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于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于园范文1

于园范文2

关键词:文物返还;国际公约;建议

一、有关文物追回的国际公约及评述

基于战后战胜国对战败国关于战时财产保护和追索的实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结了此前关于武装冲突中保护文化财产的国际惯例与国际公约,于1954年海牙会议制定了在武装冲突时对文化财产予以保护的国际公约《武装冲突情况下保护文化财产公约》及其议定书。公约强调各缔约国不仅在武装冲突时、而且在平时也应对文化财产加以保护和尊重,禁止在武装冲突时对文化财产进行盗窃、抢劫、侵占等行为。在武装冲突中,应该对重要的建筑和文物设置特殊醒目的标志等。公约奠定了文化财产保护国际法律框架的基础。

在武装冲突时对文化财产给予国际保护固然重要,但禁止和防止文化财产的非法国际流转也不可或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0年通过主要基于国际公法和各国国内行政法原则和机制而制定的《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其宗旨是通过建立各国间的合作体系和文化遗产流动中的道德标准来加强国际间的一致行动。即当一国的文化遗产遭到劫掠时,它可以吁请有关国家协助,而在这些行动中各缔约国采用的是统一的标准。”公约承认国际合作是保护各国文化财产免遭非法进出口和所有权非法转让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要求各缔约国采取措施,有效行使防止文化财产非法进出口和非法转让的职责,并主要通过外交手段进行文物的。返还和归还”,不过公约还鼓励缔约国之间订立双边和多边条约来实施彼此的国内文物保护法,从而便利文物资源国在他国得以本国法律为依据来请求非法流转出境的文物。不过,公约的达成主要还是建立于这样一个共识:非法国际文物流转必须通过实施更加全面的法律控制才会得以减少,迄今已有92个国家批准加入该公约,签约国遍布全球各大洲。使之成为目前最重要的控制文物非法流转的国际公约。

不过。公约虽然在理论上是很具吸引力的国际法律机制,但在国际社会的政治现实中,它的实施却相当困难,因为它在一开始就被批评为“在缔约国之间利益与责任分担严重不均”。因此主要的文物市场国都拒绝批准签署。为此,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国际统一私法协会组织专家组研究草拟有关草案,于1995年6月在罗马外交大会上通过《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公约基本体现了1970年公约对“文化财产”的定义,但又有所不同,其适用范围包括:国际范围内返还被盗文物的请求和归还违反文物出口法律走私出国的文物的请求,不同于1970年公约,1995年公约一方面将使用范围扩展到被盗文物,另一方面允许政府及其所属博物馆之外的其他私人主体在其他缔约国境内提起追索被盗或被非法出口文物。

二、中国圆明园文物追索将面临的有关法律问题

(一)公约的溯及力

根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28条的规定:“除条约表示不同意思或另经确定外,条约对当事人生效之日以前所发生的任何行为或事实或已不存在之任何情势,条约之规定不对该当事国发生拘束力”,即“条约不溯及既往”原则。由于1954年公约并没有除外规定,而1995年公约明确规定:“公约仅适用于本公约对一国家生效后在该国提出索还请求”且是在“本公约对缔约国生效以后从该领土内被盗”的文物和非法出口文物,因此,对于公约在有关国家生效以前的流失文物,不能依据公约要求返还。由于圆明园文物是1860年被英法联军抢走而流失的,因而不能依据1954年公约提出返还请求。

(二)公约的约束力

公约是基于缔约国的自愿而缔结的。一般仅在缔约国之间才产生约束力,因此“条约不拘束第三国”是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的基本原则。事实上,很多西方国家作为“文物流入国”,奉行所谓的“文物国际主义”,以“人类共同享有的遗产”为幌子为自己获得的不义之财辩解,并没有加入公约。收藏流失文物的一些主要国家包括法国。以公约与其本国法律冲突为由而拒绝加入,因而不能依据公约向这些国家提出返还文物的要求。

(三)追索流失文物的主体的范围

于园范文3

关键词:平衡;互动;艺术;科技与自然;商业推动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6-0036-01

一、“城市与乡村的互动”

(一)平衡与互动

瑞士,被世人称为风景最优美的国家之一,阿尔卑斯山脉的自然风光旖旎宁静、美不胜收。同样也高度现代化的瑞士和它彬彬有礼的瑞士人民追求的正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瑞士的城市与乡村的和谐互补,在生态、经济以及其他发面都保持着相对平衡,城乡差距小。这种动态的、发展的平衡与中国传统的阴阳学说在某种程度上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瑞士馆的设计思想的核心是通过参观者对整个展馆直接的体验与互动来理解“城市与乡村的互动”之一主题。

(二)灵感源自一个美丽的错误

你会相信吗?如此美妙的想法竟然源于一个美丽的错误。据此项设计的主创人员安德列·布恩德勒介绍在设计的第一步搜集相关资料的时候,只知道上海是个著名的国际都市的他们了解仅限于部分影像片段和文字资料,于是设计组试图通过卫星图来俯看上海的全景。不曾想当时的卫星图并没有经过更新,显示给他们的是卢浦大桥没有早好时的陈旧的景象——有很多尘土,一片喧嚣繁忙的场景,同样也是因为这个错误,心情感慨的他们想到将会成为世界焦点的这片城市当中的土地应该有许多自然生态景观。突发的设计灵感在这个美丽的错误前诞生了:带领参观者在现代忙碌的都市中寻找一片净土,即使身处城市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二、科技融于自然

(一)挑战与创新

随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发展,人们对建筑的认识将从“人造物”向“自然物”的理解上转变。

“整体展示设计语言所借助的载体材料、结构技法趋于纯粹化,视觉语汇运用精炼,完美地表达出艺术形式。展览是人类传达信息的一种特殊形式,信息的传达仅靠语言、文字、图形还不能充分地表达深沉的意愿和情绪,好的设计语言将来源于设计师对自然环境的理解与热爱。”绿化设计分为筒壁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两大部分。

(二)筒壁垂直绿化

筒壁内的垂直部分,设计师试图用各种植物模拟成一个自然山谷,让游客在乘坐缆车盘旋上升时,能有在自然山谷中穿梭、身临其境的感觉。最先开始的底层,是潮湿的水,象征谷底;随着高度升高,渐渐出现了低地生长的蕨类植物;中间高度是藤蔓;上部是阳性植物。这些植物,由瑞士本土运来不便,便选用上海以及附近地区的类似品种。深化设计方案根据这一设计要求,综合考虑了自然山谷的植物生长特性、布局特点,以及展馆现场光线、温度等影响。对植物品种的选择分为三个层次:喜阴植物、半阴植物、喜阳植物。

(三)屋顶绿化

瑞士馆的屋顶种有绿草和鲜花,设计意象来自阿尔卑斯山坡上的高山草甸。设计师试图在起伏波动的地形上铺满各种自然的花草甸,当缆车盘旋而出后,游客就可以在脚下看到一片阿尔卑斯的草原风光。为了还原这一场景,设计者将屋顶部分分为三个部分:草坪部分、筒壁与草坪的过渡部分、花卉种植部分。然后对照了瑞士草原的植物品种及形态,根据上海本地的植物材料进行了筛选,基本确定了以各种观赏草和宿根类花卉为主、混合种植的方式来体现草原风光。

三、艺术、技术与商业推动

建筑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美观、功能是它的基础,而在当今时代对于建筑设计来说,新型的技术大量的被开发与使用,为达到一定高度的艺术性,建筑技术已经被提到很高的地位上了。而对于技术的研发就离不开“商业”这个词汇,拥有高新技术的公司或是产业对于建筑技术或是建筑本身的经济支持与帮助毋庸置疑。科莱恩公司以白银赞助商的身份赞助2010 年上海世博会瑞士馆。当下,在建筑领域的环境下,艺术需要技术的支持,技术则要通过商业推动得以解决,而商业的经济价值有要靠艺术性的传播与推广。“艺术”、“技术”、“经济”这三个因素已经互相交织与结合。

四、结语

瑞士馆的设计充分展现了如何开创性地结合自然和科技的元素,体现了瑞士人对于城市与乡村间的平衡与互动,以及可持续发展循环理念的深刻认识,表现出瑞士人在城市空间中追求高品质自然生活的不懈努力。

同时,在世博会成功举办的背景下,中国的设计界更加迅猛的发展,可以说在令国外同行眼红的环境下,作为一名身处于中国设计界的我们,如何把握机会、塑造精品、做到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是我们接下来要要努力的。寄希望于有一天,世界各国的同行投以羡慕的目光。

于园范文4

关键词:茶园;休闲观光;提升改造设计;桑洲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拥有丰富的茶叶品种和广阔的产茶区域,丰富的茶业资源和深厚的茶文化为我国休闲观光茶园的发展奠定了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人文优势。茶园休闲观光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出现的新型的茶业发展模式,是一种新型的休闲观光农业形式。李沈阳等指出茶园休闲观光的发展必须以生态学、经济学原理为指导,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对茶业资源进行深层次、多方面的开发,改变传统的效益单一的茶叶生产模式,实现茶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周小苹等四认为茶园休闲观光的发展要依托茶文化和茶产业,推动茶旅游,并与生态保护紧密结合,实现茶业的可持续发展。但伴随着茶园休闲观光业的快速发展,茶园在提升改造设计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陈炫通过对国内现有案例进行分析和实地调研,指出茶园建设存在功能单一、主体立意不明确、缺少地方文化特色等问题。

桑洲自古有茶,清光绪县志云:“宁海产茶区,王爱山庄,桑洲庄,麻岙庄,吴岙庄。”可见早在清朝时期,桑洲就是宁海县的主要产茶区。近几年来。桑洲镇着力打造“望海茶”基地,大力发展以茶叶产业为主导的生态观光农业。但大多数茶园还是以茶叶生产为主,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占据着主导地位,并不重视休闲观光的发展和投入,产业发展不协调,导致茶园的接待水平不高、服务不规范,影响了茶园休闲观光业的发展。同时在茶园的改造过程中也出现了原有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忽视地方特色文化等问题。本文通过对桑洲茶叶主导产业示范区规划设计实例的分析,讨论出基于休闲观光的茶园提升改造设计原则,探求在茶园提升改造设计过程中如何将休闲观光的发展与茶叶生产、生态环境保护、地域特色文化等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

1 项目概况

桑洲镇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西南隅,东南与三门县相临,西南与天台县接壤,北面连接岔路镇、前童镇,总面积58.69 km2。桑洲茶叶主导产业示范区位于桑洲镇西北,包括大红树、南山、黄罗洋、夏家等7个自然村,共设平园、屿东、团结、里山季4个行政村。示范区内丘陵起伏,用地类型多样,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其中自然景观以茶园、古树、山林、油菜花等为主,田园、山溪、水库隐于其间;人文景观则主要包括古村、古道、古寺庙、古井等。示范区以中部的官山、上讽寺一带的67 hm2茶园为核心区,周边茶园及村庄为辐射区,规划总面积215.5 hm2。

2 规划构思

桑洲茶叶主导产业示范区要以桑洲现有茶产业为发展基础,以提升茶产业综合效益为目标,明确示范区内村庄的发展方向,明确园区主要车道、健身步道、农业发展布局,山、水、茶、田、林、村一体化规划。通过山、水、动植物资源保护,茶品种、茶园精品化提升,村庄文化、历史文化和茶文化复兴,基础设施、旅游设施配套,改善茶乡环境,发展旅游业,建成城乡群众广泛受益的宜居、宜业、宜游的茶叶主导产业示范区。

2.1 产业布局调整及精品化提升构思

通过本次规划,结合各片区特色,丰富产业结构,建设以茶产业为主导、多产业共同发展的多功能示范区。示范区建设以官山、上讽寺一带的精品茶园核心区为重点,抓好老茶园的改造和品种园的建设工作。重点建设精品茶园核习区内的茶田观光游览区、茶事文化体验区、科研区和经营管理示范区等,将茶叶科研、生态与旅游结合起来,打造一个集生产、体验、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的茶产业园区,以精品茶园核心区的发展带动整个示范区乃至桑洲镇的茶产业的发展。辐射区在保护好森林生态环境基础上,继续稳定茶业生产规模,结合农家乐、花田、竹林、森林旅游等特色产业,多角度、多层次提升示范区的经济效益。保留区内4个茶叶加工企业,改善建筑和外部环境,完善内部功能。其中,福利茶厂可结合茶产品销售、茶文化体验等进行发展,双尖山茶厂可结合茶叶科普教育、茶文化体验等进行多功能、高效益发展探索。

2.2 休闲观光策划构思

桑洲茶叶主导产业示范区内生态环境良好,自然及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为示范区休闲观光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全区按照“古道云岗花田茶海”的特色进行休闲观光总体规划构思,探寻示范区历史文化特色,挖掘古道、古村、古寺庙文化底蕴,体验丰富的茶文化。其中,核心区以茶事体验为特色,从主入口到游完全程,按“寻茶――观茶――亲茶―一悟茶”的游览线进行布局。示范区休闲观光的发展以产业的提升为基础,以生态环境的保护为支撑,以历史文化的复兴及现代文化的发展为着力点,进行多样化经营,打破一直以来相对简单的种茶、采茶、卖茶的经营模式,带动示范区多产业的共同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3 提升改造设计原则

3.1 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原则

休闲观光茶园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农村的规划、文化保护、特色经济等多方面的工作。所以示范区的提升改造设计应根据基地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特征,充分考虑场地的自然环境特性,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并结合地方特色文化与人文景观,将茶叶生产、茶园景观,进行统筹安排,合理的进行近远期规划。

3.2 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原则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要有长远观。既要看到发展的紧迫性,也要看到资源保护的重要.陛。示范区的提升改造应优先考虑自然资源保护,尽量保留场地原有树木,减少对原有植被环境的破坏。以改善生态环境、优化茶园景观质量为前提,在此背景下发展农业、开发旅游,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3.3 产业化发展原则

任何景观都要考虑其经济因素。休闲观光茶园突破了传统茶业的生产模式,是一种新型的“茶业+旅游业”性质的生态农业模式。示范区的提升改造应把茶叶生产、科普教育、科技示范、休闲观光、餐饮购物等融为一体,多产业共同发展,打破传统的单一经营模式,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茶业资源,通过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统筹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扩大农业就业,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生态茶业的可持续发展。

3.4 特色性原则

特色是旅游发展的生命之所在,愈有特色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就会愈强。休闲观光茶园是以茶叶为物质载体的主题性休闲观光园,向游人展示茶园内优美的茶园风光、独特的人文风俗和文化内涵的同时,让游人了解中国的茶文化和历史。在示范区提升改造设计的过程中,应根据桑洲的茶叶品种、茶文化内涵、乡村农业资源、特色乡土民俗文化进行规划设计,注重茶文化和民俗文化内涵的挖掘,明确资源特色,使整个示范区的特色更加鲜明。

3.5 体验性与参与性原则

体验与参与性项目已成为旅游的热点和时尚,示范区内应设立采茶、制茶、品茶、整枝、修剪、防治病虫害等体验活动,使游人在欣赏茶园独特景观的同时,亲身参与劳动,不仅让游人体验了茶园生活的乐趣,还使游客学到茶叶生产的科普知识,满足游人的需求,打造具有茶园特色的、富于趣味性的休闲观光茶园。

4 功能分区及项目策划

结合示范区内自然和人文资源的分布与特征,在充分尊重场地肌理及场所精神的基础上,将茶叶主导产业示范区划分为四大特色区块:以茶叶生产及茶体验为主的精品茶园核心区;以夏家古树群及森林户外运动为主的西山森林公园;以慢生活古村及高山台地农田为主的南山避暑养生园;以大岗头石头古村及茶田为主的东山春色花园。

4.1 精品茶园核心区

规划以官山、上讽寺一带的山顶茶园为精品茶园核心区,作为重点区块进行提升改造设计,面积67hm2。精品茶园核心区包括入口服务区、茶田观光游览区、茶事文化体验区、经营管理示范区、科研区及茶叶生产区。核心区以“寻茶―观茶―亲茶―悟茶”为线索,将核心区内各分区串联起来,将休闲观光与科研、生产巧妙的融合到一起;以“古道云岗,花田茶海”为设计基调,通过层叠的山岗、斑驳的古道以及香花、茶园的交互穿插,展现出一个清新秀丽、馨香弥漫的江南高山茶园。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游人中心、休闲茶馆、亲水亭台、观光栈道、官山眺望亭等,茶园同时配备喷灌、防霜冻风扇、太阳能杀虫灯等先进设备。

4.2 西山森林公园

面积48.7 hm2。区内森林广袤,因地制宜地将其打造为森林公园,并结合夏家NTS登山步道露营点、以一年一度的古树古村露营大会为依托,集中打造夏家户外运动据点。主要包括野外生存技能训练基地、古宅真人cs活动区、民俗风情表演区以及高山无公害蔬菜基地,丰富户外活动种类,吸引更多野外运动爱好者来此。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真人CS场地、健身拓展训练营地、森林木屋及栈道、山间凉亭、山间健身台、山顶憩台、农家体验茶园等。

4.3 南山避暑养生园

面积43.3 hm2,以避暑、养生为特色,以现有茶园、梯田、古村为依托,打造以田园风光、果园风光、茶园风光、森林风光、花园风光为主的夏季养生片区,同时将南山、黄罗洋以及大红树打造为避暑、养生古村。可开展田园认耕、果园采摘、山林漫步等活动,让游客真正体验到淳朴的乡村生活。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假日农场、登山步道、度假农庄、中草药花园等。

4.4 东山春色花园

面积56.5 hm2,以“春色大观园”为主旨,通过对“视、听、嗅、味、触”的延伸,将茶园、古树、古村等风景资源融为一体。东山春色花园分为林间花田观赏区、茶乡民俗体验区、茶海寻趣参与区、艺术情感共鸣区四大区块,可开展摄影、写生、茶园寻宝、茶知识科普等活动。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茶产品展销街区、青年旅社、石头公园、花田谷地以及古房改造等。

5 结语

于园范文5

1、人性化的优点

在学习上,如:课堂内,老师会利用多媒体来教学,利用情景教学让孩子能够正确,快速的认知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一些特有的适合孩子天性的玩具和漂亮道具也可以让孩子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可以释放自己的快乐,营造和谐美好的气氛;还有一些可以做手工的东西让孩子自己动手做,锻炼他们的动手,动脑的能力,保障他们全面发展。课堂外,政府出资可建造一些幼儿的活动场所,让他们有自由活动的地方,培养孩子们之间的感情和团队合作精神,不过这些娱乐用品,要尽可能的突出人性化设计的特点,符合幼儿时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还要保障他们的安全为首要目标。如:有滑梯,要尽量设计的低一点,用料要绝对耐用结实,两边的护围要比正常的高一点,走上滑梯的台阶,把那种一阶一阶隔断的设计成连在一起的,幼儿时期的孩子脚小,迈的步伐宽度小,这样的设计可以防止楼下去的危险;幼儿活动的场地要做成橡胶的或铺上草坪,防止发生推挤时,使孩子摔伤或擦伤;等等这些都是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和游戏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学校里设施可以设计成五彩斑斓的颜色,这样搭配的效果更佳。

2、实践中的问题

即使在幼儿园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虽然对课程的预设与生成在理念上有了理解与认同,但是对已生成的课程还有很多的疑问,在教学实践中遇到了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最常见的问题有:

(1)在教学活动中,本来以预设好的课程,可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孩子们并不感兴趣,如:现在的中央电视台幼儿频道的智慧树栏目,老师预设的活动是看一个小朋友在一起玩的片段,然后再让孩子们模仿,增强他们与别人合作的能力,培养他们之间的相互信任感,可是孩子们谈论最多的有可能并不是老师预期想到的结果,有可能孩子们只是对这一期的某个道具感兴趣,与老师的预期想的背道而驰,这样往往就会影响到预设课程的效果。

(2)孩子在学校的时间有限,而当天的老师的任务一必须要完成,所以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如在室外活动时,孩子们可能对于某一项活动正感兴趣,却由于时间的关系不得不去加入另外一项活动,由老师带领进入下一环节。这样和可能就造成了孩子们在这一环节中表现的积极性不高,脑子里还想着上一环节的情景,这也会造成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影响。

(3)在课程教学活动过程中,有可能还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如老师在让孩子回答问题时,因为一些意外及其他因素导致偏离了预期的教学的目的。幼儿时期孩子的好奇心大,情绪波动大,喜欢探索等特点,因此,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中,老师要经常处理类似的意外情况。由于课程的计划设置性,老师看到孩子们感兴趣的方面也不能长时间的停留,还是会努力进行扭转,使活动趋向于预定的目标,这就压制幼儿对新事物的探究欲望,大大的降低了孩子们的兴趣,无法调动幼儿对预设课程的积极性,也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还有即使老师愿意给孩子自由探索的时间,但担心怕完不成预定的计划,所以也只能蜻蜓点水,点到为止。我们所倡导的课程理念并不是这种不顾孩子的兴趣以预设目标为宗旨的教学方式,课程的预设与生成是一个二者整合、统一的问题,并不是舍此取彼。对幼儿的仔细观察是课程生成的基础,只有符合幼儿发展的课程活动才能调动幼儿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课程的预设与生成是十分必要的。

二、预设课程和生成课程的整合意义

为了能让幼儿更好的发展,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幼儿课程的预设与生成是非常重要的,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预设课程受到人们的质疑,蕴涵着生成思想的课程受到了教师的关注和亲睐,因此,课程的预设与生成的整合有助于老师树立正确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教育理念。由于生成课程对老师综合素质的要求极高,老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了挑战,所以,教师在要借鉴外来思想并且学会运用结合实际情况解决教学中中产生种种困惑。事实上,由于我国当前的社会意识,文化价值观念,教育条件,是师资状况方面,完全采用生成课程的思想也是不现实的。预设课程的思想在幼儿园的教育中仍占支配地位,这离不开它的适宜性。

(2)既要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又要有效地使儿童健康发展,这需要课程的预设与生成,这样教学目标更容易实现。幼儿能够长远发展的基本保障是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双结合,关注幼儿兴趣和、需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促进幼儿的学习活动。学习的兴趣和需求是幼儿学习的直接驱动,因此,老师既要善于将孩子的兴趣和需求作为教育的出发点,促进他们的学习;又要把预期设定好的学习内容传授给孩子,引导他们学习。所以,整合课程的预设和生成,对于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要使老师全面认识预设课程与生成课程整合的性质和意义,其实,课程教学不仅仅指的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注重传授知识的方式和过程。“课程的二重基本属性是预成性和生成性,它们并存于课程当中,二者属于互补的关系,课程字它们的相互交融中发展。”课程的预设和生成的整合符合新课程的要求,这是对于幼儿教育的新举措。

三、幼儿园预设课程与生成课程整合的途径和实施策略

由于传统的课程预设具有标准化、统一化的特点,预设课程有着生成性的多元化的特点。老师要想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就要在课前精心准备,有其在教具和学具上要满足孩子的需要。

1、整合的途径

与此同时,还要为孩子保留一定空间就应采取弹性设计。例如,在进行多维化设计场景时,就要考虑全面顾及到多种可能性,保留多个方案,既要顾及老师的想法还要考虑到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无论正确的或错误的想法都要考虑进去,对此就要预设多个相应的方案。在“教育情景”中拥有升级“内心的、思想的、内含的、文化的、本体的”气氛、体会及人际交流就被受到更多的关注。老师应适当地顺应教学进程中的情境改变和有远见的预备,也就是预设与成果的结合。在期望成功、最大的认同与欣赏、采取多样性创造的环境下才能实现对预设与成果的整合。

2、实施的策略

课程结构有时间与空间结构之分,老师讲课、老师与幼儿的互动交流和幼儿对学习时间的自由分配就是说几句结构。宽泛的课程时间结构要求老师确切的将讲课时间最大程度地进行缩短,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和幼儿进行合作交流。留给幼儿更多的活动时间并且让他们以主角的身份更多的参与其中,建立一种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在实施活动的过程老师要保证老师和幼儿的的和谐、民主和平等关系。幼儿的思维活动是否活跃取决于能否有一个民主、和谐、欢快的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幼儿敢于发问,踊跃表达自我,富于联想。老师要掌握好各种互动的学习方法,例如探讨和商讨式。幼儿获取知识提升情感体会的有效方法是使他们自主探究。幼儿天生就有好奇感,喜欢探究,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带着自己的情感,经历和思考,这样大大激发出了他们的潜能,同时幼儿各自拥有各异的认知风格特色,由于各自各异的生活经历,使得在探究期间幼儿表现出各自各异的创造性思维,使得出现更多的活动成果。因为自身具有疑问性、参加性、实践性及开放性的探究式学习,使得幼儿自主构建出许多使老师意料之外的精彩结果。所以,商讨式学习方法是使得课本知识变成幼儿实际自身需要,促使他们积极发展的有效方法。

于园范文6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社会支持

前言

我国关于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起步较晚。近几年,有研究者陆续对广东、广西、湖北、河南、山西、河北、浙江、上海等省(市)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作了调查,而四川省的相关研究依然较为薄弱,本文试图通过对四川省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系统的调查,揭示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探讨建立和健全幼儿园教师的社会支持系统的有效途径,以期对四川省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维护和改善提供借鉴。

一、研究方法

在四川省成都市、宜宾地区、内江地区、南充地区等五个地市选取若干所幼儿园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进行测查。

采用SCL-90症状量表〔1〕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2〕共发放问卷355份,被调查者全部为女性,收回有效问卷336份,有效率为95%。有效问卷通过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相关调查结果

1.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总体情况

从表1可见,被调查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成人常模相比较,除躯体化因子外,其余8项因子均与全国成人常模存在显著差异。

2.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

SCL-90因子分如达到3分及以上,则表示有比较明显的心理问题。以3分为界限值,本研究共检出幼儿园教师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388次,占总样本的37.34%。居于前五项的检出率依次为抑郁(16.3%)、焦虑(14.5%)、强迫(11.7%)、偏执(7.1%)、敌对性(5.4%)。

3.社会支持与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从表2可见,社会支持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影响,其中客观支持对教师的心理健康各因子均有影响,主观支持只对教师的敌对因子有影响。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对教师的抑郁、敌对、恐怖、精神病性4个因子有影响。除了恐怖因子外,总社会支持对其余各因子均有影响。

(二)调查结果分析

测查结果表明,幼儿园教师的躯体化因子与全国成人常模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因子与全国成人常模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或P<0.001),其中人际关系敏感得分均低于全国成人常模(P<0.05),其他各因子的得分均高于全国成人常模。以上表明四川省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比全国成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低。研究者分析,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社会变迁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幼儿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新《纲要》的颁布,对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观念、角色定位、专业文化素质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无形中给教师增添了压力,加重了教师的心理负担。

2.幼儿园本身也是一种压力情境。首先,教师整天面对的是众多懵懂的孩子,他们天真无邪却又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而又缺乏知识经验和自控力,教师既要花大量的精力组织教育活动,还要耐心细致地照顾好幼儿的饮食起居和生命安全。第二,家长过高的要求和社会过高的期望也给教师增添了较大压力。第三,幼儿园活动频繁,各种竞赛活动、迎评检查及用人制度也给教师带来种种心理压力。

3.幼儿园教师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教师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劳动,收入却不如别人,有些地区经济发展较薄弱,存在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这也是教师产生消极心理的重要原因。

4.幼儿园教师个人的特点。有些幼儿园教师自身缺乏排遣压力的能力,不善于向外界求助,因此常常陷入心理困境而无法自拔。

转贴于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四川省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全国成人常模,其中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客观支持、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呈显著负相关;主观支持与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几乎不存在显著性相关。

(二)建议

1.教师要提高自我认识。不同的个体吸引社会支持的数量、质量以及个体对社会支持的感受与评价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专业文化知识的学习,提高修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正视心理压力,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

2.园领导及教育行政部门要努力促进教师心理健康。

(1)不断改善办园条件,努力提供良好的设施设备,为教师营造一个舒适、宽松的教育环境。

(2)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教师,为教师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的工作氛围。

(3)合理安排班级人数,减少班额,适当减少竞赛活动和教师的教学任务。

(4)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娱乐或休闲时间和场所,让教师在工作之余能得到放松。

(5)增加教师进修机会,帮助教师提高专业技能,提高工作胜任感。

(6)努力提高教师福利待遇,尽量为教师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3.家庭及社会应给予支持。家人、亲友或同事应经常关注教师的工作,当他们出现困难时,积极提供帮助。

4.呼吁社会各界重视幼儿教育,正确对待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及其付出的劳动。

5.提供相关的心理咨询。

总之,多给教师一些实际的鼓励,多给教师一些体谅和宽容,多给教师一些理解和尊重,让教师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让教师更好地工作和生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