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海的作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大海的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大海的作文

关于大海的作文范文1

面 对 大 海

(上海考生)

清代张潮《幽梦影》中有言:“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当面对着海,面对着这片蔚蓝,我不禁想到:海以何人为知己呢?

海与大河不同。河流缓缓流淌,如老聃的“清静微妙,守玄抱一”;而大海变化万千,如庄周的“洞达而放逸”。海水的磅礴之势,海水的傲视天下,海水的宁静微澜――面对这样的海,我听到的是孟德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我看到的是太白的“孤帆一片日边来”;我想到的是子寿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海在历史的进程中闪着文学的光,并且这片光芒不是仅有亮度上的耀眼,更是有色彩上的绚目――因为海的多变。但当面对这片蓝色之时,我们又如何能够只专注于它的磅礴,它的孤傲,它的宁静呢?曹操的壮志,李白的才华,张九龄的妙句不是更应得到我们的关注,我们的肯定和我们的继承大海成为古典文学众多意象中的闪亮一点,它的价值又岂止是它的多变古人为我们留下海一般博大精深,奥妙无穷的灿烂文化,作为拥有悠久历史与丰富传统的民族的子子孙孙,我们的目光不该仅留在海水表面。

海的能量不仅蕴藏于中国古典文学,它于全人类的艺术领域都有巨大贡献。当莫奈怀着对自然的膜拜与对光的独特认识画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日出之海,当海明威笔下的老人与澎湃海洋做着殊死搏斗,当贝多芬聆听内心汹涌的潮声谱出震撼人心的命运之曲……艺术家面对大海的时候,他们看到的不只是海水还有宇宙万物,他们听到的不只是浪声还有心潮起伏。他们用独特的心去感悟海,去感悟人类世界,于是他们为人类留下的艺术珍宝又如何能用海水去度量无论是印象画派还是《老人与海》抑或《命运交响曲》,这些诞生于海又比海更为广阔更为丰富的文化,值得全人类去传承发扬。

文学与艺术在海的渗透中格外鲜活,而我又由此想到了人类更本质的东西――那便是人性。也许雨果那句“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心”已经足以说明问题,但在充斥了现代科技的今日社会,人性似乎重新回到一个需要被讨论与审视的高度。曾有人提出所谓“鱼的哲学”――能够随波转向便是适者――适者生存。但大海给予我们更坚定更值得钦佩的礁石。礁石任由海水冲刷,我自巍然不动,当潮水逐渐退去,显露的才是真我本色。每个人的心均是片大海,做鱼还是礁石是处世哲学的选择,而勿庸置疑的是,礁石比鱼更长久。

其实大海给予我们的远不止文艺哲学,或者说文艺哲学中包含的远不止大海。但面对海,马尔克斯的冷峻,富恩特斯的磅礴,鲁尔弗的神秘,柯塔萨尔的细腻,都一一浮现,我们可以听见来自先人们的呼唤,以及内心真正的自我。

我们梳理一下他的思路:由海――人(曹操、李白、张九龄)――中国古典文学――全人类艺术领域(莫奈、海明威、贝多芬)――人性(哲学)可以看出和大多数人相比这位考生的文章立意深刻、举例广泛,这是他得高分的主要因素。

那么怎样使文章有深度和广度呢?那就是要使我们的思维变得积极、主动,在单位时间里比一般同学想到更多、更好的内容,这要通过联想的思维训练才能达到。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联想,它有什么特点?联想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由此及彼的方式,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和连接。比如桌上放了一束花,你见了,就自然地想起送花的人,甚至想起一个有关花的故事,由花及人,由花及故事,这就是联想。

关于大海的作文范文2

用如饥似渴造句(一)

1、一想到读书我就如饥似渴,但当我拿起课本了我就是囫囵吞枣的看了一遍。

2、不要看我现在在文坛上颇负盛名 ,其实那还是我童年时如饥似渴地读书的成果。

3、他如饥似渴地记笔记、做剪报,分门别类,然后综合比较,十几年来坚持不辍

4、他如饥似渴地读书,从古典作品到流行小说,从洛克、霍布斯、休姆到斯宾塞、尼采、马克思无所不读。

5、他珍惜难得的读书机会,如饥似渴的阅读了大量科技书籍。

6、他迫不及待地扑进图书馆,如饥似渴地吸收看到的知识。

7、同学们在课堂如饥似渴的学习。

8、她爱读书,晚上,她会在床上躺到深夜,如饥似渴地贪读着书。

9、如饥似渴的我们看到前方的村庄,顿时有了希望。

10、妇女们发出如饥似渴的尖叫,跟在她的身后。 她们的武器各不相同,但是心中的饥渴与复仇的心情却一样。

11、小明看书看得如饥似渴,我很佩服他这种精神

12、我如饥似渴地一口气读完这篇文章。

13、我如饥似渴,贪得无厌地饱读这里的大量藏书。

14、我的学习态度和婴儿像喝奶一样,如饥似渴。

15、投资者对高回报资产如饥似渴,银行和经纪人通过共同承担和分散这些贷款种的风险,回报颇丰。

16、教室里的同学们都在如饥似渴的阅读着书本。

17、早晨,他一睁开眼睛就看到这个畜生正用一种如饥似渴的眼光瞪着他。

18、正是这种如饥似渴的求知欲聚集了我生命中所有能量,使我的智慧和记忆力得以超常的发挥,才出现了人们所看到的“无师自通”的“奇迹”。

19、爸爸给我买了一套《作文精选》,我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

20、由于家里条件差,他没能读上初中,他对知识是如饥似渴,终于义务教育让他完成了读书梦。

21、童童是个热爱学习的孩子,在知识的海洋里如饥似渴地吮吸着知识的甘露。

22、考试前充分的复习使我对考试成竹在胸 在书的海洋中,我们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的养分

23、贫困人家的孩子一旦得到读书的机会,便会如饥似渴得吸收书本里的知识

24、贫困人家的孩子一旦得到读书的机会,便会如饥似渴得吸收书本里的知识。

25、第一次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心中便有种感动,一连几个星期我都如饥似渴地伏案细读。

用如饥似渴造句(二)

1.他像饿了几天一样,见着食物就如饥似渴的狼吞虎咽。

2.终于借到了一本好书,我如饥似渴的不到一星期就读完了。

3.大多数公司都比较年轻而且对资金如饥似渴。

4.我如饥似渴地一口气读完这篇文章。

5.她爱读书,晚上,她会在床上躺到深夜,如饥似渴地贪读着书。

6.我的学习态度和婴儿像喝奶一样,如饥似渴。

7.见着美女就走不动了,那如饥似渴的眼神,让人见就就厌恶。

8.这双眼睛突然那样含情脉脉,如饥似渴。

9.她每天陪他散步- -常常用如饥似渴的眼睛望着大海的那边。

10.他用汤匙如饥似渴地把汤喝完后,又转回头来再要一点。

11.这个小伙子在厨房里如饥似渴地读着他能弄到的关于这个作者的一切书。

12.自幼喜爱沪剧的陈苏萍更是如鱼得水,如饥似渴吸取他们的精华。

13.我如饥似渴,贪得无厌地饱读这里的大量藏书。

14.小虎被关在家里好几天了,被放出的那一天,他如饥似渴地享受着阳光的沐浴。

15.她每天陪他散步--常常用如饥似渴的眼睛望着大海的那边。

16.小龙对知识如饥似渴地渴求,让家长们都很欣慰。

17.他如饥似渴地学习不同国家的历史,但没能用孟加拉语完成他已经着手的一部历史作品。

18.我对他那样如饥似渴地追求名声,最后竟导致他自己和别人的毁灭,很是感到惋惜。

19.贫困人家的孩子一旦得到读书的机会,便会如饥似渴得吸收书本里的知识。

20.他如饥似渴地记笔记、做剪报,分门别类,然后综合比较,十几年来坚持不辍。

21、小虎被关在家里好几天了,被放出的那一天,他如饥似渴地享受着阳光的沐浴。

22、她爱读书,晚上,她会在床上躺到深夜,如饥似渴地贪读着书。

23、这个小伙子在厨房里如饥似渴地读着他能弄到的关于这个作者的一切书。

关于大海的作文范文3

常见的如下十种:

一、引用诗句。

引用诗句作文题,鲜明、醒目。如《春蚕到死丝方尽》一文引用李商隐《无题》中诗句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作文题,既切合说明的内容,又有助于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在文中引用诗句,可使文章锦上添花,增色不少。如《往事依依》一文引用《千家诗》中歌咏祖国风物的诗句,为我们展现了春夏秋冬的风光:写春光的有“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写夏景的有“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写秋色的有“青女素峨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写冬日的有“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这些诗句如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似一幕幕特写的镜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又如写到春播可引用诗句“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写到萤火虫可引用诗句“轻罗小扇扑流萤”,写到荷花可引用诗句“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到秋天枫叶可引用诗句“霜叶红于二月花”,写到鸭子可引用诗句“春江水暖鸭先知”。

在文末引用诗句,一箭双雕,既可以总结全文,又可以深化主题。如《驿路梨花》在结尾处引用陆游《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中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是画龙点睛之笔,结构上照应题目,内容上深化主题,象征雷锋精神在神州大地处处弘扬。

二、引用谜语。

引用谜语,可以使文章显得新奇、有趣。如《蜘蛛》一文引用诗谜“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起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诗谜不仅富有趣味,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而且形象地概括了蜘蛛织网捕虫的生态特征,还同下文紧密相连,领起下文。

又如关于蝴蝶的谜语“长相俊俏,爱舞爱跳,春花一开,它就来到”,关于老鼠的谜语“两撇小胡子,尖嘴尖牙齿,贼头又贼脑,夜晚干坏事”,关于羊的谜语“年纪不大,胡子一把,喜吃青草,爱叫妈妈”,这些谜语都紧扣动物的特征,拟人生动,鲜活形象。

三、引用成语。

成语言简意丰,引用贴切,可使行文准确、生动。如《批评与自我批评》一文中引用成语“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来说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积极作用,引用成语“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来阐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根本原则。这些成语在的笔下似乎信手拈来,但又恰到好处,既给人一种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的感受,又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又如说奉献精神可用成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说高风亮节可用成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说诚实信用可用成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说内容空乏“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四、引用格言。

格言言简意明,引用得当,可使行文活泼、明快。如《批评与自我批评》一文中引用格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来强调批评与自我批评应有的态度。这些格言排列有序,通俗警策,明白晓畅,朗朗上口,精辟生动。

又如说到勤奋可引用格言“书山无路勤为径,学海有涯苦作舟”,说到惜时可引用格言“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说到谦虚时可引用格言“谦受益,满招损”,说到意志时可引用格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说到团结时可引用格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说到礼貌时可引用格言“千里送鹅毛,礼轻人义重”。

五、引用名人名句。

名人名句语言典范,往往在读者中留下的印象,深刻、鲜明,如能“妙手偶得之”,便能一下子让文章长出明亮的眉目,给人亲切感,增强感染力。如《俭以养德》一文中引用诸葛亮《诫子书》中的名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既点了题,又提出了中心论点。

又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引用张嘉贞在《安济桥铭》中的赞语“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来说明赵州桥构造的奇特和高超的技艺;引用张在《朝野佥载》中的名句“初月出云,长虹饮涧”来说明赵州桥的形式优美;读着这些优美的赞语,能一下子勾起读者丰富的想象,把我们带入一种幽美的境界。

六、引用故事。

神话、传说、寓言,富有情趣,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引人入胜。如《死海不死》一文中引用2000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处决的俘虏奴隶的传说,既形象地说明了死海浮力大的表面特征,为下文科学的揭示死海的本质特征作映衬,又增添了死海的神奇色彩,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还引用远古时候上帝为惩罚拒绝悔改恶习的男子们而将大陆变为大海的传说,既表明自古以来人们就在用各种方式探究死海的成因,又增添了死海的神话色彩,引发读者去追究死海的真正成因。

又如《从三到万》一文中引用出现在明清笔记里的“从三到万”的故事,从故事中引出论点,结合故事讲道理,使论据具体、形象、通俗、精辟,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七、引用俗语。

俗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定型语句,它简练形象,通俗易懂,质朴无华。如《抢财神》一文引用俗语“吃得开”“窝囊废”“没能耐”“囫囵年”等,读来明白如话,十分亲切;还有“财神爷”“财神婆”“活财神”“小财神”“宝贝”等对农业技术员及其家属的种种传神的俗呼,所有这些,都增强了这篇通讯的艺术魅力。

又如用到不识抬举时可用俗语“敬酒不吃吃罚酒”,用到见异思迁时可用俗语“这山望着那山高”,用到自作自受时可用俗语“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用到临阵磨枪时可用俗语“现上桥现扎耳朵眼”,用到老马识途时可用俗语“老马脚下不迷路”,这些俗语的引用,可使文章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

八、引用日记。

日记是一个人的内心独白,真情流露。引用日记,可让读者感到亲切、真实。如《人民的勤务员》一文开头摘引雷锋日记“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展现了雷锋的内心世界;文末又以“我觉得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他是大公无私的,所作所为,都是对人民有益的,他的责任是没有边的”的雷锋日记内容收尾,再次显示了雷锋故事的意思。

九、引用谚语。

谚语是群众中流传的稳定语句,它形象鲜明,音调和谐,便于记忆、背诵。如《看云识天气》一文引用谚语“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东虹轰隆西虹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分别说明了云的光彩的变化同天气变化的关系。

十、引用流行歌曲

流行歌曲的旋律和歌词会让你找回了那份遥远的生活回忆,给你此时纷乱的感情体验一个定型,给你痛苦而枯涩的构思一种启发,,给你茫然不定的选择一些灵感的润色,使你笔下的文字亲切而又有灵动感。

如一习作《掌声》:“100分———想说爱你不容易”我原本一直认为是这样。今天的化学测验我却得到了全班最高分,我情不自禁地欢呼,仿佛得到了一种最高荣誉。我喜欢这种感觉,我有一种冲动,我突然奇怪地渴望能听到别人的掌声。就像苦咖啡,苦中有甜,最美的滋味。”上面这篇作文的开头:““100分———想说爱你不容易”我原本一直认为是这样。”这句十分别致,看似破空而来,细细品位,一波三折,味道很足,很有咬劲,它不仅奠定了全文的矛盾而又渴望的感情基调,也暗示了下面的行文脉络。

关于大海的作文范文4

一、创建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

对于多媒体技术来说,其中存在着丰富的视频与图片等,因此教师们也就可以为学生展示出更多的写作素材。因此,教师就要运用好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展示出更多的写作信息,同时也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具有生动与直观的作文素材来启发好学生的思维,培养好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只有让学生自己观察到这些写作的素材,才能实现拓展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的写作奠定基础。如学生在学习完《济南的冬天》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写作,通过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中的感受来讲述家乡中的冬天。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效果,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来为学生展示出冬天的美景,通过雪景、滑雪等画面,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目光,同时也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创作灵感,这样也就启发好了学生的创作思维,为学生的有效写作奠定了基础。

二、加强小学作文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通过实践可以看出,教育与生活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师就要坚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上出发,保证教育的生活化。且在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的课程资源,所以教师就可以主动的找出这些课程的资源,以此来为开展作文教学奠定基础。在长期的发展中,作文已经演变成为了生活的一种写照,所以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加强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组织学生借助生活中的资源来创作,从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能力。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锻炼细节上的描写,以此来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回忆我的童年”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来引导学生进入到生活中去,通过与家长沟通童年的趣事等来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写作素材。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创作情感,同时也可以保证文章中感情的真实性,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三、拓展信息渠道,鼓励学生多读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同时也可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组织学生利用上网的时间来阅读一些文章,或是通过阅读其他同学的文章来丰富自身的写作资源。如为了让学生写好童话类的作文,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阅读一些《格林童话》等,以此来让学生感受到童话的魅力。学生在学习完《赶海》以后,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阅读一些有关于大海的文章,这样也就可以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从而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丰富自身的认知。只有让学生阅读更多的文章,才能掌握到有效的信息素材,在这种模式的长期影响下,也就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资源,在进行写作时也就可以产生出写作的灵感,发挥出自身的想象力,避免出现写作空泛等现象。

四、将信息技术与小学作文教学整合在一起

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教师就要认识到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小学作文教学所发生的变化,明确实现语文教学转型的必然,不断探究出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理论。只有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才能帮助学生掌握好学习的方式,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运用好信息技术的优势,整合好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创建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实践精神,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只有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让学生产生出写作的兴趣,从而也就可以培养好学生的观察与现象等能力。所以,教师就要不断地找出两者之间的结合点,保证信息技术融入的准确与有效,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解决好疑问,从而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教学中也有了更为广泛的空间。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好信息技术,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出有效的信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作者:马玉艳 单位:吉林省榆树市土桥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解用幸.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作文教学的整合[J].民风,2012,(12):106-107.

关于大海的作文范文5

素材有千千万万个,我们不可能全都能清清楚楚地记下来,再说了,写作文的时候,真正需要用上的,其实也就三五个大素材。因此,我们必须有选择地记。

很多考生以为素材就是一个个人物、一段段故事,其实漂亮的句子、成语也是素材的一种。漂亮的句子太多了,我们主要记住三五个即可。这三五个一定要具有如下特点:可替换、积极向上、有固定模式。

例句:大海如果失去巨浪的翻滚,也就失去了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也就失去了壮美;人生如果失去了真实的历程,也就失去了意义。

分析:这个句子确实具有如上所说的三个特点。大海、巨浪的翻滚,沙漠、飞沙的狂舞,人生、真实的历程,这都可以替换成别的词语。句子也明显是积极向上的格调。固定的模式表现为简单的排比句,运用了关联词“如果……就……”。

怎么记?首先,要学会分析句子成分,这是一个排比句,由三个句子组成,每个句子都有统一的模式,运用关联词“如果……就……”。然后,要细分三个句子的成分,以第一个句子为例,其主语是大海,说到大海,我们就会想到波涛、巨浪,大海的特点是雄浑。其实我们记一个句子,只要记到这里就够了,剩下的就需要我们学会套用,意思就是后面两个句子,我们可以不用背诵下来。在这里,笔者要向考生强调一个思想:素材,靠的是套用,不是简单的记忆。

如何用?套用,简单来说,就是仿写。仿写的方法很简单,大家都知道用相关的词语来替换即可。一般来说,前面两个简单句可以完全不变,只要改写最后一句即可。如句子一,我们可以用在“坚持”这一主题中,句子可写成:大海如果失去巨浪的翻滚,也就失去了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也就失去了壮美;人生如果失去了无怨的坚持,也就失去了成功的元素。句子一同样可以用在其他主题中,如“自由”“目标”等。套用,最重要的是要能选择合适的词汇,对词汇的选择要坚持如下特点:积极、一致、与主语特征相符。我们来看看“套用”的技巧――十词联想法。

比如例句中的“大海”一词,我们可以想象到哪十个相类似的词语呢?大家发散思维吧,然后再为这十个词想象其相关特性。

沙漠――飞舞的狂沙――壮美;

蓝天――无边的湛蓝――壮丽;

长江――无尽的奔腾――雄壮;

猎豹――迅捷的速度――生存的可能;

孔雀――绚丽的羽毛――魅力;

黄莺――甜美的歌喉――价值;

人生――真实的历程――意义;

游戏――固定的规则――意思;

交易――相对的公平――可能;

朋友――固守的真诚――美好。

上述十个词汇只是笔者的即时联想,考生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进行联想训练。即使日常的积累甚少,如果考生用“十词联想法”来“强迫”自己去联想,还是可以联想出一定事物的。

【句子积累库】

1. 也许你只是一株稚嫩的幼苗,然而只要坚忍不拔,终会成为参天大树;也许你只是一条涓涓小溪,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也许你只是一只雏鹰,然而只要心存高远,跌几个跟头,终会翱翔蓝天。

2. 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没有原野的芬芳,可以有小草的翠绿。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声音。

3. 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才战胜生活。悲观的人,所受的痛苦有限,前途也有限;乐观的人,所受的磨难无量,前途也无量。在悲观的人眼里,原来可能的事也能变成不可能;在乐观的人眼里,原来不可能的事也能变成可能。悲观只能产生平庸,乐观才能造就卓绝。从卓绝的人那里,我们不难发现乐观的精神;从平庸的人那里,我们很容易找到阴郁的影子。

4. 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的彼岸;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只有追求,才会品味堂堂正正的人。

5. 能够破碎的人,必定真正活过。林黛玉的破碎,在于她有刻骨铭心的爱情;三毛的破碎,源于她历经沧桑后一刹那的明彻与超脱;凡・高的破碎,是太阳用黄金的刀子让他在光明中不断剧痛;贝多芬的破碎,则是灵性至极的黑白键撞击生命的悲壮乐章。如果说那些平凡者的破碎泄漏的是人性最纯最美的光点,那么这些优秀的灵魂的破碎则如银色的梨花开满了我们头顶的天空。

此类称为常见素材,并不是说上述的漂亮的句子、成语是不常见的素材。其实这里所指的常见素材,就是考生平日常说的一般素材,它包括人物故事、典故、励志故事、寓言、新闻故事等。这种素材就更多了,随手一抓一大把,从哪里记起呢?这无疑成了很多考生困惑的地方。有人选择分类记忆,也就是记几个人物传记,背几个典故,默记几个寓言故事;有的人按照主题来记忆素材,这也是很多教辅资料谈及的方法,比如按坚持、自由、选择……之类的主题分类记忆。

1.记什么样的素材

记素材,一定要记自己有感觉的,比方说,今天你看了20个小故事,看的过程当中,你一定会比较喜欢其中的某一两个,那你一定要回头多看几眼这一两个素材,这样你就较容易记住。此外,如果遇到让你眼前一亮的,也就是平时较为少见的主题的素材,也需要多看几遍。考生可以利用吃饭的时间,或者每日闲暇的十几二十分钟看十来则短小的素材,按照以上方法来记,剪贴那些自己想要记下来的素材,考试前回顾一下这些素材即可,无须背诵。

2.怎么记素材

怎么记素材呢?这是很关键的一步,记的过程中就已经涉及使用的可能,也就是说,我们在思考怎么记住这个素材的时候,就已经在思考这个素材可以怎么用了。我们来看下面这个素材。

愚钝的力量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从村子里找了两个人,一个愚钝且软弱,一个聪明且强壮。爱因斯坦找了一块两英亩左右的空地,给这两个人同样的工具,让他们在其间比赛挖井,看谁最先挖到水。

愚钝的人接到工具后,二话没说,便脱掉上衣干起来。聪明的人稍作选择也大干起来。两个小时过去了,两人均挖了两米深,但均未见到水。聪明的人断定选择错了,觉得在原处继续挖下去是愚蠢的,便另选了块地方重挖。愚钝的人仍在原地吃力地挖着,又两个小时过去了,愚钝的人只挖了一米,而聪明的人又挖了两米深。愚钝的人仍在原地吃力地挖着,而聪明的人又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就又选了一块地方重挖。又两个小时过去了,愚钝的人挖了半米,而聪明的人又挖了两米,但两人均未见到水。这时聪明的人泄气了,断定此地无水,他放弃了挖掘,离去了。而愚钝的人此时体力不支了,但他还是在原地挖,在他刚把一锨土掘出时,奇迹出现了,只见一股清水汩汩而出。

比赛结果,这个愚钝的人获胜。爱因斯坦后来对学生说,智商稍高、条件优越、聪明强壮者不一定会得到成功,成功有时需要一种近乎愚钝的力量啊!

我们一定要尽量记住故事的梗概:两个人比赛挖井,一个聪明的人,一个愚钝的人。聪明的人到处都挖一挖,最后没能挖到水;愚钝的人坚持在一个地方挖,深挖之后挖到了水。故事最后升华为“成功有时候需要一种近乎愚钝的力量”。我们记一个素材,只要记住故事的梗概、关键人物,以及升华的主题即可。这个故事的梗概如上所述,很简单的几句话就概括完了,要记住并不难。关键人物是一个聪明的人,一个愚钝的人,还有一个就是爱因斯坦,他是一个名人,在写作文的过程中能够将爱因斯坦写出来,可以增加素材的可信度及力度。如果在写作文的过程中,一时忘记是谁做的实验,我们可以转变思路,不一定要写爱因斯坦,只要写成一个有名的科学家即可,切忌乱写。

接下来就是怎么扭转素材,发挥素材的各种可用性,使之变得“万能”。笔者之所以建议考生记住故事的梗概而无须一字不漏地背诵,是因为我们需要在故事的梗概上变换各种角度,编写出新的素材。

这一则素材的主题是愚钝的力量,此外,仅仅从故事的梗概发散,这则素材还可以用到哪些方面呢?我们继续用上述的“十词联想法”来试一试。这和仿写不同,所谓“十词联想法”只是一种思维方式,不一定只有十个方向,可能更多,或者不到十个,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尽量发散联想。

坚持的力量――这则素材很明显可以用在坚持这一主题中。这时我们可以怎么用这则素材呢?第一种用法,我们可以在原素材的基础上做一定的加工即可。比如在这个素材的最后,我们可以这么说:从中,我们可以看见愚钝的力量,但是这种愚钝的背后又何尝不是一种坚持的力量在起作用呢?一个聪明且强壮的人,如果根据自己对事态的观察、研究,凭借自己强壮的身躯,只要坚持,又怎么可能挖不到水呢?只因他缺少了坚持。第二种用法,改写故事。因为主题是“坚持”,那考生在改写的过程中就要强调“坚持”与“三心二意”两者的区别,突出因坚持而达到的效果。

聪明反被――如果我们要表达这一主题,上则素材无疑要换一种表述方式,从强调“愚钝的力量”转换到强调“聪明反被”这一主题。读者可以通过阅读下面改写的素材,将其与原素材做对比。

聪明反被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从村子里找了两个人,一个聪明且强壮,一个愚钝软弱。爱因斯坦找了一块两英亩左右的空地,给这两个人同样的工具,让他们在其间比赛挖井,看谁最先挖到水。

……(该段落与原素材一致)

比赛结束,聪明且强壮的人最后输掉了比赛。这个聪明且强壮的人本来更有赢得比赛的优势,但是他却输在自以为是之下――聪明反被。

仔细比较,我们就能发现,其实不同的只有最后一段以及其他段落中的个别表述。同样的,考生可以继续在这个素材上发散思维,如做事、做人必须脚踏实地等。甚至可以扩写、续写该故事,如以合作为主题,写两个人合作挖井,此时可以将两者的特征稍作修改――聪明但软弱的人以及愚钝但强壮的人,两者互补合作……

此外,考生在看素材的过程中,总能够发现一些素材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也就是说,它们通过一定的融合,可以为同一个论点、同一个主题服务。这时候,考生就需要停下来认真地想一想,这些素材之间有什么联系,可以怎么样融合起来。我们来看以下两则素材。

向你的敌人敬杯酒

康熙大帝在位执政60年之际,特举行“千叟宴”以示庆贺。宴会上,康熙敬了三杯酒:第一杯敬孝庄太皇太后,感谢孝庄辅佐他登上皇位,一统江山;第二杯敬众位大臣及天下万民,感谢众臣齐心协力尽忠朝廷,万民俯首农桑,天下昌盛;当康熙端起第三杯酒时说:“这杯酒敬给我的敌人,吴三桂、郑经、葛尔丹还有鳌拜。”众大臣目瞪口呆,康熙接着说:“是他们逼着朕建立了丰功伟绩,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朕,我感谢他们。”

惧者生存

英特尔公司是微处理器制造业中的巨无霸,1996年营业额达208亿美元,利润50亿美元。作为英特尔公司缔造者的格罗芙,1997年12月20日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曾授予他本年度风云人物称号。这位世界信息产业的巨子在功成名就之后,将他辉煌成就的原因归结为“惧者生存”四个字。他说:只有那些恐惧感强烈、危机感强烈的人才能生存下去。

这两则素材是笔者随机在二十几则素材中抽选的,在看的过程中,笔者根据自己的初步判断,认为两者可以为同样的主题服务。经过分析,确定二者确实有共同的主题――心存畏惧,才能得以生存;没有敌人给我们的恐惧,就没有我们今天的成就。我们再看下面这则素材,看看能不能和《向你的敌人敬杯酒》《惧者生存》联系起来。

转换思维天地宽

在德国,有一个造纸工人在生产纸时,不小心弄错了配方,生产出了一批不能书写的废纸,因而,他被老板解雇。

正在他灰心丧气、愁眉不展时,他的一位朋友劝他:“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你不妨变换一种思路看看,也许从错误中找到有用的东西来。”于是,他发现,这批纸的吸水性能相当好,可以吸干家庭器具上的水分。接着,他把纸切成小块,取名“吸水纸”,拿到市场去卖,竟然十分畅销。后来,他申请了专利,独家生产吸水纸发了大财。

如果这个德国的造纸工人害怕犯错,犯错之后脑筋转不过来,那他就错失了一次发财的机会;如果康熙大帝害怕他的敌人吴三桂、郑经、葛尔丹以及鳌拜,那他极有可能落败于他的敌人之手,更不要谈为后世建立的丰功伟业。

以上只是其中的一种联系,可能还有其他的联系,考生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即可。而且,关键不在考生能够想到有几种联系,而在于考生能够养成这种思考的意识。这种意识对我们记住素材、运用素材有很大的帮助。

3.辨真伪

关于大海的作文范文6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第二学段的习作要求指出:“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可见,培养三年级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喜欢作文、愿意作文、乐于表达,尤为重要。而许多残酷的现实却告诉我们,不少孩子刚上三年级时作文兴趣浓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热情就逐渐减退,甚至出现了害怕作文、讨厌作文的现象。如果一代一代的语文教师不去思考、探究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而是认为教师理所当然地就应该这样教,学生也理所当然地就应该这样学,学生写作的兴趣怎能持久?作文教学不应是僵死的、固化的、静态的、沿着一条道走下去的过程,而应是灵动的、动态的、发散的、多元的过程。带着这些想法,我走进了课堂。

师:同学们,我们教室里最近多了几位小精灵,它们给我们的教室增添了许多生机与活力,它们是什么呢?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鱼缸,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金鱼、乌龟、水草。)

师:老师还给它们起了名字,这只个头儿最大、浑身乌黑的金鱼叫泡泡,这只身子雪白、头顶通红的金鱼叫小美,这只乌龟叫壳壳。

(教师板书:泡泡、小美、壳壳。)

师:老师听说,这只乌龟壳壳经常咬金鱼,它为什么见了金鱼就要咬呢?它和金鱼之间发生过什么事?

生(纷纷举手):金鱼小美以前说过它的坏话。

师:看来壳壳和小美是一对死对头呀!小美说过壳壳的什么坏话呢?

(板书:死对头。)

生:说壳壳长得丑。

师:小美是怎样说的呢?

生:死乌龟,瞧你一脸的皱纹,像个老妖婆。身上还背着一个像锅盖一样的壳,又沉又硬。你天天爬得这么慢,一分钟都挪不动一米。哪像我不仅长得漂亮,还是游泳健将!

师:小美的话可真够伤人的!它又会怎样夸自己漂亮呢?

生:瞧我,一身雪白的连衣裙,头上戴着宝石般的红帽子,所以人家送我一个绰号“万人迷”。我的游泳姿势别提多优美了,我的尾巴在水中一摆一摆的,就像仙女抖动的丝带。

师:小美还真是个“万人迷”!小美和壳壳这是在比什么呀?

生(异口同声):比美!

师:哦,我们假设这对死对头在比美大会上相遇了,为了争夺冠军,它们肯定还要使出浑身解数,尽显自己的风采,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发挥想象,请小朋友们把这个故事编下去。我们再来看鱼缸里的小金鱼和小乌龟,它们在鱼缸里生活得似乎很快乐,它们也有可能不是死对头,而是――

生(齐答):好朋友!

师:嗯,有可能。假如它们是好朋友,它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生1:它们在一起捉迷藏。

生2:它们在一起跳皮筋。

生3:它们在一起逛超市。

……

师:同学们说的这些都有可能。但故事似乎显得太平淡,“文似看山不喜平”,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更能吸引读者。我们能不能假设它们先是死对头,后来又变成好朋友呢?

生:有一次,泡泡、小美和壳壳一起参加游泳比赛,它们谁也不服谁。刚开始,泡泡游得很快,不一会儿就把壳壳、小美甩在了后面。它很想得这个冠军,坏主意也来了,它看到了比赛指示标志,故意把箭头挪至反方向。等到壳壳和小美游到此处时,没有发觉,不知不觉游进了水草丛生的危险区域。水草缠住了小美,壳壳急忙找泡泡帮忙救小美。泡泡对比自己的行为,感到很后悔,赶忙和壳壳一起救出了小美。从此以后,它们就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师:这个故事的确精彩。只是老师特别想知道泡泡、小美和壳壳面对水草丛生的危险区域,它们是怎样逃脱的呢?

生:壳壳用尖利的爪子拼命地抓水草,用锋利的牙齿使劲地咬水草,它把自己的爪子抓出了血,嘴角咬出了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抓出一条出路,救出了小美。

师:真是不容易呀!“患难见真情”,所以它们由死对头变成了好朋友,友谊也更加深厚了,这样故事显得就更曲折了。

生(抢着说):它们也可以由好朋友变成死对头呀!

师:是呀!除了好朋友、死对头,由好朋友变为死对头,或者由死对头变为好朋友,它们还可以是其他的什么关系呢?

生1:还可以是邻居关系。

生2:还可以是父子关系。

生(立刻反驳):老师,它们不可能是父子关系,因为乌龟不可能生出金鱼,金鱼也不可能生出乌龟。

(绝大多数学生也表示反对。)

师(迟疑一会儿):他说金鱼和乌龟是父子关系,估计有自己的理由,让我们听听他的想法。

生6:不是亲生的父子关系,是收养的,电影《功夫熊猫2》中的熊猫的爸爸就是一只鹅呀。

(学生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师:有道理!同样它们也可以是母子关系。它们的关系越是看起来不合情理,编出的故事才越精彩,老师期待着早点儿看到你的故事。你们看,当它们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它们之间的故事随之也发生了变化,你们小脑袋瓜里的童话故事真是异彩纷呈呀!另外,我们假设眼前的鱼缸是湛蓝的大海,是不是可以编出更多好玩的故事来?

生:泡泡、小美和壳壳在大海边捉迷藏,一条饿了三天三夜的鲨鱼看见了,心想:“多肥的一顿美餐呀!这次可以大吃一顿了。”它扑向泡泡,眼看着泡泡就要成为鲨鱼的美餐了,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壳壳把鲨鱼的尾巴挂在了渔夫的鱼钩上,渔夫一使劲把鲨鱼甩上了岸,泡泡、小美和壳壳逃过了一劫。

师:弱者面对强大的敌人时,用智慧战胜敌人是不错的选择。如果眼前的鱼缸是东海龙王的水晶宫的话,肯定又会发生不一样的故事。

(学生们在下面议论纷纷,争着说自己编的故事。)

师:孩子们,老师在这里为大家提供了三个不一样的开头,你们可以根据刚才老师的提示编故事,也可以根据老师送的开头续编故事,更鼓励你们创新,老师相信,我们班的童话大王们只要开动脑筋,发挥想象,一定可以编出与众不同的精彩故事。

出示:

1.俗话说:“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这是一只已经修行了一万年的神龟, 。

2.很久很久以前,在东海的水晶宫里 。

3.一阵一阵刺鼻的气味从这条泛着泡沫的臭河沟中传来, 。

(学生快速写作。)

思考:

一、选材的动态

传统的习作教学,教师往往是照本宣科,让学生带来自己喜欢的玩具,在教室里摆一摆、玩一玩,然后指导学生编一个童话故事。但学生带来的玩具太分散,跨度太大,不容易创编。其次,在互动创编故事的环节,许多教师过分注重写作技法的指导,给学生列出了“生动、形象、具体”等写作技法牢笼,而把真正应该关注的“怎样编”却忽视了,导致教师的指导价值缺失,学生的写作兴趣消退。

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学生习作的要求,我把“学生愿写、乐写、会写”定位为本次习作的一个目标。与其照本宣科,不如开发教材,挖掘身边的作文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经过观察发现,每到课间,鱼缸前总要站上几个学生,他们全神贯注地观察着这些水中的小精灵,有时还要交流几句:“那只个头儿最大的金鱼是我带来的,是个大胃王!”“那只小乌龟好像还害羞呢,总是躲在水草下边。”“小乌龟太霸道了,还咬小金鱼的尾巴”……加上,学生都看过动画片《小鲤鱼历险记》,对小鲤鱼泡泡和多面龟记忆犹新,对于它们的故事更是如数家珍。综合以上多方面的因素,我决定利用鱼缸大胆地开发教材。

二、内容的动态

引导学生编童话,教师首先要会想象,教师只有打通了自己思维的命脉,才能引导学生进行多元的想象。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运用“动态作文教学方法”是个不错的选择。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杂志主编聂闻老师曾讲过:思维的动态、辩证的思考、裂变的质子等是动态作文的主要特点。在备课时,我反复琢磨,希望自己能从尽可能多的切入点出发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最终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如以金鱼和乌龟的关系为切入点,那么它们可以是朋友关系、敌人关系、由友变敌关系、由敌变友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邻居关系、上下级关系、警察和小偷的关系、国王和大臣的关系,甚至是父子关系、母女关系等等,这样故事没有按照一种模式向前发展,而是随着二者关系的变化,故事的情节也随之发生变化。再如,以故事发生的地点为切入点,小池塘、大海、水晶宫、一条被污染的河流等等都可以由眼前的鱼缸演变而来,都可以想象成为故事发生的地点。随着地点的变化,故事也随之发生着改变。还可以从加入新的角色为切入点,从时空的转化为切入点等方面来考虑。这样算来,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写出与众不同的故事。可见,“动态”是一颗裂变的种子,师生只要找到一个切入点,这颗种子就能发芽、抽枝、长叶成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三、思维的动态

动态作文的“动”,在课堂上还体现在思维方式的动。纵观整节课,教师和学生的思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这正解决了学生作文兴趣持续燃烧的问题。

现在有很多孩子迷恋网络游戏,有的为了闯关,甚至整宿整宿不睡觉,也丝毫不觉得困、不觉得累,是什么支撑着他们使其拥有如此大的精力?是兴趣。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闯完一关后,总想着闯下一关,大脑在不停地运转,总在想办法解决问题,自然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境界。

同样,这节作文课上,随着老师的引导,学生的思维、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调动起来。因为一切都是未知的,学生对于下面的故事充满了探究感,在探究的过程中又在不断地获得创造感和成就感。“原来童话故事还可以这样编!”“我能编出与众不同的故事!”“我能编出更好玩的故事!”学生兴趣高涨、小脸通红、小眼放光、小手高举,作文课始终伴随着学生智趣的参与,在“玩”的过程中,写作的活水源头不断涌来,何愁妙笔不生花?

四、生成的动态

上一篇个性说明

下一篇元宵节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