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园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农业园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农业园区

现代农业园区范文1

模式上,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原则,以产品、技术和服务为纽带,利用自身优势、有选择地介入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环节,有效促进农产品增值,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突出体现农业科技的作用,形成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加工、营销、物流等各种形式的示范园网络。

2015年7月,河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17年,全省建成命名100个左右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带动各地建成一批市、县级现代农业园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单位面积产值、农民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30%以上,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成方连片,整体规划

按照“生产要素集聚、科技装备先进、管理体制科学、经营机制完善、带动效应明显”的总要求,坚持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以环京津地区为重点,高起点谋划、高科技引领、高标准建设,打造一批万亩以上的一二三产融合、产加销游一体、产业链条完整的现代农业园区,使之成为全省现代农业发展要素的聚集区、先进技术的示范区、深化改革的先行区、产业融合的试验区,在全省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成产业特色化、生产标准化、技术集成化、作业机械化、经营规模化、服务社会化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业基础设施、科技进步、质量安全、生态环保水平显著提升,新型主体、规模经营、龙头带动、休闲观光实现园区全覆盖,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单位面积产值、农民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30%以上,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省级园区不低于1万亩,成方连片,整体规划,突出特色,规模发展。园区要立足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培育特色产业,形成竞争优势。同时要发挥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新型主体作用,引入现代产业组织方式,打造全产业链条,实现一产为基、接二连三、融合发展。

培育特色产业

培育特色产业是园区发展的重点。各园区要发挥区域优势,大力发展畜牧、蔬菜、果品、水产、食用菌、中药材、花卉、苗木、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可以一业为主、重点发展,也可多业融合、复合发展,夯实园区发展的基础。围绕京津形成1小时速生蔬菜供应圈、2小时鲜活农产品保障圈、3小时应急农产品供应圈,带动建成环京津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带。“贫困地区要着力围绕实现打赢贫困人口脱贫攻坚战,突出区域农业资源挖掘和特色产业开发,积极引导大企业、大集团投资贫困地区农业园区建设,在贫困地区打造一大批县级或乡镇级现代农业园区。”省政协农业委员会提出,以贫困地区特色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全力发展壮大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真正培育起带动部分贫困人口全程参与、全链条收益的扶贫产业。

龙头带动、农民参与、

股份合作、促进增收

园区规划建设中,要按照龙头带动、农民参与、股份合作、促进增收的原则,推进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统筹衔接、紧密联结、复合发展,推进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加快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要以贮藏加工、大型养殖、良种繁育、现代果业、农业科技、物流配送、现代服务业、电子商务、旅游休闲观光等企业为重点,培育园区龙头。省级现代农业园区要把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和产业融合度作为入选的主要条件。组织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或领办、创办现代农业园区,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订单农业等形式,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

带动贫困人口就业脱贫

“现代农业园区是新常态下提升农业竞争力、带动贫困人口就业脱贫的有效平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园区,极大限度地吸纳贫困农民到园区从事生产服务产业,实现就地、就近就业致富,对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省政协农业委员会、省政协委员杨玉成呼吁,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带动贫困人口就业脱贫。

现代农业园区是以现代科技为先导,运用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和生产方式,推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一二三产深度融合,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区。省政协农业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已建成的现代农业园区普遍存在多而散、小而弱的现象,园区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建设资金不足、产业结构趋同、经营管理机制不完善、示范效应不明显等问题较为突出,特别是贫困地区园区项目只重视“新奇少”,忽视对当地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的开发研究,进区企业与农户之间联结松散,园区对贫困人口吸纳能力不足。

拓展贫困人口就业渠道

“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眼于改变农民思想观念、生产生活方式,立足开发当地优势资源,创新园区建设理念。”省政协农业委员会提出,要用工业化理念、信息化理念,把园区打造成农业资源有效保护、高效利用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示范样本,让更多农民在积极参与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建设中,拓展就业渠道,实现稳定脱贫致富。

省政协农业委员会建议,引进和扶持龙头企业建设贫困地区现代农业园区,推进园区种植养殖业标准化生产,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推进园区产业集群建设,努力形成大中小企业密切配合、专业分工与协作完善的产业集群,尽可能多地吸纳当地农民成为产业工人,稳定收入来源。要大力推进贫困农村资源资产资本化进程,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尽可能多地让贫困农民拥有的资源资产资本化投入园区,通过股权参与园区收益分配。根据贫困地区的乡村历史、自然资源、农业文明、民俗文化及社会环境,依托农业园区发展创意农业,结合时展潮流与时尚文化元素,发展“旅居时代”、“生态社区”、“低碳时代”、休闲观光等园区建设新模式,使贫困农民在农业园区对外服务产业中得到就业。要在农业园区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让贫困农民在参与农业农村信息化中得到收益。

建设脱贫致富美丽乡村

“农业园区建设应着眼于增强园区对生产要素的集聚能力、更多吸纳周边贫困农民移民搬迁,与当地城镇化同步,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整合农村危房改造资金,着力增强现代农业园区对各类生产要素特别是贫困人口转移就业的吸纳能力。”省政协农业委员会提出这样的观点。

省政协农业委员会表示,农业园区建设规划中,要在明确种植区、养殖区、加工区等功能分区的同时,按照节约土地资源的原则,规划建设以楼房为主的农民住宅小区,依托园区建设农村社区,有条件的地方要配套建设各类学校、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发展温室餐厅、体验餐厅等生态餐饮服务业和农产品物流园,发展生产业、生活业,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搞好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建设美丽乡村,增强对资金、人口等生产要素的集聚能力,吸纳周边自然条件差、脱贫致富无门路的贫困农民搬迁到社区入住、接受培训、实现就业,形成人口集聚、产业互动、良性发展的新格局,依托农业园区建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魅力村庄和宜游宜养的生态景区。

增强园区扶贫后劲

杨玉成委员提出,政府要加强对农业园区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出台优惠政策加大对园区建设的扶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园区建设,加大对涉农资金的统筹管理和捆绑使用,重点支持农业园区建设。金融部门降低门槛,为园区建设提供信贷支持,不断推出适应农业园区发展的新产品。

现代农业园区范文2

一、目标任务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打造、三产融合、分步实施”具体要求,对区级园区开展星级评定。原则上,每年评定五星级园区1个,四星级园区1个,三星级园区1—2个。

二、建设内容

建设内容主要分为基地建设、设施设备、产品加工、农业新业态、质量品牌、科技支撑、组织方式、保障措施8个大类,建设标准详见《区区级现代农业园区认定评分表》(附件)。

三、组织实施与认定激励

(一)组织实施。区级园区的星级评定工作在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由区农业农村局组织实施。第一年度考评申报工作从2021年12月开始,2022年1月底前评定结束,以后年度按此安排。

(二)申报程序。每年12月,各乡镇按建设标准要求向区农业农村局申报区级园区,区农业农村局组织区级有关部门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实地考评并形成考评报告,经综合分析提出区级园区星级建议名单,报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审议,经公示无异议后,由区政府命名授牌。

(三)申报材料。各乡镇向区农业农村局提交《区现代农业园区申报书》,对标编写自评报告,提供区级园区建设总体规划和推进方案、建设规划、明确承担园区管理职责机构的文件,以及自评报告相关佐证材料。

(四)等级划分与财政补助。区级园区依据《区区级现代农业园区认定评分表》打分评级,分为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3个档次。每年由区财政统筹安排资金进行奖补,其中:五星级补助100万元,四星级补助60万元,三星级补助40万元。对于晋级的区级园区,区财政给予奖补,其中:由三星级晋升为四星级的补差20万元,从四星级晋升为五星级的补差40万元,从三星级晋升为五星级的补差60万元。降到三星级以下的,取消命名并摘牌。

(五)评定数量。区级星级园区评定实施期限为5年,第一年原则上评定数量为3个,其中三星级1个、四星级1个、五星级1个,以后每年根据申报情况确定评定和晋级数量。

(六)评分模式。对区级现代农业园区每年1月底前进行星级考核,实行考核总分制,入围分数为85分(含),其中三星级园区考核总分需达到85分(含)以上,四星级园区考核总分达到90分(含)以上,五星级园区考核总分达到95分(含)以上。若当年对区级园区的考核分值均低于85分,则当年星级园区评定空缺;若只有1个园区达到入围标准,则评定1个;若入围园区个数超过当年评定个数,则从高分取到低分。同时鼓励各乡镇发展粮油产业,对区级粮油产业园年度考核总分酌情加3—5分。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由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各乡镇及区级有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协作,形成有效合力,共同推进我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各乡镇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相应工作制度,出台本地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进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建设标准、完成时限等。

现代农业园区范文3

一、甘孜州农业园区建设概况

目前,甘孜州重点以川粮油、川猪、川茶、川菜、川果、川牛羊作为6大主导产业,共启动建设了21个现代农业园区,总投资16.2亿元,建成基地24.72万亩、饲养牲畜24.68万头(只),实现农业产值17.46亿元,带动受益农民3.93万户共24.99万人,园区内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4万元。

二、主要亮点做法

(一)立足特色,合理规划

理塘县立足高原优势特色产业,根据现有的水源、地势、土壤类型、产业基础、生产力水平、劳动力资源状况和市场需求等综合因素,建设规模化种养基地,发展产业化龙头企业,构建集生产、加工、收储、物流、销售于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着力打造濯桑现代农业园区,覆盖了濯桑、甲洼、藏坝3个乡镇,总面积达12.3万亩,核心示范区9万亩;九龙县立足特色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围绕牦牛、茶叶、花椒等特色产业建设高原生态农产品加工园区,构建九龙精致山地农业发展模式,集中打造3.63万亩花椒基地、3万亩魔芋基地、1.5万亩茶叶基地;泸定县立足自然条件优势,打造杵坭片区水果、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园区覆盖杵坭乡、德威乡、冷碛镇、兴隆镇四个乡镇,19个行政村,园区核心区发展食用菌基地1000亩、水果基地3000亩,辐射带动园区发展特色产业7000亩。

(二)壮大产业,夯实基础

充分发挥主导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原优势农业,着力构建现代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理塘濯桑现代农业园区紧扣绕“一园多主体、种养循环、三产深度融合”主题,重点打造牦牛、果蔬产业,实现了群众能增收、企业能赚钱、产品有市场、质量有保障、产业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初步建成“一轴三区六基地”产业布局,成功创建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和四川省首批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泸定县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主要依托区域内果蔬产业及加工等基础优势,以食用菌、特色水果为重点,着力打造集农业主产区、农产品加工区、冷链物流区、农旅融合区“四大功能区”于一体的现代精品农业园区,园区综合产值达2.14亿元,带动人均增收6300元;园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8万元。

(三)培育主体,示范引领

理塘县采取入股、出租、转包、转让等多种形式鼓励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集体牧场等农业经营主体入驻现代农业园区,,不断探索“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等合作经营模式,健全完善全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濯桑蔬菜现代农业园区依托“现代农业双创中心”,按照“经营主体+服务平台+服务主体”模式,探索建立了“五统一”(即统耕统种、统测统配、统采统供、统防统治、统购统销)的生产模式,构建了“五位一体”(即经营机制、生产标准、溯源体系、市场开发、品牌营销)的高原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服务体系的建立,2019年共为2家龙头企业5个专合社和3个乡5个村31户农户提供全程“代耕、代种、代收、代销”的社会化服务6689亩;泸定县杵坭水果、食用菌园区培育新经营主体240个,从业人员1314人,参加各类培训1300 人次,培训覆盖率达98.9%,园区产业利用网络技术的通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用了喷灌、滴灌、土壤检测、温度计等技术先进实用配套技术推广应用面积6900亩,推广率达到98.5%。

(四)发展科技,提质增效

理塘县人民政府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省畜科院、四川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校(院)县合作协议,科学制定以“土壤改良、配方施肥、休耕轮作、技术规范、种养循环、植保防治、疫病防控”等为主要内容的高原生态农业标准,占领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制高点。园区龙头企业还注重自身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积极应用加工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开发推出新产品。科技创新团队研发试种各类蔬菜新品种达20多个,牦牛肉奶新产品30多个,绒毛制品10多个,改变了极地果蔬和牦牛肉、奶、绒的生产模式,解决了极地果蔬和牦牛肉、奶、绒的生产加工制约瓶颈。园区良种覆盖率达到100%,经营主体培训实现了全覆盖,先进实用配套技术普及率较高。泸定县与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依托省农科院、省畜科院和州农科所、畜科所等科研机构,具备较强的科技创新研发能力。构建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产品发展4个,其中有马铃薯原种培育基地、羊肚菌种植基地、仙桃人工种植基地、贡嘎雪桃种植基地。建立健全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充分利用泸定县科技服务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技术服务,解决科技推广难题。建有县、乡(镇)两级农技推广站,村有驻村农技员,农技社会化科技服务覆盖率每年增长5%以上。大力推广羊肚菌、仙桃、特色水果等标准化种植技术,建成农业科技示范基地3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人数达到1323人。

(五)打造品牌,拓宽销路

理塘县以“圣洁甘孜”农产品品牌为落脚点,通过电子商务双创孵化中心、康藏阳光公司、鹏飞牦牛肉食品公司现有外销渠道,加大高端农产品及旅游资源联合推介力度,不断提升理塘农产品、旅游产品知名度,借助“农奢会”公众号,发展订单农业,将农产品远销北京、香港、台湾和珠三角地区,保障了农产品销售渠道畅通;九龙县着力打造“中国花椒之乡”,发挥正路椒、大红袍、高脚黄品质优势。开展茶博会,唱响茶叶品牌,打造出藏区生态茶叶品牌“臧雪”“臧红”、“纸醉”、“金迷”等。泸定县已培育“泸定红樱桃”“泸定幸福仙桃”“贡日夏藏香猪”“泸定有机羊肚菌”“雪森美好核桃油”等农产品特色品牌。培育有效期内“三品一标”农产品11个、绿色农产品1个,有机农产品9个,泸定红樱桃已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正在申报泸定仙桃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三、存在问题

一是入驻园区企业实力参差不齐。部分入驻园区的企业,2019年销售收入仅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够。

二是精深加工能力不足。如理塘县濯桑现代农业双创中心每年生产了大量的萝卜,但主要只对萝卜进行了清洗及冷藏保存,未生产诸如泡菜、萝卜干等储存时间更长的产品。产品附加值不高。

三是内生动力不足。理塘县园区内的香菇产业示范基地,因其主要由五粮液集团援建,其产品也主要销售到该集团,基本对外销量不多,渠道相对单一,一旦五粮液集团不再购买,该基地将无法立足于市场。

四、对策及建议

1. 给予财政倾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甘孜州部分园区海拔相对较高、气候恶劣、生态脆弱、生产生活条件差,中低产田比重大,有效灌溉面积不足,机械化作业难度大,导致园区内部基础设施建设施工难度大、任务重,给予一定财政倾斜,进一步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现代农业园区范文4

关键词:现代农业;发展;经验;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1-0022-02

一、海州区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情况

近年来,海州区充分发挥主城区的区位优势,确立了城郊型农业的发展定位,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积极培育和壮大农业优势产业,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创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走出了一条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海州区现有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家,分别是位于云台农场的云台现代农业园区和位于浦南镇西部的海州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两个园区占地总面积约7万亩,园区拥有设施蔬菜,蔬菜加工,特种水产等经营企业22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9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60家。

二、目前发展遇到的问题

(一)土地使用制约因素多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内涵丰富,在整体规划时园内往往需要划分多个主题区域,如农业旅游园区建设,则包括农业观光园区、休闲农业园、民俗观光园等系列配套建设。园区在用地规模、地理位置和用地性质等方面均有所要求,而现今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业用地受到挤压,农业园区建设用地受到一定影响。

(二)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还不够紧密

发展龙头企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和带动农民增收,让农民合理分享农产品加工、流通增值中的利润。我区大多数企业与普通农户的联络还不紧密,企业与农户之间联系松散,基本上属于以产品买卖关系为基础的低层次产销合作,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紧密关系尚未形成,“订单农业”、“公司+基地+农户”等先进经营模式有待推广,企业与农户互利互惠、相互依存的联结机制有待确立。

(三)人才方面的短缺是制约园区发展的一大障碍

现代农业园区以技术密集型为特点,不仅在高新农业生产技术、新优品种及农业先进科技的引进与运用方面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撑,在园区规划、生产管理、营销推介运营等方面更是需要相应的人才支撑,而愿意为农业发展服务的知识型人才,尤其是文化水平高、具有实践经验的年轻人才严重缺乏。现有从事农业生产者文化技术素质偏低,农业粗放经营观念仍占主要地位,农业科技人才青黄不接,严重制约了园区持续发展。

(四)政策扶持不够到位

有关扶持农业企业的优惠政策,对我区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从落实的情况来看,在企业的用水、用电、税收、交通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或多或少还存在着不到位现象,特别是资金短缺已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生产和进一步发展壮大。部分企业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基础设施和软件管理急待改善,但由于有关扶持政策局限,企业资金来源渠道少,资金流不稳定,融资贷款难已成为中小企业的普遍困难,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区农业企业的长远发展。另外,我区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投融资平台基本上都未正式运行,而金融机构因园区效益回报期长且无抵押物放贷意愿不高,园区建设贷款难、贷款贵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这将严重制约园区的进一步发展。

(五)农产品精深加工比率较低

农产品普遍加工精深程度低,使得产品质量和档次不高,产品附加值低,在国内外市场能叫得响的名牌产品和拳头产品很少;多数企业对“三品”认识不足,没有对绿色食品认证或有机食品认证,难以进入国际市场形成优质优价。

(六)农产品出口增长压力加大

日本、韩国是我区农产品出口主要市场,近年来其市场需求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区农产品出口。一方面全区农产品出口增幅明显趋缓,2014年全区农产品出口为负增长;另一方面日韩等国的技术壁垒和贸易壁垒不同程度地限制了出口,农产品出口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变大,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

三、具体园区分析

(一)发展状态

江苏省云台农场是江苏省农垦集团公司直属企业,始建于1952年9月,土地总面积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6万亩,职工1506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0人,农场共有7家控参股企业,云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入驻企业10家。近年来,在科学定位发展战略的前提下云台农场整合现有资源,通过三步改革,即资源整合时期的股份合作制、调整种植结构时期的公司化改革、创业时期的生态旅游规划确立了以出口创汇农业、房地产业和乡村旅游为特色的三大支柱产业,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4年全场实现总产值3.29亿元,利润3600万元,以外向型农业、房地产为国有经济支柱产业2014年实现产值1.38亿元,实现利润2307万元。

(二)发展方向及主要运作模式

云台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遵循“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品牌化、外向化、产业化和生态化”的发展思路,推行“企业为龙头、基地为依托、标准为核心、品牌为引领、市场为导向”的发展模式。

1.以集约化经营为核心,推行农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云台农场发展面临的第一难题是土地经营模式的转变,如何转变分散经营为集约化经营是首要的问题。2011年,全场积极探索模拟股份制改革和推进农业资源整合改革,取消了家庭联产承包土地的经营模式,实行以股份制的土地经营体制改革;推行“六统一”生产管理模式,加大农业投入、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实施标准化种植和精细化管理,提高农机作业标准化水平,克服了客观不利因素,实现了土地的集约化经营,为积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做好准备工作。

2.以外向型农业为主导,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云台农场耕地有2.6万亩,2009年以前主要种植水稻和小麦,经济效益不高。在科学规划种植结构的基础上,根据产业化发展思路,建立了以出口蔬菜种苗繁育、种植、加工、仓储和出口贸易为核心产业的外向型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前后五年时间,建成了六大特色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园区和农产品物流区的“六基地二区”的规划布局;先后创建连云港苏垦农友种苗有限公司、连云港吉本多食品有限公司、连云港云龙蔬菜专业合作社等法人单位,实现公司化运作。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连云港吉本多食品有限公司,年产速冻蔬菜、水煮调味食品、果蔬汁等五大类系列产品120个,年生产能力1.8万吨,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欧美和东南亚等国家,年创汇1000万美元。该产业园区先后被省农委等多部门联合授予“省级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称号、被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为重点推进典型示范区,还被批准为江苏省外向型农业示范区。

3.以绿色生态游为突破,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在倡导绿色革命、崇尚自然生态的今天,云台农场率先发展水生花卉园,以此为核心,积极发展现代生态观光农业。目前,云台农场已建成占地1200亩的水生花卉园、1000亩的百果园和500亩的御香采摘园;云台农场还将加快推进集农家乐和体验经济为一体的农业生态科技园和云鼎农庄项目。2014年,连云港荷花节期间,水生花卉园共接待游客3万多人次,并且通过了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景区验收。

4.以分散经营风险为方向,探索创新资本运作。为了有效分散经营风险,云台农场积极探索资本运作。首先,根据发展战略,云台农场每年都要对没有发展前途的项目进行整合,先后注销云龙建筑、烧香河农业开发和华云苗圃等项目。其次,根据市场发展需要,云台农场积极探索对外资本运作,先后创建连云港云龙房地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参股连云港运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江苏省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分散了农场的经营风险,分享了其他产业的发展成果,实现了资本有效运作。

(三)主要经营经验

1.优化管理模式,注重内部激励。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云台农场不断优化管理模式。根据“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理念,我云台农场通过合资创办实体法人,以公司制或合作社的形式进行运作,狠抓统一标准化管理。早在2011年就积极构建九大质量安全管理系统,即信息化管理系统、蔬菜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自检自控系统、农业化学投入品管理系统、种苗统一繁育系统、标准化种植系统、疫情疫病防控系统、质量安全监管系统和应急控制系统。全面落实ISO9001、ISO14000及GAP要求,执行示范区农用品统一管理制度。同时,农场向来注重内部激励,主要采用目标管理和年薪制管理办法,还积极引导员工开展职业规划组织提升型的内训,为员工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职业梯,使得员工能与农场实现共同成长。

2.细化经营理念,搭建产业平台。在发展过程中,云台农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求实创新”为经营理念。在资源整合时期,云台农场在创新股份合作制的同时,将从一产中分离出来的400多名富裕人员从批次转移到二、三产中去,其中有100多人通过技能培训成为产业园区的产业工人,另外200多人通过创业培训走上创业之路,有20多户成为蔬菜基地和产业园区的物流生力军。在创业的同时,云台农场注重产业平台建设,让分流的人员有去处,余热有奉献机会。我场先后将经营理念细化,积极创建蔬菜基地、打造品牌旅游景区、做大做强房地产。根据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统计数据,云台农场场域内个体户3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1000人。

3.优化三大产业,保持和谐发展。经过资源整合后,在调整种植结构的基础上,云台农场产业园区稳定发展,拉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实现了场域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根据第三次经济普查资料,云台农场的三产比25.3:26.5:48.2,实现了协调发展。作为一产的生产基地为二产提供了大量的初级农产品,为外向型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二产的崛起又带动三产的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云台农场的外向型出口加工区,直接吸纳就业人数达500多人,带动周边农户达3000多户。

四、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我区农村工作将按照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抢抓全市建设“一带一路”连云港农业国际合作示范区机遇,围绕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的总体目标,推动我区现代农业提档升级,实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一)进一步开拓农产品出口市场

借助我市“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战略机遇,紧紧抓住花果山外向型农业示范区纳入我市农业国际合作示范区五个重点产业园区规划的有利契机,积极拓展我区农产品出口市场空间。助推重点出口企业加大开拓新兴市场的力度,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避免出口市场过分集中带来的风险,稳定日韩等传统市场,深度开发欧盟、美国等潜力巨大的市场。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省农洽会等会展活动,促进农业利用外资、农产品出口、农业对外交流、苏台农业合作等外向型农业稳步发展。

(二)积极助推转型升级

外向型农业企业要结合技术创新与结构升级,提高出口农产品科技含量。一是推进与市农科院、淮工等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加强农业技能人才培养,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二是对已确定的具有区域特色和有比较优势的农业产业优先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努力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加快转变我区以出口初级农产品为主的局面。三是积极帮助企业以多种形式争取国家和省、市有关发展农业的资金、项目等方面的支持。

(三)积极探索和完善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

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积极推广依托龙头企业兴办专业合作组织和规模种养基地的经验做法,不断完善合同契约关系,规范发展“订单农业”,建立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三者之间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合同契约、服务纽带和产权联结,做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增强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

(四)加大对我区蔬菜、水产品等优势产业农产品出口项目的支持

税务、检验检疫等部门优化程序,为农产品出口企业提供现场指导服务;当面临贸易壁垒时,为农产品出口企业提供相应的支持。

现代农业园区范文5

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打造精品园区

1、本着“政府引导、标准引领、多元投入、市场运作、品牌带动、产业兴园”的原则,按照“精准化、精细化、精良化”的生产要求,规划建设“三条经济带”:一是沿泰薛路两侧,发展现代烟草核心园区中草药种植园区;二是沿官何路两侧,打造优质桃、大樱桃等精品果园;三是沿何孟路两侧,以露地瓜菜和大棚蔬菜为重点,打造绿色有机蔬菜生产基地。深挖农业发展潜力,着力培育发展精品园区,逐步实现农业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

2、大力抓好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优种养结构,大力发展“现代烟草、环保养殖、特色瓜菜、地产中药材、精品果园、苗木花卉”等主导产业;调强种养品种,由种养传统品种为主调整为种养适销对路、高附加值的名优特品种为主;调整种养方式,由粗放型为主调整为规模化、标准化、精细化为主。

3、建立健全现代农业园区经营机制。转变种养主体,由家庭经营为主体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转变。转变营销方式,由分散营销为主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营销为主转变。转变营销策略,由无牌无标销售为主向标准化、品牌化销售为主转变,提升产品档次,提高市场占有率。

4、抓好基础建设,完善产业功能配套。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扶持。重点是借助烟草公司的优惠政策,把现代烟草生产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配套工程。2012年争取烟草公司扶持资金516万余元,建了蓄水池,修了灌渠,维修了道路、修建了高标准烟房。争取上级一事一议等扶持资金45万元,整修园区内机井1处,水渠1800米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地促进产业快速发展。二是强化扶持政策。按照“培植新的、改造老的、补助大的、推广优的”的总体要求,突出现代农业园区和优质农产品基地品牌建设这一重点,对达到镇级现代农业园区或优质农产品基地标准的,每处补助发展户5000元;达到县级现代农业园区标准的,每处补助发展户10000元,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带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现代农业园区集中。

二、强化引导,注重规范,创新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园区规模开发

土地流转难是制约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一大瓶颈。只有做好土地流转,才能打造精品现代农业园区。我们采取四项措施,建立土地流转新机制,规范流转土地。

1、加大土地流转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土地流转的认识。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通过印发明白纸、会议、宣传车等形式,让农民了解国家有关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真正了解生产规模化、园区化的好处。同时,组织干部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面对面交流谈心,通过算账、对比和成功经验示范,大力宣传土地流转后的增产增收,破除农民的僵化思想和“恋土”情结。

2、开展土地流转信息化建设。依托镇经管站成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中心,安排专人负责土地流转政策的咨询、供求信息的登记、土地流转价格的评估和档案管理工作。

现代农业园区范文6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突出科学布局,加快特色产业发展。一是坚持一园一品、多园一品,着力发挥主导产业优势。按照突出特色、一村一品、集中成园的产业发展模式,突破性发展优势产业。昭化园区建成猕猴桃核心示范园亩,无公害蔬菜核心园3000亩;石井新场园区建成生物发酵舍零排放生猪养殖园2个,标准化圈舍98幢,年出栏生猪2.5万头以上;平乐园区规划建设猕猴桃示范园3000亩,优质桑园3000亩。二是坚持因地制宜,着力发挥特色产业的“配套”效益。石井新场园区配套建设工业原料林3500亩,优质烤烟园1400亩;平乐园区建设大棚蔬菜园500亩,实现了生态循环、旅游观光、综合示范的目标。三是坚持龙头带动,着力发挥涉农企业“第一车间”的作用。依托广元福润公司建成生猪养殖园区78个,年出栏生猪可达60万头;依托三元茧丝绸公司建成蚕桑基地乡镇10个、蚕桑园区3个,面积达1万亩;依托区烟草公司建成优质烟叶生产园区3个,种烟规模达到2万亩,年产烟5万担;依托中新公司建成猕猴桃示范园区5个,面积达1.5万亩;依托升达木业和详和木业建成工业速生原料林园区3个,面积达10万亩;依托钏锬公司建成香葱和蔬菜园区4个,面积达4000亩,在加快产业发展的同时,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保障,实现了一、二产业互动发展。

(二)突出基础建设,完善产业功能配套。一是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完善基础设施。为加快生猪产业持续发展,先后投资余万元,建成沼气净化池3000立方米,大力推广生猪生物发酵舍零排放养殖技术,切实解决了养殖污染问题;围绕猕猴桃产业发展,建成山坪塘27口,新修渠系2万米,坡改梯规范调形1.5万亩;围绕无公害大棚蔬菜种植,安装喷灌设施200余套、管网7000余米;围绕蚕桑生产,建设标准化蚕房300间,实现了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配套,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有力地促进了产业快速发展。二是围绕便民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坚持“节省、实用、够用”原则,切实加快园区道路建设。累计修建入园道路13.7公里,园区作业便道300公里,入户路1.2万米,基本达到了进出畅通。三是围绕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完善基础设施。坚持“简朴、美观、大方”原则,采取“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项目帮扶、信贷支持”的方式,大力实施“户办工程”,对园区内民居进行风貌改造,改善园区人居环境。累计投入帮扶资金3000多万元,实施风貌改造838户,建庭院530户700余亩,改厨、改圈、改水面达95%以上,建星级农家乐12家。

(三)突出机制创新,增强园区发展后劲。一是创新园区投入机制。坚持以业主(企业)自建为主体,以项目资金投入为引导,合力推进园区建设。先后实现业主(企业)投入2亿余元,整合项目资金1.4亿元,部门帮扶98万元,有效保障了园区建设投入。二是创新园区运行机制。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三方合作兴产业、五方联动建园区”的园区运行新路子,协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专合组织、金融机构三方签订合作协议,由龙头企业与专合组织签订农产品生产订单,金融机构贷款给专合组织,由专合组织负责贷款的统一分配、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及货款的回收,并按交货单分期支付贷款,保证了每个产业都有一个龙头企业带动,有效解决了千家万户小生产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实现了企业、协会、金融机构、农民、政府五方互惠共赢。三是创新园区产业风险防范机制。引导园区业主和农民积极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建立现代农业园区产业风险基金,实行龙头企业订单收购,切实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与市场风险的能力。目前,园区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积已达1.7万亩,猕猴桃、蚕桑等产业均实行了企业订单收购。

(四)突出土地流转,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一是着力搭建土地流转平台。整合区政务服务中心和惠民帮扶中心资源,成立了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依托乡镇农村经营管理机构,组建了乡镇农村土地管理服务中心和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站,制定了土地流转规范程序,有效地促进了我区土地有序流转。二是积极推进适度规模流转。引导农民通过转包、出租、置换、转让、入股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3.5万余亩,带动发展特色产业4万余亩。在昭化园区规模流转土地3000亩,发展香葱、猕猴桃和蔬菜等特色产业;在元坝园区流转土地1500亩,新建优质桑园1000亩,建成川北最大袋料地栽黑木耳基地500亩;拟在柳桥园区流转土地8200余亩,规划建成优质桑园1200亩、猕猴桃园区3000亩、蔬菜基地亩,形成“土地向业主、资金向园区、产品向企业、农民向产业工人”集中的格局,走出一条“让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让土地从农民手中流转出来,让农民非农化起来”的园区土地流转之路。三是加快产业化经营。坚持龙头企业建基地、引进业主和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建园创业,培 育养殖业业主90个、种植业业主171个,采取“公司+业主+基地”的形式,积极推进企业和业主集约经营土地,加快发展生猪、蚕桑、烤烟、猕猴桃、无公害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基地,有效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同时,农民通过收取土地租金、获得股金、取得薪金,有效增加了收入。

(五)突出督查督办,快速推进园区建设。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园区建设指挥部,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区人大、政府、政协相关县级领导为副指挥长,实行分片负责,从相关区级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现场工作组,在建设一线协调解决园区建设工作中的问题,督促建设进度和把关工程质量。二是严格效能问责。将园区建设任务全部细化成项目,实行倒排工期,项目落实到每周,进度明确到每天,要求必须按进度完成任务,因特殊原因耽误工期的,必须加班赶上。无特殊原因延误进度的,实行责任倒查,诫免谈话,直至给予组织处理。三是定期督查督办。每周五以《园区建设落实动态》通报人员到位和进展情况,每周一区四大班子领导深入现场督办,在建设一线研究下一步工作推进措施。把园区建设纳入年度工作目标,与相关部门和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年终实行单项考核,确保园区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和土地流转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无经验可循,在体制机制创新上还需进一步探索完善。

二是资金整合难度较大,园区建设发展的投入瓶颈依然存在。

三是土地流转规模较小,农业资源市场化配置不充分,集约化经营程度不高。

三、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围绕“提速加快、又好又快”的主基调,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因地制宜搞好土地流转,全面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一是要突出园区产业培育、基础配套重点。切实把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与园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农业产业成为园区发展的主要支撑;加快园区电、路、池、渠系等基础配套建设,完善园区功能,提高园区档次。

二是要全力以赴抓好平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全力推进园区道路、河堤、土地调形等基础建设和猕猴桃、生猪、蚕桑、无公害蔬菜等产业发展,确保园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全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现场会的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