集的血量因其成人菌血症与败血症的含菌数目较少,故在采集时成人一般采集8~10mL,儿童则采集1~5mL。采集的局部皮肤需严格消毒24h内需从不同的部位[2]采集2~3份血样。采集血标本时需根据患者的差异性掌握好其采集血的时间、容量、部位及频率等因素,从而提高其血液培养的阳性率。
1.4脓标本的采集
脓标本的培养往往会出现无细菌生长的尴尬问题。故在对脓标本进行采集时需在患者使用抗生素前给予采集。因脓标本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故采集内源性的脓标本则为困难,需进行病理切片时同时在无菌操作下进行,采集外源性的脓标本时,需采集深部的脓肿部位作为脓标本。标本采集完后需立即送去检验,避免细菌中途死亡。
1.5其他标本采集
大便标本采集需采集颜色与性状较为特殊的部分大便直接放入无菌容器内。采集厌氧菌培养标本时需了解哪些标本适合作厌氧培养,并懂得如何正确采集与运送标本。
2微生物检验的快速诊断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细菌学检验从以往的手工劳动发展为对病原体的分子生物学检测。在对细菌给予检测前需做好前期的基础工作,如标本的采集,保存,运送,涂片,接种,增菌,生化反应及药敏[3]等环节等。临床微生物的检验实验一般以染色[4]、培养及生化鉴定等为主,特别是需分离培养,故仍为各种病原体检验的金标准。但因细菌的培养需一定的时间故难以将其检测时间缩短。传统一般以手工劳动进行操作,目前部分医院仍然用此方法给予检验。免疫学技术是根据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检测病原微生物,简化了病原微生物的鉴定步骤,缩短了检测时间,是微生物实验室常用的一种成熟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技术具有高度敏感性与特异性等特点,在对病原体检测时可对生化反应与形态等不典型的微生物给予鉴定,尤其是对常规难以准确检测或生长缓慢难于培养的微生物,能不受其他标本的影响进行准确的鉴定。临床上微生物检验技术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其检测速度均有不同的提高。在对微生物给予检验时可根据医院现有的环境,选择合适的方案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
3细菌的耐药性监测
细菌耐药菌株的广泛传播与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是导致患者死于各种传染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主要滥用表现为:抗生素大量长期的频繁更换使用,部分门诊、医院及患者的盲目性治疗。一般常识的错误认为抗生素越新越好,或对其病况不管是何因素引起均评经验治疗。从而使得大量的耐药菌株的出现。故临床微生物检验室不仅要做好不但需要将各种临床标本的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做好,还需随时检测分析其重点科室常见病原菌和其耐药特征,从而了解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谱。根据这些监测结果可调整医生用药情况,使得医生合理的使用抗生素,从而减少或避免耐药菌株的形成,降低其感染的发生,提高其治愈率。
4检验人员对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
临床微生物检验多依靠形态学与生理学的生化反应,给予每一步时均需具备好较强的判断力。故检验人员需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与经验积累,又因检验人员经常与传染性标本接触[5],故需具有良好的思想基础与心理基础。另外,检验人员与临床的脱离使得检验方案缺少一些合理性,故检验人员需从临床医学处了解患者的详细病况及用药情况,避免造成误诊现象。在加上目前随着突发性疾病的发生及检测技术的不断更新,检验人员还需摄取更多的新的知识。
参考文献
[1] 张卓然.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 李秀珍.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工作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04,(08).
[3] 刘爱芬.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3,(04).
微生物检验范文2
关键词临床;微生物;微生物检验;细菌
临床微生物是临床医疗工作中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当代医学事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微生物检验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同时也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充分利用所学的微生物学知识和技术,从而不断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结果,应用简便的基本操作,选择合适的培养方法,结合先进、快速的鉴定技术和药物敏感试验方法,是临床微生物检验发展的趋势。
1重视硬件建设
细菌检验从粗放的手工劳动,发展到对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核酸的分子生物学检测。在亚州首次发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毒的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微生物室,借助一流的设备检测出SARS病毒,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从细菌生化、病毒检测、病原体确认、染色体排序等,均能通过高科技手段检测。
2重视细菌检测的基础工作
细菌学检测靠自配试剂越来越不适应工作需要,应运而生的各种商品试剂让检验工作者有了充分的选择余地。因此,试剂应加强鉴别和选择,避免在这个环节上影响正常工作。
3做好细菌检测的前期工作
细菌检测的准确与否、客观与否,包括很多环节,如标本采集、运送、保存、涂片、接种、增菌、生化反应、药敏等环节。这些环节涉及到患者、临床医生、护士、送检者、检验人员等,不难看出,样本采集是第一关,采集的时间是否恰当、是否正确,采集标本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在用抗生素前采集标本等一系列问题都十分重要。这些工作如不做好,细菌检验所做的一切都是无用功,甚至误导临床用药。
4注意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
在细菌学检验工作中,涉及到血、尿、痰、脓、分泌物等的采集,其中下呼吸道标本是临床送检率最多的标本。那么在留取痰标本前,临床医生首先应在用抗生素前或者停药24h后,叮嘱患者最好留取早上用清水漱口2~3次后,深部咳痰采集的第2口痰,用无菌容器封装,及时送微生物室检验。
4.1血标本的采集也不可忽视
临床医生在使用抗生素前或停药24h后,对于间歇性寒战或发热应在寒战或体温高峰到来之前0.5~1h采集血液,或于寒战发热后1h进行。采集的血量上也有限制,因为成人菌血症或败血症的含菌较少,平均1~3mL血液中仅有1个细菌,因此成人采集8~10mL,儿童为1~5mL,在24h内不同部位采集2~3份血样。对于一些特殊疾病患者,如隐性脓肿、伤寒热和波浪热,在24~36h后估计体温升高之前(通常在下午)再采集2份以上标本;对于可疑是细菌性心内膜炎的患者,在1~2h内采集3份标本,24h阴性,再采集3份以上的血样。
4.2脓标本的采集
脓标本可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对于内源性的脓标本,采集较困难,可在取病理切片同时无菌操作的情况下进行;而对于外源性的脓标本,特别要强调的是,要采集脓肿部位深部的脓标本。
4.3尿标本的留取
一般情况下是留取中段尿(最好是晨尿),睡前少饮水,女性患者用手分开大,男性患者翻上包皮,用肥皂将会仔细清洗,然后以清水冲洗尿道口周围,留取中段尿10~20mL排入无菌容器中。
4.4大便标本采集
在实际工作中,大便标本经常用棉签醮取标本放于无菌容器中。这是极不科学的,因为大量的有效成分,其中包括细菌、白细胞、原虫卵等被吸附于棉签上,使培养的阳性率大为降低。因此,应叮嘱患者采集颜色和性状较为特殊的那一段大便直接放入无菌容器内。
5加强细菌学检验做好质量控制
当细菌标本送到微生物室就应该为细菌检验做好一切质量控制工作。从标本涂片、接种、培养、生化鉴定、药敏,到报告的发出,都应该全面质量控制。一份合格的标本是细菌学检验后续工作的关键,验收标本显得至关重要。
5.1下呼吸道标本的验收
可采用直接涂片或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大于25个白细胞/低倍镜、10~25个鳞状上皮细胞/低倍镜为合格痰标本。近年来推荐简单的方法是涂片镜检大于10个白细胞/低倍镜时,判为合格痰标本,尤其白细胞减少患者适用。
5.2血标本的验收
主要注意采血的量要合乎要求,血培养瓶未被污染及渗漏、破裂等。
5.3穿刺液、胸、腹水及脑脊液标本的验收
根据临床需要采集不同部位,特别要注意无菌送检。
5.4尿标本的验收
特别注意观察无菌容器塞是否被尿浸湿或者是否塞紧。
5.5大便标本的验收
主要观察其颜色、性状,不能用棉签采集标本,用无菌容器盛装。
5.6分泌物和咽式子标本的验收
应根据病人不同部位,以无菌容器采集标本送检。分泌物涂片镜检要特别注意涂片的大小厚薄及取材。总之在细菌学检验工作中取材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一点上要和临床医生多沟通和交流,为后期细菌的鉴别做好铺垫工作。
参考文献
[1] 李仲兴. 诊断细菌学[M]. 广州:黄河文化出版社,1992.
微生物检验范文3
关键词::粪便;微生物;检验
【中图分类号】R446.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1-0195-01
粪便是人或动物的食物残渣排泄物。粪便的四分之一是水分,其余大多是蛋白质、无机物、脂肪、未消化的食物纤维、脱了水的消化液残余、以及从肠道脱落的细胞和死掉的细菌,还有维生素K、维生素B。
1形成
食物在大便标本(2张)胃和肠道内进行消化、主要是各种消化酶的作用。结肠不产生酶,只有细菌起消化作用。结肠内有多种细菌,大肠杆菌70%,厌氧杆菌20%,还有链球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乳杆菌、芽胞和酵母。另有极少原生动物和螺旋体。肠细菌的重要作用是能产生生理需要的物质,如食物缺乏维生素时可在肠内合成维生素K、维生素B1、B2、维生素H、维生素B12、B6、蔚酸,叶酸和消旋泛酸。
2临床意义
2.1肠道病原菌可引起人类感染性腹泻,也可由细菌代谢产物造成食物中毒,长期应用抗生素导致菌群紊乱也可引起严重腹泻,因此,应及早作出诊断,以免延误治疗。
2.2健康人体肠道内有许多正常菌群寄居,包括大量厌氧菌和大肠杆菌,肠杆菌等。
2.3肠道致病菌主要有沙门菌、志贺菌、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空肠弯曲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难辨梭菌、白念珠菌、结核分枝杆菌、气单胞菌、邻单胞菌和蜡样芽胞杆菌。
2.4致病性大肠杆菌包括5种类型肠毒素型大肠杆菌(ETEC)、肠侵袭型大肠杆菌(EIEC)、肠致病型大肠杆菌(EPEC)、肠出血型大肠杆菌(EHEC)和肠凝聚型大肠杆菌(EAggEC)。志贺菌属是肠杆菌科中引起人类感染性腹泻最常见的致病菌之一,主要引起人类细菌性痢疾,其中福氏和宋内志贺菌最为常见。菌痢主要有三种临床类型:急性细菌性痢疾、慢性细菌性痢疾和携带者。典型的急性菌痢初期为水样便,数日后为脓血便,伴有里急后重现象。
2.5沙门菌有较强的内毒素,可使体温升高,白细胞减少。主要通过污染食品和水源经口感染,临床上表现主要为三种类型:
2.5.1肠热症: 表现为发热,血培养或肥达反应阳性。
2.5.2胃肠炎: 此型最常见,引起轻型和爆发型腹泻,伴有低热,恶心和呕吐。
2.5.3菌血症和败血症: 多发生于儿童和免疫力低下的成年人,病原菌随血至组织,导致脑膜炎、心内膜炎、胆囊炎、骨髓炎等。往往出现血培养阳性而粪便培养阴性。
2.6出血性大肠杆菌引起严重的出血性肠炎,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年龄小和老者死亡率高。少数患者并发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临床表现为低热,痉挛性腹泻,开始水样便,继而血样便。此病的诊断完全依靠细菌学检查,生化特征为不发酵山梨醇,可进行筛查[1]。
3标本要求
3.1粪便标本虽然含有多种杂菌,但应尽量使用无菌容器,采集新鲜粪便做培养。
3.2标本最好在用药前采集。
3.3腹泻患者应尽量在急性期采集标本(3天以内),以提高阳性率。
3.4采集脓血或黏液部分的新鲜粪便2~3g,液状粪便应挑取絮状物2~3ml。
3.5不易获得粪便时,可采用直肠拭子采样,即用无菌棉拭子经生理盐水湿润后,插入内4~5cm(幼儿2~3cm)处,轻轻转动后取出,然后将拭子置于运送培养基或无菌试管内。
3.6标本置于无菌盒内、运送培养基或增菌培养基中立即送检。
3.7检查粪便中难辨梭菌,标本应尽量避免与空气接触,将标本置于密封盖试管中,量约试管2/3高度。
4仪器
25℃孵箱和37℃孵箱。
5试剂
(1)XLD琼脂平皿粪便标本中常见病原菌在XLD琼脂平皿上生长为红色或有黑心菌落。(2)山梨醇琼脂平皿大肠杆菌(0157)在山梨醇平皿上生长,利用山梨醇为无色透明菌落。(3)CCFA琼脂平皿选出艰难梭状芽胞杆菌。(4)庆大霉素平皿查霍乱弧菌。(5)碱性蛋白胨水查霍乱弧菌。(6)赛保罗平皿查真菌。(7)沙门菌、志贺菌及大肠杆菌Ol57:H7鉴定血清。
6操作步骤
6.1志贺菌属检验粪便标本-XLD平皿,37℃孵箱培养过夜-挑取可疑菌落(红色)转种克氏双糖培养基过夜-乳糖(-)、葡萄糖(+)、产气(-)、H2S(-)、动力(-)-志贺菌血清凝集和药敏试验-报告。
6.2沙门菌属检验: 粪便标本-XLD平皿,37℃孵箱培养过夜-挑取可疑菌落(红色、或有黑心)转种克氏双糖培养基培养过夜-乳糖(-)、葡萄糖(+)、产气(+)、H2S(+)、动力(+)-沙门菌血清凝集和药敏试验-报告。
6.3大肠杆菌Ol57: H7检验粪便标本-山梨醇平皿,37℃孵箱培养过夜-挑取可疑菌落(无色、透明)转种克氏双糖培养基培养过夜-乳糖(+)、葡萄糖(+)、产气(+)、H2S(-)、动力(+)-大肠杆菌Ol57:H7凝集试验-报告。
6.4霍乱弧菌检验取米泔样粪便2ml,接种于碱性蛋白胨水中,35℃增菌6小时后,取表面生长物或菌膜,用划线分离法接种庆大霉素平皿,35℃培养18~24小时,观察有无灰青色菌落,挑取可疑菌落与霍乱弧菌01和0139诊断血清分别做玻片凝集试验[2]。
6.5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检验:取送检试管中深部的液状粪便接种CCFA平皿,35℃厌氧环境培养48小时后,挑选不透明,黄色,边缘不整齐的粗糙型菌落,做革兰染色,如看到革兰阳性杆菌且次极端有卵圆形芽胞,做进一步生化鉴定。
6.6真菌检验将标本接种赛保罗平皿,25℃和35℃培养,根据染色形态,菌落特征及生化试验进一步鉴定。
参考文献
微生物检验范文4
【关键词】调味品;微生物检验;无菌操作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281-01
调味品是指包括酱油、酱类和醋等以豆类为原料发酵而制成的食品,是人们生活必备食品之一。由于调味品通常是利用微生物发酵工艺制得,如工艺控制不当,灭菌处理不彻底很容易造成微生物的残留和繁殖,影响产品的品质甚至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食品微生物检验的目的就是要为生产出安全、卫生、符合产品标准的食品提供科学依据,因而对食品微生物进行检验至关重要。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的标准都制定了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致病菌等微生物指标来控制产品质量,国家标准中也对调味品的微生物学检验方法、步骤做了具体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复杂因素,忽视这些因素很可能给检验结果带来偏差,甚至错误。本人就调味品微生物检验中应注意的几个环节谈几点认识。
1人的因素
实验室应该由具有一定资质的微生物学或相近专业的人来操作,必须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检验人员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具有较熟练的操作技能。微生物检验人员不仅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还要具有质量意识,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要掌握微生物学的有关基础知识,还要掌握国家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方法[1]GB/T4789-2003!调味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熟悉标准化法!计量法规的相关知识,熟悉调味品的生产工艺。
2培养基和试剂
培养基和试剂应该有供应商提品质控证书,并以外观、批号、PH值、灭菌要求、选择性等进行初步评估,质量必须符合有关的质量标准,再按照说明书的贮藏条件保存。培养基应在玻璃容器内配制,避免与铜、铁制器皿接触,配制过程应严格按GB/T4789-2003及新国标GB4789-2010的相关内容规定。配制时按规定的配方和顺序添加,不得随意更改,并使用蒸馏水,以免自来水中的漂白粉、氯气等抑制微生物生长[2]。培养基配好后,先调节PH值,再高压蒸汽灭菌,并应及时使用,即使4℃冰箱存放,也要在2周内用完,已开封用过的培养基不得再次使用。有条件可参加国际食品微生物与食品卫生委员会(ICFMH)提供的关于培养基质控方法进行质控,配制培养基和药剂应有原始记录,保证检验数据的可溯源性。
3设施、环境
实验室应具有进行微生物检验适宜充分的设施条件,包括检测设施(专用于微生物检测和相关活动)及辅助设施(大门、走廊、管理区、样品区、清洁间)特殊的设备要在特殊的环境下放置和操作。
3.1无菌实验室的建设应符合GB19489的规定,符合无回路的原则,设有人流和物流通道。
3.2仪器设备:
微生物检验室应配备足够检验工作需要的仪器设备,包括恒温培养箱、电热干燥箱、高压蒸汽灭菌器、天平、恒温水浴、生物显微镜、净化工作台及移液管、试管、平皿、广口瓶等玻璃器皿。仪器设备、计量器具应由计量检定部门检定合格,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要求使用,填写仪器设备的使用记录。贵重仪器设备应有专人管理。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校准和做好设备的期间核查工作,保证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3]。用具刷洗彻底、无残留物,无菌用品使用高压蒸汽杀菌,并烘干备用。杀菌后物品在一个星期内未使用,需重新杀菌。对于容量较大的密闭容器,杀菌前瓶内应装入少量水,将容器盖子略旋开,以使容器内部能形成蒸汽进行有效地杀菌。每次杀菌应使用横变试纸检查杀菌温度是否达到要求。
4样品采集
样品的采集必须具有代表性,要考虑到各种影响样品质量的因素,防止样品受到外源性污染,防止样品变质和细菌生长,采样必须在无菌操作下进行,所谓无菌操作是指杜绝任何病原性或非病原性微生物进入样品。采样要按照我国食品卫生标准方法进行,样品要登记并注明名称!数量!批号!采样日期等,不同的调味品要采用不同的运输和保存方法,可根据情况参照国际食品规格委员会(ICMSF)推荐的食品采样方法和标准建立可靠的质量评价方法以保证样品合格[4]。样品的采取必须具有代表性,一般应采取完整未开封的样品,散装样品必须在无菌操作条件下使用无菌器具采集样品送到实验室,不应超过3~4h,否则应置于低温环境中待检。
5检验
5.1方法:
检验方法是食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保证的重要步骤,目前食品微生物检验必须按照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学部分所规定的检验方法操作或其他官方认可的方法进行,微生物检验必须按无菌操作要求进行。在检验过程中还要注意三点:(1)做平行样,以保证结果的可比性;(2)设立空白对照,以防止其它污染而导致的结果不准确;(3)设计合适的质控频率,进行质控试验,将质控菌株与常规工作一起进行,不能专人专做,当质控标准菌株的内在敏感性发生改变时要更换新的菌种。
5.2操作:
(1)操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无菌观念,整个操作均要求无菌操作,尽量靠近火焰,动作要迅速,从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到接种,手法规范,严格按照GB/T4789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中的操作规程进行检验。
(2)进入无菌室从样品的制备到检验都要为防止二次污染采取必要措施,如样品及器皿摆放整齐便于操作,操作过程熟练。
(3)样品取样时用无菌工具无菌操作取样。
(4)原始记录要真实准确,不得随意填写,按照GB/T4789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及结果判定。
6结果与报告
检测结果应准确、清晰、客观的在检验报告中进行表述,要注意计算、书写,如有涂改,要以杠改,并签上检测人姓名,经审核人员核查签字并盖章后生效,检验原始记录应及时记载,格式要求有足够的信息量,并具有可朔源性,如有第几法要求也应标注清楚,不应混记。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遵守职业道德,严谨科学态度,注意以上几个环节就能使我们调味品微生物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得以保证,以把好调味品卫生和安全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GB/T478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2]陈剑刚.B/T15481-2000标准在卫生检验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2,12(4):487。
微生物检验范文5
学生进入微生物室工作时,实验室负责人必须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并签字存档。其主要内容包括:
1.1介绍微生物实验室的基本情况,规章制度、工作要求、检测范围、工作流程等,使实习生了解微生物实验室的概况。
1.2介绍生物安全的相关知识。微生物实验室是病原菌相对集中的地方,而实验室中的一些事故、伤害以及与工作有关的感染主要是由于人为失误、不良实验技术以及仪器使用不当造成的。所以我们要求学生务必做到“有菌观念、无菌操作”,做好个人防护,确保自身不受标本的侵袭,也确保周围环境不被污染。
1.3介绍微生物实验室的标准操作规程,包括标本的采集与接收、检验项目和仪器的标准操作规程、微生物的室内质控等内容,要求学生们在上岗前仔细阅读并掌握实验原理、操作程序、注意事项等内容,这样能使他们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
1.4介绍微生物实验室的操作系统软件,强调标本接收、编号、录入的要求以及注意事项。介绍拒收标本的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标本如何做好临床沟通及记录工作。
2强化实验技能的培训
临床微生物检验是一门技术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虽然自动化的仪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上机前的标本处理仍需要手工操作。操作的正确性及熟练程度决定着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及工作效率。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中形态学判断非常重要,需要依靠技术人员的个人经验,因此必须加强实习生的基本功训练。要求实习生掌握从接收标本,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分区划线接种,到对标本进行涂片、染色、镜检这一过程。要求他们对镜下菌落进行描述,能够辨别临床常见细菌的菌落特征,并与染色结果结合起来。同时对于触酶、氧化酶、凝固酶、KIA等基础实验、K-B法药敏试验也是通过反复操作来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对于全自动或半自动的微生物仪器,我们要求学生们掌握其基本原理并熟悉仪器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除了临床标本的处理,我们还要求实习生参与染液的配制、培养基的制备及消毒灭菌等工作。这样经过一轮的实习,学生们不但能够熟悉自动化仪器的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而且能够熟练掌握传统手工鉴定方法,以更好地适应各级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室的工作。
3增强质量控制的意识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核心是检验质量,微生物检验的质量保证是一个连续的质量管理系统,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的质量控制,这个过程只要某一环节出现误差,都会导致检测结果错误,影响到患者的疾病诊断和治疗。因此,引导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逐渐树立起全面的质量控制意识显得尤为重要。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其内容包括3个方面:
3.1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对于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来说,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包括医生检验单的申请,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标识、保存和运送,如痰标本的留取好坏、血培养采集血液的时机和血量、留取尿标本的最佳时间和注意事项等这些因素都将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3.2分析中的质量控制分析中的质量控制项目包括培养基、试剂、诊断血清、染液、药敏纸片等,定期用标准菌株对各种染液、培养基、试剂、诊断血清、生化反应管、药敏纸片、鉴定和药敏板条或卡片等进行质量控制,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每天记录冰箱温度,环境、仪器的温湿度,如果超出范围立即报告老师及时处理;仪器的运转情况是否符合要求,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保养等。
3.3分析后的质量控制检验报告的填写是否正确、检验结果发送是否及时,检验结果与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等。
4加强与临床的沟通
微生物检验范文6
【关键词】 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因素;质量控制;临床
【中图分类号】R446.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124-01
对微生物进行检验是临床诊断与治疗疾病的重要依据,只有对影响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各类因素进行控制,才能确保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有效率。为此,本文将结合对微生物检验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他听你提高临床检验质量的有效途径和建议。
1 对临床微生物检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分析
临床微生物检验是依据生理学与形态学的生化反应,借助于现代仪器来对患者病情及用药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检验方案设计。从当前实际检验实践来看,对于影响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检验人员自身因素,如对检验过程中满足检验需要的生化反应的判定能力,个人在检验学理论水平与实际操作技术不足,以及个人思想情绪方面的责任心不够等;二是对于微生物标本质量控制因素,如在标本采集方法上、运送管理及处理微生物标本的规范要求等,如在采集尿液样本时,对于中段尿的采集往往由患者自行收集,致使外尿道常居菌污染标本,再如对于痰液标本的采集,由于缺少必要的临床指导,患者所提供的痰液标本中往往有气管、及口腔常居菌的干扰,有时标本内没有呼吸道的成分,也给检验工作带来干扰,影响检验质量和效率;三是检验技术方案科学性,如在设计检验方案时,未能正确的选择检验时间、对污染杂菌的处理是否干净等,通常情况下对于标本的采集是在用药之前,并且需要对标本接种于含有药物中和剂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如对于发热患者进行血液标本采集时,采血时间应在体温上升期,特别是对于间歇性菌血症患者更应该把握好采样时间,否则会直接影响检验质量。
2 探讨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途径和建议
2.1 检验前对标本进行质量管理
对标本检验前各类影响因素的控制是达到检验目标的必要前提。从微生物检验项目的正确性出发,对临床检验项目的多样性来进行有效分类,明确不同的检验项目对应不同的检验控制质量,从而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在微生物标本的采集过程中,结合样本采集质量要求,严格按照微生物样本操作规范,保证无菌操作,避免各类杂菌对微生物标本的污染。如在血液样本采集或对脓肿标本进行采集时,要进行严格的皮肤表面消毒,规避表皮菌群对微生物样本的影响;在运送微生物标本时,通常情况下应确保在2小时内送检,如果需要进行培养时结合保温要求,对送检的微生物进行密封或使其处于安全状态,避免周围环境对微生物标本带来杂菌影响,如为了能够抑制血清中的杀菌物质,需要对培养液添加聚茴香脑磺酸钠,而聚茴香脑磺酸钠对淋球菌具有毒性,如果患者是由淋球菌引起的败血症时,则不能采用聚茴香脑磺酸钠来处理标本,又如对于腹泻患者进行粪便培养时,对于肠杆菌科细菌通常采用伊红美蓝琼脂和SS琼脂平板来培养,而对于河弧菌等弧菌科细菌,由于其嗜盐性则无法在这两种培养基中生长,因此,需要对检验目标和分离要求进行科学设计,以免造成漏检。
2.2 在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对于微生物检验工作本身,为了确保检验质量,必须从强化检验工作标准化制度管理中,来落实检验人员的职责和操作方法,以确保检验过程中对各类仪器设备的规范使用,如对于检验环境温度的控制、对检验试剂的选择等方面来提高检验的准确性。如在临床检验中对于检验步骤和要求的规定上,检验人员需要结合定性检验和主观判断来确保检验流程和检验结构的有效性,并从自身检验条件下来遵循相应的标准操作规范,严格执行。如对于生化试剂的控制,对菌株质量的控制、对药敏试验的控制、对实验设备的控制,以及对实验过程的监测与记录等,从而提高微生物样本检验的成功率。
2.3 对检验后进行质量控制措施
从微生物检验的临床目标来看,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资料。对于检验之后形成的检验报告,要及时报送给临床主治医师或相应科室。对于检验后检验人员与临床科室之间的沟通,需要建立相应的交流机制,来促进检验工作于临床交流,如对于检验中感染菌株、污染菌株,以及正常菌群的分析,对罕见菌株的说明等,都需要从检验后的交流机制中来推动检验工作对临床实践的合理化建议,以提高检验质量和检验报告的全面性。
3 结语
微生物检验是帮助临床诊治的有效参考依据,而加大对临床检验质量的科学控制,从微生物标本方面、检验试剂及检验人员等方面来探讨改进和提升检验质量的有效措施,从而为临床科室获得更有价值的诊断证据和有效信息,也是提高医院临床诊疗水平,为准确判断预后提供科学、准确、完整分析报告的基本前提。
参考文献
[1] 李小林.临床血液标本采集的质量保证[J]. 吉林医学. 2011(24)
[2] 龚建武.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