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质净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质净化范文1
中图分类号:S959
0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自来水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了人们不可或缺的基本物质之一。安全的自来水要进入寻常百姓家,需要经过自来水厂水源取水、水质管理和二氧化氯药品管理、供水系统管理、生产区安全管理等环节。要让人民群众真正用上优质安全的放心水,就必须把好每一个环节的关。
1 自来水水质的不安全性主要体现
1.1水源污染。据国家环境部门统计,我国82%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我国七大水系中,不适合做饮用水源的河段已接近40%:城市水域中78%的河段不适合作饮用水源:约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
1.2出厂水质是决定自来水水质的主要因素。自来水厂普遍采用沉淀过滤、加氯消毒的传统处理工艺来处理自来水。处理的过程中,监控不严或处理不当会造成出厂水浊度偏高,出水浊度高代表水中有机物含量高,同时微生物指标也随之高,消毒过程中氯同有机物、腐殖物相结合会生成三卤甲烷,卤乙酸等有机致癌物。
1.3二次污染严重。出厂水尽管符合卫生保准,但很多因素导致自来水的二次污染。自来水水质二次污染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①输水管道腐蚀、结垢。②附属设施和管道的施工等因素影响。③管道是枝状管网,在管道末端用户用水量少,水在管道中滞留的时间过长,余氯耗尽,细菌滋生和沉积物积累,形成死水,导致污染。
2 自来水水质常规处理方法
以地表水为水源时,常规处理主要是去除悬浮物质、胶体物质和病原微生物。在常规处理工艺中,混凝是向原水中投加混凝剂,使水中难以自然沉淀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相互凝聚,生成大颗粒絮体(伤称矾花),然后在沉淀池中沉淀下来,最后成为污泥排除。也可以在澄清池中同时完成混凝和沉淀过程。过滤是利用颗粒状滤料(加石英砂、白煤等)截留经过沉淀后水中残留的颗粒物,进一步去除水中的杂质,降低水的浑浊度。消毒是饮用水处理的最后一步,向水中加入消毒剂(一般用液氮)来灭活水中的病原微生物。
常规处理工艺对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和病原微生物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对无机污染物,如某些重金属离子和少量的有机物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地表水经过常规处理工艺后,出厂水的浑浊度可以降到1NTU以下(运行良好的水厂,出厂水浑浊度可在0.3NTU以下)。对于未受到污染的水源水,常规处理后能够达到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标准,其一般化学指标和毒理学指标可以满足对健康的要求。
在原水浑浊度较低(一般在100度以下)、不受工业废水污染且水质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可省去混凝沉淀(或澄清)构筑物,而是采用双层滤料或多层滤料滤池直接过滤。相反,当原水浑浊度高或含砂量大时,应在水厂进水u处增设预沉池或沉砂池再进行常规处理。而在水源受到较严重的污染时,可在砂滤池后再增设生物活性炭滤池。特殊水质需经过特殊处理。地下水一般无需经过常规处理,由泵提升后只经消毒即可作为饮用水,但如含有一定浓度的铁、锰、氟等时,必须有专门的除铁、除锰和除氟处理设施。又如原水硬度过高时,须将硬水加以软化,台盐量不符合要求时,可采取除盐和咸水淡化等处理。
目前水厂饮用水处理主要采用常规处理,即投药、混合、絮凝、沉淀、澄清或气浮、过滤和消毒的工艺流程。常规处理工艺目前仍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水厂所采用,在我国约95%以上的以地表水为水源的自来水厂都是采用常规处理工艺。
3 自来水净化工艺
以地表水为水源的自来水水质处理工艺如下:原水混合槽网格反应池斜管沉淀池气水反冲洗滤池清水池二级泵房供水管网
这种工艺的完成主要经历以下四个步骤:
(1)混凝反应处理。原水经取水泵房提升后,首先经过混凝工艺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加入水处理剂,使其与水均匀混合起直到大颗粒絮凝体形成为止,整个称混凝过程。常用的水处理剂有聚合氯化铝、硫酸铝、三氯化铁等。目前使用的是聚合氯化铝。根据铝元素的化学性质可知,投入药剂后水中存在电离出来的铝离子,它与水分子存在以下的可逆反应:Al3++3H2OAl(OH)3+3H+,氢氧化铝具有吸附作用,可把水中不易沉淀的胶粒及微小悬浮物脱稳、相互聚结,再被吸附架桥,从而形成较大的絮粒,以利于从水中分离、沉降下来。混合过程要求在加药后迅速完成。混合的目的是通过水力、机械的剧烈搅拌,使药剂迅速均匀地散于水中。经混凝反应处理过的水通过道管流入沉淀池,进入净水第二阶段。
(2)沉淀处理。原水从网格反应池进入斜管沉淀池,水流入沉淀区后,水中相对较大的颗粒团通过沉淀池的斜板时,会附着并最终沉淀到斜板底层,经过这道工序之后,水质将得到大大改善。沉淀下的各种杂质将由排泥车定期清理走,沉淀池将始终被保持在清洁的状态中。沿水区整个截面进行分配,进入沉淀区,然后缓慢地流向出口区。
(3)过滤处理。过滤一般是指以石英砂等有空隙的粒状滤料层通过黏附作用截留水中悬浮颗粒,从而进一步除去水中细小悬浮杂质、有机物、细菌、病毒等,使水澄清的过程。
(4)滤后消毒处理。水经过滤后,浊度进一步降低,同时亦使残留细菌、病毒等失去浑浊物保护或依附,为滤后消毒创造良好条件。消毒并非把微生物全部消灭,只要求消灭致病微生物。虽然水经混凝、沉淀和过滤,可以除去大多数细菌和病毒,但消毒则起了保证饮用达到饮用水细菌学指标的作用,同时它使城市水管末梢保持一定余氯量,以控制细菌繁殖且预防污染。主要是通过氯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在细菌内部起氧化作用,破坏细菌的酶系统而使细菌死亡。经消毒处理的自来水会被贮存在清水池,在通过水厂二级泵房的水泵加压后,洁净的自来水将沿着供水管道流入千家万户。为了保障供水管网的供水安全,供水厂根据管网分布、使用人口分布等情况,选取合理的管网点,每日对管网点进行水质抽查;同时,配合水务公司管网管理部门,对管道末梢进行定期冲洗,杜绝细菌滋生造成二次污染,保障供水安全。
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净化过程比较简单,可省去混凝、沉淀和过滤,直接加氯消毒即可。
4 做好自来水水质安全工作的措施
4.1加强水质处理管理,做好日常常规检测
在取水点、取水井点100m范围内严禁堆放垃圾及有害物质,严禁修建有害、有毒的厂矿企业。公司取水点设有防护标志,井口全部实行封闭管理,取水井点一旦出现水质污染或人为造成水质污染情况,立即暂停取水,同时启动备用井点,及时向市疾控中心、公安部门、市政府汇报,并会同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消除污染。待水质检测合格后,再投入使用。
4.2加强输配水管网的冲洗消毒
新运行管网在投入使用前要彻底冲洗消毒,抢修管线结束后在送水前也要冲洗。另外为全面掌握水质状况,在供水水源、水厂和配水管网上都设立有水质采样控制点,按照国家规定采样化验频次进行分析化验。同时,对水厂出水水质区别地下水和地表水进行水质管理考核,对地下水感官和一般化学指标等4大类35项指标进行细致的监测确保合格,对地表水则要求水质混浊度在1度以下,出厂余氯在0.4mg/L~0.7mg/L,这都优于国家相关标准。
水质净化范文2
关键词:流域湿地 水质净化功能 研究进展
一、流域湿地水质净化功能的内涵
湿地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自然资源、景观和生态系统,在维护生物地球化学平衡、净化水质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球原本的生态平衡遭到极大的破坏,同时,湿地生态系统遭到极大的破坏,导致其原有的湿地净化功能不断减弱,从而引发水质下降、物质平衡失调等一系列的生态问题。
二、湿地的水质净化功能
湿地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如同森林、耕地、海洋一样,具有多种功能。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美化环境等方面有其它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在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湿地具有去除水中营养物质或污染物质的特殊结构和功能属性,在维护流域生态平衡和水环境稳定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2.1天然湿地的自我净化功能
流域湿地本身就是天然的生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完成自我净化功能。但是由于今年来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村民在河内的大量作业活动,严重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使湿地难以完成水体自我净化。
湿地一项重要的作用就是净化水体。当污水流经湿地时,流速减缓,水中的有机质、氮、磷、重金属等物质,通过重力沉降、植物和土壤吸附、微生物分解等过程,会发生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反应,这个过程就像“污水处理厂”和“净化池”一样可净化水质。湿地在净化农田径流中过剩的氮和磷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需求的逐步提升,河流退化、面源污染增加、社区环保意识不强等问题也日益凸显,使得原本的湿地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水质和水量安全问题
2.2人工湿地也具有水质净化功能
天然湿地是处于水陆交接相的复杂生态系统,而人工湿地则是处理污水而人为设计建造的,工程化的湿地系统,是近些年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水处理技术,其去除污染物的范围较为广泛,其净化机理十分复杂,综合了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种作用,供给湿地床除污需要的氧气;同时由于发达的植物根系及填料表面生长的生物膜的净化作用、填料床体的截留及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作用,而实现对水体的净化。
人工湿地具有投资省、能耗低、维护简便等优点。人工湿地不采用大量人工构筑物和机电设备,无需曝气、投加药剂和回流污泥,也没有剩余污泥产生,因而可大大节省投资和运行费用。同时,人工湿地可与水景观建设有机结合。人工湿地可作为滨水景观的一部分,沿着河流和湖泊的堤岸建设,可大可小,就地利用,部分湿生植物(如美人蕉、鸢尾等)本身即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
三、做好湿地水质净化工作,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3.1流域湿地保护仍然存在着问题
湿地保护仍然是生态建设中的一个十分突出的薄弱环节,面临的形势还相当严峻。首先,面临着经济发展的巨大压力。过去的压力主要来自解决吃饭问题,为了增加耕地而大量开垦围垦湿地。当前的压力则更多的来自于对经济发展的追求,为了经济建设而过度开发湿地资源。其次,影响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一些基本问题未得到解决,特别是思想认识缺位,政策机制缺乏,资金投入缺少,管理体系薄弱。这些问题,导致了一些地方盲目开发利用、乱占滥用湿地的现象不断发生,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湿地功能不断下降,并且这种趋势还在继续。
虽然近年来在改善和保护环境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但现实仍然令人忧虑。各行各业的努力和成果并不平衡,大多数工业企业依然采取传统的生产方式,很少致力于可持续发展。污染企业正在全球范围内向最贫穷国家转移,而这些国家往往缺乏保护环境、卫生和生产安全的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商品、服务需求的增长正在抵消环境改善的努力。
3.2大力响应国家的湿地保护政策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去年,国务院批准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明确了湿地保护的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建设重点和主要措施。我国湿地保护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随着国家对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社会对湿地的认识正在经历着把湿地看成是荒滩荒地到将湿地作为国家重要生态资源的转变。相应的,在思想观念上正在经历由注重开发利用到保护与利用并重,并逐步做到保护优先的转变。这些转变虽然是初步的,但对湿地保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水质净化范文3
关键词:农田水质;湿地;生态环境; 净化水源
Abstract: This paper on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and wetland in China purification principle and purification are described.
Keywords: farmland quality; wetl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ater purification
中图分类号:S27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引言:
近年来, 由农业活动导致的面源污染成为了全球许多地区面临的环境问题。化肥的广泛施用,导致大量的氮磷进入农田生态系统中,由于现有的耕种方式对营养元素的利用率较低,因此含氮磷元素的退水经农田的生态系统进入到水体环境中,加剧了水体污染,富含营养严重,急需一种经济、可行、环保的措施来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低投资、低能耗、低处理成本和能脱氮除磷的废水生态处理技术已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 并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二级处理出水和农业废水的处理上。经实验表明:人工湿地对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物有较好的净化作用,已成为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实用而有效的工具。
1农业面源污染状况严重
据专家估算, 目前我国水体氮、磷污染物中来自工业、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水污染的大约各占1/3, 地下水有将近50%已被农业面源污染, 湖泊等地表水中氮、磷的50%以上来自农业面源污染。我国水体的面源污染占很大的比重, 已超过了点源污染。因此, 面源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最受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
1. 1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加
随着城镇化的迅速发展, 以及人口的增长, 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会不断增加。专家指出: 预计到2010年, 中国村镇污水排放量约270亿t。
1.2化肥投入量增加
我国人口众多, 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粮食的需要, 必须提高粮食产量。因此, 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情况下, 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化肥投入在逐年迅速增加。目前, 我国的化肥生产量和使用量已经位居世界首位。根据统计, 2002年全世界化肥总用量为1. 42亿t我国为4339. 5万t 约占世界总用量的30%, 单位播种面积化肥用量大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据调查, 化肥损失量中约有15%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水体, 造成水质污染。
1.3农药施用量大
我国是世界上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目前, 我国农药年产量达46万t(有效成分), 高居世界榜首; 每年的农药施用量23万t(有效成分), 居世界第一。我国平均农药使用水平为12.7kg/hm-2(有效成分), 蔬菜、果树和粮食作物(水稻、小麦)是使用量最多的作物。研究表明, 我国40%的水稻生产和大于50%的棉花生产中存在农药的过量施用现象, 在蔬菜、瓜果的生产中, 此现象更为明显。
2湿地的净化原理及净化作用
2.1 湿地作为地球上具有多种功能的生态系统,可沉淀、排除、吸收和降解有毒物质, 使潜在的污染物转化为资源。人工湿地(又称水生植物床) 一般由人工基质和生长在其上的水生植物组成, 是一种独特的“土壤-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人工湿地生物净化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一定的填料上种植特选的植物, 填料表面吸附许多微生物, 形成大量生物膜, 当富营养化水流过人工湿地时,微生物可分解水中的污染物, 转化为碳、氮、磷、水等, 从而被湿地上的植物吸收,使水质得到净化。人工湿地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其对有机污染物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废水中的不溶性有机物通过湿地的沉淀、过滤作用,可很快被截留, 进而被微生物利用,废水中可溶性有机物则可通过植物根系生物膜的吸附、吸收及生物代谢降解过程而被分解、去除。
2.2人工湿地对氮的净化作用
人工湿地除氮的途径主要包括植物的吸收、氨的挥发和介质的吸附以及微生物的反硝化脱氮。植物是人工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中氮的去除转化包括很多过程,其中一部分氮可以被湿地中的植物吸收通过收割得以去除。汤显强在种有7种植物的人工湿地中研究发现, 7种植物在去除COD方面没有显著的作用, 但明显提高了氨氮, 硝氮,TN的去除率。香蒲的氮积累量最高,达48.18g/m。金卫红等研究认为, 植物地上部对TN的吸收占湿地中TN去除量的46%。植物的生长高度能够反映氨氮、硝氮以及TN总体去除效果的变化。另外,基质也可通过一些物理和化学的途径去除污水中一部分氮, 还有一些研究表明, 基质吸附对人工湿地中磷的去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人工湿地基质通常所用的材料(砾石等)是惰性的, 不能认为是氨氮长期的汇集。Burchell等在各类型人工湿地试验中测得系统中的pH值都为7左右, 因此,人工湿地中通过挥发损失氨氮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
2.3人工湿地对磷的净化作用
磷常常被视为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诱导因素之一,因此, 污水除磷对于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人工湿地系统中的基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去除磷元素, 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廉价有效的废水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处理含磷废水时,对基质的筛选原则一般应考虑磷吸附效率、水力传导性、材料易得性和价格等多方面因素。磷的吸附速率通常受pH、Eh、吸附表面积和温度的影响。近年来应用的基质包括砾石、沸石、石灰石、粉煤灰、页岩、膨润土、草炭、蛭石等及其混合物,Drizo等综合比较了铝土矿、页岩、沸石、石灰石、轻质陶粒、飞灰、油性页岩等7种基质对磷的去除效果, 认为页岩对磷的去除效果最好。袁东海等分别选取了几种基质作磷的吸附试验, 结果表明,钢渣的吸附效果最好。火山渣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和孔隙结构,与表面光滑的砂子相比, 火山渣具有更强的吸附效果。此外陶瓷碎片也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湿地基质。但是也有研究认为, 填料对磷的吸附是非常有限的。在湿地建成运行初期, 基质吸附作用明显,湿地能较好地发挥截磷功能, 但随着湿地的运行, 土壤吸附趋于饱和,吸附作用减弱。张奇等采用水动力弥散和吸附理论建立了表流湿地水) 土界面磷通量模型, 定义了湿地汇) 源转换的临界水体磷浓度值,解释了湿地对磷去除功能退化的机理和汇) 源转换条件。基质在某种程度上可被视为“磷缓冲器”,其具体作用是调节水中磷浓度, 吸附磷最少的基质最容易释放磷。
研究发现, 水生植物在生长旺季, 总磷去除率为。不同植物的除磷效果差别很大,水芹湿地对磷的去除优于凤眼莲湿地, 芦苇湿地优于茭白湿地。王庆海等对北京地区9种水生植物在潜流人工湿地中去除污染物的研究中发现植物生物量对氮磷累积量的影响力大于氮磷含量对氮磷积累量的影响力。但有学者认为, 砾石床人工湿地中总磷的去除率与植物的生物量没有线性关系, 说明植物的对总磷的去除有一定的局限性。
2.4人工湿地对有机物的净化作用
人工湿地对有机污染物具有较强的去除能力。6种基质对有机物去除效果的从高到低的顺序为:砂子>煤灰渣>瓜子片>砾石>钢渣>高炉渣。有机污染物的去除主要通过好氧降解与厌氧降解完成。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分为不溶性有机质颗粒和可溶性有机质颗粒两部分。大量的植物根系和基质, 使不溶的有机物通过在基质和根区表面的重力沉淀、截留和吸附等作用被分离去除。可溶性有机物则通过植物根系生物膜的吸附、吸收及厌氧好氧生物代谢降解过程而被分解去除。根际微生物不仅能够降解吸收有机物, 而且其分泌的酶类也能够降解有机污染物。
水质净化范文4
关键词:水质等级样本;优化估计;水体的水质等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008-01
一、问题提出
众所周知,水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尤其对人类,饮用水的卫生和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对天然水质造成的污染日趋严重。因此水中污染物净化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有针对性的处理天然水体和饮用水中低浓度、高毒性、难降解污染物 (如多溴联苯醚、全氟辛酸(磺酸)、消毒副产物、内分泌干扰物、PPCPs(抗生素)等),我们建立了水质评价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和模拟。从而对天然水体和应用水体中的物质进行检验,能够考察一些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影响,有效预测几种污染物在各个环境介质中的动态变化和受污染环境的恢复情况。为决策部门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
二、水质评价数学模型建立
建立水质评价数学模型的步骤可归纳为如下3步(以Shepard插值法为例):
1、根据水质评价标准表随机生成水质等级样本系列x( i, j) 及y( i) , i = 1, 2,…, n, j = 1, 2,…, m,
设根据水质评价标准表产生某次水样的标准水质等级及其水质指标分别为y( i) 及{x*( i, j ) |i = 1, 2, , n, j = 1, 2, , m}。 其中, n, m分别为样本容量和水质指标数目。污染越严重, 水质等级就越高, 最低水质等级设为1, 最高水质等级设为N。 为消除各水质指标的量纲效应, 使建模具有一般性, 对水质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
三、模型评价
研究结果表明: 用SP模型进行水质评价属于非函数模式类的评价方法, 其评价过程直接由样本系列驱动, 方法直观、简便, SP模型的评价结果是实数值, 精度高。但该评价方法如何合理构造评价指标集与评价等级之间函数关系有一定困难;该方法可在具有评价标准表或具有评价样本时采用。
参考文献:
[1] 金菊良.杨晓华.金保明.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新模型[J],中国环境监测.2000.16(4):42-47
水质净化范文5
记者拨通了某品牌“自洁型厨房净水器”的销售热线,对方热情地介绍道,只要直接将净水器安装在水龙头上,流出来的就是健康、环保的直饮水了。据称,这种产品采用快接式整体滤芯结构,铁锈、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都会被“阻截”住,流出来的水绝对卫生。
一位李先生向记者反映,上个月曾有两个销售人员去他家上门推销一种售价为490元的“净水器”。“当时我心想,只需几百元,就省了每周买桶装纯净水的钱,多划算。可用了这种‘净水器’后,总觉得水还是有股异味,全家人心里直打鼓,这水真的能直接喝吗?”
据北京市自来水集团的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从北京市自来水厂出厂的自来水都能达到“直饮”标准,但由于部分楼房的供水管线生锈以及高位水箱不干净等问题,造成了自来水的二次污染。所以,居民家中的自来水不能保证直接饮用,但烧开了喝是没问题的。
记者随后采访了清华大学水质科学研究所王占生教授。他说,一项对全国35个城市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城市供水有20%不达标,这就使一些家用水质净化器应运而生。“但净水器产品市场还比较混乱,光是在产品名称上,各个厂家的叫法就不同,有的叫净水机,有的叫直饮机,有的叫过滤净水器,让消费者眼花缭乱。其实,国家对水质处理器的功能和卫生安全性有严格要求,购买时,一定要注意查看是否获得了卫生部颁发的‘卫生许可批件’。”
王教授介绍,目前,市面上正规的净水器一般分为以下几种:活性炭过滤,其主要目的是除去水中溶解的有机物和余氯,这种处理方法约占整个市场的56%;逆渗透方法,利用膜技术除去各类杂质,制造导电度较低的水,约占38%;离子交换树脂,可除去钙、镁等物质,约占6%。
常见的接在水龙头上的净水器多属于第一种,价格在几百元左右,这种经活性炭净化的水最好不要直接饮用,因为它虽然可以过滤掉一些水中的杂质,但对病菌的吸附能力较差。这样的水直接饮用后,会危害人体健康。此外,这种设备一旦使用时间较久,活性炭就会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经检测,水中的细菌数往往超标。因此,住户必须定期清洗、更换滤芯。后两种净水器虽然净化效果较好,可以直接饮用,但造价高,市场价在几千元。
水质净化范文6
关键词:远水区;近水区;亲水区;水中区;水生植物;四季变化
水生植物是指生长在水系各区能够自然生长的植物,包括在水区和潮湿陆地区。水生植物种类包括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景观水区分为远水区、近水区、亲水区和水中区,其中由于四季中降水量的变化以及水生植物的亲水程度,因此各个区域的水生植物随着四季变化有着不同的应用。
1 远水区的植物四季变化及其应用
远水区主要是距离水3m左右,其生长水生植物主要是湿生植物,湿生植物是指在潮湿环境中能够适应的一类水生植物,它们生长的潮湿环境在陆地和水体间包括芦苇、沼柳、莎草、水杉等水生植物。
在远水区,受到水系的四季变化影响大,即受到四季的降水量变化大,中国东部受季风影响大,水系远水区干湿情况变化大,与此同时,远水区的水生植物受到的影响也随之增大。该图表示中国东部的四季降水变化情况:
从中可以看出,夏季降水量最多,冬季降水量最少,也就是说在夏季远水区的水生植物存活率大,冬季远水区的水生植物枯萎率高。
2 近水区的水生植物四季变化及其应用
近水区距离水区2m左右,其水生植物的生长与远水区相似,都为湿生植物,但其存活率高,要求也更大。植物材料在观赏价值在较高的体现外, 更应该具备一定的实用功能即去污能力,从而达到水体自我净化的效果。比如芦苇、菖蒲、水葫芦等都是通用的非常优良的品种。除此之外,当地的野生水生植物通过大量的挖掘引种也能起到显著地效果。这些植物材料丰富了近水区水体景观配置应用内容,在为水体绿化、美化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另一方面,在生态系统中,如果物种越繁多,结构越复杂,那么其生物的稳定性也越高,所以为了保证近水区的水生植物物种稳定发展,我们可以增加近水区的生物多样性的应用,比如增加生长在近水区的一些生物贝壳、小虾等,或者一些种类众多、数量巨大的微生物,使其与水生植物以“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环环相扣”的生态性原则相互发展,各种生物稳定持续的发展,在生态平衡的发展上达到完美的地步。在近水区,更要根据各个水生植物的季节生长规律,保证植物能够健康发展适应四季水系的变化从而发挥其功能。当然,在有些水系的入口处会流速较大,泥沙较多,在此情况下,我们应该在入口处的近水区种植发达根系的、强健根基的、能够在泥沙冲击和水流冲击下影响较小的水生植物,如芦苇等。
3 亲水区的水生植物的四季变化及应用
亲水区也叫做滨水区,在蜿蜒的河水中,河水波光粼粼,在潺潺的河水旁,丰富多彩的水生植物在河畔熠熠生辉,使河流的景色更加让人留恋。植物材料在观赏价值比较高的体现外,也被称为“天然的净化器”。在如今水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日益减少的危险情况下,通过充分利用水生植物,不但能丰富亲水区景观,而且能改善水体质量,减少污染,使人们真正观赏到“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的亲水区景观。
当前,一般我国城市亲水区作为驳岸的是硬质化材料如浆砌石等,仅仅只是考虑防洪问题却缺少考虑滨水生态因素,并且对于水质改善的方法上也没有具体适用的能兼顾生态的方法,如果在水体的观看效果上再缺少植物的烘托,那么水体的景观上,实用上都显得单一和单调乏味。一方面在品种的选择上要适应区域环境的变化,符合不同区域的要求,尽量使景观效果和水质净化能够同时达到目标;另一方面,植物配置要讲究水系景观之美的原则。在配置应用水生植物时,植物的色彩、线条甚至姿态都是组景和造景的重要取决因素。在亲水区大量种植水边植物也可以使水的层次感得到提升。当然我们要注意以下原则:“要注意协调植物群落配置后的立体轮廓线与水景的风格;要注意疏密问题即:水生植物与水边的距离不能一样的远近,一样的疏密,不能有相等的距离来种植。要留出必要的让游客观看的空隙;要注意对视觉作用不大的水边,可加大植物的配置密度,以形成绿色景观;栽植的植物要严格控制它的蔓延,有时能设置隔离绿带,有时可缸栽放入水中。水生植物配置可单一栽植。”比如近水区的水生植物配置可以这样设计:由于近水区在水面与陆地的分界线周围,所以近水区的植物应该配置使水面和陆地都能够达到平衡和融合,即植物既能够保证在水面的观赏效果,又能够保证装饰堤岸,完成过渡。因此我们要选用潜水植物,如溪荪鸢尾等。亲水区也可选用水生植物组团,虽然其高低错落,但反而使景观更具有自然的韵味。如美人蕉、千屈菜、慈菇组团;菖蒲、睡莲组团。
4 水中区的四季植物四季变化和应用
水中区的水生植物品种繁多,包括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漂浮植物和浮叶植物。
沉水植物是指完全的沉在水下的水生植物,其整个植株包括茎叶都全部没于水中。如水藓等。挺水植物顾名思义是挺出水面的水生植物,主要是茎叶在水面之上。常见有荷花、香蒲等。而漂浮植物是指漂浮在水面之上的,不管是茎叶还是根茎都不在水中。而是附在水面之上的,有时部分也埋没在水中。如浮萍等。浮叶植物与漂浮植物相反,它的根茎深深地埋在水底,茎悬浮在水中飘渺,叶反而浮在水面上。如睡莲、勾芡等。在不同的水中区的水生植物的配置应用不同:
配置宽阔水域的水生植物时,要注意远观问题。即:在面积较大的宽阔水域中,更重要的是注意整体效果,注重在整片水域中所带给人的观赏效果,所以要在群体景观上有着重考虑,同时也不能忽视植物的个体效果。只是相对来说对整体的把握和营造上更加有重点。在此方向上,可以采用大面积的或者大色块的种植方式,使人感受到一种威武、壮观的大气形象和感觉。比如大量种植荷花或者睡莲,抑或大量种植千屈菜或多种水生植物组合。这样的方法可以使大面积水域的景象更加壮观;相反,配置面积较小的地方水生植物时,对植物的单个形态把握要求较高,因为在水域面积较小的地方,人们对水域的的植物会主要考虑近观效果,因此,如果是单株、单丛的景观来看则更加符合大众的审美观念。所以对植株的单个的生长形态,生长色彩的光鲜度和单株的色彩搭配上都比大面积的水域有更高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水面的镜面作用特别需要注意。水生植物配置要符合水面大小的比例,一般来说超过水面的1/3是不允许的,因为这非常容易影响水面倒影效果及景观透视线。在景观丰富方面,我们可以注意植株种类的搭配和色彩的搭配,在大面积水域中,对其种植应要考虑水缘植物应该间断种植。在小面积水域中,应要注意水面的点缀,使水域看起来更加具有效果感和自然感。
另一方面,我们要考虑到水生植物对景观水系的经济价值。除去我们上面论述的水生植物有观赏价值,有实用价值,有生态价值,我们还有看到水生植物在景观水系中的经济价值。造纸材料中,芦苇是上等的原料,荷花在夏季不仅是出淤泥而不染,而且全身是宝,荷叶是重要的入药原料,藕、莲子是著名小吃。浮萍可作为牲畜的食物。
5 总结
景观水系的四季变化主要是东部地区降水量造成的变化,而对水生植物造成的影响主要是在远水区和近水区,同时水生植物在亲水区和水中区内的应用是有多方面的,水生植物对景观水系的影响和带来的价值也是多方面的。随着建设生态环境和生态城市越来越成为社会的重要课题,我们对水生植物的发展、搭配、应用也越来越全面,水生植物对景观水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同时,其发展空间和应用范围也随着社会发展有了显著的提高。我们对水生植物的重视程度也在提高,值得肯定的是,我国的野外水生植物资源丰富, 所以我们更加要加强水生植物在景观水系方面的研究和探讨,为我国的农业、生物以及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