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四环的雪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东四环的雪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东四环的雪范文1

那天早晨醒来,我睡眼惺忪地来到窗边,刚拉开窗帘,我便被眼前的一切??多彩的世界一夜间变得洁白如玉。片片晶莹的雪花缓缓地从天空飘落,是那样的轻盈,是那样的优柔,是那样的宁静。我向花园中望去,那棵高大的四季常绿的松柏,此时已换上了一身洁净的晚礼服,好象要去参加难得一遇的南国冬日盛宴。它周围的花草和一旁的小竹林,正享受着纯洁的洗礼。那边,平日里多彩的屋顶,经过一夜的装点,焕发出一派冰清玉洁的容颜。在这白雪皑皑的世界里,我的心被牵到了一个梦境般的天地,无限的幻想缠绕着我的思绪。

登上西南林学院的山顶,感受着四周纯净的气息,相信即使你来自北方,也会和我一样被这素雅的气氛所吸引、所感染。因为平日的万绿会是你眼花缭乱,会使你感受到生命的盎然春意和无穷生机,会让你感受到南国的独特风情和绝妙风光,会使你感悟到人生的绚烂多姿和永恒真谛。而今日的渔场罕见冬学,必定会让每一位置身南国的人思绪焕然一新。

仔细观赏每一片雪花,它会把你带入一个浮想联翩的世界;认真观望没每一处风景,它可使你走进一方入梦似幻的天地;细心感受每一份宁静,它能让你聆听、到一种迥然相异的生命旋律……这种让人心醉的感觉,或许就是南北国冬雪最大的差异吧!

第二天早晨,积雪开始悄悄融化,银装素裹的世界又重新点染上五颜六色。阳光轻轻拨开云雾,温和地洒向大地。松柏脱去碗礼服,显得越发苍劲。竹林和花草经受了洗礼,仿佛更加懂得生命的意义,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这美丽而短暂的梦境结束了。它让所有感受过它的人无比留恋,也让每一位经历过的人万分珍惜这份插曲般的回忆。

东四环的雪范文2

一、环境创设应体现层次性

由于幼儿年龄不一,他们的认识只能通过自身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对科学感兴趣。因此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适合他们的发展,这一点非常重要。下面就以认识事物的方法为例说明:

另外,在投放材料时,让幼儿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适合自己发展水平的玩具、材料。如在地面上设计各种程度不一的格子;提供高低不一,形状各异可拼凑的平衡木;在科学观察区设置参观区和观察记录区等等。虽然,幼儿的发展水平和表现各有差异,但环境创设应努力做到每个幼儿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

最后,材料要及时调整,幼儿在创设好的环境中,自主地与环境相互作用,展开活动,但幼儿的兴趣会不断发生变化,如果环境构成后就被固定保持不变,幼儿自主的探索活动就不能充分地展开。因此教师要善于找到幼儿兴趣、要求、满足幼儿不断发展的需要。

二、创设环境要体现参与性。

环境创设的教育性不仅蕴涵在环境之中,而且蕴涵在环境的创设的过程中。在科学活动中,参与性要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幼儿真正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例如:中班《我能干》——剥蚕豆这一活动,一开始,我发现有几个幼儿没指甲,有的用手掰,有的用手嘴咬,有的放弃了……我就为幼儿提供一些图示、工具,让幼儿想出各种办法尝试,一段时间后,幼儿剥豆的方法多了,于是组织幼儿交流、演示,讨论什么方法又快又好,这样有效地促进幼儿积极主动探索,积累经验,培养幼儿敢于尝试、敢于思考的品格,让幼儿在参与中得到提高了能力。

另外,参与共同收集有关材料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他们可以通过材料了解有关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本身具有探索性。例如:“认识圆柱体和球体”这一活动中,幼儿在收集的过程中首先了解一些圆柱体的名称、作用;如铅笔、易拉罐、饼干桶、皮球、足球等,同时对一些不了解的的如:眼球、太阳等是什么球体也充满了好奇心,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引发他们继续进行探索的欲望。同时,这个过程也促进幼儿知识能力、态度、情感、合作等方面的发展,在活动中,培养了良好的学习态度,获得良好的情绪情感体验,体验了自信,学会了交往等等。

三、环境创设要体现多样性。

幼儿能力不同,发展的水平就不同,有高有低,正如《纲要》所说“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因此,要考虑满足幼儿活动的个别差异,不搞“一刀切”。教师提供的材料就必须兼顾幼儿的个性特点,全面考虑,尽可能体现多样性。例如大班科学活动《球从斜坡上滚下来》一课,我们就提供了三组不同的斜坡。第一组,提供相同高度、不同材料(木条、绒条),第二组,提供了不同高度,相同材料的花岗岩石条,第三组,则提供了不同高度、不同材料(塑料、布料)等,让幼儿在探索过程中,获得球从斜坡上滚下来的速度跟它们的高度、材料都有关的经验,通过提供多样性的材料,让幼儿在动一动、做一做、说一说的基础上满足了幼儿探索的需要。

科学的启蒙教育应该是生动的,多样的。多样的环境创设不仅仅要体现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师幼互动,还呈现在孩子的表达方式上,在探索环境的过程中,提供一些可操作性的活动,更能激发幼儿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如在科学活动“沙漏”一课时,幼儿在猜一猜、试一试、看一看,想一想的探索过程中,感知“沙漏”的原理,激发了孩子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活动结束后,有的幼儿从家里收集塑料袋、杯子等材料制作“沙漏”工具,有的利用“沙漏” 现象在记录沙漏的时间,有的则干脆在区角活动中反复玩着,并把它画成一种美丽的图案……种种惊喜溢于脸上。

四、创设环境要体现问题性。

孩子的探索活动往往由问题引起,而这些问题常常与环境和操作材料密切相关。孩子对周围客观世界的探索欲望有不少是由于自身的发展需要而自发产生的,这种产生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他们的主体意识,但由于孩子年幼、知识经验的贫乏,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有些问题在探索活动一开始时就出现的,如:“沉与浮”这一活动,我在一开始就提出问题:“小朋友,你们知道这些东西那些是沉的?那些是浮的?请你们猜一猜”;也有的问题是伴随在操作活动过程中提出的,如:“你们已经知道了那些会旋转?那些不会旋转?那你们有什么办法使不会旋转的东西旋转起来”,有的甚至在活动结束时提出问题,作为延伸活动或生成新的活动开始。如“我们周围的环境”这一活动结束时,提出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发现那些有趣的现象,请你们去查一查,找一找?但无论是哪一个阶段,都需要教师为他们提供与探索活动密切相关的环境及操作材料。所以在幼儿自由探索时,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探索情况及时抛出问题,另一方面要及时关注幼儿不断地、深入地探究下去的兴趣。

东四环的雪范文3

(东北石油大学 党委宣传部,黑龙江 大庆 163318)

摘 要:当前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下已经显现出适应性差、对接不够等诸多问题,所以如何创新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是所有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东北石油大学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实际做法为例,对当前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7-0231-02

基金项目:本文是黑龙江省教育厅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途径研究》(GJB12140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本文是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规划课题研究项目《新媒体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14G07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党的十报告为全面贯彻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早在2004年中央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16号文件,以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问题,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重视。教育规律和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方法都要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就是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我们要对此做充分的研究,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方法,以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最佳效果。

一、对新媒体的认识

关于新媒体,现在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是谈到新,自然是与传统媒体相比较而言的。对于新媒体的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给予这样的定义:“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当下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新媒体有网络、手机短信、QQ、微信、手机报、移动电视、数字电视、数字广播、数字杂志、桌面视窗等。所有这些常见的新媒体中,对大学生日常生活、娱乐和学习影响最大的当属网络、QQ、微信、手机短信、手机报等。

二、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差异

1.传播速度。由于传统媒体受传播媒介如报刊、杂志、广播等传播载体的束缚,传统媒体的传播速度通常慢于新媒体的传播速度。

2.媒体人。传统媒体主办方明确,通常有明确的媒体人,媒体人数量有限,可控;新媒体的媒体人数量庞大,大到了任何人只要他想做都有可能成为媒体人,所以难以控制。

3.传播内容。传统媒体的传播内容容易掌控,通常正面的声音占据着主导的地位。新媒体因为媒体人的良莠不齐,传播内容也是良莠不齐,既有正面的主流的声音,也有反面、非主流的内容;有红色的、无色的,同时更有非红色的内容。

4.互动性。在传统媒体环境下,个体往往只是接受者;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身份界限不清,或者是模糊,通过网络、手机等数字设备,个体在参与过程中既可能是接受者也可能是传播者。

5.影响面。传统媒体受传播速度、传播方式的影响,通常影响面比较小;当今由于网络、手机等几乎覆盖各个角落,数字设备十分普及,所以新媒体的影响面非常广泛,一个普通人的牢骚就可能演变成影响面极大的社会事件。

三、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新媒体对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响非常大,既有积极一面的也有消极一面。

1.消极方面。由于新媒体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学生接受的信息完全超出了教育工作者控制范围,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正面的、负面的,健康的、不健康的,真实的、虚拟的。正面的、健康的、真实的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人格、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2.积极方面。新媒体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大学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接触到世界各地的信息,接触到各个领域的信息。丰富多彩的内容信息,形式灵活多样的传播方式,从多方面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们的生活和学习,对当代大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吸引力。新媒体的出现,大大强化了当代大学生们的自我教育的主动性。新媒体的出现,将教育领域中延续了很久的权威“灌输”模式改变成了大学生们的自主、自由的学习和提升模式。当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满声、形、色等传播方式,且有各种层次和不同深度的学习内容、宣传报道和文章信息等学习资料使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爱好不尽相同的大学生们能够方便、快捷地自主作词选择,提升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提高他们的知识储量,拓宽他们的视野。新媒体方便快捷的传播方式不仅调动了当代大学生们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还有养成了他们积极独立思考能力及严谨的思维习惯,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和实效性。

四、创新教育手段,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面对新媒体的挑战,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积极应对。以东北石油大学为例,近年来,该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强化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去得了积极的效果。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阵地建设。当今,互联网和手机毋容置疑地早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们学习、娱乐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和手机在改变着世界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在这种情况之下,教育者如何能够更好地利用互联网和手机这两个重要载体,有效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是摆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新课题。东北石油大学学生工作队伍在学校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努力适应当前新媒体环境下进一步开展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形势,通过开办铁人精神教育网站、红枫阵地、网上党团校、东油微信公众平台等一批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播正能量的网站、平台,广泛弘扬和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激发当代大学生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不断激发广大学生的爱国热忱,为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贡献正能量。不断在新媒体上挖掘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和实际需要的教育内容,例如,大学生就业、扶贫资助、法律问题、热点问题探讨等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素材。如2014年我校计算机学院一名学生不幸患上白血病,最初学生自发地在微信朋友圈中倡议募捐,后经学校相关部门组织并在新媒体上,短短几天就在全校产生很大反响,不仅使患病学生得到了及时救助,同时更在全体大学生中开展了一次团结友爱互助的良好教育。

2.培养一支有效利用新媒体的思政工作队伍。几年来,为了适应新媒体条件的要求,我校努力提高辅导员运用新媒体的能力和素质,通过学习培训,如今学生辅导员都开设有自己的博客,通过博客、QQ、微信等手段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和大学生进行互动,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一批善于利用新媒体的学生辅导员更是成为红极一时的、深受学生喜爱的网友。有时虽然不和学生见面,但是,通过QQ,微信、博客,他们既能随时随地了解学生的问题、心理需求、关注的热点,同时,也适时地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不仅仅使学生受益,辅导员也感受到了新媒体带来的工作便利。

3.建设一支善于监管新媒体的监督员队伍。新媒体是个新生事物,它的发展还处在萌芽阶段,在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利影响。新媒体环境下,各种宣传报道、文章资料等信息铺天盖地,大学们在接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海量的信息的同时,对有些信息的真伪还不能辨别,对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还不能看清其真实本质。加之当前对新媒体还缺少相应的规范和法律约束,网络上的一些不法行为、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言论也会对大学生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我们在发挥新媒体的优点和长处的同时也要对网络行为进行规制,净化网络环境,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导。所以,辅导员队伍又是“新媒体监督员”队伍,在工作中、工作之余都要经常浏览、光顾学生经常点击的网站、公众微信平台,适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4.不断提高教育者和大学生们的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是一种能力和知识模式,是通过一定的教育途径和生活经历逐渐建立起来的获取媒介信息的意义和独立判断信息价值的知识结构,是对繁杂的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表达、思辨性应变的能力,是创造和制作媒介信息的能力,也是一种针对所有公民的学习能力[1]。因此,不断提高师生的媒介素养是发挥新媒介作用的关键。

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主要的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深远,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熟悉新媒体,掌握其规律,才能利用新媒开展工作,才能使新媒体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工具。

参考文献:

东四环的雪范文4

[关键词] 复方丹参注射液;脑梗死;血液流变学

[中图分类号] R74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5(b)-081-01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与血液的高黏稠、高凝状态密切相关,由此可通过改善血流动力学、活血化瘀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1]。作为活血化淤药物,复方丹参注射液临床应用广泛。本研究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探讨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方法,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6年6月~2008年1月我院收治入院的脑梗死患者70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中华医学会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并均经头颅CT/MRI证实。其中,男45例,女25例,年龄39~69(平均54)岁,发病至开始时间3 d~5个月;其中初治病例42例,复治病例28例;主要合并症有高血压Ⅲ期35例,冠心病28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间歇性跛行4例,慢支、肺气肿、肺心病并冠心病2例,颈椎病1例;根据临床症状定位诊断颈内动脉系统51例,椎基底动脉系统19例。

1.2治疗方法

采用复方丹参20 ml加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4 d为1个疗程,在治疗期间不用其他血管扩张药、抑制血小板聚集药及抗凝药,也不采用理疗、体疗及针灸等方法。

1.3观察指标

分别在用药前、用药后以及停药30 d后检测并记录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高切黏度、红细胞电泳时间、纤维蛋白原、血沉等。

1.4统计学方法

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由表1可知,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特别是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液流变综合异常度均比用药前有明显降低,在统计学上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尤其是脑血栓形成导致的脑梗死是诸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血液成分及血流动力学异常对脑血栓形成在某些情况下起重要作用,血黏度增高时脑血流量减少,有利于有形成分的堆积。在高血黏度时血小板分布在血流的周围,靠近血管壁的表面,易于粘附,促进血栓的形成,故血流动力学的异常是脑血栓形成的较重要原因之一。

研究表明,丹参注射液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其机理包括两点[2,3]:①降低全血及血浆黏滞度,改善红细胞的变形性,从而降低微循环阻力,对抗高凝的红细胞聚集,增加微循环灌流量;②通过调节血管活性物质的产生和释放,扩张微动脉,增加微循环灌流量。

本组资料显示,脑梗死患者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后,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均比用药前有明显降低,而且停药30 d上述指标仍低于用药前水平。说明复方丹参注射液有明显降低血液黏滞度,解除红细胞聚集性,分解血浆纤维蛋白原及防止血小板凝聚等作用,且在停药一段时间后,其治疗作用仍存在,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对治疗脑梗死及预防其再次发作有重要作用。是目前临床上防治脑梗死、高黏滞血症、脑动脉硬化等的一种有效的纯植物提取的中成药,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

[2]刘腊香,张冬平,刘胜勇,等.复方丹参注射液对肝硬化患者甲襞微循环及肝门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临床研究[J].微循环学杂志,2002,12(3):14-16.

[3]赵晓晖,顾承志,黄怀宇.丹参注射液对脑出血病人甲襞微循环的影响[J].微循环学杂志,2003,13(1):27-30.

[4]朱秀英,李春风,牛丽丹.葛根素与复方丹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微循环作用比较[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7,14(5):41.

东四环的雪范文5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P-选择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Correlative study and serially assay of P-selectin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CHANG Hui-jun, ZHANG Qi-xiang, LU Hong,et al.

The Central Hospital of Xinxiang City;Department of Neurology,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uxaing Medical College,Henan 453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erial changes of the expression of P-selectinconcentrations in serum from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 and to find the correlations with neurological deficits of ACI, sex and age etc. Methods The P-selectin concentrations were serially determined in the 52 inpatients with ACI and 52 control subjects. Assays were performed by using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At the same time the neurological deficits states were evaluated by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Results The levels of serum P-selectinin patients with ACI within 15 days after the onset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normal controls (P

【Key words】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P-selectin ; NIHSS

作者单位:45300新乡市中心医院(畅慧君 张其相 赵建民);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卢红)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且致残率、致死率很高的疾病,而且其致残率也是最高的,远远高于致死率[1],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与精神负担。影响脑卒中发病及其预后的因素多而复杂,且脑梗死一旦发病,只有超早期做出诊断,积极抢救缺血半暗带,才会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因此,寻找脑梗死新的致病致残危险因素以及有助于早期诊断的指标,以便为临床开展新的预防及治疗措施奠定理论基础。通常在脑梗死形成中最早发生的是血小板的活化,血小板的活化是脑梗死发生的始动因素,在其发展中有重要意义[2]。P-选择素是体内血小板活化的特异性标志之一。 本文采用ELISA动态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P-选择素的的表达变化。探讨探讨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年龄、性别合并症等方面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组52例病例均取自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期间收治于河南省精神病院及新乡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病房的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发病小于72 h,并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排除合并血液病、炎症、肿瘤、自身免疫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和近期心绞痛;偏头痛发作;肝肾功能不全。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36~88岁,平均 (64.10±10.77)岁。既往有脑梗死史者17例,合并糖尿病者9例,合并高血压者25例。所有病例均于入院时(发病3 d内)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了解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随后于发病第7、14天分别根据NIHSS对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继续进行跟踪评分观察。对照组来自河南省精神病院和新乡市中心医院同期健康体检者,共52例。男28例,女24例,年龄36~85岁,平均(63.35±10.48)岁。急性脑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年龄、性别的对比显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研究方法

1.2.1 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患者符合纳入标准时,分别于入院时、发病后第5~7天、发病后第15天清晨采肘静脉血,正常对照组于体检当天采清晨空腹肘静脉血。均于1 h内以3000 r/min离心20 min,取血清于-70℃冰箱保存待测。

1.2.2 试剂与仪器 (1) P-选择素(P-selectin)ELISA试剂盒(美国产) 由上海轩昊科技公司协助购买。主要仪器有芬兰产酶标仪(Wellscan MK-3)、芬兰产全自动洗板机(Wellwash 4 MK-2)等。

1.2.3 标本检测 采用ELISA测定血清P-选择素(P-selectin)的浓度,所有操作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实验在河南省生物精神病学重点实验室完成。

1.2.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所有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组间比较前进行方差齐性检验,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用有一个重复数据的方差分析,q检验;并行pearson相关分析;显著性水平取α=0.05(双尾检验)。

2 结果

2.1 脑梗死组发病后不同时期与正常对照组血清P-selectin水平的比较(见表1)。

表1

脑梗死发病后不同时间与对照组间血清P-selectin水平的比较(x±s,ng/ml)

组别例数P-选择素

梗死后3 d组52285.9±32.6*

梗死后5~7 d组 52278.9±35.6*

梗死后15 d组52247.9±34.3*

对照组52198.8±36.6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发病后不同时期血清P-selectin的浓度,均*P

由表1可见急性脑梗死患者P-选择素血清水平在发病后1~3 d、5~7 d、15 d均高于对照组(P

2.2 相关性分析 脑梗死发病后不同时期P-selectin水平与NIHSS的相关分析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3、5~7、15 d血清P-selectin水平(P1、P2、P3)与第3、5~7、15天的NIHSS评分(N1、N2、N3)间没有相关性(P>0.05)。见表2。

表2

脑梗死发病后不同时期P-selectin与NIHSS的相关分析(r值)

项目P1P2P3

N10.1330.1370.227

N20.0690.1050.155

N30.0550.0780.116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P-选择素的峰值浓度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合并高血压、是否合并糖尿病、有无脑梗死史的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P-选择素的峰值浓度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合并高血压、是否合并糖尿病、有无脑梗死史均无相关性。

3 讨论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通常由于脑动脉的主干或其皮层支固有动脉粥样硬化及各类动脉炎性血管病,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闭塞,并进而发生血栓形成。血栓形成病理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起关键的作用。

P-选择素是一种重要的黏附分子,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主要定位于血小板的α颗粒和内皮细胞的Weibel-Palade小体内。在正常情况下P-选择素不表达或低水平表达,主要定位于血小板α颗粒和内皮细胞Weibel-Palade小体内,并通过一系列调节因子如凝血酶、组胺等炎症细胞因子激活的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并释放[3]。它可介导白细胞的滚动、黏附、和聚集,在血栓形成、炎性反应和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McCabe DJ等研究显示,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的水映了血小板和内皮细胞活化。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尽管应用抗血栓治疗,仍存在血小板和内皮细胞持续过度的激活[4]。

本实验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P-选择素指标动态变化情况,发现该项指标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本研究结果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早期血清P-选择素水平明显增高,1~3 d达高峰,同时发现发病后1~3 d、5~7 d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发病后15 d含量较1~3 d及5~7 d明显下降(P

通过行相关分析发现:急性脑梗死发病后不同时期的P-选择素水平与NIHSS评分均无相关性,说明P-选择素虽参与了脑损伤,但不能判断脑缺血的致残性。

总之,血清标志物P-选择素在急性脑梗死发病早期参与了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P-选择素表达增强,反应了血小板的活化程度与功能状态,并介导了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及内皮细胞的黏附,促进了脑梗死的发生,加重了脑组织的损伤。可作为缺血性脑损伤早期的外周标志物。对它的检测可为脑梗死早期诊断、判断近期预后及新的防治措施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干预其产生和作用途径或可改善脑梗死的预后。

参 考 文 献

[1] 仇成轩.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探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2,19(6):344.

[2] Del Zoppo GJ. The role of platelets in ischemic stroke.Neurology, 1998, 51(3suppl 3):S9-14.

[3] Carter AM, Anagnostopoulou K, Mansfield MW, et al. Soluble P-selectin levels, P-selectin polymorphism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J Thromb Haemost, 2003,1: 1718-1723.

[4] McCabe DJ, Harrison P, Mackie IJ,et al. Platelet degranulation and monocyte-platelet complex formation are increased in the acute and convalescent phases after ischemic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Br J Haematol,2004,125(6):777-787.

[5] Pan JG, LiuZH. Study on the change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s of Cell Adhesion Molecule,P-selectin and Von Willebrand Factor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Nervous Disease and Mental Health,2005,5(2):92-94.

[6] Connolly ES Jr, Winfree CJ, Prestigiacomo CJ, et al. Exacerbation of cerebral injury in mice that express the P-selectin gene:identification of P-selectin blockade as a new target for the treatment of stroke .Circ Res,1997,81(3):304-310.

东四环的雪范文6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高校思政课移动式学习;应用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5-0035-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5-018

[本刊网址]http://

在新媒体的环境下,无线通讯技术、无线网络技术、移动终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教育传播的方法发生了大的变革,教育环境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在新媒体环境下,对移动学习的要求逐渐提高,分析和寻找制约当前阶段的移动学习的相关因素,对高校移动式学习的进一步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移动式学习的必然性

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的发展下,人们生活的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之间的接线越来越模糊,特别是在3G、4G技术的快速发展下,人们已经悄然进入了移动时代。人们可以不受地点、时间的现在,通过移动设备快速得到想要的信息。无论是在学校、商厦、咖啡厅、饭店,还是街头、地铁随处都可以看到拿着IPad、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无线上网的人群。在遇到自己觉得有趣的事情时,人们可以立即使用自己的手机将其拍下,并发送到微博上并分享给自己的好友。当遇到自己无法解答的问题时,人们只需要利用网络接人,通过百度或Google来查找自己想要的答案。毫不夸张地说,移动设备已经成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手中的平板电脑、手机等移动设备为其提供了随时随地的信息交流平台。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不断的发送变化,很多人都无法在每天集中在某段时间进行学习,人们更加渴望进行移动式的学习。

二、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思政课移动式学习的可实现性

新媒体指的是在新技术系统下产生的一种媒体形态,常见的媒体形态有手机短信、数字广播、电子书等。通过以移动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大学生实现移动式学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

(一)硬件设备不断完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的学习用品日益完善,除了可以使用本子、笔等工具外,还可以利用平板电脑、笔记本、mp4、智能手机等。尤其是3G、4G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下,智能手机日益普及,使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已经成为生活、学习中一个必备工具。也正是由于这些硬件设备的不断发展,为移动学习提供了基础。

(二)提供了可以随时学习的平台

当前,大学生面临着就业、考试等多方面的压力和竞争,为了可以有一个更好的未来,需要不断的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就希望有一个可以不受时间、不受地点限制的学习平台。很显然,课堂学习是不能达到这种学习要求的。而移动式学习的出现,可以让大学生不在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进行学习。

大学习作为新思想、新技术的社会群体,对于新的工具、新的技能、新的知识更容易接受,还可以很快的使用这些工具,除了学习要求的知识外,更渴望了解社会,走进社会。通过移动式学习,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不仅满足了大学生的个体需求,同时也为心理辅导、交流沟通、社会交往等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三、新媒体环境下移动式教学的应用弊端

在新媒体传播技术、无线网络技术、移动终端技术的快速发展下,移动学习正逐渐成为网络学习的一种新方式。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一种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学习环境。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还有一定的问题存在,比如学习的互动性差、兴趣的可持续性段、缺乏实用性等。经研究发现,对移动式教学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资源匮乏

当前,移动学习的资源主要有动画形式、游戏形式、文本形式、视频形式、音频形式、图片形式等。对于用来进行移动学习的设备来说,由于学校设备的种类多样,学习资源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移动式学习的开展。目前,我国移动学习资源主要是由移动学习设备的生产商、教育资源服务单位、移动学习接入商、高校研究单位等进行开发提供的。大部分的学习资料为英语资料,其它学科的学习资料少。再加上移动设备种类多样,增加了学习资源的开发难度。

(二)移动学习缺乏具体的标准

不同的用户群体在进行学习时,对学习内容的需求是不同的,使用的移动设备也是不同的,由于不同的移动设备通信协议不同,对学习资源的格式也有不同的要求。传统网络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已经不再适用移动学习。和标准化的网络学习相比,移动学习缺乏可以遵循的规律,这一问题正逐渐成为未来移动学习发展的突破难点。

(三)学习层次较浅,注意力不够集中

当前,人们在遇到一些问题时,不需要像以前那样苦苦的寻求答案,也不需要翻查大量的书籍去查找答案,只需要打开搜索引擎,将问题输入后就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整个学习过程更加直观。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扼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只是进行一种浅层次的思考。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非常不利。同时,这种浅层次的思考模式,对教学管理也会造成一些不良影响。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老师提问后可以通过移动式设备快速得到答案,对问题一知半截,不能理解问题的本质。

四、高校思政课移动式学习应用策略

(一)移动学习资源设计

1.使用最佳的呈现形式。在设计移动学习资源的时候,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教学设计的不同,要选择合理的呈现方式。要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当前,资源的呈现方式主要有图片、文本、视频、音频等,每一种呈现方式都有自己的使用特征,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需求进行设计。

2.微化处理教育资源。在移动学习的过程中,以往对资源进行整段整合的方式已经不再适合,学习的方式也更加灵活,学习的地点、学习的时间不固定。在课间时间、等公交车时都有可能学习,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出完整的、学习时间相对较短的学习资源。通过将一整段学习资源进行碎化,可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满足移动学习的学习要求。

(二)思政课设计移动学习的模式

当前,移动学习主要是基于WAP进行移动学习的一种模式,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需要设计出更好的学习模式。不断地更新移动学习模式,提升移动学习学习效果。

1.进行移动终端流媒体点播学习系统的开发。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日益稳定,融合文字、语言和图像的视频点播功能正逐渐成为移动业务主要的发展方向。很多主流的移动终端技术已经非常的成熟,设备可以支持不同类型的视频播放格式,不管是网络条件,还是终端能力都已经可以达到移动点播的基本要求。学校在流媒体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移动流媒体点播系统,使学生利用网络学习课程内容,将会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进行客户端学习软件和学习资源的开发。客户端学习软件指的是可以在用户的移动终端进行安装的一种软件,然后利用网络接入到学习资源数据库,对相关学习资料进行查阅和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客户端软件对资源进行定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为了降低学生学习过程中花费不必要的上网费用,可以开发出单机版的学习资源,学生利用电脑下载到移动终端中,需要学习时直接打开软件即可。

(三)对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信息素养进行提升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已经成为一种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谁可以掌握准确的信息,谁就拥有主动权。而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指的是培养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信息的工具的使用能力以及对信息的处理能力。首先,学校要加大对老师的培训力度,充分将教师的作用发挥出来,老师要以身作则,不断地进行学习,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其次,要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提升,引导学生对信息工具进行使用,掌握信息的获取能力和加工能力。

(四)提供良好的移动学习环境

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对以往的观念进行转变,全面了解移动学习的优缺点。分析移动学习可能会对大学生造成的影响,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心态。老师可以充分网络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化互动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移动学习的快捷性,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另外,学校要建立良好的学习评价体系和学习管理体系。当前,我国的移动学习还处于一种探索的阶段,学习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通过进行自上而下的系统评价,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方法进行反思,并让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获得进步。通过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评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移动学习的自信心和自主性,而且可以进一步推进大学生的移动学习能力,使得移动式教学可以顺利开展。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