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美德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弘扬传统美德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弘扬传统美德

弘扬传统美德范文1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以及现代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在经济领域内出现了一些不良的道德倾向,一些人价值观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见利忘义、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等等。作为一名教师,要充分利用高中政治这一学科的优势,使学生既具有现代经济意识,紧跟时代形势的发展,又不失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秀传统美德,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一、既要有理财意识,更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坚持传统美德中“重义轻利”的价值标准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也将进入金融投资的时代。为了让学生适应未来金融资本市场的发展,我们应当培养学生投资理财的意识与能力。在学习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时,带领学生了解储蓄存款、股票、债券、保险等金融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投资观,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注意投资的多元化,既要注意投资的收益率,也要注意投资的风险性。

在价值理念多元化的当代社会,每个人追求个人正当利益本无可厚非,但若利字当头,唯利是图,和谐社会将无从说起。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利益的协调,但是更离不开“义”。“重义轻利”才能创造出和谐有序的环境。如在讲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时,让学生理性地认识和对待货币,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用正当手段、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获利致富是光荣的。

二、既要有资源节约观念,更要勤俭节约,从点滴做起,从我做起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这种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道路。所以必须培养学生的资源节约观念。在学习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时,引导学生树立资源节约观念。这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

行胜于言,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学生不仅要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更要践行“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美德,从点滴做起,从我做起。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应是:尊重爱惜劳动成果;适度消费;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如在学习第三课《多彩的消费》时,教育学生不要盲目跟风,一味从众,更不要过分标新立异,互相攀比,而是要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做理智的消费者。自觉养成人人都乐于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一粒米的良好习惯。

三、既要有勇于竞争的意识,更要发扬“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学生需要具备勇于竞争的意识。如在学习价值规律时,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作为未来企业经营者,要努力缩短个别劳动时间,采用先进的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同时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并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再如,在讲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解决就业问题时,作为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即竞争就业观。竞争能激起一个人无尽的智慧。中学生作为未来市场主体,应顺应潮流,主动参与公平的、积极的竞争,以自信的良好心态面对竞争。

实力源于苦干,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更需要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自强不息源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学生更要在任何时候都要做到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如在学习新时代的劳动者时,要以辛勤劳动为荣,热爱劳动、勤奋劳动。作为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靠自己的双手开拓新的生活,通过劳动实现自主择业,努力学习,自强不息,勇于奋斗,提高技能和素质。改变观念,积极主动适应劳动力市场的激烈竞争,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既要有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更要恪守诚实守信的基本道德原则和规范

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万象更新的时期,诚信问题已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点。所以必须加强中学生的诚信教育,培养学生的信用观念和意识。诚实不欺、恪守信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一种人们在立身处世、待人接物和生活实践中必须而且应当具有的态度和行为品质,其基本要求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如在讲信用卡的特点优点时,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它安全、方便,给持卡人带来便利。手持信用卡可以透支消费,有些人就会忽略“个人信用”,为日后办理银行业务带来麻烦,所以,透支信用卡时,千万不要透支了自己的诚信。

在学习征税和纳税时,我国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因此,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比如,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缺陷“自发性”时,有些市场主体为了利益不择手段,坑蒙拐骗,缺斤少两,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出现严重的诚信缺失现象,破坏正常的市场秩序,严重损害了人民的生命安全,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必须要诚信经营,提供良好的服务,提高产品的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企业形象。学生作为未来的经营者,应该讲诚信。

弘扬传统美德范文2

蔺相如是《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的主要人物。教学过程中,笔者在古汉语基本知识和文学常识等方面教学的基础上,着重引导学生领悟蔺相如这一历史人物的美德与智慧,形成对其大智大勇、洞察明辨、机智灵活、顾全大局的整体印象,并从细微之处予以感悟。

秦王假意要以十五城换取和氏璧,赵国君臣面临困境:一是璧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而“勿予秦,即患秦兵来”;二是“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讲出一段蔺相如劝阻自己投靠燕国的往事,作为推荐相如的理由。蔺相如认为:“君幸于赵王”,所以“燕王欲结于君”,在“赵强燕弱”的条件下投靠燕国,结果只能是“束君归赵”。看清本质,指明利害,给人初步形成“有智谋”的印象。在接受秦王召见时,蔺相如对情势进行了分析:秦强赵弱,秦以城易璧,赵“不可不许”,不许秦璧赵“曲”,不予赵城秦“曲”,赵国不能选择理“曲”的不利地位,再次显示了蔺相如高度的政治明辨力和洞察力。在“王必无人”的条件下,蔺相如毅然决定“奉璧往使”,并表示“城不入”则“完璧归赵”,显示了坚决维护国家利益的勇气和决心。

蔺相如奉璧使秦,与秦王斗智斗勇,审时度势,恰当应对,化被动为主动,最终完璧归赵,秦赵暂时维持了和平关系。这一过程凸现了蔺相如有勇有谋、机智灵活的品质和以死报国的精神。

秦王得璧“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并“无意偿赵城”。对此,蔺相如的对策是:首先,假称“璧有瑕,请指示王”而取回玉璧,夺回主动权。这是最根本的问题,只有玉璧在手,才有与秦王讨价还价的资本,否则一切都会被动。然后,义正辞严,斥责秦王的失礼(赵王“严大国之威以修敬”,斋戒五日,派使者奉璧拜书,何等庄严郑重!秦王却“礼节甚倨”,得璧后还让美人观看来戏弄使者),表明自己取还玉璧的正当性。最后,以死护璧。蔺相如“持其璧睨柱”(这是绝妙的动作神态描写),以“玉碎”要挟秦王,一方面反映了他为了国家利益不怕牺牲的精神,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看透了秦王的本质。以秦王之贪婪,是不会轻易让他梦寐以求的和氏璧“玉碎”的。

秦王害怕蔺相如真的损坏玉璧,向相如赔礼道歉,并“召有司案图”,佯指划给赵城。对此蔺相如有着正确判断(秦王又在使“诈”),于是提出秦王必须“斋戒五日”“乃敢上璧”的要求。这样做,首先是为“使其从者……归璧于赵”争取了时间,是缓兵之计。另一方面,维护了赵国的威严,压制了秦王的傲气。秦王斋戒五日,设礼接见蔺相如,索取和氏璧。相如向秦王通报了已经归璧于赵的事实,并有理有据的阐明了赵国的态度和立场:归璧于赵是处于对秦国的不信任,因为“秦自穆公以来二十馀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秦强赵弱,如果秦国先割十五城给赵,赵又怎么敢不给和氏璧而得罪秦王呢?问题摆在桌面上,核心是秦给不给赵城,不是赵给不给秦璧。选择权看似交给了秦国,主动权实际上留给了赵国。蔺相如把“璧”和自己的性命,都捆绑在秦赵关系上,使秦王在处理这些问题时也不得不有所顾忌,不仅没有加害相如,而是“厚遇之,使归赵”。蔺相如以他的智慧和勇气,完璧归赵,粉碎了秦王的诈璧企图。

弘扬传统美德范文3

【关键词】弘扬传统美德 政府政策 相关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弘扬传统美德,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1978年召开以来,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历史性变革,也使中国公众的道德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一新形势表明,能否在我们建设与巩固物质基础和各项制度等硬件的同时,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完成文化和道德等“软件”的建设,已经成为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否顺利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是一个有着丰富优秀美德传统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作为海内外炎黄子孙世代相传的优秀道德思想宝藏,必将成为促进社会进步和文明的主旋律。对我国而言,继承这一宝藏,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在我国取得丰硕物质文明建设成果的同时,在道德方面暴漏了一些问题,这对与我和谐社会的构建非常不利。在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旧的道德观念被冲垮,而新的道德观念尚未完全确立,再加上法律、制度等层面的转型,造成道德选择过程中人们的盲目性,导致道德代价。许多学者还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形成道德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市场经济本身所具有的利益导向性;计划经济时期对个人意识的压制,使人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始叛逆;当前转型其中的贫富差距、社会公正等社会问题,使人们却小人格主体性与安全感,造成人们的逆反心理严重;片面的把经济建设为中心理解为唯有经济建设,忽略社会发展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一、政府政策与弘扬传统美德的关系

本文认为,政府政策与弘扬传统美德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其中,政府政策对弘扬传统美德其直接的促进与推动作用,本文中根据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号召下,全国各省市区的响应为例进行说明。而弘扬传统美德的进展在未来又会对政府政策的决策产生影响。

二、政府政策对弘扬传统美德起直接的促进与推动作用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政府强有力的行政力与政策决策力发挥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政府行政部门自身作为上层建筑,是建设精神文明中尤为重要的力量。在文献[1]中,华中师范大学的贺东航认为,改革开放后,政府的行政作用与政策的执行对公共领域中各类事物的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影响,政府在教育、医疗卫生、广播宣传、国土、环保等公共部门的政策影响力日益增强,其行政职能迅速扩张。这一切都有效地提升了政府的自主意识和执政能力,政府政策的执行力得到了有效的增强。通过弘扬传统美德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道德建设和谐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弘扬传统美德可以保障社会精神文明领域的发展与经济、政治、社会领域的发展相适应的,帮助树立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金钱观,增强他们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公民意识、效率意识、法制意识和创新意识。

在2013年1月17日,在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中的《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上做出了批示:“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在中央“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号召下,许多央企与政府部门的年会进行了“瘦身”甚至干脆取消。全国各个省市区召开会议,学习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如何制定切实措施,用来狠刹铺张浪费之风。中央的八项规定“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政策在全国各地顺利展开,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由以上例子中可以看出政府政策对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宣传与弘扬有着重要的影响,起到了直接的促进与推动作用。

三、弘扬传统美德促进政府进行政策的推进与改革

弘扬传统美德相关的政府政策的出台与解决我国物质文明建设中,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而从政府决策人员的角度看,政府政策的出台跨越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空截断。从政府决策结果即政府出台的政策看,它虽然是以现实社会问题为基点或切入点,但其自始至终都聚焦在未来的某一时空中变化发展中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把这种社会现象与政策之问的关系概括为三维时空中动态链接关系。这一关系告诉我们,政府决策者对我国物质文明建设中出现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的背景,以及问题出现的程度与范围的判断时,需要充分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法研究过去、现在、未来中这些问题发展的轨迹,对症下药。同时对传统美德的弘扬的效果,以及相关问题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准确的判断,从而使政府政策对应于我国物质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衍生出多套具有实时针对性的备选方案,对现有的政策进行继续的推进的同时,做出相应的改革。

例如,在2004年,我国公款吃喝总金额达到了3700亿元,但是在2005年,全国公款吃喝金额迅速增长至3951亿元。今年政府相关部门,应根据“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政策在全国开展的情况,根据该政策在未来是否可以有效地遏制全国公款吃喝的情况,对该项政策做出相应的修改。

四、总结

本文主要对政府政策与弘扬传统美德的关系方面做了相关的研究与分析,并根据中央八项规定“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政策在全国展开的情况,以及该政策在未来可能出现的改革,说明了政府政策与弘扬传统美德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参考文献:

[1]白晋波,胡凯丽,侯嘉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道德代价问题的研究综述[J],知识经济,2012.

[2]贺东航.文化传统与政府引导—晋江市和谐社会的构建及其启示.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2007,(1).

弘扬传统美德范文4

现在的孩子成了家庭的百分百,地位飞跃而上,“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一大家子都输不起。父母、祖父母恨不能摘下天上的星星,只要这位小祖宗欢喜。孩子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寄生虫,于是自理能力成了致命的问题。

有些孩子性格懦弱、缺乏独立性,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给予了过分的保护和溺爱。本来孩子可以自己做的事情,家长都替他做了。结果孩子想自己拿小勺吃饭,不行,自己吃不饱,还把饭撒到桌子上;孩子想自己穿衣服,不行,太慢了;孩子想出去和小朋友玩一会,不行,受伤怎么办?这也不能干,那也有危险,禁止孩子接触任何新鲜事物,从而限制了孩子的主动性,一切听从家长的安排。孩子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知怎样去做,也不敢去做,处事畏首畏尾,对任何活动缺乏主动,意志不坚强,缺乏独立性。

因此要培养孩子自强自立的精神,家长首先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让孩子摔几跤、累一些并没有什么关系。凡是同龄儿童能够做的事情,如穿衣、洗涮、同陌生人谈话、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出去玩等等,哪怕多少带点危险性的事情,都应让孩子去做。因为孩子只有完成了多少带点危险的事情,在完成过程中内心多少有点不安,他才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自信心,变得坚强起来,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当然要注意安全,给孩子适当的保护,防止孩子接触危险的东西或去危险的地方,如有电、有火的地方或阳台、高墙等。在孩子做事情前,告诉他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或危险,以及防范措施。

这还是生活问题,体现在人格上,就是逃避、退让、攻击性强,一遇挫折动辄离家出走,动辄采用极端的方式待人待己。这样令人锥心的事情每天都在上演着,而且呈现着愈演愈烈的态势,虽然这里的原因极为复杂,有个体的、家庭的、社会的,也有个体心理上、人格上的诸多诱因,但都共同指向一个主体――我们的孩子缺乏自立自强的精神。

整个社会处于转型期,旧的道德体系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似乎瞬间土崩瓦解,而新的价值观念尚未建立,整个社会处于“礼崩乐坏”的特殊时期,我们的学生在这种浮躁世风的影响下,精神越来越脆弱,人格的健全,心理的健康,自主自立精神的缺乏实在是令人忧心。

学校教育就是接受文明和传承文明,就是培养合格的公民。那么,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学校教育实在是责无旁贷。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的实施者,班级教学的管理者,组织者,在日常教育中应重视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

我1986年参加工作,至今已28年,一直担当班主任工作,在工作中我将培养学生的自主,自立精神,作为日常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作了一些尝试,

首先,我利用班级的宣传板,让每一面宣传板都说话,让它们成为班集体学生成长的沃土。班集体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班级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无时无刻不对学生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让学生在班集体中耳濡目染,熏陶渐染,渐成习惯。我班着力营造自立自强的氛围。班训是一个班共同奋斗目标,是激励全体成员努力完成的标高。因此,为了达成自主自立的目标,我班班训立为:自主、自立、自控、自律、自学。取得成绩时,学生们总是用“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来互勉,偶尔失败了,大家又用名人自强不息的例子来勉励自己,就这样悄然形成一种“以自立自强为荣,以依赖思想为耻”的风气。

第二,下放权利,给学生一个自我管理的平台。在教育实践中,我们班主任很多时候充当“抱鸡婆”角色,这里想“抱”,那里想“搂”,在管理中总是缩手缩脚,生怕孩子出个什么事,结果弄得自己非常疲惫,孩子又怨声载道。久而久之,班级管理就会出现过多过滥的情况,学生也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班级大事漠不关心,甚至会强化孩子自私冷漠的习惯,让其游离于班级之外。这当然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那么,这就要求班主任舍得“放权”,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让其在班级的平台上大显身手。

1、化整为零,分而治之。即将班级划分为6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5人,每个学习小组是相对独立的学习单位,每组设组长、课代表、纪律委员、生活委员、学习委员等职,他们各自有自己的名称,明确的奋斗目标、学习目标等。组长为小组的全权代表,有组织学习、调配座位、安排值日等“大权”,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如此一来,每个组内都有专人负责,组员又各施其职、各尽其能,整个班级合而分,分而合,化整为零,管理起来非常轻松。

2、轮流值日,各显神通。组内问题解决了,班级日常事务自然就由各组轮流值日,轮流解决日常问题,再懒惰的孩子,在班级大环境里也不得不大大方方地站出来说话做事,组织班务总结,组织晨读晚读。为了促进孩子们自立精神的早日规范化,我也时时来点波澜,时时“煽风点火”,比如大肆表扬某个小组,奖励某个团队,别的小组没受表扬,可不服气呢!怎么办?下次值日时加油,下次周考时努力,这样一来,大家伙都较上了劲,做起事来动脑筋想法子,还真是各显神通。

第三,开展活动,让活动成为培养自立自强精神的载体。要求看谁玩得最开心,最有新意,最显示自立精神,学生们都欢喜得不得了,像擅长体育的就选择了跳绳、跑步、拔河的运动,擅长文字和表演的就选择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等,学生们自编自导,想出种种法子,利用集体的智慧将班级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玩的人玩得淋漓尽致,看的人也酣畅淋漓。其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还别说,困扰许久的班级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何愁孩子不自立呢?

弘扬传统美德范文5

然而,实际情况并不那么简单:同样是取舍,鱼和熊掌好选择,生和义的选择却艰难得多。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而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你要把人最宝贵的东西舍弃,去选择一种非物质、非形态的“义”,这不是所以的常人都能做到的,而15岁的少年唐宏在危难关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这需要有多大的勇气和觉悟。

发光发热的小太阳

他是一个非常上进,在各个方面都非常突出,品学兼优的学生,曾担任六年级(2)班的班长、文娱委员。身为班干部的他是班主任的得力小助手,同时也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作为班长,他遵守纪律,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处处作好带头作用,因此深得同学们的信服。他的兴趣爱好十分广泛,个人能力也十分突出,在各种活动中均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在努力学习,发奋图强的同时,他还是一个心地善良、极富同情心、乐于助人的好学生。作为班长,他丝毫没有现代不少学生身上那种狭隘自私心理, 对于班内的学困生,遇到不会的难题,他总能拿出耐心和热心,不厌其烦,耐心辅导和讲解,直到弄懂为止,因此,每当同学们遇到弄不明白的问题时,都愿意和他一起探讨、 向他请教。在生活上,他一直很简朴,但是当同学需要他的帮助时,他会毫不犹豫的倾其所有,竭尽全力地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舍身取义不留名 救人生死一瞬间

时光追溯到2011年4月30日,那个平常的午后。唐宏照例走在他每天上学放学都会经过的路上,突然,他看到不远处的桃溪寺红旗山庄旁的小河边有个小女孩儿不慎失足掉入水中,他一个箭步跑到了岸边,看到在水中扑腾着的小女孩儿,在情急之下,唐宏来不及多想,扑通一声跳入河中,以最快的速度游到小女孩儿的身边,他紧紧的抓住小女孩稚嫩的双臂,而此时小女孩因为过度的惊吓,在水中不停的拍打后已经渐渐地没了扑腾的力气,小女孩儿小小的身体正在一点一点的往下沉,而小唐宏却用他自己小小的身体一次又一次的将下沉的小女孩儿托出水面,并且用他仅存的力气托着小女孩儿朝岸边游去,旁边并没有其他人,可是唐宏却在体力不支的情况下,毫不放弃,一直坚持着、尝试着,并且还在不停的呼喊着几乎快要昏过去的小女孩儿,小唐宏就这样靠着他自己的毅力坚持到有大人来救援,最终把小女孩儿成功托出水面救上了岸。当小女孩儿的家长闻讯赶到现场时,小女孩已经脱离了危险,小女孩儿得救了,看到小女孩儿脱离危险并躺在父母的怀中时,我们的小唐宏却穿着他湿答答的衣服,悄悄的退出了那拥挤的人群,等到小女孩儿的父母回过神来寻找女儿的救命恩人时才发现,那位小恩人早已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中。过后的几天,唐宏又像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学校,组织同学们进行早读、晨练等,只字未提几天前发生的那件跳水救人的事,全当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也许在这个可爱的孩子眼中,那就是一件普通的小事;或者说那就是他应该做的事。

几天后,落水小女孩儿的家长经过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救他们女儿的小恩人的地址,当他们来到学习找到小唐宏,并告知学校校领导事情的经过时,学校的老师们都淡然一笑的说:“如果这件事发生在别人身上,也许我们会觉得很吃惊,但是发生在小唐宏身上我们并不觉得奇怪!因为他就是这样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少年!”消息一传出,同学们都纷纷地为唐宏竖起了大拇指,小女孩儿的家长激动地握着小唐宏的手,一个劲儿地说着感谢,而小唐宏的却腼腆的说“没事的,我应该做的!也许换做别人也会这样做的。”,就在所有的掌声与鲜花声围绕着小唐宏的时候,他还不忘问问那个被他从水中救起的小妹妹的状况。小女孩儿的父母即将离开学校的时动情地对赵立军校长说:“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名学生可以谱写出一个学校的精神,是小唐宏用大举换来了小女的第二次生命,是他用行动让我们看到这个学校对社会的大爱,再一次向唐宏同学呈上我们全家深深的敬意和感谢!”

充满无限正能量的少年心

老师的言传身教,父母的悉心熏陶,早已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一粒粒健康向上的种子,并使他一天天茁壮成长,使他成长为心中装满大爱与情谊的新时代优秀少年!在生死一瞬间的时刻,竟然能以最快的速度做出救人的选择,竟能弃自己的安危于不顾而执着救人,我们怎么不被他的大爱所感动呢?我们怎能不为这个了不起的孩子鼓掌!

在学校, 小唐宏勤奋学习,在知识的海洋里, 他是一个快乐的畅游者, 他不断地总结积累;不断地充实自己,并能及时调整心态,不论成功或失败都会以最佳的状态去面对;在生活上,他简单朴素,从不向家中辛劳工作的父母多要一分钱去买那些同龄人所喜爱的奢侈品,相反他总是在完成学习后帮助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以便能分担父母肩上的重担;在社会,他诚实守信,遵守社会公德,热心公益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磨炼自己的毅力,增长自己的才干。他总能在车上遇到老人时主动的起身让座,他总能在路上微笑着搀扶跌倒在地的路人……他总能第一时间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他弱小的手,而这双小小的手却总会给人坚实的力量!

弘扬传统美德范文6

关键词:中华传统美德 中小学生德育 道德力 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225-01

1 引言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结晶,是可继承的优秀文化遗产,并且需要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得到创新。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良的品质、优秀的传统、高尚的道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综合。儒、释、道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来源,归结起来,可以概括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华传统美德是人们行为习惯的基本准则,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是民族强大凝聚力的主要来源。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中小学生文明行为养成的主要支柱,具有强大的道德力和影响力。中华传统美德有利于中小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涉及到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方方面面。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中小学德育中的道德力和影响力表现在:它是中国优秀传统思想的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是中小学生思想发展的内在动力,促进中小学生不断前进;对中小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一项基本工程,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为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对他们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不仅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还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本文重点探讨中华传统美德在中小学德育中的道德力和影响力,以期能够促进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发展,提高人们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识水平。

2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

当今社会是一个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社会,全球化带来了经济和文化的大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某些不利影响。如:青少年中的拜金主义、功利主义、道德滑坡等等。这些都严重危害着青少年的身心,阻碍了他们的发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重在弘扬中华传统价值观念,是集爱国主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身心和谐发展为一体的道德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建设文明、和谐社会的根基,也是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也造成了社会中价值观的杂乱迷离。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重视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彰显个性,着重个人的创新品质的塑造与培养,开发人的潜能,实现个人的创新、和谐发展。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能够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都学生进行渗透性教育,是一种外在的知识与内在的情感的贯通和融合。“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还是我们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因为在良好的道德环境中,传统美德能够内化为个人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准则,不断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完善我们的人格和道德品质,从而促进个人的健康成长。”(张俊杰、王钟坤、送,2010:138)

3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文明校园的创建

文明校园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文明校园的创建,离不开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可以说,传统美德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对中小学生的道德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个人发展的层面上,还应当为学生营造有利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文明校园的创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知行合一,道德情感转化为学生的文明行为。传统美德教育在文明校园的创建中成为凝聚和谐思想、文明行为等各种优良道德品质的粘合剂,成为创建文明校园的原动力,将校园打造为“道德家园”,把学校建设成为“文明的家”。在文明校园的创建中,赋予传统美德新的内涵,弘扬其精华,发挥其重要作用,就一定能够为学生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在文明校园创建中,结合学生实际,把传统美德教育渗透到教学、实践、生活、服务、人际关系、科教文化活动中去,陶冶学生的情操,促使他们将道德理念转化为自身行动,并升华为文明校园的创建行动。

4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未来和谐社会的构建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我国未来和谐社会的构建者。他们是影响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与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未来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驱动力,是中国强大力量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未来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袁洪群(2007)认为,“中华传统美德具有永恒性和历史的可续性”,“只要我们不断结合现实,赋予新的内涵,弘扬其精华,就一定能够对当前的我国的思想道德建设和人类的精神文明发挥重要的作用”。(袁洪群,2007:50)毫不夸张地说,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关乎能否为青少年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并且直接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5 结语

“站在全球化的立场,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道德的生活基础与社会环境发生该变后,必须实现传统美德教育理念与范式的转换,才能重新获得在现代社会境遇中的价值合理性基础与前提”。(林楠,2005:38)中华传统美德是和谐思想的集中体现,强调责任感和忧患意识,着重实践,把个人和集体、社会统一起来,是道德教育的核心。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发挥其应用的作用,必然会产生巨大的道德力和凝聚力,对学生自身、校园建设,以及未来社会的发展产生无限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林楠,论全球化视域下青少年传统美德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2005(9上):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