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围城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钱钟书围城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钱钟书围城范文1

一、女人铸就的“围城

对于《围城》的研究有一个方向就是婚姻爱情,认为《围城》是一部真正的婚姻爱情小说,,以苏文纨、孙柔嘉、唐晓芙为代表的“围城”里的女人,引导着方鸿渐一步步走向爱情的围城,婚姻的围城。学者们对于《围城》里女人的定位也基本以此三女子为代表分为三类。

苏文纨对方鸿渐不能说没有一点感情,不然她不会放弃赵辛楣而选择方鸿渐,但是苏文纨偏偏喜欢游戏男人,有一种近乎执拗的征服欲,她玩弄赵方,戏耍酒桌。最后方鸿渐爱上了唐晓芙,放弃了苏文纨,算是把她的面子丢尽了。于是苏文纨采取一种极端的方式,下嫁滑稽可笑的曹元朗,来证明她自己的魅力。婚姻爱情于她而言,都只是一场戏,后面是她空空的内在,犹如一张惨白的纸。

“孙柔嘉是一个中产中智中等姿色的女性代表,平凡的家庭、冷漠的父母,使她不得不凭借自己的力量生活,而谋取一个合适的丈夫,是她生活中极重要的一个内容。”②,这是张岩冰和杨幼力在《的女人·女人的“围城”》一文中指出的。大多数对于孙柔嘉的研究都认为这个小姑娘更善经营,我认为当一个女人把抓住一个男人作为自己事业的时候,能够以设计精巧的方式捕捉丈夫就显得十分正常了。孙柔嘉有一个天真温柔的网,套住了被爱情搅得糊涂的方鸿渐。孙柔嘉能够成功,与方鸿渐之前的经历有密切的关系,这个女人以合适的方式在合适的时间出现在了方鸿渐的世界当中,也促成了他们的姻缘。婚姻本就是两厢情愿,只是程度不同罢了。连方鸿渐自己后来也觉得:

不必让恋爱在人生里占据那么重要的地位。许多人没有恋爱,也一样的生活。

张岩冰和杨幼力在《的女人·女人的“围城”》一文中还指出,“唐晓芙根本不是“围城”之中的女人,而是围城之上的女神,是作者对于女人的理想的化身。”可以说,钱钟书算是把唐晓芙化作了书中的希望作为存在,这个女人完美到似乎只是出现了一瞬却化成了永恒,干干脆脆的出现,清清静静的离开。唐晓芙和方鸿渐是注定无法在一起的,难以想象一旦他们二人结婚会形成怎样不堪的局面,因为方鸿渐本不配唐晓芙,这只是他的一个梦而已。

二、知识分子的“围城”

钱钟书在《围城》中还触及了这样一个话题,对于五四以来中国文人趋之若鹜的“西化”留洋镀金倾向进行理性反思。《围城》中的这些人物一个个都曾经有出国留洋的经历,这是那个时代的潮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随着故事的展开就不难发现,这些莘莘学子个个不过就是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和争取更大荣誉而选择了出国留学,并不是抱以怎样崇高的目标。而这样的心态在当下的社会仍然没有很大的改变,能够留洋学习,本有更多机会成为优秀的精英知识分子,只是现在还有很多人像围城里的男男女女们一样重复着过去的老路,上演着同样的悲剧。

钱钟书进行抨击讽刺的不只是留洋,还包括教育这一方面。国立“三闾大学”简直演尽了中国大学的千姿百态,以高松年为首的三闾大学,推行着以“官本位”思想为主导的管理机制。不论是方鸿渐、赵辛楣、高松年、韩学愈为代表的留洋学者,还是以李梅亭、汪处厚、刘东方为代表的本土学者,都是一帮乌合之众,但是他们却撑起了教育的脊梁,道貌岸然,玩世不恭的面对各色学生和老师,将本应属于教育的纯洁玷污的一无是处。书中描述的方鸿渐和高松年因为“教授”这一职位所上演的嬉笑怒骂,读来可笑,想来可悲,但是却真实。

钱钟书看得很远,他早已意识到我们的很多知识分子只是挂着羊头卖狗肉,学生如此,老师如此,大学亦如此。这样的困惑筑起的“围城”意象,不可谓不沉重,不可谓不深刻,值得深思。

三、平淡的“围城”

郑淑慧在《从看钱钟书艺术创作的审美品格》中这样论述钱钟书的艺术风格,他认为,“作品中寓有的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自省精神、怀疑和批判精神、方鸿渐超世俗的精神追求以及对俗物的嘲讽无疑都表现了作品超迈的气韵。这种超迈的气韵还表现在叙述者的审美评价和鲜明的情感态度上,表现在雍容优雅的艺术情调及和谐的艺术形式的创造上。作者是寓忧愤于平淡,融力度于轻松,隐哲理于诗情,其间充溢着艺术精神,体现一种和谐深邃含蓄之美。”⑤

我之所以将《围城》的平淡单独提出,是因为我认为这样的基本格调奠定了《围城》整体的感觉,于平淡轻松中见神奇,往往 给人以深思。钱钟书在《围城》中即使是描述被日本人侵略也只是举重若轻的一笔带过,他面对本民族的大灾大难绝不可能没有任何感觉,但是他能够在《围城》中以这样平淡幽默的态度来描写:

开战后第六天日本飞机第一次来投弹,炸塌了火车站,大家才认识战争真打上门来了,就有搬家到乡下避难的人。以后飞机接连光顾,大有绝世佳人一顾倾城,再顾倾国的风度。⑥

将日本人的侵略用家人倾国倾城来描绘,读起来似乎不露声色,却内藏无限的愤懑,但这都隐藏在平淡之下。这就是钱钟书《围城》最为成功之处。

《围城》的平淡还体现在全书舒缓的节奏上,整部小说没有过多激烈的冲突情节,都是琐碎生活的平淡记叙,这种平淡给人亲近的感觉,让人能够更好的去感受文字间的味外之旨。陌生化的语言在拥有了生活的基础的时候所传递出来的感觉,使人们给于《围城》高度评价。毕竟全书是“锱铢积累”而成,钱钟书给整个故事安排了精巧的细节,化平淡为神奇,体现出一种谐趣的感觉。正是平淡的基调构筑了基本的“围城”意象。

钱钟书“围城”意象的构筑还有很多方面,但是这婚姻、事业、爱情的“围城”决计离不开以上四个方面,也是对我触动最深的四个方面。其中平淡是基础,其他三者则可分别作为艺术、人物和批判性三个方面的代表,这些矛盾冲突凸显构筑了“围城”意象。《围城》一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此,仍值得细心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岩冰和杨幼力.《的女人·女人的“围城”》.甘肃社会科学.

钱钟书围城范文2

关键词:碳纤维;市政工程;桥梁加固;共同沟加固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随着人类经济文明程度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对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也越来越大。我国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了大量的市政工程的建设,尤其自改革开放以后,更是加大了对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建筑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人类在不断地进行建设和技术革新的同时,市政工程的建设也必将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即如何对现有大量的已有建筑物进行维护和改造。

因此,对于现已存在大量出现问题的建筑结构,如果采用传统意义上的全部摧毁重建的手段,显然这一做法不符合人类社会对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要求,同样也不符合我国所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因此采用科学的方法评估结构的损伤程度,采用新材料和新技术开发新的加固技术并对已有结构进行加固和维护,以延缓建筑结构的损伤进程,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一、 碳纤维加固技术

1、碳纤维材料的特点

碳纤维材料最早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后来逐步发展到船舶、汽车等方面.最近几年,开始应用在建筑领域.碳纤维加固技术主要选用PAN基碳纤维材料粘贴在结构构件的表面,以达到加固补强结构的效果。以往一般采用粘钢法或外加预应力筋来加强桥梁结构的承载能力,但钢材容易受腐蚀,这往往是制约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碳纤维材料良好的耐腐蚀性、耐热性、耐久性恰好能解决这个问题,它同时具有优异的物理力学性能,一般常用碳纤维的抗拉强度大于3000 MPa,其强度为建筑用钢的十几倍,弹性模量和建筑用钢处于同一水平上,且自重轻,携带方便,施工简单,日常维护费用低,是一种很好的结构加固补强材料.国外最早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现已逐渐发展成熟,并形成完整的加固体系,国内有关碳纤维加固技术的研究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

2、碳纤维加固结构施工特点

碳纤维加固结构技术是利用碳纤维材料的特性,将碳纤维粘贴在结构表面,从而起到对结构的加强作用。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碳纤维既可以单层粘贴也可以多层粘贴,还可以缠绕.对于各种不同类型的节点、不规则的部位,都可用碳纤维进行加固处理。在桥梁加固运用中,可粘贴在混凝土梁的顶面或底板上,用以提高梁的挠曲强度和刚度;也可粘贴在梁的腹板上,用以提高其抗剪强度;还可以将碳纤维缠绕在节点部位以满足抗震设计的要求,具有高强高效、施工便捷、周期短等特点。在碳纤维结构技术应用中,影响加固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碳纤维材料的抗拉强度,二是粘贴碳纤维材料用粘结剂的剪切强度.碳纤维和混凝土的粘结质量直接影响加固效果加固后,碳纤维与混凝土之间不能有气泡,不能起鼓。另外,碳纤维布是一种可任意曲折的纤维布材料,施工不受加固长度的影响,适应面广。以上优点将使碳纤维加固结构技术在国内未来的加固行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碳纤维在共同沟加固工程的应用实例

2007年底,为了配合上海“东西通道”工程的建设,张杨路需要拓宽。原处于人行道和绿化带下方的共同沟将被机动车道部分覆盖。这样共同沟结构所承受的恒载和活载发生变化.为了保障共同沟的安全,最终考虑对其进行加固处理。

1.、加固方案

由于张杨路共同沟隧道结构所承受恒载和活载发生变化,故需要对隧道结构及地基基础进行验算。共同沟承受的恒载为土荷载自重,活荷载为车辆荷载。现状共同沟外边距机动车道边线为2.25 m.埋深1.5 m。道路结构层390 mm。根据荷载验算,地基能满足使用要求。原隧道结构配筋满足承载力要求,但隧道结构在靠近机动车道的一侧顶板与侧板外缘裂缝计算值虽满足规范要求,但富裕量较小。为保证结构在运营状态下正常使用时有足够的耐久性。根据以往工程经验.在靠近机动车道一侧的顶板、侧板上进行了粘贴碳纤维布加同处理。

2.、加固功效

张杨路共同沟结构加同采用日本东丽品牌,碳纤维材料规格为UT70—20,黏结胶水为WD一3503。材料室内试验结果为:抗拉强度标准值4560 MPa(规范要求3000 MPa).弹性模量266 GPa(规范要求≥210 GPa),伸长率1.8(规范要求≥1.5)。正拉黏结强度4.3 MPa(规范要求≥2.5 MPa)。试验结果表明该工程采用的材料能满足结构加固的需要。施工工艺的现场检测,得到的黏结强度平均值为3.83 MPa,且破坏形式为混凝土内聚破坏,能满足规范要求。

三、碳纤维在桥梁加固工程的应用实例

上海川杨河大桥位于浦东新区杨高南路, 由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设计, 1995年建成通车。 2008年初为配合杨高路(龙阳路—环南一大道)道路拓宽改造工程, 需要对川杨河大桥进行加固处理, 以满足道路拓宽与荷载等级提高的要求。

根据杨高路拓宽对川杨河大桥加宽的要求, 以及检测单位提交的对川杨河大桥进行的可靠性检测报告, 针对上下部结构荷载等级提高及新增恒载变化情况进行了结构验算。 根据验算结果, 原桥梁基础与桥墩能满足新荷载条件下的使用要求, 但桥面的板梁、T梁以及支承桥面的盖梁不能满足新荷载条件下的使用要求或承载力富余量不足, 需要对其进行加固处理。 桥梁加固的方法选择粘贴碳纤维布的方法。 对于板梁和T梁, 在梁跨中沿梁底纵向粘贴碳纤维布, 在梁的支座两端粘贴L型碳纤维箍, 碳纤维布的宽度、厚度以及层数则根据被加固梁的钢筋截面积缺失量来确定。 对于盖梁, 在两侧面粘贴碳纤维U型箍, 盖梁顶设置带状压条碳纤维布。 碳纤维布的宽度、 厚度以及层数则根据被加固梁的钢筋截面积缺失量来确定。

四、 碳纤维加固处理要点

在进行结构加固处理前,先对梁板采取有效地卸载和支顶措施,然后按以下施工工序进行加固施工。

(1)破损面混凝土表面处理:清除被加固构件表面的剥落、疏松、蜂窝、腐蚀等劣化混凝土,露出混凝土结构层。

(2)按设计要求对破损面钢筋处理后用M45的环氧树脂砂浆进行灌缝或封闭处理,并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15ram。利用打磨机将其表面打磨平整,并用钢刷将其表面的粉尘、油污等不洁物清除干净,使构件加固表面平整、干燥无粉尘。另外,如碳纤维需沿基纤维方向绕构件转角处粘贴时,转角粘贴处要进行倒角处理并打磨成圆弧状,圆弧半径不应小于20mm。

(3)涂刷底层树脂:用专用滚筒刷将底层树脂均匀涂抹于混凝土表面,待树脂表面指触干燥时即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4)找平处理:表面凹陷部位用找平材料填补平整,且不应有菱角。

(5)粘贴碳纤维片材:将配制好的浸渍树脂均匀涂抹于所要粘贴的部位,并用橡胶滚筒沿纤维方向多次滚压,挤除气泡,使浸渍树脂充分浸透碳纤维布,滚压时不得损伤碳纤维布。多层粘贴重复上述步骤,待纤维表面接触干燥时即可进行下一层的粘贴。

(6)在最后一层的碳纤维布的表面均匀涂抹浸渍树脂。

五、结束语

碳纤维质轻高强、耐腐蚀、抗老化,有着优异的力学性能。用其加固补强混凝土结

构施工工期短,施工所需人工少,具有简单便捷的特点,已经广泛用于混凝土结构的粘贴加固工程。其中碳纤维加固技术以其超强的优势在共用沟工程中和桥梁工程中得到的广泛的应用,相信在将来的市政工程中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文炜. FRP 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及应用. 中国建筑出版社[M],2007.

钱钟书围城范文3

关键词:思维定势;创新意识;主动建构;双基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2-0106

在数学学习中,思维定势表现为一种思维的趋向性,即总是按某种习惯的思路考虑问题。学生倘能将已获得的知识、方法和技能,运用合理的类比、想象和推理,正确地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则思维定势在这时所发挥的影响是积极的;当这种习惯的思路与实际问题的解决途径相悖或不完全一致时,往往形成负迁移,这时或者酿成解决问题的错误,或者使思路局限于某种固定的框架之中,久久不能解脱,这种影响是消极的。

一、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

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表现为在帮助思维者确定思考方向上,起着直觉定向作用。也就是说,依靠思维定势的趋向性,思维者能迅速地将所面临的问题归结为熟悉的情境,表现为思维空间的收缩,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将所积累的知识经过加工,对数学问题进行化归,会得出有长久保存价值或基本重要性的典型结构与重要类型――思维定势模式,将其有意识地记忆下来,并做有目的地简单编码。当遇到新问题时,我们可以辨认它属于哪一类基本模式,联想其一个已经解决的问题,以此为索引,在记忆贮存中提取相应的方法加以解决,这是发挥思维定势作用的一个解题策略。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概念是基础知识的核心,也是组成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元素。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分清概念的内涵、外延及概念之间的联系,要返璞归真,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从概念的现实原型、概念的抽象过程、数学思想的指导作用、形式表达和符号化的运用等多方面主动建构教育原理,才能深刻理解数学概念,产生思维定势;所传授的定理、公式、法则,只有让学生熟练掌握,也才能容易产生思维定势,所以教师可结合例题、习题教学,让学生动脑、动口、动笔,领会定理、法则的适用范围,明确应用时的注意事项,把握应用定理、法则所要解决问题的基本类型,要重视公式的意义,掌握公式的推导,要阐明公式的由来,指导学生对公式进行变形和逆用,要根据公式的外形和特点,指导学生记忆公式。

二、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

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表现为先前形成的知识、经验、习惯,都会使人们形成认知的固定倾向,从而影响后来的分析、判断,即思维总是摆脱不了已有“框架”的束缚,不愿也不会转个方向、换个角度想问题。在中学数学中,学生由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造成的解题错误,大致有以下表现:

表现一:由原有的解题思路或经验产生的思维定势,引起错觉而造成的错误。

案例1. 有命题①垂直于同一直线互相平行;②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③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平面互相平行;④与同一直线成等角的两平面互相平行。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A)0 (B)1 (C)2 (D)3 (E)4

错解:在学生作业中,出现多种解答。甚至有同学选(E)。

分析:初学立几的同学,受平几思维定势的影响,思考问题往往带有片面性,认为命题①正确的同学实际仍局限在平面中分析问题。对命题②③④不少同学不认真思考,凭经验判断,形成错觉。事实上,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四个问题都为假,应为(A)。

表现二:由多次运用某种公式或法则产生的思维定势、墨守成规造成解题错误。

案例2. m,x∈C,若x关于的方程(4+3i)x2+mx+(4-3i)=0有实数根,求m的最小值。

错解:方程有实根,Δ≥0

即Δ=m2-4(4+3i)(4-3i)=m2-100≥0

m≥10,m的最小值10。

分析: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是判断实系数方程有无实根的重要式子。在求函数的值域,证明不等式,判断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但随着数集的扩充,在复系数方程中,它就失去了功能。研究对象变化了,学生仍有旧法则解题,导致了错误的结果。这里Δ法的思维定势起了明显的消极作用。正解为:设实根为x0。

(4+3i)x02+mx0+(4-3i)=0从而m=(-4x0-■)+(-3x0-■)i

所以m=■=■≥■=8

故m的最小值为8。

表现三:由习惯的、常用的解题方法或模式产生的思维定势、生搬硬套而造成解题错误。

案例3. 设虚数α,β为实系数二次方程x2+x+p=0的两根,且α-β=3,那么的p值为:

(A)-2 (B)-■ (C)■ (D)

错解:由韦达定α+β=-1,αβ=p,α-β=■=■=3

即■=3,解之:p=-2,选(A)

分析:利用韦达定理求α-β是常用的解题技巧,这种模式用在直线与圆锥曲线截得弦长问题时,可大大优化解题过程,一般学生都能熟练掌握。但由此而形成的思维定势在本题中起了消极作用。如过不仔细分析,还很难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事实上等式α-β=■在实数集中是显然的。当然α,β为虚数时等式就不一定成立。正解是:a=a+bi,则β=a-bi,由α-β=3,b=■,α+β=2a=-1,a=■,p=αβ=a2+b2=■选(C)。

以上三例说明思维定势的消极因素是个陷阱,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会不自觉地落入其中,排除由思维定势带来的心理障碍,引导学生正确解题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具有(上接第106页)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三个特征,其中的流畅性,就是在一般性的思维定势上产生的,熟能生巧,“熟”是前提,是必经阶段.学生在建构自己的知识技能体系时,总是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对自己的实践活动进行思考,得到规律,形成概念和技能,这项概念和技能的形成就不够牢固。这一过程可以看作思维定势的“立”。立了以后,在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重新考虑类似问题,得出不同的思考方法,形成更丰富的技能,这就是对原先思维定势的“破”。从学生的思维上来说,这一“破”,从另一方面更看清了新学习的知识与以前知识的联系,产生了新的思维火花,通过螺旋式上升,使学生对原先掌握的知识升华到理解,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在《无理方程》教学时,某教师设计了以下一组练习:

案例4解下列关于x的方程:

(1)■+x=2;(2)■+2=x;(3)■=x-7

对一般的无理方程的解法来说,其解法定势是“平方法”,这是基础。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掌握得比较好。但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角度来看,还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

从此例的解题过程看,先用常规方法解,使学生先确立基本的思维定势,掌握了一般方法(“平方法”解无理方程)是学生学习解无理方程的一种思维定势的“立”;而后去破这个定势,既将无理方程与以前学的二次根式内容相联系,又促使学生领悟这种运用直觉观察、判断等方法解数学问题也是数学中所必要的,这种在“立”的基础上的“破”显然比“立”更有意义。所以,在解题时,一定要多看题目结构,根据题目的特点来选择较优解法(如换元法就是解无理方程的一种优化解法),使思维得到了升华。

钱钟书围城范文4

【关键词】碳纤维 加固技术 工程建筑

[ Abstract ] introduced the carbon fiber sheet in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repair, reinforcement of the application and reinforcemen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he number of columns with carbon fiber sheet reinforced building components of the advantages, discusses in detail the carbon fiber material for various structural types, various structural parts such as beams, plates, columns, roof, chimney, bridge, shell, shell, the reinforcing methods and the corresponding norms. These are related to the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from the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 Key words ] carbon fiber reinforcement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在建筑工程中,由于各种原因,经常需要对已有建筑物进行维修、加固。实践证明,应用碳纤维材料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是一种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全新的建筑结构加固方法。碳纤维具有强度高、自重轻、施工方便、快捷、应用广泛等优良性能,因而利用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构件以提高承载力及延长寿命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方法,在建筑业中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1.碳纤维加固结构构件技术原理 外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混凝土技术是通过在混凝土结构外部粘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片材,通过二者协同受力,达到加固目的。碳纤维材料具有高强度、高弹性模量、重量轻及耐腐蚀性好等特点,其抗拉强度是普通钢筋的十倍左右,弹性模量略高于普通钢筋的弹性模量。加固修复混凝土结构所有碳纤维材料主要为两种:碳纤维材料与配套树脂。其中碳纤维的抗拉强度为建筑钢材的十倍,而弹性模量与钢材相当,某些(如高弹性)碳纤维的弹性模量甚至在钢材的两倍以上,且施工性能与耐久性良好,是一种很好的加固修复材料;配套树脂则包括底层树脂、找平树脂及粘结树脂,前两者的作用是为了提高碳纤维的粘结质量,而后者的作用则是使碳纤维与混凝土能够形成一个复合性整体,并且共同工作,提高结构构件的抗弯、抗剪承载力,达到对结构构件进行加固、补强的目的。

2.采用碳纤维片材加固具有的优点

采用碳纤维布加固结构具有高强高效的优点。由于碳纤维材料优异的物理力学性能,在加固修补混凝土结构中可以提高混凝土结构及构件的承载力和延展性,改善其受力性能,达到高效加固修补的目的。施工便捷,工效高,无湿作业,不需大型施工机具,施工占用场地少。根据有关统计资料,同为粘贴加固工法,粘贴碳纤维材料是粘贴钢板施工工效的4-8倍。具有极佳的耐腐蚀性能及耐久性。试验表明,碳纤维材料加固混凝土结构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耐久性,可以抗御建筑物经常遇到的酸、碱、盐对结构物的腐蚀。适用面广。粘贴碳纤维材料加固修补混凝土结构可广泛适用于各种结构类型、各种结构形状的加固修补,且不改变结构形状,这是目前任何一种结构加固方法所不可比拟的。尤其重要的是,对于一些大型桥梁桥墩、桥梁、桥板以及隧道、大型筒体及壳体结构工程等,采用旧的加固手段几乎无法实施,而采用该项加固技术都能顺利解决,施工质量易保证。由于碳纤维材料是柔性的,即使被加固的结构表面不是非常平整也基本可以达到100%的有效粘贴率,而粘贴钢板则很难达到100%的有效粘贴面,相应的验收标准也只要求其达到70%就可以了。碳纤维材料质量轻且薄,粘贴后每平方米重量不到1.0kg,粘贴一层的厚度仅1.0mm左右,加固修补后基本不增加原结构自重及原构件尺寸。下图为碳纤维材料加固的结构表面。

3.碳纤维材料在结构加固方面的运用

3.1碳纤维材料结构加固适用范围

碳纤维材料适用于各种结构类型、各种结构部位的加固修补,如梁、板、柱、屋架、桥墩、桥梁、烟囱、筒体、壳体等结构;另外,砖砌体的某些力学性能也可以用碳纤维进行加固。具体说来可以但不限制于:利用碳纤维加固公路桥敦结构、对既有钢筋混凝土烟囱的加固;构件抗弯加固、梁柱构件的抗剪加固、混凝土柱子牛腿断裂加固、砌体的抗震加固、承载力不足加固、楼宇增层加固、框架柱轴压比超限加固、楼板开裂加固、剪力墙开洞加固、楼面荷载增大加固、桥梁断裂、旧桥大修加固和水塔加固等等。

3.2碳纤维片材加固修复混凝土结构规范

3.2.1采用粘贴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时,应通过配套粘结材料将碳纤维片材粘贴在一起,使碳纤维片材承受拉力,并与混凝土变形协调,共同受力。

3.2.2采用粘贴碳纤维片材加固修复的混凝土结构,长期使用环境温度不应高于60℃.。对处于特殊环境(腐蚀、放射、高温等)下的混凝土结构采用碳纤维片材进行加固修复时,还应遵守相应的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2.3采用粘贴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时,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钢筋和混凝土材料,根据检测得到的实际强度,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确定其相应的材料强度设计指标。

3.3采用碳纤维片材对混凝土结构构件进行加固的方式和要求

3.3.1在梁、板构件的受拉区粘贴碳纤维片材进行受弯加固,纤维方向与加固处的受拉方向一致;

3.3.2采用封闭式粘贴、U形粘贴或侧面粘贴对梁、柱构件进行受剪加固,纤维方向宜与构件轴向垂直。

3.3.3采用封闭式粘贴对柱进行抗震加固,纤维方向与柱轴向垂;当有可靠依据时,碳纤维片材也可用采用其它形式或其它受力状况的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碳纤维片材应根据构件达到极限状态时的应变,按线弹性应力应变关系确定其相应的应力;碳纤维片材应取生产厂提供的不小于95%保证率的极限抗拉强度作为抗拉强度标准值。

3.3.4当采用粘贴碳纤维片材对结构或构件进行加固时,应考虑加固后对结构中其它构件或构件的其它性能可能产生的影响。

3.3.5采用粘贴碳纤维片材进行结构加固时,宜卸除作用在结构上的活荷载。如不能在完全卸载条件下进行加固,应考虑二次受力的影响;在受弯加固和受剪加固时,被加固混凝土结构和构件的实际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l5。采用封闭粘贴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柱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0。

3.3.6目前在国内工程中应用碳纤维片材对混凝土结构构件进行加固最多的方式是加固修复提高梁板正截面承载能力,使之满足使用功能要求。

4.结语

随着碳纤维加工技术的普及,我国各种应用占碳纤维率需求比例不断上升,从这个角度上已预示了碳纤维在工程的广阔应用前景,也许在未来人类社会在材料应用上会从钢铁时代进入到一个碳纤维材料广泛应用的时代。

钱钟书围城范文5

关键词:高中数学;微课程;运用措施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工作要能够坚持在数学教学目的的影响下实现师生双方共同发展,教师要能够坚持学生的中心地位,并且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掌握数学知识,不断发展自我数学能力,形成心理品质、良好个性的有机统一。从教学结构来分析,高中数学教学则是学生、教师、教学目的、教材以及教学方法有机统一的结构;从教学功能来分析,高中数学则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更多数学知识、不断发展自我数学能力、形成认识和良好心理品质的有机统一;从教学性质来分析,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属于有计划、有目的、师生互相作用的双边过程。

一、微课程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运用意义

1.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

微课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资源,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受到场所、时间的限制,并且能够多次反复地对微课程教育内容进行观看,有利于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和个性化突破。

2.有利于教师实现专业发展

在当今高中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学方法大都为课堂教学,虽然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产生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但是,对于学生的学习场所、学习时间都有着一定的限制。微课程的出现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更多优质课程资源的产生,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所录制的精彩视频能够通过互联网实现传播和重现,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高中数学教师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3.强化高中数学教学互动效果

通过微课程来进行高中数学教学工作,学生能够通过手机、电脑以及其他通讯设备有效及时地提出相关问题,高中数学教师则利用各种移动终端设备能够及时有效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提升数学教学水平、深化教学互动性,从而保证高中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学习数学知识。

二、微课程在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中的应用措施

微课程通过特定的定理、概念、案例或者例题为中心来展开教学工作,这就从根本上为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营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1.通过微课程来营造良好科学的教学环境

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很多知识点都和学生的生活较为紧密,通过微课程来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情境,并对学生的现实生活环境进行模拟,就能将他们带到各种问题情境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点和定律的理解和认同。

例如,在开展“点、线、面”三者位置关系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程资源来展示两根拉长的绳子固定在桌子的四条腿对角之上,从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点、线、面”位置关系的思考之中。又如,在引导高中生对“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程资源来展示玻璃杯的盛水量,并通过讲解和引导,让学生明白“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够将系统繁杂的数学知识营造成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并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高中数学。

2.通过微课程资源来对数学知识架构进行构建

高中数学知识所具有的抽象性特征导致数学教材中的重难点成为学生构建自我知识结构的主要阻力,为了能够更好地引导高中生对重难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教师可以将这些重难点知识通过微课程形式加以展示。例如,在对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通过几何画板等其他数学软件,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将内容设计成相关的课件形式来展示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能够看到一对反函数图象是如何通过动态变化将复杂、抽象、深奥的问题变得简单、具体以及易懂的,从而让学生能够以积极健康的学习态度参与到数学重难点知识学习活动中。

3.通过微课程来提升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教师要能够将例题讲解等环节通过微课程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引导学生顺利进行自主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能设置相关的数学知识来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并让学生能够自主控制学习进度,或者通过和其他学生经过讨论来解决相关问题。

受到计算机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影响,今后的高中数学微课程将会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互联网技术、微课程资源来保证学生在零碎的时间内提升关于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微课程属于全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实际录制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需要更多的教师加以解决,并提升关于微课程的利用程度,从而在顺利完成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同时,提升高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钦彦.高中数学教学微课程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23):25.

[2]陈玲玲.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微课程的价值与限度[J].课程教育研究,2015(13):118-119.

钱钟书围城范文6

关键词:岩体原位试验新技术;水电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 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出了柔性承压板法岩体原位流变试验技术、复杂应力路径岩体原位高压真三轴试验技术、坚硬岩体破坏时效原位三轴流变试验技术、声发射定位技术研究岩体变形式破坏机理测试等,并在部分大型水电工程复杂岩体力学研究中得到应用。

一、柔性承压板法岩体原位流变试验

岩体原位流变试验的关键是加压方法和加载设备。加压上,三轴加压流变试验获得流变模型相对简单,但试验过程复杂;柔性承压板法流变试验过程简单,但流变模型及计算公式复杂。对于岩体流变试验设备,一要保持施加压力长期稳定,二是潮湿环境中保证数据采集系统正常工作。为此,研制YLB-60现场岩体流变试验设备,提出了柔性承压板法岩体原位流变试验技术,推导了柔性承压板加载五参量广义Kelvin模型等岩体蠕变公式(式1、图1)。

式中: w为岩体变形;f 为柔性承压板加载系数;P 为施加压力;μ为岩体泊松比;K为岩体体积模量;t为加压时间;EH,E1,E2 分别为不同原件弹性模量(见图1);η1,η2 分别为不同原件黏滞系数。

图1 五参量广义Kelvin 模型

柔性承压板法岩体原位流变试验场如图2,获得典型曲线如图3,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反演岩体蠕变五参量广义Kelvin 模型参数。研究表明: 五参量广义Kelvin 模型与试验曲线相关性明显优于三参量广义Kelvin 模型( 图4) 。

图2 柔性承压板法岩体原位流变试验场景

图3 柔性承压板法岩体流变试验典型曲线

二、复杂应力路径下岩体原位高围压真三轴试验技术

针对某深埋引水隧洞开挖高应力复杂应力路径岩石力学问题,研制了TXGW-20 型微机控制现场岩体真三轴伺服试验系统。试验系统提供15 MPa 围压和20 MN 轴向载荷,试样尺寸为50 cm× 50cm×100cm。采用先进的微机控制伺服试验技

图4 广义Kelvin 模型拟合曲线及拟合参数

术,可获得高压真三轴复杂应力路径、包括破坏后在内的全过程应力-应变试验曲线,实现σ1>σ2≥σ3 真三轴试验。通过配置声发射设备观测岩体渐进破坏过程,进一步深化复杂应力路径岩体破坏机理研究。

在某引水隧洞埋深2 300 m的试验洞内,对T2b大理岩开展了岩体高压卸围压路径岩体原位真三轴试验,试点地质描述见图5,试验场景见图6,自动采集3 个方向的全过程应力-应变试验曲线见图7。试验轴向应力σ1 = 65.50 MPa,中间主应力σ2 = 11.15 MPa,最小主应力σ3 从11. 15 MPa卸载至2.16 MPa破坏。

图5 试验前试样地质描述及试验后试样破坏形态

图6 岩体真三轴卸围压试验场景

图7 岩体真三轴卸围压试验全过程曲线

三、坚硬岩体破坏时效原位三轴流变试验技术

研制现场岩体原位三轴流变试验系统。该试验系统适应力强、三向压力伺服自动稳压精度高、压力和变形数据全过程采集、声发射定位技术实时监控岩体微破裂发展过程等特点,能无人值守试验。

采用现场岩体原位三轴流变试验技术,对某二级引水隧洞T2b 大理岩开展了不同应力路径岩体破坏时效特征研究,获得岩体真三轴加载流变试验曲线见图8。通过对试验曲线以及声发射定位监控成果分析,获得T2b大理岩破坏时效特性及岩体蠕变模型和参数等成果。

图8 锦屏大理岩真三轴加载流变试验曲线

四、岩体破坏机理研究声发射定位测试技术

1、岩体直剪试验声发射定位测试

岩体直剪试验布置于试验洞侧壁,剪切面试件尺寸50 cm ( 长) × 50 cm ( 宽) ,施加法向应力2.65 MPa。剪切应力按预估最大值分12 级施加,每隔5 min 加荷一级,直至岩体剪切破坏。剪应力-剪位移关系曲线见图9 所示,岩体直剪试验过程中声发射信号单位时间撞击率见图10,不同剪切应力声发射定位见图11。声发射定位技术对岩体直剪破坏过程进行了详细刻画: 随着剪切应力的增加,微破裂先在后区产生,后转向前区,最后破裂贯通形成宏观破裂面。这

图9 剪应力-剪切位移曲线

图10 声发射信号撞击率变化曲线

图11 岩体直剪试验声发射定位图

与先前的岩体剪切破坏从前端开始的研究成果有很大的不同,表明裂隙岩体直剪破坏机理的复杂性。

2、岩体三轴试验声发射定位测试

岩体三轴试验应力路径为:σ2和σ3加载至7.5 MPa,σ1加载至37 MPa,逐级卸载σ3,卸载速率为0.16 MPa /min,至1.2 MPa试样破坏,整个试验过程持续时间为9 728 s。

试验过程中采用SAMOS 声发射系统进行声发射测试,声发射信号撞击率柱状图见图12;根据声发射源三维定位技术,获得三轴试验过程中岩体内部声发射事件定位结果见图13。为了更清晰地表示试验过程中岩体内部声发射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根据试验的应力路径对图13 进行分解,获得各级应力状态岩体声发射事件定位图( 见图14) 。

3、地下洞室开挖围岩松弛声发射定位测试

采用SH-Ⅱ-SRM 声发射在线监测系统,对地下洞室开挖过程进行声发射监测。通过声发射定位技术研究洞室围岩松弛破坏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规律,可为围岩松弛机制的研究与围岩加固设计提供依据。试验洞为城门洞型,开挖后洞室断面尺寸为13 m( 高) ×6.5 m( 宽) 。设置A',B'2 个监测断面

图12 声发射信号撞击率柱状图( 4#通道)

图13 岩体三轴试验声发射事件定位图

图14 三轴试验过程中声发射事件分步定位图

共4 个监测钻孔对第3 层开挖过程进行声发射监测,监测布置见图15。底板声发射累积曲线见图16,在爆破后1 h 内为底板松弛声发射事件集中突发期,1h 后底板声发射事件还在缓慢发生,表明岩体松弛具有时效性。

图15 开挖声发射监测布置图( B'断面)

图16 K0+27-30 m 洞段开挖底板声发射事件累积曲线

图17 为K0+27-30 m 洞段开挖时试验洞底板声发射事件定位图,可明显看到底板岩体松弛( 微破裂) 范围。

图18 K0+27-30 m 洞段开挖底板声发射事件定位图

结论

将这项研发和引进的岩体原位试验新技术应用在几个大型的水电工程复杂岩体力学研究上,得到了真三轴应力状态卸围压路径岩体变形破坏机理、深部岩体破坏时效特征和流变特性、复杂岩体洞室开挖围岩松弛演变规律等初步研究成果。在这些原位试验新技术基础上,结合光纤传感和远程通讯技术,重点研发岩体原位试验可视化技术和数值模拟试验技术,实现对岩体变形破坏过程的精细测试,探索岩体微细观破坏机理、演变规律及其与宏观破坏特征之间的复杂关系,揭示复杂地质条件坝基、边坡和地下洞室岩体变形破坏规律。

参考文献:

上一篇学雷锋的故事

下一篇感谢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