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端午节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端午节诗范文1

所有的朋友能够:

五月五端午节

敲锣打鼓赛龙舟,

家家户户来过节,

欢聚一堂乐呵呵,

小小粽子万里香,

吃在嘴里甜在心,

情意浓浓捧在手,

悠悠清香满街飘。

端午节诗范文2

民间又有端午节“百草皆是药”的说法。按照习俗,不少家庭习惯在端午节这一天,将一束束菖蒲、艾叶采回家,悬挂在自家门口,据说是驱邪去毒,有的人还将菖蒲、艾叶熬水洗浴。那么,用艾草煎水沐浴是否可以防治皮肤病?饮雄黄酒又有哪些功效、哪些禁忌?艾叶、菖蒲、蒲姜等植物制成香囊又为什么能养生防病?

本期《家庭医药》就为您解答上述疑问,让您今年的端午节不再普通,让上千年的端午节变身为新时代的“卫生节”!

江上龙舟争流,岸边粽叶飘香——没错,端午节又要到了。

端午从古至今都是中国人的一个隆重的节日。赛龙舟,吃粽子都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节目。这一天,人们还会在家门前挂上艾叶、菖蒲,饮用和涂抹雄黄酒,给孩子们佩戴上用艾叶、蒲姜等植物填充的香囊。这些古人认为可以“驱邪避凶”的习俗,在现代人看来多多少少都有着一些神秘色彩。

端午正值仲夏时节,是一年中阳气至盛的阶段,气温骤升,天气湿热烦闷,人们比平时更容易烦躁忧郁。然而,这却是蛇虫鼠蚁繁衍生息的好光景,就像民谣里唱的:“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五毒指的是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古人虽然没有现代医学知识(不知道与此同时还有成千上万的有害病毒、细菌和真菌也趁着端午适宜的气候,争先恐后地繁育后代),但是生活经验也告诉他们,这是一个疾病高发时期。身体不好,自然容易诸事不顺,所以古人把农历五月视为“恶月”,也叫“五月忌”,诸事多避忌,要禁欲、斋戒,选定五月初五,称为“恶日”,在这天用艾叶煎水沐浴,给门前挂上艾叶、菖蒲,熏苍术、白芷,饮雄黄酒,佩戴香囊,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驱邪避毒。

这些代代流传下来的习俗,真的具有驱邪避毒的神奇功效吗?到底驱的是什么邪,避的是什么毒呢?下面我们就来一个一个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

“艾”在端午

说到艾,大家都不会陌生。如果您是一个文学爱好者,一定在《诗·王风·采葛》“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里找到过艾的倩影;如果您是一个资深美食家,一定吃过那种用艾叶和糯米做成的湖广小吃艾粑粑;如果您是一个植物学的好学生,一定知道艾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产于亚洲东部;如果您是一个中医养生达人,那艾条、艾绒一定是您针灸时的好朋友。艾在现代生活中随处可见,然而在古代,古人却把它奉为辟邪的宝贝,在端午一定要挂在自家门前“禳毒气”。到底小小艾草怎样“上位”在端午节上扮演重要角色呢?让我们也“穿越”一下,一探究竟。

话说在遥远的古代,一个宁静的小山村里,人们过着安详和美的日子。而这份安静,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彻底打破了。由于医疗条件的落后,面对瘟疫的肆虐横行,没见过这种疾病的村民们完全不知所措,认为被瘟疫感染的人是“中邪”或“撞鬼”,只能虔诚地祈求上天的庇护,但这些祈祷并没有丝毫打消瘟疫嚣张的气焰。渐渐地,村民们大多都病倒了。突然,有人发现,有一家人却没有被传染,而这家人因为专门种植艾,在自家的门梁上,正悬挂着一捆艾叶,院子里也常常升起燃艾生火的袅袅余烟。那时起,人们便坚信艾叶是一种驱邪避毒之物。

或许正因为如此,尽管缺乏对艾成分的认识,但不妨碍古人将其作为治病的药物,并成为传统中药传之后世。

艾又名艾蒿、艾草、冰台、灸草等,为菊科植物,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生产,但以湖北蕲州产者质量最佳,称为“蕲艾”。艾叶药用始载于晋代《名医别录》,用于治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通十二经。端午正值阳气至盛的时节,无怪乎古人把具纯阳之性的艾叶作为端午应景的不二之选。艾叶具有回阳、理气血、逐寒湿、止血安胎等功效。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艾主要含挥发油、黄酮、三萜类等化学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实验研究表明,艾的挥发油具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艾叶燃烧的烟对常见的化脓性细菌、真菌和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艾中分离出来的棕矢车菊素、苦艾素等,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艾叶油具有平喘、消炎的药理作用。

原来,传说中能驱邪避毒的悬挂艾叶、艾烟熏都是利用这些方法,把艾里的有药理活性的化学物质释放出来,在空气中形成天然药分子膜层,就像给人们罩上了一个消毒气幕。与此同时,这些气味会刺激鼻黏膜,使鼻黏膜上的一种对多种病原体具有杀伤力的抗体含量提高,达到抗菌、抗病毒、防止染病的作用。同样的,艾叶煎汁洗浴,也是通过浴水把艾中的有效抗菌成分溶解出来,起到预防和改善由细菌或真菌引起的皮肤疾病的作用。因此民间也有“端午洗艾澡,百病都赶跑”之说。

正如前面所说,端午正是有害细菌、真菌和病毒繁殖和传播的旺盛时机,具有广泛抗菌抗病毒活性的艾,确实是对抗这些坏家伙的一把利器。

>> 链 接

洗艾澡的方法:取新鲜艾适量置于锅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煮沸,15分钟后,取出艾叶,将艾叶水兑入到洗澡水中调至适宜温度,泡洗20分钟,可以有效预防和改善皮肤瘙痒。流感盛行期间,在室内,用艾烟熏30分钟,之后开窗通风,还能够有效的预防流感。

劝君慎饮雄黄酒

在古代神话中,雄黄酒是茅山道士用来克制动物修炼成精的必备之物。《白蛇传》中,白素贞就因为饮了端午节的雄黄酒而现了原形。白蛇千年的道行尚且抵不过雄黄酒,可见,在古人眼中,雄黄酒实在是对付蛇蝎毒虫的法宝。那么雄黄酒到底厉害在何处?端午节可以自制雄黄酒来饮用吗?

雄黄酒,顾名思义,就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成的药酒。雄黄是传统中药,外观黄澄澄金灿灿的,所以它还有个富贵的名字,叫做“黄金石”。别看它样子惹人喜爱,毒性可不小。中医认为它性温,味微辛,有毒,具有解毒杀虫、燥湿祛痰的功效。

所以,古人们在端午这个“五毒醒,不安宁”的时节,把雄黄酒洒在屋内,或涂抹在手足,用来驱避蛇虫。那么,这样做真的好吗?雄黄酒“解毒杀虫”的功效从何而来呢?

据《中国药典》记载,雄黄为硫化物类矿物,主要成分是二硫化二砷,而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雄黄具有药理活性的成分是几种构象不同的砷硫化合物,它们解毒杀虫的作用机制,是诱导细胞的凋亡和分化。在细胞中,有一种名叫“巯基”的基团,是诱导细胞凋亡和分化的重要因素。当它氧化或者发生交联,就会启动细胞凋亡信号,细胞就像被判了死刑,无可奈何地按着程序一步步走向死亡。而雄黄中的砷硫化合物,就是与巯基结合的“专业户”,巯基结合上了它们,于是稀里糊涂的发生了氧化或者交联,然后细胞们就稀里糊涂地走上了不归路。

由此可见,与其说雄黄“解毒”,倒不如说它“以毒攻毒”。不管是好细胞还是坏细胞,只要它遇见,就一股脑儿全杀无赦。用得好了能治病,用不好就易中毒。

其实砷的毒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化学形态,不同的砷化合物的毒性差异很大。雄黄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二砷,《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药用雄黄其二硫化二砷含量要在90%以上。二硫化二砷基本不溶于水,在胃肠道很难被吸收,理论上它对人体的危害并不大。但雄黄暴露在阳光和空气中会发生光化和氧化反应,部分二硫化二砷就可能转化为三氧化二砷,即“砒霜”。雄黄若受热,转化成砒霜的量就更大。砒霜的毒性很强,进入人体后可破坏某些细胞呼吸酶,使组织细胞不能获得氧气而死亡;还会强烈刺激胃肠黏膜,使黏膜溃烂、出血;亦可破坏血管,发生出血,破坏肝脏,严重的会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

因此,不管是涂抹雄黄酒,外用它来治疗蛇虫咬伤和恶疮,还是内服微量雄黄治疗癌症和白血病,都必须严格遵循医生指导。如果雄黄的纯度较高,少量饮用雄黄酒是不会发生中毒现象的。但雄黄容易在体内蓄积,长期或大量服用就有可能发生中毒的危险。所以端午节还是少饮或不饮雄黄酒为妙。至于用雄黄酒喷洒于房屋内外进行消毒杀菌防虫,还是可以的。

端午节就要到了,请大家记住,雄黄酒一定不能自制,更不能擅自饮用!

暗香浮动养身好,选购禁忌要记牢

在所有端午节的习俗中,制作和佩戴芬芳的香囊也许算得上最文艺最具美感的一项了。香囊也叫香包或香袋,古人以彩色丝线在彩绸上绣制出各种或淡雅或艳丽的传统图饰,内装具有浓烈芳香的中草药粉末,缝制成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小绣囊,用以提神驱虫。

香囊凭借它美丽的外表和芬芳的气味,古往今来都为文人雅士所垂爱。传说唐玄宗在马嵬坡下牺牲了杨贵妃的性命,贵妃的尸体被匆忙就地埋葬。待到收复西凉,唐玄宗悄悄派人去探寻贵妃尸骨,只找到了她生前随身携带的香囊,玄宗睹物思人,不禁老泪纵横。而在《红楼梦》中,林妹妹也巧手为宝玉缝制过香囊,每一缕芬芳都饱含着她的情思。

近年来,每逢端午时节,市场上各式各样色彩斑斓的香囊让人目不暇接,这样充满浓郁中国风的小香囊用来馈赠亲朋好友也非常有面子。那么,这香囊的里子又是什么呢?传统端午节香囊里的中药,除了上面提到过的艾叶和雄黄,往往还有菖蒲、白芷、藿香、薄荷等。它们各自又有什么奥秘呢?我们一起一探究竟。

菖蒲 菖蒲是一种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含有大量的挥发油,具有提神通窍、杀虫灭菌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菖蒲的挥发油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镇静安神和开窍醒脑的“双重调节”作用——你兴奋过了头时,它能让你安静下来;你昏昏欲睡时,它能让你清醒起来。除了放在香囊中,菖蒲还常常被人们同艾叶一起悬挂在门口。

白芷 中药白芷是伞形科的几种植物的根。它还有一个名字 “香棒”,它的芬芳由此可见一斑,奠定了它在香囊中的一席之地。它的香味也大都来自它的挥发油,包括榄香烯、十六烷酸、壬烯醇等。此外,它还含有豆素及其衍生物,如当归素、白当归醚、欧前胡乙素、白芷毒素,这些物质使之具有解热、镇静和抗炎的作用。中医则认为它是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的功效。

藿香 “藿香正气水”的独特味道一定让喝过的人印象深刻,有人开玩笑说:“藿香正气水的味道就像人生的味道——什么味道都有。”这种味道很大程度就拜藿香所赐。中药藿香是唇形科的植物藿香的地上部分。同样的,藿香也含有大量挥发油,具有祛暑解表、化湿和胃的功效,常被用来治疗夏令感冒,暑湿呕吐等。

此外,根据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香囊的内容物也不尽相同。除以上几种药物以外,香囊内还常装有苍术、细辛、丁香、川芎、山奈、朱砂、雄黄、麝香、苏合香、冰片、辛夷等中药,这些药物多含有挥发油,具有芳香化湿、开窍醒神、辟秽驱虫等功效。如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芳香辟秽;细辛芳香透达,散风化湿,通鼻窍;丁香芳香理气,温中降逆;麝香开窍醒神(编者注:麝为保护动物,现已不许采麝香,只能用代用品,所以现在的香囊是不含麝香的),活血通经,消肿止痛;苏合香开窃,辟秽,止痛;冰片开窍醒神,清热止痛。通过对传统香囊配方的研究发现,这些芳香性物质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可兴奋神经系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促进抗体的生成,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生长的作用,可有效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因此佩戴香囊是一种用来防治春、夏季流行病的好方法,同时还具有预防蚊虫叮咬的作用。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香囊都适宜佩戴,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宜佩戴香囊。市场上鱼目混珠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一些不法商贩为了降低成本,利用劣质香水填充物来代替中药作为香囊的内容物,人们长期佩戴这类以假充真的香囊对身体健康有害无益。因此,若要购买香囊应去正规药店,在医生或者药师的指导下购买,切勿贪小便宜而购买成分不明的香囊。另外,正规香囊中的中药多具有活血行气的作用,孕妇和体质虚弱的人是不适宜佩戴的。

结 语

端午习俗中与保健相关的习俗还有许多。除了上述的洗艾澡、饮雄黄酒、佩香囊以及众所周知的划龙舟、吃粽子外,还有“插艾叶挂菖蒲”,就是在端午节时,家家都要洒扫庭除,同时将菖蒲、艾叶插于门楣,悬于堂中,借助菖蒲、艾叶的芳香之气来驱邪避毒。

端午节诗范文3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其中包含了中华民族伟大的传统文化,因此很多的文人墨客为端午留下了很多的诗篇,你都知道那些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2021描写端午节的诗词大全”,欢迎阅读与借鉴!

描写端午节的诗词1逢春记

楚风梳醒庭前柳,暖雨弄香垄上花。

旧燕津梁鸣正月,新鸿画舫恋茶家。

少东妙手煮陈酒,陌客清襟品鲜腊。

又是一年芳草渡,且听春语述铅华。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

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永遇乐端午

宋晁补

朱颜老去,清风好在,未减佳辰欢聚。

趣腊酒深斟,菖蒲细糁,围坐从儿女。

还同子美,江村长夏,闲对燕飞鸥舞。

屈原塔

宋苏轼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

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描写端午节的诗词21.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

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宋杨无咎《齐天乐端午》

2.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正月十五夜》

3.朱颜老去,清风好在,未减佳辰欢聚。

趣腊酒深斟,菖蒲细糁,围坐从儿女。还同子美,江村长夏,闲对燕飞鸥舞。——宋晁补之《永遇乐端午》

4.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宋欧阳修《鱼家傲》

5.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

——宋苏轼《浣溪沙端午》

6.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正月十五夜》

7.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十五夜观灯》

8.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

9.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

——宋苏轼《浣溪沙端午》

10.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有关粽子的诗句_粽子的句子_端午的诗词有关粽子的诗句_粽子的句子_端午的诗词。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唐杜甫《端午日赐衣》

11.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

——宋秦观失调名《端午》

12.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宋苏轼《屈原塔》

13.红藕丝,白藕丝,艾虎衫裁金缕衣。

钗头双荔枝。鬓符儿,背符儿,“鬼”在心头符怎知?相思十二时。——宋李石《长相思重午》

14.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

15.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

——宋宋祁《屈原祠》

16.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

——宋张耒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17.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汴京元夕》

18.醉看葵柳怀旧事,馋思樱笋梦吾庐。

向时痴绝今愁绝,自读《离骚》些老夫。——宋高箸《重午怀旧》

19.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宋张耒《和端午》

描写端午节的诗词3端午

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五月五日

北宋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北宋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

明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 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 无酒渊明亦独醒。

午日观竞渡 明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同样是竞渡,在不同人的眼里,却有着不同的热闹与郁愤。

竞渡诗

唐 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喊,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描写端午节的诗词4花心动 宋 史浩

槐夏阴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菖歜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贺新郎 宋 许及之

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时展卷,诵骚语。新愁不障西山雨。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漾不到、潇湘江渚。我又相将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渔父。君有语,但分付。

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 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五日(选一) 唐 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五丝 唐 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端午日赐衣 唐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 唐 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 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描写端午节的诗词5端午游真如迟适远従子由在酒局 宋 苏轼

一与子由别,却数七端午。身随彩丝系,心与昌歜苦。

今年匹马来,佳节日夜数。儿童喜我至,典衣具鸡黍。

水饼既怀乡,饭筒仍愍楚。谓言必一醉,快作西川语。

宁知是官身,糟曲困熏者。独携三子出,古刹访禅祖。

高谈付梁罗,诗律到阿虎。归来一调笑,慰此长龃龉。

少年游 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宋 苏轼

银塘朱槛曲尘波。

圆绿卷新荷。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天气尚清和。好将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狱草烟深,讼庭人悄,无吝宴游过。

到官病倦未尝会客毛正仲惠茶乃以端午小集石 宋 苏轼

我生亦何须,一饱万想灭。胡为设方丈,养此肤寸舌。

尔来又衰病,过午食辄噎。缪为淮海帅,每愧厨传缺。

爨无欲清人,奉使免内热。空烦赤泥印,远致紫玉玦。

为君伐羔豚,歌舞菰黍节。禅窗丽午景,蜀井出冰雪。

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金钗候汤眼,鱼蟹亦应诀。

遂令色香味,一日备三绝。报君不虚授,知我非轻啜。

浣溪沙 宋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齐天乐 宋 杨无咎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菩萨蛮 宋 陈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渔家傲 宋 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念奴娇 宋 张榘

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喜迁莺 宋 黄裳

端午节诗范文4

20xx年端午节放假安排时间表 20xx年端午节时间20xx年5月28日至5月30日放假公休,共3天

6月30日(星期二,农历端午节当日)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5月28日(星期日)公休

5月28日(星期日)公休调至5月29日(星期一)

5月31日(星期三)照常上班。

端午节的由来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

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

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端午节传说1、纪念屈原说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纪念伍子胥说

端午节起源传说相关人物:屈原与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

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3、纪念孝女曹娥说

端午节诗范文5

2017端午节祝福诗句送客户

1、条脱闲揎系五丝。李清照《端午》

2、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褚朝阳《五丝》

3、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十五夜观灯》

4、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5、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生查子元夕》

6、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杜甫《端午日赐衣》

7、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8、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9、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京都元夕》

10、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汴京元夕》

11、宜欢聚。绮筵歌舞。岁岁酬端午。张孝祥《点绛唇》

12、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赵蕃《端午三首》

13、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

14、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文天祥《端午感兴》

15、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

16、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苏轼《浣溪沙端午》

17、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18、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19、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20、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许及之《贺新郎》

21、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澡兰香淮安重午》

22、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张耒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23、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苏轼《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24、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杜甫《端午日赐衣》

25、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26、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端午》下阕

27、画帘开、束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刘克庄《贺新郎》

28、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文秀《端午》

29、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

30、梅夏暗丝雨,春秋扇浪风。香芦结黍趁天中。五日凄凉千古、与谁同?万俟咏《南歌子》

31、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殷尧潘《端午日》

32、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文天祥《端午感兴》

33、好是佳旦称觞,班衣拜舞,有鹓雏相对。后院婵娟争劝酒,端午彩丝双紧。王迈《念奴娇》

34、梅夏暗丝雨,春秋扇浪风。香芦结黍趁天中。五日凄凉千古、与谁同?万俟咏《南歌子端午》

35、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贾谊《吊屈原赋》

36、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许文通《端阳采撷》

37、艾虎钗头,菖蒲酒里,旧约浑无据。轻衫如雾,玉肌似削,人在画楼深处。周紫芝《永遇乐》

38、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赵蕃《端午三首》其二

39、石榴一树浸溪红。零落小桥东。五日凄凉心事,山雨打船篷。谙世味,楚人弓。莫忡忡。姜夔《诉衷情》

40、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41、乘兴挈朋侪,游赏遍、南峰佳致。崇仙岸左,争看竞龙舟,人汹汹,鼓冬冬,不觉金乌坠。杨无咎《蓦山溪》

42、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苏轼《六幺令》

43、彩丝金黍,水边还又相逢。怀沙人问,二千年、犹带酸风。骚人洒墨香浓。幽情要眇,雅调惺松。赵以夫《芰荷香》

44、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苏轼《屈原塔》

45、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尔。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不知生者荣,但是死者贵。文天祥《端午》

46、红藕丝,白藕丝,艾虎衫裁金缕衣。钗头双荔枝。鬓符儿,背符儿,鬼在心头符怎知?相思十二时。李石《长相思重午》

47、朱颜老去,清风好在,未减佳辰欢聚。趣腊酒深斟,菖蒲细糁,围坐从儿女。还同子美,江村长夏,闲对燕飞鸥舞。晁补之《永遇乐端午》

48、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着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黄裳《喜迁莺端午泛湖》

49、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张榘《念奴娇》

端午节诗范文6

关键词:语言;有界时段;无界时段;持续性;合理搭配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2)05-0163-03

一、前言

世界上一切行为都是在一定时空内进行的。这种时间可以是时点,也可以是时段,所以语言中有“点时间状语”(时点)和“段时间状语”(时段)。由于任何动作都发生在一定时间内,所以语言中的时段与动词之间自然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张梦井(2001)认为这是“时间参照”和“时间涵盖”的逻辑关系。[1](P41)这种逻辑关系决定着看似语法正确的句子,如果不合乎逻辑关系,也不能认为是正确的句子。本文在上述基础上从认知角度进一步研究语言当中的时间状语与动词之间的合理搭配问题。

语言中的时段分为“有界时段”和“无界时段”。有界时段又分为“单极时段”和“双极时段”两种。“单极时段”必须有一个起点或终点,例如“自从……以来”和“在……以前”。“双极时段”必须有两个极点,即起点和终点,例如“从……到……”。无界时段又称为“无参照时段”或“自由时段”,因为它在句中没有明确的参照体。它在时轴上可以自由移动,即(理论上认为)它可以延伸到遥远的未来或遥远的过去。

二、 两类不同时段的语义特征研究

(一)有界时段

1. 有界时段有明确的起点或终点。它可以分为“单极有界时段”和“双极有界时段”:

(1)单极有界时段

这种有界时段只有一个极点(起点或终点)。“自从…… 以来”(英语用Since表示,也称为Since时段)就是一个“起点有界时段”。它表示一个由过去延伸到现在的时段。例如:“自从北京解放以来他一直住在这里。”起点为“北京解放的时候”,这个时段一直延伸到现在。用英语表示为:Since Beijing was liberated he has been living here. “…… 以前”(英语用ago表示,也叫做ago时段)就是一个“终点有界时段”。这个时段的特点是由现在向过去延伸,与“自从……以来”的时间延伸方向正好相反。例如“我六年前到过昆明”中的“六年前”就是“终点时段”。上句用英语表示是I went to Kunmin six years ago.

(2)双极有界时段

这种有界时段有两个极点,即起点和终点。例如:“从1983年7月到1995年2月我一直住在南方。可是从2005年2月到2006年5月我要去欧洲工作。”这句话中使用了两个“从……到……”,前面一个发生在过去,后面一个发生在未来。它们都是“双极有界时段”,用英语表达是“from……to……”,即From July 1983 to February 1995 I had lived in the South. But from February 2005 to May 2006 I shall work in Europe.

2有界时段与动词的关系可以是包容关系,也可以是排除关系。Since时段与动词的关系是包容性的,而ago时段与动词的关系是排除性的。

Since 时段:从逻辑上看Since时段包含了持续动词动作的全过程,是“包容性时段”。例如:“自从2000年以来我一直在南方工作。”一句话在时轴上的图解是(P表示“period”):

ago时段:动作发生的时间不在该时段表示的时间过程内,是“排除性终点时段”。例如:“2000年以前我在大学上学。”可以图解为:

3.与“ago时段”连用的动词可以有持续性,也可以没有持续性。因为“ago时段”表示某一动作发生在它之前,即在时轴上发生在“ago时段”的右面。所以这个动作不受“ago时段”的制约。正因为如此,这个动作可以是持续性的也可以是非持续性的。这是ago时段的语义特征。例如:“二十年前我曾经去过伦敦。”(I had been to London twenty years ago.)和“二十年前我在美国住过三个月。”(I had lived in America for three months twenty years ago.)两句话可以图解如下:

(二)无界时段

1无界时段要求动词必须具有持续状态。

由于无界时段在时间轴上可以自由移动,没有起点和终点的限制,所以理论上这个时段可以在时间轴上向两端或一端无限地延伸,即它的时域可大可小,可长可短,所以它要求的动词也必须具有持续状态,这种持续状态有下列几种情况:

(1)持续动词

由于持续动词有时间持续性,所以不能说I received the letter for ten minutes yesterday. (我昨天收到这封信十分钟。)因为receive“收到”(在理论上)动作发生的时间没有持续性,是个非持续动词,所以上述句子不合逻辑。可是I wrote the letter for ten minutes yesterday. (我昨天这封信写了十分钟。)却是一个很好的句子,因为wrote是持续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