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汉字听写大会总决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汉字听写大会总决赛范文1
广东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中成效显著。多个城市基本实现了“普通话初步普及、汉字的社会应用基本规范”的目标,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明显提高。近期,语言文字工作形式活泼,积极打造品牌项目,提升文化软实力,力争开创我省语言文字工作新局面。
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创调研广州市黄埔区语言文字工作
10月20日上午,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创一行到广州市黄埔区三所中小学调研语言文字工作情况。王创走进教室、操场和学生宿舍,查看师生使用普通话、书写规范汉字情况,了解学校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情况。
何棠下小学相当一部分生源是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走进学校,听到的是课室里这些小候鸟的朗朗诵读声清晰而标准,看到的是校园里张贴的书法作品规范而工整。第八十六中学初中部是广州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学校常设由校领导领衔的语言文字工作机构。广州开发区中学是省、市两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学校坚持每年参加广州市“中华之魂”中小学经典古诗文诵读比赛且多次荣获一等奖,每年参加广州市中小学生规范字书写比赛屡创佳绩,每年的“推普周”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王创指出,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是学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要创新和丰富语言文字工作形式,进一步提高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水平,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努力争创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
广东省语言文字工作协会第二次会员大会隆重召开
9月29日,广东省语言文字工作协会第二次会员大会在广州图书馆隆重召开,来自全省教育行政机构、出版社、杂志社、高等院校的语言文字干部、专家、测试员等86名会员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次广东省语言文字工作盛会。
曾用强会长在会上作协会工作报告。2015年,经省教育厅、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省社会组织管理局批准,我省成立了广东省语言文字工作协会(简称“省语协”),以进一步团结和凝聚社会力量,推动我省语言文字工作科学发展。过去一年中,协会先后筹备了第一届广东省“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联合举办了第二十一届“华语手抄报大赛”“南粤大学生语言艺术节”活动;承办了第二十三期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资格考核和省级普通话测试员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开展了广东省普通话培训优秀课例评选活动,组织申报广东省语言文字工作协会第一批语言艺术名师工作室;还开发了“玩游戏学拼音”“快乐阅读”“少儿国学教育”“语言艺术系列培训”“中小学生书法课堂教学课件”“中小学生书写等级测试”“语言素质等级测试”“广州话水平测试项目”等品牌项目。
创新活动形式,加快普通话普及率,提高语言文字服务能力,开发推广品牌项目是协会今后的努力方向。
第一届广东省“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圆满结束
第一届广东省“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自今年5月份开始启动,分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其中初赛由各地教育局、语委负责组织,每个地级市选拔出一支队伍和省直属学校代表队一起入围决赛。大会决赛共吸引了全省各地代表队和省直属学校代表队共21支队伍参赛。活动由东莞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东莞市教育局、广东省语言文字工作协会承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广东教育杂志社、广东音像教材出版社、东莞市南城阳光实验中学协办。
决赛分半决赛和总决赛两个环节。10月22日,四场半决赛在东莞南城阳光实验中学如期举行,经过激烈角逐,共产生了8支队伍进入总决赛。10月23日上午举行的总决赛采取积分和淘汰相结合的方式,8支队伍首先采取积分制,各队选手共回答20道题,总分前三名的队伍采取淘汰制角逐特等奖和一等奖。前后经过近60轮次的精彩比拼,选手们在答题板上先后书写“椿萱并茂、斗筲、匏瓜空悬、合龙、皴裂、盥洗、桴鼓相应、鸱^弄舌、亮锃锃、歙县”等难字、易错字。大屏幕上的一笔一划都牵动人心。最后,东莞市茶山中学代表队凭借强劲实力,摘得本次大会特等奖。佛山市南海区南海实验中学、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代表队获得一等奖。江门鹤山市沙坪实验中学等5支代表队获得二等奖,珠海市紫荆中学等13支代表队获得三等奖。
本次大会的参赛选手均为2015年秋季入学的全日制初中二年级学生。比赛以团体赛形式进行,以学校为单位组队,不允许跨校组队,每队有5名选手,比赛过程中不允许换人。为增强广大学生汉字书写的积极性,扩大大赛的吸引力,各地还派出了阵容强大的拉拉队现场观摩、加油助威,赛场气氛既紧张又热烈。
汉字听写大会总决赛范文2
关键词:汉字听写;成功;不足
一、引言
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人依靠键盘等输入工具书写,减少了手写汉字的机会,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逐渐下降,未来几代人汉字书写能力持续普遍下降,文明传承的品质就会形成缺损。为了增强国家语言实力,提高国民语言能力,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央电视台、国家语委决定共同举办大型电视活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成功原因分析
(一)节目体制的优势
1.场内场外与初中生同步听写
从第一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开始,一直有一种很好的体制模式,那就是场内有成人听写团和初中生一起听写,第一届的时候只有10人,第二届增加到了100人,各个领域的人都有,有在校大学生、老师、普通工人等。并且坐在场上的很多观众,不论是里面的中小学生,青年人,中老年人,甚至才5、6岁的小观众,也都拿着纸和笔,拿着字典,和场上同步开始答题。在候场区,是老师,家长等候的地方,在学生书写的时候,老师也在同步书写,希望可以感受学生的紧张感,同样也在考量自己的词汇量,也同样可以积累不认识的词。第二届《汉听》把成人听写团完全移到了另一个现场,与直播现场隔开,因为有些成年人遇到不会的词,可能会习惯性的抬一下头,看到学生写的词,也不管对不对,就往自己的纸上写,这样这个节目就没有意义了,也并没起到复兴汉字的使命。所以把他们移到一个单独的现场,只有写完才可以看见答案。并且主持人会在节目结束的时候宣布成人听写团冠军,让大家都来认识一下他,这也是可以圆一个电视梦的舞台。
2.主考官、裁判、主持人与学术嘉宾成为亮点
《汉听》的主考官是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播音员,由他们来为选手报听写,这不仅显示了国家对这档文化类节目的重视,也是为了纠正人们在口语朗读中的错误,如打烊,烊的正确读音应是第四声,但很多人因为读起来方便很多人都把它读作第二声。第二届的《汉听》多了对字词的举例,把包含词的那个句子读出来,不仅方便学生更好理解词语,而且可以多了解一些优美的大家之作,积累一点知识。这对场上的选手是一种预习,对场外的大学生观众更是一种复习,让人们重视古代的诗词,品味其中的哲理。
《汉听》的裁判程荣、谭景春、张伯江均是语言所研究员,他们保证了《汉听》权威和公正,而且他们不是完全按照标准答案来给学生死判,而是会根据词义酌情算对错,如在一场比赛中,选手写的是瑰伟,但正确答案是瑰玮,裁判也判他对了,他说这两个词句意相近,因为在以前的古文中曾用过这个瑰伟,所以也算他对了。第二届《汉听》增加了一个黄牌环节。如果部首书写有错误,给予再次书写的机会,但如果再次书写仍有错误,给予黄牌一张,得到两张黄牌即下场,这也是很人性化的。不仅要学生平时规范书写,还给他们机会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汉听》的主持人和学术嘉宾对主考官报到的词进行解释,介绍它的原意、出处、字形演变,让场外的观众也懂得了很多。不再只是单纯的汉字听写大会,而是通过这档节目激发国人更好的学习汉字,汉字不再是那么枯燥无味。另外,主持人在朗读中的正确发音、稍有停顿、裁判的二次解释、主持人与嘉宾在场外的着急表情都体现了这档节目的人性化。
(二)对传统文化的弘扬
中央电视台推出这个节目的最重要原因是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弘扬,重温我们的书写文化,重拾汉字魅力,重建汉语自信。虽然世界各国文字都有其书写上的美化,但只有汉字书法才能称为艺术。汉字之美,美在形体,美在音韵。节目中,选手在田字格上书写,体现了汉字的形体美。而新闻主播纯正的发音,更是体现了汉字的音韵美。在节目中,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选手没有听过这个词,但是能根据主考官的解释,把这个词写出来,这就是汉字的伟大之处。第二届《汉听》增加了好几个代表队,其中一个就是国际联队,是在中国读书的不同国籍的学生组成的,这个代表队的组成,是汉语正在逐渐走向世界的见证,看到一些选手在熟悉的田字格中写下优美的汉字,让人不禁生出一种自豪感,这场比赛下来,人们学到的不仅仅是对汉字的传承,还有对书法艺术的传承。在这场比赛中展现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为对手鼓掌,一些选手在下场的时候会对台上的选手鞠躬、竖大拇指,而台上的选手也会点头还之。更多的则体现在很多选手在上场和下场前都会深深的鞠躬,以示对主考官,裁判和观众的尊敬和感谢。所以,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不单单是对汉字,对书写文化的弘扬,更是对道德和伦理的弘扬。
(三)全民参与,普通人的明星梦
《汉听》是一个全民参与的大活动,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代表队,第二届更是增长为36个,港澳台各派一只专门代表队,并新增了国际联队,让每个地方的人都能充分参与到其中。每个小代表都是各个省的杰出人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成为了舞台上的一名英雄,并让全国的观众记住了他们,有些选手还热情的推荐了自己认为有用的汉字记忆法,供大家借鉴。登上《汉听》的舞台会让学生更加的热爱汉字,会激励更多的学生踏上听写汉字的征程。这档文化节目和其他的综艺节目不一样的特点之一就是几乎无剪辑,把所有的内容都呈现给观众,所有的选手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不会因为第一个词错了下去了,而不出现在镜头中,这里的每个选手都能出镜,让全国人民看到。
三、《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不足
(一)汉字的规范书写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汉听》有很多优点,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也有一些不足的,其中之一就是没有严格规范汉字书写。在比的初期,一些学生的字写的较清晰、整洁,但没有注意笔画是否规范,如“力”字,应该先写横竖勾,再写一撇,但有些同学是先写一撇,再写横竖勾,而裁判和学术嘉宾也没有注意到这些问题,过于关注字形是否正确,而忽略了书写是否规范。汉字书写是有一般笔顺规则的,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小到大,从左到右,先进后关,先中间后两边,从外到内等。汉字的笔顺是汉字书写的内在逻辑,有其不可忽视的科学性,关系到汉字的书写速度和字形的好坏,在比赛中,选手书写的每一步,底下的观众都是可以看到的,如果很多学生书写都不规范,不禁让人质疑为何能进入初赛的选拨。而且,不确定笔顺的人就会根据学生的书写顺序来给自己定一个规范的标准,中国十几亿的观众都在看着,一个学生书写错误,后面跟的不是一个两个错误,很有可能是千千万万个错误。
(二)选手的竞争意识被强化
《汉听》是冠军争夺之战,但它的过程更精彩,更引人入胜,观众想要看到的是选手如何征服高难度的词汇,如何展示他们惊人的阅读量,如何体现赛场上的风度。很多选手展现出了绅士风度,在自己惜败,对手晋级时给予衷心的祝贺,在自己晋级对手惜败时表达对对手的鼓励。但世事总是具有两面性,离总决赛越近,越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素养,每当到了关键赛点的时候,总有学生因为对方写错而欣喜,因为对方写对而懊恼。不光学生是这样,场外老师也是,当对方学生答对时,他们连鼓励的掌声也不愿意给了,老师如此,学生便在意输赢。但比赛要强调的不仅是竞争意识,更是展示风采,展现知识量、展现个人涵养。一位叫晏禹南的选手,惜败于钣金一词,在他下场后,向场上的选手都鞠了一躬。还有来自浙江的计雨彤,在她下场的时候,她对场上留下的选手竖了大拇指。与能否夺冠相比,选手展现的这种大将之风更符合大赛的初衷。
举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意义,不仅在于选拔出一个榜样式的“天才少年”,更在于倡导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提高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做起的价值观。向全社会倡导书写汉字,保护汉字的意识,倡导爱汉字、爱汉语、爱中国文化的价值观,从而建立起一项意义深远的文化传承活动。虽然说《汉听》还有些问题值得探讨,但总体上来说,对汉字文化、书法艺术、道德品行的传承有着筚路蓝缕之功。汉字文化节目的定位让观众从中获得知识、引起思考、满足诉求。由汉字组成的词是否可以因为收入词典而不朽,不是词典说了算,而是文明的时间。
参考文献:
[1]张卓,郑鑫.浅析汉字书写与推广――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谈开来[J].魅力中国,2014(26):35.
[2]杜冬沿.书法艺术源流浅说[J].艺苑,2009(4).
汉字听写大会总决赛范文3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阅读挖掘;语文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002-02
“语文节目成收视黑马,1.2亿人收看汉字听写大会。”2013年10月19日,这则消息占据了全国各大新闻网的头版――据相关部门公布的重点电视节目全国平均收视率调查结果,10月18日央视1套和10套并机播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决赛没有明星大腕的压场,也没有金碧辉煌的舞台,却拿下2.6%的收视率,排名第一。从暑期席卷而来的《汉字英雄》(河南卫视),到好评不断的《中华好诗词》(河北卫视),再到正在热播的《汉字王中王》(安徽卫视)……语言文化类节目在收视火热的同时也让人思考:这些节目似乎是带着宣传传统文化的使命而来,它们所折射的是全民对传统文化的关注,而如此关注的根本原因,却是现实生活中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的确,面对西方文化汹涌而至的浪潮,越来越多的孩子,生活上热衷于过洋节日,吃洋快餐,沉迷于“日风韩流”中;学习上又把大量的精力投放在外语的学习中……而农村的孩子(特别是大量的留守儿童),由于课外生活的贫乏,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正确的引导。课余时间大多数是在低俗无趣的漫画、游戏中度过。本该离传统最近的他们,却越来越远离了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
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体,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是语文的灵魂。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运用和语感的培养,也要承担起“体认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的重任。面对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如何做到让传统文化充实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在语文字词的教学中体验文化魅力
世界上的许多文字到现在大多已“死”掉了,但汉字一直发展延续了下来。汉字是表意文字,五千年的文化沉淀使得每一个汉字本身就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身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了解一些必要的古汉字的常识,在识字课堂上也能把我们悠久的文化随机传承给孩子。
一些汉字看似简单,在识记过程中却极易与其形近字混淆,教师屡教,学生偏偏不改。教师若能从汉字本身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特点出发进行讲解,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字形结构的把握,还能激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比如“彩虹”中的“虹”字,低年级学生常常书写为“彩红”,虽然只是一个偏旁的不同,但在他们的思维里,下意识地认为彩虹与虫无关而与色彩有关,所以无法进行区分,正确记忆。此时,就可以从偏旁入手,讲解“虹”字的由来:古人根据虹总是出现在雨后这一现象,就认为“虹”是一种能呼风唤雨的龙,古文中有“虹饮于河”的说法。“虹饮于河”的意思是说虹悬挂于天空,弓着身子,头伸进黄河里喝水。而虫字旁,在古代并不仅仅指昆虫,还指如蛇般的动物,比如龙。所以,古人造字时,用“虫”作了偏旁。(见许慎《说文解字》,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这样,富有神话色彩的传说引起了学生丰富的联想,既能与形近字“红”彻底区分,又能激发学生去探索字词中的文化色彩。
还有些汉字,复杂难记,单从偏旁入手,难以奏效。如“蒸”字,笔画繁多,单纯分析字形,效果不好。此时,可以从“蒸”字的古体入手,依次出示其各个时期的演变过程,通过讲解其每一部分所蕴含的含义,发挥想象力,进行识记。如下图(依次为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草书 楷书):
甲骨文“”(豆,盛具、炊具)“”(双手,托举、敬献),表示利用锅中热汽将盛具里的食物蒸熟。金文将甲骨文中的“豆”()改变了,像多层的蒸笼,且冒着蒸汽。篆文加“火”(),强调蒸糕需要持续烧火,并将表示蒸汽的部分写成“”。隶书“”将篆文的火上部分写成“”,将篆文的“火”写成四点底“”。最终演变为今天的“蒸”字。
经过这样一番演说,学生不仅仅是识记了一个汉字,同时对中国汉字的发展史有了一个粗浅的认识,他们在识字的过程中被传统文化熏陶,从而也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阅读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资源,突显传统文化精髓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些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不仅储存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韵。从课文主题入手,挖掘优秀的传统美德,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课本中的《三字经》、《论语》、《百家姓》、《唐诗宋词》、古文古典名著节选等等都是经编者再三斟酌的经典内容,大都是脍炙人口、传诵久远的名篇名句,无一例外地携带着传统文化的印记。这么多精品,其背后所掩藏的历史文化底蕴有多深厚自不必说,其他一些经过精心选编录入教材的文章,也或多或少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的深入挖掘了。
比如低年级的节气歌,短短二十八个字,在学生朗朗上口的同时,适当讲解其中含义,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先辈们在农事上所体现出的智慧,并由衷地产生敬佩之意。《古井》、《塔石》等课文也处处透露出人们的勤劳、善良,由此,便可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感受更多的传统文化美德。
学习《藏戏》时,可以引申出其他剧种,这些戏曲种类无不是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让学生在了解藏戏特点的同时,也激起他们对其他戏曲形式的浓厚兴趣。从而了解了戏曲是我国特有的民族艺术,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门传统艺术。知道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有北京京剧、浙江越剧、安徽黄梅戏、东北评剧、河南豫剧等。
三、利用课外阅读的平台,润物无声、悄然渗透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且博大精深,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历史的瑰宝。先秦散文,诸子百家,唐诗宋词……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民族精神也在传统文化的积淀中不断传承巩固。作为教师更要不失时机地做好引导,在课余时间积极向孩子推荐相关的经典著作优秀文化遗产,让孩子课外阅读,开阔他们的视野。例如古典文化代表的四大名著,对小学生来讲要求也许有点过高了,但是四大名著儿童版在各家书店都可以找到,或观看有关四大名著的电视电影,对孩子文化的熏陶有很大的帮助。当孩子们到高年级的时候,他们对文言文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此时就可以向他们推荐一些文字不深奥且饶有兴趣的古代文学作品了,如《世说新语》、《项脊轩志》等等。这样,丰富的课外阅读不仅能开阔孩子的视野,增加语文知识积累,同时也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伴随在孩子成长历程中,潜移默化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开展形式灵活的语文活动,在无形中吸收文化营养
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传统文化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学生生活就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节日文化都可以成为有益的学习资源。开展语文活动学习要充分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巧借活动拓宽学习空间,增加文化积淀。例如,学生利用暑假时间开展“乡风民俗及文化生活”的调研学习活动。有的学生收集家乡的有关神话故事和著名景点的图片;有的搜集当地历史名人和故事,有的收集家乡的一些谚语、民歌……开展这样的语文学习活动,可以使孩子感受家乡文化的内涵,做到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学生们可能有各自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感受,有些学生虽然搜集的资料不多,但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并且通过交流评价,感受到家乡独具魅力的自然和人文风貌。教师的责任就是在这一过程中给予引导、激励,让学生徜徉在古朴而厚重的民间文化里,用手中的笔去书写内心深处的家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