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技类文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技类文章范文1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学术科技类;创业能力;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7-0040-02
一、绪论
在欧美等国家,高校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一直深受重视,形成了较完备的体系。据调查,美国优秀上市公司与高新技术企业的老板,86%接受过创业教育。迄今为止,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高等教育新理念。近年来,大学生创业教育日益受到国内高校的重视,浙江大学等全国各知名高校,以培养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为先导,将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开展创业教育。
本文在广泛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将高校学生学术科技类社团同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以高校学术科技类社团专一的类型作为切入点,通过调研,探究高校学术科技类社团对大学生创业能力提高的影响,进而为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及学术科技类社团的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二、学术科技类社团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理论价值
(一)学术科技类社团
学生学术科技类社团注重结合学校的强势专业理论,以专业学习、交流、实践及科学研究为主要活动内容,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适应未来职业的专业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学术科技类社团由于本身的特殊性,其建设与发展必须坚持与学科发展相结合、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与创新创业活动相结合及与学校教学管理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贯彻这些原则,学术科技类社团得以发展不但具有社团组织的共同性,还具有别于一般学生社团的特性。
1.组成专一,管理单一。学术科技类社团依托一定的专业知识,吸引有相同学科专业背景或对该学科专业有一定兴趣的学生成员,担任社团指导的教师具有很强的专业背景,通常由该专业、学科的教师或部分院系行政教师承担。
2.简约专业,注重实践。学术科技类社团的规模一般比较小,相对兴趣爱好类或体育运动类社团有大规模的社员,它走专业简约的路线。
3.创新特性强。学术科技类社团要持续和深度发展,要求社团创新性强,形成社团品牌活动和社团特色文化,并规范社团内部建设,提升社团创新能力等。
(二)学术科技类社团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
1.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创新是学术科技类社团的生命力所在,社团成员是一群有相同专业背景或是相同爱好的跨专业、跨学科学生的自由组合。社团给予这个群体一个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从接受知识中解放出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科技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是学术科技类社团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首要作用。
2.注重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学术科技类社团为学生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活动空间,一方面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拓展知识面,将两种教育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提前探索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求,增强实践能力,锻炼理性思维能力。
3.积极提供大学生就业创业平台。学术科技类社团往往能够搭建校园与现实社会之间的桥梁,积极为学生提供提升创业就业技能的条件。学术科技类社团以及旗下创建的各类学术科技协会,不仅能得到专业指导教师的指导和成功社团成员经验的传授,还能与社会知名企业合作,甚至发展国际合作。种种支持,都为大学生踏上成功创业的平台,增添一份力量。
三、学术科技类社团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实际意义
(一)资料统计和问卷调查
据统计,高校学术科技类社团大部分由本科生组成,硕士生和博士生所占的比例一般低于10%,只有个别学术科技类社团以硕士生和博士生为主。无一例外,浙江大学学术科技类社团的成员参与情况,也呈金字塔形。
1.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学生对创业能力及创业教育的认识程度;高校学术科技类社团对学生创业能力提高的影响;影响高校学生创业能力提高、学术科技类社团发展的因素。问卷采用随机发放、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面向浙大学生((以工科为主)进行问卷发放。
2.个案研究法。通过对学术科技类社团指导教师、社团骨干进行访谈调查,掌握学术科技类社团的发展状况,了解指导教师如何认识创业能力以及学生参与学术科技类社团后创业能力等方面的变化。
(二)结果说明
1.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回收了289个有效答卷。根据统计结果显示,填写问卷的学生基本上是本科生,大三、大四年级的学生居多(高达62%)。
从学生参加社团的情况来看,实践公益类和兴趣爱好类并列成为参与度最高的社团(均为34%),其次是“学术科技类”(25%),而“文化艺术类”和“体育运动类”社团的参与人数相对较少。尽管浙江大学十分重视社团发展,鼓励学生自由选择加入各类社团,但在校期间没有参加过任何社团组织的学生仍然存在,占有不小比例(21%)。
对“参加不同类型社团同学对于参加社团是否助于提升创业能力的看法”这一问题,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对参与社团对创业能力的提升作用普遍认同,尤其是在参加了学术科技类社团的学生中得到的认可度最高(82.35%)。
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学生认为有助于帮忙提高创业能力的社团活动比例最高的是交流分享会(55%),其次是实践活动(51%)、学术报告讲座(34%)及学科竞赛(20%)。
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是一种综合体,较难直接作为指标量化分析。本调查问卷通过三大模块的综合分析,分别设置创业精神体系、创业知识体系、创业技能体系等模块,采用“李克特量表”1~5分五级制计分,将学生创业能力指标量化处理。结果显示,参加学术科技类社团学生的创业能力指标量化分数(3.40)确实高于未参加过社团学生的创业能力指标量化分数(3.27)。
2.个案研究。(1)浙江大学学生科学技术协会。浙江大学学生科学技术协会是学术科技、创新创业双头并进的创新型学术科技类社团,连续7年获得校“十佳社团”荣誉称号。现任指导教师的工作岗位与社团文化理念和发展方向较匹配,利于开展指导工作。同时,他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认识到位,参与社团集体活动频繁,积极指导社团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对学术科技类社团提升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作用,表示充分认可。(2)浙江大学学生微软技术俱乐部。浙江大学学生微软技术俱乐部社团的现任指导教师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系教授,有着丰富的高校创业教育经验,认为学生参加学术科技类社团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他的学科研究方向与社团方向直接对口、相关,经常亲自参加社团举办的精品活动,注重营造社团的创业文化氛围。
四、结论、建议与展望
(一)结论
1.学术科技类社团特点鲜明,在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及提供就业创业平台等方面,充分服务于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服务于学生实践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服务于浙大学术氛围和创新创业氛围的营造。
2.学术科技类社团的管理更多的是归到某个学科所在的院系,这一管理模式对指导教师的遴选及社员日常活动的开展提供便利,但也存在指导教师过于集中,缺乏社会各类科技人才和创业成功者的指导等弊端。
3.学术科技类社团往往有机会、有条件搭建优良的学生创业培养平台,在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有显著优势。理论价值及现实调查结果证明,学术科技类社团确实能在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提升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建议与展望
1.打造学术科技类社团创业教育平台,形成社团品牌特色。引进名企管理者、资深专家、创业达人等创业教育师资,多开展分享交流会等活动,作为学术科技类社团指导教师过于集中的有益补充。学术科技类社团应充分依托专业技术知识,树立品牌活动,结合校内研究所或校外企事业的创业基地,实现资源共享和运作一体化,为大学生社团提供实际的创业实践基地,充分提高社团学生的创业能力。
2.高校应在学生社团中优先扶持与专业和创业紧密结合的学术科技类社团,如给予资金支持,借助企业资源,采用实践成果学分制等形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3.完善学术科技类社团内部建设体系,重视社团精神传承。上到社团制度规则的订立,下至社团人员职责规范的明确,都需要认真管理和落实。
4.提升学术科技类社团的服务意识,把握社团的未来发展方向。注重提升社团在提供公共服务和满足学生需求方面的效率和效益,以人为本,发挥组织力量,不断探索学术科技类社团未来的发展趋势,实现学术科技类社团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平.创业教育在《经济法》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东方教育,2014.
[2]赵中建.全球教育发展的研究热点――90年代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岳平.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关于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职教育必修课的思考(之三)[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4]胡旭微.经管类创新创业人才素质能力知识结构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4).
[5]唐靖,姜彦福.创业能力概念的理论构建及实证检验[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8).
[6]刘艳.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J].江苏高教,2010,(3):106-108.
[7]杨连生,胡继冬,孟秀丽.演化博弈论视域下的高校学生社团创新及其管理策略[J].现代教育管理,2011,(7):106-109.
科技类文章范文2
关键词 跨界;平台;服务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7-0094-02
科技类媒体相对于时政类媒体无论从发行内容上,还是到广告经营上都存在先天缺陷,科技类媒体的受众和客户人群相对要窄。故而在科技传媒类报业集团在转企改制的大背景下步履维艰,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依然是旧体制下依靠发行和广告的盈利模式,并没有开发出新服务、新产品、新平台的跨界模式作为新的盈利模式,使得企业的经营不能与市场接轨。但是,科技类媒体在科技领域内的专业报道、科技人才资源、科技信息、科研院所资源相较于时政类报纸更有优势。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中小企业的数量在急剧增加,中小企业成为民营经济中一只不可忽视的力量,其庞大的数量俨然成了各类媒体争相抢占的广告客户资源。想去抢夺客户,必须了解客户的真正需求。目前,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着巨大的生存风险,企业必须依靠技术创新来提高企业竞争实力,是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但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如何解决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既有其自身内部的原因,也有外部环境的影响。科技类媒体可以利用自身的特点,开发新服务、新产品、新平台来跨界接解决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以实现科技类媒体新的盈利模式。
1 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能否中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企业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体系是否完善,然而在当今的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如何有效解决,一直是困扰着政府和中小企业的一道难题。
1.1政府扶持体系不完善
在我国现阶段政府对中小企业管理实行的相关制度相对滞后,相关的政策体系和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目前,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管理方式还处在后计划经济体制阶段,还是沿袭着计划经济时代的所有制关系划分方法,把中小企业划分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个体私营企业等类型,各种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由各类政府部门来管理。例如,乡镇企业多数由企业所在低的政府部门监管;科技类企业由政府相关科技部门监管;私营类企业由企业所在地的工商部门进行监管;外资企业、三资企业、合资企业和从事进出口业务的贸易企业都由政府外贸部门监管。此类状况的出现让企业无所适从,也造成了政出多门,管理制度分散,政策不统一。除此之外,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外部因素很多,例如国家扶持中小企业科创体系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出台缓慢等问题。非国有中小企业是实际操作中还会遇到行业准入门槛高、地方税费偏高、申请政府扶持资金难、社会融资渠道窄等诸多实际问题。
1.2公共服务不到位
中小企业在激烈地竞争中一直处于比较弱势地位,在获取政策信息的渠道、技术人才和先进技术,以及产品的开发研究、企业文化、对外贸易业务等多方面都面临诸多难题。诸多方面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和各类技术研究机构提供政策支持和技术帮助。由于政府中小企业监管部门多数比较注重管理,为中小企业所能提供的公共服务有限,使得企业在落实政府扶持政策时没有想享受到实惠。而随着中小企业对技术支持的需求,近几年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商业性、盈利性的中介服务机构,收取的中介服务咨询费价格普遍偏高,中小企业大多都难以承受这些偏高的咨询服务费用。中小企业也缺乏寻找中介咨询公司的经营意识,致使本身就有先天缺陷的中小企业缺少必要的创新途径,运营成本不断增加,产品缺少创新突破逐步被市场淘汰,企业运行进入恶性循环,最终倒闭。
2三大问题凸显中小企业科创能力症结
我国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存在以下几大症结。
2.1资金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的数量飞速提升,但是诸多中小企业很难能可持续发展下去,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科技创新能力差,产品结构单一,无力研发新产品。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资金问题,大部分中心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都没有预留科技创新方面的资金,即使有研出新产品,也因资金等问题而无法最后形成产品。就我国中小企业现状而言,科技创新资金来源不清晰,融资渠道窄,市场变化快,企业的科技创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据有关资料显示: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占年销售收人的5%以上,一般企业应在2%以上,而我国的中小企业每年研究与开发费用一般只有1%的低水平投入,不可避免地导致企业技术创新举步维艰,使技术创新活动无法开展。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基础薄弱,规模小,自身内部融资能力有限,外部融资融资渠道窄,企业资信等级低,无法得到大额贷款。另一方面,很多中小企业寄希望于政府的资金扶持,但是受体制的制约,政府很多资金向国有大型企业的项目倾斜,导致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融资方面遇到瓶颈,既无力出资研究开发新产品,也无法聘请科研人才,更无法保证新产品的生产和推广资金。虽然近几年来,资本市场对于有潜力的中小企业逐步青睐,各类基金、天使投资人等社会融资渠道的介入为有潜力中小企业带了一部分科技创新资金,但是也很有限。此外,政府近几年出台的多项中小企业扶持政策,政府对中小企业从科技创新资金、科技人才引进、项目等多方面的扶持力度加大,虽然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投融资渠道窄的问题,但是由于我国的中小企业基数庞大,资金缺口仍然很大,冷门行业的中小企业依旧无法有更好的改变。
2.2人才问题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国际之间贸易变得更加自由化,现在的企业已经不止是在和本国的同行业竞争,现在更多的竞争是在国际之间。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人才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科技人才更是企业所要掌控的核心资源。就我国科技人才的分布情况来看,现行体制下我国优秀的科技人才资源主要分布在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体制内单位,企业里并没有足够多的优秀科技人才,企业现有人才无法支撑企业的创新体系。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这些科技产出部门无法与企业的沟通渠道有限,致使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无法形成产学研平台,企业无法使用大量的科技人才资源。另外,中小企业受自身诸多现实条件影响,无法为科技人才提供良好的工资福利、社会地位、充沛的科研经费以及良好的上升空间等条件,其企业发展前景无法与大型企业相比,故而无法吸引和挽留优秀的科技人才。
2.3缺乏中介和协作网络
科技创新的过程是一个需要高度协作的社会化活动,企业作为科技创新行为的主体,在与其他部门形成协同关系之前,要有一个寻找、被寻找、选择、被选择的过程。大部分中心企业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实际问题,例如疑难技术的无科技人才攻关,技术无特种设备的检测等问题,需要一些技术部门的协作或者中介机构搭建平台为企业和科研部门牵线搭桥。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诸多经济理论和各类企业的实践证明下,各类中介服务机构是集智力支持、高端咨询、综合中介服务的重要经济运行主体之一,它们在中小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我国的中介服务机构的数量较少,专业化程度低,服务行为不规范,水平参差不齐,相互独立,服务功能比较单一,未形成跨行业之间的协作。此外,各类中小企业相互之间合作或协作程度低,未形成一个协作体系,缺乏相关企业、行业之间的交流,技术和信息未能达成共享平台。
3 科技传媒三大平台可跨界提升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按照非时政类报刊体制改革和媒体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科技类媒体应在整合资源、拓展业务的基础上,延伸服务链条,打造全媒体科技传播平台、投融资资本运作平台和大科普公益服务平台来跨界服务中小企业。新形势下的科技类媒体要在传统的传播平台有所创新,还要依靠自身资源开发投融资资本运作平台和科技服务平台。这三大平台的建设不仅可以提高科技类媒体的核心竞争力,还可以跨界帮助中小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以此形成新服务、新产品、新平台,实现新的盈利模式。
3.1投融资资本运作平台
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资金不足问题是阻挡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前行一个壁垒。科技类媒体可以通过整合自身资源寻找合作对象,建立中小企业综合融资体系,以解决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资金缺口。以山西科技传媒出版集团的投融资资本运作平台为例,山西科技传媒出版集团结合当地实际省情,从外省引进投融资公司,创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投资基金等手段,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既满足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对资金的需求,也实现了与投融资公司共同的盈利。
3.2科技服务平台
现代的市场经济理论和各类企业实践证明下,各类中介服务机构是拥有综合、互动和集成优势的重要经济运行主体之一,它们在市场运行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科技类媒体在寻找创新人才和产学研合作沟通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科技类媒体对于科技人才和科技新成果的信息来源很广阔,是科技类媒体常年积累来的渠道,如常年为媒体提供信息的科技职能部门,采访的高校科研院所、专利发明人等。科技类媒体就可以利用这样的渠道优势开辟出新的科技人才服务平台,帮助中小企业寻找不同类型的科技人才以及需要转化的科技成果。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依靠中小企业自身的科技创新行为无疑会给企业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中小企业可以借助科技媒体搭建的科技服务平台,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取得联系,达成合作意向,在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等到科技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人才和技术支持,以增强企业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科技媒体在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起到中介服务作用,努力促进多家中小企业形成某行业的产业链,加强产业链内各企业之间的相互沟通,以此促成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借助科技媒体搭建的科技服务平台中小企业可以让产品得到更好地创新提升空间和更多来自市场的用户体验信息。此外,当今的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全球化,科技媒体的宣传还可以让企业走出去,让中小企业自主研发的产品进军海外市场,获得更大市场空间,还可以展示中小企业的形象,并吸引拥有相关新技术的外国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技术部门进行技术引进与合作。
3.3全媒体信息服务平台
目前,科技类媒体的改革,已经将大型科技类传媒集团变成了报网一体、多媒体数字报、手机报、App客户端、微信平台、微博平台、网络电视、视频网站的全媒体信息服务平台。科技媒体的科技信息是中小企业获取创新资源信息的重要途径,相较于大企业,由于科技创新资金短缺、科技人才不足和流失以及难以得到中介服务机构的相关咨询服务,以致于在获取科、搜集、处理和利用科技信息的能力较低。由于以上的原因,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很难把握与企业相关技术领域的发展动态和趋势。
科技媒体的全媒体信息服务平台所独有的优势是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最新、最快的科技创新信息,让中小企业在第一时间选择自身所需要的有效信息。中小企业在此平台上能够获得所处行业最直观的专业意见,包括所处行业最前沿科技创新信息、最全面的行业市场资讯以及得到各类专家的专业咨询服务。科技媒体还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类商品贸易会、科技博览会、专利技术成果转化推广会等各类专业会议的信息。
参考文献
[1]李.建立长效机制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升级[J].参政议政,2009(3).
[2]荷花,胡玉婷.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3).
[3]张芳芳,张裕明.谈谈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9).
科技类文章范文3
关键词 大数据;科技新闻传播;可行性;现实困境;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6)151-0078-02
1 大数据及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提到大数据,业界通常会将其特点归纳为4个“V”,即多样性(Variety)、体量(Volume)、速度(Velocity)和价值(Value)。通俗来讲,大数据就是具有“来源多样、数量巨大、处理速度极快、有多重价值”特征的数据。然而,大数据的应用并非简单的事情。在笔者看来,大数据所具有的“多样性”和“体量”的特点,使得其“速度”和“价值”的实现困难重重。如果把“多样性”和“体量”看作是大数据与生俱来的特点的话,那么“速度”和“价值”在新闻界的实现则需要从业人员来助它一臂之力。
彭兰教授在《“大数据”时代:新闻业面临的新震荡>一文中提出了当今新闻业面临的两大挑战:“一方面,社会化媒体的兴起使得公民新闻在一定程度上侵蚀着过去专业媒体的领地;另一方面,在大数据技术等的支持下,计算机这样一种“机器”,也在对媒体人形成直接的冲击。”大数据时代,海量数据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新闻业正面临巨大的震荡。在科技传播领域,科技类新闻也正经历着大数据带来的变革,感受着新技术带来的不安与彷徨。与此同时,大数据也为新闻传播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其探索和开辟新的传播路径提供了可能。广大科技新闻工作者应与时俱进,积极创新工作方式,为增强科学传播力度、提高新闻媒体在科技传播中的地位和影响贡献自己的力量。
2 大数据在科技新闻传播领域应用的可行性及现实困境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传播方式的转变已是大势所趋。那么,在科技新闻传播领域,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新闻生产,有没有现实的可能性呢?答案是肯定的。甚至可以说,科技类传媒在数据新闻生产方面具有特有的优势。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大数据技术在科技新闻传播领域的具体应用也存在着现实的困境。下面,笔者将从技术和内容两个方方面对其可行性和现实困境进行分析。
2.1 技术层面
从可行性的角度来看,科技传播者更易接受新技术,这有利于大数据在科技新闻中的应用。数据新闻的生产,需要以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前提。然而,在传统媒体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安于现状、拒绝改变的现象,一些从业者甚至对新技术具有抵触心理,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大数据技术在新闻生产中的应用。作为科技信息的传播者,科技新闻从业者相较于其他新闻从业者而言,对于科学技术的接触频率更高、掌握程度更深,在观念上更易接受新技术,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实践中也必然会更为积极、主动。
然而,数据技术普及率低、实际操作难度大等问题仍给大数据在科技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带来不小的现实障碍。虽然科技新闻工作者对技术的接受程度较高,但他们作为非技术人员,对于大数据的实际了解和掌握程度十分有限。新闻单位缺乏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而其数据新闻生产的实际操作者
记者和编辑又缺乏熟练的大数据相关技能,这使得数据新闻生产存在实际操作者不懂技术运用,而懂技术的人又不懂内容编排的现实困境。在新闻生产领域,内容与技术不是相互独立的关系,而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两个方面。如何达到技术与内容的统一是数据新闻生产亟须解决的问题。
2.2 内容层面
科技领域丰富的数据资源从内容上为大数据在科技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数据新闻的生产不仅需要技术支持,更需要内容支撑。数据新闻的主要内容来源就是大量的有规律、有价值的数据。科技工作离不开数据,同时又能够产生大量的数据。在科技研发领域,有观测数据、实验数据等;在科技应用领域,有运行数据、监测数据等。除此之外,科技领域还涉及其他各种数据资源,体量非常庞大。这些数量可观的数据资源是科技领域运用大数据技术生产信息量大、浓缩度高的数据新闻的内容支撑。
然而,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数量庞大的科技信息资源在为科技新闻提供内容支撑的同时,也给新闻工作者快速筛选有用信息带来了极大困难,影响着新闻的时效性,并最终影响新闻价值的实现。在各个行业、领域,信息正以数据存储的方式高速增长着,海量信息这笔宝贵的财富仍有待开发和挖掘。虽然大数据在总体上蕴含着巨大的价值,但其本身却有着价值密度低的特点,也就是说单位数据的价值量并不高。面对庞大的、繁杂的科技数据资源,科技新闻工作者要想快速地发现有价值的数据并发现数据间的关联,是一件非常困难且费时费力的事情。
综上所述,大数据的高技术性以及新闻生产者的专业背景,使得其在可操作性上难从人愿;而科技数据所具有的“多样性”和“大体量”的特点,使得科技类数据新闻生产者在提升“速度”和挖掘“价值”的道路上举步维艰。
3 大数据在科技新闻传播领域应用的优化策略
可操作性是大数据技术得以普及的基础,而速度和价值又是新闻不可抛弃的两个重要方面。首先,新闻以价值为准绳,科技类数据新闻若不能准确提供有价值的内容,将会影响信息传播的效果。工信部赛迪智库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研究所所长安晖曾指出:“大数据应用是对特定的大数据集合,集成应用大数据技术,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行为。”可以看到,不论在哪个行业,大数据应用的最终目的都是获得价值,具体到新闻领域,就是要获得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其次,新闻以时效为标尺,科技新闻工作者若不能提高生产速度,将会影响信息传播的效率。《中国质量报》于2014年5月28日刊登的《大数据时代速度决定生存》一文指出了大数据时代速度的极端重要性。文中写到:“大数据时代是速度竞争时代……时间是世界上最稀缺的资源。……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数字经济的实质就是速度经济。未来的竞争是节约经营循环时间的竞争,是最先到达顾客并满足顾客的速度竞争。”
现在的新闻业已经走向产业化经营,加入到了市场竞争的洪流之中。如果模糊价值、漠视效率,媒体必将会被淹没。从这个角度来说,大数据时代的新闻业对新闻价值和时效有了更高的要求。在科技传播领域,科技新闻传播效率不高、传播效果不佳不仅会降低媒体自身的公信力和影响力,而且还会影响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影响科学知识的普及推广。基于此,笔者针对大数据在科技新闻传播领域应用的现实困境做了进一步的探索,希望调动各方力量,找到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使科技新闻传播媒体熟练运用大数据技术并且做好做精科技类数据新闻。
3.1 国家层面:主管部门应加强政策指导
大数据技术在新闻业的应用尚属于起步阶段,需要国家统筹各方资源给予其理论和技术上的指导以及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万事开头难,只要现阶段开好头,在不久的将来大数据技术将会得到更好的、更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家已出台部分关于大数据应用的文件,如《关于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的指导意见》《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等,但是还没有专门针对新闻领域大数据应用的政策文件,这是一块亟须填补的空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应加快政策制定步伐,早日出台大数据在科技传播中应用的指导意见,使科技传播走在同行的前面、走在时代的前沿。
3.2 企业层面:新闻单位应做好整体规划
虽然目前国家层面的具体指导意见缺位,但各个科技类新闻单位可以发挥企业机动灵活的特点,瞅准形势、下定决心,及早做好本单位的大数据应用发展规划,以期在数字化转型的路上走得更早、更快且更好。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运用大数据技术的科技新闻单位还十分有限,就连影响较大的《科技日报》都鲜有数据新闻,虽然在其主办的网站中国科技网上开设有“数据新闻”专栏,但其发展还很不成熟,数量有待增加、质量有待提高。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是未来媒体发展的一大趋势,科技类新闻单位应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大数据的发展前景,勇于改变现有的生产模式、传播模式和经营模式,下定引进、运用大数据技术的决心,制定整体发展规划,做好宣传动员、人才培养、数据新闻生产等具体工作,为同行做好示范、为员工做好指导。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以及科技领域的海量数据对科技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编辑记者应转变思维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培养自身的新闻敏感和信息筛选能力。《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张萧然在《大数据时代:安全第一,还是效率第一?》一文中指出:“之所以称为大数据时代,不单是指数据之大,规模只是先决条件,更主要是指数据正在成为一种资产或者生产资料。任何行业、任何领域都会产生有价值的数据,而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分析、挖掘和人工智能则会创造意想不到的价值和财富。”大数据时代强调的是对大规模数据的综合处理能力,新时期的科技新闻传播者应努力培养自身的这种能力,以充分利用科技领域相当丰富的数据资源,为科技新闻的传播找到新的出路。
科技类文章范文4
1、身份类,例如华侨子女、港澳台籍考生,烈士子女等。
2、科技类,各种科技奖项获得者。
3、体育类,国家运动员,正规赛事奖项获得者。
4、艺术类,各种文艺活动奖项、荣誉获得者。
5、其他,例如市(地区)级以上表彰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地市级以上的给加5分。
科技类文章范文5
1、有发明创造或参加科技类竞赛全国决赛、国际比赛获得优异成绩者;
2、在我校自主招生专业范围内有相关学科特长、创新潜质,并在国内外相关专业学习实践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者;
3、在高中阶段参加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全国决赛获得优异成绩者。
(来源:文章屋网 )
科技类文章范文6
1、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一直以来都稳居全国同业系冠军位置。其中通信与系统方向作为二级学科,在全国工学类高校中排名第一。
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以和电子学科为主,工、理、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直属教育部。作为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创建起来的以电子科技类人才为主要培养方向的综合性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系统作为其主要优势学科代表之一,多年来一直在专业科研领域遥遥领先。
3、北京邮电大学。这所高校的通信与系统专业科研实力是京都所有同类专业中,仅次于清华大学的。每年这个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也很高,与清华大学不分上下。
4、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坐落于有着悠久历史的成都老城。电子科技大学不但风景宜人,而且非常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社会实践性。该校的通信与系统专业很受国家重视,从科研实力到科研经费的支持都占有很大的优势。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