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统体育课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统体育课堂范文1
一、新课标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体育教学中很多旧观念制约着当前学校体育的 发展 ,与新《大纲》不相适应。要想使学校体育向纵深发展,符合新《大纲》的要求,就必须转变旧思想和旧观念。
1.体育教学内容的转变
随着体育 教育 的发展,单纯的竞技教学和身体素质内容,已不适应 现代 体育教育发展的需要。(1)技术技能教学内容传统体育教学中技术、技能的内容以田径、体操和三大球为主,学习时不分性别、年龄、体质状况、技术基础全班统一,忽视了学生个人的特点,兴趣和各方面的差异,不利于学习。在现代体育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兴趣、体质等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技术、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解决了教学中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难题。 (2)理论教学内容。现代体育教学中要重视理论课的教学,增加理论课在教学中的比重。学生通过对营养与健康、养生与保健的学习,增强学生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健康的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通过对我国传统项目史、奥运渊源等体育史的学习,激发他们的爱国激情,使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更强烈;通过动作技术原理、项目规则的学习,促进体育实践教学的效果。
2.体育教学组织的转变
传统体育教学忽视教学的效果,重视教学的过程,“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步曲是多年的教学组织模式。“铁”的纪律,整齐的队形是课堂组织好的典范,学生在这种“死”教学环境条件下心理处于压抑状态,他们只能机械地从事与自己毫无兴趣的活动,学生的个性被抹杀。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呆板是学生爱体育却害怕上体育课的主要原因。体育课成了学生的一种沉重负担,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效果。现代体育教学的组织必须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快乐的教学氛围。从知、情、意、行入手,重过程的参与、重个性的解放,重师生关系的和谐、重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使课堂教学做到严而不死、活而不乱。
3. 体育 教学方法的转变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采用封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要求严格,他们认为“严师出高徒”,对课堂上学生的一些“出轨”行为严厉批评,甚至体罚,这样加深了学生的消极情绪,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随之改进提高。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多肯定、多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成。同时合理利用多媒体等 现代 化教学设施,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果。
4.教师角色理念的转变
体育教师传统上是体育教学中的领导者,往往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在现代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独奏者”的角色转变到“伴奏者”的角色,不再是领导者,而是引导者,帮助和引导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要由“学适应教”转变到“教适应学”;要把主动性还给学生,把体育课当成是给学生提供充分锻炼、 发展 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课堂的主人。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内在的体育需求创设一系列和谐、民主、宽松的体育学习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体育活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会学、乐学、善学,从而保证学生达到发挥和发展的最佳效果。
二、正确处理好体育教学中技术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关系
1.通过体育理论知识传授,教会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
体育教材是学生进行体育知识学习的主要教学资料体育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对体育教材的学习是学生学习体育的基础。重点应指导学生了解体育教材的知识结构,让他们知道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指导他们边阅读、边思考、边比划、边练习。使学生对体育实践内容有一个粗略的印象,体育教科书中的插图和图示有完整动作图、分解动作图、辅助练习图、练习方法图、游戏方法图、战术配合图及卫生保健知识图等,它们是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有效资料,教师应指导学生看懂体育教学资料中的插图和与图示的内容动作顺序、动作路线及技术要求等,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自学能力,以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与运动技能。学生体育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应帮助学生进行体育基础知识的学习,教会一些简单的学习方法,
传统体育课堂范文2
【关键词】桂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小学体育课堂
河池地区有壮、汉、瑶、仫佬、毛南、侗、苗和水族等8个世居民族,有5个民族自治县,11个民族乡,总人口约为400万人,少数民族人口约320万人,占总人口的83.67%,地处山区,经济基础薄弱,体育教学投入相对不足。
一、河池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河池地区共有中小学1700多所,体育场地器材配备达标校数为500多所,教学场地器材严重不足且分布不平衡。虽然河池市近几年不断地加大对中小学教育经费的投入,但是对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经费投入较少,严重制约着体育教育的发展。调查表明,河池地区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以传统竞技项目为主的学校占52.7%,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学校占12.5%,有34.8%的学校体育课教学是以游戏和自由活动为主,主要原因是学校无专职体育教师或场地器材不足,有的农村小学未开设体育课程。由于长期受竞技体育思想的影响,一直是以竞技体育项目或是自由活动为主,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体育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河池地区有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但是从调查统计来看,35.3%的教师未能选用任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虽然有64.7%的体育教师都不同程度的选用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但大多集中在以板鞋竞技、投绣球的个别项目上,并且以游戏课的形式为主或课间休息时间,可以说是调剂为主,未能深度开发,总体来说是引入的项目太少,地方特色不明显,未能显示出少数民族地区体育课程应有的特色优势。
二、河池地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中小学课堂的必要性
缩小差距,促进河池地区体育教育发展的需要。河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方面投入相对不足,如果能充分开发和利用本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我们可以根据体育教学内容“一标多项”的特定,选择不同的内容来实现体育课的目标,从而解决体育场地器材等方面的困难。
另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发和利用,不但可以超越狭义的单纯的体育内容,让体育富有趣味,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健康的目标,使其在锻炼中感悟快乐,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开阔教师的知识视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从而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智慧,提高教师的能力,推动河池地区中小学体育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进行体育项目资源开发能够促进河池地区体育教育的发展。长期以来,河池地区的中小学体育教学都是从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到具体的教学过程,所指定和进行的都是一味的现代竞技体育内容,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广大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中体育就是田径、武术、体操、足、篮、排等,在河池地区很难完成教学内容,使体育课教学基本处于迷惘状态,即使有一部分学校能进行正常的教学,但是竞技体育学习难度大、内容枯燥无味,影响了学校体育的发展和学生体能的提高。若在河池地区中小学开展适合本地区实际的民间民族体育项目,把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深挖和拓展进行教学,即可克服体育场地器材不足的困难,也可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还能继承和发扬河池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三、河池地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中小学课堂的可行性
1、“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为本地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开发提供了保障。新的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领域和水平做了具体要求,并明确指出因地制宜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对完成课程目标所需的内容、结构、方法・・・使各地区、学校及教师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和课程教材的选择有了更大的自。因此,河池地区各中小学可结合学校的实际和体育教学的特点、优势,充分挖掘地域的、民族的体育项目资源,从中选出深受学生喜爱的、具有健身性和文化性、切实可行的课程内容,创造性地实现课程目标。
2、河池地区有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其特有的体育传统(见表),这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来源于民族生产,淳朴自然,贴近生活,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如果我们再不去继承和传播本民族传统的体育,大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将会流失。如果在本地中小学大量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一方面继承和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可以弥补部分学校场地和器材的不足,对改变学校体育的落后状况意义深远,而且对开发、保护、利用和继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3、桂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中小学的优势分析。大部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本技术、规则和场地设备要求比较简单,容易开展,在河池地区中小学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场地器材都有限的困难面前,本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因其自身特点,可以在本地蓬勃发展,可谓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民族传统体育在这里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内容丰富,各具特色,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喜闻乐见,十分熟悉,由于有群众基础为保障,易于在本地区中小学顺利开展。
传统体育课堂范文3
板鞋竞速运动的推进是中华民族体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其运动特征都明显的具有民族意味-这一运动彰显了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精华,并使古老传统的中国文化获得了现代生机,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进取,坚韧,主张和平自然的优良品质,是我国民族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开发和利用板鞋竞速项目,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动作技能,提高意志力和锻炼身体,更为重要的是它所蕴含的优良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能够很好地激发当今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以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板鞋竞速、公体课堂进行文献检索,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2余篇,对重点文献进行了相关的搜集整理与归纳,为本论文的科学研究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
(二)实地调查法:通过到陕西地区部分高校进行实地走访,以调查和访谈为主,了解当地高校体育课中或课外体育活动中是否开展板鞋竞速这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三)专家访谈法:进入高校找一些比较有权威的专家进行访谈。
二、研究内容
(一)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传播的载体,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最具民族文化代表性。而大学体育教育是大学生接受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其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大学生为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实现价值的升华。1998年7月国家教育部决定设立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及教学在高校得到快速发展。在高校大学生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既能传播体育文化,同时又能承载我国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弘扬民族文化特色,也是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和继承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板鞋竞速在学校体育公体课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主要还是以传统的现代体育项目为主,其竞技性较强,运动量及负荷较大,导致课堂教学枯燥,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有待提高!所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引进有重要的意义。据了解陕西省的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板鞋竞速的学校基本还没有。因此板鞋竞速项目的引进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优化体育公体课堂更为必要。
1.利用多媒体进行板鞋竞速教学
观看板鞋竞速比赛录像,使学生对板鞋竞速发展和基本技术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板鞋竞速运动的热情,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想尝试这个运动所具有的刺激性和快乐性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总能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2.板鞋竞速引进陕西省高校公体课堂的健身价值
板鞋竞速运动融入了现代竞技体育的内涵,运动时要求步调一致,增强了参与人的下肢肌肉力量和关节的灵活性,还能提高和改善人的心脑血管及呼吸循环系统功能,综合发展参与人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并对人的意志品质的发展更显功效,适合在大、中、小学开展,可作为体育教学内容或在课前体育游戏。课后的素质练习加以实施;亦可以作为学校运动会开幕式的表演项目,和丰富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单项运动比赛项目。使更多的学生了解这项运动,喜欢这项运动,对正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学生来说,有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很多汉族同学没有机会触及民族传统体育这个正是一次了解的机会。
传统体育课堂范文4
一、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特点
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是集多媒体的长处与网络的优点于一身,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网络教学过程的交互性
网络的交互性方便教师与学生之间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学生自主练习时,教师还可发挥网络的监控功能,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节奏和进程,并利用网络的辅导功能,给学生以必要的提示,引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
2.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性
网上资源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学习者在教师指导下,可轻松自如地在知识海洋中冲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和神奇的网络环境,对教育个性化的形成、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对实现教学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都将有很大的影响。
3.多媒体信息的综合性
多媒体网络融超媒体和超文本于一体,集图形、图像、图表、声音、文字于一体。有利于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多媒体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比较
1.多媒体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
首先,多媒体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在上课的地域上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课堂的地域被无限地扩大了。其次,多媒体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在上课的时间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媒体网络教学没有太多的时间限制,学生可随时上网学习,随时与指导老师和学习者交流。第三,多媒体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在上课的环境方面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传统的教学用具如黑板、粉笔、课桌消失了,代之以计算机系统、电脑工作台,教师和学生及学生之间也可以不是集中在特定的教室,而是由网络连接的所有师生。
2.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多媒体网络教学有其特有优势
(1)多媒体网络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
由于多媒体网络能提供文本、图形、动画、视频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集成的大容量信息,又具有形式灵活、资源共享、超媒体、交互性等特点,甚至还能创设更接近实际情景的虚拟化实验学习环境空间,给学习者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和认知方式。因此,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资源,有利于因材施教。
(2)多媒体网络教学有利于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多媒体网络是一种特殊的“媒体技术”,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其承载和传播的信息形式是多种类型的,包括文、图、声、像多种媒体信息,覆盖教学系统的各种要素信息,具有全面性;二是提供了各种部门、各类人员、各项工作、各个环节和各种要素信息之间联系的通道,而且这种联系是多向的、交互的;三是信息传递的高效性;四是形成了系统整体结构,多媒体网络在教学中运用,通过各种教学信息资源的检索、设计、处理和传递,有利于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和管理,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3)多媒体网络教学有利于开展情景教学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学环境除了教师以外就只剩下黑板、粉笔之类的东西。我们的许多教学活动如果能借助一定的情景,就能发挥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我们要讲一节关于的历史课。按照传统的教学,就只能凭老师说,学生想象了。而对于多媒体网络教学而言,就可以凭借多媒体网络创设一定的情景。通过声、画、影像再现当年屈辱的历史,以及现今的实况录像。通过这些情景,学生就可以深刻的认识历史,真正的学到所学的东西。这些是课堂教学所不能比拟的。这样创设的情景,学生就能深刻领悟,教学效果就明显。
(4)多媒体网络教学有利于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学生是主体。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自己掌握学习的内容和进度等。在现今知识爆炸的时代,教师个人的知识体系毕竟有限,而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则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实现知识的合理利用,学生就可以学到更多、更全面的知识。因此,多媒体网络教学能够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的这一教学原则。
3.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局限
多媒体网络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也并非是十全十美的。在现阶段的社会经济和技术等条件下,其自身也存在着一些对教学不利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网络资源中,随着知识的不断增加,教学信息也急剧膨胀,并且这些网络信息资源过于分散无序。在这种状况下,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选择能力,否则提供给学生学习的资源将使得学生无法进行有效的学习,从而导致效果不佳。
(2)多媒体网络教学中要求教材也得与时俱进,能够反映当前最新的知识点,因此教材的更新周期较短。在较短时间内要开发出高质量的新教材就要付出较高成本,这是比较困难的,所以高质量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教材难以保障也是它对教学不利的因素之一。
(3)多媒体网络教学中的各种教学信息的安全性也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多媒体网络教学是一种完全开放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自由地进出,其他网上用户也有可能通过非法方式进入网络教学系统,对教学资源进行非法的使用甚至进行恶意破坏,还有网络病毒等,这些都是对网络教学信息安全性的威胁。
(4)由于目前网络通信的费用较高,使得多媒体网络教学中的教学费用比传统课堂教学的费用要高。这对在大范围内尤其是偏远的贫困地区推广多媒体网络教学带来了很大不利。
这些不利的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广泛应用和大面积推广。
三、多媒体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
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人们对它的关注度愈来愈高,结果也导致了一种怪现象――多媒体网络热出现。许多教师不管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简单地认为制作一个多媒体教学软件或上网就可以上一堂示范课或优质课,然而其教学效果往往适得其反。所以,我们在使用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时,要注意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
1.多媒体网络与传统媒体之间的关系
不可否认,多媒体网络所具有的集成性、交互式、虚拟性和知识呈现的非线性等特点,使其与黑板、粉笔、挂图等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多媒体网络更多的是起到载体、手段、桥梁的作用,它使传统媒体多媒体化。因此,多媒体网络是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的优化组合。
多媒体网络对于传统媒体而言不是挑战,而是机遇。我们要继续探索,寻找多媒体网络与传统媒体的最佳结合点。传统的媒体不会因为网络的出现而消亡,只会因其而更丰富。例如:英语教师在讲授某一语法规则时,可事先通过幻灯片呈现这一语法的大量例句,然后讲解,并辅以板书或投影材料,其效果也相当不错。其次,教师课堂上的情绪、态度、情感,对学生高尚品德、健康心理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让多媒体网络与传统媒体完美结合,从而达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2.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的关系
学生对知识信息获取的多少,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密切相关。在网络上,我们可以同其他省份,其他学校的教师多交流,充分发挥人和设备的潜力与整体效能,达到教学信息资源和设备资源共享,从而丰富教学手段,改善教学环境,给多学科、多课题的教学、科研、管理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为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提供重要条件。然而,对于有些简单的问题用语言、文字就能表达清楚或借助粉笔、黑板就能让学生明白,我们就不用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搜集、制作动画、影像等资料。否则,虽然教学效果可能会提高一些,但投入太大,反而会使教学效率相对降低。因而在运用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时,我们一定要处理好效果与效率的关系,争取用尽可能少的投入,收到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传统体育课堂范文5
关键词:媒体;交互电子白板;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8-0052-03
一、引言
由于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很多教师对新媒体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认识较浅,从事这方面的研究者也都在探索中。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很少有系统全面地研究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如何在各年段、各学科中有机互补的研究,这对很多初步接触学习新媒体、新技术的教师来说,就显得有些遗憾了。
对初学者来说,最适用、最主要的是一些系统的、具体的案例研究,案例研究的操作性更强,学习者可以从案例中很快学会怎么处理某个环节,选择什么样的媒体辅助教学效果会更好些。
在笔者所在的南京市玄武区,针对老师们的困惑,我们做了一系列的实践尝试,用同一课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方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有时传统媒体的使用比功能强大的新媒体更有效。经过长时间的案例研究,我们从中得到了一些案例研究的经验,下面就来探讨我们在实践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希望对一线老师有所帮助。
二、传统媒体和新媒体
为了说清楚本文的观点,我们对媒体、传统媒体、新媒体的概念作了阐述。[1]媒体是指传播信息的媒介,通俗地说就是宣传的载体或平台,能为信息的传播提供平台的就可以称为媒体了。本文是以计算机网络时代为界,将媒体分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
传统媒体是指图书、报纸、电视、磁带、光盘等以存储信息为主的媒体,在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媒体有图书、黑板、实物展台、教学辅助用具等,这里指的是广义的传统媒体。
新媒体是指网络时代带来的计算机、网络、交互白板、Ipad、手机等具有存储信息及一定交互功能的新型媒体,这些新型媒体能实现信息的整合,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已被普遍使用。
三、几种课堂策略分析
1.结构分析类的策略
笔者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席话:“对于我听过的东西,我会忘记。对于我看过的东西,我会记得。对于我做过的东西,我会理解。”
在结构分析类教学中,笔者觉得这段话应扩展为:“对于我听过的东西,我会忘记。对于我听过和看过的东西,我会记得一点。对于我听过、看过并问过的问题或与人讨论过的东西,我会开始理解。对于我听过、看过、讨论过和做过的东西,我会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对于我教过另外一个人的东西,我会掌握。”显然,两席话阐述了“听不如看,看不如做”的道理。所以,在结构分析的知识点教学时,让学生动手拆装并与同伴交流的效果会比只听老师讲解和演示的效果要好很多。
下面我们来看两个案例:
(1)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观察物体》
这一课的重点环节是请学生在排成一排的三个方块的基础上,再添加一块方块,使添加后的物体的正视图不变,从而让学生在尝试中探索物体视图的变化规律,这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玄武区的一位老师用三种策略教授这一课:
第一种策略:直接用传统的道具,请学生小组合作,用老师准备好的4块方块进行拼搭、交流,再小组汇报;
第二种策略:老师制作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请学生在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中尝试拼搭;
第三种策略:请学生小组合作,用老师准备好的4块方块进行拼搭、交流,再将本小组的交流结果用移动终端Ipad拍摄下来,实时传送到投影设备进行交流。
通过对这几种策略的实践研究,我们发现不同的策略所取得的课堂效益是不同的。
第一种策略:小组内交流比较顺畅,但由于受实物展示的限制,学生不容易把自己小组的交流成果展示给同学看,组与组之间的交流不是很方便,自然效率打折。
第二种策略:请学生上台,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拖拉和副本功能,可以很容易地将学生的作品展示给同学看,但缺点是一方面受课时限制,演示的学生数有限,另一方面学生没有亲自动手去实践和尝试,没有直观的体验,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度学习,所以课堂效率也受影响。
第三种策略:先让学生用老师准备的4块方块进行拼搭、交流,进行实践探索,实践结果用移动终端拍下来,拖送到投影设备上与全班同学交流。这种方式既能让学生利用传统媒体亲自尝试,又能利用新媒体手段展示探索成果,新老媒体有机结合,课堂效率非常高。
(2)苏教版七年级生物《眼球》
这节课曾参加南京市信息化教学能手比赛,赛前我们组织区里几位骨干教师多次听课、研究,课堂策略也修改了多次。
第一次尝试时,我们针对市里信息化教学能手的比赛要求,尝试整节课都使用新媒体设计课堂教学,在执教教师和技术人员的努力下,我们做了很精美的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特别是介绍眼球结构这个环节,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我们利用动画效果把眼球结构展现出来,希望能更清楚地介绍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过程。介绍结束后,教师设计了几个相关的测试题,当堂用答题器检测学习情况。我们发现,学生对眼球的立体结构没有直观的概念,从而影响到视觉形成过程的教学。
在第二次尝试时,我们思考用传统教学方法,让学生观察眼球实物模型,小组合作拆装眼球模型,观察眼球结构模型,并对照课本学习主要结构及功能。随后,利用新媒体交互式电子白板展示各个部分结构的图片,并让学生辨认眼球的各组成部分,充分让学生掌握眼球的基本结构。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在白板上现场绘制视觉形成过程光线的路径,讲述视觉形成的原理。有了对眼球结构的充分认识,再加上有物理知识作铺垫,学生对视觉形成过程原理的理解就容易多了。课中,教师用答题器测试了学生的掌握情况,效果比第一次尝试时好了许多。
在第三次研究课时,我们采用第二次尝试时用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的策略,用平行的另一个班的学生进行实践,课堂教学进展非常顺畅,学生研究和讨论的氛围也特别好,课堂效率自然也不会差。
2.探索规律类的策略
教自然科学的教师都知道,自然科学的学习不能死记硬背,特别是对于比较难理解、难学和难教的物理学科的学习,必须探索归纳规律,否则肯定学不好。我们知道,探索规律不仅是去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 更主要的是经历从特殊到一般, 从一般到特殊这种探索规律、 验证规律的过程,了解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是要从实际问题的解决出发,从不断的观察和实验中,寻求各事物间的数量关系、相互间的变化规律等,再总结规律做出结论,并验证结论。
我们在研究苏教版初中七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一课时,我们几个听课的骨干教师产生了分歧:
一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已经学习了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和透镜的相关知识,对物距和像距、实像和虚像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碰到一些凸透镜成像现象,如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等。小学科学课也涉及到了相关知识。另外,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白板操作能力,能比较熟悉地运用白板功能进行分析,小组内能够主动协作、共同交流,能够通过教师所提供的信息化环境获取一定的信息。所以,他们认为可以用新媒体技术来模拟凸透镜成像现象,请学生在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中演示凸透镜成像,以探寻凸透镜成像规律。
另一部分教师则认为,虽然学生已经有了小孔成像等基础,但要探寻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不容易,所以他们建议动手实验环节不可少,必须要分组设计不同焦距、物距的实验,并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焦距、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这种大数据的结论比学生个人或小组的实验结论更具有说服力。
经过几个班的实践尝试,最后教师们都认为让学生先自己动手实验,再利用新媒体设备进行大量数据的汇总和分析,从而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更能让学生理解,即采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有机结合的策略效果更好。图1就是在学生实验操作后得出的数据,老师根据两组学生的数据分别用红色笔和绿色笔描点,然后让学生不断观察数轴中点的规律,从而得出成倒立缩小的像的规律,大大降低了找出规律的难度。
3.抽象概念理解类的策略
教师们都知道,在讲解抽象概念时,如三角函数、空间几何等,对于一些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所以建议教师在教授这方面内容时,能借助媒体把知识点尽量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以帮助学生理解。下面以苏教版高中一年级《任意角三角函数》一课为例。
这节课教师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和几何画板结合制作的课件,上课时主要使用标记笔和智能笔与学生实现互动。
如图2,教师在讲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时,设定动点P可以绕着原点转动,当P绕原点转动时,a角的大小相应地发生变化,此时右边的正弦值、余弦值、正切值均相应地发生变化,如此反复地让学生观察,学生会根据这些量,观察P点纵坐标与OP长的比值随着角α的变化情况,提示学生回忆并结合初中学过的三角函数内容,并结合函数的概念,从而引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在此过程中,几何画板的动画可以直观地把三角函数随着α角的变化情况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在观察变化的过程中,找出各三角函数间的符号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笔者觉得这个环节的设计是很精彩的。紧接着,教师设计了判断α角的终边在不同象限时,其正弦、余弦、正切值的符号变化,这个过程很自然地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批注等交互,巩固所学的内容,有效地结合了几何画板和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
四、反思
新媒体的视觉效果,比如色彩、隐藏、动画等多种教学功能,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其次,新媒体具有的强大的交互功能,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资源等多方位的交互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极大地促进了多种多样的交互活动,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
但使用新媒体进行教学的同时,我们要科学地扬弃传统媒体的弊端,发挥传统媒体的直观、亲近等优势,有机地和新媒体进行互补,从而做到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又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不能为用某个技术而用技术,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传统媒体或新媒体,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一切的媒体手段都是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服务的。
参考文献:
传统体育课堂范文6
关键词: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
中图分类号: C42 文献标识码: A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教育思想、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它是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集中体现。教学模式的改变必然会触动教学观念、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等根本性的问题,当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本文就教学方法的改革方面,谈谈高职课堂教学中建构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下,现行的教学系统应该在教师、学生和教材这三个要素多增加了一个要素,这就是教学媒体。既然是一个教学系统,从系统论的观点考虑,几个要素就不是简单地、孤立地拼凑在一起,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因而在高职课堂上就存在两种基本教学方法,一种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另一种是多媒体技术教学方法。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它的特点就是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知识的地位。在这样一个模式下,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媒体是辅助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它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但是它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任意夸大并绝对化,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
而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迅猛发展,,运用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走进了课堂,,正在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以巨大的力量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 多媒体技术就是把声音、文本、图形、动画、视频等多媒体的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和通信技术相结合形成的一门综合技术,它使文本、图形、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有机的组合在一起。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课堂教学有众多益处,可为教学提供先进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改善教学效果,增大所传播的信息量,提高教学质量;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将声像、图片等引进课堂, 形成直观的教学效果;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可节约课堂时间、增加课堂容量;可以有利于资源共享, 开阔视野, 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能为高职学生学习技能提供自主学习环境; 可以有利于增加课堂信息量,节约时间, 提高效率;有利于因人制宜、因材施教, 培养创新人才;可以有利于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入,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给我们传统教育带来深刻的影响,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已是必然的趋势。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尽管多媒体教学有诸多好处,但也有它的不足之处, 如课堂活动的组织工作难以把握, 进度难以掌握; 计算机运行的稳定性难以预料; 教师课后工作量无限加大; 多媒体教室的增设、管理、维护以及对教师的培训需要进一步规划和完善,在课堂操作时,老师往往只关注课件放映的效果,忽略了学生的反应,使自己在课堂上成了放映员。而且大量的图文信息使老师忙于快速滚动鼠标,学生的思维常常跟不上,达不到教学接受的效果,并且不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 全都使用多媒体教学法, 忽视传统教学法的作用, 教学效果也不会好。如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首先是黑板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内容还可以方便地增删,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有时会有突然而至的灵感,这些灵感往往是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激发出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却往往无法加到课件中去而产生许多遗憾,如果借助黑板这种“灵感”就会得到充分展示。另外,好的手工板书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体现教师风格的作用,有无形感化的作用,学生抬头一看,便对本节课的重点一目了然。再者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教学手段的变革与更新, 它是对课堂设计和课堂活动这两个层面上的改革,它的教学模式属于典型的建构主义学习模式。因此,多媒体技术只能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是补充和发展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因此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势结合,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教师的主导作用(或指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师则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
综上所述,我们要发挥注重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注意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合理地利用各种教学媒体,扬长避短,在充分掌握教学资料的基础上做好教学设计,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认真的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合理利用多媒体创建现代高职课堂。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