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下一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江东去下一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江东去下一句范文1

凝然江畔,望着微风吹过的湖面,荡起轻轻的水波,无意弹起我的记忆铉丝……

驻足汨罗江畔,我无意瞥见一抹悲伤的影子,原来是楚夫子屈原。可是,没等我走过去,他便投身江中,只留下一句悲壮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以及一个无奈,郁郁不得志的身影。“屈子当年赋《离骚》,手中如持杀人刀,”当然他没有真正离开,没有舍弃他的后人们,一部《九章》千年散发着淡淡的馨香,与污浊的历史对抗。他还在,他的精神还在……

“花间一壶酒,对影成三人,”原来是太白在《月下独酌》。一代诗仙,李白,他的命运可谓是坎坷万分,但他却从不气馁,从不放弃,仍是笑看天下事,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虽然才华横溢的他遇不着欣赏他的伯乐,但他却仍有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乐观人生态度。他不羡于荣华富贵,只愿乘“一叶轻舟”“歌遍祖国八百里”;他不趋炎附势,巴结权贵,有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开阔胸襟。他才高八斗,他淡泊名利,他的诗,他的精神,他的一切,撑起整个“开元盛世”,渲染了整幅历史画卷,为多彩的历史抹上最炫的一笔。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我还当是谁,原来是易安在念怀霸王项羽。易安,李清照,一朵绽放在乱世中的白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有着最单纯,最高傲的灵魂。在与夫离别时她发出“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思念,感到“梧桐更兼细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留下一个“冷冷清清,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的身影。这就是易安,永远只会用淡淡的诗句表达心情的易安。

千古的浪涛淘尽了多少英雄,埋没了多少豪杰,可是,可是不是还有一些永不消匿的东西吗?且不说上文提及的屈原,太白以及易安,不还有“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会当凌绝顶”的杜甫,“起舞弄清影”的苏轼……吗?他们的精神不是鼓励了一代又一代的芊芊学子们吗?的确,这些人,这些精神,是永不消匿的,只会历史的更迭、时间的消逝而升华……

再次凝然江畔,看着轻风拂过的“湖面”,泛着淡淡的涟漪,漾起微微的水波,在阳光的照耀下有几滴的“小水珠”特别的光彩的显眼,引人眼球……

大江东去下一句范文2

一、中大型民族叙事性作品《昭君出塞》

《昭君出塞》是王志信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讲述的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故事――昭君出塞。王昭君,湖北姊归人,才貌双全,为了国家的利益,为了使汉族和匈奴族人民不再发生战争,远离亲人嫁到北方,把中原地区的先进知识和生产技术传给了当地人民,并发展了农业生产,双方一直友好往来60年没有打过仗,因此她受到当地人民深深的敬仰。否定了过去一些文艺作品中的“怨”字,用“一支出塞曲,慷慨越千年”的激越歌声,为王昭君树立了一个深明大义,为民族团结,为了和平和中华民族历史做出一定贡献的光辉形象。

这首歌并不长,分了几个段落,第一段就是她离别家乡,离别之情,和希望到那了那里永远没有战争。第二段,是她到了那受到当地人民欢迎的场面。最后是总结,“一支出塞曲,慷慨越千年”。

在整首作品的前奏中,运用了xxxxxxx的节奏型,非常形象的表现出古代木车车轮行进中的感觉,营造出了当时古代的场景和即将离别家园人物的心情。第二句“昭君琵琶,马上弹”这一句。“1”加个换气记号,7写了三拍,后面有个休止符,提醒演唱者不要唱那么满,是一种心里很伤心离别家园的心情。所以感觉有一点哭的声音。这样旋律和内容的紧密结合,达到感染人的目的。接下来的“女儿情,连胡汉,从此长城无风烟”。“从此长城无烽烟”这句话重复了几遍,随着每一句上不同旋律推进来表达不同的情感。第一句,“从此长城无烽烟”是希望不要有烽烟,第二句“从此长城无烽烟”则表达决心要做到,希望达到美好的愿望。第一段落这个开头很抓人,把一下子把人带到二千多年前王昭君人物的塑造,和出了雄关之后。看到茫茫的戈壁。茫茫的草原和汉朝的农田和村庄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这一段之后,紧接着是一段间奏,非常热烈奔放的快板,xxxox的节奏型,用来表达蒙古人粗犷豪迈和载歌载舞的宏伟场面,间奏一起来把她离别的情感冲淡了,紧接着这段词就是在快板里头了。共八句:“纵马塞上行,放眼敕勒川,绿草绕毡房,牛羊接蓝天,胡笳迎远客,长袖舞翩跹,阿妈捧奶茶,暖在我心间。”

过渡到了下一段,“回首望中原,千里麦浪翻”。这时音乐提醒还不要忘记勾起对家乡,对亲人的想念,但这种想念随着她看到蒙汉团结融洽,慢慢淡化了,更想到她的使命和追求。看到家乡千里没有战争,人们过着平静安宁的生活。“炊烟夕阳里,黎民得平安。”之后有一个虚词“啊”。这个“啊”里头把她的许多话表达出来,六十多年没有打仗,她一直没有回来过。第一个“啊”用了汉族的感觉,而第二个“啊”则有一些蒙古长调的感觉,让人感觉心潮起伏,这一个“啊”将整首歌曲推向了一个部分。“古来都说昭君怨,谁知红颜为江山,一支出塞曲,慷慨越千年。”虽然字不多,包含了很多内容。歌曲最后一个高音“越千年”最后一个字,最后渐强的延长音,将整首歌曲推向了。

二、融入中国戏曲元素的作品《木兰从军》

《木兰从军》是取自“汉乐府”中的一段家喻户晓的故事,它刻画了一位女伴男装,替父从军的巾帼英雄形象,音乐采用了中原地区河南豫剧和曲剧的音调予以创作,并结合戏曲的扳腔与西方的回旋曲式结构,既有表现英雄人物的战争场面,又有对父母亲人的女儿亲情,还有最后段“开我东阁门”的百感交集,无限感慨,最后的站在今人的角度对木兰的颂扬,刚柔相济,风格及人物的刻画到位,更是演唱这首歌的关键。

《木兰从军》的音乐素材来自于豫剧唱腔,全曲具有浓郁的豫剧风格。但是作曲家没有简单直接采用豫剧《花木兰》的某段唱腔,而是选择了豫剧唱腔中最典型的“慢板”、“二八拍”曲调,将其糅合到《木兰从军》的旋律创作中,使作品具有了浓厚的“豫剧味”。如第一段“昨夜见军贴……催我爹爹出征去”中的“去”字,就要采用戏曲式拖腔的处理;接下来的部分,“怎么办,怎么办?难坏了姑娘花木兰”一句中的最后一个“兰”字,就是典型的豫剧中的下滑音;在作品的第五段“挥剑挽强弓,踏踏马蹄急……”作者则用了“垛板”通过紧缩节拍,节奏表现。极富表现力。

三、以民歌为素材的作品《桃花红杏花白》

《桃花红杏花白》就是一首以民歌为素材的非常成功的作品。是根据山西两首流行很广的“开花调”民歌改编而成,山西民歌的风味,塑造的是山乡小阿妹可爱的人物形象。歌曲通过描述农村青年男女的甜蜜爱情,表现改革开放后农村的新面貌。

四、借物抒情的作品《母亲河》、《送给妈妈的茉莉花》

《母亲河》借对母亲河的歌颂,来表达老一辈革命家的宽广胸怀,宽以待人的高尚品质和对他的深厚感情。音乐采用了二段体的曲式结构,有亲切的民族风格,又有大气宽广的时代气息。

大江东去下一句范文3

由于作者一而再、再而三地强化特定语言,并且注意文章在内容和思想的深度、广度上的逐步拓展,既使全文紧紧联成一体,又能把浓烈的情韵传染给读者,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这样的文章备受考生喜爱。但是,同学们在运用这种方法建构文章的时候,也常常犯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影响文章的质量。

误区之一:徒有形式 精彩乏呈

片段本身的描写草草了事,光在咏叹的句子上下功夫,徒有回环反复的形式,缺少一唱三叹的精妙。

习作《为自己鼓劲》,以坡、文天祥和贝多芬为描写对象,以“为自己鼓劲,书写××”为领起句,组成三个抒情片段,抒发人生当坚强的豪情。请看第一个片段:

为自己鼓劲,书写绚丽诗篇。

坡,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坡。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他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父子同列“唐宋家”。坡曾遭受过无端的灾难,但是他――苏轼,为自己鼓劲,努力攀登文学高峰,成为一代文学大家。

虽然运用回环反复的手法,但是只有人物身份的客观介绍,没有动情的形象描绘,自然难以感人。请看修改稿:

为自己鼓劲,书写绚丽诗篇。

风飘飘,水,你一身素衣,掸一掸一路的风尘,驾一叶扁舟,来到这古战场――赤壁。乌台诗案的苦楚,洛阳亲友的思念,你顿觉寒意袭来,但你不愿向现实屈服,挥毫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言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佳话,你――苏轼,为自己鼓劲,努力攀登文学高峰,成为一代文学大家。

或对偶,或引用,整句散句相结合,融叙事、抒情和议论于一体,这样的片段描写,再加上回环反复手法的运用,艺术效果显然就大不一样了。

误区之二:交叉重叠 选材雷同

为了制造一唱三叹的效果,强行拼凑镜头,片段与片段在内涵上交叉重叠,没有梯度。请看习作《三界之歌》的前两个片段:

我是一条河。我从雪山上流下,向远方进发。我以为,真正的河流,是没有尽头的。我要流得很远很远,永远没有止境。

流过村庄,流过田野,流过都市,我不停地奔流着,日出日落,花开花谢,一天天,一年年,流过平原,我给人们留下壮阔的姿容;流过峡谷,我给人们留下飒爽的英姿。

“执着一念,没有周旋的余地,算不得精明。”山脚下嬉戏的溪水规劝我。

“奔流是我的使命,一往无前是我的乐趣。”我回答。

我是一条江。我从遥远的上游流下,向着下流奔去。我以为,真正的江,就要汹涌澎湃,一往无前,永不止步。

流过沙漠,流过戈壁,流过草原,我不停地奔流着,月圆月缺,潮涨潮落,一天天,一年年,流过三峡,我给人们留下激荡的印象,流过洞庭湖,我给人们留下汹涌的感觉。

“只知向前,不知停息,你会吃苦的。”悠闲自在的湖泊告诫我。

“前进是我的使命,永远奔流是我的乐趣。”我回答。

全文由三个结构相似的片段组成,第一个片段歌颂河,第二个片段歌颂江,第三个片段歌颂人,结构简明畅达,思路一目了然。但是,不难看出,河和江属同一类事物,而且从内容上看也没有什么区别,实属强行拼凑,破坏了文章的意蕴美。后来作者将第二个片段换成对鹰的歌颂:

我是一只鹰。我拥有剽悍的身躯,拥有搏击长空的浩气。黑夜里,我用闪电般的身影撕裂长空;雷雨中,我用尖锐的鸣声盖过风雨。俯冲大地,我用利爪见证自己的实力;直插云霄,我用羽翼证明自己的傲骨。

我的身影在天边划过,悠闲的云朵黯然失色;我的嘶鸣响彻云霄,夕阳也默默地低头,血色的晚霞成了我身后的美丽陪衬。

“心在高空,志在必得,你会吃亏的。”在草垛旁觅食的鸡嘲笑我。

“飞翔是我的使命,搏击风云是我的乐趣。”我回答。

这样,从无生命的河,到有生命的鹰,再到万物之长的人,选材以一当十,文意层层深入,不仅呈现了形式美,也展现了丰富的思想美。

误区之三:句式凌乱 叹语不精

用来揭示主旨、连缀各段的叹语,内涵浅显,句式凌乱,难以产生耐人寻味的美学效果。习作《那个冬天》以“冬天”喻情绪的低落和思想的偏差,回忆老师对自己的帮助和鼓励,请看其中几个片段:

“功底很好,只是还没适应新环境罢了。”亲切的话语在耳边响着,原以为自己可以坚强到没有泪水,此刻泪水却夺眶而出。我知道自己在老师的心目中一直是好学生,而我却被那个叫作悲观消极的魔鬼下了咒,变得糊涂不清了。

老师的话特温暖,让我好感动。

“写得不错,思维发达,文思敏捷!”赞赏的话语在教室响起,我内心激动,久久不能平静,眼中噙满激动的泪花。我明白老师对我寄予的厚望,我能体会到他的良苦用心,只觉得前方是一条充满希望与收获的大道,只等着我毅然前行。

老师的话像烈火,点燃我心底的热情。

“做题时把眼光放远些,尽情想象,思维就会碰撞出一个个火花,你就会有更多解题灵感。”很长的一段话,满含赞赏与鼓励。我过于浮躁,急功近利,专注于结果而忽视过程,所以屡屡失败。果然,思想变了,心态稳定了,成绩也上去了。

老师的话是秋天,在我心中留下一串飘垂的金黄,那是收获的喜悦。

在这里,连缀三个片段的语句分别为:老师的话特温暖,让我好感动;老师的话像烈火,点燃我心底的热情;老师的话是秋天,在我心中留下一串飘垂的金黄,那是收获的喜悦。三句话形式各异,长短不一:第一句不用修辞,实话实说,语言平实;第二句用明喻,略有文采;第三句暗喻和描写相结合,文采飞扬。这样的语言既无形式美,也无意蕴美。再看作者后来的修改:

……

老师的话是春天,激起了我内心所有色彩的轻舞飞扬,那是希望在萌发。

……

老师的话是夏天,在我心中留下穿越一季的倾情唱响,那是斗志在燃烧。

……

老师的话是秋天,在我心中留下一串飘垂的金黄,那是收获的喜悦。

大江东去下一句范文4

流行歌曲是一种音乐文学作品,具有“谱曲可唱”的音乐性和“离谱能赏”的文学性,因此它不但可听,还具有相对独立的文学价值。所以,教学形式力求多样化,除了听唱歌曲以外,还采取分组搜集整理与歌曲相关的资料,并在课堂上讲解的方法,让学生参与教学,学生在与他人分享自己喜爱的歌曲或歌手的同时,达到锻炼搜集整理资料与口语表达的能力之目的。

听歌,赏词,总结,同学们怀着极高的热情,在流行和古典中游走,既赏析了古典歌词,也进一步激发了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唯美的林夕,妖艳的方文山,都成了他们看中,研究的对象。

探究方向:

一、歌词中的文学典故

例:钗头凤

歌手:薛之谦

1.有人在兵荒马乱的分离中/折半面铜镜/漂泊经年又重圆如新

孟《本事诗》中,“破镜重圆”这个典故;

2. 有人在马嵬坡外的夜半时/留三尺白绫/秋风吹散她倾城的宿命

“玄宗被迫赐贵妃缢死马嵬坡”这个典故;

3. 有人在干涸龟裂的池塘中/见鲤鱼一对/用口中唾沫让彼此苏醒

《庄子》中“相濡以沫”这个典故;

4. 有人在芳草萋萋的长亭外/送情人远行/落日照着她化碟的眼睛

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相送”“化蝶相伴”的典故;

5. 解游园惊梦/落鸿断声中繁华一场梦

“游园惊梦”是汤显祖《牡丹亭》中最著名的一出。

例:发如雪

歌手:周杰伦

“繁华如三千东流水我只取一瓢爱了解只恋你化身的蝶”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该句出自《红楼梦》第九十一回《纵心宝蟾工设计,布疑阵宝玉妄谈禅》:

“黛玉道:‘宝姐姐和你好你怎么样?宝姐姐不和你好你怎么样?宝姐姐前儿和你好,如今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今儿和你好,后来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你和他好他偏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你不和他好他偏要和你好你怎么样?’宝玉呆了半晌,忽然大笑道:‘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心得:

在歌词中加入典故,丰富了歌词内涵,使歌曲具有古典的特质,同学在听歌中同时学到了一些文学典故。

二、歌词中的古诗词

1.部分或完全引用古诗词

(1)梅艳芳所唱的《床前明月光》,完全引自《静夜思》 。

(2)邓丽君演唱的《在水一方》,歌词中:“绿草苍苍,白露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绿草萋萋,白露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这一段是直接引处《诗经》中的词句。

(3)毛宁的《涛声依旧》:“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是间接引用了唐诗《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几句中的词。

(4)SHE所带来的《长相思》其rap部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是直接引用了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词句。

(5)伊能静的新歌《念奴娇》中的一段歌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的雪,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这首歌的歌词,是直接引用了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诗句。

(6)王菲演唱的《但愿人长久》,这首歌的的歌词,便是苏轼所写的《水调歌头》。

(7)安雯的《月满西楼》,乃是将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完全引用。

(8)徐小凤的《别亦难》,用的是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心得:

古典诗词是越来越受流行歌曲歌词的欢迎,在越来越多的流行歌曲的歌词中,直接或间接地来引用古诗词,将古诗词融入我们爱听的流行音乐中,让我们在记住歌词的同时,也将歌词中所引用到的古诗词一并背了下来,歌词中的古典名句,给我们也带来了古典美的享受!

在歌名中就使用古诗词或古诗名,也是现在流行歌曲中的一个亮点,如:

1.周传雄的《寂寞沙洲冷》这个歌名,就是引自苏轼《卜算子》中:“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一句。

2.伊能静的《念奴娇》这首歌的歌名,直接用了《念奴娇》这个词牌名。

3.更早以前的一首歌,罗大佑所演唱的《将进酒》,歌名就是“诗仙”李白《将进酒》这首诗的诗名。

心得:

古典诗词的清雅意境为我们所喜爱,在歌名中引用古诗词句或古诗名乃至将诗词中的句子、诗名直接用来做歌名,使歌曲多了一份诗意。

另外,很多同学还在流行歌中探究到古典的意境,更有同学尝试写词,乐在其中。

通过一段时间的交流与探讨,同学们或听或查或讲,呈现出极高的热情,得到了许多有益的见解和认识:

1.诗词表现主题和内容的引用,不仅丰富了流行歌曲的空间,提升了流行歌曲的层次。将古典文学融入歌词中,歌词将不再那么苍白无力,更不会如现在这般庸俗乏味,它将会充满生命力;

2.古诗词与歌词相结合,可以借助流行音乐所具有的强大吸引力,来传播古典诗词,进而扩大古典诗词的影响,进而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文学艺术;

3.唐诗宋词构成了现代流行歌曲创作的一个重要素材来源,其中不乏家国之忧、男女之爱、亲情之密、友情之贵、归隐之乐等,这些都可以成为文学的永恒主题;

大江东去下一句范文5

新材料作文给考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广阔、自由的表现空间,但也正是这种自由和广阔让一些考生难以把握自己写作的航向,以致出现挂一漏万、偏离中心、面面俱到、轻重倒置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势必影响作文的质量,使作文得分偏低。下面,我就新材料作文的写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作一个简单的分析,并就如何规避这类现象介绍几点措施。

一、新材料作文中的常见问题

1.不能准确提炼主题

有不少的考生,或因时间所迫,或因心里紧张,不能对材料进行认真仔细的分析,也不考虑材料的主旨,从材料中随意抽取一个词语作为自己的写作话题,从而导致偏离题旨。

2013年江苏高考卷的作文材料是: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发现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但数日后再去,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不少考生对这样一则内容浅近的材料都未能读透,一些考生看到材料中“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一句便以为是烛光让蝴蝶找到了更好的归宿,于是误将烛光理解成爱的象征,对其大加颂扬――结果酿成了“下笔伊始”便偏离主题的悲剧;另有一些考生不去检讨人对蝴蝶的侵扰,反而责备蝴蝶的“娇气”,将主题定为“要培养抗干扰能力”,这就跟不去批评守株待兔者不劳而获反责备兔子走路不看方向一样失之偏颇;还有一些考生因为看到了“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一句便将主题定为“细节决定成败”,其实“影响”与“成败”还是稍有差异的,这样的立意虽不能说完全走题,但至少不能说很准确。

2.完全抛开材料背景

有些考生虽然能够找出所供材料中的关键词,准确地确定作文的立意,但却在随后的构思与写作过程中,往往会“跟着灵感走”,从而不顾材料的背景,结果偏离了材料的内涵。

2013年全国课标Ⅰ卷作文所供材料的是: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深表惋惜,并说:“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风险太大。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这则材料的最后一句话实际上已经基本限定了文章的立意:干好一件事,经验、技术重要,勇气更重要,剔除功利之心尤其重要。考生要看出这一点是不难的。但在写作中,不少考生由“不去想价值的事”而“引申”到了无私奉献、安贫乐道、小人喻于利等等,这就完全抛开了材料的背景,自然也就偏离了主题。

3.忽视提示语的指向

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对材料只是泛泛而读,忽视了对相关提示语(这样的提示语多在段末出现)的研究,只重视自己对材料的认识,忽视了命题者的思维指向,因而造成失误。

上文提到的2013年江苏卷作文材料的提示语便是“小小的蜡烛竟然会带来这么大的影响”,可是很多考生就是没有从这句话中读出“小大之辨”这一立意。

再比如2013年北京卷所供材料是一组文学家与科学家的对话――科学家:假如请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个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呢?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文学家: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这段材料中的关键词已经很明显:“手机丰富的功能”对人们“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的影响。可是一些考生忽视了这样的提示语,而对材料中“穿越”的情节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作文中精心编织各种离奇的情节,以显示爱迪生的落后;还有一些考生将目光落在“发明”一词上,作文详尽分析了创造发明的意义,论证了只有创新才能促使“中国梦”的早日实现,这也同样偏离了材料的内涵。

二、新材料写作中误区的规避

要想规避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在新材料作文的写作中就必须坚持下面这三项原则:

一是抓材料关键要素的原则。我们写作时确定的话题和主题,一定是材料构成内容的要点,而不是只言片语、细枝末节。材料要多读几遍,做到通盘掌握,不能“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以致“抓了芝麻,丢了西瓜”,更不能穿凿附会,将自己的错误理解强加给材料。

二是文章结合材料背景的原则。新材料的话题,不能脱离一定的背景。一旦离开了特定的背景,其话题就有“越轨”的危险。而这个背景,就是命题材料本身给考生提供的话题范围。作任何形式的“引申”和“宕开一笔”时都要回头看一看材料,看看有没有越轨。

三是严格遵循提示语的指向原则。新材料作文的写作要求大多写得清楚明白,没有明白写出的,也会有暗示性的提示。对于材料中的这些关键语,考生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在写作中刻意求新、求深的同学一定要注意:新和深的前提是不偏离命题者的立意指向。

概括起来,写新材料作文,考生必须做到:读懂材料,抓住重点;准确立意,不离背景;严守提示,不闯红灯。其实,高考作文重点还是考查写作能力,在审题上一般不会过多地折磨考生,大家只要注意以上几点,平时注意多读,多思,多练,一般是不会进入误区的。

三、考场佳作欣赏

【2013年江苏卷考场佳作】

一叶知秋

江苏一考生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可见无论是一沙一木,还是一叶一花,总在细枝末节处隐现端倪。

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它改变了整个山洞的环境,迫使那些斑斓的大蝴蝶只能另寻栖所。

一叶零落,便知秋天将至。的确,注重细节需要有如“尘”的心思。这是一门洞察世事的学问,并非机械地观察记录,也不是四处探听偷窥,而是以一种至情至性的眼光来看待万物。这几位朋友,在进洞前只有对大蝴蝶的好奇和探索,全无对生命的尊重,因而他们贸然点燃蜡烛。如“尘”的心思是一种有血有肉的心灵探索,并不是高等生物对低等生物的征服。“钩帘归乳燕,穴纸出痴蝇。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这是苏轼对于生命的大度。这位执铁板唱大江东去的真男儿,心中也有这种如“尘”的时刻。不过,此情并不令人费解,倘若没有这等如“尘”的心思,又怎能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绵绵无绝的佳句?

心思如“尘”,不仅需要“怜蛾不点灯”的大度与包容,还需要我们有触动事物核心的敏感。

当我们有了触动事物核心的敏感时,才真正明白细节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力量,因为它可以使我们看得更多,看得更远。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佛独具慧眼,从一花一叶之中,看到比凡人深得多也远得多的东西。懂得细节的人,往往能占尽先机。但凡有智慧的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总会表现出一定的先知性。同为凡人,为何他们会有这种先知性?究其原因,是他们触碰到时代的脉搏和神经,从细节出发,观凡人之不能观,悟常人之不能悟。

细节,总是腐朽事物的报丧者、新鲜事物的召唤人。当宗法制度在第一个诸侯国被破坏时,当文字狱兴起、抓起第一个书生时,当压迫第一个民众时,当中国国门第一次被外国列强打开缝隙时,这些细小的迹象都预示着某种地覆天翻,而有智慧的中国人会毫不犹豫地见微知著,迎接变化,抓住机遇,从而成为一个时代的先驱者。

大江东去下一句范文6

大明湖公园导游词

各位旅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泉城济南观光游览,我是大家的导游刘x,您在停留其间将由我来做为您的陪同,希望您能喜欢我的讲解,我将尽我所能回答您提出的问题。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就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的大明湖。大明湖作为一处风景名胜,之所以盛名远播、历久弥新,自有其与众不同之处,就是它自然风景和人文内涵兼而有之,不仅风光秀丽,更有深厚悠久的文化积淀。因为自古以来济南就是齐鲁文体交汇之地,所以人文荟萃,文教昌盛,又因大明湖风物绝佳,更受到四方文士名流的钟爱,吟诗作赋,在这里留有大量的遗迹,历代文人也都有诗文留在大明湖。古代的时候大明湖比现在大几十倍,它的名字也几经变更,宋朝时称湖,北魏和唐朝时因这湖里盛产莲子而得名莲子湖。“大明湖”的称谓最早是在金代诗人元好问的《济南行记》中。

好了,前方这座古朴端庄的仿古建筑就是大明湖的东门了,大明湖公园于1958年正式建成,一共有三个门,东门于1985年9月落成,门上的题字是当代书法家会同题写的,让我们一起进去吧。大家一定看到了,迎门的就是环列的假山,这在中国园林艺术中有个名字叫“开门见山”,与这个成语的意思恰恰相反,中国园林讲究迂回曲折,借助花木山石的掩映,增强园林的层次感和储蓄美,陆游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是这种意境的生动写照。古人说“曲径通幽”,我们顺着这条小路往前走,就会看到风光旖旎的大明湖象一幅巨大的画卷一样徐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大明湖公园面积约86公顷,其中湖面面积约为46公顷,它的水源是济南七十二名泉的泉水,水质清冽而且水量充足,固有“久旱不干”的特点。前方那座精巧别致,色彩明快的建筑是“汇波楼”,傍晚登临,霞光满天,映在湖面上别有情趣,这就是济南八景之一的“汇波晚照。”汇波楼始建于元代,下面的这座北水门原为旧城的城门,宋代时候建有泄洪排水的作用,大明湖多余的湖水就是从这里流入城外的小清河,最后汇入大海。因此大明湖“久雨不涨”的关键就在于此。那么,这座北水门又是谁兴建的呢?说起他来,那可是鼎鼎大名,唐宋家之一的曾巩。当时曾巩任齐州知州,爱民如子,颇有政绩,后人为纪念他就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南丰祠”,就是左边这一组院落。

大家看,大明湖的全景已尽收眼底了,我们站在北岸,向南可以望见南山苍翠,近观盈盈碧波。沿岸种植了八百余株垂柳,盛夏之时,柔枝点水,婀娜多姿,红莲白荷争奇斗艳,一红一绿相映成趣,可是大明湖中一大盛景,岂不知这碧柳红荷还真有一段婉约动人的“荷柳情缘”呢。传说在很久以前,湖畔有一对青年男女,两人痴心相受,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真是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天,一个阔少年路过此地,见姑娘生得美貌,硬要抢了去做妾,姑娘万般无奈,跃入湖中,殉情而死,小伙子见状,也脱身为柳,根植在湖边,这湖里的粉荷绿柳就是他们的化身。他们隔湖相望,只能用轻风来互诉衷肠,但两个人永远永远也不会分离了。夏天走在湖边,轻风吹过时,我真的感到空气中弥漫着脉脉的温情。

如果说大明湖是姑娘的美目,那历下亭就是美目中的眸子了。前方小岛上的亭子就是大明湖的点睛之笔-历下亭。它年代久远,几经兴废,唐朝时,在现今五龙潭附近,清初移至湖中,唐天宝四年中,著名诗人杜甫,和当时任北海太守的大书法家李邕曾饮宴于此,杜甫即兴做诗一首《陪李北海宴历下亭》,历下亭就是由此而得名。诗中的名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就题在游廊的门上,为清代的木质结构建筑,门上的楹联“杨柳春风万方极乐,芙蕖秋月一片大明”就是郭沫若先生的传神之笔。

大明湖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因而也就流传了许多故事和传说。关于大明湖的由来就有这样一种说法。古时候,这一带有一个大明国寺,表面上香火鼎盛,庄严肃穆,可是寺里的和尚却不守规矩,与官府勾结欺压百姓,坑骗掳掠前来进香的良家妇女。这附近住着一位官人,他的妹妹虔心信佛,非常想亲自到大明国寺烧香还愿,官人怕她遭到不测不让她去,妹妹于是乘着官人不在家时来到了大明国寺。和尚们见她如花似玉,就将她霸占在寺内。官人回家一听,又惊又怒,骑上马提着大刀就追到了大明国寺,这时突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闪电过后,天塌地陷,大明国寺从此就沉入地下,官人也救出了妹妹。再说那些恶僧遭了天遣,有的变成了蛤蟆,见到人们安居乐业,只能气得生气鼓肚,却叫不出声来了。

说到这里,大明湖还有一个特异之处就是“青蛙不叫,蛇不见。”说是唐朝时,湖边真武届里有一位高天师,呼风唤雨法力无边,他收了个门徒,徒弟出师时要考试,就是捉拿湖里的的蛇精蛙怪,徒弟挥舞着神剑,不一会就把蛙怪打得落花流水,活捉了蛇精,高天师收了蛇精做真武大帝手下的一员大将,而青蛙呢,被打得又聋又哑,再也叫不出声来了。后来人们分析说因为大明湖的水是泉水,长年在18 ,水温低,不适宜水蛇生长,青蛙不能,所以也叫不出声来。

大明湖主要的景点都在北岸,第一个就是我们面前高台上的这座气象巍峨的庙宇,这就是真武庙,济南市现存最大的道教庙宇。想必大家都知道,中国有四大宗教,其中唯一的土生土长的一种就是道教,先秦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李耳(又名老聃)被尊为道教的教祖,他的著作《老子》(又名《道德经》)是道家的主要经典。道家的至上神是三清真人,即玉清原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天尊(即太上老君)。道教分为两派,金代形成全真派,主张炼气,清修,道人要出家修行。它的创始人就是《神雕侠侣》中提到的那位武功盖世的“中神通”王重阳,在元代形成的正一派可谓俗家辫子,崇拜鬼神,画符念咒,代表人物是张天师张陵。金元之际,济南道教兴盛,全真派的高人丘处机曾来济南传教,真武庙就建于元代。

各位请看,台阶前这对活灵活现的小狮子非常精美。我有个问题要问大家了,请问哪一个是雌狮子,哪一个是雄狮子呢?……对了,这位朋友答得非常好,左边这头脚下是一头小狮子,右边这头脚下是一个绣球,所以左边是雌,右边是雄,现在我们上去看一看,大家一起数一下一共有多少级台阶。一共是36级,为什么是36呢?道教的数字很有讲究,有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之说,另外,皇帝被尊为九五至尊,四九三十六,就是说比皇帝要低一个等级,可见皇帝是真龙天子下凡,连神仙也要让他一筹。

真武庙里供奉的是真武大帝,真武原名玄武,是道教的四方神(青龙、朱雀、白虎、玄武)之一,北天星区,色黑属水,大家看这座英明神武的金身坐像就身着黑袍,人们把真武大帝供奉在大明湖畔就是希望他能镇住水里的妖魔鬼怪。左右墙上的彩绘壁画画的就是真武大帝的生平。传说真武大帝原来本是西方净乐国的一位王子,自幼慕道,而且非常奇异,从小喜欢与猛虎相伴戏耍,太上老君见他有慧根,便点化他去武当山修炼。历经四十二年,受尽磨难,终于修成正果,得道成仙。升仙之际为了脱去凡胎,他剖开肚子,拿出自己的肠子和肝脏,变成了龟蛇二将,成为自己手下的护法神。真武大帝立志要“斩尽天下妖魔,普救众生”,别看这龟蛇二将长相丑陋,他们的本事可不小,帮着真武大帝降妖捉怪立下了汗马功劳。前边这两座塑像原塑于明代是当时庙里塑像中最为生动传神的两座,二将肌肉突兀,神彩飞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可惜都毁于中,只有前边这座小的铜铸龟蛇合体像是庙中的真品。两边的十四位神仙也都是真武大帝手下的爱将,最后面四座就是风伯、雨师、雷公、电母。

我们再到后面看一看启圣殿。明成化年间增修,供奉真武大帝的父母,两座塑像手中都拿着笏板,因为人神不能对视,手拿护板,才能与真武大帝相见。大家看笏板上画有北斗七星图,也是真武大帝的符号,上面的匾额所题“父母天长”,取“天长地久”之意,祝愿父母健康长寿,是艺术大师刘海杰题字时正好八十八岁,而且父母还健在,“父母在,不言老”。“年方八八”的意思就是,尽管我八十八岁了,在父母面前我还是孩子,刚刚八十八岁。各位朋友可以上一柱香来祝愿父母福寿安康。

从北极庙可以饱览全湖风光,因为这里地势高峻,俯看碧波荡漾的湖面更别有一番情趣。湖上的百极洲,湖心亭,历下亭三座小岛代表了道家胜境蓬莱三岛。三岛中间是1985年5月1日落成的百米喷泉,共103个喷头,主喷头射程高达100米。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百头齐喷,水柱直冲云霄,蓝天碧水之间犹如一朵盛开的莲花,非常壮观,也是大明湖的一大胜景。

前边就快到铁公祠了,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人物。铁公原名铁铉,是河南郑州人,自幼聪名好学,深得明太祖朱元璋的常识,他处事明断,办案公允,明太祖特赐字“鼎石”。曾任过山东布政司使和兵部尚书等官职。公元1400年,明燕王朱棣与其侄朱允文争帝位,挥师南下,至济南城时,铁铉固守城池,势不开城,还险些放石砸死朱棣,燕王只好又回到北京,两年后又发兵绕道而行,到得南京推翻建文帝,隧收复济南,铁铉孤军奋战,不敌被擒。传说铁铉忠贞节烈,对朱棣破口大骂,朱棣命人割下他的鼻子和耳朵,让他吃下去,又架起油锅,放铁铉下去受沸油煎熬之苦。铁铉不肯求饶,在油锅里还不肯正眼看朱棣,背对朱棣。朱棣大怒,命人用铁钩将他翻过来,突然之间,油花飞溅,众人近不得身,只好作罢,就地埋了。当时铁铉只有三十七岁。乾隆皇帝感念他忠心效主,1792年建了此祠以纪念。

我们面前的这座园中之园就是铁公祠了,园中之园是中国园林构景手法之一,增加借景的内容和游赏的层次美感,获得“大中见小,小中见大”的开敞和封闭。宏大宽广和精美小巧的对比,增强了环境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效果。园内有曲廊花窗,小巧别致,古色古香,与曲廊相接的就是佛公祠和铁公祠。佛公祠用来祭祀山东巡抚佛伦,是佛伦的族孙阿林保捐资修建铁公祠时同时修建的。佛公祠居东,铁公祠于西。铁公祠再向西的两层建筑建于1929年原名为“湖山一览楼”,因于楼上可观览对面群山和明湖全景,故而得名,1978年改称荷香村饭店。这座园中之园风光和园内的人工亭台楼阁连为一体。不知大家有没有去过颐和园,那里的长廊就是采取了这种借景的手法,游人可以从两边眺望,丰富了景观的层次。秋高气爽的时候站在这里可以看到济南八景之一的“佛山倒影”。这边的山间水榭就是闻名遐迩的小沧浪亭了,小沧浪是1792年以修铁公祠的余料依照苏州沧浪亭而修建的,上面的匾额是清代书法家阮元的隶书题字。大家看我们面前的这座圆形门两旁有一幅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历代题咏大明湖的佳句中最著名的一句。当年清代书法家铁保和诗人刘凤诰在小沧浪亭上饮酒对弈,刘凤诰一时兴起随口吟出这两句诗,铁保挥毫题字,后镶嵌在这里,为世人传唱。

好了,今天我们的讲解就到这里,大家可以自由活动了,我们建议各位租一条小船到湖上领略一下这湖光山色,一定会有一种人在画中游的感觉,“明湖泛舟”可是济南八景之一,现在大家可以亲身体验一下。同时欢迎大家明年春天还能来大明湖游玩,大明湖一定会带给您全新的感受,我们将于一个小时之后在西南门集合,前往下一个景点趵突泉,再见!

附:

月下亭、兰圃、稼轩祠、遐园、鹊华烟雨、明湖牌坊。

由北极庙下来,西邻有一座桥亭,叫月下亭,因四周花木繁多,取“花间月下”之意。亭立于池中小桥上,造型优美,玲珑别致,游人还可凭栏观鱼,过桥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大厅,这座大厅可不象表面上这么普通。大厅原名成仁祠,建于民国二十六年,厅下有地下室,1978年9月济南战役时,第二绥靖区司令、山东省主席王跃武在外城失守之时撤至此处。破城之时,跃武从地下道逃走,至潍坊寿光被俘获。作为历史的见证,月下亭更有特殊的意义。

铁公祠的背后竟然别有洞天,眼前这座优美小巧的园林是我省最大的兰花基地。因为兰花花香淡雅悠远,素有“国香”,“王者香”的美名,所以这兰圃又得名“天香园”,符合了兰花高洁的品质。兰圃也修得清新别致,以翠“竹”扎成的篱笆环绕,门上是绿色琉璃瓦,简洁明快。园内主要有仿竹苑,园林小品,仿木苑三个景区,分别用来展出兰花、盆景和各种稀有树木,错落起伏,各有韵味。游人走在里面只听见山涧小溪淙淙流淌,花木抚疏,如临仙境,不知身在何处。

大明湖的南岸原本也是景物繁多,但是几经风雨,大多都荒废了,比起北岸的繁华胜景,这边一定不会忘记一位济南著名的词人,抗金英雄辛弃疾,辛弃疾的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为两宋词坛之冠,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词风豪放雄健,更令人景仰的还是他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他的词抒发了抗金恢复中原的大志,抨击朝廷大臣的畏敌无能,咏颂祖国河山秀美,都是其心志的真实表露。辛弃疾年轻有为,在金人南下入侵之时,坚持主张抗金救国,表现出非凡的英勇和杰出的军事才干。后遭群臣排挤,闲居山林,这期间他也丝毫未放抗金救国之志,上书朝廷“美芹十论”,“九议”等。稼轩祠原是清光绪年间为李鸿章所建生祠,当地人称李公祠,六一年改建为稼轩祠,共三进院落,前院东西厢房展出名人字画都是对稼轩先生的咏颂。二址北大厅是辛弃疾纪念堂,抱柱楹联是郭沫若先生的题字“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大厅壁上有辛弃疾的生平简介、书画作品及行迹路线图。

再往东去,就是被誉为“济南第一标准庭院”的遐园。园内假山奇石林立,古木参差,环境优雅、清静。遐园建于清代。由山东提学使罗正钧主持建造,原为山东省图书馆的一部分,罗正钧取《诗经小雅》中“皎皎白驹,在彼深谷”诗意命句,希望能在这里大兴学风,造就人才,并以幽雅的环境,激发人们的读书情趣。遐园的布局设计是仿照浙江宁波著名藏书楼“天一阁”的格式,假山为屏,园内溪水碧流,落英缤纷,蜂飞蝶蝶,绿树葱茏,与园内曲廊楼阁相互呼应。人们到这美妙的人工创造的自然环境中,或游或居,悠然自得,享受清静淡泊的林泉之乐,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宇宙观。这里还珍藏着许多名贵的历代石嘉祥汉画像石,北齐古业寺造像,北魏李璧墓志,隋开皇造像残石。还有镶嵌在海棠厅西北半壁廊上的岳飞手写书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笔力遒劲豪放,字如其人,据说《出师表》是从河南南阳诸葛武侯祠拓来的。图书馆还藏有元代散曲家张养浩的《云庄记》,这些艺术珍品,闪烁着古国文化之光,给遐园增添了不少姿色。遐园回廊尽头,假山之巅建有“浩然亭”。登亭可以纵览湖光山色,领略遐园幽深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