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荆楚文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荆楚文化范文1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9-0161-01
荆楚文化符号是楚国思想的结晶,非常完整地反映出当时楚国人民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随着时间的推移,荆楚文化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乃至世界范围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现如今,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和城市扩张不可避免地让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古建筑逐渐减少,荆楚文化的精神正在被世人所遗忘,“千城一面”的暴风雨正在向我们席卷而来。今天,我们独有的本民族建筑逐渐地被外来的以及模式化的建筑所取代。尤其改革开放国门打开之后,本土设计师受到了国外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熏陶,他们不加思索地照抄国外建筑,却忽视了国外的建筑精神――文化。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伟大历史的国家,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我们不应该完全摒弃自己独有的特色,盲目地进行现代化改造。比起市场上许多商业建筑,具有民族特色、历史氛围的建筑,除了历史所赋予的特殊风味外,独特的空间个性,是当代任何商业建筑师无法创造出来的,这也是老建筑最有魅力的地方。然而在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的几十年中,由于指导思想的偏差,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建筑已经凤毛麟角。但是,在民族文化还未完全消逝的情况下,仍有补救的方法。透过创意加入新的时代因素,传统建筑风格将呈现与时并进,融合个时代因素的新设计。在保留文化符号下,成功赋予建筑物新的机能与时代语汇。
一、荆楚文化及其特征、内涵与发展
1.荆楚文化概述。文化是城市的精神,精神是城市发展的产物,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心理和思想形态,具有强大的凝聚力量和向心力量。荆楚文化的精神将一直引导着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勇往直前。一座城市的领导者,只有把握住其文化的命脉,才能更好地建设和管理好这座城市。
2.荆楚文化的特征。(1)源远而流不长:楚亡之后,中原地区楚文化色彩迅速消失,在中原秦汉墓中没有发现楚文化的踪迹;(2)中原文化的因素与影响:荆楚文化是一种涵盖范围广泛的民族文化,除开自己的主要元素外,还吸收了南方土著文化因素和继承了中原文化因素。楚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也就是熔各种文化于一炉的过程。
3.荆楚文化的内涵。荆楚文化的内涵简单包括人文精神与美学意境两方面。人文精神体现在开放性、兼容性、灵活性、友好性,美学意境体现在庄严与狂放、宏伟与秀美、烂漫与沉静、天然与精密”的矛盾对立统一体中。
4.荆楚文化的发展。荆楚文化的发展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大体上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渊源期、滥觞期、成长期、繁荣期、衰落期。
二、荆楚建筑风格探源
1.荆楚建筑风格概述。层台与累榭是楚人特有的建筑风格。楚人的建筑具有南国风情,其主要就在于它有着极高的装饰艺术,楚人的建筑虽未得以保存,但华丽的装饰却保留在众多的文献里。①(1)荆楚建筑的特点:喜用木材;崇尚“天人合一”;色彩尚红、尚黑;个性飞扬;(2)荆楚建筑美学特征:空灵美、夸张美、线条美。
2.荆楚建筑风格的形成。在阶级社会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永远是统治阶级的想法,而建筑作为统治阶级的表现形式,必然会受到强烈的影响。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中,所以此处表现得淋漓尽致,等级制和世袭制在建筑中都可以看出端倪。
3.荆楚建筑风格的发展。城市发展迅猛,建筑类型日益增多,建筑技术不断提高,建筑的形象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但是我们不能盲目地吸收新鲜外来文化,得学会“去伪存真”,属于本国的民族文化得一直流传下去,作为一种建筑风格体现在现代建筑中去。建筑作为一种文化产物不光得使人们获得物质享受,更得使他们获得精神享受。
通过对荆楚文化符号美学特征进行实证研究,将荆楚文化符号重现在现代建筑中,形成一种新的建筑风格,使民族传统文化能在当今建筑中以符号的形式延续下去。让中国的建筑既能跟上时代步伐,又能具有自己的风格,而不是现如今千城一面的格局。我们必须认识到,国外的现代建筑、欧式建筑再好,不过是调剂生活的小情调,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我们真正应该传承和留下的应该是具有民族风格的建筑。现在很多人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是还没有在大范围内得以推广,希望当越来越多人了解荆楚文化后,能激发起他们对荆楚文化的保护意识。
注释:
①黄凤春.浓郁楚风:楚国的衣食住行[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参考文献:
[1]张正明.楚史[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
荆楚文化范文2
[关键词]楚文化 荆州 旅游资源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一、引言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指由襄阳、荆州、宜昌、十堰、荆门、随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神农架林区8个市(州、林区)组成的生态文化旅游区域。荆州位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东南部,地处“两湖平原” (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腹地,东临武汉,南接湖南岳阳,西邻宜昌、“长江三峡”,北靠荆门、襄阳,是一个天然的旅游集散地。荆州作为楚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自古就有文化之邦的美誉。
目前,荆州尽管把楚文化、三国文化、水文化作为旅游开发的主题,但从整体来看,荆州文化旅游尚处于后发位置,只有集中精力,突出重点,方能后发制胜。因此,非常有必要结合荆州自身实际和圈内外旅游发展整体态势,对荆州文化旅游的主题形象进行更加准确的定位。本文站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视角下,试分析“楚文化”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
二、荆州楚文化旅游资源概述
荆州,是楚文化的发祥地。近几十年的考古调查和发掘显示,纪南城是春秋末年至战国晚期的楚国都城,先后有20位楚王在此建都,历时441年,也是楚国繁荣和鼎盛时期的首都。在荆州城区,楚文化遗产主要有纪南城遗址、熊家冢楚墓、荆州博物馆、海子湖、江渎宫、八岭山楚墓群、孙叔敖墓、樊姬冢;在石首,主要有石首市博物馆、范蠡墓等;在监利,主要有程集古镇、伍子胥故里。此外,除著名的熊家冢楚墓外,还有一大批楚人墓葬正在发现和考古发掘,如雨台山楚墓、九店楚墓、天星观楚墓、马山一号楚墓、包山楚墓、郭店一号楚墓等。
1. 纪南城遗址公园
楚纪南故城为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其城址位于今荆州城区5公里处,周围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陆交通便利。楚纪南城为当时南方第一大都城,是楚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创造了闻名中外的长江流域楚文化。城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3.5公里,总面积约16平方公里。城墙周长15.5公里,为夯土筑成,坚实牢固。城内宫殿遗址遍布,附近还有纺织、冶炼等作坊及商业区遗址。1961年,国务院公布纪南城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楚纪南故城现已经列为旅游开发项目,整个项目的策划与规划由国家文物局指定的专门机构创意与编制,目标是建成国内最大的考古型遗址公园。
2.楚文化主题公园项目
楚文化主题公园,作为纪南城遗址公园的配套组合项目,选址在楚纪南城遗址公园东侧800米处,规划面积为2平方公里陆地和1平方公里水域。该项目是荆州“十一五”规划的重点项目――荆州市海子湖旅游区(楚文化主题公园、旅游休闲配套区、荆楚人家民俗区)的主要组成部分。
这个重新修建的历史区域将以再现楚纪南城建筑精华为主,包括城门、城堡、城墙、宫殿、牌坊、街市、旅馆、餐馆、港口、商业区、作坊区、军事区等设施。整个园区运行模式,将是由穿着楚国时代服饰的工作人员、演员和手艺人给游客现场表演生活、艺术的旅游社区。同时,开发多种互动项目供游人体验式旅游。
3. 熊家冢楚墓
“北有兵马俑,南有熊家冢”。熊家冢楚墓位于荆州市川店镇张场村,东南距纪南故城约26公里、距荆州城约34公里。据《江陵地名志》记述:“熊家冢,因埋葬熊姓祖先而得名”,是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川店~马山古墓群”中规格最高、布局最完整、代表性最强的大型墓地之一。该墓规模宏大,学者猜测墓主人是一位在楚国历史上具有较大影响的楚王。2005年11月29日,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准对熊家家墓地车马坑和部分陪葬坑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经过省市文物部门多次勘探,熊家冢陵园由主冢(即熊家冢)、陪葬冢、车马坑、排葬坑、壕沟等组成,整个墓地的排列规整有序,遍布西山岗,属罕见的特大型楚墓。该墓发掘将会在海内外产生轰动性影响,全面激活荆州旅游市场。
4. 荆州博物馆
荆州博物馆始建于1958年,占地4.8万平方米,是一座集陈列展览、文物保护、田野考古、文物收藏和科学研究于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荣获全国地市级“十佳博物馆”之首的盛誉。博物馆现藏文物13万余件,其中有堪称举世之最的战国丝绸;有全国馆藏数量最多、最精的战国秦汉漆器;有堪与马王堆汉墓女尸相比肩的西汉古尸;以及在楚乐宫进行的《荆凤楚韵》楚乐舞主题表演等。
三、从荆州自有旅游资源看开发楚文化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
华中师范大学旅游景观设计院在其主持的课题《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荆州发展规划(2009-2020)》中,根据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对荆州市重点资源进行了赋分评价并列分等级,从质量上来分析荆州文化遗产的存量,结果显示:
荆州人文景观中等级最高、影响力最大的资源,主要集中在楚文化、三国文化和水文化旅游资源。尤其是楚文化,其历史科学价值和珍贵程度显然是其他文化资源所无法比拟的。楚文化旅游资源占据荆州旅游资源最高等级五级共四项中的三项。从总体上看,楚文化旅游资源以遗址遗迹为主,三国文化旅游资源除少量遗址遗迹外,大多与三国故事和传说紧密相连。
1.三国文化旅游优势不明显
荆州是三国时期魏、蜀、吴相争的焦点,历史上关羽曾领兵镇守此地27年。据相关统计数字显示,三国时三家在荆州会兵时留下的文化影响力并不是一样重,而是侧重于刘备集团。
(1)全国范围上,从线路的划分和游客在线路的选择来看,湖北的三国文化旅游不占优势。
目前全国的三国文化旅游目的地划分为以下四个:一是旅游目的地主要在四川、陕西和甘肃的“蜀汉”线路群;二是旅游目的地主要在河南、河北、安徽、山东的“曹魏”线路群;三是旅游目的地在江苏、江西和浙江的“东吴”或“孙吴”线路群;四是主要旅游目的地在湖北的线路群。
(2)湖北范围内,荆州的三国旅游资源也不是很突出。
襄阳开发了“古隆中”旅游景点;成功申报了“中国三国文化之乡”,主打“诸葛亮文化”,并且通过举办诸葛亮文化节,进一步挖掘诸葛亮文化资源,打响诸葛亮文化品牌,提升襄阳文化软实力。此前,原襄樊市先后在1993年、2001年、2002年、2010年举办了四届诸葛亮文化旅游节,并在2007年举办了“纪念诸葛亮出山1800年”大型庆典活动。
宜昌有大量三国文化遗存, 仅以与关公生前死后有关的遗存而论, 其下辖的当阳县即有古麦城、周仓墓、关陵、关公显圣处、显烈祠、跑马堤、扬旗崖等60 余处之多。
荆门是三国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三国文化旅游的重要支撑点之一。荆门三国旅游资源包括古长坂、荆襄古道、掇刀石、马良山、关公庙遗址、东吴连发弩机等。
2. 红色旅游竞争力弱
荆州的红色经典旅游区有两个,即湘鄂西革命旧址――洪湖瞿家湾和监利周老嘴镇。虽然,“一曲洪湖水,唱遍天下知”,瞿家湾、周老咀等革命旧址已列入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但与中国第七大淡水湖、湖北省第一大湖的洪湖湿地生态旅游风景区相比,洪湖的红色旅游资源明显逊色不少。
同时,红色旅游在湖北本省也有不少优秀的经典线路,但荆州开发红色旅游受资源和本身旅游业落后等限制,如景点少而散,开发滞后等,不能形成规模优势,竞争力弱。
3. 水文化开发落后,无法形成规模
荆州的水文化旅游资源主要包括洪湖湿地生态旅游区、石首天鹅洲湿地生态旅游区、松滋水旅游区等,江陵南星洲长江文化园、荆州万寿宝塔文化园、荆江大堤、荆江分洪工程南北闸区等也是荆州水文化的载体。
荆州水文化旅游资源不同程度地存在散、小的问题。缺乏统一的串联和包装,旅游产品老化,突出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和优势不够,缺乏足够的观赏价值和文化品位。更由于资金和管理水平的限制,水文化资源开发严重滞后,与周围城市的水文化资源相比明显落后,无法形成规模而缺乏吸引力。如,与长江三峡这一位于湖北境内的水文化旅游著名景区相比,荆州发展水文化旅游,无论是在基础的物质资源上还是知名度上,都不存在优势。
四、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看开发楚文化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
湖北省委、省政府在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决策中,对旅游业发展提出的目标是,以“一江两山”为龙头,以长江三峡观光度假旅游区、武当山文化遗产旅游区、神农架原始生态旅游区、清江土苗族民俗风情旅游区、楚文化及三国文化旅游区、大洪山历史文化旅游区六大核心旅游区为支撑,把鄂西打造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从该旅游发展目标中显而易见,荆州的比较优势就是大力开发楚文化。只有把旅游发展定位于大力开发楚文化,荆州才算是找准了旅游业发展的坐标。
1. 开发楚文化旅游相对于鄂西北的优势
相对于襄阳、十堰、神农架和随州这四个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中的城市而言,荆州发展楚文化旅游有两大优势,一是荆州的楚文化旅游资源多,且知名度高,二是荆州旅游业处于刚起步阶段,可塑性强。襄阳、十堰、神农架和随州等地的楚文化旅游发展受自身资源限制,大都走的是山水风光旅游路线。荆州旅游起步晚,给荆州旅游业发展带来了一定困扰,同时,也使荆州在发展楚文化主题旅游上具有了可以大刀阔斧开发的可能。其他几个地区的文化旅游(诸葛亮文化、道教文化、神农炎帝文化等)经过多年的开发已各具特色,开发楚文化主题旅游会对已形成规模的原有旅游资源造成冲击。
2. 开发楚文化旅游相对于鄂西南的优势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作为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南接湖南,西北毗邻重庆,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使恩施自治州形成了人类起源文化、古老巴楚文化、民族制度文化、民族风情文化、革命红色文化、现代文明文化等多元文化类型。宜昌市凭借其瑰丽秀美的自然山水、奇特壮观的人文景观、丰富多彩的生物景观和蔚为大观的现代工程,现已形成多条旅游“精品线”、“特色线”,最具卖点的要数“长江三峡、三峡工程和屈原故里”三大世界级品牌。荆门的文化资源主要有屈家岭文化、荆门楚文化、象山文化、明显陵文化和名人文化。荆门楚文化主要位于境内钟祥市。钟祥曾经是楚国陪都,楚国在此开展一些重大政治、军事和文化活动。相较于荆门楚文化,荆州是楚国全盛时期的都城所在地,是楚文化的中心区域,境内共有11处17个楚文化旅游资源点,有封土堆的大型古墓葬1000多座,20代楚王的墓葬就在此列。荆州就像是一部记录楚文化发展变迁的活的史书。
3 .开发楚文化旅游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内的联动优势
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总体上看,长江三峡、神农架、武当山等著名景区大都位于西部,地处东南部的荆州虽拥有世界级楚文化旅游资源,但目前尚缺乏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产品。开发楚文化旅游资源,不仅可以弥补东南部缺乏品牌旅游产品的不足,还可以带动圈内城市――荆门、襄阳与宜昌的楚文化资源开发,并与武汉城市圈对接,形成联动效应,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流、市场共建、信息互通、文化互融、节庆互动、利益共享。
五、结论
上述以荆州开发楚文化旅游资源为出发点,通过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内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后,不难得出:荆州旅游业发展,应该而且非常有必要把开发楚文化旅游资源放在主体地位,突出“楚国故都”主题,深挖楚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楚文化旅游精品,方能实现以质取胜,实现荆州市“十二五”时期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支点和文化中心,打造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韩晏清. 荆州与三国文化[J]. 决策与信息,2005,3
[2] 许可振,马哲军.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概览[M] . 北京:研究出版社,2010,10
[3] 谭白英. 楚文化与湖北旅游业发展[J]. 江汉论坛,2003,2
4] 李春明. 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J]. 世纪行,2008,10
荆楚文化范文3
当下在大谈文化产业化、市场化,对不对,很对,比如美国好莱坞、迪斯尼,又在传播美国理念,又在大把大把捞取美元;比如我国这两年的文化产业,比如《喜洋洋与灰太狼》、《虹猫蓝兔》等等,也在名利双收。
然而,一个毋庸置疑、不容忽视的现实是,近年来,我们的图书产业越来越被产值、利润等笼罩,越来越看重印数多少、是否畅销、如何营销,这都对,但同时却越来越放松乃至放弃图书的质量、品味、文化含量、文化品格,那种范文澜先生孜孜提倡的“板凳要做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学术追求与风貌,那种古人“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的执着、认真乃至“迂腐”,正在日渐淡出我们的视野,“社会效益第一”有被“赚钱第一”所取代的现实威胁。这似乎已成为一种“共识”,“文化”只是一块牌子,一个幌子,而“产业化”、“利润最大化”、“市场化”才是硬指标、硬通货。
换言之,文化正在被异化着,被“金元升帐”不声不响、潜移默化地异化着;而由“异化”向前,走的必是一条淡化文化之途,知识含量、文化含量、学术价值、传世价值等等,正在有意无意地让位于上座率、点击率、发行量,如此等等;而异化文化、淡化文化的结果,就是文化被边缘化,变成看起来重要,说起来重要,而做起来无关紧要的一个“鸡肋”因素,文化变成一件“花瓶”般的摆设。
这当然是值得深忧与深思的!我们讲文化产业、文化软实力,不仅要讲利润指标、产值指标、赚钱指标,同时更本质的,一定要讲文化指标、精神指标、软实力指标,一定要讲其对于世道人心的作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荆楚文化范文4
茫茫而匆匆,匆匆却茫茫,光阴流动的速度实属超过了人们的想象。可,即使它再怎么迅猛的流动,终究留下了爱的痕迹。
初三的教室中,连空气都在紧张的流动,一个个都低着头,奋笔疾书。
霎时间,一道雷声顺着闪电的光劈进了我们的耳朵中,伴随着的,是那声来的不是时候的放学铃。
一个、又一个的同学,撑着伞,消逝在雨帘当中,我十分的焦急,心脏怦然作响,但面对着突然其来的大雨,那阴沉在梦乡中的寝室中的雨伞,我措手,却不能及。
雨水无情的泛滥着,哗哗流水声,一次又一次的激怒着我,闪电放肆的击打着,雷鸣,一声声的在耳朵旁徘徊。心思意乱的我,真想咬牙,一直冲到寝室,可这雨,实在是大的不像话了。在灯光下,天空中仿佛落着密密麻麻的玻璃,那时的我,就像一只要被宰的兔子,一点法子也没有。
突然间,一到熟悉而又亲切的声音,横穿过雨际,不断震动着我的耳膜“你要用雨伞吗?”
蓦然回首,原来是天,刚和我吵完架的朋友。我不敢正视他,心中的愧意迷住了雨中的空气,呼吸仿佛有点阻碍,“你,你不介意今天上午的事了吗?”“呵呵,怎么会呢?朋友嘛,争吵是难免的。”说着,说着,他一边撑起了伞,一边把我拉进了黑丫丫的帘水当中。我的眼中盈满了水珠,逆着雨水,不一会儿,脸上便有了一颗颗的水珠了,这不是雨水,是泪,里面包含了太多,反应了很多,最后的溶质,却只是爱。
荆楚文化范文5
【关键词】医院 文化建设 途径
党的十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那么,医院应该怎样推进医院文化建设,从而为医院健康快速发展起到强有力的促进作用呢?笔者想就此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以人为本,大力构建医院绿色景观文化
景观是医院文化得以向外显示的物态语言。良好的院容院貌,就如同一个人的衣着,适宜、温馨而不失鲜明、亮丽,才能吸引更多的目光,引来更多的关注。作为一个治病救人的场所,面对特殊的服务群体,医院更应以人为本位,从人的心理出发,推行绿色景观文化建设。
1.1从外观入手,营造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
对各类硬件建设要进行全面的统筹规划,房屋的构建与分布要合理,配备美化、亮化、绿化的自然环境工程,力求形成建筑独特、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方便实用、幽美舒适、整齐宁静的良好环境。
1.2从细节入手,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细节可以体现出一种关怀与爱心。在医院景观建设上,哪怕一个清晰的箭头,一个小小的坡道,一句温馨的提示语,一处高度适宜的扶手,都能给人带来安慰、舒适和温暖。正如希波克拉底所说的那样:“你对病人最好的方式是你对他们的事感兴趣。”为他们考虑的越多,就会做得越好。
1.3从宣传入手,履行科教预保的医院职能
充分依托医院建筑的有效空间、橱窗、院报、信息、电子大屏等各种现有阵地,对各类医疗预防保健知识及医院的工作理念、工作动态、工作成果进行宣传,这样即可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能为院容院貌增添美感;即可实现医疗科研教学及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医院职能,又能提升医院的形象。
2.以人为本,切实提高医院和谐窗口文化
医院的门诊、急诊、药房、收费处等部门是医院的几大窗口。患者就医,他人陪护,都是从这里开始的,而且他们中的极大多数也将从这里结束整个就医过程。换言之,窗口员工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刻可以向外传递医院的服务理念和文化气息,人们也大多通过这里来获取对医院的直接体验,所谓“一羽示风向,一草示水流”,医院和谐窗口文化建设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2.1强化形象意识
人们对人或事物的认知,很大部分取决于第一印象,作为窗口员工,要特别注意检点仪容,修饰服饰,规范举止,要处处体现对他人的尊重和礼貌,时刻让人感觉到良好的工作状态和精神风貌。
2.2强化服务意识
医院要不断强化员工的服务意识。培养员工优秀的个人品质和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只有高境界的服务思想才会指导并形成高效、全面的优质服务行为。
2.3强化质量意识
窗口服务质量跟各种环节质量一样,关系到患者生命、康复、生存质量以及就医过程中单位时间内的就诊质量,这就要求每位工作人员要时刻从病人的角度出发,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减少或避免病人辗转等候。
3.以人为本,着力提高医院团队素质文化
医院是为广大人民健康服务的场所,一个人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整体形象,在医院文化建设的各种表现形态中,人的素质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因此在医院文化建设中必须抓好团队素质文化建设。
3.1时刻注意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医者德为先。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医德医风受到了冲击,极个别医务人员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也发生了改变,对此,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经常为自己敲敲警钟,大力深化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并结合行业特点,强化医德医风教育,使大家自觉树立主动、优质、全面服务的理念,并切实转化到实际行动当中来。
3.2全面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水平
医院是知识、技术相当密集的组织,大部分员工从事的是医疗护理等科技含量高的职业。尤其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各种医疗护理以及管理技(艺)术也是日新月异。因此,医院可以广泛搭建平台,为广大员工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机会,使其时刻保持一颗强烈的上进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能够广泛借鉴国际国内的先进成果,不断开发创新,与时俱进。
4.以人为本,努力创新医院先进管理文化
管理,就是以有效果和高效率的方式达成组织目标管理所必须的技能,其中之一即是人际技能,它对员工激励和挽留优秀人才以及组织的总体业绩至关重要。医院应该充分认识到人是医院文化的第一要素,在管理上多想办法,力争让员工发生的作用最大化。
4.1 要尊重个人的人格
现代管理是人本管理,人已不再是“会说话的工具”,对人的管理必须讲究艺术,把员工当作社会人和文化人,多尊重他们的意愿,满足他们各个层次的需求,让员工感觉到受到重视、鼓舞和形成密切融洽的工作关系。
4.2要突出柔性的管理
哈佛大学一个专项研究揭示,消费者的忠诚度是决定市场份额的关健因素,而顾客的体验来自于员工的敬业表现,而员工的敬业度则直接取决于一线经理的表现。即他们是否具有管理水准,直接影响着员工绩效发挥。对这个现象,有人给出了一个恰当的比喻:企业的微循环,即不管心脏如何热,若微循环不畅,则手脚都是冰凉的。因此管理者不能单纯地把员工当作一种生产要素,要注重从人本出发,多与员工沟通,并充分调动基层管理者的力量,为发挥员工主动性与创造性提供更大的空间,力求形成全院共同协商、上下联动的管理工作局面。
4.3构筑双赢平台
医院要用先进的理念和优越的制度吸引员工,让员工感觉到,只有在这家医院的这个平台上,自身价值与利益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同时,医院要努力为职工提供更高更好的发展平台,提供更宽松、更愉快的工作生活环境,为员工发挥潜力给予足够的空间。
作者简介:
荆楚文化范文6
关键词:深圳民俗文化村;景区;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
一、深圳民俗文化村景区的现状
中国民俗文化村以“二十五个村寨,五十六族风情”的丰厚意蕴赢得了“中国民俗博物馆”的美誉。中国民俗文化村在深圳市锦绣中华的西侧,如今又建造了一幢幢傣族的竹楼、布依族的石房……。中国民俗文化村于1991年10月建成开放。占地面积15.8万平方米,包括中国21个民族的24个村寨,成为全国56个民族有代表性的民族风情博物馆。24个村寨全部按照1比1的比例修建,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深圳民俗文化村景区的困境
1.民俗文化出现庸俗化倾向。随着民俗旅游的不断开发,旅游地的民俗文化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为了发展旅游业,接待地为积极吸引各方旅游投资者,在开发民俗旅游项目时把具有地域特点的文化弃之不顾,不重视自己的文化结构,并且抓住不少旅游者并不关心接待地文化特色的真实含义,而只是为了猎奇心理,急功近利甚至于一味迎合游客的心理,流于媚俗的层面上。深圳民俗文化村景区一些地方民俗文化特色的东西被肆意移植照仿,似乎其存在的基础再不是当地的社会生活,而是旅游者的需求。如在深圳部分农家乐旅游项目中,为了适应旅游者的日常生活习惯,农家乐旅游度假村改变了原有的农家生活方式,现代化的通讯设施及装备(电话、卫星电视、网络、豪华出租车)屡见不鲜,使农家乐旅游已失去了它应有的乡土文化氛围,旅游者也体会不到乡村与城市的差异。
2.高质量、高品位旅游产品开发缓慢。深圳民俗文化村景区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是其在国内旅游市场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却不是很大,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过硬的旅游产品,开发的深度、广度和规模都不够。而旅游购物是旅游经济中最具弹性系数的潜在消费,可以有效拉动消费,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是现代旅游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深圳民俗文化村景区民俗旅游纪念品品种少,地方特色不鲜明,纪念价值不突出,缺乏创意,做工粗俗,质量差,没有开发出过硬的品牌和特色商品。对于民俗旅游的投入更是不足,高质量、高品位的旅游景区和新的旅游项目开发缓慢,制约了深圳民俗旅游的快速发展。旅游的经营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也是产品,其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招来旅游者的多少,影响到旅游客源市场,影响到经济效益。一些民俗旅游景点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较低,景点环境卫生差,使游客产生了反感。
3.民俗旅游开发企业过度追求市场效益。深圳民俗文化村景区的开发最直接的目的是获得市场效益,然而过度的追求市场效益,必然会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在目前深圳民俗旅游开发中,民俗旅游开发企业过度的注重旅游开发的市场效益,而没有深入的去挖掘民俗文化的内涵,不少旅游企业为了眼前利益,为迎合部分游客的需求,将民俗旅游活动过度的舞台化,将民俗活动转变为舞台性的商业表演活动,甚至随意歪曲当地民俗文化,加入一些现代化的元素,从而使当地民俗旅游活动失去神秘性和特色性,流于庸俗。因此,民俗旅游企业的过度市场化追求,导致目前深圳的民俗旅游活动流于形式,不能体现深圳民俗文化特色。
三、民俗文化村景区的出路
1.完善政府各项职能。政府主导着旅游业的发展方向,旅游业是个大系统,民俗旅游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民俗旅游业的发展同样受到地方政府的管理和指导,政府应该完善其自身各项职能,在指导民俗旅游业的发展中起到应有的作用。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战略规划的指导,地方政府应该完善其战略规划职能,根据本地区民俗旅游资源类型和分布情况,统筹规划,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一切开发都应该以旅游消费者为中心,分析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划分不同的目标市场和客源市场,根据需求制定开发策略、开发方向,并不断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变化,适时做出调整。科学制定开发民俗旅游资源的近、中、远期规划,加强规划执行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建立规范文化产业发展的监督约束机制,注重挖掘和开发民俗资源中先进的优质的产品,摒弃和打击各种腐朽、没落和颓废的劣质产品,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促进产业有序、健康发展。
2.注重深圳民俗文化村景区的保护工作。(1)引导当地居民对民俗文化的保护。民俗文化的产生与当地居民的生活生产习俗是分不开的,因此,在保护民俗文化中,当地居民的积极参与至关重要。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向当地居民传递有关信息,使他们意识到本地传统民俗文化的价值,激发他们对自己生活文化的自豪感和文化自觉意识,促使他们主动地去维护自己的民俗文化,相信自己的生活文化更适合于他们,而不是盲目的接受外来的文化。采取各种学习和培训手段,为旅游地居民提供学习民俗文化的机会,增强他们的民俗文化保护意识。(2)引导旅游者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引导旅游者尽量减少对旅游地民俗文化的影响,要事先向旅游者提供有关旅游地民俗文化的准确信息,尤其是那些不易被外来者所理解和接受的部分,让旅游者与旅游地居民之间保持恰当的距离,以免因旅游者的歧视、好奇而对旅游地居民产生心理上的负面影响,影响旅游地的好客度。要根据旅游地的民俗文化环境,对旅游者的穿戴及言行举止进行限制,以免旅游者的不恰当装扮及行为对旅游地文化造成不适当的影响。
3.提高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与从业人员素质。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与经营的主体是民俗旅游经营企业,企业管理水平以及员工素质直接影响到民俗旅游的发展,旅游地形象以及旅游精品的塑造。服务是旅游附加产品的主体构成内容,旅游服务质量是影响着游客从旅游产品中获得的旅游价值大小及旅游满意度的最直接因素。因此,在强调民俗旅游地的硬件开发与建设的同时,应该更加注重其软件方面的建设,加强民俗旅游企业的自身建设,引进灵活高效的企业运行机制,选聘一批高水平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加强对员工服务意识以及服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工作,从而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提升旅游景区的整体形象。
结论
加强圳民俗文化村景区开发是指以利用和发挥旅游资源的最大潜力为目的,以游客需求为基础,多层次、多方面分析市场,对现有的旅游资源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和人为改造,挖掘其精髓,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和活力,延长其成熟期,延缓其衰落期,适时不断推出新的旅游产品,促进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