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金流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金流量范文1
现金流量表是一份显示于指定时期(一般为一个月,一季。主要是一年的年报)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财政报告。这份报告显示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及损益表(Income Statement/Profit and Loss Account)如何影响现金和等同现金,以及根据公司的经营、投资和融资角度作出分析。作为一个分析的工具,现金流量表的主要作用是决定公司短期生存能力,特别是缴付账单的能力。
过去的企业经营都强调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两大表, 随着企业经营的扩展与复杂化, 对财务资讯的需求日见增长, 更因许多企业经营的中断肇因于资金的周转问题, 渐渐地, 报道企业资金动向的现金流量也获的得许多企业经营者的重视, 将之列为必备的财务报表。
一、现金流量表的主要作用
(一)现金流量表能够说明企业一定期间内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原因。如企业当期从银行借入200万元,偿还银行利息5万元,在现金流量表的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中分别反映借款200万元,支付利息5万元。这些信息是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所不能提供的。
(二)现金流量表能够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股利的能力。通常情况下,报表阅读者比较关注企业的获利情况,并且往往以获取利润的多少作为衡量标准,企业获利多少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企业具有一定的现金支付能力。但是,企业一定期间内获得的利润并不代表企业真正具有的偿债或支付能力。
(三)现金流量表能够分析企业未来获取现金的能力。通过应收,其他应收款以及投资产生的现金等等都可以了解到。
(四)现金流量表能够分析企业投资和理财活动对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影响。现金流量表提供一定时期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动态财务信息,表明企业在报告期内由经营活动、投资和筹资活动获得现金,企业获得的这些现金是如何运用的,对能够说明资产、负债、净资产的变动的原因,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现金流量表是连续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桥梁。
(五)现金流量表能够提供不涉及现金的投资和筹资活动的信息。现金流量表除了反映企业与现金有关的投资和筹资活动外,还通过附注方式提供不涉及现金的投资和筹资活动方面的信息,使会计报表使用者能够全面了解和分析企业的投资和筹资活动。
二、现金流量表与企业财务状况分析
现金流量分析,是在现金流量表出现以后发展起来的,其方法体系并不完善,一致性也不充分。现金流量分析不仅依靠现金流量表,还要结合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我国已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要求企业按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 并在附表中提供按间接法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信息, 这对于揭示企业一定期间现金流量的生成及其原因,从现金流量角度分析企业净利润的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现金流量结构分析是指同一时期现金流量表中不同项目间的比较与分析,以揭示各项数据在企业现金流入量中的相对意义。其计算公式为:
现金流量结构比率 = 单项现金流入(出)量 / 现金流入量总额
赢利质量分析是指根据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资本支出等之间的关系,揭示企业保持现有经营水平,创造未来赢利能力的一种分析方法。
三、筹资与支付能力分析
筹资与支付能力分析是通过现金流量表有关项目之间的比较,反映企业在金融市场上的筹资能力以及偿忖债务或费用的能力。企业筹资与支付能力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指标:
1.外部融资比率
外部融资比率=(经营性应付项目增(减)净额+筹资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入量总额
这一比率反映企业在金融市场筹措资金的能力,或经营发展对外部资金的依赖程度,这一比率越大,说明企业的筹资能力越强。
2.强制性现金支付比率
强制性现金支付比率=现金流入总额 / (经营现金流出量+偿还债务本息付现)
这一比率反映企业是否有足够的现金偿还债务、支付经营费用等。在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中,公司的现金流入量至少应满足强制性目的支付,即用于经营活动支出和偿还债务。
3.到期债务本息偿付比率
到期债务本息偿忖比率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债务本金 + 现金利息支出)
这一比率用来衡量企业到期债务本金及利息可由经营活动创造现金支付的程度。比率越大,说明企业偿付到期债务的能力就越强,如果比率小于 1,说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不足以偿付到期债务本息,企业必须对外筹资或出售资产才能偿还债务。
4.现金偿债比率
现金偿债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长期债务总额
这一比率反映企业按照当前经营活动提供的现金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虽然企业可以用从投资或筹资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来偿还债务,但从经营活动中所获得的现金应该是企业长期现金的主要来源。
5.现金股利支付率或利润分配率
现金股利支付率=现金股利或分配的利润/经营现金净流量
这一比率反映本期经营现金净流量与现金股利(或向投资者分配利润)之间的关系,比率越低,企业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就越强。传统的股利支付率(应付股利 /净利润,假设不考虑优先股)反映的是支付股利与净利润的关系,而按现金净流量反映的股利支付率更(下转47页)(上接45页)能体现支付股利的现金来源及其可靠程度。
以上是根据现金流量表,利用比率法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为全面了解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现金流动状况及其他信息,还可将现金流量表与其他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联系起来,将本企业的财务比率与同行业平均水平或标准比率,或本企业历史水平进行比较分析,以便为财务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
四、从现金流量表看企业的财务风险
(一)偿债能力风险
我们可从现金流量表中选取有关指标判断企业的偿债风险。
1.现金比率,用企业期末的现金余额与企业的流动负债之比,判断企业的偿债风险。由于流动负债期限短(不超过一年),很快就需要用现金来偿还,如果企业手中没有一定量的现金储备,在债务到期时就容易出现问题。
2.经营净现金比率,用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与企业流动负债相比。为什么要使用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呢?首先,在正常的生产经营情况下,当期取得的现金收入,先要满足生产经营活动的支出,然后才能满足偿还债务的支出。其次,企业的经营活动是企业的主要活动,是获取自有资金的主要来源,应该说也是最为安全而且是最规范的取得现金流量的办法,用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与流动负债之比来恒量企业的偿债风险,能够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企业的偿债能力状况。
3.经营净现金与全部负债之比,用以恒量企业用年度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偿付全部负债的能力,这个指标能够综合地反映企业偿债风险状况。
(二)支付能力风险
支付能力是指企业除了用现金偿还债务外,用现金来支付企业的其他各项开支,企业如果没有支付能力,拖欠职工工资,拖欠货款,不能如常支付股利,不仅会造成员工队伍不稳定,生产经营不正常,而且会影响到投资者对企业投资的信心,形成支付上的风险。
利用现金流量表的有关指标,我们可以得到这方面的信息。
1.普通股每股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和支付现金股利的经营净现金流量。用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与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之比反映企业支付股利和资本支出的能力,用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与现金股利之比来反映企业年度内使用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比率越大,证明企业支付能力越强,反之,则会形成支付风险。
2.综合支付能力。用本期经营活动取得的现金收入加上投资活动取得的现金收入减去偿还债务的现金支出再减去经营活动的各项支出,如果结果大于0,说明企业当期经营活动的现金收入和投资活动取得的现金收入足以支付本期的债务和日常经营活动支出,可以有一部分余额用于投资和分派股利,反之则无法用于投资活动和分派股利,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得不到扭转,则说明企业面临支付风险。
现金流量范文2
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目的在于提供某一会计期间的现金赚取和支出信息,以反映企业现金周转的时间、金额及原因等情况,其公式可表述为:“当期现金净增加额=经营现金净流量+投资现金净流量+筹资现金净流量”。
许多投资者对现金流量表抱有很大期望,认为“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可以提供比“净利润”更加真实的经营成果信息,或者它不太容易受到上市公司的操纵,等等。事实上,这些观点是比较片面的,主要原因在于:
一、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是现金制,即只记录当期现金收支情况,而不理会这些现金流动是否归属于当期损益。另外,在权责发生制下,企业的利润表可以正常反映当期赊销、赊购事项的影响,而现金流量表则是排斥商业信用交易的。不稳定的商业回款及偿债事项使得“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比“净利润”数据可能出现更大的波动性。
二、现金流量表只是一种“时点”报表,一种“货币资金”项目的分析性报表。因此,其缺陷与资产负债表很相似。显而易见,特定时点的“货币资金”余额是可以操纵的。
三、编制方法存在问题。尽管我国要求上市公司采用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但在无力进行大规模会计电算化改造和帐务重整的现实条件下,这一目标是很难实现的。目前,绝大多数企业仍然采用间接法,通过对“净利润”数据的调整来计算“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但这一方法的缺陷是非常明显的。在现行会计实务中,“经营现金流量净额”的计算最终取决于“货币资金”的当期变动额,而不是每项业务的真实现金影响。在2001年年报中,大规模准备计提导致上市公司平均净利润显著下滑,但现金流量情况却普遍好转。这一奇怪现象正是其编制方法缺陷的典型体现。我们甚至可以有把握地预测:完全相反的情况可能将在2002年年报中出现。 章早立
现金流量范文3
关键词:现金流量;预算管理
所谓现金流量,就是现金的流入、流出量,其中也涉及了现金流出量、流入量与净流量,它们密切地交织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1]企业以财务管理为重心,而财务管理又以资金管理为重心,这是市场经济客观要求所决定的。最近这些年来,企业需要面临着越来越白热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发展中现金流量管理的作用日益突出。纵观当前不少企业的突然倒闭,其重要原因就是不少企业财务管理依然没有摆脱事后算账的思维,在企业经济决策中没有充分发挥出财务管理的作用。有很多的企业将产品销售以后对货款的催收并不及时,这样很容易让企业资金链形成缺口,企业的破产也由此埋下了隐患,因而企业要想实现科学发展那么就不得不重视现金流量管理的重要性。而企业意欲从激烈的竞争中创出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就一定要科学管理现金流量预算管理,加大资金调整力度,通过优化其结构来尽量规避财务风险。为了让企业能够真正发挥出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本文就如何做好现金流量预算管理进行分析。
一、现金流量预算管理重要性
(一)帮助企业有效规避财务风险
企业需要有大量的现金支撑生产经营活动,也唯有如此才能够及时支付账款、偿还债务、支付薪资等等。企业的现金流量管理需要有合理的规划。但是现金持有量不能太少,否则影响正常交易,也不能过多,不然会影响自身的收益水平。作为财务人员,在现金流量预算管理中,应该对企业的偿付能力、财务风险规避有很好的评估与控制,从而实现企业财务的健康管理。
(二)明确评价企业绩效
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经营管理科学性相当重要。财务管理作为管理的重点,与企业的生存息息相关,现金预算管理重要性日益突出。管理现金流量,使其准确反应现金流量信息对企业的财务杠杆及变现能力、偿债能力。并且,也是对企业资产的质量的最好反应,让企业对财务状况及经营绩效有更清楚的认识。
二、企业现金预算管理模式目标及特征
(一)现金流量预算管理目标
通过预算管理企业现金流量不但能够有效地调整、控制、安排资金,而且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也可以真实地体系出企业财务收支情况,企业可以将之当作发展能力的评估根据。利用现金流量进行预算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为了利用年度预算管理,进一步顺利实现企业年度经营目标。每月企业的财务员按照时间顺利详细梳理年度预算,对现金流量进行科学的预算管理,最终让企业可以按照年度经营规划严格执行,从而让年度经营目标基本实现。按照每月的现金流量预算管理将现金流量和预算管理紧密联系起来进行全过程控制,在现金的流入流出中让企业对预算执行有更好地把控,强化预算控制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预算环境。
(二)现金流量预算管理特征
现金流量预算管理主要有三大特征。其一,实施现金预算管理让企业财务员能够更好地规划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行为,防止短期利益造成企业预算管理和预期效果不符;其二,在预算管理中把现金流量当作基础,可以让企业更加重视预算管理中现金的作用;其三,利润最大化是现金流量预算管理的重要目标,企业对资金的日常收支通过现金流入流出来进行有效控制,以防范财务风险入侵,优化财务管理目标。
三、现金流量预算管理基础
(一)营业收入
现金流入是企业现金流量里营业收入的主要获得途径,在现金流量预算中,尤其重要的就是企业的营业收入。当企业对营业收入预算进行编制时,会把企业全部部门编报的产品资源总量进行综合,另外并和企业营销员做好信息的全面沟通,从而利用市场分析的有效性做好预算管理,关键对当下我国市场中的众多影响变化因素进行了解,再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合理预测企业市场营销状况。唯有如此,才能科学编制营业现金收入预算。
(二)现金流出量
对现金流量进行预算管理之时,企业应该严格控制资金的支出,让企业能够合理使用资金,在生产建设及投资等环节有充足的资金支持,从而使资金利用效率越来越高。企业对现金流量预算的合理编制的前提是能够以精细化的思维管理现金支出,资金预算草案应该企业的每个部门按照自身业务情况科学化地制定,然后财务部门对其进行审核。财务部门对每个部门的现金流入量进行全面分析、评估,然后给出完善的现金流量预算草案,交由企业预算管理决策机构进行审批。纵观预算支出管理,资金支出预算需要财务部门的严格控制,统一调配全部资金,而且不能违背预算管理原则。要是现金支出并不在预算之内,则应经过严格的审批,由此来防止企业的预算失控或者盲目突破预算的行为出现。
四、现金流量预算管理对策
(一)做好预算监控
企业在现金流量预算目标管理中实行“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方法。每个季度,企业按照全年预算总额分析经营中的资金需求量,编制资本和经营预算则以财务信息系统为基础,然后按每月分解季度预算。[2]企业每个部门都必须认真规划下月的资金使用情况。财务人员则全面评定各部门的资金需求规划和企业目前的实际资金现余量,并做出阅读资金预算报表。交由企业的预算决策部门进行审批,再发到每个部门,并对现金流量预算认真执行。在管理现金流量的过程中,需要“刚柔并济”的管理理念,即柔性引导与硬性约束相辅相成,适时监督预算管理动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增强现金流量管理力度
第一,企业为了充分管理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量,并顺利实现预算管理目标,就应该按照各个业务的特征,把现金流入、支出管理进行细化,在绩效考核中也将预算管理状况作为重点,以积极落实年度现金预算。财务部门以动态监管原则管理生产经营中的现金流量,全面分析现金流量预算管理中是否存在问题,如何进行有效调控,从而让资金流量不偏离预算目标,让资金预算目标至始至终都在可控制、可实现的范围。
第二,通过筹资活动管理现金流量。对于企业来说,要想获得发展良机,就需要进行融资。融资过程中的现金流量预算管理很重要,企业财务部门需要以多元化的预算管理方式,从精算成本、融资渠道两个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战略。
第三,从企业财务管理者的角度来看,资金投资过程中,对现金流量进行预算管理是为了分析企业投资中的财务风险问题,并制定相关的解决方案。因此,企业的财务人员应该对投资中的现金流量变化进行数据与信息收集,保证企业的资本预算具有可行性。
(三)做好现金收支两条线
企业在现金流量预算管理中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能够帮助本企业集中管理、通后使用现金流量,防止以收抵资、以支抵收的问题出现预算管理中,从而不利于企业现金流量信息的真实反映。更为了防范资金发生沉淀,还需要进一步控制好资金结算,对现金收支变化、动态流量进行合理有效的预算与调整,现金流量在被调整之时,需要用以收定支的方式管理资金,不能让现金流量过剩,也不能因为不足而导致资金流转发生停滞、断流的严重问题,不然企业财务目标就难以顺利实现。
(四)科学评估现金流量预算风险
企业在决策现金流量问题的过程中,很多时候管理高层都会持谨慎态度,这通常让企业的发展速度变得缓慢。因而,企业在评估现金流量预算风险时,应该持科学态度,不能很冒险,也不要过分保守。你先对企业自身的现金流量情况有充分的掌握,再根据发展战略及财务目标去分析、预测、管理资金运转过程中或许会发生的风险,不管这种风险是否具有隐性特点,都必须重视,从而稳定现金流量,确保发展效益,满足企业资金需求[3]。
(五)基于现金流量做好投资决策
企业的投资决策是理财活动的重要根据,它深刻地影响着企业的长期盈利和投资回报率。企业对投资项目的选择应该有科学的决策作为前提,但这个决策却不能只把项目账面的盈利情况当作唯一衡量标准,投资参考的主要依据必须视企业今后经营性现金流量情况而定,站在现金的层面深入分析中长期偿债能力、股利支付能力等等,让企业能够作出更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4]。
(六)全员参与财务预算管理
对于企业来说,在编制财务预算过程中,一般度将财务看成一种隶属关系,按照两上两下的方式一级一级地审核、调配、汇总、合并。不管采取的是哪一种方法,企业高层都一定要重视,以责任落实、领导负责、合理调整等方法让企业所有员工都参与到现金流量预算管理中。对财务预算的最终确定应该要通过企业的管理员们的统一意见,并由最高领导者核准。在企业实施全员参与财务预算,对加强现金流量管理效果就在于通过企业高级管理员对现金流量预算管理进行宏观掌控,比如对资金来源途径和资金的详细使用情况进行了解,从而通过控制财务运行来加强预算管理,让经营考核指标得以顺利实现[5]。另外,通过全员参与的方式可以让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更加有序,各部门和中层管理者对自身的工作职责更加清楚,在工作流程改进与分工协作中强化管理效率。还有一点值得主要的是,公布与实施财务预算,让企业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做好现金流量预算管理,能够促进经营民主化,又使职工在预算执行中了解企业经营形势工资增长等方面的信息。
五、结语
总之,市场经济在发展,企业也在发展,越早认识到现金流量管理的重要性,就越能在相关的预算管理中制定更加科学的管理决策。企业的现金流量预算管理和自身的发展规划是相辅相成的,只要认识到现金流量预算管理的基本要素,不断探索新的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方法,才能让企业充分利用资金,在可持续发展中不断壮大起来。
参考文献:
[1]朱华.电网公司现金流量预算管理初探[J].能源技术经济,2012(04):35.
[2]杨丽萍,刘文.搞好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7):94.
[3]郑.论以现金流为核心的预算管理模式[J].会计审计,2012(1):16.
现金流量范文4
一、自由现金流量与现金净流量的含义及计算比较研究
其一,自由现金流量与现金净流量含义比较。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石油、烟草、食品等行业进入了成熟期,囤积了大量的现金,这些现金导致了管理者在企业的权威与公司董事会的控制权之间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Michael C.Jensen(1976)在《财务经济学刊》上发表了《企业理论:管理行为、成本与所有权结构》标志着成本学生的诞生。成本理论为自由现金流量理论提供了经济学上的理论诠释。Michael C.Jensen在借鉴Stiglitz(1972)的资本结构论、Mandelker(1974)的公司控制权市场论、Grossman和Hart(1980)的契约论、Easterbrook(1984)的股利成本论等研究成本的基础上,把成本学说推广到公司理财和组织设计中,形成了成本理论的最重要分支——自由现金流量理论。
Michael C.Jensen认为自由现金流量是指企业在满足了净现值(NPV)大于零的所有项目所需资金后的那部分现金流量。在此基础上,许多财务学家对自由现金流量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自己对自由现金流量的含义。肯尼斯·汉克尔和尤西·李凡(2001)认为自由现金流量是指除了库存、厂房、设备、长期股权等类似资产所需的投资外,企业能够产生的额外现金流量。汤姆·卡普兰和蒂姆·科特勒(1998)认为自由现金流量等于公司的税后经营利润加上非付现成本支出,再减去营业流动资金、物业、厂房与设备及其他资产方面的投资。詹姆斯·范霍恩(1998)认为自由现金流量就是所有经内部收益率折现后有净现值的项目支付后剩下的现金流量。布瑞德福特·康纳尔(2001)用“净现金流量”代替“自由现金流量”,他认为由公司新创造的吸纳进流入量减去公司所有支出等所形成的净现金流量。
净现金流量是基于现金收付实现制的原则对公司一定期间的现金发生额及方向给予确认、计量而得到的一种存量现金余额。具体而言,净现金流量是企业一定期间的现金净流入量与净流出量的差额。《企业会计准则》(2006)把净现金流量分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三种类型。净现金流量在确认和计量时,应分三类分别确定:完整工业投资项目的现金净流量;单纯固定资产项目的现金净流量;更新改造项目的净现金流量。
综上所述,作为自由现金流量创始人Michael C.Jensen及其他具有代表性的学者对自由现金流量含义的描述都是非常清晰。对自由现金流量的基本认定都是公司扣除必要的运营资本和长期资本投资之后的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现金流量。所谓“自由”是指不影响公司持续经营或 增长对现金流量的需求。而净现金流量仅依据现金收付实现制,定序地把企业的现金流量进行划分,其起源、发展及含以上都不及自由现金流量那么清晰。当然,自由现金流量与净现金流量也有某种内在联系。自由现金流量来自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扣除相应的为成长性所做的合理资本支出级配套营运资本等剩余部分,也称内生性自由现金。
其二,自由现金流量与现金净流量计算比较。Michael C.Jensen提出了自由现金流量的概念,但是严格按照他的定义来计算则要准确估量投资项目的净现值,但这并不现实。卡普兰和科勒、范霍恩、康纳尔以及标准普尔等都认为从企业的角度来看,维持企业经营所需的资金是由各类收益索取权持有人来提供的,包括股权投资者和债权投资者。因此在不考虑发行新股和股份回购的情况下,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是指扣除税收、必要资本性支出和营运资本增加后能够支付给所有清偿权者的现金流量,公式表示为:
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息税前利润+折旧和摊销-所得税-必要的资本性支出-营运资本净增加
至今为止,在各类研究中运用最多的关于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方法是Lehn等(1989)的估量公式,他们认为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类似于企业经营者自由现金流量,是在扣除利息和股利、未扣除必要的资本性支出的基础上,进行的自由现金流量的简化计算。用公式表示为:
自由现金流量绝对额=扣除折旧前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所得税负-长短期债务利息-普通股和优先股股利
自由现金流量相对额=自由现金流量绝对额÷上期期末股权账面价值。
相对于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而言,现金净流量的计算就显得较为简单,其通用的计算公式为:一定期间内净现金流量=现金净流入量-现金净流出量。对于比较完整的工业投资项目而言,现金净流量的计算可以按照三个时间段进行:
(1)建设期现金净流量=-原始总投资(建设投资+流动资金垫支)
(2)经营期现金净流量=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
或者:经营期现金净流量=息税前利润×(1-所得税税率)+折旧+摊销
(3)终结点现金净流量=终结点经营现金净流量+终结点回收额(收回流动资金垫支+残值或变价收入+残值或变价收入净损失抵税-残值或变价收入净收益缴税)
通过对计算的比较,可以看出:自由现金流量的确认和计量自Michael C.Jensen提出后,经历了多次演变,但他们都强调企业的经营活动首先满足企业的资本性支出和营运资本增加额。而现金净流量却仅是以现金收付实现为计量标准,把企业一定时期的现金净流出量和净流入量按照时序来计量的。相对于自由现金流量计算,现金净流量计算更加简单、易懂。自由现金流量与现金净流量之间又存在某种关联:现金净流量在计算经营期的净现金流量为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提供了已有的结果。
二、自由现金流量与现金净流量在公司治理应用比较研究
Michael C.Jensen对自由现金流量的研究贡献最大、影响最深远。他提出自由现金流量概念的主要目的是为其公司控制权理论服务。因此他并没有关心自由现金流量能否被量化,或者将之应用到更多的领域。公司治理是因委托问题而产生的,其实质就是使人(经理人)尽可能站在委托人(所有者)的立场上来经营公司。自由现金流量在公司治理理论与实务中第一个应用就是通过设计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促使经理人将自由现金分配给所有者,减少公司的自由现金流量,防止自由现金流量被经理人“滥用”。公司治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公司的自由现金流量水平。治理质量越高,则自由现金流量水平越低;反之,亦然。我国学者李维安等(2005)研究表明,第一大股东为民营企业的上市公司总体治理质量好于国有企业类的公司。郭怡(2006)研究表明,实际控制者是国有性质的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效率上效率较低,期持有现金比例受到国有性质的正向显著影响。中山大学课题组(2008)发现,私有产权的控股的非上市公司,其治理结构明显好于国有产权控股的非上市公司。
自由现金流量在治理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掏空行为上具有显著的作用。掏空也叫隧道行为,或“利益输送”,是指公司控股股东通过隐蔽的方式把公司的资源,尤其是现金资源进行转移的非法行为。我国学者通过研究发现控股股东实施掏空行为的主要方式有:关联交易、定向增发、现金股利和并购等。沈艺峰(2004)在对自由现金流量的高低程度进行分组的基础上对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的公告效应进行研究,发现对于自由现金流量较多的公司,发放现金股利可以起到减少成本的监督作用。肖珉(2005)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发放现金股利不是出于减少自由现金冗余的需要,而是与大股东套现有关。因此,当上市公司具有较多自由现金流量的时,控股股东会通过分配这些现金流量以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自由现金流量在治理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具有广泛的应用。常见的非效率投资行为有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两种情况。Michael C.Jensen(1986)认为当公司存在大量自由现金流量时,管理者出于私有收益最大化的动机,可能将其投资于有利于自身但净现值为负值的项目,产生过度投资的现象。投资不足是指公司放弃净现值为正的投资项目而使债权人利益受损失并进而降低企业价值的现象。蔡吉甫(2009)研究表明,当公司存在自由现金流量时,中国上市公司有动机从事过度投资行为。管理层持股能减轻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且与过度投资——自由现金流量敏感性在形式上呈“U”型曲线关系。闫华红等(2012)以2007—2012年在我国沪深两市上市的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投资过度现象显著的存在于我国国有上市公司中;与其相反,我国非国有上市公司呈现出显著的投资不足现象。
自由现金流量在评价公司绩效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Hackel、K.S.(2001)等在构建自由现金流量证券评估模型时提出了随意性支出这一概念。通常,随意性支出被认为是导致企业价值减少的支出,是自由现金流量成本的一种表现形式。迄今为止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当公司有高额自由现金流量时,很可能引起高的随意性支出,而随意性支出的增加又将阻碍企业业绩的增长。干胜道等(2009)选取了1997—2005年726家上市公司6534个面板观察数据,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公司业绩与当期和上期的自由现金流量正相关,并且预随意性支出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随意性支出越大,公司业绩越差。
自由现金流量在企业并购方面也同样具有广泛的应用。Michael C.Jensen(1986)指出拥有大量自由现金流量的并购公司很可能去收购那些业绩不良、低效益甚至价值毁灭的公司,目的在于迅速扩大企业规模,为其增加薪酬、在职消费等提供保障。Shleifer和Vishny(1989)认为公司的管理者有强烈的动机将企业的资源投资到最有利的于自身利益的项目上,而非价值最大化的项目上;并购公司的自由现金流量越多,管理者越有可能通过一些无效的并购活动扩大规模,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Lang、Stulz和Walkling(1991)对自由现金流量与并购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他们认为TobinQ是识别并购公司是否具有高的重要变量,认为具有高的自由现金流量、低的TobinQ的公司更容易从事毁损公司价值的并购活动。黄本多等(2008)研究表明,高的自由现金流量、低成长性的上市公司的并购总体绩效为负,说明并购活动并未给此类公司带来价值的提升。
与自由现金流量在公司治理方面的广泛应用相比,净现金流量在公司财务管理应用范围就比较狭窄。主要有净现金流量信息在公司项目财务可行性评价方面,譬如利用净现金流量可以计算出项目投资的投资回收期、项目的净现值以及内含报酬率等财务评价指标。净现金流量决定了金融资产累计投资收益的大小,在会计实务工作中,可以利用净现金流量信息计算金融资产投资损益。除此之外,净现金流量能清楚地反映企业在不同的资金运营活动的财务状况和资产的流动性,可以确定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有助于预测公司财务风险。但是,净现金流量只在评价公司历史经营业绩具有一定的作用,没有办法对持续经营条件下必要的现金安排,而自由现金流量致力于企业未来发展,不仅考虑企业历史业绩,还把未来的创造现金能力纳入考核之中。
三、自由现金流量与净现金流量差异原因分析研究
通过上述比较分析,可以看出自由现金流量与净现金流量在含义、计算及应用具有很大的差异。企业现金流量表由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三部分构成,而自由现金流量中的“自由”表现为不影响企业发展的情况下,可分配给股东的最大现金流量。从Michael C.Jensen(1986)提出自由现金流量概念后,众多学者进行了研究,发现自由现金流量与净现金流量存在密切的联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自由现金流量=经营净现金流量+筹资现金流入-营运资本净增加-资本支出+过度投资。我国学者干胜道(2009)提出自由现金存量这一概念,更加明确了自由现金流量与净现金流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自由现金存量=经营现金净流量+筹资现金流入量-营运资本净增加-资本支出+随意性支出-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自由现金流量与净现金流量产生差异的原因有四个方面:第一,净现金流量是基于现金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严格把企业的融资、投资、经营、分配活动划分为现金净流入和现金净流出量,而自由现金流量则并未对此进行严格划分,仅指出“自由”是公司满足净现值为正项目之外的现金流量;第二,自由现金流量所涉及到范畴较大,不仅包括了净现金流量,还涉及到营运资本净增加、资本支出等项目;第三,净现金流量更侧重于考察公司历史的现金流量信息,而自由现金流量不仅考察过去的现金信息还对未来的现金流进行预测。第四,自由现金流量从企业或项目的整体出发,全面考虑了企业的现金流量情况,而净现金流量信息比较偏重于经营现金流量信息,这也是导致二者出现差异的原因之一。
四、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自由现金流量与净现金流量在公司财务管理理论和公司治理方面既有相似的一面,又有差异的一面。笔者认为差异是主要的方面,自由现金流量更加全面考察了一个企业或项目的现金流量情况,使得其比净现金流量更胜一筹。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尚未完全褪去之时,现金作为最优质的资产之一,应该更加强调自由现金流量在公司财务管理和公司治理领域的实践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干胜道:《自由现金流量专题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罗华逊、贾宪威:《基于自由现金流量的农业上市公司业绩评价》,《财会通讯》(综合)2009年第10期。
[3]魏玲、郁玉环:《上市公司净利润与经营现金净流量比较分析》,《财会通讯》(综合)2009年第7期。
[4]陈平平:《大股东掏空与自由现金流量探析》,《财会通讯》(综合)2009年第4期。
[5]武晓玲、陈正飞、杜国柱:《基于自由现金流量的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12期。
[6]陈晓璐:《浅谈自由现金流量折现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财会通讯》(综合)2009年第5期。
[7]吴修远、陈小丽:《企业价值评估中自由现金流量运用初探》,《财会通讯》(综合)2008年第7期。
现金流量范文5
一、自由现金流量的定义:西方主流观点比较
自由现金流量亦称袭击者现金流量、超额现金流量、多余现金流量、可分配现金流量、可自由使用的现金流量。其涵义究竟如何?西方学术界的认识不尽相同。
1.美国标准普尔认为,自由现金流量是税前利润减去资本性支出。其相应的计算公式是:自由现金流量=税前利润-资本性支出
2.美国金融家肯尼斯。汉克尔和纽约大学斯顿商学院的会计学教授尤西。李凡特在他们合著的《现金流量与证券分析》一书中提出,自由现金流量是除了在库存、厂房、设备、长期股权等类似资产所需的投入外,企业能够产生的额外现金流量,并提出了计算自由现金流量的三个方法:(1)根据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自由现金流量=息税后盈余+折旧-资本性支出。(2)根据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自由现金流量=经营现金净流量-资本性支出+随意性资本支出。随意性资本支出即“资本支出中的随意部分但又不是企业增长所必需的那一组成部分”:“随意支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公司的日常管理费用”。(3)根据现金来源和运用的平衡关系,自由现金流量=期末期初的现金增加额+支付的现金股利-通过举债收到的净现金-通过发行股票收到的净现金+随意性现金流出+随意性投资。
3.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布瑞德福特。康纳尔教授在《公司价值评估》一书中使用了“净现金流量”这一名称,并将其定义为由公司新创造的现金流入量减去公司所有的支出,包括在工厂、设备以及营运资本上的投资等所形成的净现金流量,这种净现金流量是可以分配给投资者的,是该公司的购买者可以自由支配的资金。康纳尔教授在其分析的一个案例中提出了净现金流量的计算公式:净现金流=息税后盈余+递延税收增加额+折旧-营运资本增加额-资本性支出。
4.英国伦敦城市大学商学院的p.s萨德沙纳姆教授在其所著的《兼并与收购》一书中提出的自由现金流量的定义是:投资现金流出的税后的运营现金流量净值称之为自由现金流量。运营现金的流入来自于企业的经营。现金流出是因为增加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金投资。根据萨德沙纳姆教授的定义:自由现金流量=经营现金净流量-资本性支出-营运资本增加额。
以上四种解释和计算方法应该说各有千秋。
美国标准普尔的定义及计算方法非常简洁,但在运用中会出现较大的偏差。这个定义首先是没有考虑到利润与现金流量存在的差别;其次,这个定义没有考虑到折旧因素;最后这个定义没有考虑税收和递延税收的影响。
汉克尔和李凡特博士对自由现金流量进行的研究十分深入而详尽,他们注意到了折旧和税收的影响,并创造性地提出将随意性资本支出加回到自由现金流的计算中,这对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十分有利。在三种计算方法中:方法一也是使用了利润这一指标,这只是一个估计值;方法二、三是较精确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经营现金流的变化计算得出自由现金流量,其不足之处在于未考虑营运资本增加的资金需求。
康纳尔教授提出的定义是比较具有说服力的,在计算中考虑到了折旧、营运资本增加的影响,其不足之处在于也是使用了息税后盈余(利润),其局限性同标准普尔的定义一样。康纳尔教授未能考虑到随意性资本支出,而这部分现金支出也是股东可以控制和使用的。这种计算方法得出的数值也是一个估计值,仅作为参考使用。
萨德沙纳姆教授提出的定义和计算是比较全面的,但他也未能发现随意性资本支出这一项目。
通过上述的对比研究,可以看到几种主流定义的共同之处是希望能寻求一个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前提下,企业实际可以自由动用的资金概念。几种定义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基础依据是盈余(利润)还是经营现金净流量?(2)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是在税前还是税后?(3)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是否应该包括折旧?(4)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是否应扣除营运资本的增加投资部分?(5)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是否应该包括随意性资本支出?
二、自由现金流量的定义:本文的看法
笔者认为,自由现金流量应定义为在保证企业正常经营的前提下,由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创造的现金净流量,减去资本性支出(如库存、厂房、设备等)和营运资本增加额的合理投资后,企业能够产生的额外现金流量。这部分现金流是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可以自由支配的,可以全部用来分配红利或偿还债务而不影响企业的经营。其计算公式如下:
在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中,利润采用的是权责发生制,包含有未实际收回的赊销款项,未能真实反映资金的实际情况,因此应该采用经营现金净流量作为计算依据,如果用利润作为计算基础应进行调整;税收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强制企业必须承担的部分支出,不是企业或股东可以自由控制的,因此在计算时应该将税收部分扣除,即在税后计算:企业的原材料价格会变动,物价水平也会波动,企业保持同样的经营水平所需要的营运资本数额会相应发生变化,因此在计算自由现金流量时应该扣除营运资本的增加投入部分;折旧在计算利润时被扣除掉了,但实际上这部分资金并没有被支付出去,而是仍然留在企业内被企业所运用,所以自由现金流量应该包括折旧部分;随意性资本支出不是企业增长所必需的费用支出,指的是经营性现金流出的增长率超过销售成本增长率的那一部分,其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公司的日常管理费用,这一部分也应属于企业本来可以自由支配的,提出这一点对于加强公司的治理、降低委托成本、提高企业盈利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所以自由现金流量应包括随意性资本支出。随意性资本支出表明企业的现金支出并没有与生产销售保持同步增长,通过汉克尔和李凡特的实证研究表明,大多数公司可以削减过量随意支付中的20%而不至于影响公司的发展。
三、自由现金流量指标的优点和作用
目前的会计报表中已经有了利润和经营现金净流量两个指标,再提出自由现金流量这一概念有什么作用呢?自由现金流量与利润、经营现金净流量两个指标相比较,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无风险性。利润的计算采用权责发生制,由于忽略了赊销款的回收风险,有夸大利润的可能。而自由现金流量采用收付实现制,避免了这一风险。
2.反映了资本的时间价值。由于利润在计算过程中采用历史成本原则,忽略了资本的时间价值。自由现金流量则考虑到了资本的连续运动过程,反映了资本的时间价值。
3.减少了主观影响。利润的计算会因折旧、各项摊销的会计计提方法不同而出现较大差异,容易受到人为操纵。自由现金流量反映了企业实际节余和可动用的资金,不受会计方法的影响。
4.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经营现金净流量未扣除资产更新和营运资本的增加投资,忽视了在通货膨胀条件下折旧并不足以满足资产更新的资本需求的事实。自由现金流量则是以企业的长期稳定经营为前提,在计算时考虑了这两部分需求。
5.实用性。利润和经营现金净流量的大小并不是实际可分配给股东的现金数额,其反映的企业价值含有一定量的水分。自由现金流量则反映了股东实际上可能获得的最大红利数额,反映了企业对股东的真实价值。
6.信息综合性。利润反映在损益表中,经营现金净流量反映在现金流量表中,而自由现金流量则涵盖了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中的关键信息,比较综合地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成效,这一点可以从下图中看出:
正因为自由现金流量与利润和经营现金净流量相比具有着许多的优点,所以它可以起到更为客观和全面的评价衡量作用:
1.对股东和投资人而言,自由现金流量的数额等于股东或投资人实际上可能获得的最大红利,是投资收益的客观衡量依据,反映了企业的真实价值,消除了可能存在的水分。每股自由现金流量或据此计算的自由现金流量乘数是企业的价值评估的可靠依据,这对遏制我国资本市场上用操纵利润来操纵股票价格的违规行为有积极的作用。自由现金流量可以作为股东考核经理经营业绩的指标,自由现金流量不受会计方法的影响,也不受经理的调控,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状况。
现金流量范文6
会计利润和现金流量已被广泛地运用在现代企业业绩评价中。那么,二者在企业业绩评价中有何区别和联系?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有助于进一步认识会计利润和现金流量的关系,更全面、科学地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做出评价。
一、基于会计利润和现金流量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
有关会计利润和现金流量对企业业绩的评价指标,主要表现在偿债能力分析、运营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和成长能力分析四个方面。在此,笔者将通过涉及二者的主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一)偿债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反映的是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保持必要的偿债能力对于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企业的债权人、投资者等主体关注的问题。其主要衡量指标是:
①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该指标说明了利息和所得税前的利润是所需支付债务利息的倍数,反映了企业偿付债务利息的能力,是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其指标值越高,表明企业能够赚取比负债资金成本更高的利润,企业的债务偿还更加有保证;反之,表明企业无力赚取大于负债资金成本的利润,债务风险大,债务的偿还缺乏保障。
②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该指标反映了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对短期债务的保障程度,可以用来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质量,弥补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的不足。
③现金利息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所得税付现+现金利息支出)/实际支付的利息。与已获利息倍数指标相比,该指标剔除了经营利润中的非现金项目,并将现金利息支出与非现金利息支出,所得税付现与非所得税付现区分开来,反映了企业支付约定利息的能力。该指标值越大,说明当期现金流入对偿还到期利息的保证程度越高,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财务风险越小,反之,则说明企业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
(二)运营能力分析。企业运营能力分析主要是分析评价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借以评价和判断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资产周转效率。反映企业运营能力的主要指标是:
①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该比率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其值越高,说明企业资产的周转越快,销售能力越强大,企业对资产的管理水平更高。
②资产现金收益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平均资产总额。该比率反映每一元资产所能获得的现金流量,和总资产周转率相比,若该指标较低,说明企业当期实现的销售收入中有一部分还没有转化为现金,存在着资产占用的现象;若长期如此,则须对企业的信用政策做出调整,以便加速企业的现金回收。
(三)盈利能力分析。盈利能力是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是企业资产运营的结果,是资金流动、偿债能力的基础,具有综合性。其主要衡量指标是:
①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该指标反映每一元主营业务收入最终能带来多少净利润,表示主营业务收入的收益水平。其值越大,说明企业在赢得收入的同时,较好地控制了支出,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
②主营业务收入现金收益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主营业务收入。该指标反映企业每一元主营业务收入所能获取的现金流量。如果这个比率高,说明每一元主营业务收入所创造的现金流量多,主营收入质量较好;如果这个比率较低,则证明企业所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缺乏必要的现金保障,主营收入质量不佳。
③每股收益=本年净收益/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它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最重要的财务指标,它反映普通股的获利水平。
④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净额=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该指标反映企业每一股普通股可以从经营活动中获取的现金净流量,揭示了企业本期可以发给股东的最高现金股利。该指标值越高,表示企业的每股普通股在一个会计年度中所赚得的现金流量越多,可用于支付股利的现金净流量越多,股利支付能力越稳定;反之,则说明每股普通股所赚得的现金流量越少,企业正常的股利支付能力越受影响,支付质量越值得怀疑。
(四)成长能力分析。它是企业通过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断积累而形成的发展潜能,突出地反映了企业的成长性。反映成长能力的主要指标是:
①净利润增长率=(本年净利润-上年净利润)/上年净利润。该指标反映了企业利润的增长情况,反映了企业长期的盈利能力趋势,比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更能反映企业的增长潜力。
②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增长率=(本年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上年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上年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该指标能够直观地反映企业经营现金流量的增长趋势。该指标若大于0,说明企业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处于增长阶段,企业的发展前景良好;若等于0,说明企业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前期相同,企业的发展前景一般;若小于0,说明企业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减少,发展前景不妙。
二、会计利润与现金流量在企业业绩评价中关系辨析
从以上会计利润指标和现金流量指标在企业业绩评价中的应用可以看出,二者代表着不同的信息,反映了企业业绩的不同侧面。
(一)偿债能力。企业的债务最终是要通过现金来偿还的,因此,企业须保持充足的现金储备。如前所述,通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可以看出流动负债的现金保证程度,比运用包括应收账款在内的流动资产更稳健。现金利息保障倍数排除了企业的息税前利润中的非现金部分,留下能真正用于支付企业利息的现金部分,比已获利息倍数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因此,在衡量企业的偿债能力方面,现金流量信息比会计利润信息更具有优势,应优先选用现金流量指标来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
(二)运营能力。可以看出,会计利润指标主要揭示企业资产的周转能力,反映企业运用资产产生收入的能力,侧重资产的盈利方面;而现金流量指标则主要揭示企业资产的获现能力,反映所获收益的现金回收状况。资产盈利能力和资产获现能力是企业资产管理能力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不可相互替代。因此,在衡量企业的营运能力方面,会计利润指标与现金利润指标互相补充。
(三)盈利能力。盈利能力是企业的核心能力,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效果。同时,为了剔除人为操纵等因素带来的利润偏低或偏高,企业利润的质量同样值得关注。会计利润指标侧重于揭示企业的获利数量,而现金流量指标则揭示了这些利润中有多少是现实的现金流入,代表着利润的质量。每股收益是上市公司最重要的财务指标之一,可以用于企业间的比较,借以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相对水平,但这需有一个基础,即企业的盈利水平是真实的;而要验证这一点,就要用现金流量指标来实现。因此,可以说,会计利润指标可以作为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标,现金流量指标对其起补充作用。
(四)成长能力。企业的成长即企业的良性发展,需要企业通过持续运营获利来实现,主要体现为企业资产的扩张,现金的增加只是一个方面。因此,通过比较企业净利润的变动趋势,可以大体反映企业的成长性。如果企业在利润增加的过程中,没有现金的同向变动,说明企业现金有运转不畅的可能,进而可以深入考察企业成长的现金保障是否充足。因此,会计利润指标可以作为衡量企业成长能力的主要指标,现金流量指标作为补充指标。
综上,从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角度看,会计利润指标在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方面起主要作用,现金流量指标是补充因素;在资金运营方面,二者代表着两个层面,反映了二者在一定程度上相关性很低;而在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方面,起主要作用的应是现金流量指标,它更客观地反映了企业的实际现金水平。片面地强调会计利润信息而忽略现金流量信息,企业可能账面盈利,但盈利质量低,甚至面临破产的威胁;同时,单纯的现金流量信息不能综合反映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必须有会计利润信息作为补充。因此,会计利润和现金流量在企业的业绩评价中不可以相互替代,而是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即,在进行企业的业绩评价时,应将二者反映的信息进行对比,找出差距、寻找原因、采取对策。传统的财务分析体系忽略了现金流量指标的应用,使得现金流量信息的应用收效很低。因此,笔者认为,应突出现金流量指标在现代企业业绩评价中的运用,构筑现金流量指标体系,从现金的角度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运营能力、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发挥其对单纯会计利润指标的修正作用,特别是对企业偿债能力的评价作用,以更客观、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