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美术评课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美术评课稿范文1
高三美术班的数学复习讲评主要是做题讲题,因此,试卷的讲评约占课时量的一半。试卷讲评课主要根据学生做题时反馈的信息设计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短期内复习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试卷讲评若要高效精确,既促进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和学习成绩,又是增强复习课效果的关键,决定高考备考的质量。同时,高三美术班的数学教学,更要根据学生基础弱、时间紧的特点,根据试题中反映出的问题确定试卷讲评的侧重点。从高三美术班的数学试卷讲评的教学实践出发,提高试卷讲评课的实效。
一、有效试卷讲评课的科学界定
有效试卷讲评课特指教师在试卷讲评课堂教学实践中,针对学生试卷中普遍出现的问题,采用恰当的教法加深学生对与实体相关的知识点的理解,纠正错误思维,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为此,教师要在课前充分准备;课上适当拓展引导,坚持“学为主体”的理念,将讲评和巩固知识融为一体,注重解题技巧的培养;课后引导学生适时反思,落实巩固环节,强化讲评课上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
二、高三美术班数学复习试卷讲评课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及笔者长期的高三美术班数学教学经验,归纳出高三美术生数学学习中的主要问题,大致如下:
1.数学基础薄弱,难以保证充足的学习时间。
美术班的学生属于特长生,很多在考进高中时就是凭借专业才能,文化课被不同程度地降低要求。他们数学基础普遍较差,连基础知识、思维和技能都欠缺。如此低的起点,阻碍了他们有效的数学学习。同时,因高三上学期美术生为应付12月的专业考试而忙于专业训练,文化课就被延迟。对他们来说,一轮文化复习本不完整。当他们忙完艺考,二轮已开始,此时复习任务重,时间短,极易引起学生浮躁的心理而难以合理安排学习。数学复习对基础要求严格,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得明显提高。
2.轻视文化学习重视专业训练,数学无用论思想较普遍。
美术班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和普通的高中生存在较大差异:轻文重艺。他们普遍对于专业课兴趣浓厚,重视专业课训练。他们认为在以后的艺术生活中数学几乎毫无作用而被忽视。但素质教育及艺术生发展的现状都要求他们文艺兼具,轻文重艺的思想严重制约了高三美术班数学试卷的有效讲评。
3.教师缺乏系统教法,忽视学情,存在功利思想。
教师大都认为美术生学数学没必要,二者属于不同思维,且学生很少有擅长数学的,因此教师只是讲完该讲的。一些教师没有带美术班数学的经历而照搬普通班的经验,片面追求学生成绩的提高。导致教师教法较为单一,缺乏针对性,单纯的过多的训练反而容易挫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高三美术生数学复习讲评的有效措施
1.夯实基础,回扣课本。
面对高三美术班复习阶段学习的实情,要重视夯实基础,回扣课本,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信及对数学的兴趣。高三美术班艺考结束后,仍然没有完成一轮基础知识的梳理,再加上本身薄弱的数学基础,他们很难适应接下来的专题复习、阶段考试及讲评练习的复习内容。教师可根据试题所包含的丰富的教与学的内容、学生做题反馈的思维痕迹,由学生现状制定措施弥补复习的断裂,将讲评课的重点落到基础知识上,通过精选的典型试题及经典解法,利用课堂试卷讲评评析学生的答题思路,着重予以纠错、查漏,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强化知识巩固和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解题思维。引导学生总结解题的普遍规律,提高其数学综合运用能力。在经典试题的讲评中回扣教材上的知识点,不仅夯实了基础,构建了系统的知识网络,还培养了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及思维。
2.改变教法,提高教学针对性。
针对高三美术生数学基础薄弱、一轮复习缺失、时间偏短等问题,数学教师应尝试改进试卷讲评课或练习,选取符合实际学情的难度及安排恰当的教学进度,通过针对性的讲评督促学生纠错、查漏,引导他们举一反三,巩固双基,培养合作探究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及习惯。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复习进度与内容深度,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螺旋上升。此外,教师还要转变教学观念和角色,加强教学与学生实际联系,针对高三美术生基础弱、心气浮的现状,着眼于点滴进步并适时肯定,逐步树立其学好数学的信心。重视教材,夯实基础,调整心态,正视学生的现实学情,降低难度,有选择地放弃拔高类的试题,为学生节省宝贵的学习时间。试卷讲评时重视方法和思路的指导,提高效率。通过群策群力,统一备课组、同层次学校和同类班级教师间的研讨,探讨并收集高三美术生二轮数学复习的易错题,为课堂试卷讲评的拓展提供经典鲜活的范例。
3.用美术的优势促进数学学习。
高三美术班艺考后,专业素养较高,对于美也拥有常人难以企及的敏感。数学的美和美术有相通的共性,如数学美的核心:形式美、简洁美、对称美和奇异美。我国著名数学家徐利治曾说:数学教学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审美能力是其重要目标之一。教学实践中,高三美术班的数学教师在试卷讲评中要善于挖掘数学的美,激发学生切实体验数学美,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同时,高三美术生的立体想象能力强于普通生,在解决立体几何题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因此,需充分发掘美术生的优势,培养兴趣,增强信心。
小学美术评课稿范文2
【关键词】?青年美术教师?追踪磨课?教研
一般的美术教研方式都是“点发”式的,通过执教公开课,观摩研讨,一课一得,缺乏跟进教研,美术教师的课堂教学探索往往是浅尝辄止。而以课例为载体的追踪磨课式教研模式则是“连发”式的,步步深入,在课堂教学的纵深发展中是一课多得。
现以浙美版第四册的《花瓶》为例,来探究追踪磨课式教研模式的操作流程和获得的启发。
一、“一课”
“一课”,是美术教师结合自己特长,选择教材中自己感兴趣的一课。这可增强美术教师的教研的自信心,进一步找到美术课堂教学探索的方向。
二、“二链”
“一链”是链接名师优课,先求“形似”,再求“神似”。 执教《花瓶》的王海燕老师毕业于绍兴文理学院美术系,是剪纸专家李放教授的学生。因此,在她独立备课前有意识提醒要结合自身在剪纸方面的特长来选课,进而来选择教学内容是很有必要的,这是方向上的指引。王老师认真学习省美术优质课获得者孙纪君老师执教的《我的小红人》,吸收教学理念,借鉴教学方法。
“二链”是链接乡土文化,从民间热度、文化厚度、技能巧度三个方面来选择作品范例,活化教材。《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正式稿)中指出:“教材并非知识体系的浓缩与再现,也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导学生发展认知、丰富经验、构建人格的一种范例。”教材不是圣经,教材仅是一种范例。对美术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是制约有效美术课堂的前置瓶颈,要使教材的文字和图片“鲜活”起来,需要美术教师从教教材走向教课程,自觉超越教师,超越课堂,超越教材。
三、“三磨”
“三磨”是美术教师对教材中的“一课”经历三次磨课过程。
“一磨”是师徒磨课,师傅领路,徒弟跟进,磨“教什么”, 对教学内容注重解构、关联和重组。王老师与孙老师师徒结对,共同备课。王老师在“一课一得”的教学目标下,选择用剪纸的表现形式来引导学生创作花瓶,把绘画、粘贴的方法放在第二课时。其次是对花瓶的作品范例进行身边的花瓶和大师的花瓶两个指向上的选择欣赏,突出在对称基础上的造型比较。这样删繁就简,面对丰富多彩的教材内容,清楚地理出一条线,
王老师第一次执教《花瓶》,课后,针对教学问题,师徒两人重新设计了教学环节:摸忆花瓶,感知外型——比较造型,示范引路——探索观摩,装饰花瓶——积极体验,创造表现——评价欣赏,提高审美——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二磨”是小组磨课,听课的老师是钱清镇小的美术集体备课组的骨干成员,王老师在二(5)班闪亮登场。在课后进行了集体研课。有个教学片段引起了大家共鸣。
王老师先让学生隔着蓝印花布袋来摸一摸,猜一猜里面花瓶的形状,在黑板上试着画出花瓶的外轮廓线,了解花瓶的基本结构和左右对称的特点;接着教师示范用对称的方法剪出花瓶的外形;然后让学生剪一个与老师不一样的花瓶,完成课堂的第一次练习。这时,教师逐一在黑板上展示学生剪的花瓶外形,其中有一只花瓶很特别,是一个男生迫不及待地“咔嚓咔嚓”几下剪出了花瓶瓶身上的装饰花纹。
王老师似乎没有察觉,仍沿着教案走下去,在简要讲评花瓶的外形后,就讲如何进行剪瓶身的花纹装饰了。
显而易见,王老师忽视了课堂现场生成的教学资源——有个“先知”男生已经触及了花瓶瓶身的花纹装饰,这是多好的“小老师”呀,王老师要讲如何进行剪瓶身的花纹装饰,就可以从这个男生的第一次练习作业开始。评课时经大家一提醒,王老师连声说:“我怎么没想到呢?”
评课中,大家认为,或许王老师可以这样处理:在简要讲评花瓶的外形后顺势提问,老师发现在黑板上有一只花瓶与众不同,我们来找一找,它跟其它的花瓶有什么不同?(已剪出瓶身的花纹)如果教师抓住了这个生成点,让这个男生做一回“小老师”,对这位男生来说肯定是一种激励与惊喜,后面的教学环节会自然衔接和提前介入。
王老师对课堂即兴产生的现场教学资源“视而不见”,究其原因,大致有三:一是王老师备课时没有活化教材,弹性预设;二是王老师缺乏敏锐的课堂嗅觉,没有察觉不到那些“先知学生”;三是王老师即使察觉到了,也缺乏对生成点艺术处理的手段和方法。
正如著名特级教师朱敬东老师指出:“将美术课堂教学生成点作为创新点的起源;成为教学深化的枢纽;将生成目标演绎成课程价值的理想。”
二磨是磨“怎么教”, 借外力、设悬疑、造“气场”,达到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与对话。
“三磨”是团队磨课,同课异构。以学区为单位,两个学区的青年美术教师团队,经历备课、说课、上课、评课、写课五个环节,让被追踪的美术教师全方位感悟,磨“怎么学”,二次作业,“生生为师”。
绍兴县钱清学区和柯岩学区小学美术教师团队磨课,同课异构。
钱清镇小的王海燕老师和柯岩小学的童水英老师分别执教《花瓶》,王老师主要采用情景教学、直观演示、激励评价等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对花瓶进行自主探究与交流。根据本课的特点,王老师结合了自己的剪纸特长,在课堂中将自己的技能特长优势淋漓尽致的地发挥出来,通过“二次作业”很好地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这里的“二次作业”是“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教学理念的体现。在第二次作业后学生的作业自评和反思,则体现出了“生生为师”的学习方式,“生生为师”就是每个学生都是老师,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教学,生教生,生促生,生管生,生教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使学生在学习的时间、顺序、方法上获得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童老师用的招工形式来串起课堂环节,童老师的示范做得细致到位,示范的切入点和度都把握得比较好,传授知识点很到位。教态上,童老师很有亲和力。上课说话也亲切而有激情。本堂课的亮点是童老师的作业点评,点评方式很好,大拇指、大脚板的形象做展示平台很吸引学生注意力。
两位老师不同内容的选择,不同教法的组织,在比较中成长。
四、“四会”
“四会”是被追踪的美术教师经历“一课二链三磨”后逐步达到“四会”。会选择,对教学内容会根据学情不同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会组织,调动课堂资源的积极因素,“低碳”组织教学环节;会生发,在磨课过程中,逐步积累巧妙运用课堂即时生成点的经验,有时变成“神来之笔”,花开自然;会反思,反思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学生,反思组织是否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反思学生是否会质疑,会交流,是否有成功的体验。
以课例为载体的追踪磨课式教研模式,我们探究出追踪磨课式教研模式的操作流程是“一课二链三磨四会”。追踪磨课式教研模式突出了两个层面的师本意义,一是被追踪磨课的美术教师逐步达到“四会”,会选择、会组织、会生发、会反思,对学科素养是一种浸润式的培训。二是在追踪磨课式教研中其他美术教师的协同成长,助人者自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