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指导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业指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业指导

创业指导范文1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市“一都一城一基地”建设,进一步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推动个体私营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加快完善各类服务体系,发展壮大传统优势产业,鼓励发展新兴产业,提升壮大规模企业,增加就业岗位,吸纳就业人员,强力推进我区全民创业深入开展。

二、总体目标

2012年全区新增个体工商户4850户,新增私营企业415家,新培育创业基地3个,新发展产业集群专业镇2个,新建成乡镇工业功能区2个,新培育规模企业38家。

三、工作任务

1、充分发挥区全民创业辅导中心的作用,对创业者进行专门的知识培训,并开展政策查询、创业指南、开业策划、项目咨询、领导艺术、法律援助等服务,进一步提升创业者的素质和能力,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创业者的行列。全年力争培训各类创业者200人。

2、积极争取相关扶持资金,实施扶持返乡农民工“凤还巢”计划。2012年实施规范3个创业基地,培育2个产业集群专业镇,建立2个乡镇工业功能区,为创业者提供多个创业平台。

3、充分发挥我区传统及资源优势,积极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模式,引导成型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形成并提升现代中药、白酒酿造、面粉加工、木材加工、棉纺加工、金刚石制造6个产业集群。

4、建立完善企业服务体系,优化整合社会服务资源,构建公共性、公益性、商业性多种服务平台,加强对服务机构的指导协调监督,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服务。

5、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决创业难的问题,积极筹建多个乡镇工业功能区,充分发挥其作用,进一步解决创业者的建厂难、用地难、办理手续难、吸引人才难、融资更难等问题。加大服务创新力度,全力服务于全民创业。

四、工作措施

1、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对于独自创办企业,合伙创办企业,失业人员重新创业等,各部门都要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支持和优惠政策。

创业指导范文2

关键词:创业指导 中职教育 动手能力

以往一谈到创业,有些人就会认为是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的事情,殊不知这不仅仅是能力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意识的问题,有了意识或者说有了追求,就会自觉地学习为了实现目标所需的能力。另一个需要区分的问题是创业与创新的关系,有了创新意识,往往会转化为创业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说,创新就是创业。创业往往意味着自己干,可以干别人干过的,这一点更贴近中职教育的特征。

一、创业意识在学生中的基本情况

记得我曾经对刚入校学习财会专业的新生做过“未来职业理想”的调查。第一次调查时,95%的同学写的是想当企业财务总监或会计,只有5%的同学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想学好财会专业知识,从最底层做起。学习了财会专业课一个月后,通过我们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创业指导教育,通过对学生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学生懂得了,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劳动技术人才的,让学生明白来到职业高中是升学就业双通道,毕业后既可升学又可就业。我们告诉学生,对于财会专业这一行业,刚开始记账员、出纳这些职位也都很重要,学习要从一点一滴开始,只有学好了专业理论课程,才能为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业指导教育在教学中的体现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创造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他主张:“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中教,在做中学。”“事是怎么做就怎么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主张“手脑并用”和“科学下嫁”。“教学做合一”包含三个层次的要求:第一,教和学都是以做为中心的有机整体;第二,是以学习为依据的教学;第三,以教会学习为最终目的。

职业高中的财会学生进校后,主要是学习财会专业技术的,我们的教学就是要按国新会计制度来教,知识要新,技能要更新,把最新的技术教给学生,学生才有学习的兴趣,家长也愿意把子女送到你学校来,才能学到真本事。但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产品的更新周期在缩短,教又是为了不教,所以要教会学生自己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能。

陶先生主张:教师既不能将所有的东西统统传授给学生,也不可能“一生一世”跟着学,因此,只有教给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对世间的一切真理,不难“取之无尽,用之无穷”了。教学做的起点和归宿是通过教达到不教,通过学达到会学。世界教育系统协会主席包国庆教授说“无论是最聪明的教学法,还是最愚蠢的教学法,学习归根结底是自学。”

因此,创业指导不能仅仅体现为一门课,要将创业指导融入整个教学体系之中,贯彻到每个教学环节之中。创业意识首先要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培养,而创业行为发生在学生毕业之后。创业指导要首先培养意识,进而为创业行为的发生作好铺垫和准备。

要想使学生具有创业意识,首先要使教师具有创业指导的能力。因此教师的培训工作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在这方面我们学校先后办了多次创业指导培训班,几乎将所有任课教师培训了一遍;还邀请校外的专家和学者举办了多次讲座和观摩课,使广大教师在如何上好创业指导课、如何进行创业指导培训做到了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效果显著。

为了把创业指导融入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使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我们在省教科所统一订购了教材,在各科教学中,进行创业指导的全过程培训,从创业意识的树立,到中小企业的创立、主营业务的选择与经营、利润与税收、职工的福利与保障、企业应承但的社会责任,到企业的申请破产保护与破产等等内容,就其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与指导。

三、 中职教育中创业指导要与就业指导并重

创业指导范文3

【摘要】就业指导与创业基础课程对于大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能让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并科学定位自己的发展方向。但是,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与创业基础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这就要求高校去适应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形势,利用好各项有利资源进行课程改革,切实培养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率,以此促进高校良好持续发展。

【关键词】就业指导 创业基础 课程改革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事关千百万大学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事关高等教育的健康协调发展,事关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据教育部最新数据统计,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795万人,面对如此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在国家大力推进就业创业的新背景下,高校就业指导与创业基础课程必须不断深化改革,采取有效举措开展改革与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这是顺应时展的必然要求。

一.就业指导与创业基础课程的意义

(一)认清就业形势,培养创业意识。就业指导课可以帮助大学生准确把握目前就业市场的需求和国家就业政策及趋势,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以及就业价值取向。在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中,大部分家长忽视了对子女创新意识的培养,所以当面对创业与继续学习深造这两个选项时,大部分毕业生会倾向于选择后者来逃避进入社会生活。创业基础课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去参与创业实践,让大学生接触更多与创业有关的活动,营造创业的氛围,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技能。

(二)缓解就业压力,定位发展方向。通过开展就业指导与创业基础课程,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意识,丰富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变大学生被动就业为自主择业、创业。有创业的分流在,就会有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就可以缓解几百万就业大军的压力,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大学生通过该课程还可以了解每个职业的技能需求,从而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作详细规划和定位,避免盲目无目的的“随波逐流”。

二.从不足中完善课程改革

(一)高校重视程度低,应引起重视加强管理。因为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把专业课程放在教学计划的核心位置上,对就业创业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高。部分高校形式化的开设一个学期一两周的课程,且一周里只有两节课时,或者只是作为选修课来安排教学计划,考核方式还是传统的试卷答题。这样相对草率安排的n程,时间短,没有重点,没有完善的授课指导计划,存在“急于求成”的浮躁心理。[2]而且学校和授课教师课后并没有持续跟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情况,也没有对有意愿创业的大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导致大学生对就业创业没有准确完整的认识。高校应该对就创业课程改革项目引起重视,清楚认识到学校是开展就创业指导课程的主阵地,应该要顺应时展,做好学生迈进社会前的指导工作,担当好“指路人”的角色,加强各方面的管理。

1.在教学方面,重视课程的安排设置,选择科学合理的教材,注重考核结果,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要一味强硬授与学生枯燥无味、没有任何经验价值的理论知识,即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进行传统模式的“填鸭式”教学,应该丰富教学手段,有针对性的去开发学生的创业思维,并根据学科特点以及学生个人特色来进行指导工作。

2.在管理方面,高校可以成立一个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培养一批有专业素养的授课老师,资金容许的情况下可以聘请社会专业人士作为管理人员或者授课教师,充实教师队伍;改革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抛弃传统的打分模式,奖励授课成果显著的教师;指导中心各个职能部门分工要明确,从管理者到授课者再到持续跟进者的安排都要落实到位,对大学生就创业指导工作要进行整体科学合理的规划。

3.在资金方面,高校应该尽量投入适当资金建立一些就创业培训基地,举办创业竞赛等活动,组织创业技能比赛,或者聘请成功人士到校交流经验,为学生创造更多提高就创业技能的机会;还可以建立职业咨询室,完善各种硬软件设备,促使老师与学生“一对一”交流,“因材施教”,努力将就创业指导落到实处。

(二)学生就创业观念不强,应加强指导提高觉悟

高校大学生就业制度由以前的“包”分配到双向自主择业,然后才到现在的鼓励创业机制,可是并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能跟上自主创业这个时代潮流。在大部分毕业生固定观念里,选择“铁饭碗”比选择无预知结果的创业更适合自己,更符合父母的要求;另外,高校教师不能积极对学生进行就创业指导,学生接触的就创业信息缺乏,高校缺乏浓厚的创业氛围,也是大学生创业意识薄弱的一个原因。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根据就创业指导课上学到的知识,正确判断自身的能力,准确分析自身学习、动手、沟通能力,求职时切忌“眼高手低”,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还要培养创业意识,不是只有选择稳定的工作才是唯一的出路,大学生要具有拼搏奋斗的精神,积极配合就创业指导中心老师的指导,开拓自己的创新思路,根据自身兴趣、优势选择创业方向并持之以恒。总之,大学生应该正确认识就创业的意义,树立正确的就创业观念,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

(三)实施改革效果不明显,政府应重视并给予援助

我国的就创业指导教育起步较晚,高校对于如何进一步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就创业没有科学的认识和规划,造成了就创业课程改革的力度不够、效果不明显,这时候政府的援助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政府可以健全资金保障体系,出台多一些利于大学生就创业的优惠政策,然后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推进高校就创业课程改革,让大学生就创业无后顾之忧;政府尽量在高校与企业间扮演好“桥梁”的角色,促进高校与企业间的合作,让大学生可以有地方进行“实战演练”,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这样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成果,也为大学生创造了更多更可信的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

总之,政府应从提高国民素质的战略高度去支持就创业课程改革,在资金支持、创业环境、社会支持体系等方面给予援助。作为课程改革事业中高校与大学生的“忠实靠山”,政府如果可以切实做到毕业生就创业工作“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强化督查并狠抓落实,就创业课程改革体系就会得到完善,目前严峻的就创业压力就会得到缓解,社会就能更加和谐持续发展。

三.小结

由于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处在探索阶段,所以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与创业基础课程改革还需要不断深化,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从政府、高校、大学生各个方面不断努力才能完善。就业难、创业效果不明显,使得课程改革成为解决问题的当务之急和主要途径,也是高校自身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就业指导与创业基础课程改革,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培养就创业思维,还有利于高校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提升以及国家高等教育体系的完善、教育水平的提高。所以我们更应该大力推进就创业指导课程改革,为大学生就创业打好基础,最终实现大学生自主就创业的目标,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参考文献:

[1]蒋庄.深化高校创业教育改革的新举措[J].亚太教育,2016(08):115.

[2]李慧娟.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03):157-159.

[3]胡琨.浅谈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如何提升教学实效[J].科技资讯,2016(31):158-159.

[4]王锦华.浅谈如何完善高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教学[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10):46.

[5]黄云峰,郭宝盛.创业教育视阈下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J].教育前沿,2015(28):274.

创业指导范文4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不断推进,高校毕业学生的人数在不断增加,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更大,为提高社会就业率、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国家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但是学生在创业的前期准备、创业过程中都会面临各种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学生心理,因此建立完善的创业心理咨询机制是提高学生创业的有效措施。进行创业心理咨询案例研究,可以根据创业者的心理问题,而进行的综合性、系统性分析,解决创业者心理问题,帮助创业者提升自己的内在信心,进而为创业者的创业做出指导性的建议与对策。

1 当前学生创业时表现出的心理问题

当前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会因为种种原因而出现心理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创业激情,导致学生创业的失败。常见的问题有焦虑矛盾心理和恐惧心理。

1.1 焦虑矛盾心理

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创业,而一旦学生选择创业后,他们就会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焦虑矛盾的心理,其主要表现在:对于自己决定创业的决策持不肯定态度,害怕自己创业失败,而影响自己的发展前途,比如自己在创业的过程中,必然会丧失很多良好的就业机会,而一旦创业失败,自己寻求更好的就业岗位的机会就会没有,但是如果不创业,又会感觉丧失了自己的个人价值,对此他们就会陷入焦虑矛盾的状态。

1.2 恐惧心理

创业不只是学生实现就业的口号,而是要落实到学生的实际行动上,学生一旦决定创业,他们就要考虑各种内在、外在因素,而这些复杂的因素都足以让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因为学生创业者不仅要面对市场经济的风险,还要接受家庭、学校以及同学的否定、不支持等态度,这些错综复杂的因素都会影响创业者的信心,让他们的内心产生惧怕心理。

本研究以A、B、C三所高校的250名学生作为被调查对象,涵盖不同学科、年级、性别、民族进行了有一定代表性的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99份,回收率为79.6%。(表1)

可以看出,女性、文科、四年级、汉族学生表现出较强的焦虑矛盾心理和恐惧心理。

2 创业心理咨询案例在就业指导中的应用

2.1 创业心理咨询案例在就业指导教学中的应用

一是创业心理咨询案例可以被拿来当作真实的教学教材,这样避免了传统就业指导教学中单一依靠书本知识的弊端,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也加深了学生对创业过程中一些问题的看法;二是通过对创业心理咨询案例的分析,可以让学生们了解到在创业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并且能够根据这些心理问题了解到解决的措施,进而避免自己在以后的创业过程中出现类似的问题。

案例1:A高校大四学生M在几次求职受挫后,表现出逃课、嗜烟、酗酒、易怒等不良表现。就业指导老师主动对其进行心理咨询辅导。首先通过对学生M的专业、年龄、性格、特长进行客观分析,让其客观认清自我,然后帮助学生M进行就业环境评价,找到求职的方向,并鼓励其根据市场需要以及自己专业考取会计证书,以证明自己的能力。很快学生M就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抛弃不良心态及行为,积极进行求职。

2.2 创业心理咨询案例在培养创业者的心理素质品质的应用

创业心理咨询案例就是让创业者在创业过程所存在的心理问题陈列出来,然后经过心理咨询专家的分析与判断后,给出具体的解决措施,这样创业者通过了解相关的心理咨询案例可以对照自己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改正,进而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案例2:B高校大四女生N,学习成绩一贯比较优异,对自己就业期望比较高,但在求职时感受到一定的性别歧视,感到失望、自卑、抑郁,于是主动找到就业指导老师进行心理咨询。老师建议女生N首先参加蹦极极限运动,迅速放松舒缓一下心情。然后通过专业、性格、就业环境分析,建议女生N在求职时着重向人力资源管理和文秘方向。指导老师建议女生N与老师和同学多交流,多参加相关的面试,这样才能有效进行就业和创业,自强而不自卑,自信而不自负,自若而不怒。

另外,创业心理咨询案例可以为制定创业指导政策制度提供借鉴。通过分析创业心理咨询案例可以为创业指导政策的制定者提供创业者容易遇到的问题,进而让政策制定者在制定相关政策时采取有真对性的政策与措施。政策制定者可以在国家层面制定相关政策,通过减免创业者的税收、提供小额贷款等政策,解决创业者的困难,增强创业者的信心。

3 创业心理咨询案例在就业指导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3.1 创业心理咨询案例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创业心理咨询案例是针对具体的创业者的心理问题而建立的解决案例,因此创业心理咨询案例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的创业者的心理辅导,因此在进行就业指导教学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案例进行教学,具体到实际教学中,要注意案例的代表性,不能完全照搬案例内容,同时创业者在对照创业心理咨询案例时也要考虑创业者个体的差异性,每个创业者所处的环境、接受的文化以及思想观念的不同都会影响心理问题的产生,而且即使他们的心理问题表现相似,他们的处理也不一定就相同。

3.2 做好创新心理咨询案例的分析

创业心理咨询案例在就业指导中的重要性,要求做好心理咨询案例的分析工作,做好案例分析工作是保证就业指导方向正确的前提,因为针对创业者具体问题,所做出的判断是解决创业者问题的根本所在,如果连基本的分析工作都没有做好的话,只能会导致解决问题的措施没有任何实效意义,不会在根本上解决创业者的心理问题,也就不能帮助创业者实现创业。

3.3 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机制

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辅导机制是创业心理咨询案例的基础,也是增强创业者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为此高校部门要改变现行的心理咨询服务模式,要把应变型心理咨询服务向发展型心理咨询服务转变,把着力点转向所有大学生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普及心理学常识,指导学生学会心理的自我调试。同时,要将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同职业指导教育有机融合,分阶段、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心理团体讲座与咨询,增加职业心理辅导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在此基础上,对有心理障碍的少数学生进行个别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

创业指导范文5

关键词:创新创业;指导模式;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222-02

目前由于高校扩招、经济增长趋缓等多方面因素,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政府和高校采取多种积极措施推进大学生就业,其中创新与创业教育工作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创新教育,其实质就是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高校必须将创新理念全方位贯穿每一个教学环节,用创新理念指导教学全过程。创业教育则是在普通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以开发受教育者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具有开创个性的创业实践活动教育。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目标同向,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同质,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内容结构相互融合、相辅相成;功能同效。然而,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目标机制存在一定偏差。一些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功利化,将创业作为缓解学生就业压力的权宜之计,这种教育目标机制过于狭隘并缺乏远瞻性。实际调查中,大学生自主创业存在如下问题:学生积极性高但实际创业率较低;科技转化成功率较低;创业社会文化基础与环境薄弱;创业风险较大。因此,高校有必要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工作。本文主要探讨以参与项目和竞赛作为实践手段,以参与基地建设作为实践平台的创新创业指导模式。

一、以参与项目和竞赛作为实践手段

创新创业实践是整个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起中介意义的环节,它为大学生提供了实现自身想法和展现实践能力的基本平台。高校主要通过举办各种科研、设计、开发、创业模拟和竞赛以及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作为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手段。“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扩充为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完成。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创新训练项目是基础,创业训练项目是过渡,创业实践项目是目标。可以兴趣驱动和自主实验为原则开展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开展创业训练计划时引入模拟公司管理模式;实施创业实践计划时配有创业导师并引入孵化器。指导学生参与学科及科技竞赛活动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与实践重要途径之一。“大学生挑战杯”有两项重要赛事,分别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为大学生科技成果提供展现舞台。当前,“挑战杯”科技作品成果社会价值愈来愈高,参赛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与创造性也不断提高,成果质量日益得到专家及社会的认可,并产生了社会价值。然而“挑战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竞赛渗透着浓厚功利色彩,折射出应试教育弊端;竞赛作品学院气浓,成果转化较难;科技创新陷入创业困境。

二、以参与基地建设作为实践平台

由于项目参与式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强调实践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学生通过“干中学”方式实现创新创业意识及技能提高。高校可与政府、企业一道通过大学生创新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大学生创业园的基地建设作为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实践能力。高校可为大学生创立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大学生以团队合作方式进行科研活动并主动参与创新性实践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业和学科竞赛,提高学生基本知识应用能力,促进实践技能提高,培养团队精神;同时提高学生创新能力。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实验,为大学生创建了一个开放式的环境。培养大学生创业思维和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提高自身能力、发掘自身潜力的平台。高校可大力发展校外实习基地,建立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结合的双导师制度,通过校企合作,针对性地选择和实施项目,为大学生提供创业锻炼的场所和机会,提高在校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职业责任感和专业知识学习兴趣,培养面向社会、创新能力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同时为大学生了解市场、熟悉公司基本管理和运作情况提供创业经验。以政府或高校主导的大学生创业园主要帮助和推动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成长,创建有利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环境。政府可提供如下扶持政策:如资助优秀创业项目、支持创业载体建设、提供创业场地扶持、鼓励多渠道融资创业、减免相关税费、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创业指导和培训等。斯坦福大学所在的硅谷就是典型的创业园,通过提供基础商务服务、中介增值服务和资本运作服务等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吸引高校中具有技术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的师生来开拓创业。

本文主要阐述了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指导模式,以参与项目和竞赛作为实践手段中主要讨论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和“挑战杯”大赛。以参与基地建设作为实践平台中主要讨论了大学生创新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大学生创业园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陈伟,钱执强,徐东波.“大学―科技园”联动的创新创业培养模式浅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3(5):51-53.

[2]卢宝臣.创新创业教育视阈下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7):140-141.

[3]许朗,贡意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项目参与式创业教育[J].学术论坛,2011,(9):213-217.

[4]孙晓梅.试论大学生创业基地的功能及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120-122.

[5]郭莉,王菡,王栩楠.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管理模式[J].现代教育技术,2012,22(6):118-121.

[6]徐钦民,张涛.工科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型素质培养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1,14(5):4-6.

[7]丁三青,王希鹏,陈斌.我国高校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与创新教育的实证研究――基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30(1):96-105.

[8]张向明,刘新琼.构建创新创业大平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6):130-132.

[9]韩照祥,朱惠娟,李强.探索多元化实践育人模式培育创新创业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82-84.

创业指导范文6

通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教师讲授书本知识去间接地认识客观世界的,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凸显了教师的主导性,但也导致学生在知识求知过程中的被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掌握自学方法,养成自主学习,自我管理,是现代教育理论所追求的目标。读书指导法的运用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非常有帮助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时,阅读书籍、资料,不仅是学生在校期间一种主要的学习方法,也是人类的一项基本素能,它对学生将来参加工作以后,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有积极的意义,是将来参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读书指导法的建立离不开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和自学能力的提高和运用,离不开学生阅读习惯的形成和分析、归纳、综合能力的提高和运用。在教学中,读书指导法适用于高年级理论与实际联系较密切的科目的学习。

《职业道德与就业创业指导》(下面简称《职业道德》)是一门帮助职校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建立正确的就业与创业观念,提前做好就业或创业的心理、知识和技能准备,帮助他们走上爱岗敬业、自主创业的一门学科。这是一门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给学生人生观、择业观以实际指导的一门学科;也是一门理论知识丰富,实践操作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将书本知识分类、整理、归纳,在介绍完相关定义、分析相应理论基础上,让学生学习并掌握相关理论的作用和意义。学生只是一个装知识的口袋,被动地接受知识,接受老师的教育,学得多悟得少,主动性、积极性得不到发挥和实现。

采用读书指导法来学习《职业道德》,以书本为主,让学生在自学中获得知识;以课外读物为辅,让学生在归纳、比较中开拓视野,分析、综合中得到启迪;以学生身边的案例为补充,让学生从榜样中获得指引,对于学生提高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积极的意义。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读书、读资料中寻找思想的源泉,追求情感与意志的碰撞;在读书、读资料中,学生寻求成功的方法,寻找理念;通过指导学生读书、读资料,帮助学生在学习他人的思想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思想,营建学生自己的精神家园;通过指导学生读书、读资料,让学生踏着成功者的足迹一路前行,找到通向胜利的道路。读书指导法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采集知识、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自学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有利于开拓知识领域,开拓眼界,提高教学效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有兴趣的学习,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读书指导法的运用首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会读书、读资料,爱读书、读资料,愿意看书、看资料。其次,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要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引导学生根据问题进行学习,使学生自主地掌握学习的方向、要求和质量,自主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去实现学习目的。教师在运用读书指导法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科书,启发和辅导学生以自学的形式来学习新授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在运用读书指导法的过程中,要广泛地收集资料,有甄选地运用材料,指定合适的读物,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地提出要求;教师要注重对材料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对学生放任不管,而是要积极指导学生怎么读书,读什么样的书;教会学生如何采集知识,处理信息,运用材料,运用知识,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师在运用读书指导法的过程中,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引导他们掌握朗读、默读、背诵、以及浏览、通读的方法,学会利用读物本身的目录、序言、注释和工具书来帮助理解,要引导学生在做记号、提问题、做眉批、做摘要、写提纲或读书心得中获得启迪和帮助。在读书指导法的运用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读书过程的辅导和跟踪,对于学生在自学教材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和疑难,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读书过程进行指点、帮助解决;同时教师还要经常通过提问、检查作业、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开展讨论来巩固和增强学生读书、读资料的收获,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形成正确的思考方法。

如在介绍“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中的“爱岗敬业、忠于职守”这一内容时,怎样让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定义,该如何做到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呢?单纯的讲授知识,学生从定义上理解,理论上学习,这样的学习只能停留于表面的接受。在讲述这一内容时,我先让学生阅读课本,找到相关定义,然后引用一些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让学生在阅读资料的基础上,分析资料,找到这些先进人物爱岗、勤业、精业、乐业、忠于职守的具体表现。根据相应的教学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在问答、讨论中应用知识、深化理解、完成学习任务,真正懂得青年学生要实现爱岗敬业、忠于职守该如何去做。

阅读,指导,使学生在鲜活的榜样身上找到自己行走的路线,在指导学生阅读撒贝宁的故事中,学生看到了兴趣在职业活动中的作用;从《把贫困吞下去》的刘显波身上,学生们找到了一个创业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阅读中国首批百万富翁李晓华的先进事迹中,学生们理解了创业的成功离不开意力+能力+机遇,明白了成功人士的人格魅力关键还在于他在成功以后奉献社会、奉献他人的意识……在指导学生阅读一个又一个故事中,学生找到了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和方法,树立起正确的职业理想,更新观念,立创业之志,扬创业精神。在一次又一次指导学生读书、读资料的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也感到了课堂中那股隐隐的向上的好学之风,学生们变得爱阅读、爱思考、爱探究了,也爱上这门学科了。《职业道德》的教育变得更贴近学生的实际,走进了学生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