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珍惜当下的经典语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珍惜当下的经典语句范文1
1、你能找到理由难过,也一定能找到理由快乐。
2、如果一段感情,没有把你变成更好的人,那么很遗憾你跟错了人。
3、有时候,你需要出去走走,清醒一下大脑,想想自己是谁,想去何方。
4、有一天,会有一个人走进你的生活,并且让你明白为什么你和其他人都没有结果。
5、当下很可能是我们人生唯一的一刻,我们可以对眼前的情况感到沮丧,也可以学着去欣赏它。
6、你说,人会老,会死,时间短促,所以要早早遇见,及时相爱,用尽全力。直到退无可退,脱胎换骨,那时你才能知道什么是心平如镜。
7、我相信,这个世界已经抑郁和正在抑郁的人,内心都是柔软的。这种柔软,一半是良善,一半是懦弱。当一个人打不赢这个世界,又无法说服自己时,柔弱便成了折磨自己的锐器,一点一点,把生命割伤。
8、你也许不清楚自已是个什么样的人,但当你面对金钱、权力和人生是非的选择时,会让你知道真正的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9、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受到很多伤,会哭泣,会悲伤,会觉得疼痛。而疼过之后,你就是一个全新的自己了。你疼过,便懂得了;你跨越过,便成熟了;总是要失去了什么,才学会珍惜什么;总是要碰了壁,才会学会改变什么。
10、若是先甜后苦,总会让后面的苦显得更苦;若是先苦后甜,总会让后面的甜显得更甜。爱情若此,生活亦如此。
11、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爱上一个同样爱你的人,并持续下去。
12、有些爱,只适合深深地藏在心里,说出来就是错;有些人只适合远远地看着,走近了,就会失去。他已经走了,就不要再纠缠;放过他,放过自己;给他自由,放飞自己。
13、同伴,不一定非要走到最后,某一段路上,对方给自己带来的朗朗笑声,那就已经足够。
14、很多时候,生活以一种高压的姿态,肆意考验着我们脆弱的神经,让我们叹息或者窒息。与其在风雨中逃避,不如在雷电中舞蹈,即便淋得透湿,那也是领略生命的快意。
15、人生最大一种痛,不是失败,而是没有经历自己想要经历的一切。
16、你懂love的真正含义吗:L代表Listen(倾听),O代表Obligate(感恩),V代表Valued(尊重),E代表Excuse(宽恕)。我们都想要一份长久的爱,所以要永远学会——倾听对方,感谢对方,尊重对方,宽恕对方。
17、最好的时光,就是你喜欢我,我也喜欢你,(个性签名 )可我们都还没表白。
18、不要总把自己与别人比,人各有自己的特点,做不成大树,可以做小草,做不成船长,可以做水手,最重要的是认识自己,找到自己,做个最好的自己。
珍惜当下的经典语句范文2
1、 失败者,往往是热度只有五分钟的人;成功者,往往是坚持最后五分钟的人。
2、 用感情换取他人的信仰,无法长久;用道德建立他人的尊敬,历久弥深。
3、 有道之书尽读,明事之书多读,闲杂之书少读,邪妄之书不读。
4、 死,要死得有价值;死有重如泰山,轻如鸿毛。活,要活得有意义;活有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5、 无言、心心相应,是谈话的最高艺术;无相、事事默契,是做事的最高境界。
6、 会读书不如会读人,会读人不如会识人,会识人不如会用人,会用人不如会做人。
7、 万法相互缘起,世事不必强求;只要因缘具足,自能水到渠成。
8、 懂得利用时间的人,便是懂得永恒的智者;懂得利用空间的人,便是懂得无边的圣者。
9、 能勤,时间自然比他人多;肯动,空间自然比他人广;耐苦,成功自然比他人大。
10、 人可以穷,心不能穷,心里的能源,取之不尽;身可以残,心不能残,心里的健康,用之不竭。
11、 不忧不惧、精进奋发,是袪病第一良方;不排不拒、放下执着,是除恼第一秘诀。
12、 心中要有根,才能开花结果;心中要有愿,才能成就事业;心中要有理,才能走遍天下;心中要有主,才能立处皆真;心中要有德,才能涵容万物;心中要有道,才能拥有一切。
13、 以力服人,时间短暂,功效浅;以德感人,时间久长,功效深。与其用力服人,不如用德感人;与其用力做事,不如用德做事。
14、 在心量方面,要能容纳不喜欢的人;在做人方面,须具备谦虚卑下的心;在事业方面,要有舍我其谁的愿力。
15、 有苦有乐的人生是充实的,有成有败的人生是合理的,有得有失的人生是公平的,有生有死的人生是自然的。
16、 忙,像一把锋利的慧剑,能断妄想的葛藤;忙,是点石成金的手指,能化腐朽为神奇;忙,是营养调身的补品,使人生充满生机。
17、 往好处看,往大处想,往细处察,往深处解。
18、 龙要游到大海里应付猛浪,才能活动自如;狮要跑到山林里击败群兽,才能展现英姿;鸟要飞到虚空里接受挑战,才能学会遨翔;人要走到社会里承担考验,才能快速成长。
19、 倏忽因缘,点滴把握,则跟前一时,跨越千载;一时不异千载。千年暗室,一灯即明,则虽经千载,尽在一时;千载不异一时。
20、 舍生取义,虽死,精神永存;苟且偷生,虽生,精神已失。
21、 粗者与人斗力,愚者与人斗气,慧者与人斗智,贤者与人斗志。
22、 随缘不是随波逐流,而是珍惜当下;当下不在他方净土,而是内心一念。
23、 优秀的演技,来自演员认真领会角色的内涵;丰富的生活,必须自己努力体证生命的意义。
24、 一个有用的人,即使是小事,也能做得轰轰烈烈;一个无用的人,大事交给他,最终必然偃旗息鼓。
25、 只要耐烦有恒,时间的浪潮会将小人物推向时代的前端;只要脚踏实地,历史的巨手会将「小因缘聚合成丰功伟业。
26、 做人要像一面镜子,时刻自我观照;做人要像一只皮箱,随时提放自如;做人要像一本簿子,不断记录功过;做人要像一枝蜡烛,永远照亮别人;做人要像一个时钟,分秒珍惜生命。
27、 一个良将,残兵败卒也能训练成勇士;一个明医,枯木朽石也能炮制成仙丹;一个名匠,破铜烂铁也能锻炼成精钢;一个巧妇,剩菜残羹也能烹煮成佳肴。
28、 成功的里面,包含了多少辛酸;名人的双肩,承受了多少压力;荣耀的背后,付出了多少代价;伟大的成就,奉献了多少牺牲。
29、 飞鸽千里传书,才有人豢养;骏马万里奔驰,才有人喜爱;海豚尽力演出,才有人喝采;做人力争上游,才有人欣赏。
30、 春天,不是季节,而是内心;生命,不是躯体,而是心性;老人,不是年龄,而是心境;人生,不是岁月,而是永恒。
31、 真正的感情应该不是占有,而是一种奉献。但是,一般人却不容易做到,总是以一种嫉妒的心理来拥有感情,甚至于用一种永不满足的态度来争取感情。这种感情并不纯洁,真正的感情应该从奉献中获得,因为用奉献的态度获得的感情才是最崇高的感情。
32、 俗语常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一个人不要把感情用在少数人的身上,不要局限于自己所认为的“有缘”,应该扩大心胸,视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父母兄弟姊妹,学习观世音菩萨的“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什么人有困难,即施恩惠给谁,这就是菩萨的精神。
33、 我常常觉得一个人不必以拥有很多物质为满足。试看天上的日月星辰,其数无量,可以供我们自由欣赏;宇宙自然界的花草树木,争妍斗丽,可以供我们随意观看;东西南北的道路,任你奔驰;士农工商各类阶层,随你交往。摘自洛阳晚报
34、 为了得到幸福,非得从亲自去找幸福开始不可。(经典语句 )凡事顺遂并非就等于幸福,在追求幸福的途中,或许才是最幸福的时刻。
35、 聪明的人,凡事都往好处想,以欢喜的心想欢喜的事,自然成就欢喜的人生;愚痴的人,凡事都朝坏处想,愈想愈苦,终成烦恼的人生。世间事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间。我们的想法可以想出天堂,也可以想出地狱。
36、 “幸福配方”——每天说一些欢喜的话,激励自己不要悲伤。每天做一些利人的事,激励自己融入群众。每天谈一些益智的事,激励自己增长智慧。每天审视圣者的慈像,激励自己增加内心的善美。
37、 人生中,感动是一时的,感恩是一世的;荣耀是一时的,影响是一世的;委屈是一时的,成就是一世的。
38、 愚者以为幸福在遥远的彼岸,聪明者懂得将周遭的事物培育成幸福。
39、 好心肠一条,慈悲意一片,道理三分,敬人十分,道德一块,信行要紧,老实一个,中直十成,豁达全用,方便不拘多少,此十味药,用包容锅炒,用宽心炉炖,不要焦,不要躁,去火性三分(脾气不要大),于整体盆中研碎(同心协力)三思为本,鼓励做药丸,每日进三服,不限时,用关爱汤服下。
40、 人生最大的悲哀,是自己对前途没有希望;人生最坏的习惯,是自己对工作没有计划。
珍惜当下的经典语句范文3
在生命的黎明,我们应该让儿童吟诵什么?应该让儿童亲近哪些词句?如何让儿童咀嚼精神的芬芳?如何用最明亮的钐,开始新的学习探索?
在每一个清晨,我们每个人又如何开始新的一天?我们如何汲取思想的力量,如何调适心情,愉悦地迎接挑战,将一切美好落实在生活里践行?
这是新教育实验一直在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一、新教育晨诵的发展历程
2000年,新教育实验刚刚萌芽时,新教育发起人朱永新教授就组织团队编写、出版了《中华经典诵读本》和《英文名篇诵读本》,在湖塘桥中心小学等部分学校,开始了新教育的晨诵实践。
2002年,昆山玉峰实验学校成为第一所新教育实验挂牌学校,我们正式推出“一条主线――诵读活动”,明确制定了新教育晨诵的实施内容与具体方案:从低年段琅琅上口、通俗易懂的诗歌,到中年段难度适宜的诗词,到高年段优秀古文和古代学者的哲理文章。这种尊重诗歌学习规律和儿童成长规律的诵读原则,迄今为止仍在遵循着。随着新教育实验学校从1所到500多所、到1000多所,全国各地实验学校的踏实践行,我们不无惊喜地发现,“晨诵”作为一种相对简单的教育手段,却产生了超乎预期的效果。这种反差,也激励着我们继续深入地投入相关研究。
2007年,在山西运城召开的新教育年会上,我们正式推出了“晨诵、午读、暮省”的新教育儿童生活方式。总结此前新教育晨诵经验,借鉴不同流派的晨诵技法,新教育晨诵开始以课程的形式在新教育学校广泛开展。
但是,新教育实验作为一个专业的教育研究团队,以“为中国教育探路”为使命,以帮助人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宗旨,所关注的教育领域非常宽广,从教师成长到课程研发,从艺术教育到生命教育等等,以每年深度切入一个主题的方式向前推进,同时对研究的品质自我要求甚高,并且作为民间公益机构还受到经费不足、人手不够等诸多制约,导致对许多践行已久的研究项目,没能及时进行相关的总结、梳理和提升。
新教育晨诵项目也是如此。
这些年来,一方面新教育晨诵在数千所学校中践行,成为见效最快、操作性最强的特色课程之一,可另一方面,自从十六年前推出的那两本《中华经典诵读本》和《英文名篇诵读本》之后,我们就再也没有研发相关读本,也几乎没有对晨诵理论进行新的全面阐释,对晨诵的操作进行持续的系统整理。诸多一线教师在开展新教育晨诵时,一直缺乏有效指导,存在着诸多不便。
经过16年的酝酿,在前三个阶段的实验基础之上,我们于2016年第一次正式提出新教育晨诵的理论体系和操作纲要,由新教育发起人朱永新教授、新教育研究院院长许新海博士、新教育萤火虫义工童喜喜作家联袂主编,由童喜喜担任总统筹反复打磨,两年中整体修订三十余次,局部调整百余次,研发出版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新教育晨诵》系统教材。
二、新教育晨诵的必要性
“不学诗,无以言。”孔子的这句话,将诗歌的重要性说到了极致。
开展新教育晨诵,当然是因为儿童需要诗歌。
儿童的语言,最接近诗的语言。正如著名儿童诗作家金波曾经说过的那样:“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儿童几乎不需要太多的学习,就能够说出富有韵律、充满想象力的句子,草木飞禽、云雾雨雪,世间万物,在儿童的眼里都是诗意盎然的。
真正的诗歌,当然超越了一般的儿童语言。有人称诗歌是“艺术中的艺术,文学中的文学”,原因之一就是诗歌语言之美。诗歌的语言精炼、含蓄,富有韵律感、想象力和感染力,好记好学,便于吟诵传唱。因为儿童语言发展的难度,远远低于发展音乐、绘画等其他技能的难度,儿童从诗歌诵读中所获得的滋养、从语言发展中所获得的提升,是全面又持久的。大量的相关调查已经显示,丰富词汇量是促进儿童智力发育的重要原因,同样篇幅内,无论是简洁的童谣童诗、精美的唐诗宋词,再到现代诗、散文诗,以及一些中外经典,如《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从表达的方式而言,它们都提供着极其丰富的词汇,除此之外还提供着极具个性的表达。学习诗歌自然也是积累词汇、淬炼语言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儿童的“诗性”是生命灵性的一种展现。诗歌王国中,不仅在语言之美、意境之美和音韵之美上,诗歌超过了其他文学体裁。同时,经典诗歌擅长用鲜活的意象、丰沛的情感,帮助读者超越生活,把读者带入感同身受的另一种境界。儿童在感悟中所朦胧思考到的哲理,将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清晰,将在行动中悄悄发挥作用。所以,让儿童在人生起步的时光里,与美好的诗歌以正确的方式相遇,会在儿童心中播下诗意的种子,会在潜移默化中鼓舞儿童创造诗意的人生。
开展新教育晨诵,也是因为中国特别重视诗歌。
古往今来,中国就是诗歌的国度。诗歌,是最能体现中国人精神世界的一种表达方式。林语堂先生说:“诗歌教会了中国人一种生活观念,通过谚语和诗卷深切地渗入社会,给予他们一种悲天悯人的意识,使他们对大自然寄予无限的深情,并用一种艺术的眼光来看待人生。诗歌通过对大自然的感情,医治人们心灵的创痛;诗歌通过享受简朴生活的教育,为中国文明保持了圣洁的理想。它时而诉诸于浪漫主义,使人们超然于这个辛勤劳作和单调无聊的世界之上,获得一种感情的升华,时而又诉诸于人们悲伤、屈从、克制等感情,通过悲愁的艺术反照来净化人们的心灵。它教会他们静听雨打芭蕉的声音,欣赏村舍炊烟缕缕升起并与依恋于山腰的晚霞融为一体的景色,它教人们对乡间小径上的朵朵雪白的百合要亲切、要温柔,它使人们在杜鹃的啼唱中体会到思念游子之情。”
尽管这种高度凝练的诗化的表达,有优势也有劣势,但无论如何,诗歌在中国,已经超出了简单的文学体裁,不仅与书法、绘画、戏剧等中国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彼此互相促进滋养着,而且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产生了密切的影响。虽然我们不能说学会了诗歌就掌握了中国文化,但诗歌中承载的文化含量之重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完全可以说,一部诗歌史,也是一部丰富、凝练的中国文化史、中华文明史。正如林语堂认为的那样,诗歌在中国很大程度上已经代替了宗教的作用,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灵感,一种活跃着的情绪”。
开展新教育晨诵的最重要原因,还因为我们每个人,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正生活在一个特别需要诗歌的时代。
越来越匆忙的生活节奏,让人们在奔走中,心灵越来越容易干涸。越来越强劲的网络洪流,又催生了碎片化的表述方式。人们对待外部事物越来越难以静下心来,耐下心来。在经济连续发展数十年的当下,过分追求物质欲望的满足,造成的却是精神生活的空虚。在社会各界不断询问“你幸福吗”这一问题的背后,在提出“中国梦”这一理想的背后,都隐含着对丰富的精神世界的向往,对诗意的生活方式的追寻。
诗歌的外在形式,在不经意间吻合了当下人们所需要的简短、紧凑。诗歌的本质内容,又能在最短时间里直击人心,产生巨大的能量。诗歌所提供的新的角度,让人重新观照思考当下的物质生活,在重新诠释中,获得生活的价值,创造人生的意义。
所以,生活在当下,我们需要用诗歌的力量,让我们共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能够在现实的土壤上,找到一种诗意栖居的生活方式,从而创造幸福完整的人生。
三、新教育晨诵与其他诵读的异同
古今中外,诵读都已存在。
新教育晨诵,是扎根于中国古代蒙学教育的优秀传统,汲取中外各教育流派的诵读技巧,进行突破式创新的现代课程,是一个有着先进教育理念、坚实理论基础、清晰知识框架的渗透式综合课程。
新教育晨诵强调让诗歌“擦亮每个日子,呵护每个生命”,在音乐、美术营造的意境中,通过诵读经典的诗歌,丰盈当下的生命,用仪式感促使形成积极的感悟,激发生活的热情,调整心态,健全心智,在日积月累中积累人文底蕴,帮助人们从容应对生活的诱惑与压力,创造出幸福、明亮的精神状态。
在理念和操作上,新教育晨诵与中国古代蒙学、读经(经典诵读)运动、华德福的晨诵、一般诗歌教学等各类诵读活动,分别有着部分内容和形式上的相似,但更有本质上的诸多不同。
第一,和中国古代蒙学相比,新教育晨诵与中国古代的蒙学教育的优秀传统一脉相承,重在行为习惯、核心素养的养成,适度提供适龄的相关知识。但两者有着明显的不同:古代蒙学教育所使用的读本,虽然也有四书五经等经典,但更多是当时根据需求针对儿童临时写作,是当时的非经典。新教育晨诵则强调诵读内容的经典性,是从古今中外的诗歌中,依据新教育理念进行遴选。
一方面,有人认为,中国几千年的和教育就是从读经开始的。其实,这恰恰是对古代蒙学本质上的误解。古代的儿童教育,更强调行为的养成。如朱熹就提出:“古者初年入小学,只是教之以事,如礼乐射御书数,及孝悌忠信之事,自十六七入大学,然后教之以理,如致知格物,及所以为忠信孝悌者。”如《三字经》《千字文》《增广贤文》《幼学琼林》《女儿经》,如明代吕得胜的《小儿语》、吕坤的《续小儿语》等是用四言、六言、杂言的形式讲做人的规范,《小儿语》的开篇就讲:“一切言动,都要安详,十差九错,只为慌张。”当然,古代蒙学同时也注重知识的讲授。除了如《千字文》等书籍中,既讲述做人,也不乏知识的介绍,还有如南宋方逢辰的《名物蒙求》、明代司守谦的《训蒙骈句》等是用四言或者骈文的形式介绍关于天文、地理、山川、园圃、花草、鸟兽等百科知识。如《名物蒙求》讲天文:“云维何兴?以水之升。雨维何降?以云之蒸”“维霁斯虹,维震斯电。散为烟霞,凝为雹霰。”如元代王芮的《历代蒙求》、
明代李延机的《五言鉴》等是用四言、五言的形式介绍关于历史的知识,《历代蒙求》讲秦朝:“秦都咸阳,始称皇帝。吞灭六国,猛若虎噬。焚书坑儒,变易周制。”
另一方面,中国古代儿童的教材,绝大部分都是用韵语、歌诗和偶句针对儿童编写而成,读来简洁明快、朗朗上口,但从某种意义上,有些书籍并不只是为儿童编写的读本。以《弟子规》为例,古诗词学家叶嘉莹的弟子黄晓丹博士的研究发现,《弟子规》的读者对象本就不是写给儿童,而是针对欠缺进一步接受教育机会的成年农民而写,希望他们学习后能够粗通法令、懂得规矩,因此全书中完全缺失关于儿童的成长部分。
所以,新教育晨诵强调把最美的诗歌给最美的童年,把最合适的经典给最适龄的时光。在中国语言经历了古文到白话文的巨变后,我们对儿童的诵读内容强调阶梯式递进,从儿歌、童谣起步,逐渐过渡到童诗、古诗词等其他经典。我们不是为当下儿童临时编写读本,而是通过对经典作品的选择,完成文化的选编,实现中外的互通、古今的传承。
第二,和读经运动相比,新教育晨诵与其相同之处,是汲取了传统的读经运动中强调内容的经典性以及大声朗诵的经验;与其不同的是,读经运动一味强调背诵,为未来做准备,新教育晨诵则特别重视所选诗歌的内容,绝大部分都是以儿童当下的经验所能够理解和感知到的。
读经运动开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主张从幼儿时期开始学习以四书五经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主要方法就是反复诵读,直到能够会背。主张读经运动的学者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认为儿童的吸收能力非常强,越是年龄小越是容易像海绵一样全盘吸收,“全部堆存在他生命的深处,将来慢慢地发酵,就好像种子种下去一样,将来慢慢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王财贵语)。所以,当下的理解不理解不重要,关键是熟读记诵为未来做准备。
我们则认为,尽管童年是人的认知能力发展最快、记忆效果最好的时期,晨诵那些美好的诗歌、经典的确也可以滋润孩子的一生,新教育晨诵也强调所读内容的经典性和熟读成诵的必要性,但是与读经运动强调在孩子记忆的黄金时段记忆大量的经典,等长大以后会慢慢地理解的方式不同,背诵如果欠缺了基本理解作为前提,就会成为死记硬背。即使今后在成长中逐渐理解,那也是把当下的认知进行100%的储蓄,为了将来的幸福牺牲了现在的幸福。新教育晨诵特别强调所选诗歌与儿童当下经验之间的关系,强调绝大部分内容都能够被儿童理解,指的是“储蓄”和“开支”的平衡。诗歌中20%到30%的内容不能被准确理解,只能被模糊感知,这是“储蓄”,是投资给未来。诗歌中70%到80%的内容能够在当下有所感悟,这是“开支”,这是让当下的生命被鼓舞,当下的心灵被滋养。新教育晨诵既不是为了进行记忆力的强化训练,也不是为了记忆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而在于激发当下状态,调适当下心态,丰富当下的生命,以阅读养成一种诗意的生活方式。
二是吻合诗歌的学习特点。从儿歌、童谣到童诗,从白话文到古文,从五言到七言,从单一内涵到多重内涵,以及谜语诗、藏头诗等不同诗歌形式,注重诗歌的从易到难。新教育晨诵的内容选择,也遵循了诗歌自身的发展规律。
三是吻合生活的情境变化。根据四季的转换、气候的改变、各类节日庆典等不同情境,进行主题的安排与诗歌的选择。新教育晨诵特别强调诗歌要与当下的生活相得益彰。
四是吻合学校的学习节律。未入学时的向往期、新入学的适应期、每年开学的激励期、毕业阶段的告别期等不同的学习时期,有着不同的教育主题,新教育晨诵也尽可能顺应这些不同的主题,进行不同角度的引导。
新教育晨诵,就是这样一个以人为中心,以人的幸福完整为目标,扎根传统、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以童谣、儿歌、童诗、古典诗词、现代诗歌、中外经典著作片段等吻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诗歌的学习特点、生活的情境变化、学校的学习节律进行选编的内容,循序渐进地叩问师生心灵、与师生生命编织的综合课程。
从内容的选材上,新教育晨诵课程特别注重三个方面。
一是扎根传统,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笠翁对韵》《幼学琼林》、唐诗宋词、四书五经等传统蒙学的优秀成果,以现代教育理念精心选编。
二是立足中国,以印象山水、长江、黄河、民族等不同课程,深刻展示祖国之美,激发家园之爱。
三是拥抱世界,以五大洲的文明为谱系,全面而集中地体现不同国家的风情、世界诗歌的特色,激荡全人类共通的思想与情感。
新教育晨诵作为一个综合课程,特别具有五大功用:它是一种仪式,叩问自我,激发生命的内在活力;它是一种艺术,享受韵律,沉醉于美的熏陶濡染;它是一种感悟,日积月累,调节压力中健全心智;它是一种精神,共读共情,创造幸福明亮的状态;它是一种传承,中外古今,汲取人类文化的精粹。
新教育晨诵是一种仪式,叩问自我,激发生命的内在活力。仪式与形式,一字之差,效用截然相反。形式只是外在,仪式关乎内心。教育的功利化造成教育中仪式感的欠缺,导致对外缺乏敬畏,对内缺少反省。新教育晨诵从仪式感上,一则强调晨诵开始的开启诗,这是每位老师结合着班级的特点简单编写的;一则强调时间基本固定,最好是早晨,其他时间也行。新教育种子教师黎志新在教高三时,就利用每天晚自习时的5分钟,这样争分夺秒的“晨诵”仍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则强调以诗歌中富有哲理的优美语句,和师生自身的生命碰撞,不断进行追问。
新教育晨b是一种艺术,享受韵律,沉醉于美的熏陶濡染。诗歌之美,无须赘言,仅仅是朴素地诵读,就能够有所感受。新教育晨诵的最简单读法,就是朗读与叩问,以此在诗与人之间筑起桥梁。新教育晨诵的完整读法,则是诗歌、音乐、美术等不同艺术形式的结合,一首诗配上动人的背景音乐、适宜的相关图片,制作成精美的PPT,新教育晨诵的艺术之美,才达到形式上的顶峰。此时欣赏的,与其说是一首诗,不如说是一段影片;此时诵读的,与其说是诵读一首诗,不如说是演绎一段人生。这样潜移默化的熏陶濡染,是美育最为有效的方式。
新教育晨诵是一种感悟,日积月累,调节压力中健全心智。作为文学作品的诗歌或经典著作,无论是积极进取,还是消极叹惋,都有其价值。但是,从教育的角度出发,我们特别看重所选择诗歌以及经典名著篇章中的积极思想,借助于这一类经典著作,为诵读者的心灵注入引领的力量。
新教育晨诵是一种精神,共读共情,创造幸福明亮的状态。我们特别强调,新教育晨诵不仅是给孩子的、给学生的,更是送给师生双方、乃至亲子多方的一首生命的咏叹调。时光匆促,但忙碌的生活让更多人对时光不是珍惜,反倒是盲目。新教育晨诵歌唱每一天,惠及每个人,让每个人都能从诵读开始,感受美好,营造出美好的心态,让生活更为积极。
新教育晨诵是一种传承,中外古今,汲取人类文化的精粹。教育是对已有文化的选编和传承。诗歌和经典名著本身就是重要的文化载体,标准的新教育晨诵则更是融合了诗歌、美术、音乐等多种艺术门类,以立足中国、胸怀世界的整体框架,以综合课程的形式,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广博地汲取营养。
五、新教育晨诵的主要形式
我们希望在每天的黎明时分,与经典诗歌共舞,让生命在每天的第一时间得以舒展,灵魂得以灵动,师生彼此鼓舞,以一种愉悦、饱满的精神,开启新一天的学习。
新教育晨诵的主要形式有日常诵诗和情境诵诗。
日常诵诗是指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内,通常选择在早晨,诵读一首诗歌。虽然名为“晨诵”,也并非一定局限于“清晨”,其他时间也完全可以进行。这些诗歌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诗歌,不仅奋发向上,积极纯真,意蕴悠远,同时还能够被儿童当下能够大致领略到,从而在诵读的过程中,不断加深理解,用心灵碰撞诗歌,捕捉诗中的美妙与奥秘,不断加深感悟,从而提炼出新的思考、获得新的力量。一组日常诵诗,并不是经典的简单堆积所形成的好诗大杂烩,而是经过反复挑选、按照不同年龄不同主题精心编排的诗歌课程。
情境诵诗则是在特别的日子,或者是特别的场景,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诗歌。比如教师节、母亲节、国庆节等节日时,诵读一些写给教师、母亲、祖国的诗歌。再如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选择一些悼念遇难同胞的诗歌。比如随着气候的变化,我们在不同的节气选择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诗歌,等等。在雨天读关于下雨的诗歌、在节日读关于节日的诗歌,总是能够得到更大的共鸣。
同理,特别值得一提的一种情境诵诗,是生日诵诗。这是在学生过生日时,全班师生为“寿星”送上的一首度身定制的诗。每个孩子都特别喜欢生日诵诗,就是因为这种生日诗,能够让孩子的生命直接与诗歌相连。这首生日诗可以直接根据一首诗改编,比如直接在诗歌的某个地方,把当事人的名字嵌入其中,然后让全班同学一起为他朗诵。也可以是老师或者学生专门为当事人创作的诗歌,同样由大家一起为他诵读。如何创作生日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第一,生日诗一定要吻合当事人的生命特质,适合当事人,并暗含着当事人的将来,富有激励性。第二,生日诗具有“唯一性”,切忌将一首诗反复送给多个孩子,否则这首诗的魅力就会大打折扣。生日是每个人自己的节日,生日诵诗也成为了最受人欢迎和期待的一种晨诵形式。许多老师还把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一些细节表现及作业、作品等拍成照片,和生日诗一起做成漂亮的课件,展示给孩子们。必要时还可以邀请部分父母参加生日诵诗的晨诵活动。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当老师送生日诗给孩子,孩子也会送生日诗给老师、父母,就这样在诗的诵读中,新教育晨诵也成为了家校共同生活中心灵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
六、新教育晨诵的诵读要点
为了服务于一线老师,2016年8月,新教育实验推出了第一套完整研制、正式出版的《新教育晨诵》课程读本。
与一般的晨诵教材只有小学阶段不同,我们根据多年践行和理论研究,按照从幼儿园到高中13年每学期一册,根据新教育晨诵研制原则,主题上围绕幼儿阶段的生活与环境、小学阶段的自我与世界、初中阶段的青春与友谊、高中阶段的理想与人生,来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同时,为了养成学生每日晨诵的习惯,我们按照每学期16周、每周7天的内容加以安排,以便于在周末可以进行亲子晨诵,也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吟诵内容。
新教育晨诵以新教育实验的卓越课程体系为框架基础,对诵读的诗歌进行主题划分、课程设计,使得读者在轻松浪漫地感受诗歌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系统连贯的生命教育、智识教育、艺术教育乃至公民教育。
在内容的安排上,幼儿园和小学低段,我们主要选用了童谣、儿歌和儿童诗。童谣和儿歌不仅富有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和古诗相比,童谣与儿歌能够将一定的知识蕴藏在生动的形象里,滑稽可爱、富有情趣,特别能够激发低年龄段儿童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语感与表达能力,对于培养孩子的好奇心、观察力,开启孩子的智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童谣、儿歌往往是民间口耳相传、集体创作的作品,文学性与艺术性受到一定限制。到了小学的二、三年级以后,t更多选择了一些优秀的儿童诗。优秀的儿童诗保持了童谣、儿歌的童趣,但需要更多的想象力和理解力。有人说,“儿童诗是童心与诗美的联盟。儿童诗是儿童的心与大千世界的对话,是孩子与大自然的对话,是孩子与生活的对话,是孩子与教育者的对话,是孩子与梦想世界的对话”。正是这样的对话让儿童诗充满了童心、童真、童趣、童性,整个童年也就充满了诗意。
当然,无论是哪个年龄,我们都精心选择了一定数量的古诗,让儿童在诵读古人心声之际,能够在不知不觉中亲近古文的韵律。在此基础上,我们从四年级下学期开始,用整整一年的时间,以“中华四季诗韵”为主题,按照中国的农历24节气,完全采用古诗词为内容展开晨诵。
从五年级下学期开始,我们更加注重拥抱世界,以不同文明体系的诗歌来歌咏人类共同的珍奇,抒发人类共通的情感。
到了中学阶段,我们从之前围绕主题选诗,增加了作者专辑的选诗方式。通过对同一作者的作品进行集中晨诵,希望在课程开展过程中,融入更多作者的成长经历、诗歌的历史背景,给青少年阶段的读者更多启发。
初中阶段的“青春和友谊”主题,我们分别细化为求知(好奇、发现、传承)、珍惜(时光、物、人)、交往(亲情、友情)、自立(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责任担当――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奋斗(立志、勤奋、耐挫、拼搏)、创造(超越过去、创造未来),结合相关的重要诗人、重要典籍,进行选材。
进入高中阶段,我们围绕“理想与人生”,注重选择关于爱、人生、价值、信仰、励志的哲理诗,同样结合着重要诗人、重要典籍来选材。
但是,研制得再好的教材,也只是材料。叶圣陶先生曾经说,教材只是提供一个“例子”,不能够照搬照抄,照单全收。我们所研制的《新教育晨诵》也是如此。比如,虽然我们按照四大原则精心选择了相适宜的名篇,但是,不同地区的孩子甚至同一学校同一年龄不同班级的孩子,都有着不同的情况与发展水平,需要老师们因材施教。老师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教学的需要,在《新教育晨诵》中进行选择,也可以根据新教育晨诵课程的特点,研发出独具个性的课程。
同时,诗歌的韵律、节奏、意境,是要通过“读”来体味的。如何诵读?新教育晨诵也有着自己的特殊之处。
第一,新教育晨诵的诵读流程,一般是按照“开启诗 ― 复习诗 ― 新诗”的程序进行。开启诗是营造仪式感的重要环节,通常会配上相应的课程主题音乐;复习该课程前面已经学过的一首或几首旧诗(如果是第一节课,或者时间紧张时,这个环节也可以省略或者缩短),然后诵读当天的新诗。
开启诗可以选择经典诗歌中的一部分,加上老师与学生的对话,编写而成。比如有的班级选用《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的诗歌,改编为:
“(老师读)早安,亲爱的同学们!
(学生读)早安,亲爱的老师!
(老师读)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
(学生读)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
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
把人带往远方。
(师生齐读)让我们启程,前往诗的王国吧!”
开启诗还可以根据教室名称的不同特性,自己编写。比如在《新教育的一年级》系列儿童文学作品中,详细记录了一个“萤火虫班”的故事,这个班里的晨诵开启诗就是根据萤火虫的特性拟的:
(老师读)早安,亲爱的孩子们!
(学生读)早安,亲爱的花儿老师!
(老师读)轻轻地,走进新的一天。
(学生读)擦亮每个日子,点亮心里的灯,
(师生齐读)渐渐地,让我们照亮世界吧!
第二,新教育晨诵的诵读姿势,特别建议采用自然而又昂扬、轻松而又舒展的姿势。也就是说,我们既不希望每一个人正襟危坐,不希望用标准的固定的姿势束缚每个人,也不希望大家东倒西歪,形成一种懒散、放肆的样态。通常而言,会采取自然的坐姿与自然的站姿,如果有需要时,可以配合一些相应的动作,抒发、表达情感。
第三,新教育晨诵的诵读方法,不仅希望读正确、读流畅,更希望读者能够大致理解诗歌的意思,用生命诠释诗歌,并且用声音表达出自己诠释的意境。在晨诵时,老师千万要注意不要把晨诵上成表演课,而要特别强调学生对诗歌的个性化解读,所以学生自由单独的吟诵要多于集体的齐诵,要尽可能让每个孩子亮出自己的声音,感受自我的存在。
一般而言,在出示一首新诗之后,不宜让孩子们齐声朗读,而应该采用自由诵读或者默读的方式,让大家熟悉诗歌,进行理解。接着,可以由教师范读,也可以放优秀的录音范读,还可以由班内诵读好的孩子进行范读,尽可能一开始就读正确,读出美感。诵读诗歌的过程中,重教师垂范诵读,轻分析诗歌含义。诚然,对复杂的诗歌、尤其是古诗词,简单讲解,让孩子们懂得诗歌的意思,有助于在理解之后更好地诵读,是有必要的。但诗歌在晨诵中作为艺术欣赏,没有标准答案,因此不能把对诗歌的简单解读变成课文分析,否则就丧失了诗意。教师更重要的是把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以声音的形式诵读出来,形成一种艺术的濡染。
因为诗歌的内容都比较短,在理解的过程中,单一的反复诵读往往容易产生疲倦感,这时就可以变换各种形式来读,比如角色互读、打节奏读、个体读、小组读、唱读、问答读等。尤其是角色互读,如在PPT上或是在黑板上用不同的颜色或符号标注,由男生与女生分别读不同角色,重点部分全班齐读等形式,有助于学生们愉快地熟读。
另外,尽管一些诗歌在熟读之后可以自然背诵,但“读”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背诵。新教育晨诵注重的是“诵”,而不是死记硬背的“背”。所以不要刻意让学生反复背诵。
第四,新教育晨诵的读后拓展。一是指导仿写。为了增进对诗歌的理解、感受,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鼓励学生仿写、改写和创作都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学生学习诗歌的成就感。最简单的仿写、改编是改词换句,即把诗歌中的某个词语换成我们需要的词语。如许多新教育的班级在晨诵“向着明亮那方/哪怕一片叶子/也要向着日光洒下的方向/灌木丛中的小草啊”这样的诗句时,就经常把“灌木丛中的小草”等换成自己班级的名称、学生的名字等。还可以采取“加小”的方式,即在原有诗歌的后面,按照原来诗歌的韵律和形式,续上自己写的内容。这种方法比较适合那种采用并列式结构的诗歌。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每一首诗都需要仿写、改写,而且不宜过于频繁。因为,过多的改写经典诗歌会使学生将诗歌“游戏化”,冲淡了晨诵的仪式感,同时,模仿只是在写作起步阶段采用的方法,太多模仿容易导致思维的僵化。
二是引导绘画。这是一种借用新教育的“听读绘说”项目的流程进行晨诵拓展的方法。近十年来,新教育实验开展的儿童“读写绘”项目受到了广泛欢迎,我们也在实践中总结了许多经验教训。经过重新梳理后,推陈出新,我们推出了“读写绘”的升级版,即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更为吻合儿童年龄特点、学习特征的新教育“听读绘说”项目,主要针对幼儿园至小学低年级段的儿童进行的阅读指导。将该项目用在新教育晨诵中,具体为:听,是集中注意力,专注倾听各种范读,理解诗歌内容;读,是听过之后独立诵读,提升自己的阅读力;绘,是把诗歌中所描述的内容,用图像或者复述、或者接龙、或者同主题创作,以涂鸦的方式画出来,增强想象力;说,是以绘制的作品为提纲,用口头语言重新解读画面,进一步诠释诗歌,提高表达力。
所以,我们在设计《新教育晨诵》的系列读本时,就在“主题拓展”中设计了“写一写,画一画”环节,把晨诵课本变成可以写写画画的作业本,这些痕迹都是阅读的痕迹,是心灵的诗痕,希望成人能够帮助孩子收藏起来,作为他们诗歌之旅的记录,也作为他们人生成长的见证。
所以,对学生而言,新教育晨诵的诗句不需要愁眉苦脸地背诵。但是,需要学生身心放松,融入到诗歌之中,把诗里欢乐、思念、伤感、奋进等等一切情感,用声音读出来。读完之后,特别希望针对每首诗思考一些相关的问题,或者和朋友交流,或者心里默默回答,进行思考和行动。
对老师而言,新教育晨诵的诗句不仅是为了滋养学生的心灵,也同样希望润泽老师的生活。老师读诗的样子,就是孩子们心
中诗的样子。新教育晨诵并不是语文课,而是在一天劳作的开始,师生共同进入诗的王国,感受诗之美。它不仅进行着知识的积累,更能直接为心灵输入养分,调整着各种压力,创造出积极明亮的精神状态。所以,老师挑选诗歌时,注意与生活相联系,老师诵读这些诗歌时,可以忘记自己是老师,尽情享受诗句的美妙。
对父母而言,一切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心灵的问题,都和教育有关。家庭教育最神奇之处在于随时随地都可以成为转折点,只要下定决心,当下就是最好的教育良机。新教育晨诵课程,是为孩子的成长搭建坚实的阶梯,如果作为父母能够参与到晨诵之中,能够倾听孩子的心声,能够在节假日与孩子共同诵读,那么这些阶梯还将组成沟通父母与孩子心灵的彩虹桥,教育会更得心应手,家庭会更美满幸福,生活必然也更加富有诗意。
在美好的诗歌里,珍藏着人类最伟大的智慧和最美好的情感。
试想,一个新教育的孩子,从幼儿园的最后一年开始,到高中生活的最后一段时间,每学期16周,每周7首优美隽永的诗歌,2912次沉醉到经典的呼唤声中,用伟大的声音开启生命的每一天黎明,伴随生命的每一次拔节,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试想,如果中国的学校和家庭,在每一个晨间都回荡着诵读诗歌的声音,那又该是怎样动人的一幕?那又该是怎样深刻的幸福?
擦亮每个日子,呵护每个生命,这是新教育晨诵课程的目标。
擦亮每个日子,呵护每个生命,这也是新教育人的心愿。
珍惜当下的经典语句范文4
意寂大和尚,1963年9月出生于重庆开县。1985年9月,在成都市新都宝光寺剃度出家,1987年9月于宝光寺上明下高和尚座下授具足戒。1991年6月毕业于四川省佛学院;1997年9月至2000年6月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经济管理)系;2004年5月任宝光寺管委会主任,宝光寺第二十五代方丈。2005年9月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班,于2007年6月结业。2007年被选为四川省佛教协会副会长;2009年四川省佛教协会传戒法会任教授师,在佛学研究和寺院管理事务中显示出非凡的才干。2014年春季本刊走进宝光寺,特别采访了意寂方丈,请他谈文物的保护、寺院的管理以及佛教的精义。
记者:您是在22岁的时候剃度出家的,我们想知道这其中的因缘是什么?
意寂:我出生在重庆开县,在家时是做缝纫的。在我家附近有一位出家的僧人,恰好我到他家去做衣服,他也刚好回到家,他就拿了几本关于佛教的书籍给我看。当时我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地感动。
1985年我到新都宝光寺出家,1987年9月在宝光寺受戒。其后又从宝光寺申请到四川省佛学院去读书学习。毕业后,再度回到宝光寺,一直到今天,已经有29年了。近30年的学习和修行,先后向引导我进入佛门的师父、剃度师父学习,领受宝光寺其他师父的身受和感召,以及同修之间的学习交流,才明白了人短暂的一生要做些什么――我们在有限的生命里,要确定人生目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于我们佛教信仰者来说,就是要舍小家,爱大家。这也是大乘佛教的主旨,也即菩萨精神――普度众生。度众生之前就是要先度自己。这话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很难。佛和菩萨都是经过了很多劫,才能成佛、成菩萨。我作为出家人,要抓住这短短的几十年人生,从一点一滴做起,为这个社会和人类做一点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记者:您毕业于四川省佛学院,之后又在西南财经大学经济管理系上学,2005年又在北大哲学系读研究生,学习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在您看来,经济管理、哲学与佛学之间有什么关联?
意寂:一个人无论信仰如何,学习是无止境的。特别是对我们佛教徒来说,更是如此。寺院本身就是一个学校,这个学校主修宗教学、哲学、心理学。我们学修之后有一定的成就,再感化于众生,来接引大家,度群生。
我们所要学习的管理和哲学,也是修行的一部分。我在北大研修的时候就深有感触,很多社会上、学校里的学者和专家,在某些佛学领域比我们理解得更深刻,经常介绍我们读一些书,有些书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这种学习在我看来是享福的。
宝光寺属于十方丛林,每年的正月十五、四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都要举行传统的宗教仪式。但是现在这些也要和目前社会的发展相适应,要与时俱进。比如现在对佛教经书的诠释和介绍,要与当下人生活相适应。很多经书连标点符号都没有,我们僧人都要读很多遍才能理解,何况民众。有些字在《康熙字典》里都查不到,发音也和现在不同(佛经里很多语句就是直接由梵文音译过来的)。所以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增加知识储备,用当下通俗的语言将经文诠释得更加易懂。
宝光寺现在的管理也遵照国家的要求。如财务,严格按照国宗局和财政部的要求,采用国宗局颁布的《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在其他事物管理上,我们也是传统结合现实,比如制定了消防制度、卫生制度等制度,并严格执行。这些都是为了适应现代的管理需要。
记者:宝光寺所藏的1.8万余件文物艺术品的来源为何?目前在文物保护等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有哪些困难?
意寂:宝光寺在历史上一直是宗教活动场所,所以收藏的多数文物都与佛教有关,是历朝历代流传下来的,现在不定时还有收藏家来捐赠。宝光寺目前所制定的发展目标是文化兴寺、人才建寺、慈善誉寺、道风强寺,宝光寺的历代方丈和僧众对弘扬文化和文物保护都很重视。以我举例,我也发了个愿,要向全国书法家收集《心经》书法100幅,最后出版成书,也是用艺术的方法来传播佛教经典。文化兴寺被摆在首要位置。
1974年,宝光寺受总理的委托接待了美国友人韩素音女士。韩素音来到中国之后,要求看看中国的宗教场所。因为当时恰逢“”期间,很多寺庙遭到毁坏,总理就想到了相对保护较好的宝光寺。借此机会,当时的国家统战部和宝光寺管委会联名给很多书画家写信,请他们向宝光寺捐赠作品,赵朴初先生就一次给寄来三幅书法作品,成都市有一位鹤发童颜的98岁老者,也给宝光寺捐赠一幅古画,军屯乡一位农民,把家里收藏的一幅翁同书写的对联也捐赠给了宝光寺。这是宝光寺在现当代一次较大规模的捐赠活动。
宝光寺属于全国重点宗教活动场所,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3年还获得了全国宗教活动先进集体的荣誉。宝光寺文物艺术馆计划每年轮展一次。对于寺藏文物的保护,按照国家的要求,上等级的文物都要单独分门别类存放,并有特制的盒子等装置措施。目前1万余件文物都在库房存放,库房面积较小,展厅的面积也不大。我们在新都区区委区政府的帮助下,新购置20亩地,未来专门作为文物存放、展示、修复、研究之用,新的文物库房和展厅等也必须都要建成仿古式。而现存宝光寺是清代木砖结构建筑群落,建筑本身就是文物,所以在文物保护方面今后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宝光寺为了防御地震的破坏,和四川水利研究院合作,对寺内的舍利塔进行全方位的探测,确立了27个坐标点,设置了7个观测机座,每15天进行一次检测。对文物也建立了防火恒温、电子监控、人防三大系统,对寺内不可移动文物进行详细的资源摸底以及科学规划,对可移动文物进行清理、分类、鉴定。共清理出18986件可移动文物,经专家审定,三级以上文物达7703件,对上等级的各类文物设置不同的储存方式。这一切操作都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和要求进行,对每件文物都建立档案,有图片和详细的文字描述,这些资料有电子版和纸质版,方便我们管理和查阅研究。通过寺庙的努力、政府的支持、社会的帮助,我们才把文物保护工作有效地开展并坚持下来,2013年宝光寺获得国家建设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颁发的“中国最佳古建筑旅游地”称号,2012年被评为“成都十景”之一。
当然,我们在文物保护方面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四川地区气候潮湿,且白蚁很多,还有一些突发的自然灾难。治理白蚁是宝光寺古建保护每年都要下大力气去做的工作。我们经常邀请省、市、区文物部门的专家共同研究对策,请他们指导文物保护工作。5・12地震之后,国家文物局派遣专家,专门划拨经费400多万元,帮助宝光寺维修唐代舍利塔。从2008年开始,宝光寺的古建筑得到大规模的维修,直到2013年才修缮完成。日常中最让我们担心的是火灾,因为宝光寺的建筑都是砖木结构,特别是这些木头都经历了200多年,很容易失火。所以一些重要的殿堂、藏经楼等处都严禁用电。就连使用油灯都有严格的规定,以前油灯要燃一夜的,现在到晚上就要把它熄灭。
记者:您认为与博物馆收藏文物相比,寺庙收藏文物有何特点?
意寂:宝光寺里所有的可以看到、触摸到的物体基本上都是文物,与普通博物馆相比,寺院更像是一座遗址博物馆,当然佛教文物在其中据有突出地位。
中国历史上的寺院都有收藏文物的传统,只是在近百年来的社会文化变革中,有些文物毁掉了,这种传统也慢慢淡化了。像四川的文殊院、宝光寺、峨眉山收藏文物都很丰富,新都区还有个龙藏寺,这个寺庙当初收藏的文物比宝光寺还要多。四川省博物馆当时从这座寺庙拉了5卡车的文物,成都市文物部门又拉了3卡车。现在新都区博物馆里的藏品很多还是来自龙藏寺。
记者:现下的中国社会处于全民收藏的热潮中,很多人都是抱着投机、捡漏、一夜暴富的心态而从事文物艺术品的收藏、投资,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意寂:现在从事收藏的人确实很多,这也是目前经济发展的一个结果。有些收藏家真的是在收藏、继承、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但有的仅仅把经济价值作为衡量文物艺术品的唯一准则,这是对传统文化的不尊重。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命力之所在就是文化,而文化是不能脱离传统的。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民众在物质上确实得到了很大的满足,但是在精神上的需求还差得很远,从我们学佛人的角度来说,希望我们的收藏家或者收藏爱好者,一定要秉持尊重、继承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操,不要被金钱迷失了人生和方向,也不要为了收藏而收藏。
这就像前往寺院进香,寺院现在都是免费赠香。佛教讲心香一瓣,这是比较高的境界,随时都能烧香。烧香是种形式,通过这种形式达到自己和佛的一种沟通。其实,不需要你烧多高、多大的香,也不需要你买最贵的香,不要为了烧香而烧香。
记者:宝光寺是慈善活动的积极倡导者和参与者,并将每月的善款收支情况在网站上公布,这点很值得其他慈善机构学习。您怎么看待慈善事业?
意寂:2012年,国家宗教事务局专门将五大教派召集在一起,规划引导各宗教发展慈善事业。在我看来,社会上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做慈善,并且要用心去做。我也亲身参与过很多次我们宝光寺佛慈会组织的慈善活动。宝光寺的这个慈善机构――宝光寺佛慈会,承继了宝光寺出土的一通唐代开元年间的施衣社华严三圣造像石刻碑所承载的精神。该碑上有两篇铭文,主要记述了宝光寺组织信徒建立施衣社、开展兴建佛寺、赈济贫困的活动。今天我们将施衣社改名为宝光寺佛慈会,以慈善、教育、文化、绿色、健康为宗旨,并且发了四大宏愿:为教育出力,为国家分忧,为大众服务,为佛陀传灯。宝光寺佛慈会本着慈悲之心积极投身社会慈善,将数十万元的慈善功德款用于希望工程、抗洪救灾等事业,还赴开县向有关机构捐款,救济孤寡残疾老人,向残联捐款,向贫困学生、遭遇车祸的大学生、重病患者伸出援手,将社会的施予回馈社会。宝光寺佛慈会只是个慈善经费的中转站,我们也在积极引导社会各界人士的参与。宝光寺及宝光寺佛慈会都属于社会所有,不属于某一个人。
学佛的人讲因果,信众无论捐多少钱都欣然接受,并要将其用到实处。善款来自社会,要用于社会。佛家最初也是“托钵乞食”,通俗讲叫“化缘”,人家布施什么,我们就吃什么,如今云南的曼听佛塔寺依旧保持着这一传统。现在内陆许多寺院都卖门票,但是大部分资金还是靠社会捐赠。我们始终秉持着“十方来、十方去”的原则。佛观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信众施舍的哪怕是一点点钱,我们都十分珍惜。宝光寺佛慈会每收到一笔捐款,及其用到哪里去了,都按月公开,向社会报账。我们还把一些捐赠方请到一线被捐赠的困难家庭,请他们也参与慈善活动的过程,让他们亲眼见证这些善款之所用,同时也是让捐者和受捐者建立沟通渠道。
现在一些社会机构及个人都在做慈善,想要做好,最重要的就是要透明。一定要按照制度,合理、透明、公开地进行慈善活动,请媒体及社会各界随时监督。要将善款的用处一追到底,不能受到任何权利的阻挡。老百姓常说“人在做,天在看”。现在很多人不相信因果,不敬畏天,肆无忌惮,我行我素。这样长此以往,难结善缘,社会也会没有信任和仁爱。
记者:有一句话说得好:佛都是一样的,只是每个人心中佛不一样。请问意寂方丈您心中佛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