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凝简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铁凝简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铁凝简介

铁凝简介范文1

鹤煤(集团)铁路运输处地处豫北太行山麓与华北平原交界处的丘陵山地。管辖铁路线路总长65.3公里。担负着鹤煤(集团)公司50%以上煤炭外运任务。由于铁路专用线穿山爬坡,越村过镇, 且与交通繁忙的省道大白线两处交叉,最大坡度26‰,最小曲线半径180米,是一条大坡道多,小半径曲线多,沉区多,道口多的专用铁路线,不安全隐患多,安全管理难度大。特别是铁路路基翻浆冒泥现象,一直是困扰矿区铁路安全运行的难题。

翻浆冒泥是铁路路基常见病害,也是量最多的路基病害。翻浆冒泥是指路基面上细小黏土、粉土颗粒以及少量黏土或道床中的黏土,受积水和列车反复振动的作用,形成泥浆挤压冒出,使轨道下沉和变形;而且由于道床的空心被泥浆填充,当晴天干燥时泥浆与道碴胶结在一起形成道床板结,使道床的弹性显著降低,增加了列车对路基的冲击力;当雨天潮湿时,泥浆又与道碴混在一起,软塑了路基面,从而显著降低了路基的承载能力,并造成甚至恶化路基面的坑洼不平,道碴陷坑等病害。路肩外挤、塌肩、隆起和边坡外膨,进而引起轨道沉落、轨面几何尺寸难以保持,不仅造成道碴的消耗量大大增加,而且导致列车运行时发生剧烈地摇晃。同时又会进一步恶化线路质量,增加维修成本。严重时将危及行车安全。

由于辖区铁路线路多处地段存在翻浆冒泥现象,一直以来都是线路维修中较为头疼的问题。其中鹤大铁路尤为严重,累计长度达到880余米。为了保证列车的平稳运行,翻浆冒泥地段所在的工务工区每月要花费人力、物力进行清筛、回填补充道碴、起道、拨道等维修工作。特别是雨季期间,几乎每天都要安排部分人员进行整修,制约了工务工区的线路维修能力。

这些年鹤煤铁运处工电段先后尝试了多种方法进行处理,均达不到理想效果。例如为加强路基排水,在路肩上挖横向排水沟,将路基内的积水排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排水问题,但为防止泥浆淤塞排水沟,需经常进行清理;为加强路基强度,开挖路基并用片石进行填充,虽然解决了路基松软的问题,但在施工中必须中断行车,影响了运输能力;该段还采取过使用干性混凝土换填路基土质的办法处理翻浆冒泥现象,但因为不能中断行车,混凝土无法凝固,非但没处理了翻浆冒泥,反而进一步恶化了翻浆冒泥现象。采取了多种方法,最终又回到了老路上,按照以前的惯例对翻浆冒泥地段进行处理。

2012年年中,在上级部门组织的一次达标检查中提出了一个问题:线路两旁废旧混凝土枕较多,影响了道床外观整齐,要求整改。如何处理这些废混凝土枕呢?这引发了大家的思考,工电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研究讨论,寻找解决废旧混凝土枕的最佳途径。经过反复研究探讨,有人提出了变废为宝,利用废旧水泥枕为填充物,换填路基土质处理翻浆冒泥的新想法,这样做可以变废为宝解决长期以来无法解决的路基翻浆冒泥问题。有了这个想法后,工电段立即成立了课题小组,着手进行探索实践。

如何在不影响列车运行的情况下将松软的路基土换填成废旧水泥枕呢?课题组想到了两种方法:1、垂直于钢轨,并排摆在道床下,满铺路基顶面;2、平行于钢轨,并排摆在钢轨下方。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必须保证一个原则,即不能影响列车安全正常运行。课题组对两种方法进行了反复的论证比较,第一种方法需要将道床连同松软的路基土全部清挖出去,再将旧混凝土枕运到轨下并摆放整齐,最后将道碴回填,工作量较大,且进度较慢工期较长;第二种仅需将钢轨下方不多的道床及松软的路基土清挖出去,直接将旧混凝土枕摆好,工作量较小,且速度快工期短。通过对比,课题组决定采用第二种方法对翻浆冒泥进行处理。

工电段选择了翻浆冒泥问题较严重的鹤大线6.5~6.6公里段进行试点。时值2012年7月,高温酷暑,工电段动员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及职工,冒着酷暑将队伍开进了施工现场。参加施工人员自我加压,充分发挥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战高温,冒酷暑,加班加点,想方设法克服高温天气带来的不利因素,昼夜不停奋战在施工第一线。段领导和技术管理人员为确保工程按期完工,根据工程的特点,制定了详细的工程进度,每周召开工程协调例会,盯紧每一道工序,一旦发现施工出现质量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并提出整改办法,确保工程质量。处、段领导每天冒着38℃以上的酷暑高温,亲临施工现场,检查、监督施工进度、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从现场挖空、运枕、摆枕、回填、整修线路,仅用不到1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该段线路翻浆冒泥的处理。

经过了近1个月的效果观察,鹤大线6.5~6.6公里段线路翻浆冒泥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线路几何尺寸趋于稳定,线路质量显著提高,课题取得了巨大成功。同时,又为该处节省了大笔材料费。如每根混凝土枕的体积约为0.16立方米(2.5×0.29×0.22),用于换填路基土7根旧枕即可节约1立方米填充物的购置费。以片石为例,每立方米片石大概需300元,而7根旧枕仅需支出100元的运输费,节省了200元。全线翻浆冒泥地段全部采用废旧水泥枕,即可大大节省材料费支出。

铁凝简介范文2

[关键词] 《笨花》;冀中平原;品质

《笨花》选取了从清末民初至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中期的那段历史,以冀北平原上的一个小村庄为背景,以向氏、西贝家族为主线,在巧妙的叙事中,将中国那段跌宕起伏、变幻莫测的历史融入“凡人凡事”中。

一、冀中平原上的男人、女人们

1、庄稼汉――西贝家的“大粪牛”

笨花村典型的庄稼人是西贝家,尤其是当家的是西贝牛,西贝牛活的谨慎,连吃饭都是封闭式的,从不端着碗去街上吃。西贝家的院子窄长,被南邻居向家高高的后山墙影罩,向家的表砖墙便成了西贝家的一面院墙。西贝牛有一个外号叫大粪牛,顾名思义,他在种田时最重视大粪这一肥料。粪中又以人粪为贵,西贝全家人都支持大粪牛的看法,遗矢时都是在自己家的茅房和田地。西贝牛对自己的耕作观是肯定的,所以,他们家的庄稼也是十分肥沃的。他们家生活并不算富裕,但却很殷实。对于村上别家耕作的弊端,他只是记在心里,从不开口批评建议,大粪牛是沉默的庄稼人。他生活低调,从不张扬,更不显摆,与村人和平相处,遇事不发表意见,怕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这是典型的庄稼人的形象。

2、心怀天下――向氏父子

在西贝家的隔壁,是世代崇尚武功,希望通过尚武之道出人头地的尚家,向喜是向家走出来的一个神话,他从小小的棚头上升为中将,“长大成人的向喜,只生的方脸大耳,眉清目秀。体格虽不高大,但虎背熊腰,敦实健壮,且浑身有力气,生意也做得颇有人缘。”他的成功也让向家成为了村中的大户。

虽然向喜是一个军阀,但身上有着笨花村人质朴善良的品质,他读过《论语》《孟子》,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遵循着中和之美,孝悌之义,对父母极其孝顺,对孩子关爱。这一切都因为他有最重要的处世原则:仁义为先。

向文成,向喜的大儿子,五岁时因为溺水而残疾,右眼“枯”了,左眼看东西也模模糊糊,在其他兄弟们的冷眼嘲笑中,自卑的存在。长大后的他来到了笨花村,但是却心怀天下,关注着外面的事态变迁。他有信仰,至此西贝梅格洗礼,他精通医术,开办了“世安堂”,在时期,他又全身心的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去。他是笨花村的智者,他用身上的智慧掩盖了他相貌上的缺陷,是值得人钦佩的。

3、传统女性――同艾

同艾是向喜的结发妻子,在向喜离开笨花村后,勤劳贤惠的她无怨无悔的照顾着公婆、小叔和儿子。当顺容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时候,她选择了隐忍。同艾的不卑不亢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那床向喜盖过的老棉被,多少年,她从未更换,同艾用棉被填补了自己感情上的空缺,棉被是她情感的寄托。

作为母亲,同艾的爱是那么的博大,照顾儿子向文成,更去全心全意的爱取灯,那个向喜的亲生女儿,那个流着向家血的孩子。

4、新女性――取灯

取灯,对于他的两个妈妈顺容和同艾来说,她是个善良体贴的女儿。她接受过西式的新教育,思想进步,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全力支持抗日工作,不久很快成为了优秀的女干部。但最终由于小袄子的出卖,被日本人残忍的杀害了。

取灯对于笨花人来说,是一个可歌可泣的女英雄。她是从保定城中来到笨花村的洋学生,但是毫不扭捏作态,很快融入了笨花村,成为其中的一分子。这是一个时代的新女性,是作者倾注了感情创造的人物。

二、冀中平原上的民俗民风

1、沉静、和谐、自在的生活方式

黄昏时分,村里的庄稼人都从田间劳作回家,当牲口被牵到家门口时,它们并不着急回家,而是当街打滚,去宣泄一天劳作的辛苦和悲愤。“牲口咣当一声放到自己,滚动着身子,使得毛皮和地皮狠狠的摩擦,同时四肢蹄脚跟着身子滚动,蹬踹起来,有的牲口还会发出深沉的,日子长了,那块空地上就会出现一个明显的浅坑。”这打滚中,散发着笨花村人归家时的温馨惬意,也透露出农家日子的自在、沉静、和谐。

2、坦然、隐忍、超脱的存在状态

笨花村是静止的,无论外面是如何的风起云涌,笨花村人总是有着自己的节奏和内容。无论世道怎样变迁,笨花人照样正常进行着他们的交易。“日本人横竖把笨花搬不走,站得住的还是咱笨花人。”日本人的到来,威胁到了笨花人,但他们每次都是从容不迫的坦然面对,即使“死”在眼前,也无法遏制他们对生活的热情。

3、独特地域性的风俗习惯

窝棚和女人是笨花村花地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钻窝棚也是饱蕴着冀中平原民俗特色的,也是笨花村中最吸引读者眼球的民俗。这是女人用身体挣花,是一种肉体和物质的交换。

雷达曾说铁凝,“她颇像一个扎根冀中平原的民俗画家,将有关相间的民俗、民风、民习,种种细节娓娓道来,使得原来沉重的历史气息与苦难的生活情状,在她的叙述下一下子变得轻盈而豁达起来。”

三、小结:

铁凝简介范文3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一个急切盼望下雨,一心想穿上新雨衣的孩子。课文围绕“盼”这个中心意思,选取了好几个事例来写。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写法,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盼和夏天里的成长语文教学设计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盼和夏天里的成长语文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心理活动的。

4.了解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哪些事例。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习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思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袖、篷、缩”等15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中心思想。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谜底。【出示课件2:谜语】 “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雨衣)

2.【出示课件2】雨衣图片

教师解题:我们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大家读一下。你有没有“盼”过某些事情?把你盼望的事情和同位说一说。课文中的故事和雨衣有关,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是谁在盼,盼什么,愿望实现了吗?(板书:16.盼)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铁凝,是一位著名女作家,1957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赵县,河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著作有《玫瑰门》、《大浴女》、《没有钮扣的红衬衫》、等100余篇、部,作品曾6次获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国家级文学奖。由铁凝编剧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以及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部分作品已译成英、俄、德、法、日、韩、西班牙、丹麦、挪威、越南等多国文字。

二、检查预习,纠正指导

1.认读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1)“筒”与“桶”在用法上要区别;(2)“篷”与“蓬”字形区别,意义不同;(3)指导书写“嚷、酱、唇”等生字。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喧闹:喧哗热闹。

理直气壮:理由正当充分,胆子壮,说话十分有气势。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诚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三、理清段落,概括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盼”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全篇课文都是讲一个小朋友盼望下雨穿新雨衣的事情,所以以“盼”为题目。文中“妈妈送我新雨衣”“下雨没能穿雨衣”“终于穿上了雨衣”等情节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围绕“盼”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可能总结不全,教师指导学生读有关句段来帮助学生概括总结。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出示课件3】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妈妈送“我”新雨衣。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写盼望下雨。

第三部分(第4—17自然段):写尽管下雨还是未能如愿。

第四部分(第18—21自然段):写“我”终于穿上雨衣。

分段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段落的划分,学生会产生分歧。对学生有道理的分段方法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四、朗读课文,体会心理

1.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读完后想一想,这段文字是围绕什么意思写的。

2.分角色用相应的语气读一读蕾蕾和妈妈对话的部分,体会这两个人物此时的心理活动。

3.你自己认为哪一部分写得最好,读给同桌听一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逐段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领悟围绕中心意思,掌握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的写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指名三名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并简单说说文中的蕾蕾盼什么?哪些地方看出她在盼?引导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一)第一部分

1. 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

(先写妈妈送给我一件新雨衣,再写我在晴天里迫不及待地穿上新雨衣。)

(板书:妈妈送我新雨衣)

2. 课文中哪些词语写我十分喜欢新雨衣?为了穿新雨衣我做了什么傻事?

(戴上雨帽,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 穿上雨衣热了一身汗)

3.“你疯啦?”说明什么?(妈妈对蕾蕾的做法非常不理解。从侧面也看出蕾蕾的做法出人意料,同时说明蕾蕾太盼望穿雨衣了。)

(二)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写得很简略,也容易理解,教师可用简练的语言一带而过。

每天都在想,盼着下雨。

(板书:天天盼下雨,想穿新雨衣)

(三)第三部分

1.默读第三段,思考:从全段来看,围绕什么中心意思来写的?

(板书:虽然下雨了,但是没如愿)

2.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讨论回答问题。

(1)作者认为什么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

(下雨天,穿上新雨衣到外面去。)

(2)“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我为什么这么兴奋?

(外面在下雨,我可以穿上雨衣到外面去玩了。)

(3)填空后,体会作者的心情。

【出示课件5】(学生完成后先提问,然后出示答案)

我兴奋地跑进楼门,妈妈让我 ____________________

(准备听英语讲座)

还差半小时,妈妈让我 ____________________

(休息一会儿)

我想去买酱油,妈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

(她已经买了)

我说炖肉需要很多酱油,妈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

(她没说要炖肉)

我说爸爸说要炖肉,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相信)

(4)“我”把雨打玻璃窗说成“敲着鼓点”可以看出什么?

(雨对“我”的吸引力非常大,为我带来难以抑制的激动。)

(5)“我”为什么盼着雨停下来?

(让雨留到明天再下,因为今天“我”没机会出去了。)

(四)第四部分

1. “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是因为什么?

(没想到又下雨了,“我”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这真是意外的惊喜。)

2. “我”这次为什么会“理直气壮”?

(妈妈没有理由不让“我”穿雨衣了。)

3. “小心翼翼”是因为什么?

(怕弄坏了新雨衣)

4. 读课文最后一段话,你从中看出作者什么心情?

(兴奋、满足、高兴)

(板书:雨天帮助我,穿上新雨衣)

三、整体回顾,体会写法

(一)出示问题【出示课件6】

1.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2. 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选出你认为最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二)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1. 学生汇报课件第一题,师生评价,教师指导:课文通过以下事例来写出我的“盼”

(1)晴天穿雨衣,热了一身汗。

(2)“我”每天盼着变天。

(3)看外面下雨,“我”想找借口出去,穿穿新雨衣。

(4)“我”盼着今天的雨留到明天再下,那样就可以穿新雨衣了。

(5)看见雨点落在许多马路、小杨树上的样子想象出雨点落在新雨衣上的样子。

2. 学生汇报课件第二题,师生评价,教师指导:课文具体描写“盼”这一心理活动的地方:

(1)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2)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

四、畅谈收获,课下练笔

1.请同学们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一个急切盼望下雨,一心想穿上新雨衣的孩子。课文围绕“盼”这个中心意思,选取了好几个事例来写。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写法,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3.课下,请同学们从下面的意思中选一个,并以此为中心写一段话。

(板书: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

板书设计:

16.盼

妈妈送我新雨衣

天天盼下雨,想穿新雨衣

虽然下雨了,但是没如愿

雨天帮助我,穿上新雨衣

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

教学反思:

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我在讲解课文时,抓住课文主线进行学习,让学生通过自读、探究来理解课文。

我逐段引领学生学习课文,让学生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来分析,对学生进行词句段的训练,最后出示两大问题: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2.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选出你认为最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我引导学生先探究,然后汇报,最后教师指导,向学生讲清楚本课的重点,即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写文章要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我认为本节课在安排写作练习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作品,互相提出建议,做好修改。

盼和夏天里的成长语文教学设计二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进一步感知作者具体描写了哪些事物在夏天里成长。(生自由读文,教师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读书的时候可真认真。是啊,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可是夏天的长是(课件出示: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描写了哪些事物在夏天里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绿蔓,一天就可以长几寸。

师:那你知道一寸是多长吗?一寸大约是三厘米多一点,几寸就是几个三厘米那样长,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段植物生长的视频,让我们去感受一下。看,绿蔓生长的多快,这也说明了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生:竹子林、高粱。

师:竹子真像作者写的那样长得那么快吗?让我们进入到一段视频中去看一看。果真是长得非常快,那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让大家感受到竹子、高粱那拔节的声音吗?(指名读)

生:花蕾。

师:老师这里准备了一段蒲公英生长过程的视频,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这里,作者为了突出植物长的快,用上了夸张的写作方法,让我们再读这句话,感受植物那飞快地长,跳跃地长,活生生地看得见地长。

生:石头。(教师出示相关图片,学生欣赏)

生:菜畦:(教师出示相关图片,学生欣赏)

生:小猫。

师:“个把月”是多长时间呢?(一个月左右)如果是你们,一个月能长多少呢?是啊,很难发现,可是小猫小狗小鸡小鸭却已经有妈妈一般大了,它们的长可是(飞快地长,跳跃地长,活生生地看得见地长。)

师:在同学们的汇报中说,从“一天、一夜、昨天、今天、明天、几天、个把月”这些词语中体会到生物长的快,那么这次也是表示什么的词语呢?(时间)是啊,作者就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利用表示时间的词语说明夏天的长是(飞快地长,跳跃地长,活生生地看得见的长。)那你能不能也用上表示时间的词语,仿照文中的句子说一说你观察到的身边哪些事物在夏天里是飞快地长呢?

师:听了几位同学的汇报,我们感受到了夏天的长是飞快地长。现在再来看一看,这段话的中心句是什么?

生: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品读第三自然段

师:刚才文中说的绿蔓、竹子林、高粱、草坪菜畦都是属于植物(板书)小猫小狗小鸡小鸭都是动物(板书),植物动物这些有生命的事物在夏天里成长,还有许多没有生命的事物在夏天里也在成长,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谁来读给大家听。

生:(读这一段课文)

师:这一自然段向我们描写了哪些事物在夏天里成长呢?

生: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

师:山是怎样一天一天变丰满的呢?丰满是什么意思呢?在文中,丰满指的是多而密,那是什么多,什么密呢?草多,树木密,是啊,也就是说因为草长,树木长,所以山是一天一天变丰满。那么你能不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来回答还有哪些事物在夏天里成才呢?

生:铁轨怎么也在长?

师:有知道的吗,铁轨会长吗?物体遇热膨胀,体积增大,所以铁轨的缝隙越来越小,柏油路也是这个道理,所以路面好像高起来了。

师:是啊,不热不大,不热不长,因为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所以什么都在生长。无论是有生命的植物动物,还是没有生命的山水铁轨都在长,这也说明了夏天是(万物长大的时期)。那么谁愿意再读这一自然段,让我们感受夏天是万物长大的时期。

品读第四自然段

师:的确,夏天是万物长大的时期。人也是一样。一天天的长大,在人的生长过程中,有些是看得见的长,有些是看不见的长,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生:我读懂的地方:(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升级、跳班)是啊,每到夏天,暑假开学的时候,我们都会从一个年级进入到高一个年级,这些是我们看得见的长,我们不仅是年级的增长,还是什么在增长呢?(知识、能力、智慧)这些是我们看不见的长。

生:两个谚语的意思我都不懂。

师:(课件出示谚语)

“六月六,看谷秀。”六月六是指农历六月初六到处可以看见齐腰深,秀出穗的谷子,谷穗吐金后意味着会有好的收成,看到这样的情景农民个个会欣喜不已的。

“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8月22日、23日左右,也就是代表着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就要来到,如果这个时候谷子还没有出穗,就没有了收成的希望,就像无用的荒草一样只能(割谷喂老牛了)。

师:如果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了收成的希望),所以,农民都会在植物生长的最近时期,让植物茁壮成长,这样秋天的时候才会有好的收成。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呢?这个问题有点难度,你可以把你的理解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相互说自己的理解,交流)

铁凝简介范文4

一、真实青春中的自我意识

春树在小说话语构建方面,力求“原生态”风格,善于通过“我”的真实青春的现实写照来彰显自己独特而浓郁的自我意识。从《北京娃娃》《长达半天的欢乐》《抬头望见北斗星》,到后来的《红孩儿》等,春树所讲述的处于青春期的叛逆少女的成长生活,更像是一个与她类似的那个青少年群体生活同行者的亲身经历。而正是这种真实的青春现实深深打动了读者,从而也凸显了作者在创作中善于表现自我的意识形态。

而正是春树这种真实的描述,凸显着具有特殊内涵的青春写作的特质和姿态。她作品中的“残酷青春”也绝不是一个文学中苍白的概念,而是一种由“我”亲身经历的到今天还在发生着的生活现实。以人们争议最多的为例,春树是既不回避,也不抽象,她真实地记录着的经历与感受。在《北京娃娃》中,春树是这样描写的:“‘你爱我吗?’我问他。他毫不犹豫地说:‘不爱。’……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他说得是那么直接那么坦白……我不停地擦拭流着伤心的泪,就那么躺着。”[1]34-35这里没有肉身之躯的展示,没有的描写,只有令人伤心失望的屈辱。可就是这种朴实的表达,让人感到无比的真实。

正如作者自己所说:“我想做的就是:不伪高调,不伪低调,也许当初有很多事、很多话现在看起来很傻,但当时真诚的心是真实的。”[2]春树的这种坦诚态度,让人感觉她并非作秀。而正是这种以“我”为原型的真实写照和情感流露,增强了其在创作中表现自我意识的强烈欲望。好像她正在以展示真实青春的方式告诉我们:“这不仅仅是我的小说,这就是我独特而青春的经历,是我要让世人了解并熟知的正处于青春期的具有独特张扬个性的自己。”纵观春树的小说,她通过真实的青春彰显自己这种强烈的自我意识的欲望和形态可谓无处不在。正如作者自己公开宣称自己是“女权主义者”一样,这种自我意识的突出表现使其更具鲜明的个性而独树一帜。

二、迷茫青春中的叛逆意识

春树的小说常用流水账式的方法讲述“我”在父母家里、学校及社会生活中感到的种种困惑和矛盾,“我”不停地体验,而感受往往是迷惑或否定的。于是,作品中的“我”在不断失落的迷茫中,便逐渐滋生一种想突破藩篱的叛逆意识。而处于迷茫青春中的“我”的盲目冲动,又进一步加重了其迷茫的程度和叛逆思想。

首先,春树小说中“我”的迷茫青春来自生活的不幸。在《北京娃娃》中,“我”被父母、老师等构成的成人世界抛弃后,十分渴望以一种成人的身份跻身于成人的世界,但冷漠而世故的成人社会却令她所向往的无法得到。其次,“我”迷茫的青春也来自自己盲目的行动和精神的空虚。正如《长达半天的欢乐》中写的:“我穿着我的黑色小吊带强颜欢笑,我的心发慌,没有什么能安慰我,我从头部以下到胃部以上这一部分都是空的。”她对爱情的追求也是迷茫的,在《长达半天的欢乐》中,春树再次通过当下女性惊心动魄的“私人”历程来展示其精神迷惘状态。她写道:“身体上熟悉了但精神上还比较陌生。怎么能从肉体过渡到精神是目前我们所要考虑的。”

而正是这种迷茫给“我”带来的对现实的不理解和反感,促使“我”想冲破迷雾寻找自己的生活,但现实是残酷的,使她美好的向往都以迷惑与失败告终。而这无数次的循环往复又不断加重了她的迷茫和反叛意识。于是,她在迷茫中盲动,在盲动中失败,在失败中叛逆。在春树作品里,有很多在常人看来是离经叛道的语句表达:“我讨厌纯洁的年代,讨厌天真的自己。纯洁是狗屎!纯洁什么也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的东西。”[1]316和众多的同龄人和女性作家相比,春树总是表现出一种超龄的激愤,她不仅指责卫慧和九丹没有身体只有硅胶,而且在互联网的个人论坛中宣扬自己的信仰:“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3]其独特的个性,特异的形象,叛逆的意识跃然纸上。

三、自由青春中的女性意识

春树小说善于以一种无拘无束的自为状态呈现。《北京娃娃》让我们看到新青年向往的自由自在而又奋不顾身的感性生活。而《长达半天的快乐》依然通过众多无聊和荒唐的言行来充分展示青春期女性作为人生标记的最原始的自由青春冲动。作者正是通过对青春女性自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感受的描写,来获得具有鲜明女性印记的专属自己的话语权,从而通过自由青春的“我”充分展现其女性意识。

特别是作者所提倡的自由主义的关系,在她作品中得到充分的显露。虽然作品中游走于不同男性之间的“我”其结果更多的是无望的失落,但这种飞蛾扑火似的“奋不顾身”的举动,不仅符合青春期女性较为实际的冲动似的心理特征,也在这种激进的女性姿态中显现出作者创作中强烈的女性意识。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长达半天的欢乐》中为人诟病的“更为混乱”的大量乱情琐事,充满了没有任何掌控与节制的自为性意识。女主人公这种“要不要性骚扰”的直白和频繁更换男友的举动,确实过于大胆张扬,而缺乏理性的意识制约。这也是许多评论家们认为她的作品是将女性经验推向极致的身体写作的重要原因。

可以说,以春树等为代表的一批更年轻的80后青春,她们对身体更加随意的姿态让人瞠目结舌而又惶惑不安。这与王安忆、铁凝通过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命运探询其更为深广的人性,以及张抗抗、徐坤等通过冷静反思现实中的两性生活揭示男权世界里压抑的女性主体人格相比,她们所渴求的表现女性意识的方式的确显得过于简单和不够理性,显然缺乏对生活的提炼和对女性主义的自觉反思与深度挖掘,也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作品的文学性和审美价值。因为,“身体毕竟是肉身性的存在,一旦被放大,精神性的话语就渐行渐远”[4] 。

四、残酷青春中的批判意识

从表面上看,春树的小说好像只是在坦承自己曾经的一切,并没有试图揭发或控诉什么,但从一处处撕裂的血淋淋的青春伤口可以看到,她残酷青春中强烈的批判意识是锋芒毕露的。《北京娃娃》以早熟而敏感的笔法描写了北京女孩林嘉芙令人心痛的生活和情感经历。当我们看着“我”盲目地、义无反顾地左冲右突着的身影和始终找不着出路的绝望表情时,必须承认,这种青春是残酷的。《长达半天的欢乐》叙述了少女春无力在漂泊中探寻,在颓废中玩乐的过程。这种青春流浪表现出的各种无聊“坎坷”的奔波,空灵心智的求索以及无爱之性的伤感等,同样让人不得不站在一个独特的青春视角来审视和评判这个社会的是是非非。小说最后一章,春无力死在了朋友小丁的刀下,在疲累混乱生活中结束了生命。这也许意味着残酷青春的消亡和灵魂的永生,但同样也意味着对残酷现实的责难和各种不良世俗的批判。

和前辈们不同的是,春树笔下的“我”没有能力选择棉棉那种贵族流浪儿式的途径来表示对现实的不满,又不愿像卫慧的“宝贝”选择堕落的方式纵情于感官的享乐来表现对现实的鄙视,也无能像陈染、林白笔下的戴二、多米借助精神的力量走入内心的坚守来表示对世俗的不齿,而是在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困窘下,只有用喝酒、参与地下摇滚聚会、、交另类朋友等生活方式来表示抗争与反叛。以“我”交往男朋友为例,《北京娃娃》里所有与“我”交往过的男朋友,不是猥琐、自私,就是卑鄙、龌龊。在《红孩儿》中,怀有幻想年幼的“我”虽然也曾感到过爱情“清新甘甜如蜜的气息”[5],但终因对方的自私冷酷而破灭,其结局依然是残酷的。春树就是善于在创作中通过“我”刻意对周围的一切进行否定,来表示对现实的不满和批判。

但值得注意的是,和她的前辈们相比,一方面,春树在对男人的厌恶和痛斥方面表现得并不十分激进。她所表达的对男性世界和男性的不满没有性别政治意味,更多的是出自内心本能的一种厌恶与宣泄;另一方面,虽然春树在文本中经常用书信的方式表现女主人公与同性朋友的心灵交往,但她并没有像她的前辈那样在异中引入同性之爱。更重要的是,虽然作品中的“我”屡受挫折,但终究没有堕落到无可自拔的深渊。由此可见,她的创作也并非完全没有度的把控。当然也不可否认,她所叙写的种种逾越道德规范的不轨行为,虽然其意图是在标榜反抗而不是把读者引向堕落,但却难以掩饰其对一些青少年读者的错误导向和负面影响。

以春树为代表的80后青春写作,善于通过“我”的青春经历和感悟以及各种青春形象的塑造来彰显自己的创作意识,从而丰富了青春写作的内涵和意识形态。虽然她们在青春写作中所展示的生活面貌还较狭窄,所凸显的一些创作意识还不够成熟,但是,作为新生的代表以及青春的写作团体,她们对青春世界另类素材的挖掘,对青春经历别样生活的感悟,对青春题材创作意识上所作的大胆尝试和努力,是有其探索的积极意义的。因此,我们要做的不仅是宽容和理解,更多的是支持她们在探索中不断前行,在反思中不断觉悟,在成长中不断成熟。

[参考文献]

[1] 春树.北京娃娃[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2] 春树.长达半天的欢乐[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186.

[3] 邵艳君.“美女文学”现象研究:从“70后”到“80后”[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89.

[4] 张欢.论成长中的青春女性写作[J].当代文坛,2009(06).

[5] 春树.红孩儿[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7:116-118.

上一篇茶油树

下一篇导游栖息地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