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百年的美丽课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跨越百年的美丽课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跨越百年的美丽课文

跨越百年的美丽课文范文1

   2022《跨越年的美丽》读后感范文

  读《跨越百年的美丽》有感跨越百年风尘,从她的实验室跨进科学的史册,从化学物理的辉煌中绽放的出水芙蓉,一句话便是“成功不是眼泪而是血汗筑成的”坚韧!风云变更,变不了她美丽的人格;岁月流金,流不走她的睿智,她的魅力恰恰因为岁月的久长而熠熠生辉。她,就是玛丽·居里。

  古语云:“自古红颜多薄命”,君不见西施、玉环都在风华正茂之年零落于尘,空留下一段传闻,几声慨叹。可居里夫人的美丽换来了科学革命的新,青春托出的一条条科学定律映照在她白皙的脸庞上。“长恨春归无觉出,不知转入此中来”,她跨越百年的美丽催生出了科学革命的长卷,字里行间闪耀着放射物质镭的光辉。

  居里夫人有着引人注目的红颜美貌,以至她的闺中密友需要用伞柄赶走那些追慕她的人,可她靠的不是这个,而是对理想的追求,所以,她的美是历久弥新的;居里夫人也赢得了无数的崇拜和敬意,人们用诗歌赞美她,媒体大篇幅报道她,可她不为所乱。爱因斯坦说:“在所有世界著名人物中,她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冲宠坏的。”不求名利,不为赞扬,不怕挫折,自由简单地驾驭着自我的生命之舟,一如既往地驶向科学的彼岸,“不为物喜,不以己悲”,这是何等坦荡的胸怀。

  本来,她完全能够享用镭带来的丰润财富,腰缠万贯。可她偏偏独上高楼,丝毫不为财富所动心,毅然决然地放下了专利权。她的放下,使得百年后的这天,人们还在传颂着关于三克镭的感人故事。“科学是全人类的”,这是她对人们的回答,穷困使她的生活窘迫,可她的内心世界是充实丰裕的。孔子说过:“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应对着跨越百年的美丽,我由衷地体会到什么是“贤”的内涵,不得不由衷的感慨:“贤哉,居里夫人!”

  2022《跨越百年的美丽》读后感范文

  “所有的著名的人在世界上,居里夫人是唯一不著名宠坏了的人。”这是居里夫人的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的评估。在这个文本阅读“多美的一个世纪”之后,我觉得是。

  这篇阅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居里夫人的经历。她发现了镭,并成为世界第一位中国登上一个法国社会科学院的女子。但她视名利如粪土,因为她没有重视的是科学。让我记忆更加深刻的是居里夫人进行提炼镭的那一段。“三年又九个月”、“成吨”、“0.1克”,这些信息数据,让我深深体会感受到我们这位学生女子的坚强与执着,还有她的美丽。

  正是居里夫人这种可贵的性格,让她能够为着自己的目标而不断地工作。她的科学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我被她的执着深深地打动了。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有自己这种教育执着、坚持人民不懈的精神。我不禁开始回忆起之前那次军训。暑假后,我们就开营,还是一个骄阳似火。我与其他同学都是一样,在操场上,顶着烈日站军姿。汗溢出来,流过脸边,滴进耳朵,浸湿之后衣服。总感觉脸怪痒的,想挠一挠。心中没有犹豫着:是打报告呢,还是需要坚持学习一会儿?正想达到脱口而出的“报告”,最终发展还是可以被我咽进了肚中。军训活动过后,我也明白了:坚持问题就是中国胜利。

  居里夫人在研究时,镭射线也让她眼花耳鸣,浑身乏力。但她并未因此而放弃,只是默默地工作,直到离开人世。这样一位献身科学、执着追求的女子,难道不是最美丽的吗?

  2022《跨越百年的美丽》读后感范文

  温暖春风吹通过。我在温暖的阳光下拿着中国的书,静静地阅读“多漂亮的一个世纪。”

  这篇论文文章主要讲的是法国著名社会科学家居里夫人就是为了可以提炼出纯净的镭,日夜研究工作,作文不辞辛苦,整日在烟熏火燎的地方政府工作。在工作进行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她的肌体,她最后我们光荣离世。

  读到这里,我的心情不是五味杂陈吗?就在她发现镭的那一刻,居里夫人可以用她聪明的脑袋为镭专利,并赚取很好的利润来补贴一个不太富有的家庭。但在金钱和奉献的艰难选择面前,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奉献,这是多么坚强的意志力啊!后来,居里夫人告诉她的朋友,她缺少一克镭。为什么她的朋友不惊讶?她获得了十个奖项,十六个奖牌,107个荣誉称号,两个诺贝尔奖!要知道,诺贝尔奖是至高无上的荣耀!许多人永远不会改变。但她把名利当成了土,把所有的奖金都给祖国,把奖牌给女儿玩,这是多么强烈的奉献和爱国啊!

跨越百年的美丽课文范文2

今天,我津津有味的把《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课文读了一遍。居里夫人的人格与精神的美丽,使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居里夫人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科学事业,尽管她遭受了无数次的失败,但是,居里夫人并没有叫过苦。而是继续坚持下去,最后,放射性元素——镭。居里夫人原本可以躺在任何一个大奖上尽情的享受,但居里夫人视名利如粪土,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

居里夫人的精神可真是难能可贵啊!她的坚持不懈,她的坚定不阿,她的纯洁是多么值得世人去钦佩啊!尽管居里夫人遭受了无数次的失败,可她并不放弃,而是继续坚持下去。最终,发现了轰动全世界的放射性元素——镭。居里夫人把她的一生都投入到了科学事业中。她从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变成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最后成为了科学史上的一块永远的里程碑。而她本可以躺在任何一个大奖和名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视钱财为身外物,把自己的所有的奖金都捐赠给了战争中的法国,把自己所得的奖牌甚至是表示最高荣誉的奖牌都给了自己6岁的女儿来当玩具。她的精神与人格不仅仅被爱因斯坦,不仅仅被整个法国所钦佩,而是被世人所钦佩啊!

读完了这篇文章,我羞愧得无地自容。因为,我不像居里夫人一样具有坚毅的性格。记得有一次,我正在家中做作业,我被一道数学题所难道了。我绞尽脑汁去思考这个问题,可就是想不出个头绪来。我一直坚持想了十五分钟,可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最后,我放弃了,我打电话去问同学答案。想起这个,我还真是惭愧不已啊!居里夫人花了三年又九个月的时间才发现了0.1的镭,但是居里夫人从来就没有放弃过,而是继续坚持下去。而我却连短短的15分钟也坚持不住。我与居里夫人对照起来,还真是天壤之别啊!

居里夫人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要学习她那种坚定、刚毅,有执着、远大的追求的精神。我要努力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对祖国有贡献的人。

跨越百年的美丽课文范文3

1 导学案问题的设计必须适应各类型的学生

新课程改革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正在成长的人,学生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而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要站在“为了每一个学生”的高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比如:学生的认知方面、兴趣爱好、性格差异等等,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问题,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积极探究,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也就是说,导学案中设计的问题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要让学生经过自主、合作、探究,基本上达到可以把问题解决。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特别是那些学习差的学生,树立了他们学习的信心。

2 导学案的问题设计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老师倘若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迫切的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充分地调动起来,学习的效率也就会提高。比如,对于比较难理解的课文,上课之前讲一个相关的故事引入主题,就能激发起学生们求知的欲望。

3 导学案的问题设计要留给学生探究的空间

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还不能成熟,但他们思维活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考虑到给学生以足够的探究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散思维,活跃思维,以便学生客观全面的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比如《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从文中居里夫人的四个美,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各式各样的美丽。学生们各抒己见,滔滔不绝,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自主、合作的交流中,思维相互交锋、碰撞,收获很大。

4 导学案的问题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跨越百年的美丽课文范文4

各位参评老师在课堂上挥洒自如、游刃有余,让人钦佩。听他们讲课,那真是一份享受。细细品味,他们的风格虽然迥异,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全身心地投入,用满腔的激情在课堂上掀起滚滚浪潮。

这次活动既是对温儒敏教授《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五种偏向》和吴忠豪教授《期待“教课文”朝向“教语文”的美丽转身》的深刻解读,又是对如何教语出了引领和示范,使大家在研修后对语文教学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领悟,是一场及时雨。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对一堂好的语文课的评价有过这样的观点,他说:“评课就是嚼课,好课必能嚼出好味。”“我觉得好课得有好味,一堂好的语文课得有‘三味’。第一味是‘语文味’;第二味是‘人情味’;第三味是‘书卷味’。”现在笔者尝试套用这“三味”和大家交流一下听课体会。

一、巧借方法,彰显语文味

“一堂好的语文课,首先得有‘语文味’。语文味越浓,课就越好。语文课的最大问题不是怎么教的问题,而是教什么的问题。”“‘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语文味所指的就是‘这个味’。”

夏老师的《跨越百年的美丽》这堂课的语文味主要表现在 “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她重点让学生体会居里夫人对科学执着追求的精神。通过男女声合作读居里夫人和其他人的做法不同,让学生体会到对比写作方法的好处。抓住“终日”“烟熏火燎”,让学生感受到咬文嚼字的魅力。在品读“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中,夏老师引导学生抓住成吨和0.1克这组对比悬殊的关键词,将对比写作方法再一次巩固,并指导学生用咬文嚼字的方法去品读句子。

岳老师的《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的语文味主要表现在“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文章所表达的观点,一语中的,“以后写演讲稿时就可以这样写”体会演讲稿的结构。再紧紧抓住演讲稿的目的是打动听众,让学生找出最能打动自己的那一段,让学生在读与想、体会与理解之间,一步一步地理解了演讲稿这种文体。同时,引导学生积累重点段,总结出本文比喻、拟人及反复的写作手法,最后,让学生运用这些手法写出自己的心声,让双基训练落到实处。

谷老师在《冬阳、童年、骆驼队》中的“自主学习反思卡”让学生学习有的放矢。在预习中解决生字词和理清文章脉络,无疑为课堂教学减轻了负担。抓住文章讲的四件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讨论。看似教师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但手中的那根“风筝线”却攥得紧紧的。平时总怕学生预习课文时遗漏需要预习的内容,谷老师的自主学习反思卡轻松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自己把预习的成果反馈在卡片上,不仅教会了学生课文,更教会了学生怎样学课文。

二、适度煽情,悟出人情味

“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得有‘人情味’。这里的‘人情味’主要是指语文课要注重情感熏陶、价值引领、要以人为本,对学生要尊重其人格、赏识其个性……”而这“人情味”要通过“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来展现。

夏老师在引导学生借助文本感受人物精神之美的同时,引导学生掌握“抓关键词、联系实际、联系上下文、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句子的方法,读中感悟,读中悟情。体会由四个“变成”组成的排比句,通过教师的引读、分批学生的朗读体会排比句内在的逻辑关系,通过分组递加的方法朗读,声音的渐强效果很有震撼力。在课的结尾处点出这种美丽是跨越百年、千年的、万年的,是一份永恒的美丽。这种高贵品质难道不是一种美吗?“美丽”的含义挖掘出来了,人生的价值铭刻学生心中。

岳老师从资料的补充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热爱非比寻常,尤其是“春天是大地怀孕的季节,印第安人在这个季节不穿鞋子,怕伤害了大地母亲娇嫩的皮肤”,这样的资料补充让学生明白了他们对土地的感情,是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相比的;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明白了为什么这样热爱土地却又把他们转让出去,因为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离开就是热爱”。让这份悲伤的深情深深地感染着学生。另一方面,体现课文主旨的语句“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反复出现,产生一咏三叹的表达效果,通过配乐并不同形式地读,使主题深化,而且强化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当谷老师出示那《城南旧事》片段时,学生们不仅仅是在看,而是在内化一个个细细的瞬间。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又反复吟诵的“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这如一个不断往复呈现的旋律主题,覆盖了课堂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笑谈趣事中,品悟“一去不返”的无奈和伤感。尤其是最后“听听‘林海音’的心声”的那段配乐录音,使学生的情绪和文本的情绪到达了水融的地步,这时,学生的朗读入情入境,将课堂推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

三、简约大气,秀出书卷味

一堂好的语文课,最好还能有点‘书卷味’。有‘书卷味’的语文课,初听时可能不觉得怎样,但往往越嚼越有味道。有‘书卷味’的语文课,充满浓浓的文化气息,内含丰厚的文化底蕴;儒雅、从容、含蓄、纯正;常常灵气勃发、灵光闪现,或在教学设计上别出心裁、或在文本感悟上独具慧眼、或在课堂操作上另辟蹊径。总之,有‘书卷味’的语文课是大有嚼头的语文课。

跨越百年的美丽课文范文5

特色坊:另辟蹊径,在“美丽”上大做文章

课文由“美丽”开始,又由“美丽”结束,全文共有十处点到“美丽”。 作者通过生活中的细节,展示了“美丽”的丰富内涵:拥有美丽,但不为美形所累,并且为了信念甘愿让酸碱啃噬柔美的双手,让呛人的烟气吹皱她秀美的额头,把自己的青春“换位到了科学的教科书里,换位到了人类文化的史册里”,从而实现“跨越百年的美丽”。

凝思亭:巧用手法,在“伟大”上做足做实

居里夫人的超凡脱俗,在于她抛开美貌而走向永恒。作者为了把她的“伟大”做足做实,运用了以下写人技巧:

一、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丰富了人物形象。

1.正面描写要言不烦。“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而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则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作者描写居里夫人的出场只写了她的裙子、脸庞和眼睛,但是一个坚毅睿智的形象却已鲜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2.侧面烘托简约传神。为了刻画居里夫人的美丽和心志坚定的特点,作者还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如“男学生为了能更多地看她一眼,或有幸凑上去说几句话,常常挤在教室外的走廊里”,她的女友甚至不得不用伞柄赶走这些追慕者。她身上永远裹着一层冰霜的铠甲,凛然使“那些‘追星族’不敢靠近”。

二、类比对比互相映衬,打破了时空的界限。

1.类比。文章由伦琴写到贝克勒尔,告诉我们“关于放射性的发现,居里夫人并不是第一人,但她是关键的一人”。拿中国人熟知的宋玉、范仲淹苦读的故事作类比,告诉我们“而在地球那一边的法国,一个波兰女子也这样心静,这样执着,这样地耐得苦寒。她以25岁青春难再的妙龄,面对追者如潮而不心动”,让我们一下就能体会到居里夫人的那份执著;还用了斯佗夫人写《汤姆叔叔的小屋》引发了一场解放黑奴的大革命来类比居里夫人发现镭引发了一场科学大革命,以突出居里夫人对人类的巨大贡献;最后穿插诸葛亮、的事例,意在说明真正伟大的人是那些在巨大荣誉面前仍甘于平淡、保持谦逊品质的人,居里夫人就是这样一位挺立在智慧高地的伟人。

2.对比。文中拿女儿成绩下降是因为“上课总用铅笔杆做她的卷卷头”与居里夫人为了学习不受漂亮的干扰“故意把一头金发剪得很短”相对比,告诉女孩“美对人来说是一种附加,就像格律对诗词也是一种附加”,从而突出美人难为,而居里夫人有大志大求,为人表率。

三、引用名言颂扬其德,加深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旁征博引大量中外名人故事和名言,不仅拓宽了文章的内容层面,而且将居里夫人的伟大及蕴涵的哲理表现得淋漓尽致。引用坡《前赤壁赋》里的名句,强调了居里夫人科学发现的价值和人生“得到的永恒”的哲理;引用爱因斯坦的名言,表达了对居里夫人人格魅力的肯定与赞美。

另外,文章还运用了其他一些写人的技巧:叙议结合,在记叙中穿插自己的议论,直接表明自己的看法;改变叙述的顺序,有插叙、倒叙等,使表达方式更丰富,时间交错感增强;抓住一些经典的细节作为突破口,深掘人物的内在世界;思路缜密,语言的现实针对性强……

语言秀:精选音符,奏响人生灿烂的华章

“梁衡的散文,追求较高的境界,讲究谋篇布局,炼字造句,是惨淡经营结出的硕果”,所以读梁衡的文章,不仅要读他的写作思路、结构框架,而且要品一品他的语言味道,学一学他的语言技巧,下面我们就来通过推敲文中的重要词句来感受作者的措辞之妙。

一、妙用副词,凸显人格魅力。

“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句中的副词“可能”,意思是说也许能从这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出镭,也许还提炼不出,居里夫人的工作也许可能成功,但也有可能他的心血全都白费,从这里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科学研究的艰辛,感受到了居里夫人对科学研究的执著追求和不懈努力,她明明知道研究有可能失败,但她决不放弃,从而很好地体现了居里夫人坚韧不拔、不怕失败的优秀品质;又如“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副词“所有”,说明范围之大,副词“唯一”,说明除此之外没有第二个,两相结合,突出了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精神的可贵,盛誉之下,人往往难以把握自己,但她却能淡然处之,一如既往地默默钻研,这正展示了她独特的人格力量。

二、镶嵌数词,回放人物精神。

作者十分注意遣词用字的准确和贴切,数词的大量使用,使文章具有极强的说服力。“终于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三年又九个月”,时间之长,“0.1克”,数量之小,一“长”一“小”既说明了镭的来之不易,又再现了居里夫人对科学事业的坚定信念和执著追求;还有“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这些数词,真实地告诉人们居里夫人对人类做出了多么大的贡献。

三、使用叠字,充满诗情画意。

叠字的使用,不但传神地描摹出眼前的景象,富有艺术表现力,而且使文气舒展,给人音韵和谐、节奏鲜明的美感。如“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一锅一锅”如在眼前,连续不断。此外还有他们“淡淡”地生活、“静静”地思考、“默默”地工作、容貌在“悄悄”地隐退、排除干扰并终生如一是“很难很难”的等等,比比皆是,独具匠心。

跨越百年的美丽课文范文6

关键词:写作 阅读 提升

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贫乏,知识面狭窄,语言积累不丰厚,使许多学生一遇到作文就抓耳挠腮,笔杆似有千斤重,半天也挤不出一个字来。那么如何才能丰富学生的语言呢?“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告诉我们写好文章必须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丰厚了,才有可能文思如泉、笔下生花。看来,有效的课内外阅读可以成为学生写作水平飞跃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漫步课外阅读,积累写作语言。

(一)让兴趣成为课外阅读最好的老师

课堂上的阅读,因为有了教师的精心引导、耐心督促,学生能保持学习的热情,持久的关注。而课外的阅读,由于教师的无暇顾及等原因,学生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很好地坚持。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兴趣点,不露声色地把学生引入到自主阅读中去。如根据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就从听故事、说故事、读故事开始。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但不要把故事讲完,在学生急于知道故事结局时,告诉学生这故事就在哪一本书中,鼓励学生自己去阅读。这是一个被证实的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还可以把教室环境布置得富有书香气息,张贴一些有关读书益处的名人名言,像凯勒的“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岸。”等。同时建立班级图书角,及时更换其中的图书,引导学生之间相互借阅,交换阅读,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

(二)让积累成为课外阅读最好的收获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将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词语,描写山川河流、自然百态的词语……以及成语、谚语、歇后语等抄写下来;将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如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等摘录下来。这样,学生既可以学习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进行联想和想象的,还可以学习作者是如何思考生活,认识生活的。

“量”的积累。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小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

习惯的培养。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三)让练笔成为写作最好的平台

丰富的积累,大量的课外知识,为学生的写作储备了足够的“资金”。要使阅读得于升华,还得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勤加练笔。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渐加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理解,所以读完一本课外读物或是一个故事,往往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时,教师要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所见、所思、所想用笔头倾泻出来。

二、流连课内阅读,掌握写作形式。

由于课外的阅读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线,教师的指导只能起到点到的作用。所以课内阅读教学中,教师就责无旁贷地要关注文本的语言形式,立足于语言本身,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把握语言的表现形式,融入最基本的写作知识,使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立意、选材、安排层次结构好遣词造句的。

(一)慧眼识珠,精心选择

文本的语言表现形式方面,我们应该教会学生什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择。

1.精妙传神的字眼、内蕴丰富的词句

从语言文字的细节入手,一个字、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符号,反复推敲斟酌,咬进文字的深层,嚼出文字的真味。用朱自清的话说,就是 “体会那微妙的咬嚼的味儿。”薛老师教学《爱如茉莉》抓住一个“探”让学生明白一切景语皆情语。让学生深深体会到用词的生动、准确。可以说,一词入口,百味皆生。有些词语,孤立地看,平淡无奇,但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下子变得别有情趣,境界大异。抓住这样的字词细细品味,既能品出浓浓的语文味,又能品出淳厚的人文味。学生在自己习作时才会尝试运用。

2.典范的、优美的句式、语段

一、二年级要重点关注优美的词语、典型的句式;三年级要重点关注典型的语段;中高年级要关注文本的细节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心理描写等等。如《桂林山水》一课,应重点选取描写桂林水和山的两段话,让学生仔细品读,反复朗读,体会个中真味。因为这两段话所表达的形式和蕴含的情感都很丰富,方式又不同。让学生掌握了表达形式后,迁移写一写家乡的山和家乡的水,就有很好的收获。《尊严》一课就要选取其中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及动作描写等。

3.精巧的构思、谋篇布局

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应尤为关注篇章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给学生“类”的积累。也就是注重文体,从文体特点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和积累。俞老师在上《寓言两则》,从寓言的共同特点出发两篇整合来教。引导学生懂得:寓言的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道理,都是格言式结尾。

《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别有意味。为什么说这是跨越百年的美丽?难道它仅仅只跨越百年吗?它既讲述了事实,同时也凸显出居里夫人身上那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科学精神。这篇文章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如何选材:几件事情看起来和题目关系不大,但实际有着隐含的内在关系。

(二)巧妙设计,灵活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形式,有一个由理解、领悟到积累一定的言语图式再到运用的过程,不是在课堂上专门给学生总结、概括写作方法,机械地“告诉”,而是把言语内容的理解和言语形式的运用有机地融合。《珍珠鸟》一文的开头是“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冰心评价:开头“真好”读着带劲,结尾一句体会有味。学完全文后让学生用“真好!”为开头写一段话。

当然,我们还得要杜绝另一种极端现象的出现,切不可因为语言积累重视表现形式的积累就专门去搞一些语法、逻辑的分析讲解,应当在阅读教学中择其精要,抓住“基本的”,有计划、有步骤,科学地引领学生去揣摩、去体会、去感悟,适可而止,不求面面俱到。

参考文献:

[1]巢宗祺,雷实,等.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湖北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