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教学反思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包身工教学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包身工教学反思

包身工教学反思范文1

现在我国已进入法制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构建和谐社会。法制,应该深入人心。但看看我们的校园,却出现了一幕幕让人瞠目结舌,嘘唏不已,悲痛万分的恶性事件。我们在议论,在指责这些事端制造者时,面对学生,也应该反思,我们的教育,是不是还缺少了些什么,或者说,我们忽略了什么。

对,缺少法制教育。

那么,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渗入法制教育?具体到课堂教学中,又怎么体现?这是一个值得每位教育者认真思考的问题。

笔者从事语文教学,结合学科特点,做了一番思考探索。

语文学科因自身教材的特点,具有强烈的工具性、人文性。它来源于生活,沉淀着我们生活中太多的东西,技能、知识、情感、审美、修身等。但凡认真专注热爱此门学科的人,应该能强烈感受到:教语文,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语文,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得仁得智,各自在人、在心。可以说,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过程中,语文学科扮演的角色是主角,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生活的丰富,语文学科的角色,似乎还要担上更多一点的任务,那就是在学习过程中渗透法制教育。而且,具有了极大优势。

本来,违法、犯罪这些字眼离学生应该非常遥远,为什么现在却屡屡发生呢?

究其原因,许多学生是独生子女,或者留守儿童,许多家长或溺爱,或疏于管理孩子,孩子从小就形成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任性自私,霸道蛮横,缺少爱,不懂感恩,再加上学生不懂法,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就可能演变成大事、坏事,那就违法了。例如,因沉溺网络,无钱上网,盗取他人财物,或有的受到父母阻挠,竟弑父弑母,因沉溺网游,厌学逃学易受到坏人的唆使利用;因同学间的一小点摩擦,为了争面子,于是聚众斗殴;而有的同学,为讲义气两助插刀,结果个人的矛盾事件,扩大成,有时还弄伤弄弄残,甚至出了人命。因好奇心作梗而模仿,例如吸毒,例如模仿影视网络游戏中和暴力人物,要横耍酷,既害了自己,也害了别人……种种现象说明,如果学生没有一个正确的是非观,没有一个明确的法律观念,不经意间,他们的人生就会摔跤,梦想就会破碎,前途就会悲惨。学生只有懂法,才会长智慧,才能认清是非,辩明邪正,避免成长过程中的歧途、弯道。

所以,学校教育引入法制教育,这是现代教育的一个特色和重要举措。毕竟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一个观念的培养,那需要一定的时间,一定的过程,能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例,灵活穿插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法制教育,语文学科当之无愧。

经过思考探究,笔者认为,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这些途径可用:

教科书上的教材

教本上选入的教材都比较正能量,我们可充分挖掘。例如巴金老人的《小狗包弟》文中写老人因历史原因而遗弃了小狗,不能保护小狗而深感歉意,表达了老人对人生的反思,对人性复苏的呼唤。在这里,我们可引入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这个概念,可引入《动物保护法》。可举例:2015年暑假,河南郑州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学生闫啸天与王亚军因捣鸟蛋,卖燕隼而被判刑。先生写的《包身工》,文中写了包身工的悲惨遭遇,表达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憎恶,对悲苦人民的同情。结合当下,我们可引入“童工”这个概念,甚至也可提维权,引入《未成成人保护法》及《劳动法》。梁知秋先生写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流露作者对老师的敬仰、赞美、怀念,可引出“尊师重教”这个概念,引入《教师法》。

可见,语文课本里的许多教材扎根现实生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灵活渗透法制教育。

同时,当我们的语文课贴近社会现实,很接地气时,学生也会喜欢语文课,师生互动就会积极融洽,教学质量也会提高。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作文课

语文科少不了作文课。作文,就是做人。学生写作,既体现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与广度,也极容易体现学生的思想内涵,价值观与人生观。在教学生积累素材、分析素材的过程中,可适当渗透法制教育。

例如写《宽容》这个主题,可结合素材说“纵容”、说“包庇”、说“违法”。例如写《责任》由“为家为国为民族敢于担当责任”,而引出“逃避责任”,引出“有过错逃避责任而引发的后果”而进行法制方面的渗透。写“网络”引出“黑客”,引出“网络犯罪”……这些例子举不胜举。作文课上素材的积累与运用,就是学生对生活的积累,对生活的反思,我们可有机渗透,从而让学生不仅仅是心灵上的一次洗礼,更是一次生动的法制教育,会使他记忆深刻,逐渐就会形成正确的法制观念。

包身工教学反思范文2

论文关键词:语文教育实施能力;实践性课程;实践性知识

高师毕业生不仅要通过理论性课程掌握精深的专业性知识,还应通过实践性课程养成扎实的实践性知识。这是由于中小学教师不仅需要“教什么”的知识,更需要“如何教”的知识,很显然后者是教师教育课程的主要基础。理论性知识可以通过理论学习获得,但实践性知识必须通过实践性课程的学习才能奏效。但现在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中,由于对教师知识特别是教师实践性知识理解的偏差以及实践性课程的不足与形式化,导致了高师生实践性知识的普遍匮乏。

针对新形势和我们面临的新问题,特别是在教师教育标准即将出台的大背景下,安阳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有必要在原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实践性课程的开发和重构。这是由于实践性课程“有利于把学习内容置人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情境中去,基于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使学习者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激发学习热情;有利于促进学习者把学习的理论和技术,在实践中通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把积累的体验和教学机智具体应用于教育教学情境之中”。因此实践性课程的开发就成为我们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本文拟就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性课程的构建作一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一、树立正确理念是成功先导

语文教育实施能力是高师生毕业从事工作所需的重要素养,因此我们一直坚持在教学和管理中狠抓学生这方面的训练,从而培养出了一批批高质量的中学语文教师,也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

1.职业定位教育形成职业认同感。新生入学后,我们通过“职业定位教育”帮助学生坚定从事语文教育事业的决心。这有助于学生对于所学专业的认同,养成基本的职业认同感和形成初步的敬业精神。这种精神一旦养成必将产生极大的动力并进发出极大的热情。诚如洪宗礼所言:“命中注定我必须当语文教育的‘包身工’,订下了‘卖身契’,一‘包’就是五十年。”是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实践中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就能把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素养作为其自觉追求,始终把从事语文教育所需的各种知识和能力的学习和训练作为自觉的追求。学生不仅自觉练习“三字一话”等教学基本功,还非常重视语文教育学等教育类专业课的学习。

2.“三字一话”训练培养职业荣誉感。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也是对一名语文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基于此,我们不仅注重在舆论导向上引导学生,如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普通话比赛”、“钢笔字比赛”等引导这种良好学风的形成,而且在课程设置上也非常注重向这方面倾斜,给语文基本功的培养和训练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和有力的支撑。

3.教育类课程实施的人性化。语文教育学、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课程实施注重实效,力求学生真有所得、确有所获。我们充分发挥这类课程的理论性品格、实践性品格和艺术性品格,不仅使学生获得必需的教育类知识,而且还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从事语文教育教学实施的能力。为了保证这些教育类课程的理论性品格,我们力求做到理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开放性的统一,努力把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前沿性知识都传授给学生。学生掌握了这些必须了解的理论知识,就能使学生即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极大地提高学生认识和分析教育现象的水平。为了落实这些课程的实践性品格,我们大胆打破传统过于封闭的课程体系,力求使课程内容做到现代性,明确提出行为规范和建议,并且回应新课改和新热点,做到教学联系实际。为了落实这些课程的艺术性品格,体现出浓郁的人文特色,我们不仅开发出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而且注重探讨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力求通过优美的语言,以及适当的激励措施保持学生高昂的学习兴趣。

二、优化课程设置是基本保障

语文教育实施所需的实践性知识,只能通过实践性课程才能养成。因此优化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性课程的分量就成为当务之急。

1.必修课程实施的优化。作为必修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语文教育学课程,其基本定位就是提供怎样教学的科学途径和方法,并使高师生毕业后能顺利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为了达成此目标,我们不仅应从教学内容、教学体系、教学模式和方法等方面进行多向度的探索,还应致力于突出此类课程的实践特质。以语文教育学课程为例,从内容上讲就构建了以完成语文课程目标为中心的体系,内容设计上以语文课程目标开头、接着是语文教学内容和教材的处理和使用、语文教学设计、语文教学实施,最终以语文课程与教学的评价作结,构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学科体系。在教学创新方面,我们应在注重学科理论品格的前提下,挤出时间留给学生说课和试讲,并以此为媒介,引导和指导学生在课下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能力的训练。

2.选修课程构建的系列化。语文教育实施能力具有非常复杂的内涵和结构,因此这种能力的达成需要系列课程的实施才能成为可能。这样构筑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理论课和实践课相得益彰,讲座、座谈相互连接的立体课程结构就成为必需。我们精心准备,构建了比较完善和实用的选修课程系列:一是侧重扩大学生的学术视野、加深学生对语文教育规律认识的课程,如《中国大陆与英美母语教学比较研究》等。本课程通过对英美母语教育教学现象和规律的简要介绍,并与国内语文教育现状相比照,以加深学生对语文教育现象的认识和对语文教育规律的把握。二是为了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语文教学艺术研究》、《文本解释学》等课程。比如《语文教学艺术研究》课程就是通过探讨当代语文特级教师的不同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追寻其语文教育思想和教学艺术形成的轨迹。通过案例教学提高高师生语文教学能力和语文教学艺术修养。三是为了提高学生教学基本功的《微格教学》、《说课与试讲》等课程。如《微格教学》课程就瞄准如何迅速提高高师生的教学技能,以教育学、心理学和现代教育技术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现代视听技术和教学媒体手段对学生教学所需的各种能力进行系统训练。

三、开发实践性课程是重要支撑

知识可以传授,能力必须养成,只有在游泳中才能学会游泳。语文教育实施能力的养成有赖于学生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反复操练。因此我们狠抓说课、试讲、实习等实践环节,通过学生的实践达到提高能力之目的。

1.扎实组织的说课训练。说课是介于备课和课堂教学之间的一个中间环节,指的是教师把自己教学设计的过程、设计的内容及设计的板书等采用口头描述的方式向同行表述,是培养和提高高师生课堂教学水平的一种重要训练方式。因此我们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编写说课稿,并组织学生在小组比赛的基础上,选出优胜者参加全班组织的说课比赛。并把这些选手经过进一步指导和训练后,参加学院、学校、乃至全省的教学技能大赛。

2.日常化的试讲操练。试讲是高师生综合能力的体现,通过试讲不仅可以了解高师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还能考查高师生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理念、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等,并可在此过程中知晓学生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从而在教学中采取补救措施。因此我们力求给每个学生都创造走上讲台机会,不再只是让试讲成为能力强的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而是让学生特别是语文教育实施能力欠缺的学生走向成熟的练兵场。学生通过这样严格的训练,基本上都具有了很强的语文教育实施能力。几年来在河南省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我们的选手基本上都是一等奖就很能说明问题。我院毕业生也非常优秀,涌现出了像安阳曙光中学常作印、安阳市新世纪中学鲍志慧等这样的全国优秀青年教师。

3.针对性强的教育实习。教育实习是学生走向教学岗位的第一步,也是学生所学理论转化为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细化了操作程序,使我们的实习计划更具可行性和操作性。比如我们在学生实习结束后,就以评选优秀实习生为契机抓紧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教育实习的反思,使学生能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选择有经验的老师指导和参与学生的“回讲”和座谈。通过这种民主、自由的交流,学生谈经验、讲教训,比不足、找差距,中间还不时穿插老师精当的点评。因为我们深知“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寻求有意义的细节.并对其进行反思,构建自己的教育生活。其意义在于探索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四、良好氛围是有力促进

语文教育教学能力的强化和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几个人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的。基于此,我们应精心设计和组织从而营造良好的氛围,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自觉主动强化学生的语文教育能力训练。

1.文学院应在加大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的基础上,营造学院、系部、辅导员和教师等各个层次的立体结构。从而为语文教育实施能力训练提供舆论上、制度上的保证。通过舆论引导和一系列的制度设计,高师生应从入学起就树立这样的信念:语文教育实施能力是从事教育工作之本,是发展之本。语文教育实施能力的强化和训练成为每个学生在这四年求学历程中的自觉追求,并落实到每一项活动的开展、每一门功课的学习中。

2.专业课教师应以高度的自觉性,通过言传身教自觉主动强化训练。教师不仅应在教学中结合素质教育的理念,精选教学内容并大胆采用诸如启发式、讨论式、争鸣式等方法,还应用其高尚的情操、严谨的治学、为教育事业而献身的奉献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这不仅使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受益,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对学生人格的形成和教师职业情操的养成发挥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