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有哪些有趣的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自然有哪些有趣的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自然有哪些有趣的事

大自然有哪些有趣的事范文1

摘 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性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这意味着课程既要关注领域划分的多种可能,更要关注不同领域间的相互渗透。

由此可见,每个领域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但与其他领域之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教育领域的一个分支,科学教育也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和联系需要做进一步的探索和思考,这也激励着我们从更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幼儿科学教育。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的内容来源于生活,而教育也是为了更好地回馈生活。本文结合日常的教育实践阐述了科学教育在幼儿生活活动、游戏活动以及其他教育领域中的渗透性。充分说明了我们在幼儿日常的游戏、生活和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做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让科学更好地融入幼儿的生活、游戏和学习!

关键词

科学教育 生活活动 游戏活动 其他教育活动

又到了每周一次的业务研讨时间了,我说:“今天咱们就来谈谈本周各位在教育活动中觉得最棘手的问题,大家一起来讨论讨论。”中一班的严老师先发言了,她说:“我就觉得现在的科学活动真是难把握,教材的内容有时候不是很符合我们的实际,就让我觉得不知道该上什么,怎么上……”她才一开口,马上就有老师附和了,说也有相同的感受,觉得科学活动难与其他的活动相融合,难把握。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进行了小小的研讨,本文就是通过研讨之后获得的灵感。

幼儿科学教育是指:教师利用周围的物质世界及给幼儿提供的材料,通过幼儿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和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可以看出,现在的科学教育更关注教育内容与生活的贴近,教育形式与幼儿身心特点的契合,教育结果也更注重幼儿的生活体验和学习习惯的养成。科学教育并不是深奥和空洞的,它实实在在来源于生活,必然也会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这样的观点引领着我们对于科学教育如何更好地与其他领域和其他活动进行相互渗透做进一步的实践与探索。

一、科学教育在幼儿生活活动中的渗透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这就说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充满着教育的内容,无时不存在着教育的机会。生活中的许多物品和事件都隐藏着科学教育的元素,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善于利用,就能让孩子在生活中发现科学、体验科学、喜欢科学。

二、幼儿园生活中的科学

1.自然角中的科学活动。

自然角是班级必备的区角,各种各样的绿色植物和一些可以生长变化的种子,以及一些小动物,可以供孩子们养护、观察和记录。孩子们在养护花草的过程中会慢慢认识这些花草,和它们做朋友。在养护的过程中也许有些花草会生长茂盛,有些花草会逐渐枯萎,孩子们的好奇心会促使他们去追寻原因,从而知道哪些花需要天天浇水,哪些花喜欢待在阴凉的地方。他们也会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并且学会一些观察和记录的方法,还会培养对小动物的爱心和责任感。而这些都是孩子们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中获得的,真正是快乐获取的过程。

2.主题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大自然千姿百态、气象万千、瞬息万变,孕育着无限的生机和希望,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财富和力量,是孩子们天然的活动室。它像一部具体、真实、形象生动、可感的百科全书,在等着孩子们去发现它、阅读它、理解它、运用它。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都对孩子有着莫大的吸引力。孩子们更有着天生和自然亲近的本能,能够和大自然亲密对话,在幼儿园生活中,我们尽可能给他们提供一些亲近自然的机会,在他们的眼里小草是他们的朋友,蚂蚁是他们淘气的伙伴。如在春天到来的时候,我们开展《春天来了》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孩子们去春游,看桃花,梨花,教师从小池塘捉回蝌蚪,然后再带回教室,让孩子们一天一天地看着蝌蚪是怎么样变成青蛙的……其次,我们还带他们到幼儿园的种植园地,参观后勤的阿姨奶奶种植蔬菜的劳动过程,在以后的日子里,孩子们可以利用每天的散步时间经常地去关心它们的成长。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带着孩子一起放风筝,到绿油油的草地上找昆虫、做游戏等,让孩子们充分感受春风温柔的抚摸,享受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感受。

在这样的环境中与大自然亲近,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手、眼、嘴、耳等各种感官真实地体验着季节的更替,轻松地认识了春天的动植物,了解了阳光与水及植物生长的关系,获得了知识,开阔了眼界!

三、社会生活中的科学教育

陶行知先生说过:社会即学校。在社会生活中,家庭和社区是重要的科学教育的阵地。幼儿在家长和教师的配合引导下可以更好地感知科学的一些初步知识,在获得知识经验的同时,也让孩子更真切地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幼儿的第一老师。”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成功的家庭教育,离不开家园的密切联系和积极配合。对此,《纲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在注重“资源共享”的信息时代,挖掘、利用家庭丰富的科教资源,用以增强幼儿的科学素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就显得极为重要。

1.充分利用家庭的人力资源进行科学教育,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

幼儿的科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早期激发其对科学现象和科学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家庭中的人力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教育优势。一是现在的家庭文化层次较高;二是亲子关系更利于提高教育效果。孩子们在家庭生活中会接触各种各样的物品,我们一要“遇物则诲,择机而教”。对家庭新购进的科技产品,要激发幼儿的观察、使用兴趣,及时回答其提出的种种问题,更要鼓励其去发现、思考新的问题。家长在日常生活或外出旅游遇到的科学现象和问题,及时与孩子做一些交流,如“沙尘暴”“彩虹”和“为什么食物放入冰箱不会坏”等要及时不厌其烦地回答。这样的科学教育更具有温情。

2.充分利用家庭的环境资源进行科学教育,培养幼儿的科学态度。

幼儿正值情绪、情感萌发的重要时期,其易受外界的干扰,父母的情绪、态度、评价对幼儿有极强的导向作用。在家庭科学教育中,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回答了幼儿的各种问题,而更重要的是既要对他的回答进行评价、激励,还要对他的好奇的探索加以鼓励和支持,这样才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成就欲和探索欲。这样才能逐步创设“好奇、探索、自信的心理环境”,让孩子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中增强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索欲,才能走进更加宽阔的科学天地。所以,当幼儿用自己充满稚气的眼睛去观察发现、用幼嫩的双手去尝试探索周围事物,由此而出现一些烦人的问题和场面时,家长们的耐心教育,善于引导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才能优化幼儿的“操作心境”,保护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创造精神。

生活中的海啸、地震、沙尘暴等恶劣的自然科学现象以及美丽的彩虹和蚂蚁搬家等这些突发的有趣情景,都属于偶发的教育契机,应该及时抓住充分利用:一要积极支持、鼓励幼儿通过各种途径去探索科学的奥秘。二是结合上述内容和幼儿实际及时开展课内外的科学活动。如在课内,大班可以设置“地震来了”常识课;在课外,中、小班可以开展“观察蚂蚁搬家”非正规科学活动。三是对幼儿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启发、引导,共同商讨、研究解决或耐心解答,热情帮助,以保护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好奇心和培养幼儿对认识事物的积极情感。

四、科学教育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的渗透

游戏是孩子们生活的主要活动,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因此,在游戏中渗透科学教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1)游戏区角的科学活动。

幼儿园活动室中一般都设置了各种各样的区角,而科学发现区角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在科学区角中,既可以放置一些幼儿在科学活动中没有完成操作或还有兴趣进一步探索的物体,也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兴趣不断地补充一些新的物品,供孩子观察操作。如:在《有趣的电线》这一活动中,我主要是让幼儿了解了电线有许多种,并且可以随意造型,为了完成造型,我选的是一些铜丝线,有一定的硬度。但有的幼儿带来了比较软的电线,在活动中没有使用,孩子们就发出了疑问:那些电线为什么不好造型啊?有什么不一样啊?于是,我就让孩子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到科学发现区,在那里投放了更多的电线,让他们观察、比较、操作,孩子们由此有了更多的收获。

(2)角色游戏中的科学教育。

角色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因为在游戏中他们可以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做一些平时想做而不可能做的事情,如:开小吃店、理发店、照相馆等等。而在这些游戏中,孩子们也能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科学知识。如我们班的角色游戏《喜唰唰》烧烤店,孩子们在进行烧烤材料的分工时就会知道:海产品有哪些?豆类制品有哪些?肉类制品有哪些?面点类食品有哪些?

因为厨师要进行材料的分类加工,服务小姐要向客人介绍菜谱,而顾客则要挑选自己喜欢的的食物,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氛围中轻松地获得了一些知识,真正是在玩中学。

五、科学教育在其他教育活动中的渗透

(1)语言领域中的科学教育。

语言活动包括了讲述、阅读等活动,其内容比较丰富。在语言活动中,经常会融入科学的知识。如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它既讲述了小蝌蚪在找妈妈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小插曲,又隐含了小蝌蚪变成小青蛙的系列过程。孩子们在听了故事以后,必然会对小蝌蚪的生长过程产生浓厚的兴趣。那我们就可以把小蝌蚪带到自然角中,让孩子们观察,并进行记录,从而更直观地了解青蛙成长的演变过程。

(2)艺术领域中的科学教育。

音乐活动中,孩子们在用打击乐器进行乐曲伴奏时突然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声音呢?于是,在一次音乐活动之后就生成了一次科学活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孩子们通过看大鼓上花生米的舞蹈,知道了声音是振动而产生的,继而又懂得了什么是好听的声音,什么是噪音,噪音对人们生活的生活有哪些危害等等,产生了一系列的科学探索活动。

美术活动中,孩子们通过有趣的涂色游戏,知道了颜色变化的规律:红加黄会变成橙色,蓝加黄会变成绿色等等。

大自然有哪些有趣的事范文2

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常在我们耳边回响。在课文中,通过这段时间的综合性学习――与诗同行,我们在诗歌的海洋中拾到了许多美丽的贝壳。在生活中,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童心,能够大胆想象,也能写出有趣的诗歌来。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试着写一首诗歌。

【习作指导】

老师:同学们,诗是生活中每一个动人的瞬间,诗是大自然每一次快乐的舞蹈,诗是心坎里每一分暖暖的深情,诗是思绪中每一次飞扬的畅想。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而儿童诗则是诗歌王国中最为自由的一种体裁,是诗歌王国里的小精灵。通过这段时间的综合性学习――与诗同行,我们在诗歌的海洋中拾到了许多美丽的贝壳。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儿童诗的世界,去亲近亲近这个小精灵,学写儿童诗吧!

小丫:好啊!我们中华民族可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幼儿园的时候,妈妈每天都会教我背诗歌。从一年级起,我们每一册的语文课本里也都给我们安排一些诗歌,所以我对诗歌特别感兴趣,早就希望自己也能像诗人一样,也能写出一首首好诗来呢!

老师:是呀!有这样一种书,代代相传,历久弥新,人们称之为“经典诗文”。她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她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她是一座巍巍丰碑,是中华文明的历史遗产;她是一顶灿烂的王冠,缀满了浓缩中国文学智慧的奇珍异宝。此外,还有一种儿童诗,通过近阶段的学习,大家还记得儿童诗都具有哪些特点吗?

毛豆:记得,儿童诗里充满了想象。在儿童诗的世界里,两件看似不相关的事物往往因为想象而造成传神的诗意。比如《爸爸的鼾声》这一首诗,小作者就把爸爸的鼾声想象成山上的小火车,让人觉得非常有趣。

老师:是啊,在儿童诗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话。可见于生活中取材,大胆发挥想象和联想,捕捉美的东西,是写好诗歌的第一步。那儿童诗还有哪些特点呢?

小丫:儿童诗应该充满童趣。比如老鼠在一般人的眼中都是可恶的、好吃懒做的、专干一些偷偷摸摸的事。可在《致老鼠》这一首儿童诗中,作者阎妮却写出了一般人眼里不同的老鼠,读来真有趣。

老师:是呀!在孩子们的眼中,一切是那么有趣,是那么独特,是那么离奇。如果我们留心观察,草叶上小蚂蚁咬的洞、树干上小虫子啃的伤、苍蝇飞过的嗡嗡声……这些看似普普通通的自然现象,如果你展开丰富的想象,也能写出一首首充满童趣的小诗来。

毛豆:还有,在儿童诗的创作中,巧妙地综合运用比喻、夸张、排比、拟人、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也是很重要的。

老师:你能给大家读一读你搜集到的、你认为有意思的儿童诗吗?

小丫:我搜集到的儿童诗题目是――《湖》,诗中写道:

好大一面镜子/蝴蝶飞过来/照一照/看看衣服美不美/看看身材好不好/一只青蛙跳过来/蝴蝶大声叫起来/我的衣服破了/我的衣服破了

看,普普通通的一个湖,在小作者的笔下却成了蝴蝶照的镜子,多么美妙的想象呀!

毛豆:我搜集到的这首儿童诗就更有趣了,大家听――

梦中/我把小手伸出来/让它透透气/梦中/我把小脚踢出来/让它散散步/梦中/我把小屁股钻出来/让它乘乘凉/梦中/我一个喷嚏/吓得妈妈跳了起来,惊醒了/看着我的睡相/妈妈心疼地把我的小手、小脚、小屁股/一个一个藏进暖融融的被窝/于是,香甜的梦又开始了

老师:多么有趣的儿童诗啊,小作者用最稚嫩的小手,写出了最温情的诗作,那流淌在字里行间的,不仅有我的调皮可爱劲,还包含着母亲绵绵不尽、无微不至的爱。

大自然有哪些有趣的事范文3

一、引导学生感受生活

生活处处皆语文。五彩斑斓的生活为学生亲近语文提供了用之不竭的资源。人际间的言语交谈、思想交流、书信交往,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还有形形的标语、广告、题联、题诗以及小品、相声等,无不与语文息息相关。尤以大自然的多姿多彩更为学生的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天然的情景。

如我在教学生理解汉语词汇的丰富多彩时,举了这样的例子:抓药、割肉、打酱油、灌醋、称苹果、扯布等,这些词语中的第一个动词都是“买”的意思,但买的东西不同,所使用的动词也不同。这些动词既表达了买的意思,也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买的过程。这既体现了语文的有趣,也体现了语文的有用。学生学起来时很轻松愉快的,他们怎能不喜欢上这样的语文课呢?

如春天去寻找春姑娘的笑脸;夏天去河边.观察嬉戏的小鱼;秋夜看明月从天边升起;下雪了,去和孩子们一起堆雪人,打雪仗,共同欣赏红妆素裹的雪里江山……春夏秋冬,日月星辰,花草树木,山川田野,鸟兽虫鱼,都成了孩子们笔下创作的素材。孩子们置身于此情此景中,情绪热烈,思维活跃,语文便逐渐丰富而生动。记得我带学生们去田野亲近大自然,在路上听到小鸟的鸣叫声,有学生脱口而出:“小鸟亮开美丽的歌喉是想和我们比高低”;看到蒲公英四面展开的绿叶,有学生说:“那是二月的春风剪裁的”;看到小河夕照,有学生说:“河水披着金色的鳞片在为太阳公公载歌载舞”……学生在无限美好的天地间感受、思索、顿悟,真实的生活画面通过语言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如山涧的小溪一般流畅自如。

如果说异彩纷呈的社会生活为学生学好语文提供了天然的布景,那么,创造性地开展各类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则是沟通课堂内外的纽带。如在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后,我就设计了一个与课文内容紧密相连的课后实践练习,组织学生利用星期天开展环保考察活动。看一看周围有哪些污染源,污染程度怎样,还有哪些人为破坏大自然的行为,想一想,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或改善环境,并要求学生联手写出考察报告。通过考察,学生们发现水的污染非常严重,空气中到处弥漫着从酒厂的烟囱里冒出来的黑烟,使周围居民患呼吸道系统疾病的增多,酒厂排出的废水污染了水源,使附近种植的植物变得矮小、枯萎、甚至死亡,河里鱼儿死亡,庄稼减收,甚至居民的饮水都受到影响;还发现有占用耕地建砖厂或住房等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通过调查走访,学生纷纷提出了合理,可行的建议与措施,如:

1.开展“节能减排,我们在行动”的综合实践活动,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废旧物品重新再利用。

2.自办小报,将收集到的文字资料、图片做成展板,进行“爱我家园,保护地球、人人有责”,的义务宣传。

3.科学小品类文章的写作练习:建议开发冰川、淡化海水,利用纳米技术处理污水、废气……

4.书信类文章的练习:给环保部门写建议信:严肃立法,保护水资源!

5.以童话的形式再现环境污染的严峻现实。

正是在这种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学生不仅明白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了环保责任感,而且通过自身的实践参与,体验到语文就在身边,语文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语文。

二、课堂教学渗透生活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教学中,教师既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不同的生活背景和认知水平,挖掘教材内容中的生活素材,寻找语文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机联系的切入点,使学生自主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又要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渗透生活状态的语文,培养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角色体验再现生活

知识源于活动,没有主体对客体的活动就不可能产生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和认识。教师要把讲台变成舞台,让学生充当生活的角色,将语文与生活、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新学的知识源于生活,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认知的兴趣和情感,主动参与到阅读中去。

1.尝试当“小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时不妨将师生角色互换,让学生尝试当“小老师”的滋味,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新鲜有趣,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也更能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如我常有意注错音、写错字等,请学生当小老师进行批改,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设计当“小画家”。学生喜欢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将语文还原为画画,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够为学生提供再创造的条件。例如,教学《山居秋暝》一诗中,在学生诵读诗文、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诗提供的景物作画并绘制诗画一体的书签。学生通过画画,不仅在头脑中影视了作者所见的美景,而且在感悟语言的同时获得了再创造的条件,使自己的个性在绘画中得到张扬。

3.开展竞赛或游戏。通过竞赛或游戏,激发学生思维过程中的亢奋感,使其注意力更集中,聪明才智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主要有以下形式:擂台赛、接力赛。

4.课堂表演。 课文的精妙之处可以通过表演的形式,加以直观理解,以加深认识。让学生参与课堂表演,既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编演课本剧。学生在《皇帝的新装》、《蚊子和狮子》等课本剧中的表演,惟妙惟肖,形象逼真,给师生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大自然有哪些有趣的事范文4

下面是我们班的自然角观察记录,听孩子的对话片段,分享孩子们的喜悦心情。

片段一:蚂蚁趣事

自从班级里来了小客人――蚂蚁家族,小朋友每天都会争先恐后地去看一看。蚂蚁深深地吸引了孩子的眼球,成为孩子们每天必谈的话题。

自主游戏时间,许多小朋友都跑到科学区观察蚂蚁。“蚂蚁好大呀,比我在大树底下看到的大好几倍呢。”程程说道。“是呀,这么大的蚂蚁会不会咬人呢?”胆小的涵一旁说道。“瞧,蚂蚁开始挖洞啦,下去咬一块上来,再咬一块上来,哈哈,真有趣。”航惊喜地喊道。“蚂蚁挖洞”这一事件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第二天早上,程程拿着放大镜仔细观察,“蚂蚁已经挖出了底下一条长长的隧道来了,真是太神奇啦。”程程兴奋地叫了起来,拿起记录本开始把“挖隧道”这一有趣的现象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了下来。“咦,有几只蚂蚁怎么不动了呢?”一旁的诺诺好奇地问道。“大概是挖洞挖得太累了在休息吧。”程程说道。“恩,蚂蚁在里面没有食物,没有水喝,会不会死掉呢?我明天募依锎好吃的给蚂蚁吃。”“带什么好呢?”诺诺问道。“我最喜欢吃甜食了,我想蚂蚁也会喜欢甜的东西吧。”程程根据自己的喜好说出了蚂蚁喜欢吃甜食。

第三天,孩子们纷纷给蚂蚁带来了好吃的点心,看见蚂蚁津津有味地吃着,孩子们都很开心。天天喂给蚂蚁吃饼干、米饭、苹果等。我借机告诉小朋友,其实蚂蚁屋里有营养胶,能给蚂蚁提供充足的食物和水分,不用每天都喂给它吃的。

好奇心、求知欲强是孩子们的最大的特点,蚂蚁工坊给了孩子们探索的天地,发现了“蚂蚁挖洞”这一有趣的现象,引起了孩子的兴趣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问题:蚂蚁为什么要挖洞?蚂蚁是怎么挖洞的?蚂蚁家族里有哪些分工?等等一系列问题。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一定要抓住孩子的探索与求知欲,让孩子学会自主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真知。培养孩子们对大自然、对世界的观察能力,让他们成为生活的有心人。

片段二:山芋“长胡子”了

“老师,山芋发芽了。”当当跑过来跟我说。“山芋的芽长什么样子呀?”我借机询问道。“山芋的芽像老爷爷的胡须,长长的。”“嗯,也有点像小兔子的胡须。”菲菲说道。“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当当拿着本子,寻找着喜欢的山芋,开始认真地把“山芋长胡子”的秘密用笔记录了下来,刚开始他有点不知道该怎么记录,“当当,山芋长什么样子?”“有点圆圆的。”“山芋有什么变化吗?”“它长胡须了。”“嗯,那是它的根须。”“你愿意把根须画出来吗?”“山芋除了根须,还有什么变化呢?”“它长出叶子来了,细细的。”“你愿意把这样的叶子画出来?”“还有变化吗?”……在老师的引导下,当当从山芋的跟、茎、叶等方面进行记录。

教育活动过程和方式成为幼儿真实参与、经历、体验生活的课程,在山芋的观察活动中使幼儿的活动具有参与性、生活性、开放性和综合性,将幼儿置于真实的活动中,在幼儿与真实的山芋的互动中,孩子是真实参与、经历和体验的,老师作为孩子的支持者、引导者,引导孩子真实地观察、记录、探索,让孩子们渐渐地得出答案,获得真知。

从以上孩子与自然角对话片段中不难看出种植园地、自然角对孩子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与教育价值。

二、种植地、自然角的重要意义与教育价值

1.丰富了幼儿的知识,扩展了幼儿的视野

孩子们在种植山芋、喂养蚂蚁实践活动中,激发幼儿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乐于观察、探索、发现。幼儿观察到蚂蚁有许多分工:有工蚁、雄蚁、蚁后的不同分工,通过观察知道蚂蚁喜欢吃甜食,蚂蚁喜欢挖洞等。山芋长“胡子”了,山芋叶各不相同等等,在与自然角中的动植物的真实对话中,获得了自然界的许多奥秘。

2.为幼儿提供足够真实的动植物材料,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平时幼儿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大千世界,而当老师把这些动植物搬到自然角来时,老师为幼儿提供真实的植物材料,幼儿一有时间就主动地凑上去仔细观察,对观察中所发现的现象表现出极大的好奇,与真实的动植物材料亲密的接触,产生了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这种兴趣与好奇,促使幼儿去进一步地参与、观察与探索。真是鲜活的实物能够充分调动起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用幼儿独特的方式记录,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大自然有哪些有趣的事范文5

一、教材分析

《有趣的食物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科学第四单元第三课内容。本节从具体的食物关系引入食物链的概念,展现生物间复杂的食物联系,再由此启发学生思考食物关系断裂后会造成连锁反应,思考人类破坏自然界食物关系的严重后果。并为下一课“生态平衡”的学习打基础。

教学重点:知道生物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

教学难点:学会找、画食物链。

教学准备:动物卡片、挂图、PPT课件等。

二、教学设想

本课我先用猜谜语导入引起学生兴趣,之后我又通过视频、挂图继续强化动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探究食物链遭受破坏的影响的问题时,我让学生先展开小组讨论等一系列的活动,并交流想法,让学生切身感受到食物链上的每个生物都是重要的。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知道食物链的营养来自于绿色植物。

过程与方法:

能依据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写出简单的食物链。会辨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食物链被破坏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从小增强保护生态平衡。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初步了解食物链

1.谜语导入:首先请同学们先来猜两个小谜语。﹝出示谜语:草地上来了一群羊(打一水果名称)然后来了一群狼

(打一水果名称)﹞

2.学生回答,揭示谜底:草莓

杨梅。

谈话:谜语是说谁把谁吃了(生:羊把草吃了,狼把羊吃了。),

怎样用箭头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

学生贴卡片,并用箭头表示出来。

教师根据板书:草羊狼,提问:

这三种生物是因为什么联系在一起的呢?(生:因为食物。)谁是谁的食物?(生:草是羊的食物,羊是狼的食物。)

讲述:它们这三种生物是因为食物而联系在一起,生物学家把这种像链条一样的食物联系称之为食物链。(板书课题:有趣食物链)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趣的食物链。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以前就知道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对食物链有所了解,用谜语导入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能很快地进入到本课情境中来。】

(二)认识食物链的构成

1.大家听说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吗?谁能简要介绍一下这个成语说的是什么?这个故事中出现了这样几种生物——(板书:蝉

螳螂

黄雀)

这三种生物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呢?(结合学生汇报,师板书箭头)

那谁又知道蝉吃什么?黄雀会被什么吃呢?蛇呢?

结合学生回答,完整板书:树叶蝉螳螂黄雀老鹰

现在,这个食物链就比较完整了。

【设计意图:通过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让学生了解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是普遍存在的。】

2.小结:在大自然中,像蝉、螳螂、黄雀一样,各种不同的生物之间都是通过食物关系产生联系,形成食物链的。像这样的食物链还存在好多条,看看你能写出多少条。(出示挂图)

小组同学边研究边写。指名板演

3、谈话:老师看同学们写出了好多条食物链,看看黑板有没有什么问题?(生:观察改正)观察一下我们写的这些食物链,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师提示:一条一条地看,再竖着看)每一条食物链的源头都是自然界的哪一类生物?终点又是些什么动物?(生回答,师补充:每一条食物链都是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动物结束。﹝

结合回答,出示食物链的特点﹞

4.生物学家还给食物链上的这些不同生物分了类,各起了名字呢。你看(指板书)位于食物链源头的这些绿色植物就是属于生产者,其他的都是消费者。﹝出示生产者、消费者视频﹞

5.位于食物链源头的绿色植物的营养是从哪里来的,谁知道?那么土壤中的腐殖质是怎样形成的?生回答后师补充:大自然中除了生产者、消费者,还有一种生物的存在,叫分解者。

这类生物专门吃动植物的残骸或排泄物,同时留下可以被植物重新利用的物质,在自然界中像屎壳郎、蚯蚓、霉菌、蘑菇等都属于分解者。﹝出示分解者的视频﹞

6.现在老师又找来一种小生物,再请你看看,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类?说说你的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食物链的源头在植物,终点在凶猛的食肉动物。并且懂得食物链上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其作用。】

8、观察所写的食物链,和老鹰相连的有几条,这些食物链纵横交错交叉在一起,你们觉得像什么?﹝出示食物网概念﹞

(三)了解食物链破坏所带来的后果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动植物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食物联系,但它们之间的联系到底有多紧密?其中一种生物对食物链上的其他生物影响有多大呢?

2.谈话:在这个食物网中,如果有一条食物链断了,会发生什么情况?现在我们还是以“草羊狼”这条食物链为例进行分析一下,我在羊的身上打了一个X,表示生物圈中的羊全部消失,那么我们试想,这样会带来什么后果呢?(生:小草就会疯狂的生长,那么狼肯定会被饿死。)

3.提问:这种影响仅仅体现在这条食物链上吗?其他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又会是怎样的?你说食物链断了,食物网还存在吗?

4.谈话:再想想看,如果我们向地里喷洒了过多的农药,会给生活在那里的生物带来怎样的后果呢?(生:像蚯蚓等就会死掉,没有了分解者,植物缺少营养就会枯萎、死亡,就会影响到以植物为食的动物。破坏食物链,破坏食物网,甚至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5、谈话:因此,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各种野生动植物,保护好我们周围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好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完整。达到生态平衡的目的。

【设计意图:知道食物链被破坏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增强保护生态平衡的自觉意识。】

(四)总结拓展

1、总结。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什么内容?你们有哪些收获?

2、延伸。

试画出包括人在内的食物网。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与实际生活,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

板书设计:

有趣的食物链

草羊狼

大自然有哪些有趣的事范文6

纵览小学的美术教材,既有生动有趣的童画、想象画、卡通画,又有中外儿童优秀的美术作品欣赏,画家笔下的动物画,风景画;既有动手操作的工艺品,小制作课,又有走出课堂,描绘大自然的写生课,教师在教学时用有趣,童话般的语言来描绘教材中的画面,可给课堂注入兴奋剂,形成宽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绘画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美的教育。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凭借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虽然他们已经能够运用某些概念进行判断、推理,但很大成分上仍然与具体形象联系着。针对这个特点,在美术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如,画“福桔”的教学,可通过“吃吃,看看,想想,画画”的方法进行。教师拿出桔子问同学:“桔子是什么形状的”“还有哪些物体是圆形的呢”(学生抢着答:“太阳”,“卫星”,“皮球”,“毛线团”,等等。)“请同学们把刚才说的画下来。”待到学生画差不多了,教师就剥开桔子,请学生吃,同时问:“桔子瓣像什么”(学生会争先恐后的答道:“像月亮”,“小船”,“镰刀”,“香蕉”……)这时,学生的作业纸上就出现了许多联想出来的物体。像这样吃着、看着、想着、画着的教学,能够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二、激发想象,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我们知道,儿童作画开始时都是凭印象来画,常常是别人怎么画,他也照着画,缺乏自己的独立性。教师在课堂上要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采用“一问多思”,“一题多种表现”等方法来教学。如画“风”,可以对学生设问:“大风吹来时,会出现什么情景”请每个学生不要忙着回答,多动动脑筋,然后,将各自的想法画下来。这时,就会发现风吹的情景有多种多样:有的学生画树干弯弯的;有的画树叶满天飞;有的画帽子飞了;有的画水起大波浪……总之,十个同学有十幅独特的画,都是属于他们自己的画。又如,在三册教材中有“拔萝卜”的教材,我首先让学生讲讲拔萝卜的故事,然后分角色让小朋友们来演“拔萝卜”的游戏,学生们非常活跃,我让班里的小胖墩扮演“大萝卜”,一瘦小的男生粘上白胡子演“老大爷”,短发女生包上一块毛巾演“老太太”,另外一些小朋友戴上动物头饰演小花狗,小花猫,大家热情高涨,个个很投入,玩得特别开心。游戏完了,再要求把“拔萝卜”的场面画下来,并加以想象,可以画不同的人或物“拔萝卜”。学生的智慧就在这样的观察和想象中得到了培养,一幅幅作品生动有趣,美极了!有的还画出了“机器人拔萝卜”,有的索性画成了太空基地种成了一个特别特别大的萝卜,好几架太空船正在拔萝卜呢!作品之天真活泼,富有想象,是常人所不能想到的。

三、引发联想,培养学生思维的集中性

依据学生好奇,易兴奋,好探求的心理特点,创设一些以趣生情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手脑并用,视听练结合起来,培养思维的集中性。如,在教学中进行“3分钟接力画”等活动,在黑板上画出四个画框,每个框的不同位置画上不规则的形状,告诉学生别小看这不规则的形状,它可能变成一片树叶,一支花,一朵云,继而发展成一幅画。游戏开始时,分四组进行,一位学生将框中形状添画出一中形象后,第二位学生接着画……当游戏结束时,由本组同学给画点题,最后,黑板上可出现“课间十分钟”“秋游”“春天到了”等画面,接着让学生结合所画的画面情景,说一段话,这样将绘画和说话训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敢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创作观点的能力,让美术与语文等学科联系起来,培养思维的集中性。

上一篇六一放假

下一篇资本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