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土保持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土保持知识

水土保持知识范文1

关键词:水土保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

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尝试,特别是经过国家重点示范校的重点建设,我们构建了更加符合高职水土保持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工学结合的“校站合作,项目代训”人才培养模式,并进行了该模式实践教学保障的初步探讨,有效地保证了教学的规范性和长效性,使其更具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一、高职水土保持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学校由于受到经费的限制,从现有教学模式来看,呈现出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从甘肃人才培养的需求来看,教师数量偏少,双师型的青年教师比例偏低,师资队伍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教学实践过程中,本专业的课程设置表现出了与时展的不相适应性,课程体系设计落后,教学过程设计中,对课程之间的衔接考虑不全面、不系统,学生学到的知识只是简单的累加,课程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和融会贯通,导致实践教学内容不能满足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水土保持教育从教学体系、实践体系等方面,表现出了人才培养与行业对人才需求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导致了学生的就业困难和行业的人才缺乏,造成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与就业脱节。

二、高职水土保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通过对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的分析,结合水土保持行业工作的特殊性,以行业生产过程为导向,以课内教学和专项训练为基础,以项目代训或仿真式综合实训为切入点,我们构建了真正实现以工程项目和生产任务为主,体现工作过程导向的“校站合作、项目代训”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具体做法是第一、二学期学习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课程进行单项技能训练;第三、四、五三个学期学习专业课,课程进行单项训练,同时依据水土保持站(行)等单位的生产要求,进行校站(行)合作,以水保(治沙)站具体生产(工程)项目(任务)为依托,在生产的关键时期,采取工作实践形式进行综合实训或仿真实训完成项目代训;最后一学期进行顶岗实习。

“校站合作,项目代训”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是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核心是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单项训练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综合实训主要是通过仿真实训(校内实训基地)和具体生产(工程)项目(校外实训基地)的任务驱动方式来完成。结合水保(治沙)站的具体生产(工程)项目、生产季节来确定实训时间和实训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取实训项目,统一选派专业教师和水保(治沙)站的技术专家共同指导学生,直接参与生产(工程)项目(任务)的实施,完成综合实训任务,如图1所示。

顶岗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进行,校站结合,以站为主,直接将学生选派到相关水保(治沙)站,聘用行业技术人员、选派教师共同完成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指导和考核,做到顶岗实训有计划,学生有岗位,考核有标准,管理有方法。

三、人才培养模式解决的主要问题

从以往教学模式来看,学校由于受到经费的限制,呈现出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具体表现为重视第一课堂教学,轻视第二课堂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潜能的开发以及个性的发展;注重理论学习和知识传授,轻视素质和技能的培养。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实习实验等实践教学环节较少有关,一是表现为实验空间场所小,仪器设备不足,从而导致学生动手机会较少;二是实践基地较少,运行费用高,不能根据专业的需求安排足量的外业实践,使整个培养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通过与用人单位共同建立实训基地,解决了学生实践教学的场地和经费的问题,聘请用人单位的行业专家为兼职教师,解决了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顶岗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承接实习、就业双重任务,时间接点具备延续性,创造了就业空间,缩短了企业再次培训周期,减少了学生试用期环节,真正收到了学校、企业、学生“二赢”效果。

四、高职水土保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1.制度保障。“校站合作、项目代训”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实践教学,根据水土保持专业的职业岗位群与专业培养目标,以满足行业企业各岗位对水土保持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需求为原则,以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群为主线,以职业岗位需求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突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基于水土保持岗位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保障机制,实践教学体系制度保障机制。

以专业技能单项实训为基础,以项目代训或“仿真”综合实训为切入点,以校站合作顶岗实习为突破口,形成“三级456”实践教学体系。

(1)单项技能训练。教、学、练、做四环节一体化。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单项技能训练采用“教、学、练、做四环节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教师的讲、学生的学、练、做四合一,采用“边教边学、边学边练、边练边做”的方式开展教学,贯穿于单项技能训练全过程中。

(2)综合实训。实训教学任务化、实训内容项目化、实训过程规范化、实训结果成果化、实训目标能力化,“五化”实现项目代训。实训教学任务化:按照具体的水土保持工程项目,实训教师下达实训任务,填写实训任务书,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实训,以实现项目代训,获得技能。实训内容项目化:结合水土保持(治沙)站的具体生产(工程)项目或仿真项目,按生产季节来确定实训内容和时间,完成项目代训。实训过程规范化:实训过程参照专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和行业专业规范要求进行训练。实训结果成果化:明确实训的成果形式和内容,实训结束时,一定形成实习的阶段成果或完整成果,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并用具体的成果进行学生的实训效果评价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实训目标能力化:实训目标明确并突出培养相关职业工作岗位领域的核心能力。

(3)顶岗实习。兼职教师导师制、专任教师责任制、顶岗单位月报制、顶岗学生周记制、关键节点考核制、成绩评定标准制,六环节制度化。兼职教师导师制:每个顶岗实习的学生都由行业企业根据实习岗位,选定一位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兼职教师)担任学生实习导师,进行技术指导。专任教师责任制:专业教研室根据学生特长和实习意向,选定实习单位,确定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实习指导,毕业论文或顶岗实结的撰写工作。顶岗单位月报制:顶岗单位每月向学院(系)填表传真通报实习学生的顶岗情况,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发现问题及时与学院责任教师沟通解决。顶岗学生周记制:顶岗学生每周填写学院统一印制的顶岗实习记录手册中的顶岗实习记录表,记录一周的顶岗实习内容和工作体会,便于顶岗学生及时总结,并作为实习结束时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关键节点考核制:兼职教师在项目关键点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考核。按照项目开发的不同阶段,兼职教师将项目开发划分为若干个关键节点,一般2-4个。实习学生每完成一个节点的任务,兼职教师将对学生进行考核,作为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成绩评定双元制:顶岗实习学生成绩评定由兼职教师和责任教师双方分别打分,综合评定。兼职教师依据兼职教师指导书和节点考核成绩对学生做出评定,学校责任教师依据责任教师任务书、学生顶岗实习手册中的学生周记、总结等内容对学生做出评价,严格按照过程管理进行考核。

2.教学内容改革。根据调研报告,确定水土保持专业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目标是以实践方式完成水土保持专业的教学标准,按照“校站合作,项目代训”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目标,具体要求是:通过森林植物调查、植物环境调查分析、工程测量技术培养学生的综合调查能力;通过水文基础课程、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水土保持监测技术等培养学生的监测技术能力;通过干旱区造林技术、土地荒漠化治理技术、水土保持工程技术、水流域综合治理技术等培养学生的综合治理技术能力;通过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保持制图等培养学生的设计技术能力。最后,通过顶岗实习,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3.校企合作保障。聘请行业企业专家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研制课程标准、开发教材,研制校企双重管理制度和考核标准,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定期邀请行业企业一线专家到学院进行座谈,做学术报告和技能指导等,共同商议专业建设与发展。

4.教学团队保障。为保证与“校站合作,项目代训”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水土保持专业人才培养的顺利实施,必须优化师资结构,打造一支专业素质过硬、德才兼备的教学团队,通过重点建设,“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0%,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下企业锻炼参与生产项目和参加专业建设研讨会等方式提高综合素质。聘用了24名行业的技术专家、22名技术能手为兼职教师。

5.实验实训条件保障。扩建了土壤实训室,新建水工监测与水流测控实训室、自动气象站、水土保持规划设计实训室、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综合模拟实训室等4个实训室。校站合作,新建水土流失治理、荒漠化监测与防治等2个生产性校外实训基地。新建校外顶岗实习基地20个,使校外实训基地总数达到30个,为学生完成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校站合作,项目代训”人才培养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突出了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岗位针对性更加突出,能力目标更清晰,专业的人才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实践教学系统训练,学生操作技能扎实,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学生能把所学知识贯穿起来,灵活运用到实践过程中。

参考文献:

[1] 黄金永,毛全有,姚荣庆.高职基于工作过程的工艺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11):33-34.

[2] 程洪,刘佳丽.高职高专水土保持生态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06,(2):37-39.

[3] 张德喜,张志远.高职水土保持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技能培养[J].中国水土保持,2003,(9):46-47.

[4] 王青兰.高职水土保持专业课程改革探索[J].职业技术研究,2008,(10):150-151.

[5] 罗国生.校企合作: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0,(2):11-12.

水土保持知识范文2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水土保持作为我国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其主要目标就是在提升水利工程使用功能的同时减少对原生态环境的破坏,而其主要的效益来源就是控制投资、生态节能。因此我们更加要重视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管理过程中的各项工作,以此来确保其每个工作细节都可以实现科学合理、精益求精,从而让其可以顺利的度过这个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刻,使得水利工程的效益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作用

水土流失能够影响水资源的利用,有十分严重的危害,可以说是我国最严重的环境问题。只有遏制水土流失才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尤其在一些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相对较弱的地区,对水土的保持是改良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手段,同时对于土地生产力的提高也有重要作用,还能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水土保持在水利工程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有利于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水土保持能够增加土壤的入渗量,一些水利工程所采取的措施对拦蓄径流有重要作用,比如,梯田、水库的建立,在汛期可以减弱洪峰,提高防洪能力;在少雨季节还可以补充径流,使径流的年际变化减少。(2)水土保持可以有效减少水土的流失量。很多水平梯田、小山塘以及排灌沟渠等设施的建设可以拦泥截沙,增加塘库的蓄水能力,减少水库、湖泊等的淤积,使水利工程的效益不断得到提高。(3)水土保持可以有效减少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同时也降低了其对水利工程的损坏程度。(4)水土保持可以保证水环境的质量。

二、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

水利工程中水土流失对其造成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水利工程的建设施工中,对土壤植被等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从而使得水土流失严重。下面本文主要以水利工程的建设施工为主要方面,对其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其中包含以下几点。

1、植被的破坏

水利工程在建设和施工中,不可避免地需要对土层进行开挖,在土方开挖的过程总会对土壤表层以及所覆盖的植被造成了破坏,影响了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降低了土壤的抗蚀能力。在这种情况下,雨水或流水能够轻易地对土壤造成侵蚀,设置风的吹动也能够对造成严重的破坏,形成水土流失问题。

2、土壤废弃物未及时处理

在水土流失过程中,首先流失的是较为松软的土壤。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开挖土壤可能因条件的限制,不能够及时地将其进行妥善处理,被挖出的土壤通常是比较松软的,其结构更容易被风和水流等侵蚀,造成水土流失。

三、加强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的策略

按照工程种类划分,造成水土流失的工程主要包括线形和点型工程。举例来说,水利工程的闸站、电站主要是一个个单独地呈点状分布,而水利工程的水渠等则是连通成一个整体,呈线形分布。一般来讲,较大型的水利工程都配备有比较系统的水土保持方案,而小型的水利工程往往缺乏比较完善的水土保持系统。但是,因为小型的水利工程较多,而大家往往又忽略了其水土保持的方案,经常会引发水土流失,对当地的生态造成严重影响。主要从以下几点出发,探讨水利工程中的有关水土保持的工作。

1、做好规划

要在开展水利工程前对其可能出现的水土流失的情况进行研究,尽量采用少开挖、少占地、少扰动地表植被的方案。在水利工程进入初步设计阶段,要细分和完善各项目分区的水保设施种类及规模,详细分析项目的扰动地表面积、水土防治责任范围、水土流失量等,同时针对项目区、料场区、弃渣场区等水土流失量大的区域制定出妥善的水土保持措施设计,这是重中之重。

2、从施工过程出发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根据水利工程中引发水土流失的情况主要分为线形和点型,我们考虑水土保持的工作应该充分考虑到当地的情况,针对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使用不同的防治方案。比如在开挖区设置截流沟、排水沟等防止坡地水土流失,设置挡土墙抗滑桩等防止滑坡和泥石流等重力侵蚀的发生;在回填区,整理坡地地形,并种树植草,防止风蚀、雨蚀;在弃渣场,不仅需要截排水沟、挡渣墙,在弃渣结束以后还要覆土以后种树植草恢复植被,另外在水利工程实施阶段还要充分利用废弃物,尽量减少排弃渣料,在弃渣场料场采取挡拦措施减少水土流失,另外还要采取措施减少扬尘、废水的排放。在水利工程中的做到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相互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力争将对当地水土生态环境的危害降到最小。

3、制定水土保持监督制度

制定水土保持监督制度对加强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至关重要。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实行属地管辖和许可机关监督检查相结合方式。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该行政区域内所有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设施建设的监督检查。市以上立项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邀请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同时,做到开工前有水土保持方案、施工期间有水土保持监理和监测、工程竣工有水土保持专项验收。凡是没有办理水土保持竣工验收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将不受理主体工程验收,严格执行水土保持监理、监测制度。政府有关部门要对职能管理的在建和完建但未验收的水利建设项目进行清查,对未编报水土保持方案的进行登记,统一委托设计单位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完成所有水利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和报批。并严格按照新《水土保持法》和《水利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水土保持设施验收。

4、突出水土保持队伍建设

突出水土保持队伍建设在加强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中也必不可少。水土保持工作必须有一支强有力的建设队伍来完成,突出水土保持队伍建设,发挥水土保持工作中人的作用,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树立良好水保形象使人员力量为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工作作为坚实的后盾。具体说来,水利工程加强水土保持工作,要把握好两个关键点,一是要强化作风建设,强化水土保持意识,对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提高办事效率、狠抓落实、厉行勤俭节约和廉洁自律等方面作出符合实际的具体规定。二是要强化岗位目标责任制建设。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水土保持工作责任制度,使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人员各尽其责,有章可循。

6、加大新闻媒体宣传推介

加大新闻媒体宣传推介,促使新闻媒体参与水土保持工作,对加强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中,发挥新闻媒体宣传推介的作用,以新《水土保持法》宣传为重点,加大对水土保持理念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防治水土流失和保护水土资源的责任和意识,使水土保持工作理念深入人心,也有助于推进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

结束语

总之,加强水利工程的水土保持工作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对水利工程而言,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应科学编制水土保持规划、制定水土保持监查制度、加强重点工程流域管理、突出水土保持队伍建设、严格水土流失防治监督、加大新闻媒体宣传推介,不断探索加强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工作的工作水平,进而促进水利工程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贺新宇.水土保持与水利可持续发展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2(33).

水土保持知识范文3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1 概述

中国历代人民在水土保持实践中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早在西汉时期已经出现了雏形“梯田”;陂塘的利用和兴建早在《禹贡》和《诗经》中已有记述;黄河中游的山区农民在18世纪开始打坝淤地;陕西省富平县赵老峪引洪漫地区,是中国古老的引洪漫地工程之一。世界各国也有很多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例如:欧洲文艺复兴之后,围绕山地荒废、山洪及泥石流灾害问题,阿尔卑斯山区开展了荒溪治理工作,农民修建有干砌石谷坊、原木谷坊、铅丝石笼拦沙坝等工程;奥地利的荒溪治理工程、日本的防沙工程均相当于中国的水土保持工程;美国则在20世纪50年代出版了《水土保持工程学》,作为农业院校农业工程专业的教科书。在对我国及世界各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了解的基础上,下面本人多年工作和理论研究经验,就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及质量控制等方面浅谈几点体会,不妥之处敬请批指正。

2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1.1定义

我们所说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一般有如下两种定义:一是指应用工程学原理防治山区、丘陵区、风沙区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并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一项措施。二是指为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区水土资源,防治水土流失灾害而修筑的工程设施,它是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体系的组成部分。

1.2类型

根据水土工程兴修目的及其应用条件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山坡防护工程。山坡防护工程的作用在于用改变小地形的方法防止坡地水土流失,将雨水及融雪水就地拦蓄,使其渗入农地、草地或林地,减少或防止形成坡面径流,增加农作物、牧草以及林木可利用的土壤水分。同时,将未能就地拦蓄的坡地径流引入小型蓄水工程。在有发生重力侵蚀危险的坡地上,可以修筑排水工程或支撑建筑物防止滑坡作用。属于山坡防护工程的措施有:梯田、拦水沟埂、水平沟、水平阶梯、鱼鳞坑、山坡截流沟、水窖(旱井)、以及稳定斜坡下部的挡土墙等。

(2)山沟治理工程。山沟治理工程的在于防止兆头前进、沟床下切、沟岸扩张,减缓沟床纵坡、调节山洪洪峰流量,减少山洪或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含量,使山洪安全排泄,对沟口冲积堆不造成灾害。属于山沟治理工程的措施有:沟头防护工程、谷坊工程,以拦调节泥沙为主要目的的各种拦沙坝,以拦泥淤地,建设基本农田为目的的淤地坝及沟道防道防岸工程等。

(3)山洪排导工程。山洪排导工程的作用在于防止山洪或泥石流危害沟口冲积堆上的房屋、工矿企业、道路及农田等具有重大经济意义及意义的防护对象。属于山洪排导工程的有排洪沟、导流堤等。

(4)小型蓄水用水工程。小型蓄水用水工程的作用在于将坡地径流及地下潜流拦蓄起来,减少水土流失危害,灌溉农田,提高作物产量。其工程包括小水库、蓄水塘坝、淤滩造田、引洪灌地、引水上山等。

3 水土保持的主要工程措施

3.1坡面治理工程

坡面在山区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斜坡又是和径流的策源地,水土保持要坡沟兼治,而坡面治理是基础。坡面治理工程包括斜坡固定工程、山坡截流沟和沟头防护工程等。

3.2固定工程

斜坡固定工程是指为防止斜坡岩土体的运动,保证斜坡稳定而布设的工程措施,包括拦墙、抗滑桩、削坡、反压填土、排水工程、护坡工程、滑动带加固工程和植物固坡措施等。

3.3山坡截流沟

山坡截流沟是在斜坡上每隔一定距离坡修筑的具有一定坡度的沟道。

(1)截流沟的作用。山坡截流沟能截短坡长,阻截径流,减免径流冲刷,将分散的坡面径流集中起来,输送到蓄水工程里或直接输送到农田、草地或林地。山坡截流沟等高耕作、梯田、涝池,沟头防护等措施相配合,对保护其下部的农田,防止沟头前进,防治滑坡,维护村庄和公路、铁路的安全有重要的作用。

(2)梯田的作用。梯田是基本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对于改变地形,减沙、改良土壤,增加农作物产量,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等都有很大作用。

3.4沟床固定工程

为固定沟床,拦蓄泥沙,防止或减轻山洪及泥石流灾害而在山区沟道中修筑的各种工程措施,谷坊、拦沙坝、淤地坝、小型水库、护岸工程等,称为沟道治理工程。沟床固定工程则在于防止沟道底部下切,固定并抬高侵蚀基准面,减缓沟道纵坡,减小山洪流速。沟床的固定对于沟坡及山坡的稳定也具有重意义。

3.4.1谷坊。谷坊是山区沟道,为防止沟床冲刷及泥沙灾害而修筑的横向挡拦建筑物,又名冲坝、沙土坝、闸山沟等。谷坊高度一般小于 3m,是水土流失地区沟道治理的一种主要工程措施。谷坊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固定与抬高侵蚀基准面,防止沟床下切。(2)高沟床,稳定山坡脚,防止沟岸扩张及滑坡。(3)缓沟道纵坡,减小山洪流速,减轻山洪或泥石流灾害。(4)沟道逐渐淤平,形成矾阶地,为发展农林业生产创造条件。谷坊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沟床下切冲刷。因此,在考虑沟段是否应该修建谷坊时首先应当研究该段沟道是否会发生下切冲刷作用。

3.4.2拦沙坝。拦沙坝是以拦山洪及泥石流(荒溪)中固体物质为主要目的,防治泥沙灾害的挡拦建筑物。它是荒溪治理主要的沟道工程措施,坝高一般为 3~15m,在黄土区亦称泥坝。在水土流失地区沟道内修筑拦沙坝,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1)拦蓄(包括块石)免除泥沙对下游的危害,便于下游对河道的整治。(2)提高坝址处的侵蚀基准,减缓了坝上游淤积段河床比降,加宽了河床,并使流速和径流深减小,从而大大减小了水流的侵蚀能力。(3)淤积物淤埋上游两岸坡脚,由于坡面比高降低,坡长减小,使坡面冲刷作用和岸坡崩塌减弱,最终趋于稳定,因沟道流水侵蚀作用而引起的沟岸滑坡,其剪出口往往位于坡脚附近。拦沙坝的淤积物掩埋了滑坡体剪出口,对滑坡运动产生阻力,促使滑坡稳定。(4)拦沙坝在减少泥沙来源和拦蓄泥沙方面能起重大作用。拦沙坝将泥石流中的固体物质堆积库内,可以使下游免遭泥石流危害。

3.5淤地坝工程

淤地坝系指在水土流失地区的沟道中兴建的滞洪、拦泥、淤地的坝工建筑物。其作用是调节径流泥沙,控制沟床下切,沟岸扩张,减少沟谷重力侵蚀,防止沟道水土流失,减轻下游河道及水库泥沙淤积,变荒沟为良田,改善生态环境。

一般淤地坝由坝体、溢洪道、放水建筑物三个部分组成,溢洪道是排泄洪水建筑物,当淤地坝洪水位超过设计高度时,就由溢洪道排出,以保证坝体的安全和坝地的正常生产。放水建筑物多采用竖井式和卧管式,沟道常流水,库内清水等通过设备排泄到下游。反滤排水设备是为排入坝内地下水,防止坝地盐碱化,增加坝坡稳定性而设置的。淤地坝设计、施工、管理技术与水库有相同的方面,也有不同的方面。淤地坝在构成上也要求大坝、溢洪道和放水涵管“三大件”齐全,但由于它主要用于拦泥而非长期蓄水,因此,淤地坝比水库大坝设计洪水标准低,坝坡比较陡,对地质条件要求低,坝基、岸坡处理和背水坡脚排水设施设计也要求偏低。

4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质量控制

4.1建立并完善水土保持工程质量控制体系

因为水土保持工程是我国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项目,也是我国落实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具体表现,所以保证水土保持工程质量,是保证我国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长期稳定发展的前提。基于水土保持工程的重要作用,我们必须针对水土保持工程的实际特点,针对影响水土保持工程质量的因素建立具体的水土保持工程质量控制体系。建立水土保持工程质量控制体系,要求明确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责任划分,要求负责各环节质量控制的有关职能部门,根据责任要求落实质量控制工作。

4.2加大监理工作力度

加强对水土保持工程监理的监管是避免水土保持工程施工随意性的有效措施。水土保持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会受到设备配置、技术等的制约和影响,监理不到位会使施工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因此,监理人员的监理工作,首先要求从工程设计阶段开始介入,有效督促工程设计者按要求严格执行;其次是,水土保持工程监理者要按照施工图纸把各项工程落实到地块,对现场进行认真调查和分析,并明确施工工序、设备来源、材料情况以及施工安排等;尔后针对水土保持工程监理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采取有计划的措施安排,从而有效保障工程的有效进行。

4.3及时编制资金使用计划

一般而言,监理单位如果没有资金使用计划,将无法审核承包商的进度计划及进度款申请。因为审核承包商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进度款申请、现金流动计划是水土保持工程监理科学合理地编制资金使用计划的有力凭据。所以,要求水土保持工程监理在初步设计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批后,就应立即编制资金使用计划,为审核承包商完成工程投资提供有效保障。

水土保持知识范文4

1.1沟壑治理措施

卧龙屯小流域侵蚀沟壑较多。沟壑是小河的集水道,治理沟壑能防止沟岸扩张,沟道下切,缓水拦沙,并为林草生长创造条件。暴雨季节,沟壑工程能拦蓄径流,延长汇流时间,减少下游小河道洪峰流量和河床洪水流速,削弱水流冲刷力。实践证明,沟壑治理是小河道治理的基础。卧龙屯小流域沟壑治理从源头开始,沟头采取防护措施,主要为排水型沟头防护。对沟道主要是修建石谷坊群为主,植物措施配套为辅。先治坡,后治沟,治坡与治沟相结合,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形成整体防护体系。石谷坊群有两种型式,一种是对岩基沟底的沟壑修干砌石谷坊,一种是对非岩基沟底的沟壑修铁丝笼堆石谷坊。一般在沟底比降大(5%~10%或更大)的沟段布设谷坊,下一座谷坊的顶部与上一座谷坊的底部大致等高。无论哪种谷坊,要在其坝顶中部设置溢洪口,溢洪口的断面尺寸根据设计流量确定。该流域对正在发育的沟壑,采取打桩栽柳建植物谷坊为主,谷坊间栽枫杨或杨树。

1.2坡耕地治理措施

卧龙屯小流域坡耕地占流域耕地面积的85%以上,坡耕地治理以坡改梯为主,它是水土保持的有效措施之一。坡度在5°~15°之间,土层厚度大于1m地块修建水平梯田,田埂沿等高线修筑,梯田田坎高度一般在1~2m之间。坡面不完整、土层较薄的地块修建坡式梯田,田埂沿等高线修筑,埂顶宽0.3~0.4m,埂高0.5~0.6m,外坡1:0.5,内坡1:1,对大于25°的坡耕地退耕还林还果,增加植被。

1.3果园治理措施

对土层薄、坡陡的苹果、板栗等果园利用地形条件修建池台田,其规格尺寸为2m×3m,池深30cm,田埂埂宽30cm,边坡比1:1,每一个池台田都相当于一个小水库。实践证明,池台田不但能就地拦蓄雨水,而且能延长雨水入渗时间,以及地表径流汇流时间,具有增加涵养水源的功能,雨季也能减少小河道的洪峰流量。项目区修池台田59.34hm2。

1.4小河道治理措施

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特别是人们的生产活动日益频繁,项目区河道上游植被遭到破坏,大量泥沙流入河道,致使河床抬高,河道行洪能力下降,又加河岸两旁缺少植物措施,冲刷严重,严重威胁农田和道路的安全。根据卧龙屯小流域自然特点,因害设防,采取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治理方略,这个流域主要以植物措施为主,在河道两岸堤防上栽植护岸林形成绿色堤防,树种以枫杨为主。

1.5封禁措施

封禁措施是一项投入少、效益大的生态自然修复措施。卧龙屯小流域封禁地块选择郁闭度在0.2~0.5之间的蚕场、疏林地和10a生以下的天然幼林。封禁方式:全年封禁,项目区封禁面积330.66hm2。封禁的方式主要采取混凝土柱与带刺铁丝网围栏,混凝土柱距离3.0m,高2.1m,混凝土柱基础埋深0.6m,铁丝间的距离0.3m。项目区共建围栏4000m。并在封设标志牌,标志牌以管理规则公告于众。

2结语

水土保持知识范文5

关键词:董志塬;水土流失;保护治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2)02-0067-06

一、董志塬概况

董志塬位于甘肃省东部,汉代称彭池塬,简称彭塬,北起驿马关至庆城一线,南止泾河谷地,东西介于马连河和蒲河之间。包括庆阳市西峰区全部及庆城、宁县、合水县各一部分,南北长87公里,东西宽36公里左右,面积2765平方公里,塬面海拔1200-1450米,有13条较大河沟呈辐辏状向塬心伸入,分割塬面成多数碎块,一般沟壑深150-200米,大小沟壑占面积的61%,荒坡又占沟壑面积的57%,塬面年降水量约在500毫米左右,年均温度8-10℃,无霜期150-180天。

董志塬地处黄土高原中心,属黄土高原沟壑区和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二副区,是由于地板裂变挤压垄起和黄土移动堆积形成的,距今已有二百万年历史,因其是黄土高原上保存最完整的一块大平塬,加之黄土堆积厚,农耕历史悠久,故此号称“天下黄土第一塬”。塬区面积占总面积的34.7%,地势开阔平坦,塬与塬之间为河谷与沟谷分割,组成本区地貌单元的有塬面、沟坡、沟谷、河川。塬面是黄土高原沟壑区的主体地貌,地形起伏较小,开阔平坦,塬心地面坡度约在1-2°,塬边向沟谷倾斜,沟坡是塬面和沟谷之间的倾斜面,高程低于塬面,群众称“山地”,坡度一般在7-25°之间,沟谷是沟边线到流水线之间的陡坡地,为水力侵蚀而成,沟谷中常有悬崖陡壁出现,由于长期剧烈的流水侵蚀,沟谷不断下切,沟头不断延伸,谷底多呈“V”形发育。因受水力、重力、风力等多种力量的侵蚀、冲刷、塌陷,董志塬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二、董志塬水土流失的现状

董志塬水土流失面积2735.95平方公里,1985年到2005年的平均侵蚀模数为6150吨/平方公里,年侵蚀量1683万吨。目前,董志塬的东西宽度已减少为18公里,最窄处仅剩50米,每年流失的泥沙达1315万吨,从这里输入黄河的泥沙高达1.684亿吨/年,占黄河流域入黄泥沙的1/10。水土流失主要有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两种类型,其中以水力侵蚀为主,水力侵蚀是大雨或暴雨径流挟带地面固体土壤颗粒流失到沟道、河流的过程,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形式,按形态特征分为面蚀和沟蚀两种方式,面蚀主要分布在塬面、梁峁顶部、坡面及沟道。重力侵蚀是在外部营力,特别是水力共同作用下,以重力为其主要原因,引起地面物质的移动形式,重力侵蚀主要为泻溜和崩塌,泻溜发生存黄土的泻溜面上,崩塌发生在侵蚀沟谷两侧的悬崖陡壁上,重力侵蚀主要分布在沟岸、陡坡、悬崖及沟头等。

土壤侵蚀的分布和分级情况是:无明显流失区29.59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1%,主要分布在董志塬心的基本农田,坡度一般小于5°;轻度侵蚀区主要分布在董志塬面林地、草地等植被较好的地带,坡度一般在5-10°之间,面积780.42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28%;中度侵蚀区分布在坡耕地、梁峁等地,坡度一般10-25°之间,面积533.74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19%;强度侵蚀区分布在崾岘、湾掌、荒坡上,坡度一般在2535。之间,面积545.08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20%;极强度侵蚀区分布在沟头、沟边、沟底,坡度一般在35-45°之间,面积495.02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18%;剧烈侵蚀区主要分布在陡坡及沟头、沟岸、陡崖,坡度一般大于45°,面积381.65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13%。

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人民群众生活困难,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且直接危及到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

三、董志塬水土流失的原因

(一)坡陡沟多、地貌复杂

坡、沟是坡面区和沟道区的主要地形特征,董志塬坡面区和沟道区的面积1805.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5.3%。沟道数量多、坡度大,据统计目前五百米米以上的沟道3649条,1000米以上的沟道1147条,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8米。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的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董志塬丘陵起伏、支离破碎、沟壑纵横,有塬、梁、峁、坪地、细沟、浅沟、切沟、悬沟、冲沟、坳沟(干沟)和河沟、黄土碟、黄土险穴、黄土柱等地貌,这些地貌是坡度和坡长的综合反映,是产生水土流失,引起土壤侵蚀的重要因素。

(二)土壤质地疏松

由于地形支离破碎,沟道纵横,虽然塬面平坦,但塬面产生的径流直接流入沟道,水力的作用造成土壤侵蚀,沟头前进,沟岸扩张,塬面崩塌。黄土质地疏松,颗粒多在0.02-0.05毫米之间,粉粒多(60%-70%),粘粒少(10%-20%),土壤有机质缺乏,含量一般在1%以下,孔隙度大(30%-50%),抗蚀性差,抗冲性弱,在产生大面积的径流时,易被水力搬运冲刷,加速了水土流失。

(三)植被较少

草地对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地表径流具有显著作用,根据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测定资料,农田比草地的水土流失量高40-100倍,种草的坡地与不种草的坡地相比,地表径流量可减少47倍,冲刷量减少77%,天然草地不仅能截留可观的降水量,而且比空旷地有较高的渗透率,对涵养土壤中的水分有积极作用。

森林既是防止地表遭受暴雨打击引起土壤侵蚀的屏障,又是截流雨水、增加地表持水能力、涵养水分的“绿色水库”,据统计,一亩林地年蓄水量司‘达20000公斤。森林的水土保持效应,是保证流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土地资源得到保护的前提,是防治洪涝灾害的关键。树木的叶子、枝干能对降雨进行第一次拦截,使部分雨水残留在其上,一方面延长了雨水降落的时间,另一方面减弱了雨水对地面的直接冲刷,从而减弱了降雨对地面的侵蚀,林地中土壤疏松,有机质丰富,能使落在林地上的水分储存起来不散失。

目前,董志塬营造的水保林28827公顷,经济林4248公顷,人工种草2142公顷,治理程度仅为

45.6%,且塬区均为人工林,天然植被稀少,植被覆盖率低,拦截降水、固沟保塬、减少流速、分散流量、过滤淤泥、涵养水源等功能差,导致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四)气候独特

独特的气候是水土流失的基础,东西走向不断增高的喜马拉雅山挡住了来自印度洋暖蒸气团向北移动,久而久之,使处于中国西北部的董志塬降水越来越稀少,历年平均在548毫米左右,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本区夏季降水不稳定,强度大,七、八、九三个月的降水占全年降水总量的58.5%,泥沙占91.3%,七、八两个月降水量最大,占41.4%,泥沙量也最大占84.1%,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秋季降水持续时间较长,冬春季降水稀少。西北风与西风一起制造黄土高原的同时,带来了粉沙颗粒,气候的干旱与降水不稳定、黄土及粉沙颗粒不稳定相结合,使本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五)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

在城镇建设上,缺少必要的水土保持配套措施,加速了水土流失速度,没处理的污水也影响了流经地的生态平衡;在能源开发上,长庆油田仅在西峰区目前井场站所已达305处,其中206处就分布在耕地内,占用面积达到2 860亩,占用的同时伴随着浪费和污染。董志塬浅层水是塬区近百万群众和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主要水源,目前西峰油田的开发主要用浅层水,塬区部分区域也因油田回注水造成局部地下水层串层紊乱,按出一吨油耗5方水计算,开采西峰油田共需水21.75亿立方,而董志塬浅层水只有2.6亿立方,仅占需水量的11%,油田开发两年时间地下水位就开始快速下降,其中驿熊工程地下水位已经下降了16米,塬区群众自打的水井有的已经干涸,这种情况若持续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在人T治理上由于工程浩繁、投资巨大,无力开展大规模治理;在管理制度上由于重栽轻管,造林成活率很低,重治轻防,生态环境修复后又被破坏,落后的治理措施,较低的防护力度,使该区水土流失得不到及时有效防治。

四、董志塬水土流失的危害性

(一)生态环境恶性循环

水土流失使土壤肥力下降,土质贫瘠,土地沙化,土壤的保土保水性变差,植物生长条件受到破坏,植被逐年稀疏退化,出现地面,土表更加速了水土流失,沟床下切,沟岸扩展,塬面萎缩,土地减少,水、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使生态环境走上了恶性循环之路。据史料记载唐代后期的董志塬面是完整的,南北长42公里,东西宽32公里,如今南北变化不大,东西最宽处仅18公里,最窄处已不足1公里,以最大宽度计,其面积已由1344平方公里变为756平方公里,1300年来,至少已损失土地588平方公里,合882 000亩,平均每年损失良田678亩,相当于每平方公里损失良田l亩,长此以往,百万年堆积的黄土恐怕在今后三千年内冲刷殆尽。

(二)加剧了区域贫困

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自然生态平衡失调,土壤肥力衰退,自然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坡耕地小麦亩产量在50-100千克左右。部分群众长期处在贫困线上,交通、文化、教育等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加剧了区域贫困,一些大型能源企业觉得董志塬水土流失大、环境差、面积小、缺水、经济社会发育程度低、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不愿意在董志塬安家落户,原有的中央驻庆企业也不愿意在此发展,董志塬经济社会的发展错失了一次次大好机遇。

(三)水资源大量浪费

董志塬区由于降水集中,强度大,系统的水保设施没有建立起来,集中降雨期大雨来临,洪流滚滚,冲向沟沟岔岔,毁坏田地,灌溉水、入蓄饮水等又得不到保障,春秋两季会出现旱情,加上水质日益恶化,影响了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马莲河、蒲河两大河流是该区主要生产生活用水来源,由于降水相对集中,造成水源浑浊,影响着城镇居民的饮水安全和生活质量。

(四)泥沙大量输入河道,影响防洪安全

董志塬每年输入马莲河和蒲河的泥沙直接充斥着河道及农业灌溉渠道,使河流中下游河床抬高,汛期极易发生洪水,对两岸居民及其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灾害。严重的水土流失,致使库渠淤积,影响水利设施效益,如蒲河巴家嘴水库1962年建成,原设计库容3.57亿立方米,十年时间就淤积了泥沙1.59亿立方米,占设计总库容的43.5%,由于库容不够,影响防洪安全,又在1965年、1973年、1980年、1999年分别进行加高加固。

五、董志塬水土保持的必要性

(一)建设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的需要

在未来几年,庆阳市要率先建成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西电东送基地、西气东输基地、全国重要的战略能源开发接替地之一。近年庆阳全力支持中石油、中石化、华能、中铝等大型央企加快开发建设,积极引进中化、华电、晋煤等大型企业集团参与庆阳市石油煤炭资源开发,实行大区域布局、大企业引领、大项目支撑、大园区承载,以优势资源的大开发推进工业经济的大跨越,庆阳又是陕甘宁三省唯一重点建设的区域中心城市,庆阳市的南边是西安,北面是银川,东面是延安,西面是兰州,中间没有一个区域性城市,庆阳的强力发展对推进陕甘宁三省的发展、改变区域落后面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国家和人民的长久期盼。董志塬是庆阳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能化工业集聚区,因此水土治理工作不但必要而且迫切,试想,一个地面、沟壑纵横、夏季洪水四溢、其他季节干旱、面积快速萎缩的黄土小塬如果不及时综合治理,如何能承载起这样重要的经济社会功能。

(二)发展绿色产业的需要

董志塬是全省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种植加工基地,生产的黄豆、油料、小米、曹杏、黄柑桃等享誉全国,是“中国优质苹果之乡”、“中国黄花菜之乡”、“中国小杂粮之乡”、“中国医药之乡”,以董志塬北部的一个普通乡镇――驿马镇为例:驿马镇总面积272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1.4万亩,共辖20个村委会(含1个办事处),168个自然村,人口9827户,47510人,农业人口占78%,人均纯收入2075元,目前共有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741户(从事农副产品加T贸易企业147户),百万元以上企业91户,千万元以上企业9户,外向型企业47户,具有进出口经营资格的企业9户,从业人员6 200多人,年创劳务收入5100多万元,占农民家庭收入的53%,初步形成了以驿马为中心,辐射白马、彭原、董志等周边乡镇的出口贸易区,主要出口产品有白瓜籽仁、油葵仁、黄花菜、苹果圈、甘草酸、桃脯、杏脯、苦杏仁等9大类、30多个品种,产品远销英、法、东南亚、北美及东欧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白瓜籽的出口量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如果董志塬水土保持的对策能够很快实施,将为董志塬特色农产品产业的深度发展铺垫好坚实的基础,否则董志塬的绿色产业将会逐步衰退。

(三)建设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典型样板区的需要

黄土高原面积广阔,北起长城,南达秦岭,西抵祁连山,东至太行山,横跨陕西、山西等六个省区,总

面积达58万平方公里,黄土层厚度达100米左右,最厚的地方可达200米以上,降水多集中在夏秋季节,多暴雨,加上森林和草原遭到历代不合理利用和破坏,所以水土流失非常严重,流水把高原侵蚀切割成许多沟壑纵横的黄土地貌,黄土高原绝大部分地区已成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丘陵沟谷区。被冲走的土壤,顺着黄河的大小支流,带到下游,淤塞了河道,造成黄河下游的洪涝灾害,统计流失面积达45.4万平方公里,其中年侵蚀模数大于5 000吨/平方公里的水蚀面积为14.6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同类面积的38.8%,年侵蚀模数大于15 000吨/平方公里的剧烈水蚀面积为3.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同类面积的89%,所以,对黄土高原进行综合治理是改善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的重要举措,而董志塬的治理措施,治理效果,治理成本无疑是最好的“试验田”。

六、董志塬水土保持的对策

(一)塬面中心区域治理对策

1.“井田”工程。纵横交错的路网将整个塬面分隔成一片一片的块状地(为了论述方便,我们称这些块状地为“井田”),以这些“井田”为单元,以原有地势为基础平整为一片平展的土地,在每块“井田”内依据水流需要和原有地貌修筑人工湖、水塘、涝池、集雨水窖,做到水不出“井田”,就近汇集、利用、下渗。

2.路、网、渠工程。以道路、护路林网、路边流水壕沟为引洪工程,把道路上的水引入就近的湖、塘、池、窖里去,既保护了路面、地面,又利用了流水。西峰天湖工程就是利用现有的广场、道路作为集流场,收集地面径流获得成功的典范。

3.居民新村“集雨用水”工程。新建的居民新村农户居住集中,庭院、小街道、周边道路硬化面积大,可建设蓄水设施,充分利用天然水源打扫卫生、喂养牲畜、浇菜种地。庆阳北部山区居民通过建设集流场和蓄水窖解决当地人畜饮水的经验,为这一对策的推广提供了依据。

4.工矿区隔离带工程。董志塬是传统的特色农产品种植加工基地,又是新兴的能源化工基地,从传统意义上看这两类产业是相互矛盾、互不兼容的,但是只要用足科技,规划科学,措施得力是可以和谐发展、相互促进的。载植隔离林带是把工业区和非工业区隔离开来的有效措施,已在董志塬广泛应用(例如:庆阳三百万吨炼油厂和西峰城区之间的千亩隔离林带),它还能发挥截断径流、分块治水、固原保土、涵养水源、保护植被、美化环境的作用。

(二)塬面边缘区域治理对策

1.塬边防冲林工程、湖边生态林工程。沿董志塬边(当地老百姓俗称沟边)密植一大圈防冲林带可以截流、吸墒、保土、固原,有效防止径流冲刷、沟头延伸、沟岸扩张,防冲林带纵深可以尽量宽一些,形成一圈绿色长城。据测算,无林坡地的土壤只能吸收降水的56%,但10米宽的林带则可吸收84%,如林带宽达80米,地表径流则可以完全转化为地下水。在湖、池、塘周围载植生态林或经济林木,充分利用不方便耕种的低湿地和凸凹地改善生态,发展经济。

2.塬边(沟边)堤、坝、渠、池、塘工程。在塬边构筑堤坝,阻挡水流下塬;修建水渠引导水流到预先设计好的涝池、池塘里去;根据需要规划、修建足够多的湖、池、塘、窖,让堤坝挡回的水、水渠引来的水在塬面部分就地下渗、利用。现在董志塬边的个别地方可见引水渠和挡水堤坝,但渗水设施不配套,达不到预期目的。

3.梯田内修建环形渗水壕沟工程。塬面边缘地区呈现出明显的外低内高地势,修平整的梯田经过一个时期的雨水冲刷又变成了外低内高的坡状梯田,随着坡度加大,水流加速,时间一长,耗时费工修建出来的梯田就会变成废田,遇上大雨整个梯田都会冲跨,如果在梯田内依照地形的自然形状修建环形渗水壕沟,使该块梯田的地面降水就地下渗,可以起到保土、保肥、保水、保田的作用。沟边的农民常在小块梯田上用这种方法拦水保田,效果较好,建议完善推广。

4.塬边填沟造地工程。塬边有众多的支毛沟渠、沟圈、沟道、胡同深入塬心,这些凹渠有些依然是塬面径流泻向沟底的通道,有些早已干涸、废弃、荒芜,因渠造地可以增加土地面积,有些沟道可以筑堤拦洪、淤泥造地,有些可以指定为草地、林地,分给自然村看管,只许种草种树,不许翻土垦殖。位于董志塬西部边缘的坝沟咀沟道,原来绵延几十里,伸入到西峰城区附近,经过几十年的填埋平整,现在位于西坡、东坡两个自然村内的沟道部分已经完全变成了基本农田。

5.“汇水单元”水保工程。塬边有些地形区的水流逐渐往一块儿汇集,最后集中泻向一个沟头,我们把这个地形区称为“汇水单元”,汇水单元面积大的沟头溯源侵蚀剧烈,沟岸扩张和沟床下切严重,应作为重点治理单元,以一个汇水单元为治理区块,设计科学合理的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充分利用地表水,增加土地面积,提高土地的生产力,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很好的水保措施。如面积为36.3平方公里的南小河沟流域就划分了71个汇水单元,其中19个比较大的汇水单元是治理的重点。在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齐家川示范区径流高效利用示范村(崔沟村)建设中,将全村10.83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分为25个相对独立的汇水单元,其中6个比较大的汇水单元进行重点治理,使地表水资源利用率提高了16.6%、地下水资源利用率提高了19.4%,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坡面区域治理对策

1.在缓坡区修建梯田。梯田是缓坡区的主要农耕土地,传统的梯田是由人力和畜力修建的,面积太小,现代农机无法耕作,生产率低,每年耕开地皮任由洪水冲刷,遇上大雨整个梯田都被洪水冲塌或泻溜,把梯田修大一些可以发挥规模效益,使用各种现代农机,在梯田中间修建较大的环形渗水壕沟,把梯田中的降雨就地收渗,面积太小的梯田坚决放弃,确定为植被区,不准耕种,只准密植植被树、植被草,不适合修建大面积梯田的缓坡地确定为永久性植被区,密植覆盖性强的草种和灌木林。

2.陡坡区坚决密植林草。精选覆盖性好、繁殖力强、保土能力好的草种树种反复播籽密植,坚决禁牧、禁砍,做到厚草密树夯实坡面,下大雨时能够拦洪、保土、收墒。

3.有意识的利用坡面区的凹形坑沟。在陡坡区顺着水流方向修建渗水涝池或依地形地势,把坡面上下泻的洪水引导到坡凹坑沟,让坡面部分的水流就地下渗,不流到沟底去,由于坡面部分面积大,渗水涝池数量要多,容积要大,但充分利用坡面区的自然沟凹因势利导是很好的水利工程。

(四)沟道区域治理对策

1.分级筑坝、拦泥填沟、抬高河床。对支十沟,上下游进行全面规划,节节筑坝拦蓄,淤积成不同面积的沟坝地,根据原沟道地形特征淤地坝以小型为主,成阶梯状分布,配合骨干工程,形成拦蓄、生产、防洪,灌溉相结合的完整体系。可以一次修成,也可以一次设计多次加高,边淤积、边利用、边加高的方法安全、省工,现有的淤地坝在保土治水发展生产方面发挥了很好的示范效益。如正宁县永正乡友好沟,流域面积17.20平方公里,打淤地坝5座,发展水产560亩,基本实现了沟道川台化,做到了泥不出沟。

2.对耕作效益差,地基不牢固的小块地密植灌木林和保土性能强的草种,巩固拦泥填沟形成的平地。

3.在侵蚀活跃的支毛沟沟底修筑谷坊(可分为土谷坊、石谷坊、土柳谷坊等)是防止沟底下切、稳定沟坡的主要措施。谷坊淤出的片片小块平地可以及时利用,谷坊的布设要小多成群,谷坊的间距视沟道的地形而定。

4.在沟道区引洪漫地,修建拦洪网络工程、引洪渠系,将坡洪、沟洪、河洪引入沟道、淤积沟道,建设基本农田。早在1983年甘肃省水利厅水保局组织全省有关地县水保科技人员进行了一次用洪用沙综合考察,调查资料表明,庆阳发展引洪漫地的潜力很大,全区每平方公里产洪量2.13万立方米,总洪水量5.79亿立方米,人均洪量346.1立方米,人均可发展洪漫地O.9亩。

5.利用坝区的水塘、水库、水地大力发展水产养殖,水地作物种植,沟道可防冻、防霜是天然的蔬菜、花卉、瓜果生产基地。

水土保持知识范文6

关键词:中小河流;河流治理;水土保持方案;防治措施;防洪工程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V87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6-0103-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6.052

1 中小河流治理户县涝河流域防洪工程建设概况

涝河,古长安八水之一,发源于秦岭,是户县境内最长的河流,也是户县人民的“母亲”河,该河属渭河右岸一级支流,河长82公里,其中山区段43.8公里,平原段38.2公里;流域面积663平方公里。其中山区流域面积416平方公里,平原流域面积247平方公里。

20世纪80年代,户县对涝河流域进行了治理,但由于投入少、标准低,部分河段甚至没有堤防,加之河道挖砂取土和工程水毁失修,致使涝河流域水土流失现象极为严重,流域防洪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流域洪涝灾害频繁发生。为此,我们争取国家支持,从2011~2016年,先后实施了四期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项目,共治理河道长度19.6公里,新修加固河道堤防工程40.9公里,新建护坡工程36.4公里,堤防临水侧和背水侧植草护坡40.9公里,硬化了堤顶道路及其他附属设施,工程总投资1.2亿元。

2 中小河流治理户县涝河流域防洪工程水土保持方案与防治措施

中小河流治理户县涝河流域防洪工程的实施,提高了涝河的防洪能力,有效改善了流域水土流失恶化的现状,减少了洪涝灾害,同时优化、美化项目区的生态环境,提升我县城市品味,可凸显经济及社会效益,并实现良好的生态效益。但是,很多工程在开展施工时,由于未采取必要保护措施,导致很多新增水土流失现象,引起大面积水土流失,严重影响到工程的对生态效益。为此,在开展工程建设过程中,需对环境保护问题加以关注,并对工程区水土流失采取必要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2.1 水土流失预测

水土流失主要是由水土资源不合理开采造成的,使得土壤覆盖物遭到严重性破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水土流失逐渐加重。水土流失可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三种类型。水土流失出现后,不仅对人类生产活动造成明显影响,同时也会对人们生活带来一定制约,其危害主要包括:其一,土壤肥力丧失。土壤是绿色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土壤肥力能够为农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是供应植物正常生长的主要来源。若肥料逐渐丧失,则会加重沙漠化进程;其二,加剧沟壑发展。随着水土流失程度的加深,沟壑发展也日益加剧;其三,阻塞河道。水土流失必然会导致水库淤积,不仅抬高河床高度,同时也会阻塞河道,导致河道泥沙量明显增加。这种情况下,大量泥沙会对河道流失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会导致河道通航里程被缩短,对河道航运事业产生制约,并导致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落后。在此基础上,河床不断抬高后,很多河流可形成“地上河”。若遇洪涝灾害,则易导致“地上河”出现溃堤,严重威胁人民财产生命安全。

2.1.1 水土流失预测时段。结合工程的特点,根据运行状况,通常工程施工所带来的地面扰动主要集中在正式施工期间,这个期间取土、弃土等施工环节,也会对植被造成明显破坏,从而导致水土流失,因此水土流失预测时段选择为施工建设期。

2.1.2 水土流失预测内容及范围。针对新增水土流失区域,要对相关防治范围、防治责任等进行明确,并采取必要、有效的管理措施进行相应治疗。水土保护责任范围一般分为两个区域:一是项目建设区;二是直接能够影响到的区域。其中,对于项目建设区来说,其主要保留取料场、施工临时道路、主体工程区域等位置。而直接影响区主要是项目建设区周围5~10米范围。

2.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预防要求和技术规范,对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总体目标进行明确,根据项目建设特点,积极合理地配置各种水土保持防护措施将因工程建设带来的人为水土流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2.2.1 防治原则分析。在开展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工作时,要以“预防为主”,做到全面立体规划,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因地制宜实施相关防治工作,并在此过程中强化管理实效。将上述作为水土保持防治原则及主要方针,对工程施工管理进行合理配置工程,兼顾到生物预防措施,使两者达到统一协调。与此同时,在主体工程设计时就要关注环保问题,将水土保持上升到工程建设未来发展高度上,保证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根据主体工程施工和产生水土流失的特点,实行分区治理;尽量减少对原地貌和植被的破坏。

2.2.2 水土保持方案与防治措施。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按照分区防治的碑帖,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

在施工设计环节,本工程不仅仅作为一个单独个体,而是充分兼顾建筑项目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并对生态条件、环境质量进行分析,使建筑项目能够与上述因素联系起来,突出城市文化底蕴。为此,应对资源进行优化和正确配置,从而使施工设计更为合理。减少环境负荷原则: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消耗大量各类能源,同时也需要占用大量自然生态能源与资源。在绿色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尽量降低建筑项目对环境带来的破坏,并减少环境负荷。

第一,主体工程防洪区。根据堤防开挖余土填筑调配情况,施工期间没有挖余土方堆放。堤防主体工程在背水侧布置草皮护坡,水土保持增设防护林措施设计。堤防土方工程竣工后,根据用地宽度营造o堤林带,并配置种草,发挥速生草的防风固土的作用;考虑到堤防两岸房屋、道路等建筑分布情况,堤防背水侧耕地分布情况,因地制宜布设防护林带。堤防工程采取了格宾石笼护坡和草皮护坡等措施,同时在堤顶及堤坡建设纵向和横向永久排水沟,不再产生因水流冲刷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对堤顶及护堤地采取种植灌木及散播草种等植皮措施进行生态绿化,以达到绿化美化的作用。堤防防治区堤防经过的草地段,在距堤防2.0m外布设护堤林,株行距为1.5m×1.5m,三角配置,裸地全面种草;城镇居民密集段,根据房屋道路布设情况,建造绿地花园,绿地点缀观赏性强的绿化灌木;途经耕地段考虑农业生产环境的要求布设护堤林,距堤防2.0m栽植双行乔木,行距为1.5m,三角配置,裸地全面种草;根据当地的土壤及气候条件,选择适生草种和树种。另外,为了减少项目施工中发生新的水土流失,可沿施工场地周边布设修建临时排水沟,接入自然排水系统。

第二,取料防治区。取土场防治区取土场开采前,先剥离腐殖土,在取土场一侧堆放保存;要求采挖时按设计挖深取料,避免超深度取料给土地功能恢复带来困难;施工期间水土保持重点布置好地面径流疏导措施;采料结束,利用工程挖余弃土填筑取土场,进行土地整治,回填腐殖土,恢复土地功能。(1)临时排水措施取土场利用编织袋填土设置挡水埂,控制外水汇入采区,造成土料含水量增加,避免因增加土料晾晒程序而带来的一系列水土流失问题;(2)取土坑治理措施取料结束后,根据弃土筑情况进行土地整治,整理边界,分层压实。经取土、弃土平衡分析,弃土足够填筑取土坑到原来的地面高程,整地覆回腐殖土,恢复土地功能;(3)土地功能恢复措施取土场全面整地,撒播草籽恢复草地,草籽选用当地适生的草种。

第三,弃渣场防治区。弃渣场工程施工时,应先对表土进行剥离,将其堆置一侧,然后进行取土。施工结束后,进行场地清理、弃土场表面应平整,表面及边坡水土流失防护采用绿化措施。

第四,临时道路防治区。在施工结束后,对临时道路进行清理、表面整平,然后复耕绿化;对工程区临时排水沟,及时回填,然后植被绿化恢复。

2.3 水土流失监测

实现绿色施工,要对项目管理模式进行彻底转变,并对管理理念进行不断更新,打破传统管理模式的桎梏。为此,要不断对绿色施工管理范围进行有效拓展,从而使施工环节得到优化和整合。水土流失监测就是从保护水土资源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出发,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对水土流失的成因、数量、强度、影响范围及后果等进行动态的监视和测定活动。根据工程实际总体布局情况,确定工程水土流失重点区域为主体工程施工区、取料场、弃渣场、场内临时施工道路等部位,并在各个监测区布设监测控制点。对水土流失危害(包括泥沙淤积、植被破坏、生态环境破坏)及水土保持工程的效果进行评价。水土流失监测对堤防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1)通过长期监测,为深入认识水土流失规律奠定基础;(2)水土流失监测为土壤侵蚀预报模型提供数据支撑;(3)水土流失监测是坡面和流域水土保持效益分析的有效手段;(4)水土流失监测可为区域水土保持的决策提供技术服务;(5)对水土流失情况开展动态化监测,可对项目水土保持方案错做出定量评价。

3 结语

现阶段,国家对环保重视程度逐渐加深,人们的环保意识也不断加强。重视生态环境质量,倡导“绿色革命”,推广绿色管理理论,能够为相关管理学科变革产生一定促进作用。在工程建筑项目中不断渗透绿色管理理论,能够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并节约更多建筑材料,避免浪费。水土保持方案与防治措施在中小河流治理户县涝河流域防洪工程施工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构建科学、完善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减少水土流失,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和工程效益的及时发挥。户县涝河流域防洪工程水土保持方案与防治措施,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水土保持防治、勘测教材[S].

[2] 全国重点地^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2009~2011、2013~2015)[S].

[3]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 51018-201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