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题记的格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题记的格式范文1
(一)积极推行“全面监管”的金融监管原则,构筑多层次、多机制、综合性监管体系
“全面覆盖”的监管理念是金融监管发展的潮流。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方案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消除监管的“盲区”和“真空地带”,实现全面覆盖的监管理念。当然,全面覆盖的监管理念并不意味着用单一的标准去对待所有的监管对象。例如在美国的改革方案中,对于具有“系统重要性”的机构,其适用的监管标准要明显高于同类金融机构,而对于对冲基金和其他私募期货基金等新型金融机构,则只要求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注册而没有进一步的监管限制措施。因此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建设也需要强调监管的层次性,根据金融发展的需要和金融市场、机构、产品的风险水平,采取不同强度的监管措施,完善多层次、多机制、综合性的监管体系。
(二)慎重考虑分业监管与混业监管,寻求监管模式的均衡点
选择分业经营还是混业经营形式,考虑的基点是该形式能否更好地发挥金融业的整体效益,能否更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就中国而言,金融业分业经营管理的明显作用在于:不仅帮助经济从虚热状态中解脱出来,而且使资本市场在相对独立的条件下得以迅速成长。尤其在各金融主体缺乏良好的自我约束机制、金融监管不甚到位的情况下,分业是有效率的。如果选择金融混业,则负效应突出表现在:将会加剧国有金融独大的行业垄断,增加金融体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连锁性风险,等等。然而,金融体制的变革是在西方“混业航母”借WTO之力挑战国门的情况下,迫使国人做出必须顺应大势的应对。只要预期收益高于强制推行制度变迁的预期费用,那么,这种通过自上而下的行动来消除原有制度的某种低效率或不均衡的强制性变迁,就可能发生。
(三)加强监管机构协调与发展,设立制度化实体化协调机构
金融监管体系中的专业化分工必然会带来相应的协调问题。从我国现实情况出发,政府可以考虑参照美国联邦金融机构检查委员会模式,建立固定的金融协调委员会。最后,可以将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合并,成立统一监管组织。在现有的分业监管体制下,建议首先将协调机制法制化、实体化,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组建由国务院副总理牵头、有明确法律权限、有实体组织的金融监管协调机构,监督指导金融监管工作,其职责是协调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和保监会的工作,且通过立法使金融监管联席会议法制化;金融协调委员会可以对四个原有的监管机构进行整合,重新调配资源。金融协调委员会的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责是研究银行、证券、保险监管中的重大问题,协调银行、证券和保险的业务创新与有关的监管政策,对外开放及有关规范管理等。
二、关于资本监管的改革
(一)降低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
降低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是保障其监管有效性的前提。普遍认为商业银行资本监管在某种程度上支持了金融机构的顺周期性。美国政府要求商业银行在经济繁荣的时候保持足够高的资本水平,已减少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欧盟酝酿引入前瞻性会计标准,发展坏账准备动态模型,并在经济繁荣时增加提取预期损失准备;建立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推动对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修改;加强业绩与薪酬相联系,综合考虑长期与短期业绩评价等方式防止激励制度的短期行为,从而消除薪酬制度的顺周期性。
(二)提高商业银行高风险业务资本要求
提高高风险业务的资本要求是控制商业银行风险的关键。商业银行高风险交易是此次金融危机的祸首之一。关于银行的交易账户,要求银行增加不同时期在险价值的额外资本缓冲,增强违约风险管理,制定交易账户下证券化头寸的风险加权要求;关于银行证券化业务,提高银行对诸如交易账户中资产证券化风险敞口的信息披露,以帮助投资者了解银行风险程度;对于在证券化业务,提出更高的资本金要求,对银行从事复杂的在证券化投资业务加以一定的限制。
(三)采用简单和透明的资本充足率计算方法
简单和透明的资本充足率计算方法能更准确反映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状况。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在计算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时,计算方法的过于计量化使商业银行能够利用计量规则有效地去“节约”资本金,大大降低资本金抵御风险的能力。各国提出要采用更简单、更透明的资本充足率计量方法,综合运用计量和财务报表来计算资本充足率,也开始考虑利用杠杆率对资本监管的补充。
三、关于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监管的改革
(一)金融衍生产品的监管应和新版主协议密切协调
比如在《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管理办法》中加入“开展衍生产品交易服务的金融机构应向协会提交风险敞口情况”的条款,同时建议《办法》明确规定由交易商协会承担市场数据备案、汇总和分析,由此明确一个从新产品备案直至面市的体系,建立高效而灵活的新产品推出机制。
(二)坚持功能监管与机构监管协调并举
功能监管方面包括场外产品中的保证金、担保品管理、交易基本规则等,机构监管主要监管参与衍生品交易的机构。由于参与交易的机构种类很多、身份各不相同,如银行间参与者包括银行、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都有相应监管方,因此,机构监管和功能的监管应当相互配合。
(三)金融机构应加强内控
金融机构在推动衍生品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要加强内控机制建设。要从客户投融资及风险管理需求出发,密切跟踪和分析市场动态,精心研发设计具有明显市场价值的结构性产品;还要将审慎的客户风险评测和充分的产品风险揭示作为衍生产品发展的基础,致力于开发与投资者风险识别与承受力相适应的结构性产品,在产品设计与创新中统筹兼顾产品风险与收益,走自主创新、理性创新、可持续创新的路子;注重稳步提升结构性风险管理水平,提高估值、计量、管理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能力,有效控制衍生产品的创新风险。
(四)加强场外衍生产品市场的信息披露
加快建立衍生产品的中央交易对手机构和清算机制,减少信用风险敞口及名义净头寸总量。对交易采用电子化处理,加强交易的确认、公布和执行,降低交易确认的延迟等也相当重要。鉴于目前场外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于行业自律的特点,金融机构必须遵循行业规则和行为准则,明确政府部门、市场自律组织和市场中介机构各方责任,维护场外衍生产品市场能够正常和健康发展。
四、关于系统性风险监管与维护金融稳定的改革
(一)重新审视货币政策在控制系统性风险中的作用,尤其是在防范资产价格泡沫中的作用
次贷危机之后,国际社会提出要重视货币政策在防范资产价格泡沫中的作用。如“泰勒规则”的提出者泰勒教授撰文指出,如果美联储按照“泰勒规则”早点提高利率,那么就不会有后来的房产价格泡沫和次贷危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在货币政策目标中加入关注资产价格的因素,固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资产价格上涨,但还不足以完全控制住资产价格泡沫。因此,完全通过货币政策来防范资产泡沫不太容易,还需要由审慎监管政策来分担。
(二)金融监管政策需要进行重大调整以控制系统性风险
实现此目标,需要在促进创新与控制系统性风险之间寻求平衡。需要对监管和信息指标进行重新设计,以便有效评估系统性风险;设定最低资本金比率和最高流动性比例及杠杆化比率;风险管理不仅要反映个别金融机构的风险,还要反映系统性风险;设计缓解金融市场顺周期问题的制度;强化公司治理以增强市场约束;重组金融监管机构的组织框架;监管体制改革必须考虑金融监管自身和金融监管机构的激励机制。
(三)关注公共部门资产负债表风险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在应对危机过程中,国家财政能力和可信度,成为一国能否度过危机的关键支撑。政府所付出的资源,无疑会增大或有负债和财政风险。对国家资产负债表进行完整的情景分析,考虑金融部门、对外部门、政府部门和实体经济部门的存量和流量变化。政府还要在危机过后,及时、有序、稳妥地退出,并且要与市场保持良好沟通。在正常时候,需要建立和储备充足的财政资源以应危机之需。
(四)关注跨国系统性风险
全球金融监管机构需要有效协调,共同应对跨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开发危机防范和处理的政策工具,保证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充足流动性的机制。
(五)防范“太大或太关联而不能倒闭”问题带来的风险
监管机构被金融机构影响过大,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和冒险行为问题仍然没有有效解决,在危机前如此,危机期间也是如此。
五、关于国际监管协调与合作的改革
(一)明确国际合作中的态度、立场和策略,平衡与协调各国监管成本与收益
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又一次成为国际经济事务中的热点议题。在当前的形势下,中国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协调与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这是回应国际社会舆论的要求,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需要。其次,目前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仍然处于酝酿和起步阶段,中国的及早参与,有助于在其中争取主动,确立规则,最大限度地维护自身利益。最后,尽管现阶段中国金融机构和企业对于国际金融市场的参与程度仍然非常有限,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金融体系的进一步开放,尤其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推进,中国也将面临更大程度的传染性系统性风险,对于它们的防范与处置也将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国际金融监管的协调与合作。
(二)积极参与国际协调与合作,促进各国监管信息联通与共享,防止风险传递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题记的格式范文2
记得有一位教师写给教育部袁贵仁部长的信上列举了一些教育现实对教师成长的束缚。比如:每年要完成各种会被检查的材料式“作业”共209 600字,全年完成作业批改12 000本(次),授课任务计742节,组织、主持班会和家长会及接待家长来访计156节(次)……最后得出结论:由于现实体制的束缚,教师连静下心来思考的时间都没有!因为教师只会(也许用“只能”更准确)埋头苦干,无暇仰望星空,所以无法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
但不可否认的是,就是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仍然出了不少为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而努力的“明师”,那么,他们是怎么做的呢?蔡兴蓉先生说:“骂体制的人很多,用不着再加我一个。我想说的是,每个人都是体制――你就是体制。”
你就是体制!你的教育理想,是在你自己的体制里成长实现的!李迪老师在做班主任工作的十年间出了多本班级管理方面的专著,这些专著来自于她坚持不懈记下的几百万字工作心得和体会。同样是教师,同样在工作。李迪老师在完成前面所说的体制中的“作业”外,竟然额外又给自己加了这么多“作业”!这是精力超人呢,还是为实现理想而付出的艰苦劳作呢?
也许,我们为了实现自身的教育理想,除了仰望星空,更需注视内心。
题记的格式范文3
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强化师德建设,建设一支具有优秀的师德、师表风范,具有模范的师爱形象、具备高超的师识本领和掌握精湛师艺的教师队伍,是办好学校园所的根本所在,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适应市场经济新型人才的需要。根据市、区教育局《关于开展“师德建设年”的实施意见》的有关精神,我园结合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不断强化以人为本的师德建设理念,积极加强师德建设工作,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新世纪素质教育需要的教师队伍。
在儿童眼里,教师是正确的,教师的话都是对的。他们在陈述自己的言行的理由时,总是理直气壮"我们老师说的","我们老师要我们这样做","我们老师就是这样的"。由于儿童好模仿,因此,教师的言行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个性、品德的发展。因此,教师的职业品德如何,直接影响着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是否健康成长。显而易见,加强师德教育必须同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和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结合起来。
在师德建设的实践中,我努力做到:
1、加强学习宣传,提高思想认识
我们认真学习了《教师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各项法律法规,组织学习了《关于开展“师德建设年”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进行了师德建设动员,努力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提升师德修养水平。
2、树立正面典型,促进自我教育
题记的格式范文4
关键词:评课技能;基本要求;培养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12-0017-03
在各类体育教研活动中,“评课”是一个重要的必需环节,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教师的评课也是频繁发生的。通过评课,可以发现上课教师的优点,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发现上课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便借鉴。在整个评课过程中,存在着几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如上课者的备课、说课;评课者的听课、记录、整理与评价等,其中评课者的听课与记录是评课的基础与前提,没有认真的听课、记录与整理,就无法对一节课进行客观的、真实的、公正的评价。由于评课者存在知识储备、思想观点、方法技巧等方面的差异性,从而导致评课结果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有时也是需要的,说明了各家观点的百花齐放,然而,对于一节课的评价结果同样具有某些共性,这就需要在观点上、视角上进行一定的引领,这样才能较为客观地分析与评价一节课,对上课者而言也可以提出一些共性方面的建议,否则将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大家各执己见,没有结果。本文针对当前评课过程中所暴露出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评课技能的概念
评课技能是指体育教师在看课与记录的基础上,对体育课进行整体的、部分的、专题的剖析,发现亮点、指出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熟练的教学行为方式。
从以上概念可见,评课技能是一种较为熟练的教学行为,换而言之,没有入职或入职不久的年轻教师也会评课,但他们的评课可能是凌乱的、没有条理性的,也就是说,他们只会简单的评课,并没有把评课发展为一种熟练的教学行为。因此,“熟练”是教师评课技能的基本要求。
二、评课技能达成的几个基本要求
(一)评前准备充分,以免信口开河
要做好评课工作,准备工作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而要做好评课的准备工作,笔者认为,可分四步走:一是,课前仔细观看授课教师的教案,从教案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授课教师的教学流程,还可以初步发现一些问题或不足。二是,认真耐心看课,并按上课的流程记录好上课教师各个授课部分、各个时间段所呈现的优点与暴露的问题。三是,对记录的所有优点与问题进行集中整理。由于记录的优缺点是按上课的流程进行的,因此,你所记录的优点、缺点是分散的,相互交叉的,此时应对授课教师的所有优点和缺点进行集中整理;四是,对整理出的优点与问题进行分门别类整理。四是,我们已把所有优点与缺点集中起来了,但是所有优点或缺点之间到底存在什么关联?我们还不是十分清楚,因此,对所记录的所有优点或缺点必须进行分类整理。以上工作是做好评课的准备工作,不可忽视。这就要求听课教师集中注意力看课,不能三心二意,不能只听个片段,否则评课就会脱离实际,信口开河。
(二)评课重点突出,避免面面俱到
对于上课教师的优点与问题,在评课时要突出重点,这就需要在做好看课准备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整理。优点与问题可能很多,在表述过程中,不要面面俱到、避重就轻,要抓重点,且层次分明。要做到以上要求,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有的老师只关注细节,有的老师只看到表面现象等,这些都不是客观真实的评课。
另一方面,评课有时间方面的要求,对于评课过程,主办单位有一个总体时间的控制,对于每一位教师的自由式评课,也有时间的限制,如果评课时间拖拉太长,就会造成“言者滔滔不绝,听课乏味无趣”的现象。因此,要求参与评课的教师要言简意赅、突出重点,不要废话连篇、喋喋不休。
(三)评课全面整体,不能以偏概全
对一个授课教师的评价,我们要尽力做到客观公正,而运用整体评价的视角与全面评价的视角是达成以上目的的有效方法。从实际情况出发,授课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很多,也可能是缺点多于优点,但我们需要对这些缺点与优点进行客观的评价,从整体和全面的视角进行分析,并根据授课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景进行综合考量,这样才能避免以偏概全的现象。所谓“旁观者清”,看课教师的眼光是锐利的,他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课堂教学进行审视,可能找出授课者意想不到的问题,但对于各位老师众多的评课之后,组织者应从整体的、全面的、发展的视角对授课教师进行综合的评价,这样既有助于广大教师评课技能的提升,又对授课教师进行一个客观的评价,并提出授课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要求。
(四)评课实事求是,切勿照顾情面
在评课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难题,如授课教师是朋友、是同事,评课教师是客人、是受邀者,因此,在评课过程中难免会受到授课教师、主办单位、主持人等感情因素的影响,造成评课的不公正性与不公平性。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千万不能受到感情因素的干扰与影响,就事论事,对于主办单位而言,应该敞开胸怀,接受来自各个方面的批评;对于授课教师而言,应该虚怀若谷,认真听取各家之言;对于评课者而言,要做到“眼中无情”,特别是对授课教师的问题与缺点应该直言不讳,这是确保公正、公平评课的基石与根本,如果大家都要考虑到各自的情面,那么这样的评课既无效果,也浪费老师们的时间,最后还可能养成营私舞弊的坏习惯。
(五)评课一分为二,兼顾亮点建议
对于授课教师的优点与问题,每一个听课者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作为评课者,要对授课教师的优点与问题进行综合的判断,不能只有优点的评课,也不能只有缺点的评课,除非主办单位有特殊的要求(如为了节省时间,主办单位规定只讲问题与缺点,不说优点等)。为了使评课做到公正性,我们在对待优缺点方面应注意的策略是:整体性评价优点,分步式评价缺点。听课老师们都十分清楚,听课除了学习之外,更多的是研讨,听课只是一个研讨的媒介,老师们更多的是想听到各种中肯的批评,发现课中各类问题,以便更好地避免同类问题发生。因此,在呈现优点时,整体性地陈述就可;在提出问题与建议时则可具体化,采用分步式进行,这样便于对授课教师进行客观评价。
三、评课技能实施举例
以下是某市一节公开课,表中记录了该课的基本信息与看课情况(表1)。
根据看课记录,从以下几个视角进行评课:
(一)视角之一:对授课教师的优缺点进行整体性评价
优点:该课授课教师上课的热情很高,体现了一个教师课前具备良好情绪调动的能力;教师的基本功较好,示范动作做的很漂亮;语言运用情况也很好,声音响亮、普通话标准、表达清晰、富有感染力;课的结构安排较为合理,各部分过渡比较流畅;师生互动情况比较理想,教师经常指导学生;场地器材布置干净、整洁,符合安全的要求。
不足:对教材重点把握不准确导致了教学目标定位错误,教法安排失去了有效性。
(二)视角之二:对授课教师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步式”专题性评价
1.“课堂教学目标”专题评价
认知目标“激发学生跳远与耐久跑的积极性”比较空洞,没有涉及这两个项目的具体原理、结构、方法等;身体健康目标“增强学生的体质”泛泛而谈,也没有结合运动项目的具体特点;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刻苦耐劳的精神、发展学生合作学习精神”虽有形式,但在具体的课中没有落实,缺乏具体的做法,既没有合作学习的内容,“迎面接力”部分也与刻苦耐劳的关联不大;运动技能目标“使85%的学生掌握蹲踞式跳远、耐久跑技术”没有根据蹲踞式跳远(第一次课)特点来制定,因为第一次课不可能使85%学生掌握蹲踞式跳远。
2.“内容与教学重难点”专题评价
对于运动技术的学习,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分析,小学阶段接触运动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体验,而不是学习全面完整的运动技术;就教学方法而言,也应以完整教学为主,以蹲踞式跳远技术为例:助跑――单脚起跳、双脚落地。但是到了初中阶段,他们具备了全面学习运动技术的素质与能力,因此,学习技术的主要目的就不能停留在“体验”上,而应深入到运动技术的细节,掌握一些难度较大的运动技术。初中教学方法也应从整体的完整教学法转化为分解教学,而且分解教学的重点是蹲踞式跳远技术各个环节中的关键环节:助跑与起跳的结合,它是蹲踞式跳远技术的关键技术,而不是“单脚起跳、双脚落地”,因此,这节课把“单脚起跳、双脚落地”作为教学的主线,显然是不适合的。
3.“组织教法与教学手段”专题评价
组织教法与教学手段皆为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由于该课在教学目标、内容选择、技术教学重点难点等方面定位有误和偏差,那么接下来所实施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练习步骤等也自然就存在问题了。也就是说该课为了完成“单脚起跳、双脚落地”的系列练习不利于学习与掌握“助跑与起跳相结合”这个教学重点。
4.“学生学习效果”专题评价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需要与课堂教学目标相结合,通过现场观摩,该课教师在整节课中始终运用了“单脚起跳、双脚落地”完整教学法,从效果来看,很不理想,只是复习或学会了“单脚起跳、双脚落地”,但由于没有学习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技术――腾空步技术,所以,绝大部分学生在起跳后没有一定的腾空高度,只有“单脚起跳、双脚落地”之形式,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如果可能,还可以对该课的运动负荷与练习密度进行测量与评价,这也是学生学习效果的定量性评价指标之一。
(三)视角之三:细节性评价
细节性的评价显得比较容易、比较分散,老师们可以看见什么评什么,无需整理与总结,因此,我们可以从教师的语言、教态、讲解逻辑性、指导合理性、练习时间掌控、活动安排合理性、师生互动等等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但我们在进行细节性评价的过程中,不能吹毛求疵,不需刨根问底、争论不休、没完没了。
四、评课技能的培训建议
(一)熟练掌握与了解评课形式和类型
作为一个评课者,有必要了解评课形式和类型,其中的形式有:个别面谈式;研讨式自评、互评、总评;书面材料式;庭辩式;全面分析与专题分析;点名评议式;师生评议式;网上评课;自我剖析式。类型有:观摩性评课;提高性评课;研究性评课;检查性评课;指导性评课。对于不同形式与类型的评课,有不同的要求,老师们可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不同形式和类型的评课实施不同的对策。
(二)经常参加各个层面的教研活动
目前,职后教育的重要性大有超越职前教育的势头,因此,大大小小的职后培训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我们暂且不论其真正的效果,就培训角度而言,看课与评课是一项重要的内容,除此之外,小到学校教研活动,大到省级教研活动、全国性教学观摩活动,都是以课堂教学评比作为主要内容的,因此,作为一个年轻教师,一定要树立远大的志向,要走出本校、走出区外、市外、省外,走到全国,积极参加各类教研活动、优质课评比活动、教学观摩活动等,通过个人学习、他人评课、相互研讨、专家评课等形式,开拓眼界,不断提升自己评课的技巧与水平。
(三)拜师学艺,不断提高评课水平
评课技能的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的培养与磨练,可以说,谁都可以评课,谁都能评课,但是不同水平的体育教师,会给出完全不同的评课结果,这就体现了评课的巨大差异性。好的评课言简意赅,直指重点,对于上课者会有豁然开朗的认识,对于听课者更有一语道破的感受。因此,作为年轻教师要虚心求教,最好能拜师学艺,每到一个层次,拜访不同层面的师傅,依次递进,评课技能可以得到不断提升与发展。
题记的格式范文5
1.人们常说的伟哥包括哪些药物?
人们常说的伟哥多指万艾可。此外,近年来上市的艾力达和希爱力因具有与伟哥基本相同的药效,也被人称为伟哥。伟哥的化学成分是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男性在摄入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并受到性刺激后,其的血流量可迅速增多,的硬度可显著增强。
2. 没有功能障碍的人服用伟哥能增强性能力吗?
服用伟哥并不能引起或增强,仅会在功能障碍患者出现性冲动时让其发生正常的,恢复其正常的。因此,功能良好的人不可滥用此药。研究数据显示,功能障碍患者若长期间断或不间断地服用此药,能够改善血管的内皮功能,延长反射的潜伏时间,进一步提高的硬度。
3.吃伟哥会不会上瘾?
“药物上瘾”是指人在使用某些药品后出现了特殊的精神状态(如“欣”等),对该药产生了强烈的“渴求”,继而在这种渴求感的驱使下发生了“觅药行为”和“频繁用药行为”,在中断使用该药时则会出现像吸毒者一样难以自我控制的异常表现。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建立的药物不良反应数据库中并没有关于伟哥成瘾性的报告,因此人们完全不必担心服用伟哥会上瘾。
4.吃伟哥会出现不良反应吗?
与其他药物一样,人们在服用伟哥时也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面部潮红、头晕、头痛、鼻塞及消化不良等),但这些不良反应大多是一次性的,发作时间短暂,症状轻微,不会影响性生活,更不会影响服用者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5.在过性生活前多久服用伟哥比较合适?
功能障碍患者在过性生活前0.5~4个小时之内服用伟哥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在过性生活前30分钟至1个小时服用此药的效果最优。年纪较大的人对此药的吸收速度较慢,其服药时间需提前1个小时以上。
6.吃伟哥会影响生育功能吗?
目前没有证据表明伟哥会降低质量或会对受精卵造成不利的影响。有些研究结果表明,男性在服用伟哥后能通过提高每次时的容积和活力来提高的质量,改善生育能力,提高使卵子受精的几率。有些青年男性会因生活、工作及生育等诸方面的压力过大而发生排卵期功能障碍(也就是在妻子计划受孕期间出现的功能障碍),此时可通过使用伟哥来顺利地完成生育任务。
题记的格式范文6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税负;问题;改革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4-0152-01
1 引言
个人所得税(Personal Income Tax),是对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是国家运用税收这一经济杠杆调节收入分配的有力工具。它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税种之一,具有很强的政策性,也要求具备较高的征管和配套条件。个人所得税既是筹集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又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税收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建立二十多年来,个人所得税法经过了一系列的调整,以期实现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目的。随着税制改革的变化,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度仍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还需进一步优化和调整。
2 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
2.1 个人所得税税负不公
首先,按所得项目分项、按次征税,调节收入的力度有局限,不能充分体现公平税负、合理负担的原则。其次,计征模式过于理想化。我国现行的是“分类所得课税模式”,由于纳税人收入来源不同,征缴的次数不同,对不同的所得项目采取不同税率和扣除办法,容易造成纳税人分解收入、多次扣除费用,存在较多的逃税避税漏洞。再次,在征管水平达不到的情况下,累进税率既损害效率,也违背公平。
2.2 征收管理力度不足
(1)征收方式难以控制高收入者。对个人所得税的征管,我国和大多数国家一样也采用了源泉扣缴和自行申报两种方法,但侧重点不同我国更侧重源泉扣缴。由于税法没有对所有纳税人要求纳税申报,税务机关对扣缴义务人的纳税检查信息是单方面的,无法有效进行监督,使得源泉扣缴的执行力度在不同单位间有很大的差别。源泉扣缴执行力度的不同使得个人所得税只管住了工薪阶层,没有管住高收入阶层。自行申报目前尚未全面铺开,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只有5种情形下的个人收入应自行申报。由于没有实行全面的个人收入申报制度,税收流失难以避免。
(2)处罚法规不完善,处罚力度不强,不能对纳税人起到震慑作用。目前我国的《税收征管法》对偷、漏税等违法行为的界定模糊(例如对纳税人取得收入后挂在往来账户不结转的行为,很难明确界定是纳税人有意行为还是无意行为),使税务执法机关难以把握,往往避重就轻。这样,对违法者本人起不到接受教训,自觉守法的约束作用;对广大公民更起不到警示和威慑作用,违法现象得不到抑制。因此,遵纪守法、自觉纳税的良好社会风尚难以形成。
2.3 个人所得税税收严重流失
税收流失是目前中国税收领域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一般认为,税收流失主要有偷逃税、抗税、骗税、欠税、避税、税收优惠的滥用、征税人的违规行为、地下经济等形式。有人计算过,2000年度我国税收流失的绝对额在4000亿元左右,2001年我国总体流失在3200亿元至4300亿元之间,约占应纳税款的30%以上。规模巨大的税收流失中就包括个人所得税的税收流失。在我国,偷逃个人所得税的手段五花八门。比如,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个人投资者以企业资金为本人、家庭成员及其相关人员支付与企业生产经营无关的消费性支出及购买汽车、住房等财产性支出;高收入者隐瞒、虚报纳税所得;各种形式的劳务报酬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无法统计;实物工资无法货币化、实际工资与名义工资存在很大的差距,如此等等的做法,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偷逃个人所得税。
2.4 个税征管中当中出现的法律问题
(1)个人所得税法律体系不完善。
税收执法受地方政府机关影响。个人所得税的征管中表现为有的应征的税收不起来,只管住了工薪阶层,使之成为个人所得税纳税的主要群体(占个人所得税征收总额70%以上),这除工薪阶层和知识分子纳税意识较强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工薪收入较严格实行代扣代缴制,逃税可能性少。
(2)公民纳税意识淡薄。
公民法制观念不强是纳税意识薄弱的重要原因。现实社会中权利义务不对等,履行纳税义务与否,并不影响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享有。既然能享受权利又不履行纳税义务,必然使“纳税光荣”只剩下空洞的口号,丧失了法律公平、正义之本。在税法宣传上更多的是宣扬纳税人的义务而淡漠纳税人的权利,弱化了纳税意识。
(3)个人所得税征管制度不健全。
个人所得税征管首要问题是明确纳税人的收入。当前什么是一个纳税人的真正全部收入是一件难事,至少有下列行为税务机关很难控制。一是收入渠道多元化。一个纳税人同一纳税期内取得哪些应税收入,在银行里没有一个统一的账号,银行方面不清楚,税务方面更不清楚。二是公民收入以现金取得较多(劳动法规定工资薪金按月以现金支付),与银行的个人账号不发生直接联系,收入难于控制。三是不合法收入往往不直接经银行发生。正因为有上述情况,工薪收入者就成了个人所得税的主要支撑。其次,个人所得税的税前扣除项目与扣除标准有待完善。
3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措施
(1)改分类所得税制为分类、综合的混合税制。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实行混合所得税制或综合所得税制,实行纯粹的分类所得税制的国家极少。但是,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完全放弃分类所得税制模式也是不现实的,这必将加剧税源失控,税收流失。其中最大的难题便是个人综合所得的测量和监控问题,加上个人收入的构成比较复杂,还有相当一部分收入表现为实物形式,即使设计出一套科学的综合所得税制,如果征管水平跟不上的话,就有可能因为税基难以计量和监控而无法实施了,从而造成更大程度上的无序和资源浪费。因此,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个人所得税制在近中期可考虑实行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混合所得税制。它吸收了分类所得税制和综合所得税制优点,既体现了按支付能力课税的原则,对纳税人不同的收入来源实行综合课征,又体现了对不同性质的收入区别对待的原则,对所列举的特定项目按特定办法和税率课征。按照这种混合所得税模式,需要对不同所得进行合理分类。从应税所得上看,属于投资性的、没有费用扣除的应税项目,如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股票等有价证券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等,宜实行分类所得征税;属于劳动报酬所得和有费用扣除的应税项目,如工资薪金、劳务报酬、个体工商业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财产租赁、财产转让等项目,可以考虑实行综合所得征税。实行混合所得税制,既有利于解决征管中的税源流失问题,又有利于税收政策的公平。
(2)对高收入者实行重点监控,加快征管现代化、信息化的步伐。
税务部门应对国内高收入行业、高收入人群专门成立“特别管理处”,为此类纳税人建立纳税档案、纳税台账,重点税源,重点管理。不如据实申报的,由税务局按高出同行业从业人员收入水平估算税额,责令补交,拖欠不交的,处以罚款、没收家产抵税甚至判刑。建立计算机信息系统为主要标志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将税务管理、税款征收、税务检查等征管全过程都纳入信息系统,并实现税务―银行―企业间的联网,建立全国统一的数据库系统,全面提高征管质量、效率,最大限度遏制偷逃漏税。
(3)简化税率级次,应实行“少档次、低税率”的累进税率模式。
本着“照顾低收入者,培育中产阶层,调节高收入者”的原则,在提高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的基础上,提高最低税率至10%,将高税率部分的45%向下调降至35%,则可构建一组由10%~35%的累进税率。累进税的级次定在5级比较适中。
(4)加大税法的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纳税的自觉性。
我们要将税法宣传工作作为个人所得税征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税法宣传要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认真地、经常性地组织实施,持之以恒、落到实处。让纳税人知道违反税法要承担法律责任。通过行之有效的税法宣传,让每个纳税人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纳税义务,不断提高公民依法纳税的意识和自觉性。
(5)严格控制代扣代缴制度,推行个人申报和代扣代缴的双向申报制。
要大力推行全员全额申报制度,不管个人取得的收入是否达到征税标准,均应要求扣缴义务人报送其所支付收入的个人的所有基本信息和支付个人收入的信息,同时提供扣缴税款的明细信息以及其他相关涉税信息。
参考文献
[1]刘建立.新时期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J].现代商业.2009,(11).
[2]石卫祥.实现公平收入分配的个人所得税政策研究[J].税务研究,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