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的故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教师的故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教师的故事

关于教师的故事范文1

英语教学中,教师经常要面对一部分学英语特费劲的学生,我们称之为“潜能生”。如何帮助这一部分学生学好英语,使班上的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和成功是我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朱国红老师的话让我豁然开朗,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她告诉我对学生的爱是需要智慧、技巧和方法的。我进行了尝试,效果很显著。下面将我的教学故事与大家分享。

故事一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诱导每个学生课堂参与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课堂参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我利用这个平台,诱导每个学生尤其是“潜能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首先增加学生情感参与。

积极的情感参与会使学生学习兴趣高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行为参与。我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常常利用趣味性、思考性、探索性的简单问题营造一个宽松、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其次我注意多增加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如目光、眼神、肢体语言的尊重、鼓励和肯定。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更容易融入课堂,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其次我不断变换教学呈现方式,促进学生的行为参与。

有了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还要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形象生动的功能,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功能,让他们感受到英语课堂的生动和快乐,从而促进他们的行为参与。如在学习牛津初中英语8AUnit4 Wild Animals这一单元时,我在课堂上创设了一个游戏环节,把所学知识情境化、趣味化、浅显化,收效甚佳。这一单元的Welcome to the unit部分要求学生了解一些野生动物,能用英语说出它们的名字,并简单介绍它们的生活习性。我首先用多媒体呈现一些野生动物身体形象的一部分(bear, dolphin, squirrel, tiger, giant panda...),让学生竞猜它们是哪种动物,并说出它们的英文名字。生动可爱的动物图片立刻吸引了全班学生的目光,他们踊跃地举手发言。我观察到班上一位英语基础不太好的女生欲言又止,手伸到半空又放下了,就说了一句,“You can speak in Chinese.”(你也可以告诉我们这个动物的中文名。)当图片切换到可爱的小熊时,我请她回答,并同时告诉她小熊的英文名是bear,她跟读了两遍就能流利地拼读这个单词了,我们会心的笑了笑。

接下来在用英语简单介绍这些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这一环节,我考虑到不能只顾学优生,还得照顾到一些英语学得不太好的“潜能生”。 所以在备课时就把原先想让学生独自站起来用英语介绍这一方式,改为了把学生分为二人小组的合作学习。一个优生带一个“潜能生”,优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动物图片(“潜能生”看不到)用英语描述该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可以身形并茂,让“潜能生”猜它是哪种动物,然后再反过来操作。同时教师合理地引入小组竞争机制,每个小组成员都把小组的荣誉看作自己的荣誉,为了小组的进步,学优生就会帮助“潜能生”来完成任务,“潜能生”也能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合作。让他们由“学会”,逐渐变“会学”,由“学好”,逐渐变“好学”。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教师备课不只是备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备学生,课堂上进行分层施教,这是提高每一位学生英语成绩的关键。

故事二 加强课外心理疏导,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个学生内心都渴望进步,希望被肯定。课后我常利用休息时间不厌其烦地对学生进行英语学习心理疏导,分析他们目前学英语的状况,用积极的态度、真诚的微笑去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并在生活上给予一定的帮助。例如有位原来英语学的不太好的学生,态度有些消极,通过跟他交流,我发现他的英语口语较好,就事先帮他预习新的单词,一遍遍先跟着我学会。然后在早自习或课堂上常让他领读,这大大增强了他学好英语的信心,在中考中考出了143分的好成绩。我深深感受到水滴石穿的力量,孩子也懂得投桃报李。

故事三 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让生成更有效

生成就是指事物的发生、形成。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象有了金钥匙,能打开知识的大门。”因此有效的学法指导会让生成更有效。下面列举一二:

1. 让词汇记忆变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

记忆单词对许多学生是个难题,如果死记硬背遗忘地特别快。首先,我鼓励并强调学生须读、写、记三结合。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边读边写就能更快地记住单词,而且不容易遗忘。其次,我常常教会他们一些好的记忆方法。如:闭目回想法、儿歌法、顺口溜法、联想法、对比法、规律法等等。例如有些单词的语音相同,可词形、词义大相径庭,很容易混淆。我们可以把它们归纳在一起,加深印象,以示区别:father-farther; no-know; straight-strait; often-orphan.

2. 注重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指导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学生在预习中或多或少总会遇到“拦路虎”,我常鼓励他们“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借助字典、工具书或与其他同学讨论,加以解决;对于难以理解的内容做上记号,以便课堂上解决。

关于教师的故事范文2

为更好地领略、学习好古诗,我认为古诗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统筹规划,启发学生思维。

有些教师在教学古诗时,一般从字词着手,逐词逐句理解,往往把一首完整的古诗弄得支离破碎,也使学生学习失去了新鲜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探索性。我认为,要想讲好一首古诗,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精心安排教学过程,从全篇着手,从整体出发,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索积极性。例如,教学《赋得古原草送别》这一首诗时,教师就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古诗,兴趣倍增。他们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相互讨论等办法寻求答案,各抒己见,当然,教师还要加以适当的点拨,对一些古今差异大的词句,一定要帮其理解透彻。

二、多法并用,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

古诗词教学中情感教学的首要条件,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古诗词的学习中。柳永的《雨霖铃》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画,教师要抓住柳词的画意美,深入意境赏析,感觉词中真切的情感,以及柳永真挚的心灵和一腔真情。为此,在实际教学前,可让学生结成学习小组,绘制诗词意境图。古人作诗作词讲究“诗情画意”,让同学们用图画来表现诗词的意境,不仅能激发学习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理解词意。

多媒体的运用在古诗教学中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如讲授《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苏词豪放之特点,教师可以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画面展示出来,再辅以轰鸣的涛声,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词境的开阔、词人的豪迈,想象词人当时的心情。

总之,通过声、光、电的综合运用,学生可以从屏幕上了解“飞流直下三千尺”,也可以在音响中感受“处处闻啼鸟”。可在观摩中欣赏到“霜叶红于二月花”之艳丽,又可在聆听中感悟到“两岸猿声啼不住”之感慨。

三、加强诵读,让学生品味诗意。

古诗词教学的方法很多,而诵读教学法无疑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受到历代语文教育大师的重视。叶圣陶先生认为:“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能驾驭文字。”对于古诗词,同学们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其实古诗的语言极富音乐美,它和仄压韵,本身的节奏、音律就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学生通过正确朗读,更能理解诗词的内容,领会诗词表达的意境。《将进酒》、《长恨歌》、《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皆以丰富优美的辞藻、婉转流畅的音乐节奏,真实而细腻地抒写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读来令人心旷神怡。通过诵读可以感悟其语言美、音韵美、意境美。

四、灵活方式,调动学生抒情的积极性。

课堂的真正主人是学生,因此,我们必须努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必须建立真正的课堂对话机制,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完成一个个问题的探讨。可以将古诗中的名句引发的不同见解和思考设置成话题,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探讨和研究,以增进学生对作者的了解、对作品主题思想的把握,对作品蕴含情感的体验,以达到语文情感教学的真正目的。以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例,我们可以设置如下的问题:一个自己茅屋都被大风刮破、“床头屋漏无干处”、“娇儿恶卧踏里裂”的人却想着“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是自不量力还是虚伪呢?通过提问与讨论,引导同学理解我国儒家思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领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情,从而体会到一个穷困潦倒又心系天下苍生的伟大的“诗圣”形象,激发同学们的忧患意识。结合此诗,可进一步发散话题:为什么职业学校的学生要按时收看《新闻联播》?其实,这就是要开阔我们的心胸,培养我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胸怀,有“事事关心”的心态,以便将来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服务。

关于教师的故事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形象化;多媒体教学;语言因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古诗,我国古典文化中的瑰宝。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古诗词的教学。小学古诗词课文中选取的都是脍炙人口的诗篇。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中国的过去文化和民族的发展。同时,学生还能在学习中汲取古典文化的精华以提高审美能力,起到陶冶情操、丰富文化底蕴的效果。

一、教学手段形象化

古诗意境深远,语言精练含蓄以至于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感到困难。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感官形象化的刺激,以形象生动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深远的意境以及含蓄的语言。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情景教学是为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古诗中使用的语句精练含蓄,不利于小学生的理解。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讲古诗中所描述的情景,通过图片展示和视频播放,使学生有形象化的感受,更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讲解“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几张柳树的图片。然后问学生柳树的姿态像什么呢?通过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思考,加强学生对图片的观察能力。学生进行回答后,教师展示柳树以及婀娜的少女的对比图,通过课文的诵读和图片的刺激,使学生品味出柳树如妆点后的妙龄少女,而柳叶就如绿丝带这样的抽象情景。

二、激发学生想象力

古诗中往往蕴藏了深远的意境和深厚的情感,而这些情感则被诗人用几个精练的字词牢牢地锁在了字词间。通过对古诗的多次的诵读和想象,学生方能领略到诗人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如《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行落九天”。古诗是诗人触景生情由景物而产生了高度想象的产物。此诗是诗人把飞流直下的瀑布比喻成九天银河。教师应该在教学的同时,展现有关瀑布的视频,使瀑布更形象化。学生在观看视频和诵读课文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出这是作者在面对瀑布的时候展开的想象,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在教学中,教师同样要引导学生对日常事物展开想象。想象力的引导可以从生活所见的现象开始,如把日落比成咸蛋黄,把落叶比作飞舞的蝴蝶等。有了想象力的引导,学生在学习古诗的时候就能根据日常生活的积累,展开想象,从诗人的角度出发,真正的去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意象,更好的领悟古诗中所表现的意境和情感。

三、帮助学生体会古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古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是小学生最难理解的两个方面。教师需要重点对情感和意境进行引导,帮助学生领会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真正的理解古诗所要表达的哲理或是情感。

袁行霈先生认为“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我国的古诗非常注重意境美。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圈出描写画面的字词。如《夜书所见》中的“梧叶”“秋风”。古诗通过对潇潇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这一景象的描写来勾勒出萧瑟、凄清的意境。教师进行教学的时候,要通过富有情感的语言来引导学生对萧瑟的秋景的理解——秋天是万物枯萎的季节,梧桐是悲凉的象征等等。通过对意境的理解,从而感受作者思念家乡和亲人的孤寂之感。又如王维的《鸟鸣涧》一诗。作者通过“桂花落”“惊山鸟”等意境,衬托出了一个深幽山涧。学生需要对意境有一个认识,才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清静,领会此诗中诗人所流露出的情感。

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除了对诗中的意象进行分析和认识外,还需要对诗中直接抒情的语句进行分析。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的“涕泪满衣衫”“喜欲狂”等。高尔泰曾经说过:“美是诗的基础。和美一样,诗永远体现善与美,不体现善与美的就不成诗。”在这类抒情的诗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对诗的诵读中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同时,教师可以就或者我国的香港、等与时代接近的事件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学生可以从香港、中体会到对祖国的热情,同时也更能明白诗人对收回河南河北这一事情的欣喜若狂。

四、注重生活体验和文学积累

生活是情感和认识的来源。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还应该让学生多注重生活的体验。对生活多留一个心眼,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观察。如《石灰吟》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必须拥有一定的生活常识,才能明白《石灰吟》中石灰的描写:千锤万凿、烈火焚身、粉身碎骨等。有了这样的生活常识,学生还应该有一定的文学积累。通过对拟人手法的认识,学生才能明白石灰吟是借物言志,作者通过赞扬石灰的清白来表达自己不与世同流合污的坚贞的意志。

由于年龄的问题,小学生的自制力不足,因此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文学积累都需要有教师的监督和支持。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每天坚持写日记,记一件事或是描写一个物品等。通过坚持写日记来加深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古诗词的背诵,古诗词的背诵是一个很好的文学积累的过程。通过课文背诵,能够帮助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巩固,在日后的学习中起到融会贯通的作用。

关于教师的故事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策略

作为我国民族文化关键组成部分的古诗是民族生活、文化、

思想的渊源,以及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对古诗进行诵读,且有目的性与针对性地累积、应用、体会,能够使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欣赏品味得到提升。小学语文教材当中的一些古诗词可以说是人人皆知,因此新课改明确了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重要地位与价值。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加有效地启发学生学习古诗呢?

一、注重给学生介绍作者的生活背景以及生平经历

众所周知,诗词大都是有感而发,缺少了感情就较难写出优秀的作品。为此,诗词常常是作者思想感情与生活经验的具体体现。鉴于此,教师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应首先让学生把握作者的写作背景与生平等,在学生比较全面地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与人生经历,了解了作者自身的遭遇与性情之后,就可以由古诗当中体会到作者的写作风格与性格特点,如此学生就能够更加全面、具体地把握古诗的意蕴,才可以更加有效地学习和欣赏,并且以此作为基础欣赏古诗,常常能够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王安石写的《泊船瓜洲》这一首古诗的时候,针对这一首表达思念家乡与眺望江南深情的诗词,倘若不能够为学生介绍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那么学生就较难理解这一首诗的深刻含义。于是,教师在讲解这一首诗的时候,要为学生进行下面的介绍:王安石作为北宋时期的一位思想家,在其“权罢新法”中被迫辞去官职。在王安石又一次被皇上重用,离开景美、水美、山美且带着春风的江南的时候,不禁想起了自己颁布的变法运行,他坚信变法运动可以取得成功,然而朝政存在着激烈的斗争,因而体会到一种迷茫感以及思念家乡的情感。在学生了解了作者的从政经历与生活背景之后才可以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一首诗词。因此,把握作者的生活背景与生平经历是学习古诗的必要条件和

基础。

二、通俗易懂地讲解古诗蕴含的哲理

古诗常常注重哲理韵味、言外之意。入选小学语文教材当中的一些古诗的哲理较为深刻,作者无论是在议论、抒情,还是在记事和写景当中,不少的言外之意都蕴含其中。也只有如此,才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古诗所表达的意境,感受古诗所包含的哲理。例如,教师在讲解苏轼《题西林壁》这一首诗的时候,针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但对改变的景物进行了分析,而且表达了诗的意境与作者的感情,尤为关键的是对诗词包含的哲理进行了揭示。作者由异样的位置、视角观察山峰,会获得异样的体会,作者看不清楚庐山的本来面目,这是由于自己位于庐山当中,因此不能够全面与综合性地观察庐山。通过讲解这一首古诗,可以让学生明白下面的道理:事物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不应当静止地、固定地、单方面地看待问题,而应当综合性、运动地、全面地看待问题。

三、在表演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力的教学是指学生具备被激励说出自身观点的机会,只有这样,才可以使他们富有创造力的才能得以发展。事实表明,表演活动可以让学生有着不少解决问题的时机,并且更多的自由和独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表演活动当中,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新的要求才可以产生,从而实现学生创造力的激发。事实证实,小学生大都比较喜欢表现自己。为此,教师需要营造一种开放、宽松的平台,以使学生尽情地表现自己和发挥特长。例如,针对《宿新市徐公店》这一首古诗,其对村童扑蝶图进行了描绘,而整首诗的关键画面是“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并非静止的,而是不间断的活动,其形象生动地体现了孩子的活泼、天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实施演一演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扮演村童扑蝶的情景,以使学生感受到一种快乐。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这一首诗的境界,能够让学生扮演古代的诗人进行诵读,从而仿佛置身其中,更进一步地体会古诗的意境。实践表明,这样的活动实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并且在扮演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有所创新,从而实现了理想的学习效果。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广大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地探究古诗教学方法,尽可能地让学生切实地体会与把握我国民族的文化结晶,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欣赏古诗,体会到古诗的文化意蕴,以及争取借助教师和学生的一致努力,在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中体会到古诗的诗意、韵味、情感,从而把握古诗的神秘美、含蓄美、朦胧美,最终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谷开发.试论小学语文课堂导语设计技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关于教师的故事范文5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2)13—0014—06

宋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这种转型体现在宋朝社会的方方面面,其影响直接渗透到近现代社会。王国维认为:“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陈寅恪也曾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这些评价足以证明宋代在中古史的地位。反观中学历史课标,对中古史的要求大都是宽泛的整体概念,如“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等等,对应课标,教材便将各朝代史实一一罗列。这样虽然可以让学生了解某一方面历史发展的全貌,但却无法突出历史的主干及横向联系。学生受传统思维的影响,往往会关注比较熟悉的统一王朝如秦汉、隋唐和明清,而忽略了“积贫积弱”的宋朝,殊不知宋朝在中古史的转型地位之重绝不亚于任何一个时期,因此笔者认为,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改变教学策略,抓住“转型”这一特征,加深学生对宋史的理解。

宋史专家邓广铭认为:“两宋期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实际上,两宋时期,除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它的政治文明也出现了重大的转型,如宋代官僚政治体制内的改革,贵族政治的残余荡然无存,特别是科举完全向庶民开放、再无门第限制等等,但由于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宋代的政治文明并无明确要求,因此,本文将着重探讨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教学策略。

(一)物质文明

关于宋代的物质文明成果,教材的陈述主要分散在必修二第一单元各课中。传统的观念使人们一提宋代就会想起“积贫积弱”,实际上,宋代弱却并不贫,即使贫,也仅仅是指其中央政府在一定时期内的财政困难,整体上宋代经济发展的程度是高于唐朝的,某些领域甚至出现了质的飞跃。

宋代经济的转型主要呈现在商业方面,这是教材描述比较多的部分,也是教学中教师应该强调的部分。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的商业革命。”费正清在他的《中国:传统与变革》中也把宋代经济的发展称为“商业革命”,显然,宋代经济转型地位的确立主要归功于商业的高度发达。以商业城市为人口,唐都长安的平面图是一个棋盘式的结构,经营商业的地区“坊”是一个封闭的区域,而再看北宋都城开封的平面图,学生很自然就会发现,这种封闭性的结构被打破了,商业活动从封闭的“坊”中走了出来,扩散到大街小巷,酒楼、茶坊、食店、瓦肆交相辉映,早市、夜市昼夜相接,呈现出繁华的商业气息和市井色彩,“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至朱雀门街西过桥,谓之曲院街,街南遇仙正店,前有楼子,后有台,都人谓之‘台上’。街北薛家分茶、羊饭、熟羊肉铺。向西去皆馆舍,都人谓之‘院街’。余皆羹店、分茶、酒店、香药铺、居民”。宋人孟元老的这段描述形象地展现了当时开封浓厚的商业气息,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更是用写实的手法向世人直观地展现了宋都一派繁华的景象。凡此种种都表明,宋代的商品经济已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在如此发达的商业经济面前,金属货币已不能满足需要,由此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宋仁宗时,政府正式发行,至南宋时,纸币已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纸币的发行对商业的发展有重大意义,有学者将纸币的产生称为“金融革命”。至南宋以后,商品经济的发展较之北宋有过之而无不及,南宋都城杭州的繁华使马可·波罗惊讶得瞠目结舌。

宋代商品经济的日渐兴盛必然会引发政府经济政策转变以及社会经济运行模式变动。笔者认为,高考并不会简单地只关注历史现象本身,更多的还是关注历史规律的发展,因此,对于宋代物质文明的转型,教师应站在更高的角度帮助学生加强理解。

宋代经济政策的转变首先体现在商税政策上。自汉武帝以来,封建国家大都直接经营商业,通过均输、平准等手段独占商利,因此,在宋朝以前,政府是不需要完备的商税制度的。但宋代以后,由于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政府直接经营或完全排斥私商已不可行,而任其发展又会与国争利,因此,宋代制定系统的商税制度,将商人吸纳到国家的专卖领域,实行间接专卖,通过税收手段来建立国家与私商新的分利机制。商税的多样化使国家获利丰厚,学者陈长华曾统计:“庆历时,北宋一年的商税收入为1975万余缗,酒课为1710万余缗,盐课为715万余缗。”可见,商税收入已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社会利益的分配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商人的地位逐步提升,工商业者亦成为国家之本,民营手工业也相应得到持续发展,在制瓷、纺织等领域占据重要地位,至明朝中叶以后,终于超过官营占据全社会的主导地位。

关于教师的故事范文6

 

关键词:医疗事故;鉴定;比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其他国家、地区与医疗事故鉴定有关的法律制度,可以为构建我国医疗事故鉴定制度提供宝贵的经验。以下是笔者对大陆法系鉴定法律制度与英美法系的鉴定法律制度的介绍、比较研究及借鉴。

一、大陆法系医疗事故鉴定法律制度

一般来说,大陆法系国家医疗事故鉴定性质属于司法鉴定。当事人如果要进行鉴定,只能向司法机关提出申请,而是否进行鉴定以及鉴定的内容都由司法机关决定。

备选鉴定人的资料登记在专门的名册中,法庭从名册中指派鉴定人进行鉴定。如《法国刑事诉讼法典》第156条规定,“任何预审法官或审判法官,在案件出现技术方面的问题时,可以根据检察院的要求,或者依自己的职权,或者依一方当事人的请求命令进行鉴定。”第157条规定,鉴定人“应当从最高法院办公厅制作的全国专家名册中所列的自然人和法人选取,或者从各上诉法院与总检察长商定提出的名册中选取”,紧急情况除外。第159条规定,负责进行鉴定的专家,由预审法官指定。遇情况需要,预审法官可以指定数名专家。

大陆法系国家的医疗事故鉴定人的地位是中立的,不代表任何一方当事人的立场。其主要作用是运用医学知识对案件中涉及的医疗问题进行鉴别和审定,以弥补法官在医学方面的知识不足。他们作为中立的诉讼参与人,不从属于委托的当事人或司法机关,可以较客观中立地鉴定案件中有关医疗技术方面的专门性问题,并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作出鉴定结论。鉴定人并不能代替法官,他所作的鉴定结论的证据力是有限的,是否采纳由法官自己判断,属于法官的自由心证。对于鉴定结论,同样适用对立辩论原则,可要求鉴定人出庭作证,让双方当事人对其进行询问和质证。

以典型的大陆法系国家德国为例,德国也有医疗事故鉴定机构,但该机构与法官组织的鉴定人不同。德国类似于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的机构是医生协会,该协会对医生进行管理,代表医生的利益。在每一个州的医生协会分会中都设立鉴定委员会。如果发生了医生责任的争议,病人可以请求这个委员会进行鉴定,并且进行调解,如果患者能够接受调解和鉴定,则病人不再起诉,就解决了纠纷。病人如果不同意鉴定意见或者调解,甚至认为鉴定结论是偏袒医生的,都可以向法院起诉。

在医疗侵权诉讼中,虽然鉴定不是法定程序,但是法官如果遇到相关问题,就必须进行鉴定。法官可以采用医生协会的鉴定结果,也可以完全不采用自己组织医生进行鉴定。每个法院都有一个包含各个专科的医疗事故鉴定人列表,法官从中选取鉴定人组成鉴定委员会。《德国民事诉讼法》第404条规定,“鉴定人的选定与其人数,均由受诉法院决定。受诉法院可以只任命一个鉴定人。受诉法院也可以任命另一鉴定人以代替先任命的鉴定人。”根据同一条规定,法官也可以要求当事人指定鉴定人,“法院可以要求当事人指定适于为鉴定人的人。当事人一致同意某特定人为鉴定人时,法院应即听从其一致意见”。

医疗事故鉴定委员做出的结论,法官根据自已判断接受或者不接受。因此,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还必须对法官有说服力,如果法官认可鉴定委员会的结论,则会指定其中一名专家对鉴定结论签字以作为证据使用,由签字的专家负相关责任。法官也可以不认可鉴定委员会的结论,另外找专家进行鉴定。《德国民事诉讼法》第405条规定,“法院认为鉴定不能令人满意时,可以命令原鉴定人或命令另一鉴定人为新的鉴定。”而受诉法院可以把这一权力授予法官。法官自己的判断与专家的鉴定意见相左,则法官在判决中必须做出说明,说明自己意见的理由,否则,判决将会被撤销。

二、英美法系医疗事故鉴定法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