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用纸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节约用纸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节约用纸范文1

2、呼吁社会课本循环使用。课本循环使用有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爱书习惯。

3、拒绝过分包装、装饰的物品。

4、不用或少用贴膜纸张、一次性水杯、饮料纸包装等不可再利用的纸制品。购买纸张时尽量选择再生纸。

5、把废书报、废纸等集中回收再利用。

6、用过的纸另一面可以写草稿、便条或自制成笔记本使用;过期的挂历纸可以用来包书皮。

节约用纸范文2

7月3日 星期六 天气晴

从今天开始,我就要开始写暑假日记了,我把我和哥哥把以前没用完的本子和纸,清了出来。

我把这些纸订起各种各样的本子,草稿本、英语本、数学本、语文本……许许多多本子。这样既节省了钱又节约了纸。我又把一些用完了的纸收集起来,卖掉,这样我们既赚了钱,又让这些纸利用起来。

我真希望大家也能节省纸,节省钱,养成一个自理能力强,又节约钱的好孩子。

我的这个暑假,要从节约用纸开始!

节约用纸范文3

一、从操作方面:

1、单位时间内制冷效率的高低,由氨(其他制冷剂也一样)在一定温度时一定的饱和蒸气压力与冷冻机入口压近似。我们对空调间温度操作,蒸发温度应比空调间温度低8℃~10℃。譬如空调间温度-15℃则蒸发温度应调节在-23℃~-25℃。即冷冻机入口压力(绝对压力)0.165Mpa~0.15Mpa(这数据从氨的热力性能表查出)为最佳控制点,制冷效率最高。如果蒸发器浸在盐水槽中,蒸发温度应比盐水低5℃。如盐水-10℃则蒸发温度控制-15℃,即冷冻机入口压力(绝对压力)0.241Mpa为最佳控制点。如果冷冻机入口压力低于最佳控制压力,则在单位时间氨循环量减少,单位时间降低温度也慢,耗电量大。如果冷冻机入口压力大于空调间或盐水温度假设为-10℃,但蒸发温度若调高于或等于-10℃,则空调间或盐水槽温度是降不下来(以上原理也适合于其他制冷剂,用热力表查表操作)。

2、氨在一定温度下(其他制冷剂也一样,具有一定饱和蒸发压力,当我们发现冷冻出口压力表针摆动剧烈,说明氨纯度发生变化,氨内的不凝气体增多,冷凝压力上升,耗电量大又不安全。标准冷凝压力=(冷却水入口温度X℃×0.25+6)÷10

若大于标准冷凝压力,则应处理掉内中不凝气体,否则耗电量大。

3、洗冷凝器(家庭空调一年最少把灰尘刷干净1次)。冷凝水垢0.1mm,制冷效率降低4%,耗电增3%。

4、一天最高温度一般出现在中午1~2点时,最低温度出现在凌晨1点至天亮。我们要尽量避开温度最高气温时开车。尽量安排在最低气温时开车。每天温差一般在10℃左右,冷凝温度降低1℃,制冷效率提高4%,耗电量减少3%。若以每天温差10℃来计算,在最低气温开车,耗电量减少30%,制冷效率提高40%。

5、假如冷冻机曲轴箱油液面的冷冻油不宜太高。我曾做这样实验:6W-125型冷冻机曲轴箱的有两个视油镜,一个加满,另一个油视镜扣到1/2,运转6小时,油视镜油降低6mm,再连续运转38小时,油机器正常运转,油视镜油降低6mm。实验证明,液面应控制1/2~1/5,耗油量最少。平常应该控制好油液面,常常从系统中放油。

6、油泵不宜控制太高油压,若油压太高,耗油大,降低制冷效率,耗电量也增大。

二、从维修方面:

1、冷冻机大部份是活塞式冷冻机。活塞与顶部间隙叫死隙。死隙太大,降低冷冻机效率,耗电量大,一部份气体无法排出,第二次再压缩造成机出口温度太高,易使排出冷冻油炭化,附在阀座成阀片与阀座密封不严。在单位时间排气减少即造成耗电量大。

2、修理冷冻机应用柴油或汽油检查阀座与阀片是否泄露若泄露,要拆开检修磨好,用红油阀片,在阀座上转2圈,一定要连续接触面70%以上,否则重新磨合至合格为止。

3、活塞环、油环搭口间隙:一般说明书搭口间隙4‰,多年实践证明,搭口间隙控制3‰最佳,比4‰间隙使用寿命延长近一半,耗电量也少。

检查活塞油环弹力是否够大。将它张大与活塞直径一样大,再松开,是否搭口间隙有否保持原有间隙一样;若不一样说明弹力不够变形了,若这种不合格活塞环装入后,耗油肯定大,耗电也大。

几根活塞环油环装入时搭口在活塞圆周上等分排列。否则带油量大。

4、检查活塞环油环透光度。把它放在汽缸中检查,若透光度小于45°,在搭口处小于30°,否则,为不合格,不能装入。因为将使带油严重,耗电量大。

三、从设计方面:

1、在冷冻机能力许可范围内把蒸发器面积尽量扩大,使单位时间蒸发量大,提高制冷效率,是节约亚用电好办法。

2、适当加厚保温。如:目前大部份-20℃库房,保聚苯乙烯泡沫板厚度为25cm但有人实验将保温厚度为35cm,保温材料多用了,费用增多,可是节约用电更多,只要一年全部收回成本,从前期来看,收益匪浅。

节约用纸范文4

凋零的花,是否再无重开之时

片伤的水,已断然决流

我问,世间便不存真挚的爱么

悠然而已的乐曲渐随尘埃远去,那回环的音时刻缭绕与激荡在我心间,我内心的弦音被深深触动.我未记下,便已逃离许久,荡放的暗夜,冷酷.漫步,如同,小刀刻在皮肤,它并不是宛若瓢的伤疤。却已极其微小的伤口,终日寒痛,6,却找不到结局.

紫晶的心冷却在冰棺.我象个傻子,依然在追寻,即使我明白,痛苦只加于与我一身罢了.本已不再流血,又为何寻根究底,再碰伤疤,虽然清楚,再次破碎,便不会愈合.

节约用纸范文5

[关键词]节约集约用地;土地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3-0273-01

0.引言

土地供需的矛盾一直是我国的一项重要问题。2007年,我国的耕地面积为17亿亩,根据2020年18亿亩的耕地要求,每年可以征战作为耕地用地的面积大约为200万亩,这还无法达到建设用地需求面积的五分之一。除此之外,土地的使用方面仍然存在土地低效率使用、生态环境恶意破坏以及土地资源欠缺等现象。对此,研究节约集约用地环境之下的土地管理机制对于我国土地应用发展有着显著的显示意义。

1.节约集约用地的土地管理机制现状

近些年,我国各个地方政府针对国家的政策发展需求,在推行土地资源的市场配比、探索节约集约用地的途径等方面有了初步的成就[1]。

1.1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识更深层次强化,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基本完善

随着国家政府提出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之后,各个地方政府对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视度也在不断提升[2]。在发展模式以及发展思路的抉择方面,需要更加注重土地资源的影响因素。与此同时,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也在不断建立。在国家的相关建设用地标准的基础上,许多地方等级政府都制定了相应的节约集约用地标准,从微观、宏观两个层面上提出了全新的节约集约用地标准,构建了既有城镇与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规划控制标准,还有涵盖工业建设项目在内的各种行业建设项目指标。

1.2 突出重点,提升节约集约用地工作质量

各个等级政府都将节约集约用地作为系统性的工作来对待,严格按照土地的使用整体规划以及年度土地使用计划进行整体性控制,在整体上,严格控制用地规模[3]。严格建设用地的审批管理,将节约集约用地的显性方式真正落实到管理的实践当中,并且严格执行;推动省级、市级项目建设的控制标准,强化对节约集约用地的微观层次的管理;推行工业用地制度的落实,提升土地资源的市场分配效果。例如,甘肃省自从节约集约用地政策出台之后,在整个省范围内大规模实施了闲置土地清理工作,做到管理制度落实、清查摸底准确等工作要求。

1.3 节约集约用地获得了明显的收益

就目前的节约集约用地用地收益情况而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严格按照建设用地计划指标[4]。例如,全国新增建设的用地计划指标在2007年时,已经投入使用25万公顷,占全国的计划65%。在经过国务院批准之后,减低新增建设用地总共5600公顷,降低占用的耕地约3600公顷。这一数据也显著说明用地制度的管理有明显的成就;2、合理应用闲置土地。按照国家闲置土地的处理策略,各个地方政府强化了对闲置土地的处理力度以及清理及时性。例如,在山东省中,2012年以来,先后总共清理闲置土地1000余宗,面积达4000公顷。整个省连续三年盘活库存建设土地占据整个建设用地供应量的一半以上;3、招拍挂出让土地力度。经过招拍挂出让土地的政策全面实施,我国土地市场的动态监测显示,一年内以招拍挂的方式供应工业用地总共1.5万公顷,同比增长7倍左右,占工业用地供应的15%。

2.节约集约用地的土地管理机制创新对策

2.1 强化土地使用整体规划,合理布局

各个等级政府应当实施最为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并将其纳入到各个等级政府的土地利用整体规划编制以及土地使用总体规划审批的项目之中,合理调和年度用地的计划调配模式,深切落实保障国家、省级市级重点项目的建设,并鼓励各个地方落实最为节约集约的用地制度[5]。及时完善各个等级土地的使用规划编制,将城乡建设的用地体系、增加的建设耕地规模以及人均城镇工业用地作为管理性的新指标,并合理制定农村居民用电以及工业用电的边界,从而构建一个土地节约集约使用的“反向约束机制”。

2.2 建立建设用地普查评价制度以及节约集约用地考核体系

各个等级的政府应当将节约集约化的土地使用情况归纳用地普查评价体系当中,对各个建设用地的状况、强度以及综合承载能力进行全面性、详细的分析与调查。在我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根本上,以地籍调查为根本,掌握城乡建设用地的基础,并按照此基础,制定相应的区域挖潜盘活存量以及实施方案和计划,并实现相应的用地建设政策。合理规划用地的审批、城市规划以及用电供应等工作的关系,明确权力义务以及规章流程,从而实现相应的信息资源科学性共享与分配。与此同时,构建节约集约用地考核评价体系,使考核评价结果归纳到政府的职能部分管理责任项目中,并将其作为建设用地粘度计划指标的分配以及新增建设用地的审批依据。针对整个区域内的节约集约用地考核评价进行单位性建设用地,对地方的GDP产出、固定资源投资规模以及新增建设用地消耗作为考核评价体系的主要指标,并构建相应的末位限制新增规模以及暂停建设用地审批的相应规章制度,实现相应的奖惩激励惩罚制度。

3.总结

综上所述,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工作中,应当积极分析生态保护控制方式,提升土地的利用同时维护生态的保护质量。土地的利用必须坚持生态平衡原则以及整体性保护原则,着重体现土地开发利用是否对环境形成负面影响、环境资源以及生物生存环境是否受到保护等等,只有在这样的土地管理制度下,节约集约用地才能够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学明,石磊.国家节约集约用地约束下的土地管理制度创新模式研究――以合肥为例[J].预测,2011,30(5):64-69.

[2]丁新务.土地管理要由“平方”向“立方”转变--对节约集约用地的探索与思考[J].资源导刊, 2014(7):14-16.

[3]吕晓,牛善栋,黄贤金,等.基于内容分析法的中国节约集约用地政策演进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15,29(9):11-18.

[4]瞿理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湖南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对策探讨[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2(5):41-45.

[5]刘建伟,孙连彬,朱孝建.临沂市节约集约用地调查分析及对策[J].山东国土资源,2015(7):80-83.

节约用纸范文6

[关键词]节约集约用地;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中图分类号]F2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308―2670(2m0)02―0087―03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作为参与国家宏观调控的职能部门,身兼保护耕地资源和保障经济发展的双重重任。粮食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物资直接关乎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更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粮食安全直接取决于耕地的保护力度和现行的用地制度。在我国目前人多地少的情况下,除了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外,实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也是不二的选择。本文就目前我国节约集约用地情况、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做以粗浅的分析。

一、我国节约集约用地现状

近几年,各地认真贯彻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推进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探索节约集约用地的有效途径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节约集约用地意识进一步加强,节约集约用地制度逐步建立

国务院提出促进节约集约用地要求后,各地对节约集约用地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在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选择上,更加关注土地资源的约束条件,内涵发展意识增强。同时,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也随之逐步建立。在国家相关建设用地定额标准基础上,大部分省级人民政府制定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提出了集约用地控制标准,建立了既有城镇和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规划控制指标,又有覆盖工业建设项目在内的各业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指标,并对投资强度做出了规定,明确了不同级别、区域、开发区用地投资强度指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控制指标体系基本建立。特别是合理限制房地产开发用地单宗的规模,明确规定了不同城市主城区单宗地出让规模。目前,各地对此都做了大量探索,强化了节约集约用地相关政策,并以此推动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的落实。

(二)突出重点,强化节约集约用地工作措施

各级政府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控制,在总量上严控规模;严格建设用地审批把关,把节约集约用地的现行政策落实到管理实践中,严格执行;推行国家、省建设项目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控制标准,增强对新上项目节约集约用地的微观层次管理;推进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落实,强化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功能。重点领域重点抓,一是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例如山东省自2007年以来,在全省范围内大规模开展了对闲置土地的清理工作,做到清查摸底到位、处置措施到位。二是积极推进旧城旧村改造。实施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统一规划、配套建设,重点改造棚户区、城乡结合部,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三是加大城镇地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高城镇土地开发利用强度,提高建设项目建筑层数,有效提高城镇土地利用率。四是强化园区管理,促进园区成为集约用地的示范区。

(三)节约集约用地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严格审核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成效显著。2007年前三季度,全国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已使用24.87万公顷,占全年计划的64.3%。在报国务院批准后核减新增建设用地5692.8公顷,减少占用耕地3599.7公顷。从严审查报国务院审批的单独选址项目用地,2007年国务院批准单独选址项目417个,占地10.13万公顷用地,核减不合理用地850.09公顷,其中耕地582.47公顷。二是清理盘活闲置土地,效果明显。根据国家闲置土地处置政策,各地加大了对闲置土地的清理和处置力度。例如山东省自2007年以来先后清理盘活闲置土地776宗,面积2443公顷;全省连续三年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占到了全省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50%。三是招拍挂出让土地力度,逐步加大。2007年前三季度,全国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面积大幅增长。根据全国土地市场动态监测,2006年12月至2007年8月,以招拍挂方式供应工业用地12400公顷,同比增加6.7倍,占工业用地供应总量的13%,同比提高10.3个百分点。

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面临的问题

全国各地节约集约用地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节约集约用地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对节约集约用地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认识不清,部分地方对辖区建设用地情况缺乏正确认识和了解;对正确处理“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缺乏正确认识和全面理解,“外延扩张”仍是不少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主要观念与选择方式,甚至有个别地方将争取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作为政府职能部门主要任务来抓;对节约集约用地工作的重视程度,没提高到与“节能减排”等类似制度的高度来认识。对建设用地利用潜力缺乏了解,针对土地潜力分析的土地调查基础工作还没有真正启动。

(二)调控节约集约用地的机制不完善

主要体现在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滞后。相当多的城市年度建设用地指标不集聚、不规模,零星、插花式布局较多,呈现出零乱布局的特点,不利于节约集约开发利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分配对区域现状节约集约利用程度与有效需求等节约集约因素考虑不足,指标分配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没有起到限制粗放、鼓励节约集约的调控作用,甚至出现了不少按计划办理征收转用后迟迟供不出地的现象;城市规划对节约集约用地的控制功能发挥不足,宽马路、大广场及交通、能源、水利等线性项目规模大、布局不合理和重复建设普遍存在,形成了背离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的现象。

(三)节约集约用地目标任务不明,制度缺失

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是一项综合制度,需要相关领域和部门的协调联动,形成共同的约束激励制度与机制。目前,一些地方节约集约用地意识不强,对本地土地利用潜力及节约集约用地工作目标不明,只能对具体地块产生改造意向,缺乏阶段性任务和长远目标。同时,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与机制的研究与建设同样缺乏,没有形成真正有效的约束与激励机制,如:节约集约用地的评价规则与考核办法尚未形成,对节约集约用地程度缺乏量化的衡量判断标准与尺度;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与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配及存量建设用地挖潜没有合理挂钩;相关部门没有形成协调联动与共同责任机制等,这些都影响到长效机制的建立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的落实。

(四)现行政策与标准没有真正落实到位

国家有关建设用地指标在个别地区、个别项目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关于建设用地开发利用强度的指标控制在一些地方没有很好执行,建筑密度、容积率等指标在一些地方违背国家控制指标;经济投入产出控制不严,如工业等用地实行招拍挂出让,并明确投资强度等要求,有些地方虚报投资额,部门控制不严,拿到土地后失去了监督。也有一些项目由于资金困难、虚报投资额等因素,在进行阶段性投资后,停止建设或停止资金投入,致使项目用地达不到相关规定的要求。项目停止建设后,由于进行了一定的投资和一定规模的建设,又不符合闲置土地的条件,无法按照闲置土地相关政策予以处置。

三、完善我国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的思路与对策

(一)加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合理布局建设用地

各级政府应将落实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纳入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批的重要内容当中,调整建设用地年度计划分配方式,将有限的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用于保障国家、省重点项目建设和鼓励各地落实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上来。尽快完善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戈0修编,把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和人均城镇工矿用地列为约束性指标,合理框定城镇工矿和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扩展边界,形成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倒逼机制”,为城镇内涵挖潜、农村居民点改造整合提供依据。同时,建立起建设用地总规模、规划建设预留地总规模扩展与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分配统一管理制度,并将集体建设用地、违法用地、宅基地等各类新增建设用地纳入建设用地年度计划指标执行情况监督考核体系,对超计划用地的部门和地区,按违法用地予以查处,同时扣减下一年度相应的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二)建立建设用地普查评价工作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考核评价制度

各级政府应将土地节约集约化水平纳入土地调查基础工程。对各类建设用地的利用状况、利用强度、综合承载能力等进行全面调查和综合分析评价。在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基础上,以地籍调查为基础,摸清城乡建设用地家底,依此基础,制定区域挖潜盘活存量建设用地计划与实施方案,并实施相应的建设用地政策;理顺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审批、建设用地供应和建设用地供后监管的工作关系,明确流程和相关的权利义务,实现相关信息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共享。同时,建立节约集约用地考核评价制度,将考核评价结果纳入政府职能部门管理目标责任制,作为建设用地年度计划指标分配和新增建设用地审批的重要依据。对区域节约集约用地考核评价应建立单位建设用地GDP产出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与新增建设用地消耗相结合的考核评价制度,并建立起末位限制新增规模甚至暂停建设用地审批制度,实施相应的奖惩激励制度。

(三)规范建设用地供应管理

政府职能部门应按照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对各类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进行修订,理顺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编制、执行、考核工作关系,并对照国家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对近几年各类用地标准的执行情况组织分析评估,适时修订和不断完善各类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加快城市规划相关技术指标的制定和修订,合理确定城市道路、广场等公共用地规模。建立各类建设用地指标的部门联动机制,从严控制相关规划、建设项目用地标准的执行。制定实施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管理办法,强化土地供应计划调控。各级政府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存量土地状况,合理确定各类建设用地(特别是房地产和工业用地)规模,并落实到具体地块;根据土地市场供应变化,适时调整土地投放时机、方向和规模,发挥供地计划对市场的调控作用和投资的引导作用。加强建设用地供应的统一管理,严格落实工业、经营性房地产项目用地的招拍挂出让方式供地,落实好土地划拨决定和土地出让合同签订,及时公开供地计划、供地程序、供地结果的相关信息,严格执行产业政策、供地政策、划拨目录和用地定额标准,实施有保有压的供地政策,提高土地准入条件,优先保障国家重点发展的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和民生工程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