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发展战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物流发展战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物流发展战略

物流发展战略范文1

中邮快递竞争对手分析国有速递企业:我国的铁路、民航、公路货运等运输物流产业将业务延伸到了速递领域,成立了专门从事速递业务经营的非邮政国有速递企业,如中铁速递、民航速递、中外运等。他们的优势在于:以其背景优势和完善的网络而在中国的速递产业中处于优势地位。他们的劣势在于:技术相对落后,体制灵活性差、服务意识淡薄、技术革新相对较慢。民营速递企业:以顺丰速运、宅急送以及“三通一达”即申通、中通、圆通和韵达为代表的民营速递企业迅速发展。他们的优势在于:以其灵活的机制和较低的价格快速占领国内地方市场,同时以一些城市为中心向其他地区渗透。以其规模小、成本低、体制灵活、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占据了当地一定的市场份额,以国内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为主要盈利市场。他们的劣势在于:规模小,市场不稳定,软硬件设施亟待提升,工作人员整体层次不高。外资速递企业:以FedEx、UPS、DHL、TNT为代表的外资快递企业,纷纷以合资或直接投资的方式进入我国速递市场。丰富的经验、雄厚的资金以及完善的全球网络使其拥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同时它们利用自身的地理优势、资金优势、设施设备优势和物流管理技术优势,使包括EMS在内的我国国内快递企业很难打入国际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他们在我国的业务年均增长率已近50%,而同期我国速递企业的业务年均增长不足25%,我国国际快递业务80%的市场份额被四大巨头所占据。他们目前在中国市场尚有一定的政策壁垒。当前我国速递产业已经成为全球最具潜力的市场,形成国营、外资、民营三大市场主体,以及国际、国内异地、同城三大市场板块。目前中国速递企业高度分散,国内同城速递市场和国内异地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众多民营速递企业形成了一种接近完全竞争的自由竞争状态: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市场集中度低、企业进退无障碍。外资速递企业不断进入中国,尤其是全球速递产业的四大巨头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不断攀升,使得中国邮政的速递市场面临严峻的形势。今后三到五年,中国邮政速递物流以国家对国营速递物流的重视为契机,采取积极恰当的战略巩固国内市场占据霸主地位,同时加快国际市场的开拓,才能保持其国内快递领先者的地位。天津市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SWOT分析优势:中国邮政有百年品牌和良好的信誉,目前是国内速递行业领先者,其下EMS品牌享誉国内外。具有辐射各城市乡村、遍布全国的最大最通畅的邮路网络,乡村终端优势尤其明显。初步建立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一体的运营体系,有利于向用户提供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一体化合同物流业务开展以来,已经建立了可复制的运作模式并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企业与政府部门(包括海关、天津港口、检验检疫局等)关系良好。国内市场顾客信赖度和忠诚度较高。国内市场开拓能力强,市场占有率较高。经过多年内涵式发展,目前获得3A级企业认证、天津海关A类评审、TAPA认证、ISO9000认证。劣势:与国际快递巨头相比,缺少先进的管理技术,人员专业化水平偏低,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偏低,设施能力弱,尤其航空运输能力尤为薄弱。与国内民营快递企业相比,机制缺乏灵活性。由于邮政企业的独特性质,承担国家邮政普遍服务,与竞争对手相比,国内同城和国内异地业务价格偏高,运营成本较高,赢利水平偏低。在国际速递领域,没有自己的国际网络,国际业务的开展依赖万国邮联;没有驻外机构,没有精通国际业务的专业营销团队;在设备能力方面,与四大巨头有较大差距。同时,缺少专业3PL管理经验,物流技术水平有待提高,专业领域的供应链规划与运作水平有待提高;管理层级多,对客户和市场的反应速度慢,不适应市场化竞争的需要。机会:国际经济的复苏和中国经济的快递发展,拉动国内快递与物流服务增长速度快,需求大。环渤海国家经济发展商圈的确立,天津位于环渤海经济中心,面临巨大的发展成为北方物流经济中心的机遇。天津港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地理位置优越,辐射三北,连通东北亚。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大批世界500强和跨国公司客户纷纷落户天津,尤其以IT电子、汽车、医药、快速消费品等领域,对一体化的物流服务需求旺盛。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各项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网上购物、电子支付模式广泛被企业和个人所接受。受政府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威胁:随着国内市场的开放,大批国外快递企业涌入中国,尤其是四大巨头的大举进军中国市场,而国家没有相应的保护措施,一方面加剧了快递行业的竞争,另一方面令中国快递市场面临被瓜分的威胁。近几年民营快递市场的开放,大批民营快递企业利用其灵活的机制,发展迅速,快速占领国内市场,与国营邮政快递形成双犄阵势。全球性技术发展加快,快递的竞争从陆地转向空中,对天津邮政速递物流公司从营销及管理上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有更好的适应性和应对能力。在全球采购和竞争激烈的背景下,跨国公司不断削减供应商和降低物流成本,招标范围逐渐由区域到中国区再到亚太区。如果不能进入物流商体系,则很可能在最近的几年都失去进入的机会,并且由于缺乏合作基础和经验,在与其他竞争对手竞争时,很难在价格和方案上形成竞争优势。

天津市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发展战略定位

(一)企业愿景与使命愿景———做天津快递业的领导者,物流业的领军者,致力于发展成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快递与物流综合服务提供商;使命———建百年邮政,服务国家,奉献社会,造福员工,追求卓越。(二)战略定位1.市场定位。立足国内,着眼全球,全力开拓以亚太地区为主的国际快递市场,巩固扩大国内快递市场。开发以世界500强和专业领域领军企业为主要目标客户群体,重点锁定IT电子、汽配、快销品、医药、机械设备五个行业的合同物流。2.业务定位。快递业务以国内国际标准化和定制化、个性化信件包裹为龙头,物流业务以一体化合同物流为重点,同时整合金融物流业务及海运口岸业务,把握时机开展冷链业务。塑造百年邮政和EMS知名品牌。3.核心资源定位。打造覆盖全国、通达世界的全球范围高水平的邮政物流网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专业水平的快递和物流专业营销管理团队。(三)企业总目标三到五年内,实现快递业务在天津市场保持国内业务第一,合同物流成为全国同领域的领军者。到2015年,形成以快递业为核心业务,与物流业务共同发展的大型快递物流综合公司,实现年销售额12亿元。企业年经济增长速度达22%,其中快递业务年增长率为20%,物流业务年增长率为25%,利润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天津市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战略发展举措选择

(一)夯实四大能力1.核心竞争力。挖掘企业核心力,不断塑造公司差异化特色品牌伞,以与时俱进的发展主张,弘扬企业卓越管理能力;不断渗透邮政追求卓越、用于开拓创新的企业精神,配合企业核心竞争力塑造战略推出系列企业管理措施,全面提升企业核心力。2.高效执行力。在物流产业激烈竞争的条件下,以企业管理年为契机,以严谨科学完备的公司制度塑造高效执行力,营造一种具有公司特色的执行力文化,用诚信和持续成长的业绩带给投资者最大的收益。3.持续创新力。不断地进行管理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在完善公司管理机制的同时提升公司业务运营能力、客户管理能力、市场拓展能力和新产品的开发及应用能力,为提升公司产品质量、强化公司执行力、塑造公司鲜明品牌形象奠定基础。4.风险控制力。首先要建立更加系统化、标准化、流程化和规范化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从事后防范的“事故管理”,转变到预防为主、超前控制的“风险管理”;其次,通过财务风险管理,搭建资金和预算绩效领域的风险事件库。(二)实施六大战略1.整合集成战略。外部整合———整合社会资源与集团资源,根据速递物流自身优势和天津发展速递物流的机遇,整合社会以及邮政集团公司的各种资源,增强速递物流发展实力,提升综合竞争力。采取外包的模式,发挥核心优势,提高灵活性。整合社会和集团公司网络、车辆、设施设备、流动资金等资源,提高项目运营能力。充分利用天津港这一地域优势和“三北”无水港的搭建,整合海关、商检与港口平台资源。利用天津发展冷链物流的优势(天津滨海新区将打造中国冷链物流北方基地),整合社会闲散冷库、冷藏车等设施设备,开展合同物流下的冷链业务。内部集成———集成内部资源,形成牢不可破的整体。挖掘内部资源,以内生方式为主,以外生方式为辅,充分利用企业的内部资源,争取在2011年被评为国家5A级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称号。高度统一速递与物流资源。打破分割局面,通过集约利用资源、一体化经营,发展成快递与物流的综合提供商,能够向客户提供一整套全面的物流和快递解决方案,形成真正的速递物流品牌。集成公司内部资源(包括集团信誉、财务、人力资源、网络渠道等)。集成内部业务,利用优势互补,开拓速递与物流融合业务,例如,为大型客户提供速递物流业务一揽子服务解决方案。在对外形象宣传方面,加强天津邮政速递物流两者合一的宣传力度,打造一个品牌,一个集团。2.联盟扩张战略联盟———横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战略是指在全球范围内与其他企业建立最佳的合作伙伴关系,与他们形成一种长期的战略联盟,结成利益共同体。目的是为了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巩固市场地位和提高竞争能力等。加强与船公司、航空公司、中外运、中铁快运的战略合作,提高物流运营能力,巩固自身网络优势、渠道优势,加强业务优势;与银行合作,努力争取信贷资质,利用其资金规模,开展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金融物流业务;与优势互补的国际快递公司合作,借用其全球网络等优势拓展国际业务;抓住电子商务的发展机遇,如与淘宝网、卓越网、电视购物等合作,完善电子商务速递物流业务的功能,为客户提供及时、便捷、操作简便的网上定制与购买业务。扩张———拓展亚太市场:扩张重点是亚太市场领域的扩展,通过整合、集成、联盟,提高速递物流整体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亚太市场的开拓与扩张。天津邮政速递物流公司目前仍然没有自己的国际网络,国际业务的开展依赖万国邮联。急需通过建立了速递物流全球化战略,合力扩张,迅速占领亚太市场,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切入点是供应链管理和国际快递业务。DHL、FedEx、UPS和TNT四大巨头已迅速占据了中国绝大部分的国际快递市场。但他们的客户集中在固定大客户,中小企业和零散客户还未成为争夺的焦点。事实上,一个成熟的快递市场竞争到最后还是要争夺大量的中小企业和零散客户,因为单一的快递利润比起大客户的批量价格要高得多。扩张一体化合同物流业务。重点开发以450和2900大客户为主要对象的定制化合同物流,提供一体化、精细化物流服务。扩张金融物流业务领域。完善仓单质押,重点发展供应链金融,开拓订单融资、替代采购、保兑仓模式,促进供应链一体化服务。扩张口岸平台业务。整合邮政陆地网络资源和天津港口岸资源以及社会海运运输资源,提升企业口岸服务机能,完善各类资质,扩大业务规模,延伸业务环节,强化增值服务,做大做强海运口岸业务。3.业务聚焦战略首先,确定天津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的拓展型业务、稳健型业务、收缩型业务拓展型是指采用积极进攻态度的战略形态,主要适合有发展后劲的及新兴的业务选择。具体的战略形式包括:市场渗透战略、多元化经营战略、联合经营战略。稳健型是采取稳定发展态度的战略形态,主要适合规模中等及以下规模的业务选择,可分为:无增长战略(维持产量、品牌、形象、地位等水平不变)、微增长战略(竞争水平在原基础上略有增长)两种战略形式。该战略强调保存实力,能有效控制经营风险,但发展速度缓慢,竞争力量弱小。收缩型是采取保守经营态度的战略形态,主要适合市场占有率低、增长率低、附加值较低、没有开发潜力的业务选择。可分为:转移战略、撤退战略、清算战略三种战略形式。收缩型战略的优点是通过整合有效资源,优化产业结构,积聚主要力量,压缩不必要开支是该战略需要把握的重点。建议天津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物流业务聚焦在供应链一体化合同物流服务,采取拓展策略扩大规模,整合金融物流业务及海运口岸业务,把握时机发展冷链业务,实现整体物流综合业务实力的增强。4.运营创新战略客户管理创新———创新合作关系,寻求客户开发新途径,创新客户管理策略,转变“与客户是买卖关系”的传统理念为“与客户为伙伴关系”,由“单赢”转为“双赢”,与客户建立互惠互利和长期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尤其是结成供应链管理伙伴关系。天津速递物流公司要提升自身合作价值,使得合作的客户企业,不仅可以吸收先进的现代物流管理经验和技术,实现物流流程的高效可靠运作,并且还可利用天津邮政速递物流公司的网络和渠道,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赢。业务管理创新———创新服务理念,寻求业务拓展新领域,无论是速递业务还是物流业务管理,都需转变业务管理的核心理念,即从以“货物管理”为核心转为以“服务管理”为核心,同时转变自身角色,从客户的“佣人”变为客户的“管家”,发展成为供应链管理服务商。供应链管理是在全球制造出现之后,在企业经营集团化和国际化的形式下提出的,它是物流管理的高级阶段。供应链管理体现了物流管理的核心———就是将关注焦点从物流流程的某一环节,比如运输、仓储,扩展到跨职能、跨行业的整个物流流程,追求供应链整体绩效最大化。天津邮政速递物流公司积极向供应链管理方向发展。不再满足于只是作为企业物流规划的执行者,更欲成为企业物流规划的参与者,甚至是主要的制定者。信息技术创新———创新服务手段,寻求技术提升新空间,在信息化管理方面需要转变服务手段,即从“物流管理”转为“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一体化管理”。信息技术是实现三流合一的关键因素。天津邮政速递物流公司要通过采用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建立货物跟踪和查询系统,为客户提供全流程的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服务。5.组合营销战略体验营销:体验营销中关注顾客的消费体验。天津速递物流业务有待改进,如在已经升级了服务的前提下,现在顾客仍然只能打电话或者上网去查询自己的物件到达何处,天津速递物流公司可以更加主动一些,通过短信或电子邮件方式向大型重点顾客汇报进度,提升客户的参与度,增强客户体验的满足感。网络营销:网络营销是21世纪最有代表性的低成本、高效率的营销策略。首先,网站设计要从顾客的角度出发,按客户的需求去设计网站,包括网站内容、网站形式、网站功能等,而现在的天津邮政的网站,内容更倾向于的是在宣传自我,不能提供客户所需的完整的信息,而竞争对手是从消费者角度来提供信息的。其次,结合多种业务对网站进行推广。线上,充分运用搜索引擎、电子邮件、交换链接、网络广告等手段进行推广,开发邮政11183增值服务,拓宽网络营销领域;线下,与关系营销、事件营销、直复营销、主题营销等策略结合应用,以促进网站的推广,达成天津邮政网络营销的全面实施。关系营销:关系营销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增加顾客的忠诚度,在维系老顾客的基础上发展新顾客。天津邮政首先应构建一个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充分利用数据库和网络手段,与客户建立起长期的关系,并有针对性的开展数据库营销。其次对客户的需求信息必须重视。要及时了解客户的想法,例如在营业厅和网上对客户的需求进行调研,对需求现状及变化进行分析与研究,以便能随时根据客户和环境调整业务内容,为业务创新提供数据基础。再次对客户分类管理。要以目标客户需求为重点,努力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项目。如为开办“绿色信道”,为其优先办理业务等。完善邮政的11185客户服务中心的职能,为客户提供报刊查询、上门揽收、用户投诉等全方位、多功能、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个性化营销:即把对人的个性释放及人的个性需求的满足推到空前中心的地位,企业与市场逐步建立一种新型关系,建立消费者个人数据库和信息档案,与消费者建立更为个人化的联系,及时地了解市场动向和顾客需求,向顾客提供一种个人化的销售和服务。个性化营销并不是一定要给每个顾客提供完全不同的产品或服务,我们需要发现客户的本质需求,并提供定制服务将需求满足,由于个体需要的差异,往往导致提供的产品也要不同,这就是个性的外部体现。但究其本质还是顾客导向的思维,所以构建价值型企业对天津邮政来说,再合适不过。大客户分销:为特定商业大客户提供的业务,应走专业化营销之路。天津邮政速递物流公司要尽快培养一批物流专家型的营销人才队伍,具备为客户量身定做物流解决方案的能力。建立大客户数据库,定期对大大客户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随时掌握大客户的动向,做好定期上门拜访工作。普通客户业务:针对为普通客户提供的物流服务,由于收寄规则、价格、服务标准等统一、透明,可以广泛利用邮政网点和人员作为分销主要渠道。激发营业人员的积极性,将其发展成为速递物流业务的重要营销力量,建立一套薪酬激励机制,例如对营销人员发展速递物流业务实行积分制,对揽收业务达到一定积分时给予奖励。6.人才提升战略建议采用EFA制度留住公司优秀人员“EFA”是德文“开发、促进、承认”3个词的缩写。“EFA”音译中文为“爱发”,有关“爱发”的内容谈话为EFA。EFA制度是首创于西门子公司的一项人事制度,主题是“发展、促进、赞许”。具体的措施如下:公司针对实行年薪制的各领域高级管理人员,谈话每年至少一次,成为制度。并且每次谈话有职员、上司、主持人三方参加。职员,即高级管理者;上司,即谈话对象的直接主管;主持人,可以由公司的人事顾问担当。EFA制度中谈话的步骤分为前期谈话、圆桌谈话、爱发谈话三步,每步是层层递进的。目的在于确立员工把自己的职业生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观念,培养员工成长力和忠诚度。

物流发展战略范文2

[关键词]子商务物流;战略研究;徐州

引言

徐州是华东的重要门户城市,位于江苏、山东、安徽、河南四省交界,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优势,对于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有较好的支撑作用。2016年徐州快递业务量7528.9万件,快递业务累计收入63975.3万元。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共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徐州市电商物流的产业配套环境,电商物流企业仍然存在“小、散、弱”的发展格局,农村电商第三方物流覆盖不足,城区电商物流竞争激烈,物流资源整合难度大,物流服务集聚区功能亟待提升。

1徐州市电子商务物流发展概况

从政策环境方面来看,作为全国第二批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徐州物流发展规划和政策体系初步建立,《徐州市创建国家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实施方案》、《徐州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关于加快内河水运发展的实施意见》、《徐州市物流寄递业治安管理规定》等行业文件相继出台。从经济方面来看,2014年度徐州市物流产业收入达1860亿元,增长17.7%,累计至2015年,徐州市注册的物流公司有上千家,营业收入800多亿元,物流产业的增加值所占GDP比例逐年增加。2015年徐州市快递业务量完成9240万件,快递业务收入达8.5亿元,入选全国快递收入前50名城市,其中异地快递量达7436.85万件,占总量的80.48%,同比增长78.8%,同城快递量达1788.77万件,占总量的19.36%,同比增长170.92%。从体系建设方面来看,徐州市于2015年7月,获批为全国第二批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获得5000万中央财政补贴,并在以下方面进行标准化探索和尝试:一是推动标准托盘在综合性物流园区内的流转及循环共用;二是推动供应链标准托盘在大型商贸连锁企业的流转及循环共用;三是构建标准托盘社会公共运营服务体系;四是健全完善物流行业协会的服务平台及规范。目前,市商务局联合市质监局、财政局及第三方机构完成对第一批试点项目验收,第二批试点企业和项目已公示实施,预计2017年底全面验收。从平台建设方面来看,2015年,徐州雨润农副产品全球采购中心建成投产,万吨保鲜大蒜运输冷储加工扩建项目和农产品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等冷链物流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建设任务。2015年,“徐州港电子商务平台”正式运行,利用“互联网+”联系港口线下服务,将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四流进行有效整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为客户提供全程供应链服务,荣获“中国电子商务物流优秀服务商”称号;新建成的大沙河电商物流园占地21.33hm2,建筑面积约4万m2,目前入驻企业已达三十多家,园区设物流仓储、电商集聚、产业综合配套及商务生活配套四大功能区域,园区入驻企业可享受“一站式”服务。2016年,标志着开发区物流进入了“互联网+”的新时代的安必信平安电商物流产业园开工建设,项目基于“互联网+工业”,致力于在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一个集供应链金融、现代物流仓储、电子商务等为一体的电商产业园区。

2面临的形势

2.1电商物流需求高速增长

随着徐州市农村电商、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以及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消费水平的提升,电子商务不断向经济、社会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随之而来的是高速增长的电子商务物流需求。

2.2电商物流服务质量急需提升

随着网购及移动电子商务的普及,电子商务物流服务质量急需提升。2016年9月《电子商务物流服务规范》正式实施,规定了电商物流的服务要求、服务能力和作业要求,以全面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2.3电商物流业向智能化发展

随着DT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云计算、智慧仓储、自动化分拣、智能快递柜等先进技术得到推广应用,电商物流数据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势不可挡。

2.4跨境电商物流快速发展

徐州市作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则中的重要节点城市,为跨境电商发展提供了机遇。跨境电商将借力进入高速发展期,必然要求跨境电商物流快速发展。

3徐州市电子商务物流发展战略的建议

3.1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工程

首先要合理规划农村的物流基础设施,打造“综合性物流中心—乡镇配货中转站—村级物流代办点”物流网络平台体系。农村物流基础设施不仅仅是延伸到农村的铁路、公路等公共基础设施,还包括分布在村庄里的物流网点、物流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要兼顾这两个方面,从整体上合理规划物流网点的地理分布,科学确定各级物流中心的规模;其次,加强农村物流的信息化建设,开发多层级物流信息处理系统,提高运作效率及服务水平,实现城市—县—乡镇—村的多级物流结构,保证信息传输渠道双向通畅,完善物流信息系统从收集、传输、处理到反馈的各项功能,形成完整的农村物流信息平台;第三,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刻不容缓。从供应链管理的思维出发,优化农产品物流路径和节点设计,对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加工、包装、库存、配送等环节制定符合现代物流技术的标准,引导和鼓励各物流公司跨区域冷链业务合作,整合冷链货运、冷链中转中心、落地配送公司等多种物流资源,优化冷链流通。

3.2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工程

一是依托淮海经济区现代物流服务枢纽,整合跨境电商基础服务、国际物流综合服务、跨境金融保险服务。使得跨境电商企业通过点击鼠标完成报关、国际货运、海外清关及海外仓储的整体过程,通过平台授信即可获得融资,降低通关、物流等跨境供应链成本;二是租用公共外库海外仓,此区域主体功能是借助铁路、水运和陆路运输为支撑,以智慧商旅物流的国际商品展示采购交易、跨国电子商务和大型免税超市等业务为依托,设立公共外库和海外仓服务功能。为国内大型电子商务公司提供区域中转仓服务的同时,也为多个国家电子商务公司或厂家在国内设立“海外仓”提供服务。成为加大对外开放和深化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区域,开展商旅物流、经济技术合作的示范区。

3.3发展社区城市配送物流工程

一是推广“够快城市共同配送”类方式,集合了“快递+社区+电商”三种模式于一体,打通入户最后一公里,服务半径在3~5km范围内,达到真正的快速、便捷;二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在小区、校园、农村村委会等区域设置自助快递柜,解决快递物流最后100m问题。客户可通过输入快递公司发送至手机上的密码自助取货。三是整合有充足业余时间的优质人力资源,发展众包物流,并帮助中小型店铺和企业突破地理位置、店面规模等因素限制,扩大营业范围,实现产品点对点直达全城。

3.4建立长效保障机制

一要综合协调,在市级层面,由发改委、国土资源局、商务局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电商物流业的指导和管理。县级政府有关部门也应协调配合,统筹推进电商物流规划实施工作;二要完善各项配套设施,支持电商物流企业建设和改造交通配套设施,支持电商物流园区建设信息平台,提高物流设施信息化及智能化水平;三要改善投融资环境,适当降低对物流园区投资强度和税收强度的要求以吸引入驻,并鼓励物流园区各企业通过多种途径筹集资金。鼓励传统物流公司往电商物流领域渗透,鼓励现有电商物流从快递往供应链管理转型升级。对于电商物流示范园区,有关部门可根据具体项目情况予以投融资支持。

3.5加大专项资金支持力度

政府加大对电子商务物流的资金支持力度,并根据财政增收情况逐年增加,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传统物流公司往电商物流领域渗透、现有电商物流从快递往供应链管理转型升级;鼓励第三方电商物流龙头企业在徐落户,对国际排名前十或国内排名前三的电商物流企业在徐设立全国性、区域性、功能性总部的,分别给予一定补助;支持电商物流创新发展模式。鼓励电商物流创新,对农村电商物流、跨境电商物流、城区物流配送等关键模式的创新突破予以扶持。

3.6加强电商物流人才引进和培养

以网络招聘、专场招聘会、赴外招聘等多种形式来搭建人才供需交流平台,为企业引进紧缺电商物流人才。另外加强校企电商物流人才合作培养,引进高校专业老师及优秀毕业生;实施“走进来”培训,引进国内优质培训机构,为政企提供电商物流相关培训;实施“走出去”培训,参观学习国内外先进电商物流经验,接轨电商物流发展新形势。由政府出资,每年从电商物流示范企业中选取中青年优秀人才去外地考察学习。

3.7加强电商物流标准化工作

从徐州市整体出发进行顶层设计,制定电子商务物流各个子系统内的技术标准和业务工作标准;并通过二者的统一来制定电商物流系统的标准;最后研究电商物流系统与相关系统的配合性。

[参考文献]

[1]武淑萍,于宝琴.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路径研究[J].管理评论,2016(7):93-101

[2]曹前.徐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方向解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6(11):462-463

物流发展战略范文3

关键词:企业物流;运作模式;供应链管理;发展战略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纷纷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上下功夫。为了以较低的交付成本、更好的物流服务在国内、国际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物流战略越来越成为企业总体战略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1、中国企业物流的运作现状

1、1物流研究缺乏综合性

我国物流理论研究的两大领域———物资流通和交通系统,不论是物流战略规划还是物流经营管理理论的研究,都从研究者固有的立场和视角出发,片面地强调某个局部的功能要素,缺乏综合性,导致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偏差。直到2001年4月,我国物流的第一个基础性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才正式。对于适合我国国情的物流理论尚缺乏深入研究,同时部分理论研究与实践严重脱节,理论成果的可操作性不强。

1、2企业物流的管理手段落后

在企业物流管理上,很多企业还停留在纸笔时代,有些企业虽然配备了电脑,但还没有形成系统,更没有形成网络,同时在物流运作中也缺乏对EDI、个人电脑、人工智能/专家系统、通信、条形码和扫描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

1、3企业缺乏“第三利润源”的理念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达国家的企业大都把竞争焦点放在生产领域,千方百计地降低物质资源消耗,获取企业的“第一利润源泉”,千方百计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取企业的“第二利润源泉”。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生产企业把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的焦点从生产领域开始转向非生产领域,包括采购、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分销、售后服务等物资流通活动以及有关的信息活动。但中国企业缺乏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理念,没有将物流看成为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而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大多数企业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没有纳入一个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

1、4企业缺乏协同竞争的理念

在“经济全球化”、“物流无国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顾客需求不断变化的环境下,美国的企业在与日本企业竞争时,尚感觉到了压力,他们纷纷实施归核战略——企业集中资源,培育其核心能力,大力发展核心主业,把主业做大、做强、做精,并在全球范围谋求物流外包或与全球的外部企业缔结战略联盟,以整个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我国在快速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单个企业依靠自己的资源进行自我调整的速度很难赶上市场变化的速度,因而企业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强化自身的核心能力,而将自身不具备核心能力的业务以合同的形式外包。

2、中国企业物流的发展战略

2.1加强物流学科建设,加快人才培养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2002年物流本科教育方面,我国以专业的形式出现或者是以专业方向的形式出现的大学至少有40所;有50多所高校开设了交通运输和交通工程、电子商务专业等与物流相关的专业。一些高校已经意识到了物流人才紧缺的现状并开始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物流教育经验,物流研究机构也相应出现,这一切已经成为物流专业人才和学科体系的支撑,但进一步加强物流学科建设,解决理论和实际结合问题,加快人才培养,仍是我国高等教育物流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

2.2加快物流标准的制定

建立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物流标准化问题进行统一协调、规划、管理。物流标准化是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物流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包装、仓储、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以及作为现代物流突出特征的物流信息标准,形成全国以及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

2.3创造现代物流发展的良好环境

中国企业要按市场规律构筑适合自己的一体化物流战略,离不开完善的宏观环境和外部环境。中国政府要加强和完善物流法律、法规建设;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要为物流企业、物流服务企业在跨地区经营的工商登记、办理证照、统一纳税、交通管制、进出口货物查验通关等方面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要扶持、引导物流企业、物流服务企业引进先进装备,改善物流设施,进而提高物流绩效和物流服务水平;要积极鼓励和扶持有一定基础的大型货运企业或储运企业完善服务功能,实现向物流服务企业的转变,推动第三方物流服务市场的形成;要健全社会保障和就业机制,促进生产性和流通性等企业更多地使用社会化物流,既提高经济效益又提高社会效益。2.4加快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

加快综合物流中心的建设,是提高物流综合效益的核心。大型综合物流中心,是指多功能、高层次、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社会化物流中心。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综合物流中心在地区经济发展中极具重要作用。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关键在于资金的筹集,企业除调集自有资金外,重点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以多种方法吸纳资金。

2.5积极使用高科技物流设备,改善物流管理技术

在积极发展物流的同时,应大力推广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专用车辆、先进的装卸、仓储技术等。引进国外物流管理技术,有助于我们破除只盯着眼前的既得利益、把精力放在低水平的扩张及对本部门的垄断保护等方面落后的观念,从而缩小我国物流业与现代物流的差距。

2.6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良好信誉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经营信誉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物流企业要向管理要效益,在员工中牢固树立用户至上的经营观念,建立一套严格的业务规则和制度,在抓好内部机制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物流企业要特别注意树立经营信誉,扩大在社会中的影响。

2.7企业要构筑一体化物流战略

任何一个企业只有与别的企业结成供应链才有可能取得竞争的主动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将物流活动纳入系统化的统一管理,一体化物流既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又降低物流总成本,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企业内部实现不了一体化,就谈不上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合作形成一体化供应链。但是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成立物流服务部或物流子公司,只有那些物流活动具有相当规模的企业,才有必要成立物流服务部或物流子公司。但对于新成立的企业,就应该将精力集中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将物流给第三方经营。而对于一些大规模的制造企业来说,要拿出几个亿来自己做物流,依据国际的经验,仍值得认真思考。所以在不需多大投资的情况下,整合内部物流,把外部物流交由第三方去做,会获得更好的效果。2.8缔结战略联盟,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

中国的大型制造企业、商业企业要迅速从“大而全”的经营误区中解脱出来,不失时机地与合适的供应商、储运商等结成战略联盟,通过合作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同时又实现互惠互利。要积极寻求与核心企业的战略合作,成为核心企业长期的、稳定的战略伙伴。结成战略联盟,实行供应链管理,以供应链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提高中国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市场份额已是大势所趋。

2.9开拓全球性物流,寻求全球性市场空间

物流发展战略范文4

关键词:SWOT分析 广东 物流业 发展战略

一、SWOT分析

SWOT分析法(也称TOWS分析法、道斯矩阵)即态势分析法,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的。SWOT分析,包括分析企业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优劣势分析主要是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可能影响上。

二、广东现代物流业的SWOT分析

(一)广东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优势(Strength)

1、经济实力雄厚

改革开放30年来,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实力雄厚,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前列。广东财政收入总量连续20年全国居首,2011年广东财政收入突破1万亿元,全省一般预算收入突破4000亿元,省级一般预算收入突破800亿元。广东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其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2010年全年广东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7846.6亿元,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26%,比上年同期增长28.4%。其中,出口4532.0亿美元,增长26.3%,进口3314.6亿美元,增长31.5%,2010年广东实现外贸顺差1217.4亿美元。物流业已成为广东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而广东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为物流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运输网络体系完善

广东拥有全国最多的国际机场,中国交通大动脉有三纵(京九、京广、京珠)经过广东,另外珠三角港口群港口设施完善,交通网络四通八达。2010年1―6月,广东公路货运量和周转量分别完成了6.53亿吨和768.05亿吨公里,同比增加15.46%和14.49%;水路货运量和周转量分别完成2.06亿吨和1714.04亿吨公里,同比增加23.22和24.2%;全省重点港口吞吐量完成5.61亿吨,同比增加21.84%,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2.02亿吨,同比增加18.29%;完成集装箱运输2038万标准箱,同比增加22.92%。

广州作为中心城市物流系统的建设对于广东省物流系统发展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广州不仅是华南地区的交通中心,而且也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完善的交通设施条件是广东省发展物流业的基础平台。2010年全球10大集装箱港口吞吐量排名,广东省的两大港口――深圳港和广州港分别排在第四位和第七位。2010 年广州港货柜吞吐量持续高速成长,以年吞吐4.11亿吨的优异成绩跻身世界货柜大港行列。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已成为全国三大枢纽机场之一。由公路、铁路、海港、空港所构成的物流运输网络基本形成。

3、物流空间布局合理

根据广东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到2020年,广州将建设成为中国南方区域国际物流中心。广州现代物流体系由广州空港、黄埔、南沙三大国际性枢纽型物流园区和芳村、白云、增城、番禺、花都五大区域性综合型物流园区组成。各个物流园区的定位准确,分工合理。空港国际物流园区定位为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为依托,发展以国际航空物流为主、国内区域物流为辅的国际性枢纽型物流园区;南沙国际物流园区是以发展远洋航运以及相关临港工业为主的区港联动的国际物流节点;黄埔国际物流园区以广州港黄埔港区、新沙港区、广深铁路为依托,发展保税物流、港口物流、铁路物流以及相关物流产业,以近洋国际物流为主的保税区和广州港良性互动的国际物流节点。

4、物流企业不断壮大

截止到2010年6月,广东共有25家物流企业获评国家A级企业认证,其中包括5A级物流企业3家、4A级物流企业14家、3A级物流企业6家、2A级物流企业2家。至此,广东拥有国家A级资质的物流企业总量跃居全国第二。通过培育、引进和合资等形式,一批现代物流企业迅速发展。宝供、南方、华新等大型民营物流企业通过引入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拓展物流基地;一批大型国有商业、交通、邮政企业通过主辅业分离,加快向现代物流业转型发展。在2010年度全国先进物流企业评选中,全国共有255家企业获此殊荣,其中广东有18家物流企业名列其中。而且,2010年广东有4家物流企业进入了2010中国物流企业50强,分别是:顺丰速运(集团)有限公司,排名14;广东省航运集团有限公司,排名24;招商局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排名33;宝供物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排名35。

5、“物联网”发展迅速

2011年“物联网”写进政府的工作报告,意味着物联网的发展进入了国家层面的视野。中国已经规划2020年之前投入3.86万亿元资金用于物联网的研发。

2011年5月21日,南方物联网示范工程――肇庆致美物流(城市快速配送中心)项目在广东省肇庆市正式启动。它是南方物联网示范工程重点建设内容之一,也是广东省打造智慧物流的又一项具体举措。肇庆毗邻穗、深、港、澳地区,是连接大西南“桥头堡”的重要交通枢纽,已形成了陆路、水路、铁路协调互补、快捷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有官员称,该项目的启动立足珠三角,辐射粤西、粤北物流发展战略,对全省物流企业向转型升级发展、实现“智慧物流”开创了新的发展模式。该项目通过应用物联网这一技术,利用肇庆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通过完善城市物流配送网络,构建面向流通企业和消费者的社会化共同配送体系,完成由传统城市配送企业向现代智慧型城市配送企业的转型升级。

(二)广东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劣势(Weakness)

1、物流人才缺乏

物流人才的储备和培养机制无疑对物流业的发展潜力具有重要影响。2011年广东物流人才缺口在60万以上,高级物流人才缺口也在40万以上,而全国缺口超过600万。

广东物流人才培养机构分为三类:一是专门为了获取物流师资格证的培训机构;二是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的“物流管理”本科、专科层次的学历教育;三是省属或国家属的本科类院校设置的本科层次的“物流管理”专业和“物流工程”专业。广东物流人才培养的层次不高,多由高职高专院校和本科类院校负责物流人才的输出,且管理类的偏多,缺乏高级专业人才的培训。再加上学校的正规教育中物流专业学科教育发展比较缓慢,缺乏学科的细化,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职业培训也比较缺乏。物流专业资格证教育的结果更是不理想,资格证书因其不能完全、准确地测度物流人才的专业水平,所以物流企业的接受度有限。

2、物流业信息化程度比较低

《2009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区域电子商务营运及发展中心建设,构建公共信息技术服务平台,积极推动“物联网”的发展。但是与国际物流企业相比,很多广东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广东物流企业中95%为中小型企业,利润低、收入不稳定,投资方面重硬件、轻软件,多数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和物流新技术应用水平较低,信息化的相对滞后已经成为制约物流行业发展的障碍。

物流行业信息标准化缺失。由于部门之间、地区之间、企业之间信息格式不统一、接口不统一,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系统自成体系,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平台之间难以对接,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缺乏“交集”。此外,物流软件市场缺乏龙头企业担当行业标准倡导者,诸如冷链物流等特殊物流标准的制定同样滞后于物流的发展,相关政策法规体系需要进一步健全。

3、物流成本偏高

广东省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近18%,远高于发达国家10%的水平。2010年以来,国内物流企业生产要素成本大幅上涨使得物流业发展趋缓、经营面临困难:一是燃料、动力价格持续上涨,物流企业经营成本加大;二是综合用工成本大幅上涨 30―40%;三是保管费用上升,土地使用税大幅增加,物流企业负担加重。

4、物流行业集中度不高

广东物流企业的实力和层次参差不齐,既有资产超亿、业务范围遍及国内外的大型企业集团,也存在一些无证无牌、无车无场的个体小户。众多所谓的物流企业中,有的是仅仅有一个空壳的仓库,有的仅有几辆货车,根本谈不上真正的现代物流企业。一些无牌无证的民营物流企业,由于成本低、经营方式灵活,占领了相当一部分市场份额,扰乱了物流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而由于广州地区物流需求较为分散,且独家需求量不大,致使那些大型物流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无法适应。而那些普遍存在的中小物流企业则正好与这种小而散的需求相适应,抢占了大部分市场,导致广州市物流业的行业集中度不高。

(三)广东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机会(Oppotunity)

1、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很大

2008年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广州保税物流园区,保税物流园区位于广州保税区内,与黄埔新港实行区港联动。其主要功能是国际中转、国际分拨配送、国际采购中心、国际转口贸易,并对保税物流园区给予税收、海关管理、贸易和外汇4项优惠政策。2009年制定并实施《广东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划中提出,力争到 2011年,基本建成高效便捷、有效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物流市场;物流业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物流业规模不断扩大,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以上;区域物流布局逐步完善,初步建立起分工合理的物流节点体系,建设一批枢纽型的现代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物流整体运行效率明显提高,物流业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2009年出台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要推进白云空港、广州港等一批枢纽型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完善与现代物流业相匹配的基础设施,带动广东建设世界一流的物流中心,建设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中心的南方物流信息交换中枢。这些政策和规划的出台无疑为广东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

2、网络零售市场“爆炸式”增长,拉动商贸物流快速发展

目前国内网络购物用户规模突破1.7亿,电子商务已经广泛、深入地影响了企业和个人的行为方式,并成为各重要大省重点扶持产业,发展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已逾4.5万亿元,同比增长22%;中国网上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5131亿元,较2009年增长97.73%,约占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3%。广东电子商务覆盖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诸多行业,广州、深圳作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的作用非常明显,2010年广东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8000亿元。网络零售市场爆发式的增长,最大的物流受益者是快递业;而网络零售未来的高速增长有望进一步推动快递需求和与之配套的最后一公里物流装卸、配送需求的爆发式增长。

3、城镇化进程带动城市配送物流需求迅速提高

2010年11月1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广东省常住人口为104303132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86420000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7883132人,增长20.69%,年平均增长率为1.90%。其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9027813人,占66.1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35275319人,占33.82%。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1507812人,乡村人口减少3624681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1.18个百分点。10年间,城镇人口比重有较大幅度上升。

城镇化带动消费升级,拉动城市配送物流需求快速增长。改革开放30年来,广东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据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调查显示,广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年间分别增长8.4%、10.5%、11.5%、9.3%、10.8%,保持了平稳增长势头。2010年广东城镇居民最低10%收入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934.29元,比2005年增长63.1%,年均增长10.3%。最高10%收入户与最低10%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由2005年的9.55:1缩小到2010年的9.18:1。

(四)广东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威胁(Threat)

物流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自从2005年12月11日以后,外资快递公司就开始在中国独立开展国际快递业务。广东外向型经济发达,对现代物流服务的高度需求使得许多国际型的物流服务商尾随它们的客户先后来到珠三角安营扎寨。国外物流巨头依靠雄厚的财力,完善的管理,先进的设施,健全的网络,对国内物流企业展开战略进攻。业务从高端物流延伸到运输、仓储等传统物流,并着手染指农业物流、地产物流、会展物流、商业物流等领域。2010年2月,国际四大物流企业之一的 UPS 亚太转运中心正式从菲律宾克拉克迁至深圳,此前另一巨头联邦快递已经将其亚太转运中心从菲律宾转移到了广州。这样,加上敦豪环球快递(DHL)在香港的亚太转运中心,国际四大物流企业已经在广东地区完成了布局,对广东的物流业形成了很大的冲击。

三、广东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战略

根据广东物流业的SWOT的分析,其SO战略、ST战略、WO战略、WT战略如图所示。

(一)SO战略

1、跨区域合作

广东应该充分发挥其地域优势,加强跨区域合作:一是着眼于省外,可以通过推行更自由开放的空域的政策,扩展并加强与亚洲区内市场的联系。广东战略位置和地理位置优越,可以为主要航空公司提供更多的灵活性和机会,从而扩张自己的航空网络,极大地增强与其他亚洲国家的航空联系;二是为加速产业转型,与香港及台北的进一步连通对广东来说至关重要。为物流企业提供更宽松、便捷的通道,使物流行业与这些市场整合,也会强化广东的整体连通性;三是与其他省份的广泛合作,会使广东在中国处于一个具有竞争优势的地位,并保证自己在全球和中国供应链网络里的枢纽地位。

2、大力发展快递物流业

为进一步解决快递服务质量问题,2011年8月11日国家邮政局印发《快递业务操作指导规范》,对快递企业全过程作业的重要环节和关键质量控制点做了具体规范。《快递业务操作指导规范》在规范快递业市场的同时,也加快了快递业的洗牌进程。广东应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广东快递物流业。首先,在遵守国家层面上对快递行业的规范的基础上,制定适合广东快递业自身的标准,加强立法,例如广东省物流代收货款的强制标准等,进一步规范广东快递业;其次,加强广东快递业的品牌建设。在广东快递市场上,除顺丰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一邦速递荣获2010中国快递最具影响力品牌等,非常缺乏知名的民族品牌。为了与国外快递企业竞争,品牌的建设至关重要。基于快递产业的特征以及快递服务的特点,未来快递市场的竞争将主要集中在网络和服务方面。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没有一个强大的全球网络,快递企业将很难持续发展。因此,广东快递企业未来长远的发展,应重点建设服务网络,提高服务水平,以提升品牌的实际价值。

3、加大城市配送物流

优化城市配送网络体系要根据物流结点布局和商品运输特性,完善与城市物流配送相适应的城市货运交通体系。建立基于35技术的城市配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市区货物1小时内快速送达。结合城市工商业设施布局,重点构建由商贸批发、连锁零售、无店铺销售三个层次和快速消费品、快件、生鲜农副产品三类产品组成的市域物流配送体系。积极发展市域共同配送,逐步增加大型城市配送企业的市场份额,促进连锁经营方式在流通业的应用,提高城市配送的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和集约化程度。

(二)WO战略

1、大力引进培养物流人才

首先,鼓励高等院校与物流企业的合作。高等院校、物流企业、物流研究机构成立产学研合作发展,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推进校企合作,互相设立培训基地和实习基地,定向培养物流人才,促进培养的人才符合企业需要,保证企业招收到合适人才。其次,加强从业人员在职培训。开展行业培训和岗位基础技能培训,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和功能,与行业顶尖机构、国内外著名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为广东物流人才的学历教育和培训做好前期储备。第三,建立物流人才引进制度。确定物流人才引进标准、引进渠道、人才需求规模及结构,要制定物流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采用多种途径引进掌握现代物流经营管理技术方面的人才。制定高端人才需求计划,特别是高端人才可考虑从国外引进。

2、促使广东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协同化方向发展

促使广东物流企业向集约化方向、协同化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力建设物流园区。广东省目前有312个大小物流园区,总体上都处于初级阶段,其中的三分之一正在进行改造提升,从简易的物流园仓库或车场向物流园发展,后者将包括仓单、电子信息系统以及客户进驻。广东要加大力度对物流园区进行整合,建设更多的升级示范园,争取申报国家级物流园示范区。二是物流企业兼并与合作。广东应进一步落实《广东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培育物流龙头企业,鼓励和支持物流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方式进行资产重组。重点培育包括广东邮政物流公司、广东林安物流公司、广东欧浦钢铁物流公司、广州宝供物流公司、深圳宝鼎威物流公司和惠州金泽国际物流公司等综合实力较强的物流企业。

3、开展绿色物流

要降低广东物流成本,急需大力发展绿色物流。绿色物流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物流系统污染进行控制,即在物流系统和物流活动的规划与决策中尽量采用对环境污染小的方案,如采用排污量小的货车车型,近距离配送,夜间运货(以减少交通阻塞,节省燃料和降低排放)等。发达国家政府倡导绿色物流的对策是在污染发生源、交通量、交通流等三个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绿色物流的另一方面就是建立工业和生活废料处理的物流系统。

2011年4月12日,世界银行批准向广东省绿色货运示范项目提供全球环境基金赠款420万美元,用于向广东省50多万货车公司示范采用绿色货车技术对当地和全球的节能环保效益。宣告广东省绿色货运示范项目即将启动。通过示范绿色货车和绿色物流技术,促使公路货运行业更广泛地采用节能技术与实践,从而帮助国家实现到2015年和2020年将公路货运业的单位能耗在2005年的基础上分别降低12%和16%的目标。

(三)ST战略

1、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必须重视企业战略策略的制订,并且认真做好差异化竞争战略的定位。首先要对物流服务市场有一个清晰地认识,并对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准确的描述。每个顾客本身都具有异质性的特点,深入了解客户的购买行为、消费观念、价值观念、心理因素及个人偏好,加强对市场的需求研究,同时分析企业本身所拥有的经营资源,找出本企业与其它企业相区别的优势方面,将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市场的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确立企业的战略定位,最终实现企业在竞争方面的一个或几个较突出的独特性,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

2、推进传统制造业产业升级

2011年广东提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战略部署,要力争取得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突破,走高端化内涵式发展道路,打造最具增长潜力的现代产业之省。广东具有民营经济和自主创新优势,积极承接国际中、高端产业转移,率先抓住发展新兴产业的机遇,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广东加快实现产业升级发展。通过政策手段,鼓励制造企业转变传统观念,突破“大而全”、“小而全”观念束缚,整合优化业务流程,分离物流资产和业务,创新物流管理模式。同时,支持制造企业调整优化物流业务管理机构,改造业务流程,分离外包物流业务。

(四)WT战略――退出竞争激烈、利润低的市场

广东物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有所取舍,对于那些竞争激烈、利润低下的市场要逐步退出甚至放弃,而大力发展极具竞争优势的利润率高的市场,争取市场的制高点。

参考文献:

① R Banomyong, P Cook, P Kent.Formulating regional logistics de-velopment policy: the case of ASEAN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Research&Applications,2008(5): 362.

② 江建宇,王爱虎.广东省物流业发展现状和趋势解析华[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4月

③ 余俊香.顺德现代物流发展战略研究[D]. 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5

④于强. 深圳中小型物流企业差异化竞争战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12月

⑤陈斯卫. 后危机时代广东物流业发展对策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年7月

⑥ 张婧.中远物流竞争战略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5月

物流发展战略范文5

关键词:湘鄂渝黔边;区域物流;物流技术

湘鄂渝黔边位居湘北、鄂西、渝南和黔东的民族贫困山区,地处我国中心偏南,是土家族和苗族聚居的地方,是党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主战场,是扶贫攻坚的“重灾区”,也是全国物流一盘棋的枢纽地带。在湘鄂渝黔边地区大力发展民族物流事业对树立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促进民族经济发展具有现实的重要意义。

一、湘鄂渝黔边民族物流历史沿革

民族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关信息由民族地区到消费地所进行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湘鄂渝黔边物流带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表现为:物流主体主要是土家族和苗族同胞;物流的客体如土家织锦、苗族银饰等必需品带有民族特色;民族习俗导向物流,他们生产的出发点是为了满足地方民族生产生活需要,很多储存商品的方式都选择洞储和炕储,包装也具有民族风情。

早期的物流公司是马帮和船队,解放以后周边地级首府及部分县市通了汽车,搬运公司取代了马帮,马车和拖拉机充当了主要运输工具,枝柳铁路通车以后,以陆路运输为主的民族商业公司唱起了物流主角。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计划商品通过商业公司的合理分配,顺利到达千家万户,商业流通着实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八十年代改革的春风为民族地区吹来了市场经济,基础条件薄弱的国有商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由疲软到承包,最后或转让或破产。九十年代个体商户担起了物流的重任。现已发展到厂家直销与个体商户共抗物流大旗的局面。现代化专业物流还没有真正形成。

二、影响湘鄂渝黔边民族地区物流业发展的原因分析

(一)物流基础条件影响

湘鄂渝黔边是民族山区,农村人口占80%以上,经过二十多年的持续努力,特别是通过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扶贫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基本解决了通水通电和通路问题,但他们远离经济活动中心,为他们提供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成本极为高昂,同时,维护运行的成本也远远超过了地方政府和社区的承受能力。由于基础条件较差,达不到物流技术的基本要求,影响着物流事业的发展。

(二)自然资源贫乏

资源是物流的源头,湘鄂渝黔边自然资源比较贫乏而且单一,缺乏生产的物资条件,困扰着民族经济的发展,物流也因此缺少上游产品。

(三)认识差异影响

一是地方政府和企业界人士对物流认知不足,没有整体物流观念,认识不到物流业的发展对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二是重生产轻物流,忽略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才流,没有为物流疏通下游河道;三是缺乏“供应链”战略管理理念,没有把物流和企业全部活动作为一个统一的过程来管理。

(四)“利润源说”影响

物流被列为第三利润源,那里是民族山区,交通不便,物流环节建设和维护成本很高,物流量不大,利润空间较小。计划经济时期原建的仓储、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等企业或萎缩或转行运作。

(五)民族习俗影响

土家族和苗族同胞是该地区的主要消费者,那里的工农业生产的目标、计划、任务和方向总是瞄准那里的民族市场;政府的工作重心也放在民族事业的稳定和发展方面;而土家族和苗族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又有其独特性。这样就牵制了该地区的生产和物流,使得该地区的物流不能全部溶入到社会物流中去,它属于典型的区域物流。

三、湘鄂渝黔边民族物流业的发展战略

(一)发展战略

1、辐射作用。从经济地理位置上看,在湘鄂渝黔边大力发展物流事业,对全国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东西、南北物资交流大多经过此地。如果利用当地廉价劳力和材料建设大型仓库,兴办物流加工、包装、装卸公司,让铁路、高速公路网络密布,那么该地区便成为全国物资集散地、物流中心,向全国各地辐射,过往客商畅通无阻,从而减少物流时间,降低物流成本。这也是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物流的重大举措。

2、促进民族融合民族经济的发展。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重大项目布局要充分考虑支持中西部发展,鼓励东部地区带动和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湘鄂渝黔边是土家族苗族聚居的地区,也是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80%是少数民族。新世纪新阶段的民族工作必须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主题。要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促进民族群众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互相帮助。我们可以借发展物流契机,促进民族融合,发展民族经济。

(二)发展前景

1、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湘鄂渝黔边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开发区,也是国家对少数民族实施扶贫攻坚的“重灾区”,据调查每年都有上亿元的扶贫建设资金和开发项目注入该民族地区,边区人民要利用国家政策倾斜优势,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研发兴办物流事业,创建新的利润增长点,大力发展民族经济,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宏伟目标。

2、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物流是一项系统工程,科技含量重,要建设和发展物流事业,单就技术力量还需要大批专家学者共同参与运作。这就要求边区的各级政府、企业界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加强学习,努力提高理论水平,树立宏观物流意识,加大微观物流投入。其主要措施有:要求政界、企业界相关人员集中培训学习物流、电子商务和市场营销等知识,夯实理论基础,武装头脑;发展职业教育,宣传鼓励大中专院校开设物流专业,培养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充实物流市场。据了解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等职业院校开设了物流、电子商务及市场营销等专业,为发展湘鄂渝黔边民族物流事业播种下苗。

3、改善物流环境提高物流技术。物流包括运输、仓储、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等很多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中断物流。目前湘鄂渝黔边区已有铁路――枝柳线,正在施工建设的有常吉高速公路,已完成勘探设计工作急待兴修的渝怀高速公路,从运输环节为物流保驾护航,我们要在其周边建立仓储、包装、装卸和流通加工等集散地,实施网点建设与管理。

4、招商引资打破区域物流。招商引资是湘鄂渝黔边区各级人民政府的长期决策。外商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资金和新的管理理念,利用那里的低价原材料和劳动力,实施节耗生产,其产品主要销往大中城市或出口,“三来一补”的定单式生产为外商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据调查,绝大部分的外商都选择到那些交通枢纽地带投资建厂,他们溶入了社会物流。

5、因地制宜开发物流上游资源。地质勘探查明,在湘鄂渝黔边区锰和锌的储藏量比较丰富,湘西州的花垣县因锰业带动了地方民族经济的发展。湘西州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开发建立了猕猴桃、柑和烟叶种植基地;借张家界、凤凰、猛洞河飘流等风景区大力发展旅游业;他们还准备建立桑蚕和黑山羊养殖基地,研发绿色工业。这些举措为发展民族经济,加快民族地区物流业的发展开辟了上游的资源通道。

湘鄂渝黔边是党和国家十分关心的民族地区,近年来扶贫投资上百亿,用于基础建设,着实解决了交通、水电和入学等问题,但要从根本上脱贫致富,唯有发展民族经济,物流作为一项产业有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通过物流把大山里的土特产拉出去,把科技、信息、资金和人才引进来,打破区域物流,将会促进民族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剑.现代物流学基础[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2、曾震亚.退人还山――贫困地区发展新思路[M].民族出版社,2005.

3、马克思.资本论[M].人民出版社,2005.

物流发展战略范文6

【关键词】中小型物流企业 竞争力 发展战略

我国物流产业在前进的道路上步履蹒跚,中小型物流企业在内外夹击中岌岌可危。他们如何在困境中寻求出路,如何恢复前进发展的信心与动力,是我们迫在眉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内涵

中小型物流企业, 一般指固定资产1000万元以下、年营业额数百万至数千万、企业员工500人以下的物流企业。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物流企业大约95%是中小物流企业。中小物流企业不但承担许多干线运输任务,他们还深入到末端的触角,使物流服务更具有普遍性和实用性,尤其在解决末端物流服务以及低层次物流需求方面功不可没。

二、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发展瓶颈

利润点单一,竞争能力偏低。现代物流活动包括物流方案的设计、运输、仓储、配送等服务,而实际上多数中小物流企业仍以局部的、分段的单项的物流服务为主,不能提供物流方案设计和全程一站式等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有的中小物流企业在运输、仓储、配送三项主业中,看重的是运输业,认为运输给公司创造的利润最多。其实不然,随着社会对现代物流的逐渐认可,人们认为真正的物流公司应该具备各项客户可能需要的服务。

企业规模偏小,信息化程度低。专业的物流企业应具备物流基本机能和柔性化的综合物流能力,但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扮演的还是“储运公司”的角色。大多数规模较小的物流企业只能在业务量较大、建设网点较方便的城市等小区域范围内活动,很难实现向用户相对较少、交通欠发展的周边地区辐射。

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相对落后,很多中小企业仅仅建立公司主页和内部局域网,没有对企业信息化做全面长远的规划,同时很难引进使用一些比较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中小物流企业规模小,资金投入少,制约了企业基础物流设备更新和物流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

运营效率低,经营成本高。衡量物流公司运营绩效的重要标志是看运输车辆的调度是否合理、运行的路线是否最优、车辆的空间利用是否达到满载。中小物流企业由于设备和技术力量薄弱,管理缺少经验,在实际业务运作中,往往会造成资源闲置,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导致物流运行成本过高的现象。据统计,我国货运车辆的空载率平均为49%,其中有17.2%的物流企业空载率达50%。

缺乏物流人才。很多企业认为物流服务只是个体力活,不重视物流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对员工的培养;另外,部分物流企业规模较小,为了增加利润,降低成本,对人才方面的投入较少。由于缺乏专业的物流人才,企业员工没有较好的物流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中,物流服务不理想,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三、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发展战略

培养中小型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核心竞争力上我国中小物流企业远远不是国际大物流公司的对手,如果各自独立争夺市场,很可能会受到内外竞争压力的打击。但是如果能够联合发展,共同开发,结成物流同盟,共同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共同投资物流基础设施,整合各自的优势,发扬各自的所长,实现互利互补,对市场进行片区划分,这样既能克服我国中小物流企业规模小、资金缺乏、力量薄弱、分散的弱点,又能实现优势资源共享,减少社会成本投入,同时还能壮大自身并与外资物流企业进行抗衡。

丰富物流服务项目,重视运输之外的其他物流环节,针对市场的具体需求来划分市场的层次性,加强增值服务。比如报关、货物分销、仓储货物管理、配送、加工等等都是吸引客户的服务项目,也是一直以来物流外资企业深受市场好评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小物流企业可以根据规模小的特点专门从事个性化物流服务,把自己的理念融入到服务之中,做成特色物流,提升服务品质和效益,增强客户的信任程度和依赖,从而打造自己的个性品牌。

建立信息战略联盟,全面优化物流系统。实施高效战略物流管理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持,而每个中小物流企业资金、技术、能力有限,不可能拥有物流过程所需的全部软件和硬件设施。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形成信息战略联盟。通过整合物流企业管理、技术、资源等多方面的核心能力,实现联盟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分享顾客和市场、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最后实现双赢的目标。除此之外,还应重视优质服务、高效快捷、合理利用空间、有效库存控制等多方面指标的提高,真正实现全面优化企业物流系统。

建立区域服务网络, 提高运作效率。根据客户的需求加强信息网络和结点网络的建设, 利用信息网络和结点网络, 可以加快对顾客定货的反应能力, 加快订单处理, 缩短从定货到交货的时间, 进行门对门运输, 实现货物的快速交付, 提高顾客满意度; 可以更好的对在途货物进行监控, 及时发现、处理配送过程中的意外事故, 保证定货及时、安全送达目的地, 更好地实现对顾客的承诺; 通过产品运输、仓储和配送信息的及时反馈的研究分析, 为生产企业提供信息服务, 增加市场需求反映的速度,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

注重培养物流人才,建立人才合理使用机制。中小型物流企业要获得长远发展,首先要建立完善的人才任用机制,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在当前的中小型物流企业中,精通采购、市场营销、财务等操作流程、专业素质过硬的物流管理人才紧缺。企业一定要具备识才之智,而且要有容才之道;优化配置物流人才的同时,也要注重用人机制的建设,制定的薪资水平及福利保障必须合理可行,建立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尽量留住人才。上述措施有助于企业物流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打造企业内部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市场的势头愈发强劲,中国的中小型物流企业更应该加强自身的危机意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要想在与这些国际巨头的竞争中赢得生机,我个人认为中国的本土的中小型物流企业应该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技术,寻找到其业务尚未进入到中国市场的间隙,专心搞他们业务涉及范围外的业务,尽可能的占据市场份额,避免与其过早的正面交锋,在防御中牵制对手的同时,不断稳固壮大自己。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