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草原的诗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描写草原的诗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描写草原的诗句

描写草原的诗句范文1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24―0125―01

自古以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用来形容一个人知识渊博。地理知识与语文知识关系非常密切。学语文也在学地理。初中语文教材(人教版)“写在前面”告诉学生语文与地理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语文教学中可以学到许多地理知识。

一、古诗词中的地形描述

我国疆域辽阔,地形地貌丰富多样,描述各种地形的名家诗句数不胜数。比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是描写典型的山地地形的佳句,写出了庐山的雄奇秀丽。“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则生动描绘了阴山脚下河套平原的坦荡辽阔和牛羊肥壮、牧草茂盛的草原景观。“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则写出了四川盆地地形崎岖的地貌。“仰望山接天,俯视江如线,对面能说话,相会要一天”道出横断山区的山高谷深,交通不便。各种地形的成因也各有不同,有地壳运动的内力作用,也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外力作用,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就是对流水侵蚀地貌的描绘。

二、古诗词中的气候

我国的自然气候复杂多样,使得我国大江南北景观各异。比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春风”就描述的是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从东南沿海吹来,由于路途遥远,加之众多山脉阻隔,使之不能到达我国内陆西北地区。“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则反映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由于距离海洋较远而形成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少。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写出了山地景观的垂直变化。有时也可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来解释这种气候的垂直变化。“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三种降水类型中对对流雨的形象写照。“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表现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黄河自西向东流,也可解释海陆间的水循环规律,陆地径流入海,而海水只能通过大气输送到陆地上空,暗含水循环使得陆地上的水资源得以再生和补充。

三、古诗词中的水文知识

我国水能资源丰富,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L江、黄河、珠江、澜沧江和松花江的上游。水能资源的形成需要有三个最基本的条件即河道、落差和水量,而描写这方面的诗句也不少。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即是对庐山瀑布的描绘,又可以从中看到瀑布蕴藏着巨大的水能资源。“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向我们展示了奔腾不息的长江流经三峡时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的壮观景象,我们在体会大江东去,奔流入海,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同时,也加深了对长江三峡水流湍急、水位落差大等特征的了解。“海潮岁月生,江水应春生”“绝岸愁倾履,轻舟故溯洄”等则展现了钱塘江汹涌澎湃卷潮而来的磅礴气势,潮汐能量巨大,若能开发利用必将造福人类。

四、古诗词与天体运动

关于天体运动,古诗词中也多有体现,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就能恰如其分的说明地球自转运动所引起的昼夜更替景象。“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则写出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物向东,天物向西的视运动。“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更是一句诗词言清四季变化,万物轮回。“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这首诗把初冬的水文、植被和天气特点表现得优美如画。

五、古诗词中的人文地理

描写草原的诗句范文2

一、复习导入法

复习就是温故,孔子云:“温故而知新”。温故是对旧知识地回顾,温习旧知识,找出旧知识和新知识的结合点,这样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既有思想准备,又有知识基础,这样很有实用价值。在教学老舍的《草原》时,我是这样导入的:一提到草原,我们就会想到一碧千里,翠流。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用彩笔描绘它,同学们想一想,有一首《敕勒歌》是怎样描写草原的?(生背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白居易的《草》又是怎样写的?(生背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些都是古诗中描写草原的优美诗句,下面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来看一看草原吧。这样就通过复习以前的知识顺势导入新课。

二、揭题导入法

课文的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内容的浓缩、是理解文章的突破口。在教学中把题目的意思揭示出来,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如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首先问“崛起”的涵义,学生查阅得知是兴起。接着问“之”的意思,明确是“的”的意思。题目的意思就是为中华的兴起而读书。教师接着问,这是谁要为祖国的兴盛和民族的振兴而学习?明确是。教师进一步解读题目的意思:这是在12岁时立下的远大志向。当校长问学生为什么而读书时,有人说“为明理”,有人说“为做官”,也有人说“为挣钱”“为吃饭”……只有的这句回答掷地有声,时至今日,仍令我们热血沸腾。这样学生由题目就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三、故事导入法

故事导入,即针对学生爱听奇闻异事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时引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趣闻,使学生思路开阔,兴趣变浓。如在教学《赠汪伦》时可以这样开头:李白在唐朝的诗坛很有名气,拥有很多崇拜者,汪伦便是其中之一。可汪伦是无名小辈,怎么能结交大诗人李白呢?于是汪伦写下这样一封邀请信:“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意思是说先生喜欢游玩吗?这里有十里的桃花。先生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上万家酒店。李白兴致勃勃地赶来,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笑着告诉他,“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哈哈大笑,连说:“佩服!佩服!”汪伦留李白住了好几天,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临走时李白写下了著名的《赠汪伦》。

四、悬念导入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适当设置悬念,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这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积极思考,正确理解课文。例如在教学《鲸》这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在蔚蓝色的大海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其中有一种动物号称“海洋之王”,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有人说它虽然生活在大海中,长得像鱼,但却不是鱼,那它究竟是什么动物呢?今天我们学习新课《鲸》。

五、创境导入法

学生情感的触发,往往与一定的情境有关。在导入新课时,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创设一定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情境中,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课时,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大年夜是多么美好,我们一家人团聚一堂,高兴快乐的情景,你们都还记得。可是在另一个社会,一个小女孩,光头赤脚,手拿火柴哆哆嗦嗦地走在街上叫卖着。教师富有情感的言语把学生带入到一个悲惨世界中,引起学生内心世界的强烈共鸣,促进了课堂上学生情感与文本的交流效果。

六、多媒体导入法

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教学挂图、模型、录音、录像、动画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如在教授《美丽的小兴安岭》时,准备多媒体动画图,播放美丽的小兴安岭四季的美景,春天溪水潺潺、夏天百花盛开、秋天落叶飞舞、冬天白雪皑皑,还播放数不清的红松、白桦……还有栖息着的东北虎、黑熊……这样学生很快被优美的景色所吸引,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趁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就不会感到课文的枯燥无味了。

七、竞赛导入法

描写草原的诗句范文3

关键词:古诗文 诵读 审美情趣 爱国热情

一、诵读优秀古诗文,提高审美情趣

优秀古诗文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优美的篇章,深刻的寓意,凝练的语言,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为我们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宝贵财富,为古老的中华文明增添了无数璀璨的篇章。它的耐人寻味,它的深刻寓意,它的抒情豪放、它的委婉柔情,无不令人叹为观止,感触至深。我们在“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中看到春日瑰丽的画卷;在“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看到诗人的坚强个性;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中看到大自然的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从“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中体会到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中感知到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因此,加强小学生古诗文的诵读,对培养小学生想象力和丰富的形象思维,以及他们的审美情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蒙作用。古诗文具有声韵之美和情感之美的特点,它的声情并茂,集意境美、韵律美、哲理性于一体,有独特的审美意义,学生可以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这些著名诗篇诗中有画、诗中有情,给人以深刻的心灵启迪。诗人把自己的信念和情感蕴含在诗文中,正所谓“诗言志”“歌咏言”。古诗文具有简洁、凝练的特点,学生要借助诗中意境,展开丰富的想象,构成诗文中的画面,实现诵读后的跨越。这样对诗意的理解更加深入,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品千古名诗佳句,增强爱国热情

古诗文是语文课的重要内容,具有其他语言无法比拟的优势,要利用儿童时期记忆力好的特点,多背诵,多体会,用声音表现内心世界。诵读是一个理解和表达的过程,通过阅读转为审美,对于提高少年儿童的道德修养,具有较好的感染作用。《敕勒歌》一诗讲解中,我们形象地描述:阴山的脚下,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敕勒川的天空四面与大地紧紧相连,看起来好似牧民们的毡帐。蓝天下的草原翻滚着绿色的波涛,那风吹草低处有一群群时隐时现的牛羊。阴山是塞外的大山,草原以阴山为背景,给人以雄伟辽阔的感觉。无比圆的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天空是蔚蓝的颜色,草原无边无际。诗人的描写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牧民的家乡在“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中,牧草丰茂,牛羊成群,忽隐忽现,整个草原焕发着勃勃生机。所以我们说,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把想象中的景物画下来,才发现大草原如此美丽,多么需要我们热爱保护啊。一种爱国热情油然而生,渗透到内心深处,成为生命的重要部分。

三、善于语言积累,提高语文水平

作者通过诗歌来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自己的思想,寄托感情,抒发胸怀。情寄山水,托物言志,抒写自己的所见所闻,通过情、景来创造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读者通过诵读,才能体会到诗歌包含的意境。欣赏山水古诗,就好比看名山大川,波澜壮阔的大海,让学生开阔眼界,扩怀,给人一种新的感觉、新的境界。比如读了《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后不仅体会到了诗人的高洁清白以及它不屈不挠的精神,更领悟到了作者绝不苟且偷生的高尚的思想,从而坚定了自己的生活信念。简单识记不能达到理解的目的,变被动为主动,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主动地学会积累、探索。因此,我们应通过有代表性的诗文,引导学生挖掘诗歌本身所富含的思想,让学生真正进入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中去,实现或满足自我的需要,从而在学习生活中,能主动地去探索积累优秀的古诗文,达到课标所规定的要求。体会古诗文应引导学生多措并举,进入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体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对诗歌进行扩写、缩写。从而深化学生的认识,促进学生掌握语言的能力。古典诗文斑斓多彩,不仅传承民族的历史文化,更是人类智慧的体现。

四、培养诵读兴趣,实现教学目的

初期的经典诗文诵读,可以不做严格的限制,只求熟读,自然成诵。孩子们没有什么压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倾心咏诵,不知不觉中,居然背诵了不少的篇章,大大增加了识字量,语言表达能力也明显提高。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诵读兴趣,让他们充满信心。少批评、多激励,只要有进步,就应给予表扬,每一个进步都要肯定,让他们有成功的感觉。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儿童会被教师的诚恳所感动。家长要有和孩子一起读古诗文的习惯,适时加以鼓励,浓厚的兴趣自然会形成。为创造浓厚的诵读氛围,可在每周升旗后举行诵读仪式,宣传发动广大师生积极参加古典诗文诵读,将传统的课前朗诵,变为同学们每天的自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古诗文的诵读成为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亮化着学校,陶冶着广大师生。

描写草原的诗句范文4

众所周知,不论是五言绝句还是七言律诗大都具有简短精炼、平仄有序、风格明朗等特点。对于古诗词来说,之所以千年流传,首先就在于它的韵律美,也正是因为这种韵律美才使得古今的文人墨客大都爱拿古诗词作文章。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让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古诗词的韵律美,这样教学才能逐渐地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并爱上我国的诗词歌赋,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第八册《独坐敬亭山》这首诗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导入环节,笔者是这样教学的:同学们,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敬亭山。在教师导入之后,教师再让学生自读古诗,为了让学生通过朗读,读出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教师鼓励学生按照学过的划分节拍的方法,先给古诗标出重音与节奏: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然后,再进行朗读。这样一来,在节奏与重音的标注下,学生们朗读得也越来越有趣味,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并使学生感受到了诗词所流露出的韵律美,受到了美的熏陶。

二、放飞想象,感受画面美

自古以来,就有诗画不分家之说,对于古诗词来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其最明显的特点。在古诗词的教学上,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地放飞想象,并结合诗句想象一下古诗词所描写的画面,这样教学可以使古诗词所描写的意境自然浮现在学生头脑中,并在画面结合中产生一种美的享受。

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古诗的时候,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感悟到西湖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情感。在教学这一课时,为了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诗词所流露的情感,享受到美的熏陶。在教学时,结合诗句中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教师让学生边朗读边想象画面,在此基础上,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想到了怎样一幅画面。在教师的鼓励下,有学生说:“自己仿佛看到了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诗人打着油纸伞漫步雨中,一切看来是那么美,那么地和谐自然。”有学生说:“自己仿佛看到了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西湖边上的美景与水里的倒影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美好的画面。”就这样,在想象中学生领悟到了诗词所流露出的画面美,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很显著。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在古诗词的教学上,教师主要采取了让学生结合诗意想象的方法,使诗词中所要描写的画面和表达的情感,在学生的想象中也就显得更加立体鲜活,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也更好。

三、巧妙链接,感受情谊美

对于古诗词来说,它不仅具有韵律美和画面美,而且由于这些古诗词大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与心声的表达,充满了智慧和情谊。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不光要让学生能够会读,会想,还要让学生与作者的心境巧妙地链接起来,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领略出古诗词的情谊之美,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获得美的享受。

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时候,作为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和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在教学的时候,笔者是这样教学的:“同学们,你们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那么,当由于某种原因,你的好朋友不得不离开你的时候,比如他们搬家了,或者转学等原因,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和好朋友说些什么呢?那么,你知道我们熟悉的诗人李白和他的好朋友分别的时候,他又是怎样的情感吗?他会想些什么呢?这样一来,在教师的铺路搭桥下,学生对于此时诗人对好朋友的情感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与认识。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深入文本,感受到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浓浓情意,在教学的时候,教师主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人手,唤醒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领会到诗词所要表达的情谊美,进而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描写草原的诗句范文5

水是阻隔

水最早出现的意义是表示阻隔,这就有了中国古典诗词中最凄美的画面:“所谓尹人,在水一方”。还有那汉末《古诗十九首》中歌咏牛郎织女为天河阻隔的诗篇:“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素手,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此诗描写了织女的机杼生活,写她因相思而无心织布,泪流如雨,最令人感叹的是:诗中不写河汉的宽阔无边,而是强调它“清且浅”,二人相距并不遥远,却只能隔着盈盈的水光含情相视。

水是相思

水难以逾越,阻隔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给人带来了痛苦,因此大多说诗词抒发的是相思之苦,或为友情或为爱情,成语“柔情似水”便是最好的例证,且看王观的《卜算子》:“永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这是一道新鲜脱俗的送别词。王观以横流的眼波比水,以蹙眼的眉眼

喻山,以眉眼盈盈象征位于江南的浙东山水,并寄寓自己对友人的惜别与祝福。这首词,宛如一活泼的轻音乐,没有离别的伤感,而只有俏皮的描绘与祝愿。

水是愁情

古代诗人总喜欢以流水来比喻愁情,水的连绵不断,恰是愁情挥之不去,这方面的名篇名句不胜权举:“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水流无限,比喻愁之长,一江春水,比喻愁之思,抽刀断水的奇妙比喻更写出悲愁难断,纵观所有诗句佳词,均从不同角度,恰当地在愁情与水相似特征之间建立联想,使之流芳千古。

描写草原的诗句范文6

关键词:音乐欣赏;联系;艺术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把音乐渗透到语文、美术、历史、政治、舞蹈等姊妹学科中去,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我们的课堂能让学生很快的进入角色,让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共同体验感受音乐,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学生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同时通过创编歌词,创编舞蹈动作,创编节奏等。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1 音乐与语文学科的联系

自古以来,文学和艺术两者息息相关,文学用音乐去演绎,去升华。我国的歌曲艺术经历了诗经、楚辞、乐府、绝律诗、词、曲等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的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多少的文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散文,令无数中华儿女惊叹羡慕。许多歌曲本来就是一首诗,如我们语文《明月几时有》,宋朝诗人苏轼的诗,被后来人谱上了曲,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书上《水调歌头》。

又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搜集了一些与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相符的景色,并在景色优美的地方加上张若虚同名诗歌《春江花月夜》的诗句,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做到了眼、耳并用,典雅优美的曲调,把春天静静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的摇动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听者眼前,给人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无疑学生已进入到迷人的艺术境界,领略这音乐与文学所带来的无穷魅力。

再如,我们课本中的《春晓》,《在希望的田野上》等。当欣赏这些乐曲时,我让学生们先朗诵歌词领会歌词的含义,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再让学生聆听并哼唱旋律,这样的课堂让学生受益匪浅,收获很多。我给学生讲时代背景,讲歌曲产生的年代的特点,以及作者当时创作的时代环境,讲与音乐相关的领域、相互沟通、彼此强化。

2 音乐与美术学科的联系

舒曼曾说过:“有教养的音乐家能从拉斐尔的圣母像中得到不少启发,同样,美术家也能从莫扎特的交响乐中受益匪浅。”这足以说明音乐与美术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音乐欣赏中加入一些美术作品,对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感受音乐美,更好的表现音乐美是有很大帮助的。如在欣赏《伏尔加船夫曲》的时候,我先出示19世纪俄罗斯画家列宾创作的著名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然后我再描绘画面的意境:“十一个衣衫褴褛、神情各异的纤夫,用胸前套着的纤索,吃力的拖着一只有着高高桅杆的船只负重前行,河滩上留下他们的串串足印……”,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最后让学生在欣赏这幅世界名画的同时边欣赏歌曲,能让他们更好的理解音乐形象,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又如在欣赏《两个犹太人》时,我把哈特曼的一幅旅行写生画《两个犹太人》展示给学生看,画面上的两个犹太人,形象对比鲜明:一个肥胖、骄横;一个瘦弱、怯懦。而2个具有明显反差的音乐主题就是根据这2个对比鲜明的人物形象来表现:肥胖的“富人”,音乐主题含有大跳和短小的停顿,由弦乐和木管乐八度齐奏,显得粗壮、自负;瘦弱的“穷人”,音乐主题采用同音反复,初次出现时用加弱音器的小号演奏,刻画出战战兢兢,瑟瑟缩缩的形象。学生通过听和看的结合,就能更深理解音乐作品的意义了。因此人们常常把音乐称作“凝固的画面”,把美术称为“流动的音乐”。

再如在欣赏《飞来的花瓣》,让学生感受美好的师生情谊,学生对老师的真挚谢意及无比崇敬的心情,用花瓣一样的信件表达对老师的无比热爱,我的学生们边听边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把自己的感想画了出来,边听边用自己的动作把旋律表现了出来,有几个同学还为自己的作品作了首小诗,歌颂自己的老师平淡而伟大,无私的奉献.一时间,我的音乐课成了欣赏课,成了文学课,美术课,诗歌朗诵课等。

3 音乐与舞蹈的联系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与舞蹈是亲密无间的姊妹艺术”,其直观的艺术感染力,对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价值。音乐与舞蹈有着天然的共生性,舞蹈中动作的节奏常常以音乐的节奏为基础,而音乐的节奏,又需要通过优美的舞蹈动作来形象地展现。通过舞蹈技能的训练,能提高学生的节奏感,提高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

青少年学生天生好动,在课堂中让他们跟随音乐的节奏、节拍进行律动,用体态来表现音乐,是他们最乐意的事,课堂气氛也会随之而变得活跃。在教学中,以民族舞为载体,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少数民族歌曲的风格,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又丰富了知识。如第二单元《青春舞曲》和七下《丰收之歌》,我在上到这课时,就让学生听着节奏猜想这是什么地方的舞蹈――新疆民族舞蹈,学生对其印象最深的就是新疆舞蹈中的“动颈”。还有同学们比较熟悉的《大阪城的姑娘》都是典型的新疆风格的歌曲,它的节奏极具舞蹈性,在学唱完歌曲后,教他们简单的新疆舞蹈动作,他们非常喜欢,而且更容易理解新疆音乐的节奏特点,使之加深对歌曲的印象,进一步把握歌曲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