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贾元春之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贾元春之死范文1
各位奋斗在寿险战线上的伙伴和家属朋友们:
金狗纳福,万象更新,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太平洋保险公司个险部代表全体职工向你们及其家属致以诚挚的问候和最美好的祝愿,祝愿大家:辞旧迎新喜洋洋,家家幸福添吉祥。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同心协力,辛苦奋战的一年,这一年,我们的伙伴们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也得到了收获和成长,我们知道,长久以来,我们太保的工作都得到了你们宝贵的支持和帮助,没有你们的默默支持和无私奉献,就没有太保的发展和壮大,在这里,对所有兄弟姐妹们道一声,你们辛苦了!
寿险行业,是一个为大家送保障、送幸福的职业;寿险行业,也是一个辛苦操劳的待业。为了给千家万户送去关爱,你们放弃了和家人团聚的时间,正是你们的理解,我们的业务伙伴才能在寿险之路上越走越好,给更多的人带去福音,这些,都让我们倍加感动和引以为荣,也会让我们永远铭记在心。
贾元春之死范文2
[关键词] 原发性青春期痛经;当归四逆汤加味;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 R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8(c)-073-01
原发性青春期痛经是指生殖系统没有明显器质性病变,在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是青春期少女与未生育青年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1]。笔者于2003~2007年采用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原发性青春期痛经26例,并设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收到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2例患者均为我院2003~2007年门诊就诊的未婚女性,按照编号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22岁,平均19.2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6年,平均2.2年;疼痛轻重分级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重度9例,中度10例,轻度7例。对照组26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23岁,平均19.8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7年,平均2.5年;疼痛轻重分级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重度8例,中度12例,轻度6例。两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①经期或经行前后小腹疼痛,痛及腰骶,甚至晕厥,呈周期性发作;②好发于青年未婚女性;③排除盆腔器质性病变所致腹痛;④伴有喜按、得热则舒、经色暗淡、小便清长、脉细沉、苔白润等寒凝胞中之象[3]。
1.3 方法
1.3.1 对照组对症治疗,下腹部放置热水袋,氟灭酸片200 mg,3次/d,口服;消炎痛片25 mg,3次/d,口服。
1.3.2 治疗组中药当归四逆汤加味:当归12 g、桂枝9 g、芍药9 g、细辛6 g、通草10 g、川芎10 g、丹皮8 g、艾叶8 g、香附8 g、甘草8 g、大枣8枚,临证加减用药。如伴胸胁作胀加柴胡8 g;面色无华加人参8 g、黄芪10 g等,1剂/d,每剂煎2次,每次加水500 ml,煎出药液200 ml左右,早晚2次服用,两组均给予月经前6 d开始治疗,直至月经来潮第1天停止,连用6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
1.4 疗效观察
评定标准:根据《临床疾病诊断治愈好转标准》拟定。治愈:经期腹痛症状消失;显效:经期腹痛症状基本消失;有效:经期腹痛症状未消失,但较前减轻;无效:经期腹痛症状未消失,较前无变化。全部病例连用6个月经周期后进行评分,统计学处理采用?字2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6个月经周期后,疗效见表1。两组总显效率分别为92.31%、69.26%,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
表 1 两组6个月经周期后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原发性青春期痛经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现代医学证实其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关,前列腺素刺激子宫平滑肌过度收缩,造成子宫宫腔压力升高,子宫平滑肌缺血低氧,刺激盆底神经原纤维产生疼痛,另外还受神经、精神因素、个体差异的影响。青春期少女生活多无规律,常衣着单薄,喜食生冷,易发生原发性痛经[1]。中医学认为,青春期痛经的病因主要是情志所伤、起居不慎、六所伤导致冲任瘀阻或寒凝经脉,使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阻,以致不通则痛,或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病位在冲任、胞宫[3]。在治疗上,西医一般采用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口服避孕药等对症治疗,经过治疗虽能缓解疼痛,但有一定的副作用,且易复发,远期疗效不理想。中医治疗必求于本,针对痛经的寒与瘀,以温经散寒、祛瘀止痛为原则,当归四逆汤中桂枝、细辛、艾叶、通草温暖胞宫,温通血脉,祛除寒邪,当归、川芎、丹皮补血活血、祛瘀止痛,香附、芍药舒肝行气养血和营止痛,甘草、大枣为使补脾气,而调诸药,诸药合用,温而补躁,补而不滞,共奏温经通脉祛瘀止痛之效。臧金霞[4]用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痛经35例,2周为一疗程,有效率为100%,黄艳辉等[5]用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取得良好疗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香附能使子宫平滑肌松弛,收缩力减弱;白芍能对抗催产素引起的收缩;桂枝能使血管扩张,有镇静、止痛作用;川芎有改善微循环、解痉止痛作用,艾叶有抑菌、扩张平滑肌、兴奋子宫作用等[6]。因此,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原发性青春期痛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郑怀美.妇产科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45-34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263-366.
[3]罗元恺.中医妇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53-56.
[4]臧金霞.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痛经35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21(2):64-65.
[5]黄艳辉,梁雪芳,林秀华.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6):768-769.
[6]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11.
贾元春之死范文3
关键词: 《红楼梦》 贾政 贾宝玉 角色期待
一、前言
“角色”这个词,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交往中所应保持的某种身份特性。由于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是在多维的、多层次的关系网中生活,在不同的场合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当一个人出现在某个场合时,别人就会对他抱有某种具体的角色期待,期待他按照角色规范的要求行事,说符合角色身份的话。[1]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扮演各类角色――父亲、儿子、情人、老师等,有人能够在各类角色中转换自如,有人却应付不来,不但无法成为别人眼中满意的角色扮演者,甚至无法满足自己内心对自己的角色要求,成为生活中的失败者。
《红楼梦》中贾政与贾宝玉父子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对父子。贾政正经,有使命感,端正方直;宝玉来历不凡,对女子深情体贴,他们都有别于贾府中的贾敬、贾珍、贾琏、贾环、贾蓉等“皮肤滥”的蠢物,但他们父子之间却是疏离的,互相不能认同。贾政对宝玉是期望过高却又粗暴教育,宝玉对贾政是拼命躲避,彻底逃离,无法相互理解与沟通,终以悲剧告终。
二、无能又无奈的贾政
1.贾政的严父角色是中国传统父亲角色的习惯定位。
在中国封建家长制的家庭制度中,父亲的形象总是刻意以刚性形象展现。“敬父莫如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2]等教条,就充分体现了封建礼教对父性的推崇,父亲们总是试图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在孩子身上,传统观念中的“钢铁男人”、“大男人”“严父慈母”等角色定位使得父亲们大多变得刻板、教条、严肃而威严,甚至严酷与专横。
贾政是十八世纪的封建家长,在以理杀人的程朱理学仍主宰着人们的思想言行的背景下,君臣、父子、男女、尊卑、长幼变成了绝对的隶从和相尊的关系。贾政作为当时封建王朝正统派的官僚,身处在这个被儒家文化的伦理道德观念所涵盖的社会之中,他的角色行为必然会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
按照正统思想的要求,贾政必须是严父,他的亲情只能为封建纲常所替代。元春好不容易回家省亲,但做父亲的贾政连见亲生女儿一面都不可能,有话也必须像臣子对皇帝那样启奏,而且只能一个在帘外,一个在帘内。贾政尽管正统,但在向元妃启奏时也是眼中含泪,在喜庆中伴随的却是骨肉不能接近的痛苦。滔天富贵背后却是个性自由和骨肉亲情的丧失,这也就不难理解贾政为什么总是对宝玉那么无法理解与宽容,动辄斥骂的原因了。
2.贾政的家族核心管理者的角色是被迫的,最后成了“虚摆设”。
在宁、荣两府贾氏大家族中,宁国公居长,因此在辈分上,应以贾敬为尊。但贾敬一心求道修炼,不与家人来往,将世袭爵位让给了儿子贾珍,加上荣国公遗孀贾母还健在,使得荣府成了贾氏家族的中心。在荣国府中,贾赦居长,并世袭了官爵,因而贾政应以兄长贾赦为尊。然而贾母偏疼小儿子,跟贾政在一起生活,而且贾政子孙众多,嫡庶共出了三子二女一孙,长女元春还入选凤藻宫,加封贤德妃,是整个贾氏家族的荣耀。二子宝玉衔玉而诞,来历不凡,且面貌酷肖贾母的丈夫贾代善,成了贾母的心尖子。众多外因使得贾政在家族中的地位陡然升高,被架到了贾家的“舞台”中心。不仅荣府声势超过宁府,就是兄长贾赦在贾政面前也显得矮了三分。但这些是外在因素使然,并非贾政的才能所致。所以在管理家政时,贾赦并不合作,贾珍等子侄辈也不配合,贾政在贾家实际是有名无实的“虚摆设”。在内被王夫人、王熙凤架空,在外被贾赦、贾珍等刻意忽视。“虽则贾政训子有方,治家有法,一则族大人多,照管不到这些;二则现任族长乃是贾珍,彼乃宁府长孙,又现袭职,凡族中事,自有他掌管;三则公私冗杂,且素性潇洒,不以俗务为要,每公暇之时,不过看书着棋而已,馀事多不介意”(第4回)。[3]贾政对家事是时时挂怀的。如贾珍要用薛蟠提供的“纹若槟榔,味若檀麝”的高级樯木给秦氏入殓,贾政就劝告他:“此物恐非常人可享者,殓以上等杉木也就是了。”(第13回)可惜贾珍不听。小说第79回贾赦作主将女儿迎春嫁给“中山狼”孙绍祖时,贾母虽然心中“不十分称意”,但因为是迎春的亲父主张,“何必出头多事”,便放手不管。而贾政却“深恶孙家”,“因此倒劝谏过两次”,如果贾赦能听贾政一句话,迎春也不至于“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了。荣国府里的坏事,譬如抄检大观园、撵晴雯、放高利贷、讹人家的古扇等,都和贾政没有什么关系;金哥、鲍二家的、尤二姐等人之死,也都与贾政无关。可见,贾政虽是一个正直的、有善恶标准的人,可惜手里没实权,身边的几个清客詹光(沾光)、单聘仁(善骗人)之流又都是些无能之辈,他欣赏的贾雨村也是个见利忘义的小人。因此,做不得主的贾政只好假装潇洒,无奈放权,成了“虚摆设”,贾政――假管正事尔。
3.贾政把自己定位为贾宝玉的改造者,却无力教子。
贾政的堂兄贾敬是终日只晓得炼丹求道,不问世事,“只在都中城外和那些道士们胡羼”(第2回),最终“吞金服砂,烧胀而殁”(第63回)。其兄长贾赦袭着官,“如今上了年纪”,依然“左一个小老婆右一个小老婆放在屋里”(第46回)。贾敬之子,现任族长贾珍,“只一味的高乐不了”,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没有人敢来管他(第2回)”,和儿媳秦可卿有“扒灰”之实,和儿子贾蓉还“素有聚~之诮”(第64回)。子侄辈的贾蓉和贾琏等人也都和贾珍、贾赦一样都是“皮肤滥”的蠢物。贾家男人的堕落与不堪让素以“继业”为己任的贾政感到了家族的使命感,他也是贾府中唯一早早感受到盛世悲音的人,在第22回“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中,贾政已有了大厦将倾的危机感,并“翻来覆去竟难成寐,不由伤悲感慨”,加上贾政的长子贾珠早逝,三儿子贾环又猥琐不堪大任。二儿子贾宝玉衔玉而诞,给整个家族注入了强心剂,也使贾政骤然感到自己肩上的重任,对宝玉的期待也骤然加重。所以在诸事上无奈的贾政在教育宝玉之事上用力最深,用情最切,可宝玉却让贾政大失所望。一岁抓周时“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那些脂粉钗环抓来。政老爹便大怒了,说:‘将来酒色之徒耳!’因此便大不喜悦”(第2回)。贾政的“怒”暴露了内心的焦躁,和对宝玉成长为合格继承人的强烈期待。为了扶正这棵幼苗,贾政板起面孔,开始诉诸暴力――言语暴力与身体暴力,对宝玉动辄呵斥、嘲讽、谩骂。当宝玉把“上学”的决定禀报他时,贾政竟“冷笑道:‘你如果再提上学两个字,连我也羞死了。依我的话,你竟顽你的去是正理。仔细站脏了我的地,靠脏了我的门!’”(第9回)贾政挂在嘴边的常是“作孽的畜牲!”“无知的孽障!”“叉出去!”等语,使得宝玉一见贾政,便如“避猫鼠儿一般”,一听到贾政叫唤,心中就“不觉打了个焦雷”,父子见面成了宝玉最痛苦的事,父子亲情彻底断绝。在第17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回中,因宝玉的“歪才”,贾政在众人面前大有面子,是全书中他笑得最多、最开心的一回。但贾政还是不忘“冷笑”(1次)、“喝道”(1次)、“断喝”(1次)。可见,贾政已过分偏爱自己严父的角色,不能自拔了。在第19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中,袭人劝宝玉:“你真喜读书也罢,不喜也罢,只是在老爷跟前或在别人跟前,你别只管批驳诮谤,只做出个喜读书的样子来,也教老爷少生些气,在人前也好说嘴。他心里想着,我家代代读书,只从有了你,不承望你不喜读书,已经在他心里又气又愧了。而且背前背后乱说那些混话,凡读书上进的人,你就起个名叫做‘禄蠹’;又说只除‘明明德’外无书,都是前人自己不能解圣人之书,便另出主意,混编纂出来的。这些话,怎么怨得老爷不气,不时时打你?教别人怎么想你!”善解人意的袭人把父子两人的矛盾看得清清楚楚:宝玉的不读书上进,诽谤圣贤书,让贾政的期待落空,所以又急又恼,时时敲打宝玉。第33回宝玉挨打使父子的矛盾升到了顶点。琪官儿事件与金钏儿事件是对贾政的毁灭性打击,对宝玉失望已极的贾政丧失了理性,将“上辱先人”,并“祸及于我”的宝玉一顿暴打。可挨打后宝玉却说:“就便是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第34回)完全体会不到贾政的一片苦心。之后的宝玉未见收敛,反变本加厉,在贾母的庇护下更加懒于读书上进,还学会了与父亲智斗:在赵姨娘房中安插了“密探”小鹊;晴雯还敢谎报军情,谎称有人从墙头跳下,吓病了宝玉等(第73回)。这场父子之间的尖锐的矛盾冲突,以贾政的彻底失败告终。第37回贾政外放出京做学差后,就彻底退出了贾家的政治中心。再次回京后的贾政,从第71回开始到第78回,贾宝玉完成《O词》,无能也无奈的贾政已对贾宝玉的生存状态开始被迫认同、妥协了。这种妥协既是“年迈,名利大灰”的老年贾政的真实心理写照,又是对自己无能教子角色的默认。
三、被迫叛逆的宝玉
1.特殊教育环境造就了贾宝玉特殊的性别角色意识。
因长相酷似祖父,加上衔玉而诞,贾家老祖宗贾母对他另眼相看,自小放在身边养育,宠溺有加,且“自幼姊妹丛中长大,亲姊妹有元春、探春,伯叔的迎春、惜春,亲戚中又有史湘云、林黛玉、薛宝钗等诸人。他便料定,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华,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因有这个呆念在心,把一切男子都看成混沌浊物,可有可无……弟兄之间不过尽其大概的情理就罢了,并不想自己是丈夫,须要为子弟之表率”(第20回)。
贾母的保护和母亲王夫人、皇妃姐姐元春的宠爱,使得宝玉自小就生活在众多女性织就的保护网下,满眼看到的都是钟灵毓秀、天真烂漫的女子。在女子的比衬下,贾府那些男人形象更加不堪,令宝玉对男性心生厌恶,彻底失望,也完成了对女性形象的认同,成了个“女性的男人”。他厌倦男人们追求的仕途经济,称之为“禄蠹”,厌倦自己的性别,对女子深情体贴,从形象到心理都在向他欣赏的女子看齐。他有着女儿般的外表:“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第3回)他也有着细腻的,能与女子充分共情的内心世界。第33回中被贾政痛打,已“昏昏默默”的宝玉,看到黛玉为自己流泪时还不忘说:“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馀热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我虽捱了打,并不觉疼痛。我这个样儿,只妆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给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在第44回中,平儿受连累被打,宝玉有了为平儿理妆的机会后有段心理描写:“宝玉因自来未在平儿前尽过心……深为恨怨……竟得在平儿面前稍尽片心,亦今生意中不想之乐也……心内怡然自得……又思平儿并无父母兄弟姐妹,独自一人,供应贾琏夫妇两人……今儿还遭荼毒,想来此人薄命,比黛玉犹甚。想到此间,便又伤感起来,不觉洒然泪下。”得不到为平儿服务的机会就“深为恨怨”,得到服务的机会就“怡然自得”,想到平儿的不幸就“洒然泪下”。宝玉的全部心神都在女子身上,全然忘我地扮演着女子的侍者角色。宝玉舍不得散,又知不得不散。第19回他有一段著名的表白:“只求你们看着我,守着我,等我有一日化成了飞灰――飞灰还是不好,灰还有形有迹,还有知识――等我化成一股轻烟,风一吹便散了的时候……那时凭我去,我也凭着你们爱到哪里去就去了。”到了第36回,宝玉还进一步说:“比如我此时果有造化……趁你们在,我就死了,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之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要托生为人,就是我死的得时了。”
宝玉的情痴状态在世人的眼里成了“怪物”,即便疼爱他的母亲王夫人都称之为“孽胎祸根”、“混世魔王”、“疯疯傻傻”(第3回);连袭人都认为他“性情乖僻”(第3回),有时索性在背后叫他“呆子”、“傻子”(第57回)。对众人的非议,宝玉却不以为然,自觉自愿地成了贾府的异类。
2.宝玉刻意逃避自己的男性角色定位,变成了一个“小废物”。
贾府男人们的不堪使宝玉心中的男人形象彻底坍塌;贾政的暴力教子,不但使父子之间丧失了起码的亲情,而且切断了宝玉对男性世界的最后一丝留恋,促使宝玉决然地滑向清静女儿世界,龟缩在女儿国里再也不愿走出来,对作为贾府继承人的使命完全不感兴趣,每日浑浑噩噩地过着寄生虫的生活。第33回挨打后,宝玉就“日日只在园中游卧……却每每甘心为诸丫鬟充役,竟也得十分消闲岁月”(第36回)。贾政外放离京后,宝玉更是“每日在园中任意纵性的旷荡,真把光阴虚度,岁月空添”(第37回)。不愿听到谁提起仕途经济之事,对向他规谏的女子――宝钗、湘云等人皆冷语相向,“独有林黛玉自幼不曾劝他去立身扬名等语,所以深敬黛玉”(第36回)。“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和他生分了!”(第32回)这两句话里宝玉把宝钗、湘云和黛玉放在一起作了比较,也作了爱情的选择。宝玉甚至愿意别人将他比作女儿。如写宁府为秦可卿出殡时:“凤姐儿因记挂着宝玉……惟恐有个闪失,难见贾母,因此便命小厮来唤他……凤姐笑道:‘好兄弟,你是个尊贵人,女孩儿一样的人品,别学他们猴在马上。下来,咱们姐儿两个坐车,岂不好?’宝玉听说,忙下了马,爬入凤姐车上,两人说笑前来。”(第15回)可见,宝玉挺受用“女孩儿一样的人品”的评价,正如脂评说:“非此一句宝玉必不依,阿凤好才情。”这对宝玉心理的分析,可谓准确。
宝玉恨不能化身为女儿的心理实际上是对现男性角色的一种逃避。不认同男人,不认同男人们的价值观,就不必像其他男人一样去追求仕途经济,从而逃离父亲,逃离污浊的男性世界,逃离男性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躲在女性世界里自我麻醉。在这种心理诉求下,宝玉也彻底成了一个小废物。对国家,对家族,对他爱恋的女子,都是无用的。他不能劳动,不能持家,不能创业亦不能守业;对自己爱恋的女子,也不能保护,不能争取,任由她们凄惨地死去,成了贾府的“局外人”。第62回里,连林黛玉都为家族的命运担心,对宝玉说:“心里每常闲了,替他们一算,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宝玉笑道:“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完全是一副局外人的心态。
第3回有《西江月》二词就是对宝玉生存状态的确评:
无故寻仇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
但现实终究是残酷的,无人承担继业的贾府最终坍塌,多情而无用的寄生虫宝玉最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女子死的死,散的散,连挚爱的黛玉也无力保全,连忠心的袭人也得嫁与他人。实在退无可退了,宝玉就悬崖撒手,作个彻底的逃避。
四、结语
贾政、贾宝玉父子本是贾府中的相对出色的男人,一个为维护好贾氏基业,兢兢业业;一个天资灵秀,来历不凡。可父子俩都无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最后既无力满足别人的角色期望,又无力满足自己的期望。贾政最终是“忠臣未做成,严父没当好,家长不治家,孝子未尽孝”。[4]而宝玉虽聪明灵秀,但最后仍在父兄的影响下成长为一个“不肖无双”,“于国于家无望”的废物。父子俩都无力为贾家的家族大业添砖加瓦,成了一代不如一代的贾家不肖子孙中的一员。想到曹雪芹在《红楼梦》凡例中以“作者自云”的名义说:“……当此日,欲将已往所赖:上赖天恩,下承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美之日,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以致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记,以告普天下人……”此番痛彻肺腑之语,再看看这对无奈又无能的父子,悲哉。
参考文献:
[1]刘伯奎.口才与演讲――技能训练(修订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董仲舒.春秋繁露[M].山东:山东友谊出版社,2001.
贾元春之死范文4
看昆曲的人很幸福,幸福在工作以及生活琐事之余还有一件纯粹的乐事可想,无论走到哪里,闭上眼睛,在脑中寻找,昆笛声声,似让飞驰的地铁也慢了下来,随着列车的晃动,似有水袖扑面而来,这种从容,其他艺术难比。
昆曲曾被调侃为京城四大俗事(听昆曲、弹古琴、穿汉服、喝普洱)之一。有此之说,在于此四件事,人人都可以接触,却鲜有人真品出味道;人人都能尝试,却鲜有人懂行;想附庸风雅容易,想真正风雅很难。而看昆曲一项,说难也难,想看出四功五法之妙,听出依字声行腔之美,破译神秘的工尺谱拍曲,确实很难;说易也易,最简单的办法――听一堂课、看一场戏、唱一支曲,昆曲之韵,昆曲之雅,全轻松体会。
听一堂北大昆曲欣赏课
北大的昆曲课由来已久。任北京大学校长时,主张不拘一格招揽人才。他有一次在上海的小书摊上偶然买到吴梅的《顾曲尘谈》,非常欣赏。于是将北大的一个学生社团音乐团改组为音乐研究会,其中便有一组昆曲,专请吴梅来北大教授。
由于学昆曲者甚众,又请寓居北平的曲家赵子敬、北大校医陈万里一起教曲,并常在音乐演奏大会中演唱。如在1922年5月,昆曲组就曾演唱《惊梦》《山亭》《拆书》《弹词》《痴梦》《刀会》《拾金》《法场》。任中敏回忆说:“一时同学乐受薰陶者,相率而拍曲、唱曲,初不以事同优伶为忤;风气之开,自此始矣!”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昆曲组可以说是中国大学里最早的曲社。与此同时,他还担任“文本科教授兼国文门研究所教员”,讲授“文学史”和“曲”的课程。后来“曲”易名为“戏曲”,被认为是中国大学里设置戏曲课程之始。据上过吴梅课的学生回忆,吴梅边讲词曲,边撅笛解说,北大课堂上笛声悠扬,曼声讴歌,令听者神往。
2009年,由美国圣塔芭芭拉加州大学教授,旅美昆曲评论家,著名作家,昆剧“青春版”《牡丹亭》、新版《玉簪记》总策划、总制作人白先勇先生发起的北京大学昆曲传承计划,开设了北大昆曲欣赏课程,时隔半世纪,悠扬的笛声再次回到了北大讲堂。
北大昆曲欣赏课,旨在让学生领略真正的昆曲艺术。来这个课堂上讲课的都是昆曲大师。他们或是国宝级的老一辈昆曲艺术家,各拿本领,或演或唱,现身说法,讲解昆曲不同门类;或是全国各地相关知名学者,携其半生学术知识,从各个理论层面说教,更有携带彩妆演员,伴以院团乐师,当堂讲演。
台湾大学的王安祈教授上课最有故事,昆剧背后的故事被她用和暖的台湾味道的普通话讲得绘声绘色;南京大学的吴新雷教授的江阴口语最难懂,上课要配名“翻译”;白先勇先生的课堂最难进,为了一睹他和他带来的著名的青春版《牡丹亭》名角儿俞玖林、沈丰英的风采,每次提前2小时就有人堵门排队;昆曲“大熊猫们”的课最过瘾,老一辈昆曲艺术家醇厚的表演功底,令人叹服:“大武生”侯少奎,一曲《单刀会・刀会》【新水令】,唱得人热血沸腾,那是“大丈夫心烈”;梁谷音,《孽海记・思凡》【山坡羊】,春意荡漾,那是“小尼姑年方二八”;张继青的杜丽娘私情婉转;计镇华的李龟年历尽沧桑;蔡正仁,声振寰宇,岳美缇细腻洒脱……
昆曲欣赏这门免费对所有人开放的课程,开课之初,各地的听众慕名而来,站满了教室的每一条过道。有学生戏称:要选昆曲课,先要把昆曲课之前的课选上!坐在教室里不动窝的等昆曲课才踏实。
在今年,随着北大昆曲传承计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2009―2013年),第二个五年计划随之开始(2014―2018年)。北京大学正式成立了昆曲传承与研究中心,隶属于北大艺术学院,同时北大昆曲欣赏课升级为全校公选课,修习2学分。想了解昆曲,不妨到北大来,听一堂课,满载而归的不止是知识!
看一场昆曲经典折子戏
昆曲,传承六百年的传统艺术,作为国人,应该去看一次。看一次,就会惊讶于它的美好。初次接触昆曲的人,不妨看看《牡丹亭》,它是最美的梦,最经典的中国式浪漫,是最典雅的享受。而懂行的“昆虫”,则最爱折子戏。折子戏,选一整传奇剧目中经典的一段演出,剧情、唱腔、身段皆千锤百炼。折子戏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程式化之美的典范体现。
折子戏有悠久的历史,明清以来,点戏就经常是折子戏。在“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的时代,昆曲是每个人尤其是有身份的人非常熟悉的艺术。
大浪淘沙折子戏
《红楼梦》里写到的看戏场景非常多,几乎未见有全本大戏的演出,全是主人们点的折子戏,例如“元妃省亲”时元妃所点的剧目,脂砚斋就有明确的批示“贾元春点的第一出戏《豪宴》,脂砚斋评:《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第二出戏《乞巧》,脂砚斋评:《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第三出戏《仙缘》,脂砚斋评:《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第四出戏《离魂》,脂砚斋评:《牡丹亭》中,伏黛玉之死。”这四出戏,均为昆曲剧目,可见,昆曲作为典雅的艺术,走进宫廷,成为皇家专用剧种的影响。
对于像贾府的各位主子来说,看戏就要看最经典的,点戏直接反应出个人品位,点一出大家称赏的戏,是值得骄傲的,反之则会被人嘲笑。
宝钗就因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昆曲《醉打山门》)而被宝玉暗讽“只好点这些戏”。直到宝钗讲解“……排场又好,词藻更妙……是一套北《点绛唇》,铿锵顿挫,韵律不用说是好的了,只那词藻中有一支《寄生草》,填的极妙……漫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宝玉听了,喜的拍膝画圈,称赏不已。
昆曲折子戏,就是这样经过几百年来,众多爱戏之人反复点,点的多的自然留诸舞台,而经过大浪淘沙似的点戏,昆曲折子戏也愈加经典,每一个动作,每一支曲牌,皆韵味十足。勿怪看戏看入了骨的“昆虫”们钟情于折子戏。然而,经过朝代更替,时间推移,昆曲折子戏的传承在今天已属于要抢救的项目。让大家学会观看折子戏也成为重要的事情。
特色传承培养观众
自北大昆曲传承计划开始,五年以来,作为发起人的白先勇先生对昆曲传承始终采取双线并重的方式。一方面,促进院团演员向老一辈艺术家学演传统折子戏,以图传统折子戏的传承;另一方面,在大学里开设昆曲课程,培养新一代的学生传承传统文化,走近昆曲。演员传承折子戏是苏州昆剧院青年演员每年的重要任务,他们遍访全国各院团的老一辈艺术家求学传统折子戏,以图改变传统折子戏传承每代减半的现状。
自从2011年以来,苏昆演员每年都会上京进行折子戏演出。今年的演出除了经典昆曲剧目《牡丹亭》中的五折外,还有一些新传承的折子:《跃鲤记・芦林》《浣纱记・寄子》《义侠记・挑帘裁衣》《狮吼记・跪池》《太白醉写》以及现在昆曲舞台不常演的折子《白罗衫・井遇》《八义记・闹朝扑犬》《疗妒羹・浇墓》等。年轻演员大胆尝试自己没涉足的人物、行当,挖掘自己本工的行当,几年来,都有很大进步。
观演折子戏,是北大昆曲传承计划的特色,凡是选修北大经典昆曲欣赏课的同学,均可免费得到折子戏戏票,切身感受一次昆曲折子戏。不仅如此,对外售卖的戏票也坚持10到30元的低票价,将昆曲观众培养做到实处,让想看的人都看得起。
久在忙碌间的人们,不妨到剧场来,看一场戏,满载而归的不只是心情!
在昆曲大师工作坊唱一支曲
昆曲因其典雅,从来都是被文人墨客青睐的。明清时期的昆曲,除了剧演之外,民间的清唱活动也十分流行,特别是在苏州一带。明末清初苏州的虎丘曲会就久具盛名,参加人数之多,演唱水平之高,参加者情绪之热烈,可谓空前绝后。李渔在《虎丘千人石上听曲》一文中这样描述:“一赞一回好,一字一声血,几令善歌人,唱杀虎丘月。”遥想三百年前,每逢中秋月圆之夜,名士纷涌虎丘,撅笛唱曲,风雅易趣,盛况空前。
昆曲清唱活动推动了当时整个社会对于昆曲演唱的普及和进步,许多清代曲家甚至对昆曲的唱法进行精研和考订,刊印昆曲曲谱,如著名的《纳书楹曲谱》就是苏州曲家叶堂整理校订的。直到晚清,清曲家结社习唱昆曲之风仍在江苏、上海、浙江和北京等地流行。民国时期在北大教课的几位先生亦属此类。
唱昆曲,修心养性,唱好昆曲,无师不通!想学唱昆曲,没有老师,绝无可能。它不同于歌曲,耳熟能“唱”,即便听得次数再多,没有老师带习曲,永远唱得似是而非。
习唱昆曲,需要先按中州韵,正确读出每一个字,不只平上去入,还要分阴阳;次学中国传统的乐谱工尺谱,分清“上尺工凡六五乙”;再跟老师学腔格,最后才能拿上手折,一板三眼,拍着桌子,跟着老师,和着笛子唱曲,这样的学习过程叫“拍曲”。曲拍得好不好,讲究不讲究,跟老师有直接关系。
北大昆曲传承计划特有昆曲大师表演工作坊一项,特邀国宝级昆曲大师亲临,免费授课,教授有心学昆曲的青年人,拍曲之余还教身段动作。很多青年人学后深深感叹,这真是修身之始。
刚刚结束的大师工作坊活动,是上海昆剧团的昆曲名家梁谷音老师来教授的,课上,梁谷音老师不仅纠正、讲解学员的唱腔、动作,还将其中的情绪变化、心态处理一一点破。这样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的教授令每一位学员叹服:“名师出高徒,古人诚不我欺!”
艺术的情致生活的味道
昆曲的魅力,在于其无穷无尽的探索性。同一支曲子,听第一遍和第二遍感觉不同,春天听和秋天听感觉不同,不会唱时听和会唱时听,感觉更不同!只有自己在严格的教学下,辛勤的练习中,学会唱上一两支曲子,曲中高下才有深刻感悟;而只有切身体会过手眼身法步,剧中高下才了然于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