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短篇伦理小说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短篇伦理小说范文1
没有。
圣骑士的传说,网络小说作家。代表作品有异界之极品奶爸。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按照表现的内容可分为神话、仙侠、武侠、科幻、悬疑、古传、当代、爱情、家庭伦理篇、浪漫青春、游戏竞技等。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来源:文章屋网 )
短篇伦理小说范文2
关键词:柔美;酷烈;乡土情怀
刘庆邦在河南作家中是以短篇小说的创作闻名的。他的短篇不仅数量大,且佳作频出,多次获全国大奖,作家也因此被誉为了“中国短篇小说之王”的称号。就风格而言,刘庆邦的小说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柔美,一类酷烈。故事亦由此晕染开来,如同做国画一般,通过一点(希冀)生发、浸润,笔墨既蓬松,又绵密;既清醒,又沉溺。而主体也就在这看似矛盾的纠结处显身出来。
在审丑成为写作时尚和所谓“深刻”的代名词时,刘庆邦那颇具传统意味的审美呈现反倒成了一种可贵的另类了。但“证美”只是文本显在的一面,我所关注的乃是其中所透露出的主体的叙述立场和策略。即美与善是在怎样的“道德伦理原型”中构建出来的?这种对美、善的追寻与坚守又是怎样融入了主体建设的范畴,成为其中的有机部分?
回到小说《鞋》的文本,故事缘起于一个“当地的规矩”,接受了男方彩礼的女方要为未婚夫做一双鞋。“这是一个仪式,也是一个关口,让别人代做是犯忌的,它暗示着对男人的不贞,对今后日子的预兆是不吉祥的。”我们发现,这是一个预设的前提和标尺,主人公守明全部的美好与善良都是建立在对这种“仪式”的忠诚践守之上的。“鞋”在这里成了一个象征,一种关系的暗示与结晶:它要求女性无条件地服从男方,奉献自己。我们不能否认已被《鞋》中脆弱的美所触动。何况守明式的女子确实有着坚固的现实基础,我们不仅不会觉得她离谱,还感到她熟悉、亲切和温馨。这里,创作主体与接受者之间显然有着共同的心理积淀。我们可将此称之为审美共识,它属于文化惯例的一部分。具体到文本来说,守明的绣鞋表面看来是一种主动甚至积极的行为选择,但宏观地看,她只是一个执行者,背后操纵的是强大的文化惯例,一种骨子里的乡土理念及价值体系。守明已把这种惯例转化成了自我的内在要求和行为驱动,我们看到她步履坚定地走在惯例所规训的既定道路上。从这个角度而言,守明的个性是天然自足的,没有任何反抗与自觉,她本人就是乡土理念得以运作的一个齿轮。这也是《鞋》让人稍感不足的地方,它在刘庆邦的其他短篇中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小说出示的只是一种结果,人物从其社会的关系网中被抽离了,在一个相对真空的环境里体现着乡土理念的审美规范,充当惯例的祭品,一种清澈的心痛。
虽然乍看之下刘庆邦的小说充满了阴柔的特质,但阴柔的芯子里却是雄性的刚硬与规矩。一切都不能逾越规矩,它是主体“谦恭”的前提。那些看似虚己、细腻的笔触正是以此为底线来生长和铺衍的,一种典型的“雌雄同体”的叙述。细腻柔美的语调是男性的一种变嗓,这在刘庆邦的小说中形成了一种非常独特的表达。探讨这种风格的成因,我想,这并不是简单的叙述“伪装”与策略,而是一种相对自然的抒情方式,确切地说,主体的抒情(倾向)天然便是与阴性联系在一起的。
以上分析了刘庆邦的柔美风格的小说,包括它的感动模式,以及那看似谦恭、贴心的描述中所包含的“刚性”特质。这种男性气质在刘庆邦酷烈风格的小说中“发扬光大”了。首先是故事的惨烈度。在“酷”的情节设置、暴力的想像方面刘庆邦显然并不逊人。《神木》中深黑的煤窑成了得天独厚的杀人场所,煤工唐朝阳与宋金明神不知鬼不觉就把同类给办了,然后以此向窑主索要钱财。《平地风雷》里,老实巴交的货郎在众人的挑唆下把耀武扬威的队长“做活儿”了,结果自己也被群众打成了肉酱。纯然一派丑陋的挖掘与暴露,与《梅妞放羊》式的清纯、晶莹之美迥异其趣。较之刘庆邦的柔美之作,酷烈风格的作品还有一个显著的变化:主要人物由守明式的柔弱女子变成了硬汉,如《打手》里的图,《走窑汉》中的马海州等。在去除了缠绵与粘连后,造成了一派阳刚的叙述,这在《五月榴花》里体现得尤为显著。
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主人公叫张成,曾入过匪道。他的新婚妻子涂云被鬼子活捉去做饭,备受。张成以残酷的手段报复了鬼子后,居然对失贞的妻子也横加折磨。他把涂云关在地窖里,本想将其活活饿死。事情败露后,张成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当着众人的面,“用脚踏住她(指涂云)的一条胳膊,双手抓住另一条腿,想掀铡刀似地那么一掀,就把涂云从那儿撕开了,撕成了两半。”故事就此嘎然而止。自始至终,我们都不清楚张成究竟在想些什么,我们甚至抱着一线希望,他能重新接纳自己的妻子,既然之前的铺叙表明他们是如此相爱,而这又实在并非涂云的过错。但结局敞亮了张成的内心,一个自私凶狠、独占欲望强烈、视女性为私有财产的男人,这便是主体一直试图遮掩、缄口不言的部分问题在于,我们看不出主体对此有任何的谴责与批判。不妨把《五月榴花》与《鞋》比照阅读一下,我们发觉,前者试图掩饰的部分与后者竭力张扬的内容是全然和谐统一的,犹如同一叙述的正反两面。具体地说,守明的美丽在于她贞静、柔顺,悟守了乡土的风俗规范;而张成之所以杀害涂云,正是因为她永远失去了守明的品质,成了一个“体制外”的人;不仅如此,她还试图反抗,于是罪上加罪、罪不可赦了。
由此,我们触到了刘庆邦柔美小说与酷烈小说之间某种深层的关联:前者谦恭细致的笔法与后者冷静克制的表达其实源于同样的心结:对乡土那份割舍不下的情怀。就主体的角度而言,这反映了现在之“我”在对待过去之“我”时的一种抗争与妥协。这种复杂的情绪注定了他对乡土的审视只能是一种“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部批判,柔情与温煦是永恒的心灵底色。这构成了刘庆邦柔美小说与酷烈小说的共同特质。不仅如此,两者的感动模式亦是相通的:悲剧都建立在弱者(常常是女子)的身上,她(他)们既是悲剧的承受者,又是产生悲感意识、激发悲剧共鸣的基础。与河南其他作家相比,刘庆邦的小说并不以批判的力度取胜,而且,其批判的兴趣与着眼点也不局限在权力上,有一种诗性的忧郁在里面,它自成一格,圆满安详。很难说这是对权力情结的超越或有意疏离,在我看来,它更多地出于风格的考虑,系心灵的惯性使然。确切地讲,刘庆邦的谦恭与沉默,随和与低调是由主体对母亲的记忆以及他所生活的乡土环境决定的,他属于那里,一种类似于良心式的律法选择:我忠于我的过去即是忠于我的良心,任何对它的背叛与破坏都将使人产生负罪感。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被他的小说打动的同时,又感到类同倾向的原因。刘庆邦的反省与批判永远在乡土的边缘徘徊、挣扎,包括反映煤窑。在《嫂子与处子》作品里突破了“雌雄同体”的叙述与感动模式,而真正地趋于“中性”与客观。一种对乡土伦理阳奉阴违的背离。虽然主体尚不自觉,但它毕竟使我们得以瞥见了主体的另一面:一个试图挣脱乡土伦理的个性化叙述,在若有若无之间。(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短篇伦理小说范文3
关键词: 男女两性关系 社会伦理道德 狂欢化诗学
D·H·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文坛最富有争议性、最具现代性特征的作家之一。他通过直言不讳的两性关系描写、深刻细致的心理分析揭示了战争、工业文明对男女关系和现代社会的影响。他的长篇小说因其深厚复杂的主题、精妙绝伦的艺术技巧为人们所称道,他也因此成为20世纪英国文坛小说巨匠。而其短篇小说,更是在有限的篇幅内展现了他对人类微妙的精神世界和社会伦理道德的深切关怀。创作于早期的短篇小说《请买票》就是如此。
狂欢化诗学理论是巴赫金在探讨19世纪俄罗斯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体裁特点和情节布局中提出来的,并在其著作《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中作了具体论述。巴赫金首先把世界分为两个层次,一层是官方生活的第一世界,二层是狂欢生活的第二世界。在第一世界中,统治阶级拥有话语统治权,平民大众则处于被统治地位,这是一个严肃的、等级森严的秩序世界。第二世界则是与第一世界对峙的狂欢节时空。在狂欢节期间,所有人不受限制的参与其中,人们化装游行,滑稽表演,尽情地放纵自己的原始本能。狂欢节仿佛是庆贺暂时摆脱占统治地位的真理和现有的制度,庆贺暂时取消一切等级关系特权、规范和禁令。这是真正的时间节日,不断生成,交替和更新的节日。它与一切永存,完成和终结相敌对。因此,狂欢节是对现有的等级制度、宗教、道德伦理规范以及禁令等第一权力世界的强力破坏和反抗。
狂欢节上的所有庆贺、仪式活动及其形式的总和被称为“狂欢式”,它是整个人类原始生活和原始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狂欢式的四个基本范畴是参与、亲昵、俯就、粗鄙。狂欢节上的主要仪式,是笑谑地给丑角国王加冕和脱冕。这个仪式的基础是“狂欢处世态度的核心:交替与变更的精神、死亡与新生的激情”;①狂欢节就是毁灭一切、复活一切的时间之节日。巴赫金还特别强调:狂欢式中所有的形象,都是合二而一的,都具有两重性本质,它们在自身里结合了交替与危机的两极。此外,狂欢笑虐本身也是深刻双重化的,它是对最高物即权力和真理的交替,世界秩序的交替的嘲笑(否定)和欢乐(肯定)。此外,作为狂欢节的展开场所,狂欢广场也是双层次的、双重性的,狂欢广场形成了官方与民间、高雅与粗鄙相融合的生存空间和生存话语。总之,狂欢节使整个文学发生了几乎全面的狂欢化。狂欢处世态度、狂欢仪式及其象征物、狂欢人物形象、火的象征等等使文学更富有张力和艺术表现力。而在劳伦斯的短篇小说《请买票》中,狂欢化因素显而易见。
一、狂欢广场式的场景
《请买票》的故事背景设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越来越多健全的青年男性投身战场,女性不得不出来工作,在社会岗位上担当职位。英国女性身上传统的温柔矜持、含蓄得体的行为气质渐渐弱化,取而代之的是职业女性的爽朗泼辣、大胆剽悍。在英格兰中部某矿区的有轨电车上就是如此,司机是心有创伤的驼子或瘸子,乘客是粗鄙随意的矿工,而售票员却是女性,是人人都怕的孔武有力的女性。她们中最剽悍的一个——安妮,在电车里无所畏惧的制止男性的不法行为,而在游艺会上,温柔地和托马斯坠入爱河。后来被花心的托马斯抛弃,便在休息室里联合其他被抛弃的姑娘将托马斯痛打一顿,并逼迫他挑选一个姑娘作为自己的情人。托马斯万般反抗拒绝,不得已选择安妮,却被安妮拒绝。最后,姑娘们目送沉默的托马斯离去,留下她们惶惶然的站在那里。
在三个典型的狂欢广场式的场景中,劳伦斯艺术性的上演了男女两性斗争的表演,展示了复杂多变的男女两性关系。在第一个场景——有轨电车上,我们看到的是男性世界和女性世界的严重失衡,电车司机是些腿脚不便的楞小伙,或者是些柔弱有病的年轻人,战战兢兢地开着车向前爬行。乘客们是些粗鲁随意、疲惫不堪的矿工。而女售票员却是些天不怕地不怕的野姑娘,沉着自信,坚毅专横,随时准备主动出击。由于战争、工业文明对传统社会的冲击,女性渐渐走入社会,变得坚强果敢,有谋生能力;而男性在坚强女性的对比之下反而流露出软弱性和无所适从感。可以说,在有轨电车上,觉醒的女性抛弃传统社会强加给她们“家庭天使”的面具,恣意狂欢,尽情的放纵自己被压抑的生存本能和女望,并向等级森严、拥有绝对统治话语权的男性世界发出猛烈攻击。她们猛地扑向那些不买票就想混下车的小青年,而对那些到站该下车的男人却是一阵好搡。
在第二个场景——游艺会上,男性在两性世界中依然占据主导位置,但伦理道德和性本能也在女性心中激烈冲突。安妮小姐是有男朋友的,她也深知托马斯的品行,但在纵情享乐的游艺场,没有个伴儿多没意思,所以她暂弃伦理道德,选择托马斯作为她的男伴。在骑马过程中,托马斯充分表明了自己的男性力量和权力控制。他并不是“小心”骑马,而是在木马上“一边转,一边在木马上打旋,抬起一条腿从安妮的坐骑上抡过,然后,半仰着朝她大笑,那条腿在空中可怕地踢上踢下”②。托马斯在马背上极具侵略性又很骄傲的行为满足了他男性的权力欲望。而在看电影过程中,托马斯温柔舒适的拥抱征服了安妮,她那样娇弱地依偎着他,她希望他吻她。这是女性渴望被关怀被征服的传统本能,此时,在无意识的黑暗世界中,男性彻底战胜了女性。
在第三个场景——休息室中,怨恨狂怒的姑娘们将托马斯暴打一顿,可以说姑娘们延续了有轨电车的剽悍作风,重新取得了对男性世界的胜利。尤其是姑娘们强迫托马斯做出选择,仿佛是给被选出的国王的加冕——废黜仪式。巴赫金指出,“人们选出与真正的国王正相反的人物——奴隶或丑角,这使狂欢世界仿佛颠倒过来。在加冕仪式中,无论是赋予被加冕者的权力象征物,还是他穿戴的衣服,都获得了可笑的相对性这种双重情调。”③一群姑娘们围着一个男子要求他选出情人,这本应是国王至高无上的爱情选择权,具有童话式的浪漫,实际上姑娘们也正如渴望穿上水晶鞋的灰姑娘般等待着托马斯的选择,每个姑娘们都等着他看自己,希望他能够看她,只有安妮除外。这些狂暴凶狠的姑娘依然怀着罗曼蒂克的情结。而当托马斯捡起自己破烂的衣服和帽子——国王的象征物时,姑娘们也许突然意识到了这个丑角国王的可笑性,也意识到自己内心一直奉为神明的男性是如此卑微可笑时,她们爆发出一阵歇斯底里的尖笑。巴赫金指出:“废黜的仪式典礼与加冕仪式相对立,人们从被废黜者身上剥下国王服装,摘去冠冕,夺去他的权力象征物,嘲笑他,打他。这不是裸的绝对否定和绝对毁灭。而且,正是在废黜仪式里,交替与复活的狂欢激情、创造性死亡的形象才表现得格外鲜明。”正是在姑娘们对托马斯的暴打中,褪去了男权专制的神圣外衣,“他的外衣从后背一撕两半。……他的外衣后片整个被撕掉了。衬衣袖子也撕掉了,只剩下的手臂”④。保护托马斯的外衣被废黜者剥下,她们疯狂的对他拳打脚踢,这是女性对男权社会压制的极端反抗,是对男性统治的废黜仪式。但胜利后的姑娘们怅然所失、痴呆麻木,这种空虚麻木说明了劳伦斯对这种加冕——废黜仪式的恐惧和怅然,对破坏——重生的怀疑。若是国王被废黜,即男性的统治话语权被废除,那么社会该如何重生呢?女性该如何定位自己的社会位置呢?是女性不断雄化、男性不断雌化直至男女同一?男女两性又该如何和谐相处呢?
总之,劳伦斯在《请买票》的三个典型的狂欢化场景中,巧妙细致的呈现了男女两性关系的冲突斗争,展现了在失去社会道德规范和宗教禁令等第一世界规则之后,男女的性本能和生存欲望的极度膨胀和灾难性结局。在劳伦斯的艺术世界中,虽然战争和工业文明完成了加冕——废黜仪式,但他的狂欢处世态度却是怀疑和恐惧的,确切的说是对男女两性关系的交替与变更、死亡与新生的迷茫和忧虑。
二、狂欢式的人物形象
两性关系主题是劳伦斯作品始终如一的主题,与此相应,劳伦斯也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丰富复杂的女性形象。《请买票》中那六位疯狂野性的姑娘们更是给读者们留下深刻印象,她们身上的狂欢化因素更是令她们鲜明突出。
和加冕——废黜仪式一样,狂欢形象也具有双重性。巴赫金指出:“狂欢节的一切形象都是两位一体的,它们在自身里结合了交替与危机的两极:生与死(孕育新生的死亡形象)、祝福与诅咒(同时祝愿死亡和复活的祝福性狂欢性诅咒)、赞美与辱骂、青春与衰老、上与下、前与后、愚蠢与睿智。”⑤可以发现,在狂欢式的那些鲜活感性的仪式中,体现了一种在诙谐和轻松中显示出的嘲笑并颠覆一切教条、官腔和等级的思维方式。在女主人公安妮身上,就体现了这种交替与危机的双重性,安妮一出场,显示的就是坚强野性、泼辣勇猛的形象,她肆无忌惮的和男人打情骂俏,她具有鞑靼人的勇敢刚毅。然而,她也有着热烈的罗曼蒂克气氛,在清闲时,她会到商店挑选美丽的衣服首饰,装扮自己,渴望男性的仰慕和追求。她既强硬又温柔,既泼辣又害羞,既主动又被动,是男性之刚和女性之柔的统一体。在游艺会上,安妮的女性气质表露无遗,她渴望托马斯的拥抱和亲吻,此时的安妮更像是陷入热恋的小女人,温柔害羞,恬静美妙。游艺会后,当安妮的个体意识开始苏醒,女性意识复苏,她希望把托马斯当做一个男人来看待,渴望和托马斯建立长期精神联系时,被托马斯绝情抛弃。她像小女人一样怀着一腔怒气、怨恨、凄凉和悲痛哭了一场。但安妮毕竟是刚强倔强的女性,她联合其他被托马斯抛弃的女人设置陷阱,在休息室暴打了他。最初安妮是怀着复仇的暴打他的,但当托马斯恶狠狠地、报复性地挑中安妮作为他的情人时,安妮有一种凄惨的苦涩,带着令人感到陌生的厌恶和痛苦,她心中有什么东西破碎了。在这场废黜仪式中,安妮并不像其他女孩子一样,被集体无意识的欲望和性本能驱使,她的内心有某种更复杂更难以名状的东西。也许她意识到,在暴打中,旧有的男权专制被摧毁了,对托马斯残忍的伤害中孕育着女性的再生力量,这种身体伤害是对她一直坚持的女性独立的祝福与诅咒,也是对传统女性道德的赞美与辱骂。安妮生活在20世纪初矛盾动荡的年代,她的既温柔又残忍、既反抗又迷茫不仅反映了劳伦斯对灵与肉的统一、男女两性关系、权力和人性的迷茫,也反映了世纪之交英国社会大变革的阵痛和尴尬。
与安妮复杂思辨的形象相反,其余五名女性的行为则是集体无意识的盲目和性本能的结果,也是完全背弃传统道德的结果。巴赫金认为:“在狂欢节上,一切人都是积极的参加者,一切人都参与狂欢活动。人们不是在观赏狂欢节,而是生存在它里面,过狂欢化式的生活。”⑥其他五名姑娘只是在安妮的号召下本能的参与其中,发泄被压抑的怨恨。失去理智和道德束缚后,她们就象一群奇怪的疯狂的野兽,满脸通红,披头散发,眼睛里闪着奇特的光芒。她们就像失去控制的野火,热烈的燃烧着男性世界和传统道德的根基。何况,在休息室中进行的仪式,正有炉火在燃烧着,这是毁灭世界同时又复活世界之火,火可以给人温暖,但火的意象同时也象征愤怒和革命。劳伦斯采用“过去的火焰”象征其他五个姑娘。爱情可以像火焰一般激情地燃烧,但也能产生愤怒和复仇。炉火刺激着姑娘们破坏旧有的男性世界,燃烧着新型男女关系的激情。
总之,在《请买票》的三个象征性狂欢化广场上,上演着男性世界和女性世界的激烈斗争,劳伦斯通过女性给男权社会的加冕——废黜仪式,艺术性地呈现了传统男权社会的死亡和新型社会的产生。狂欢笑虐和痴呆麻木的悲剧性结局饱含了作者对新型男女关系的祝福与诅咒、赞美与担忧。而安妮复杂的心路历程,游走于传统伦理道德和独立自主的女性意识之间,挣扎于社会伦理束缚和自由新生的爱情观念之间,她内心信念的破灭表现了劳伦斯对于传统伦理道德消逝的哀婉和悲叹。
注释:
①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刘虎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6:163.
②D·H·劳伦斯.请买票.英文原版:4.
③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刘虎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6:137,139,138.
④D·H·劳伦斯著.《请买票》.英文原版:8.
⑤⑥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刘虎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6:139,135.
参考文献:
[1]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刘虎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6.
短篇伦理小说范文4
关键词:卡夫卡;《变形记》;伦理叙事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9-0000-01
引言
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一种从伦理的立场解读、分析和阐释文学作品、研究作家以及与文学有关问题的研究方法,它认为文学是特定历史阶段伦理观念和道德生活的独特表达形式,文学在本质上是伦理的艺术。文学伦理学批评就从本质上阐释文学的伦理特性,从伦理的视角解释文学中描写的不同生活现象及其存在的道德原因,并对其作出价值判断。伦理、、伦理禁忌、伦理蒙昧、伦理意识、伦理环境、伦理身份、伦理选择等,都是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核心术语。
本文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论述《变形记》的伦理叙事。
一、 父亲的无情
众所周知,小说的最后,家里人发现格里高尔死了,每个人的不同表现,充分体现了他们对格里高尔的态度。本文基于此,把父亲的这方面表现归纳为无情。
萨姆莎先生说,“现在我们要感谢上帝!”此一句话充分体现了格里高尔的父亲,对格里高尔的冷漠情感。这个变成甲虫的儿子,不但不能给家里挣钱了,而且还影响了他出租房子;不但不能照顾家人了,还需要家人照顾;不能不能给家人带来快乐了;还会经常惊吓到家人。这样一个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情感上都无用的儿子,自然也就不是他的儿子了,他所一直期盼的就是,这个累赘尽快的消失掉。这样的人,这样的父亲,用无情两个字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同时,这个无情里面还掺杂了些许的残暴。因为,我们知道,究其根本原因,格里高尔的死,还是因为他的父亲扔入他体内的那个果核,这个果核在格里高尔的体内无法取出来,从而导致了格里高尔的最后死亡。格里高尔的父亲,也许是现代社会,被这个金钱社会所腐蚀的第一代男性,他也许不是有意对家庭成员的情感方面麻木无情,而是这个社会致使了他们形成了这样的价值观、情感观。诚然,我们不能忽略,卡夫卡本人对他父亲特殊的情感,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这种父亲的普遍存在性,以及这样的父亲带给家庭,尤其是带给儿子的这种,同为男性的一种精神上的压抑和蹂躏,当然,这种压抑和蹂躏可能不是他本意的,但是,事实上却出现了这种情况,这种作为“经济支柱的儿子”的压抑困境。
笔者认为,我们应该从多角度去分析格里高尔父亲的这种无情,我们不能完全归咎于他本人的原因,我们要看到,他的这种表现也是他自己无法完全控制的,也有很大的社会因素。
二、 母亲的麻木
如上文所说,笔者把母亲的这方面表现归纳为麻木。
从格里高尔母亲的角度看,她对格里高尔的死期待已久了,有一种格里高尔终于死了之后她一下子轻松起来的感觉。文章的最后:“尽管是大清早,新鲜空气里还夹杂着一种温暖的气息,那已是三月末了”,从侧面的角度,烘托了萨姆莎太太的心情,这个环境和情境的描写,体现了她的心情,她的心情温暖了起来,新鲜了起来,格里高尔的死不但没有使她伤心难过,反而使他轻松温暖了起来,这就形成了强烈的讽刺。温暖这个词,是卡夫卡常用的,他在最后一段,一家三口,坐着车出行的片段中说:“电车里射进了温暖的阳光”,也体现了当时三口人的心情,在卡夫卡的这篇小说中,也许,温暖这个词正是小说主题的反义词,而作者常常提到温暖这个词,也就是要极力地渲染与温暖相反的那些情感。
三、 妹妹的无奈
如前文提到的,笔者把妹妹的这方面表现归纳为无奈。
文中对于女佣告诉一家人格里高尔死了这件事情之后,并没有重点写妹妹的表现,只写了父母的表现,对于妹妹的表现,着墨很少,对于格里高尔的死,妹妹的表现仅限于有些微哭过的痕迹,而即使哭过的妹妹,也是要把脸压在父亲的手臂上,无法真正地独立起来,只能依靠父亲、依附父亲。笔者认为,在一家四口人中,妹妹对格里高尔是最具有感情的,这一方面是由于两个人的亲情关系,不是长辈父子或者母子的关系,而是兄妹的平级关系,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实际上,这对兄妹是同样的处境的,只是妹妹的处境是格里高尔没有变成甲虫之前的境遇,那么这样,实际上妹妹的境遇,就是格里高尔之前境遇的写照,妹妹的境遇和格里高尔的境遇加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现代人的困境的展示。
我们可以想象,格里高尔死后,他的妹妹,也许身体上没有变成甲虫,但是父母对于他妹妹的婚姻的打算,或许使她变成精神上的无力的即将死去的甲虫。妹妹的现在的境遇,我们说成是格里高尔以前的境遇,那么同理,格里高尔现在的境遇,很可能就是妹妹将来的境遇,从这种互相映照的角度讲,卡夫卡实在是讲寓言的高手,他用一对兄妹,呈现了故事完整的前因后果。
四、 自我的反思
从小说的一开始,格里高尔就不断的反思,首先他反思自己是如何变成甲虫的,反思自己身体的变化,之后他又不断地反思,父亲、母亲、妹妹对他的态度的种种变化以及种种的不同,以及公司的同事、老板的种种的态度变化,与之前自己所受的待遇,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这种对比中,体现反思的价值,以及用这种反思来体现,这种变成甲虫之前与变成甲虫之后的待遇的巨大的差异。正是变成甲虫之后,他才看清楚了,所谓的亲情和所谓的工作的意义,正是变成甲虫之后,让他有时间有空间冷静地分析他的处境和他的存在的真正的价值。
文中常用“我的天哪,我的妈呀”,来表现格里高尔的这种震惊和惊奇的发现,体现格里高尔的这种反思的彻底性和深刻性。格里高尔正是在这种不断的反思中,发现并且证实了家人,尤其是父亲母亲对他的情感的这种无情,致使他自己从失望到绝望,最后丧失了活下去的勇气和动力。诚然,他体内的果核是他死亡的主要客观原因,但是我们不能忽略,精神上的痛苦,也是他死亡的重要原因。
结语
笔者认为,对于家庭伦理困境的新的阐释,是《变形记》这部小说得以不朽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是新时代人的困境,这种困境从哈姆莱特的弑父到了卡夫卡的弑父不成,伦理的情节,作为不朽作品的不朽的原因是对伦理的不同时代的不同的阐释,从哈姆莱特的尊爱亲父、仇视敌父,到卡夫卡的对父亲的天生的压抑感,父子关系的这种伦理诉说,是个道不尽的话题,这种家庭中人的困境的讲述,是文学永恒的主题。
现代文学发展至此,就家庭关系这个方面,描述了现代人因为利益关系以及精神压抑交织的困境,致使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的文学的意义在何处?伦理因素,在文学发展的道路上,所占的比重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如何利用好伦理,发展好我们的文学,从而更好地引导我们的现实生活。
参考文献:
[1] 《卡夫卡短篇小说选》,孙坤荣选编,外国文学出版社,1986年第1版。
[2]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外国文学研究》,2010年第1期
[3] 曲伟:《论卡夫卡笔下的荒诞世界》,吉林大学2002级硕士论文。
短篇伦理小说范文5
摘要铁凝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的“三垛”系列小说(《麦秸垛》《棉花垛》《青草垛》)被称为是中国女性文学发展中的重要作品。作家借助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部小说,既在纵向的角度展示了女性的生命历程,又从横向的角度展示了女性生命的不同层次,从而完整地展示了女性的生命本真状态。
关键词:铁凝 小说 文本 女性 生命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铁凝是中国当代文坛最具实力的女作家之一,其创作以展露女性意识的直露大胆而著称。她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创作的“三垛”系列小说(《麦秸垛》《棉花垛》《青草垛》),是她在创作与风格转型时期的代表性作品,也是中国女性文学发展中的重要作品。在“三垛”系列小说中,铁凝通过对女性不同成长阶段,不同层面的表现,完整地展示了女性的生命本真状态。
一 女性的成长历程
铁凝在谈及对短篇小说看法时说过:
“我曾经以一位美国作家的话给短篇小说助威,他说他终生喜欢短篇小说,因为人生本不是一部长篇,而是一连串的短篇。……我说,我看重的是好的短篇小说给予人的猝不及防之感:在滞缓、恒远的大背景前后,正是不同的人在上演着同一剧目的不同片断。……因为世界上本不存在一气呵成的人生。”
其实,不仅是短篇如此,文学都是如此,某一部作品只是一种或一段人生的演绎。在“三垛”的写作中,铁凝实践了她的文学观念,借助三部作品,展示了女性生命历程的不同片断。
《棉花垛》是“三垛”当中的第二部,但是这部作品展示的却是女性的懵懂时期。在小说中,当女革命者乔被日本鬼子奸杀的时候,在她的内心深处闪现的不是豪言壮语,而是童年时与玩伴的性游戏。文中有这样一段容易被人所忽视的话语:“乔只见过老有,乔和老有都没长大过”。这段话在文中的出现既是突兀的又是矛盾的。如果从年纪上推算,这时的乔已经二十一岁了,这个数字在生理上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年龄。这种矛盾恰恰是铁凝最重要的一种表达,即小说所写的是女性未成熟的懵懂时期。在女性的身份转换当中,从女孩到女人,从女儿到妻子到母亲,这是一个女性在家庭和性别的意义上走向成熟的过程,但是此时的乔只是停留在第一阶段,还没有机会经历生命的其他阶段就已经走向死亡。所以乔是女性在懵懂时期的一种生存状态。
这种懵懂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方面有两个:一个是在情感上的模糊,一个是在性心理上的稚嫩。在情感上,国与老有都与乔认识,而“老有知道乔是他表姑,可不叫,他叫她乔”,这种称呼实际上将二者的关系从伦理的层面走向了直接的男性与女性的关系。但乔并不明白老有对自己的情感,所以当她“脱产”后向老有与老有的父亲告别时,老有却劝自己的父亲将钢笔送给了乔。而这正是她在国处想要又不得的。这时的乔想到的是“老有怎么知道我的心思”,但她的内心仅停留于诧异的层面,却并没有明确老有对自己的感情。文中国与老有是与乔接触最多的男性,但二人对乔的态度是有差别的。老有把乔作为一个情感对象,但是当国送给乔皮带时,觉得“战争中总是忽视了人自己。好看。”这与他在处决小臭子前发生性关系时的想法是完全一样的。由此可见,国无论对乔还是小臭子,是把她们作为了女人,即从男性看待女性的角度,把女性作为男性的欲望化对象。
另外,在性意识上,乔也相对稚嫩。“性”是铁凝在“三垛”中表现人性的切入点,但《棉花垛》当中的一大段的内容却是在写儿童的性游戏。描写少年时期的乔、老有与小臭子的性游戏。在模仿过程中,老有看到“乔的一张红脸,这是老有从未见过的红,鼻子尖上还有汗,鼻孔一翕一翕的。”在这里作家写出了人类原初的性别意识当中,既有着好奇,又有着比较模糊的向往,但是作者并没有明确这是人性当中的一种需求。在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中,他把人的需要看成是一个金字塔,在塔的最底层,是人的最基本需求,生存的需求和繁衍的需求。对于人的最基本需求,人的自然属性,也可以说是生物属性,中国先贤多有妙论,告子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食色,性也”。但在《棉花垛》中与这种自然的关系相对应的有两个词:配对、。正常的性关系,属于配对;不正常的性关系,属于。无论是哪一种,在他们内心深处,都觉得是不可言说的。
《麦秸垛》则表现出女性的成长成熟期的一些特征。这种成长成熟首先就是外在的环境选择与意象选择。小说的整个自然背景是秋季,文中不断出现收割麦子的场面。按照原型批评互渗的原理,当自然界处于收获季节时,人在心理季节上与之同步,同样是成熟的收获季节,而且在意象的选择上,也是把象与意最终归结为成熟的女性。比如标题中的麦秸垛,在文中被多次提起,并被比喻为“坚挺的悸动的乳房”,恰恰在这样的一个季节,在麦秸垛下,把三个青年人之间的情感变化进行了一种展现。女性成长成熟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性征与性心理的完善。作品在描写大芝娘的时候,“身材粗壮,胸脯分外地丰硕,斜大襟褂子兜着口袋似的一双肥奶。”人们在分析时,认为作者是塑造了一个“地母”的形象。我们从这个人物身上更多看到的是女性在性征上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成熟,同时还有性心理的成熟。杨青、沈小凤、陆野明三者之间的关系,已不再像当年小臭子、乔、老有之间处于游戏与懵懂的状态。三个人都分明感受到在生理上对异性的渴求,杨青甚至能够推断出沈小凤与陆野明之间所有的事情。另外,这种成熟还表现在情感的明确性上。如果说在《棉花垛》当中,几个孩子还未长大,情感模糊,那么,在这部小说里,所有的人都明确自己的情感,对方的情感,以及彼此情感的需求,我们完全能够看到一个清晰的情感线索。
《青草垛》则以一种荒诞的手法表达了女性生命幻灭的悲凉。小说中的女孩十三苓有追求,想要过一种自己向往的生活。应该说铁凝试图借助这个人物的理想对女性的需求进行传达。但是其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当她重新在人们面前出现的时候,已经是一个疯傻的状态,在她身上已找不到女性的任何美感。这个女孩还没有来得及走完女性的全部历程,所有的理想就已在现实面前全部幻灭。这种幻灭既是人物的,也是女性成长与追求过程的最终结局。在小说的开篇,是一个河北鼓书唱段,这个唱段在文中多次出现。在这个鼓书唱段中,以一年的十二个月作为生命的过程,最后的结局是“来得容易去得快,起名儿就叫两头忙。”从宽泛的意义上讲,这是写人的一生,从小说的主要题旨来看,是指女人一生的“两头忙”。小说家万方在其作品《空镜子》当中就使用了一个中心意象,即在人生的结局处,在女性追寻的终点,我们能得到的可能是一个“空镜子”般的虚空,所以这种虚空意识和幻灭感是很多作家在书写女性生命历程时,必然要涉及到的一种悲凉和无奈的生命感悟。
二 女性生命的三个层次
乐黛云在谈及女性的需求与特性时,从三个层面进行概括,一是自然层面的,一是社会层面的,一是文化层面的。那么“三垛”则从这三个层面的女性意识角度对女性生命进行了考察。
首先是自然层面的。关于这一点,乐黛云认为所谓的自然层面,是指女性所独有的一些生理感受,生理构造以及生命经历。比如月经、怀孕等。那么,在“三垛”当中,铁凝所注重的女性体验一方面是肯定女性肉体的觉醒,另一方面写出了女性天性当中的“母性”意识。在《棉花垛》当中,铁凝用了十页的篇幅写男孩与女孩的性游戏。在这个性游戏中,老有在乔的眼中却看到了真的泪水。从生理的角度看女性与男性,女性是要更早一点就开始有了性的观念和意识,而铁凝对此从正面的角度进行了一种细致描写。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女人的天性中有母性,有女儿性,无妻性”,这种女性的母性在《麦秸垛》当中得到了集中体现。大芝娘在与丈夫离婚后,却要与丈夫生一个孩子。大芝惨死后,她还常常觉得,她原本应该生更多的孩子。命运没给她这样的机会,可是,母爱的伟力在大芝娘心中却已扎根。她有着一般人少有的豁达、宽容与善良,这使她能够收容被人唾弃的沈小凤,而且抚养不为花儿的四川男人所认可的儿子五星。母性成为女性的天性以及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
其次在社会层面上,写出了女性争取自己权力与社会地位的努力。这种努力主要是以性与权力的关系作为切入点。福柯说过:“性是所有权力都不能忽略的资源。”性是权力得以实施的手段,女性在男权世界里被压迫奴役的不公平命运就暴露在性关系中。乔、小臭子被男性奸杀,米子用肉体换得生存,老效甚至想用媳妇的肉体换一双皮鞋。性在这里成为了工具被异化,已经没有了人性的自然色彩,完全被男权所操控。女性社会层面的书写还包括实现自身价值与权力的努力,试图从女性的边缘位置走向中心。女性进入中心的方式是以女性的男性化或精英化为其渠道,但最终的结果是女性自我的失落。最为明显的就是小臭子。小臭子曾经做了一件当时女革命干部们都穿的紫花大袄,从女性的角度看,这件衣服并不漂亮,要说到美感,也比不上后来秋贵给她买的衣服。小臭子穿这样的衣服,从表层原因看,是因为女干部穿,从深层原因来看,铁凝使用了一种“异装术”来表达女性希望进入社会主流,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渴望。
在“三垛”中,铁凝还注意从文化的角度来写女性生存。“文化”这一概念,自英国人类学家泰勒第一次提出,至今已有一百多年,而对其的解释也已有一百多种。从词源学而言,英语的“文化”这一概念写作“culture”,它源于拉丁文“colore”,即耕耘、种植,都与野生、自然相对,含有“人为”之意。中文的“文化”中的“文”同“纹”,即花纹之意,引申为描绘、雕刻;“化”字由左边的立人旁和右边的反人旁组成,乃变化之意。故而“文化”即“人化”,也就是凡是通过人的努力、创造使自然对象发生变化、留下人的痕迹的所有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均属“文化”范畴。从“文化”的现代意义而言,人们认为有三个层面或质素,即环境、制度和精神。而这三者又是一种同构互化的关系,最终都积淀在人的精神、心理层面,形成了独特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伦理操守等。铁凝小说中的女性,有研究者认为:“存在着隐在的传统情结,不自觉地发出男性价值中心的叙述声音。”铁凝在写女性的这种文化意识时,主要从女性情怀的内在矛盾来书写。杨青喜欢陆野明,也有渴望,但却一直拒绝与沉默。大芝娘虽离了婚,却仍要一个孩子。小臭子知道,却还是靠着秋贵……在这种矛盾中,实际上透视出在男权文化中的女性,已把男权社会的规约作为自己的一种自主行为,把自己放在传宗接代的工具、男性的欲望化对象、附属地位的女性定位上。
三 女性生命的完整呈现
在铁凝的小说创作中,有以男性为主人公的作品,其中不乏精品。比如《安德烈的晚上》、《马路动作》等。但“三垛”系列小说无疑是以女性为主人公的。虽然《青草垛》中选用了一个男性来讲述,但是铁凝只不过是选择一个她认为更好的叙事视角来讲述一个女人的故事。铁凝自己也在不断说明,女性是她写作的主题。“三垛”通过对女性不同成长阶段,不同层面的表现,把女性在肉体到精神的特质进行了展示,使人触摸到完整而鲜活的女性生命。这三部时间跨度很大的作品无疑是一种展示。这种展示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来完成:一是在纵向的角度展示女性的生命历程,一是从横向的角度展示女性生命的不同层次。从《棉花垛》到后来的《青草垛》,既演绎了女性生命从懵懂期,成长成熟期以及最后幻灭的过程,同时又从自然、社会、文化的不同的层面揭示了女性生存的真实状态。
参考文献:
[1] 铁凝:《人生可能不是一部长篇小说》,《北京文学》,2003年第3期。
[2] 铁凝:《中国小说五十强:永远有多远》,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年。
[3] 杨伯峻:《孟子・告子上》,《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
[4] 鲁迅:《南腔北调集・关于妇女解放》,《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短篇伦理小说范文6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在9月18日上午举行的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第23届院士大会选举中,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新任院长,将於2013年1月1日正式就任。这是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成立近30年来首位中国籍科学家担任院长。
据报道,白春礼现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同时担任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副院长。他同时是美国国家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印度科学院荣誉院士。他是中国纳米科技研究专家,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从事纳米科技的重要领域——扫描隧道显微学的研究,研製成功扫描探针显微镜系列,在纳米结构、分子纳米技术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工作。
全球最具影响力10大企业掌门人
近日,《彭博市场杂誌》第二届年度全球金融50大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新鲜出炉。主要分为企业掌门人、资金管理人、政治决策者、学者和银行家五个板块。其中全球企业掌门人最具影响力10大人物中,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CEO巴菲特居首,现代汽车董事长郑梦久,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科氏工业集团联合创始人科赫兄弟(Koch Brothers,IBM首席执行官罗睿兰(Ginni Rometty),美洲电信名誉董事长卡洛斯?斯利姆(Carlos Slim)等上榜。此次评选的标凖主要是撼动市场、塑造理念和政策的能力,以及对股票价格和交易结构的影响力。
华裔作家刘宇昆获世界科幻大会雨果奖
当地时间9月2日晚,在芝加哥举行的第70届世界科幻大会上,2012年雨果奖揭晓。华裔作家刘宇昆获得了最佳短篇故事奖。
刘宇昆夺得最佳短篇故事奖的小说为《手中纸,心中爱》(The Paper Menagerie),而今年五月他即凭借此部作品获得了星云奖最佳短篇故事奖,雨果奖和星云奖分别有科幻界的诺贝尔与奥斯卡之称,由此刘宇昆也成为了继姜峰楠之後又一位华裔世界科幻最高双奖获得者。
在刘慈欣看来,刘宇昆作为华裔的作者对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都比较熟悉,使得他造就出一种不同於美国主流科幻的风格,“他的小说把东方文化与科学幻想结合得很好,就这次的获奖小说来看,其中充满了东方文化的色彩,比如伦理、价值观、母亲对孩子的责任等等。”刘慈欣说。
此外,华裔余丽莉获得了坎贝尔最佳新作者奖。
英国华人首富叶焕荣等企业家获“傑出莞商”称号
首次世界范围内的“傑出莞商”评选活动17日在广东东莞举行颁奖仪式,共有18名境内企业家和来自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法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15名境外企业家被评选为东莞市“傑出莞商”。
在颁奖仪式上,东莞市政府授予王志东等18名境内企业家和王玉成等15名境外企业家东莞市“傑出莞商”称号,其中海外“傑出莞商”包括英国华人首富叶焕荣、玖龙纸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茵、香港驰生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成、全国台企联会长郭山辉等知名企业家。
中国男排13年後重登亚洲之巅
在9日以3比1战胜伊朗後,中国捧起了亚洲盃赛的冠军奖盃,13年间,中国男排第一次站在了亚洲之巅。“教练要我们快乐地打球!”赛後,场上队长张晨道出了球队目前打球的理念,而这次亚洲盃冠军也是中国男排新奥运周期的一次“快乐出发”。
决赛中,中国队的对手是伊朗。在前两局先後以25比18和25比14取胜,虽然中国男排在第三局比赛中以13比25落败,但全队在第四局比赛中调整状态,以31比29获胜,最终以3比1战胜对手,问鼎冠军。随着中国男排的夺冠,队内的两名球员仲为君、詹国俊分别获得本次比赛最佳进攻奖项和本次比赛最有价值球员的称号。
文章、杨幂获最具人气男、女演员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