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感抒情散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伤感抒情散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伤感抒情散文

伤感抒情散文范文1

起床后,吃上爱人做的早饭,很是舒坦。一个人出门,感受着这个冬天给我带来的冷静。风顺着呼呼声,把寒意从裤脚传递到整个身体,刺骨的感觉足让你觉得冬天到来。

冬天容易让人想起些悲凉的事情来,想起昨晚看卡勒德胡赛尼写的《追风筝的人》,也想起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种种伤感涌上心头,此时更觉寒冷,此时也容易想起自己的经历,虽然没有他们描写主人公般伤感,但亲身体验也不觉逊色。

一个人聆听着外面的世界,一个人承受外界所给予的酸甜苦辣,一个人享受着外面世界带来的喜悦。其实我现在也很幸福,有个爱我的爱人,足也。她喜欢听我的故事,喜欢读我写的散文或小说,一直支持着我,鼓励着我,慢慢地让我也感受她的美,她的心灵美,我很喜欢她,也很尊重她。但她不知道在我感情世界里的样子,事情过了很多年,我一直,也许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另外个她,她可以说是我第一个女朋友,也可以说是最后一个女朋友,我在她身上堆放了太多的梦,我们一起读书,一起谈论诗文,一起吃饭,一起看电影,一起KTV,一起等待我们的梦,一起……。太多的一起,让人觉得多的有点沉重,多的有点伤感。

我最喜欢听她唱歌,KTV是我们俩的喜欢,也许没有我,她不会喜欢KTV,同样没有她在,我也不喜欢那种吵闹的地方。喜欢她唱的莫失莫忘,喜欢她唱韩红的歌,喜欢她唱的每首歌,声音甜美,也很高亢,也喜欢她唱的很难听的歌,比如刘欢的歌,迪克牛仔的歌,稚嫩永远扮演不了粗犷,但粗犷下的稚嫩更显柔弱,看着她累地满脸通红,唱不出时就蹦着拉着我,叫我和她一起唱,有时孩子气十足的她,让我无法找出离开她的理由,我想我一辈子也别想走出她的空间。

当唱够了过后,就去好好吃一顿,我们俩经常到一家带有两个人的包厢的饭店,在那可以买个小蛋糕,不过生日也经常买,两个人狂吃一顿,有时也会搞出很“恶心”的动作来,你用筷子喂我一口,我也喂你一口。有时这个时候我们经常要以当时的心情,描述一段具有诗意或是抒情散文来,这样做的理由是记住我们所拥有的快乐!不要忘记,不要平淡,要不段让我们开拓新的思绪,来留住我们曾经拥有的。( : )

可一切都已经过去!

天空阴暗暗的,漂起了点点白雪,雪落在羽绒服上,晶莹雪白的六瓣花样,看着看着就慢慢消失在衣服上,留下的却像撒落的泪水,这滴泪我永远记得,记得是她离开时留在我衬衫上的那滴泪,因为自己不得不离开我们熟悉的环境五年,没有办法带她去,也不舍得带她到那穷乡僻壤去,穷的连手机都只能当手表用,我们都怕五年,都怕五年会给我们带来点什么,但我不能让她五年的时间为我暂停,只有选择不忍心隔离,想起给她寄出诀别的那封信件后,我几乎夜夜失眠,夜夜泪沾巾。那种心痛我想只有体会才会明白。无人可以让你倾诉,无人可以陪你畅饮,没有人可以陪你KTV,没有人,是的,没有人,没有人理解那种分离的无奈,那种分离的凄凉,那种分离的悲惨!

伤感抒情散文范文2

关键词:诵读自学法;语文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1-0114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专题选取了包括《滕王阁序》在内的三篇古代抒情散文,其中《滕王阁序》是传统名篇。在以前的教学中,笔者主要是采用学生预习,课堂精讲的方式学习。其主要原因是:一怕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这篇精品佳作的思想内容,二怕学生体会不透文中写景抒情的艺术特色。但是其结果是:笔者讲得眉飞色舞、津津有味,而学生则因生字句意的困扰,听得味同嚼蜡、昏昏欲睡,体会不到名篇佳作的美感享受。

所以,在这次教学中,笔者准备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改变这种教师掌握课堂话语权的做法。《滕王阁序》可谓千古绝唱,而对如此出色的篇章,怎样才能让学生“披文入情”,得其深呢?笔者认为就一个字:“读”。以读入文,采用激发兴趣的教学方法。

于是,笔者首先布置学生进行了课前预习,以扫清诵读全文的障碍。同时,把学生分成四个诵读小组,每一个小组推荐一位同学为组长,在下面做诵读的组织工作,笔者对他们分别提出要求:第一小组要求完成读准字音,理解全文思路的目标。第二小组要采用创新的方式诵读,读出花样,可以创设情景。第三小组是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音节奏,平仄抑扬,语气急缓,音调高低。第四小组要求能就重点句能读出情感并分析为何这样读。

在课堂开始时,笔者用一段抒情的话语激发学生的兴趣:火红的晚霞在山头、天边飘动自色的孤鹜在空中翱翔,一望无际的浩荡江水依山而流,碧蓝的天空倒映水中。这是一幅多么关妙和谐的动静结合、色彩斑斓、意境深远的壮美画卷啊!还有那“老当益壮,宁移自首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坚定志向和追求,曾激励了多少奋斗的志士啊!这就是26岁的王勃南下探父途经长沙时,在洪州都督阎伯屿在滕王阁宴请宾客的盛人宴会上即席写下的著名骈体文――《滕王阁序》中的句子。文章百读不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篇美文。

此时,学生的阅读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迫不及待地想要翻书,笔者首先进行了一遍深情的示范性朗读。在笔者读后,笔者发现学生的求知欲望被充分地激发起来了,各组学生跃跃欲试。学生已经准备了两天,笔者让他们开始展示自己的成果。四个组的表现各不相同。

第一组找到了一个范读录音先放了一遍,接着进行了仿读,他们的特色就是在咬字等方面比较标准,就几个重点语句字音笔者进行了强调,接着笔者引导学生就全文的思路进行了简单的归纳。

第二组采取各种方法进行诵读,感觉像表演。有齐读、单读、自由读、分角色读各种形式交叉,在这当中笔者看到了学生的投入,每个人都积极地融入了进来,虽然在诵读效果上效果不太理想,但却改变了死板的课堂气氛,给大家带来了轻松愉悦,笔者还是肯定了这一组的付出。

第三组准备得比较充分,有齐读和单读,也有男女生交叉读,效果不错,首先齐读了第一段,造就了声势,渲染了盛况,然后女生齐读,用清亮的声音体现了滕王阁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富丽堂皇的魅力,接着始一位声音宏亮、音质清脆、吐字清晰的女生单读,用声音传达出滕王阁所处的山清水秀、霞飘鹜飞、色彩艳丽、渔舟唱晚、雁阵高飞的美妙环境,读到落霞句时,所有同学齐读,让我们体会到了秋高气爽的壮阔之景,接着始一男生用低沉的声调朗读第四段,读出景色和感情由欢快到悲伤的变化,第五段是由一位音质浑厚、低沉有力的男生朗读的,表现出作者悲而不哀的人生感悟和对理想抱负的执著追求,男生齐读第六段后,集体朗读最后一段,体现出作者对主人盛情款待的感谢之情。这组表演后获得了雷鸣般的掌声,笔者也给予了积极的肯定。

第四组在笔者的引导下进行了重点研读。笔者认为通过最后的研读,《滕王阁序》这篇文章生动鲜活的生命力,深邃的思想内涵,以及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憧憬,正缓缓流入诵读者的心田,不断激荡着我们的胸怀,陶冶着我们的性情。此时,我们一同读出了感情,读出了韵味,整个朗诵达到了。

最后,笔者找了一个朗诵较好的学生进行示范朗读。在他的朗诵声中结束了全课。笔者要求学生合上书本,在认真的聆听中仔细体味,尽情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展开想象的翅膀,跟随作者一起观赏那如诗如画的美景,共同体验景色带来的欢乐与感慨怀才不遇的伤感之情,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伤感抒情散文范文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12年8月13日,由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新版“24孝”行动标准。 具体内容包括:

1.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

2.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

3.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

4.亲自给父母做饭

5.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

6.父母的零花钱不能少

7.为父母建立“关爱卡”

8.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

9.教父母学会上网

10.经常为父母拍照

……

“新24孝”引发了你什么样的感悟及联想?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

【思路导引】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写作内容非常广泛。我们可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围绕“新二十四孝”的各个方面写自己是如何“行孝”的;也可写求学的坎坷历程、个人成长的风雨、对事物曲折的认知等等带给自己的意外收获,方知做父母的艰辛和不易,写出自己应该“行孝”,报答父母的恩情。只要是围绕“新24孝”的内容来选取材料,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就都是切题的。

在构思时,可运用对比、先抑后扬、巧设悬念等方法,使得文章一波三折,写出父母对自己的爱和自己经历辛酸苦辣后体会出父母对自己的爱。

在文体的选择上,写作记叙文时,可通过人物命运的变化,揭示出自己在亲情方面的经历或感受,使主题更加突出。写作议论文时,要在多角度的深入分析中得出观点。写作抒情散文时,要注意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来充实文章的内容。

【文题延伸】常回家看看;爱,请说出来;发扬民族文化传统……

【佳作示例一】

外婆

江若竹

写下标题时,我早已潸然泪下,冰凉、湿润、伤情……我想她,沧桑的老人,我挚爱的外婆!怀念,是无比强大的情愫;回忆,是刺痛人心的事。我的外婆,再也不可能对我展示那份慈祥的笑容了,我丢失了一份挚爱!

能够叙述的,只有下葬那天的心神俱竭。

死亡,如同一次永不回眸的转身,消失于黑暗之中……

周一,我醒来的第一眼,看见母亲红着眼睛在整理东西,声音低沉:今天别去上课了,外婆死了……后面的话我没听清,大约是叫我赶紧起床之类的话,我只听牢了一个字“死”,它跟随在“外婆”这个名词后一起闯入我的耳膜,一时间,我无法答话。

一路的颠簸承载了一家人的沉默。

哭声远远传来,母亲拉着我,加快了步伐,我亦步亦趋地跟在后面。突然间很想逃跑,我害怕那些妇孺们的啼哭,我有种难以言说的畏惧。

不大的客厅挤满了人,光亮的白天,灵堂的烛光很是森然;小屋里幽黄的光线有些刺眼,我看见了躺在光滑木板上的外婆……

我和姐姐坐在床沿上,折金银元宝。一个又一个,叠完后毫不犹豫地丢进面前的火堆中,愿它能护佑外婆在另一个世界不再被贫穷困扰……

我伸出手,触碰外婆,没有知觉,没有温度,没有心跳……我,第一次触碰逝去的人。然后,我不可遏制地倒在姐姐怀里,颤抖着大哭,绵延不断的伤感涌起,泪水涟涟。

午饭怎么吃的,已记不清。只记得旁边有个小女孩,穿着鲜红的新衣,在我面前活蹦乱跳,我很羡慕她的开心,没有失去亲人的痛苦。

我们跪在地上,给外婆敬酒。此时,我大睁眼睛,仔细地看棺中的外婆,却觉得很陌生:发黄的脸,如同泥土的颜色。是啊,她就要融入大地了。我将手中的酒洒下,有几滴溅起,落在我手背上,冰凉。

“砰砰砰!”陌生的男子用力钉着棺材盖,我站在门口,死抠着门缝间快要掉下的木屑,木屑嵌进了我的指甲,可是我一点都不觉得痛……最后一颗钉子了,我的眼泪,从未停止。我与外婆,被那道木板,永远地隔开。

父亲把我的头拢在怀中,说:这,也是一种解脱!

出殡,凝重的唢呐声,声声刺耳。我走在队伍的末端,戴一顶差点盖过额头的帽子,意识模糊。回望土房,台阶上白色的烟雾在舞动,外公,呆坐在台阶上,目光凝滞。

最悲伤的时刻,往往没有眼泪。

失去了,我才开始回顾过往:外婆跟着调皮的我,吃力却温柔,“乖啊,别跑,快来吃饭!”她拉着我的手,在月光下走,讲古老的故事;她背着我,急急地跑向镇里的医院,紧张不已……

过去的日子模糊而又清晰,心里的清醒和泪水拦截的视线交纵!

我觉得自己不够孝顺,逐渐长大后,我陪伴她的日子不多:假期里,也没有急着去看她;她病了,我也没有能够侍奉身边。此刻,心中只剩下憾恨!

她该不会是被时光藏在了某个地方?我们的哭喊、难过、思念,她还能感受到吗?

时光依然在前行,我的悲伤逐渐涣散成温暖的怀念!有天我梦到她,牵着我的手,在麦田间看天际,夕阳正红!

【评点】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让文章亲切了许多。作者宛如面对着你,跟你窃窃谈心。作者并没有借助更多的写作技巧,而是以细节取胜,以真情动人。此外文章语言朴实中蕴藏悔意,读来别有一番滋味。

【佳作示例二】

假如我是母亲

郭 娟

在湖南的某个小山坳里,埋葬着我的外婆,在安徽的某个小城里,忙碌着我的母亲。我时常会想,如果我是母亲,我一定会学着软弱一点。而母亲却时常感叹:假如我是母亲,一定要学着慵懒一些。

我妈很强势,我爸说我妈:“生得小姐样,没有小姐的命!”无论事情大小,她总要插上一手,她总喜欢挑别人的刺,虽然嘴上不与外人随意讲,可她心里总有个疙瘩。身为女儿的我,全都知道。比如哥的朋友来家里玩没有跟她打招呼啦,比如爸的朋友老是来家里蹭饭吃……与其在这些方面说她强势,不如说她是小心眼儿;与其说她小心眼,不如说她就是个小女人,还是个“小资”。另外,对于我,那就更不用提了,从小骂到大,不是这里没做好就是那里不合格,有时候想去帮她做点事还不让,说我乱碰她东西。家里哪里少了一根针,哪里少了一根线她全知道。再小的事只要经过了她的手,谁都不能说了算。有时候真的很讨厌她,仿佛我们的生活都由她操控着,一不听她使唤家里就要鸡犬不宁。可是有时候看到整洁有序的家,我又会觉得,这个女人,活得真不容易!

假如我是母亲,我就每天做做饭,洗洗衣,上上班,教教孩子,该男人做的事我一定不插手,做不了的事我一定不去做。

假如我是母亲,我就每天打打毛衣,看看电视,聊聊天,该计较的多多包容,不该计较的就去尊重。

在我和母亲闲聊时,总会谈起外婆,谈起她额上的皱纹,黝黑的脸;谈起她高高的个子,瘦弱的身材;谈起她每天忙不完的农活……乡下的老人总说外婆命苦,没有嫁到好人家,操劳了一辈子,那么年轻就入了土。所以母亲总会红了双眸对我说:“如果我是外婆啊,自己有病就不要一个人种田了;如果我是外婆啊,衣服太破了就换上新的,压在箱底不见阳光,不都发霉了吗?留给后人也穿不了了……”

哦,外婆,母亲的母亲,我记得她的模样,她唤我乳名的声音,她给我磨米糊的艰辛。

从古至今,一代一代的才女出了很多很多,比如浪漫多情的李清照,比如多愁善感的张爱玲,比如让徐志摩和金岳霖争风吃醋的林徽因,然而,最有才的女人,却还是自己的母亲!

不要再感叹了啊!还是付出行动去疼去爱去孝敬母亲吧。有句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后人给它增添了一句,叫“我欲爱而您不在!”

【评点】文章贵在以情动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是本文打动读者心灵的最为宝贵的东西。当我们沉溺于追求功利的现代社会,如果能静下心来认真阅读此类文章时,必定会躬心自问,我们真正关心自己的母亲了吗?

伤感抒情散文范文4

一、营造和谐氛围,搭建学习平台

正常的师生关系以民主平等为基础,它有利于师生构建共同探索的学习模式,对质疑解惑、指路导航、拓展延伸大有裨益,有利于教学主体地位的巩固。唯此,语文课堂才能营造轻松、和谐、愉悦的氛围,形成形象思维、再造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良好互动。在此基础上,教师方能正确地分类指导,恰当点拨,因材施教,因生施教。这种做法,利于打消学生心存芥蒂或者心理不自由,有效疗治“学而不思,思而不学”的弊端。

二、课前攻坚字词,消除阅读障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中学生,认字释词的能力不容小觑。古典文言,诗词课文和抒情散文的阅读,教师尽可能要求学生对不懂的字、词、句眉批圈点,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初步形成理解,有利于师生在阅读互动中形成共通共鸣。教师可通过汉字音、形、义以及组词结构等知识的讲座来促进学生形成自己的释读方法,这样做,对阅读教学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揣摩课文美点,助力形象思维

学生的阅读障碍一解决,教师要水到渠成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一)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作此文的(写作角度)?(二)作者写了哪些事情?并要求学生从作者描写的人、物、事等方面予以叙述(情节构思)。两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可训练他们的形象思维,又可以稍加梳理后窥探出作者的构思技巧和文章架构。然后,对该文结构、层次、脉络以及作者匠心、艺术特点、作者情思加以体味。如对《我的空中楼阁》中的两段文字的品味:“我把一切应用的东西当做艺术,我在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就是小屋。白天它是清晰的,夜晚它是朦胧的。每个夜幕深重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作者在极力营造一个空灵的境界,并以多情的语言突出表现自然的美,小屋的美,心灵的美,从而感染读者对幸福美好的热爱和憧憬。以美为核心,对本文的“美”咀嚼、鉴赏、玩味、向往,则语文教学智育和美育得以有机衔接,给人以美的熏陶和浸染,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了美的形象。

四、咀嚼语言特色,咂摸文本情感

脍炙人口的语言使文章绘声绘色,情景交融,以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征服读者。在教学中要善于剖析,从而启发学生的再造思维,使他们从多种感觉器官获得美的享受,进而提升学生的能力,使他们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全面发展。“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一切景语皆情语。”教师应对文本的遣词造句、表现形式、修辞手法、寓意所在等设置铺垫性疑问,发动学生再造思维,对文章精华进一步地研读、切磋、琢磨、大胆推敲并提出见解。疑难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教师可择机抛出讨论热点并及时鼓励、点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如《我的空中楼阁》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作者语言有哪些特点?(二)本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三)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表现了小屋的特点?(四)这段话反映了作者怎样的一种生活态度?例如:“山上有一片纯绿色的无花树;花是美丽的,树的美丽也不逊于花。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苗条或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有了这许多树,小屋就有了许多特点。树总是轻轻摇动着。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的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讨论的过程,是师生一道阅读的过程,是师生互动条分缕析式的深入学习。

五、声情悟三结合,方能厚积薄发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从不同角度概括出阅读的重要性。笔者不得不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要初读有声,再读有情,三读有悟,对文本进行真情实感的语言模拟和演练,或轻重缓急,或抑扬顿挫,或变换情感朗读,并辅以朗读的神态、表情、手势等。同时辅以小组读、齐读、范读、对读的形式,让听者感受更上一层楼。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阅读兴趣,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声情悟三结合,注入情感朗读课文,配以眼看,口到,心想,多种器官并用,切实做到心领神会,开启思维。好的课文,美的片断,反复诵读,萦之于口诵之于心之后学生自会甄别高劣,文学积淀和领悟必然提升,写作水平必然提升。

六、瞻于前顾于后,缜密联系

高中学生语文阅读难处在于学生阅读素质相对低下和对已知材料的固步尘封,没有活学活用,故而不能将阅读到的材料相互联系。材料处于僵死概念或者故事存封于脑海中,多次提及,反生枯燥乏味感。倘若不能将所学用于实际,又不能表现出学生刻苦学习的成绩。长此以往,学生学习能动性自然遭受打击,以致恶性循环。

要扭转这一现状,作为高中语文老师,就必须帮助学生构建联想平台,激活联系积淀的方式。古人说:“合抱之木,起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高中语文教材而言,书中仍不乏广泛联系的事例。如《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以及《重读〈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的一前一后的安排,实编者有意而为。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联系中获得新知识,在联系中读到新见解,在联系中有所思考。又如同写学习一事,荀子在《劝学》中以纯理论式的文字劝勉后人学习,而《送东阳马生序》中却以活脱脱的事例教育大家学习的重要性。又如同写荷花与荷塘,朱自清将其写的空灵而朦胧,柔和而细腻,深沉而隽永,加上了浓浓的政治背景,淡淡的心理哀愁,而季羡林却将其写的闲适而恬淡,愉悦而欢快,并有效融入作者对生活的信念。

故而,普遍联系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并将其有机结合起来,就一定能实现形成知识系统的愿景。所谓“厚积薄发”,就是指广泛联系并有所思有所发,同样能涵养阅读品质,助推写作灵感。

七、条分缕析,对比阅读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在横向学习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纵向对比。避免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引导学生体验新鲜感。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中外文化和科技发展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不创新,就要被动接受的道理,在学生胸中点燃创新之火。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更是语文老师的神圣使命。

就高中阅读教学而言,阅读教学上要想取得好的收获,就必须进行对比分析,没有对比,就没有进步,没有对比,就没有见地。对同一问题或者不同问题进行条分缕析式的分析,不难发现有很大的收获。如同写登山游记,教材中所选到的文章也同中有异:《雨中登泰山》和《游褒禅山记》都是以游踪为顺序组织全文的,但前者以移步换景的手法,在描绘泰山多姿多彩的怡人风景时,将登山过程中的生命美学包含其中,如生命应充满活力,不断进取等,而后者在叙述介绍褒禅山景点的同时,议论指出事物的成功取决于“志”“力”“物”三者的相结合,并旨在引出后文的生活哲理:“深思慎取”。又如同是封建臣子写给君王的奏章或借古讽今的文章,虽同是“忧思”之作,但谏议结果却天壤之别。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到的有《邹忌讽齐王纳谏》《谏太宗十思疏》和《六国论》。三篇文章同属建议性奏折,同为封建臣子效力朝廷的文事,但前两篇文章从直观性结果看,都收到了恰当的效果,而后者则无力挽狂澜于既倒。

八、以兴趣促阅读,以阅读激兴趣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人文性、实用性和指导性极强。就笔者的教学经验证明,语文教师首先对文本内容熟悉并使讲解通俗化,讲出语文味,这样才能让听者觉得有味,才会慢慢地回归到诵读文本的兴趣上来。

含英咀华,品赏美文,须抓住兴趣这一最好的老师,毫不夸张地说,失去了兴趣就失去了一切。高中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离不开文笔精华的熏陶和感染。文笔精华往往是千百年来世人所推崇的文学精品,它是作者千锤百炼,字斟句酌,后人千挑万选而被流传下来的精神财富。如入选课本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再别康桥》《致橡树》《桂平西山美如画》等,无论是章法结构的构建还是蕴涵意义的表达,都体现出作者驾驭语言的娴熟程度。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引领。因为阅读是语文教学回归成功的最佳途径;阅读是丰富阅历、增长知识、提高修养的最有效的方式;阅读既是传统教育强调的重要读书经验,又是信息时代人们所必备的学习素质。

九、引导发散思维,涵养阅读品质

发散思维是一种“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联想活动。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对于实现精神自由,涵养阅读品质异常重要。

要进行发散思维,就得把握发散点的特质,思接千载。发散思维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发散点本身蕴涵的内容,是发散思维的依据。有效地突破思维定势,变单项思维为多项思维,才能提高思维的独特性。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需重视传统文化之中的“水”“月”“花”等意象,藉此为发散思维的基础。比如“水”可暗示时间的一去不返。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可暗示世易时移,朝代更替;如王勃《滕王阁序》,“阁中帝子今何在,唯见长江天际流”,可暗示历史的不可逆转性;比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国演义》片首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可暗示事物盛衰变化。再如柳永《八声甘州》,“是处红衰翠减,冉冉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动流”;李煜《浪淘沙》词:“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水亦可作为情绪愁思的意象不胜枚举。

又如“月”,是语文教学中出现次数频繁的事物。如“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以一轮明月贯古今,发千古对时间浩叹,追问过去,现在将来,探索宇宙、自然、人生的真谛。它营造出一种清丽淡雅的境界。月可表达落寞孤寂及对人的深深思念。月还可以凭寄乡愁。而“花”则可指代女子,表现伤春、惜春的情绪,可表现对离人的追忆、留恋。如“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又可以用来表达对个人身世的伤感。如《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笑香断有谁怜?”也还可以表示世事的变化,“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引导发散思维,涵养阅读品质,需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鼓励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探索,敦促创新。教会学生辩证思考问题,如对陶潜的归隐探索:是消极遁世?是个体修身?是光阴虚掷壮志难酬的精神苦闷?还是不慕名利,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的体现?凡此种种,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所以,任何一件物事,教师切忌硬塞,否则将窒息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摧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萌芽,以致使一千个“莎士比亚”只能变成一个“哈姆雷特”。最后,涵养阅读品质,引导发散思维,需潜心凝虑,持之以恒。发散思维是一项艰苦而又缜密的脑力活动,创造之花结出智慧之果需要创造者的汗水来浇灌。浅尝辄止的思维,则难以形成独特见解。只有意志坚强、有毅力的人才敢于追求价值较大而难于达到的目标。语文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的耐力劳动,没有视通万里思接千载的情怀,想一蹴而就地学好语文是万不可能的。另外,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创造意识与其观察、认识、情感、知识、人格等都有密切的关系。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把握好与此相关的因素,因势利导,注意培养他们思维的自觉性、顽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