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补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英语补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英语补习

英语补习范文1

长春市**学校   高一组:*** 

针对我校英语科目偏弱,部分学生苦于学习英语困难,英语教研组决定采取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利用课余时间,针对这些学生组织补习班,以便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一学期即将结束,现将补习班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课程时间安排上:最初我的上课时间安排在每周日的下午3:50-6:00。由于当日是休息日,所以个别学生会由于种种原因缺席补课。外加一楼的自习室条件有限,学生反映强烈。鉴于以上原因,五月份之后,补课时间就调整到了每周二或周三,无特殊情况,上课地点是在一楼的阶梯教室。在这之后,大大减少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缺席补课的情况了,而且上课条件也得到了改善。 

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由于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一旦涉及到句子时,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时态和语态。所以对于英语的学习,时态和语态十分重要。而在本人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此环节十分薄弱。所以,我第一次课就开始精讲各种时态和语态。剖析和总结各种时态的概念和用法。重点讲解了一般过去时与过去进行时的区别,一般过去时与完成时的区别。同时,也精拣了一些相关习题,以便学生练习巩固这部分知识。 

为了达到讲练结合,我搜集和整理了各类专题练习,譬如单词拼写,单项选择以及阅读理解。单词一直是学生的难点、薄弱点,直接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我搜集了大量的单词拼写的习题供学生练习,直接把单词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鉴于学生的基础薄弱,或是没有理解语境,无法补充所缺信息;或是知道是哪个词,不是拼写有误,就是该词的词形不对。所以单词还有待于加强巩固练习。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特别重视词汇教学,狠抓单词的记忆与巩固、以及对词汇的意义与用法的掌握,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单词记忆方法和养成勤查词典的习惯。 

英语补习范文2

关键词: 英语 后进生与教师 教学策略

后进生队伍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不断扩大是令每个英语教师困扰的问题。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多个方面问题造成的。但对于英语教师,怎样转化英语后进生是需要仔细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以下笔者根据自己工作中的一些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建立友谊,用情感化后进生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英语后进生在班集体中由于学习成绩差,他们几乎没有固定的交往圈子,因此,对英语学习活动也缺乏参与的激情,长此以往,受消极心理的影响,便埋下了不爱学习英语的“祸根”。因此后进生的学习态度与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态度和方法有直接的关系,建立后进生对老师的信任尤为重要。教师应为后进生营造和谐的氛围,消除其戒备心理,对他们要爱得真,爱得深,关心他们要多于其他学生,将严格要求渗透在爱之中,以实际行动来体现自己对他们的爱。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树立目标,明确英语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文化垃圾也一起滋生,社会信息中的消极因素侵蚀着一些学生和家长的思想。一些学生认为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到了社会上毫无实用价值,产生了厌学心理。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经常向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灌输一种理念,那就是:英语学习在当今改革开放深入的形势下已成为社会选拔人才的一个必备条件,必须从现在开始打好坚实的基础。通过思想教育,明确正确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想学,喜欢学,产生迫切的学习愿望,从而改善学习效果。

三、培养自信,持之以恒才能成功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认识到,后进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他们渴望进步。应给予后进生足够的心理暗示,给予他们积极的评价和期望,从而使其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勇气和力量,树立起自信心。没有什么东西比体验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信心,消除心理障碍。成功的喜悦可以进一步加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兴趣,提高学习质量。然而,有的后进生取得了一点成绩,就认为自己很能干,会产生骄傲的情绪。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教师必须做大量的持久而艰苦的思想工作,应该像对子女一样爱护他们,要求他们,对他们负责。既要有慈母之心,又要有严父之情,不能今天严,明天松,让本来就没有好的学习习惯的后进生继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教师要坚持检查和抽查,慢慢培养他们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成绩。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爱得得体,严得适度。一定要有满腔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

导,积极为他们创造进步的机会,不断消除他们的自满感,使他们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

四、教育的第一阵地是家庭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将直接影响着孩子。一些家长经常和老师说:孩子不听话,我们也不会。问孩子写作业了吗?他说写完了。家长这些话都是实话,家庭教育存在很多问题。有的父母的综合素质水平不足以指导、教育孩子;有的父母文化水平低下、见识面狭窄,难以教育“见多识广”的子女,子女认为不值得听取;有的父母整天忙于工作,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较慢、较少。教师应该怎样面对?这就在于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做父母的对孩子情况知之甚少,甚至有的家长认为只要有钱给他们用就行了。每个家长都在乎自己孩子的学习,可更多的是缺少正确的教育方法。老师是家长的合作者,对于他们的一些困惑和困难,也要给予指导。要经常和家长联系,把孩子的具体学习内容和要求告知家长,让家长清楚在家检查什么作业。当后进生学习上取得进步时,积极地表扬并告诉家长,与家长共同表扬和鼓励他们;当后进生在学习上有骄傲或怠倦的表现时,也和家长联合,一起打消这种苗头。这样坚持下来教育才能有连续性。

五、新颖而科学的教学设计,激发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于英语学习,尤其是那些对英语已丧失了兴趣的后进生尤为重要。教师要多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丰富学生们的生活。使学生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和兴趣,鼓励其好奇与探索。在学生缺乏学习动力的时候,老师要从英语教学方法入手,组织好教学过程,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具体到教学过程中,就是要对后进生进行因材施教,一方面通过降低难度和减少作业负担增强后进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还应对后进生进行有区别的特殊帮助,针对后进生在知识上的弱点采取不同的办法适当补习,甚至为后进生设计适应其程度的个别练习,与后进生进行个别交流,为后进生接受、理解、掌握新知识扫除障碍。适当开展学习竞赛与合作,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罚。让后进生学会用简单的英语来表达简单的思想,长此以往,他们就会感到有收获,兴趣盎然,逐步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六、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后进生进步

良好的学习方法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后进生,要督促他们切实做好“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三个相辅相成的环节,同时注意分析、综合、演泽、归纳、聚合、发散等思维方式及对比、联想、想象等记忆方法的指导和训练,引导他们多角度、多层面地认识问题,鼓励求异和创新,寻找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事实上,后进生之所以会产生,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其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学习书本上有限的知识更为重要,而且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匪浅。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技能和方法,才能使学生由“厌学”变成“爱学”,其学习成绩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教师在平时的英语教学工作中,要根据英语后进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层教学,适当降低要求,分步达到教育目的。我认为在课上要特别重视后进生的参与意识,把简单容易的问题让给他们做,不要有错就马上纠正或打断他们。要求他们回答问题时,先给他们一个亲切的表情,说一句鼓励的话,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和鼓励。

参考文献:

[1]周诚.感化差生.《吉林教育》综合版,2007,(1-2).

英语补习范文3

关键词:否定;全部否定;部分否定;否定词:否定句

英语语言是属于分析性语言的一种。它有着简洁与丰富的表现形式,在其使用的发展过程中,它的词汇与语言结构有着吸收融汇其他语种的能力。它的结构形式既有民族色彩的惯用特点,又有相当灵活的分析性,正如汉语一样,并非处处受其语法一板一眼机械地限制住。因此,英语句中语法结构有时也要分析之后才能确定。正因为英语有其灵活的分析性,有时句子表示是肯定还是否定都不易确定。更何况英语还有一种不太近情理的表部分否定的句子。它往往被人误解,即使是英语有相当功底的人(非母语者),一不留心,也会出现误解。所以有时我们会读到某某指正某某在理解与翻译中误解的文章,而其中不少误解就出在此种范围之内。下面笔者就个人的学习与总结,谈谈英语中的全部否定(totalnegation)与部分否定(partialnegation)的情况。

一、全部否定

英语中全部否定句,乍看起来很容易,无非是用一些如:no,not与never之类的否定词就构成了否定句。但在实际阅读或翻译中,就不那么一目了然。肯定与否定句式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要确定句子是肯定还是否定,颇费功夫,若望文生义,免不了出现误解。

1、明显的否定句:

a、采用明显的否定词,如no。not,never,little,seldom,hardly,scarcely等词构成。这种否定式简单明嘹。初学者一想到要构成否定句,就会想着这些词,在文章写作与翻译中,仅此表现法,未免单调枯燥。

b、采用词头(或词尾)构成否定词。如un,dis,in,in,ir,non等。也有采用词尾构成否定词的,如less(homeless,classless)等。采用这种加词缀的办法构成否定词而达到否定作用,有时起到文字的修饰作用,就不至于象常用的一些否定词来表达否定作用显得笨拙。

2、不明显的否定句:此类句中,有时有明显的否定词,但可能表肯定,有时又可能表否定,这就不是句中字面上的意思。比如,Youcannotbetoocareful(你越小心越好,或小心为妙之意)。句中虽有否定词,却不是否定句。又如,YoucannomoreswimthanIcanfly(你不能游泳跟我不能飞行一样)。这种句子的含义说得更清楚,应该是这种意思:你要能游泳,那我就能飞行了。这种句子虽有否定词在内,但它并不那么醒目,不过它倒是一种有相当文学色彩的比喻否定。再看一下这种句子:Thisbookistoodifficultformetoread(这本书太难了,我读不懂)。句中没有否定词,可意思是否定的。若此种句型,再加上一个否定词,如Heistoowisenottoseethat(像他那么聪明,不会看不出的)。此句可由上句分析出意思来,上句是无否定词的否定句,句中再加一个否定not,那就应该是否定的否定,这自然就是肯定句了。所以这句可理解为他那么聪明,不至于看不出那种事来。结果句中有了否定词,却又是肯定句了。当此种句型增加否定词时,如不是置于否定不定式的,而是置于前部的否定,如Heisnottoooldtodoit(他不是老人,那事他是可以做的)。句中虽有否定词,也不是否定句,意思仍然是肯定的。所以这句话却不可理解为他老得不能做了。从以上各例句看来,英语中的句子是否定句还是肯定句,并不一定要看句中有无否定词的存在,而是要细心分析后,才能确定是表肯定还是表否定意义的。只要我们在阅读中细心观察,认真分析,会发现英语语言中,有些貌似肯定句,实为否定句,以及貌似否定句,却又是肯定句的情况存在。文学作品中,此种现象,尤为常见。

3、转义性的否定句:此种句子的否定似乎是隐形的。它既不借助于否定词,也不是惯用式内涌否定句型,而是由其他词转义而来的。如Rainpreventedhimfromgoing(下雨,他没去)。此句按字面上意思可理解为雨阻止了他来。这只是转义的否定句罢了。类似的句型可作否定手段借用之,诸如:Herefrainedfromsmoking(他不抽烟了),eepawayfromthefire(别靠近火),Keepoffthegrass(勿踏草地)等都是常见的。当然要借用别的词来表否定还多得很,如借用fail,refuse等等词都可表示否定句型:Hefailedtokeephiswords(他不守诺言)。Thedoorrefusestoshut(这门关不上)。从以上数例看来,这种借用的否定句型,在写作与翻译(如汉译英)中定会助你一臂之力,而且有文情并茂,笔下生花之感,当不失为一种文字上的修饰手段。

二、部分否定

上述的全部否定句中,有时会出现与肯定句难以分辨的情况,但两者是必居其一的,不是全部否定,就是全部肯定的。然而,英语中还有一种是既不能全部肯定,也不能全部否定的句子,就是说,句中含有肯定的成分,也有否定的成分在内,但这决不是模棱两可的句子。这种句式,若从语法角度分析它,常常被人误为全部否定句。例如Boththebrothersarehere(兄弟两人都在这里)。若加否定词,句子就成为oththebrothersarenothere,此句不可理解为两兄弟都不在这儿,而就理解为两兄弟并不都在这儿,意即一个在,一个不在这儿。要是两者都不在这儿,英语应该是这样表达的:Neitherbrotherishere,由此可以看出,表两个的全体(both)中与否定词结合时只表其中的部分否定,即一个否定了,一个肯定了。若两个都全否定,就要借助于neither把两个中的每一个都否定,才算是全部否定了。同样,表全体的词all也是这种情况。例如,Allmyfriendssmoke(我的朋友都是抽烟的),其否定式Allmyfriendsdonotsmoke也不能理解为我的删友都是不抽烟的。它真正的含义是有的抽烟,有的不抽,意即部分还定和部分肯定。究竟否定与肯定的各多少,却没有象表两者的全部那样好划分。总之。既不全部否句,也不全部肯定就是。此句若是全部否定,英语应该是这样的Noneofmyfriendssmoke。

从以上例句中可以看出,英语中凡是表全体的词(如both,all,every)与否定词结合时,都表部分否定。凡要表全部否定,需要借助于either,neither,any,none等词来逐个地否定其全部,才算是全部否定了。同样,英语中还有些表全部时间的副词(如always,quite)与否定词结合起来时,也是这种情况,它只表部分时间的否定,而不表全部时间的否定。例如:Idonotalwaysbelievewhathesays之句,不能理解为我始终不相信他所说的话。它应该是部分否定,即我并不是始终相信他所说的话,也就是说,我有时相信,有时不相信他的话。

英语补习范文4

一、作业分层布置的内容

1.学生分层。分层作业实际上就是以进步为前提,层次为基础,竞争为手段,辅导为重点,实现目标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调学生学有所得和个性发展。分层作业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英语水平就会大踏步的提高。

2.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分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分层,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区别对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有充分的学习机会,并学有所获,才能激发各个群体的学习积极性。

3.作业内容分层。根据新课程难易度的差异,作业内容可分为“必做题”“选做题”“易错题”。让后进生满意地完成了必做的基础题,让中等生高兴地解决了深入探究题,让优等生兴奋地攻克了拔高题,既强化了基础、提高了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做题细心程度。通过作业分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有所提高,从而调动了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作业分层布置的实际效果

1.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英语作业布置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不仅有难易适中的书面作业,有多种多样的听说训练作业,还有通过动手操作的制作类作业,这些都同传统的作业布置形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再是“一刀切”。英语作业的量也有科学的要求,也就没有“题海战术”。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英语,兴趣自然浓厚。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是这种新的作业布置形式让学生产生了学习的欲望,增强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新的英语作业布置形式,让学生用各种方式去完成,这样学生可以利用一切信息资源,去收集信息,整理信息,从而培养了他们收集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上的小组学习,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的能力。听说作业的完成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而书面作业又可以培养学生扎实的书写能力、阅读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因此,科学地布置英语作业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了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教学质量,我们学校对英语作业进行了改革。实行活页作业、分层布置(即必做题、选做题、易错题)。这样,优等生满足了更高的求知欲,中等生减轻了心理压力,有了“跳一跳也能摘到桃子”的机会,学困生也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上增强了自信心。杜绝了抄袭现象,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起到良好的效果。如此周而复始,形成良性循环,学生乐学、乐做、乐记,教师寓教于乐,从而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4.全面提升我校英语教师的业务水平。通过对初中英语作业布置的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反思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骨干教师起到了较好的带头作用,大家取长补短,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加强教育教学的反思力度,营造自主学习与反思、同伴合作与互助的氛围,唤醒教师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意识,渐进式地促进英语教师获得实践性知识并不断的更新、演绎和丰富,发挥和挖掘教师的实践智慧,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达到尽快成长,以适应新课程和学校发展的需要。

三、分硬贾米饕涤龅降奈侍庥敕此

1.作业中不能只注意应试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发展学生个性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2.要注意实效性和实用性。

3.要注意难易程度和可操作性。

英语补习范文5

西部教育题材电影一直一致地反映山村教师数年如一日的辛勤工作,颂扬其“蜡炬成灰泪始干”的高尚情操,倡导勤奋坚韧奉献的主流社会价值。无论是本地的教师还是外来的支教者,都苦行僧式地全身心付出,包括物质、精神和情感。残酷的社会现实使本地老师解决不了教师身份,兑现不了劳动所得,提供不了教学资源,但他们却始终辛勤地耕耘在三尺讲台上。他们有自己的老母亲需要照看,有自己的家庭需要经营,却为了山村教育放弃人伦之乐。《大山深处的保尔》根据甘肃庆阳模范教师张学成身残志坚、植根讲台的真实事迹改编。师范毕业的张老师,执教第一天因救悬在崖上的学生憨娃而不幸落入山谷,双腿残疾。年轻有为的韶华、蓄势待发的才能在一瞬间几乎被泯灭,在医院时特写镜头记录下了他的伤心落泪,回家后他歇斯底里地发泄。这样的“前史”,注定了张老师的执教之路要比常人艰辛得多。《庄子•德充符》里通过兀者王贻、叔山无趾、申徒嘉等身残而德全的人,说明形骸并不重要,而品德才重要。此处遗形骸而取德,以张老师身残志坚的形象凸显出其师德高尚。《麦积山的呼唤》中老校长的地方普通话和对飞机仅有的认识遭遇着学生们的挑战和怀疑,但他甘愿拿出自己的养老钱为学校办事。《美丽的大脚》中张美丽念不对“千里迢迢”,说“夏老师念啥,我们就念啥”,体现出专业的滞后性,但她却无意识地深知教育的重要性,敦促孩子们求学上进。在这些影片中,西部教师凭着自己对事业的执著感动了家长们,甚至更多地扮演着父母的角色,试图用情感去弥补学生在教育硬件资源配置上的不足[1],坚持着乡村教育,他们以不完整的躯体、不够先进的教学方法和不够完善的知识体系书写了光彩的教师人生,充分体现出他们那高尚的师德。不过还应进一步努力之处在于,这类题材影片需要根据当前观众新的期待视野和主旋律的新发展而进行适度调试,从想象力的高度达到今天观众所接受的新的艺术真实水准。[2]

戴锦华教授认为:“20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在世界艺术影坛上,伊朗电影以其体制内、低成本的温情故事取代了九十年代初精美的中国历史寓言叙述,成就了别样的第三世界电影景观。因此,世界门槛上的中国艺术电影,便继豪华冷艳的画屏式人生展现转而盈溢起苦涩柔情”。[3]而在西部教育题材电影中,讴歌平凡生活中的温存真情成为其艺术追求中的一个崭新亮点。《上学路上》以一种充满温情的目光关注一个普通儿童以一种率真的方法实现自己上学梦想的全过程。宁夏同心县13岁的王燕因为妈妈的一句话“想上学就自己想办法”,开始了卖鸡蛋———卖钢笔———卖小羊———卖枸杞的生意旅程,目标就是挣够下学期自己那24.8元钱的学费。面对这个看似苦难的行程,编导真正尊重儿童的心理特点,并尽可能地靠近他们的思维与行为习惯,从儿童的视点出发表现生活,展现他们在艰难生活中的柔情。[4]王燕劝说同龄的好朋友三花不要早早嫁人,用背素数表的方法激发她上学的信心;三花出嫁时,王燕一路狂奔,就是为了送给她一支笔,留作她对少女生活和学校生活的纪念。王燕用糖豆激励弟弟们帮她养羊,她馋得舔了一口,却不舍得吃完;当糖豆越来越少时,王燕将其切开省着喂弟弟们吃。在窘迫的生活中,小王燕依旧以那如潺潺流水般的友情和亲情,滋润着身边的同学和亲人。《背起爸爸上学》同样展示实现梦想过程中的苦涩温情,甘肃庆阳石娃考上省城的师范学校,可瘫痪的爸爸却面临无人照料的境遇。爸爸曾投井自绝被石娃救起;爸爸想当五保户,由村里轮流照顾,而五保户的条件是无子无女。石娃最终背起爸爸上学,他要实现自己的上学梦想,但也要承担照顾爸爸的责任,给予爸爸温暖。编剧王浙滨写到:“我想写苦难对人的磨炼。苦难和贫穷不是耻辱,关键是如何面对;我想写人在逆境中的自强;我想写生命的转换,父子的亲情。”[5]在这些作品中,我们看到了西部少年特殊的生存智慧和穿越苦难的童真温情,接触到了可爱而非可怜的西部学子,体味到了西部教育题材电影中久违的阳光灿烂,并为之肃然起敬。

叙事结构的多项选择

较之于以往的西部教育题材电影,新世纪西部教育题材电影在叙事结构选择方面也由单一走向多元,不仅采用强化冲突的顺序式结构,还采用时空交错的复线式结构,因而在摇曳多姿中,令人顾盼生情。

(一)强化冲突的顺序结构

西部教育题材电影中的大部分作品,以教师的教学生涯或学生的求学经历为主线,顺时地组织主人公在遇到种种困难时冲突激烈的情节。这种以“开端、发展、、结局”为结构形式的影片,不仅能够因让观众沉浸在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剧情中,与剧中人同呼吸、共命运,还如同为观众奉上的糖葫芦,甜脆可口。以《大山深处的保尔》为例,张学成老师执教第一天,就因为援救掉落在悬崖边的憨娃而双腿残疾。在这样一个巨大冲突之后,接二连三的戏剧冲突顺序展开:双腿残疾后,他依然坚持去教书,于是,行走在去学校的六七十里山路上,他拄着双拐走山路从山间滚了下来;因为自己的残疾,他不敢接受寡妇白富秀的爱情,最后在村长的撮合下,两个苦难的人走到了一起;二蛋爹不能够正确教育孩子,也不让二蛋上学,他想尽一切办法劝服二蛋爹让孩子上学、正确教育孩子;为了孩子们的未来,他坚持在炕上教学……由此,一位典型的扎根乡村教育的模范教师形象跃然纸上。同样在以贵州“跪教”36年的残疾教师陆永康为原型创作的《水凤凰》,也采用了这种强化冲突的顺序结构方式,跪行山路———用父亲的寿材修缮桌椅———在偏远地区和雨中多次劝学———与女护士结秦晋之好(打破族内通婚的规矩)———得到表彰和腿部治疗,每一组情节都安排了来自自然环境的、伦理族规的阻碍,凸显主人公的艰辛,张扬好人好报的普适价值。

(二)时空交错的复线结构

新世纪西部教育题材电影,还展开了时空交错式复线结构的探索。较之于顺序式结构,时空交错的复线结构避免了顺序结构的单调乏味,故事情节在诸多线索中交错发展,在纵横开阖之中凸显艺术张力。时空交错式结构的影片在叙事中显示出较大的灵活性,同时又增加了影片表现生活的容量,在现代电影的创作中成为一种具有很好艺术效果的结构样式。[6]。如《血脉》打破了教育题材传统顺序式的叙事结构,首先在故事中为我们展开了三条同时行进的线索:一、北京记者要在胜利七十周年之际,到的会师地会宁进行采访,被安排在了会宁一个村的小学校里住宿,除要完成采访任务外,她还要完成曾经在会宁驻扎过的姥姥的心愿———向会宁乡亲归还被子。二、城里来的龙文波被爸爸送回会宁老家的小学学习,以期受到苦难教育、锻炼心智。三、村里妞妞的自立勤奋、体恤母亲的学习生活经历。三条线索,在一个山村小学交汇,极大地丰富了影片的叙事视角:妞妞的生活学习经历是由记者在龙文波的作文里发现的,龙文波的进步是在妞妞的眼中看到的,而记者的寻人活动则是在姥姥的回忆里完成的。这种交错的视角避免了全能全知式的第三者目光,提供了一种互文的丰富性。同时作品通过外来观察者(记者)、外来体验者(龙文波)、本地学生(妞妞)三个不同视点,展示了会宁教育的现状。姥姥的回忆把观众带到了20世纪20年代,会师时的军民鱼水之情,被姥姥天天织纳的鞋垫和被子深深包裹,成为记者采访寻人的内驱力。与此同时,会师的不惧艰难险阻,在今天的会宁教育中被传承为“苦教”、“苦学”、“苦供”的三苦精神。红色历史和当代教育的结合,使得会宁教育有了强大的精神支柱。在这样的叙事结构中,三条线索在空间中交汇、今昔传承紧密相连,犹如为观众奉上的大麻花,口口酥脆,笔笔生花。《麦积山的呼唤》结尾处秦聪聪问大家:“高老师回不回来,你们清楚”,这一开放式的结尾,既避免了用道德方式和学生苦情“绑架”支教者继续在山村支教的尴尬,又将支教者教学时间不稳定的现状巧妙地表达出来。这样的结尾,令我们对支教者高老师的何去何从拥有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影像画面的西部气质营构

由于西部教育题材电影的创作者注重以当代意识关照西部教育的历史和现实,故而在摄影、构图、色彩等艺术表现手段的创新上都有其独具特色的审美追求。[9]新世纪西部教育题材电影充分发挥环境造型的隐喻作用,并以纪实风格营构影像画面中的西部气质。

首先,充分发挥环境造型的隐喻作用。西部的自然地貌丰富多样,多以大山、大河,高原丘陵为主,具有粗犷、博大的感性姿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这些影片中的自然景物已不再是单纯叙述情节、塑造人物的背景,而成为具有独立存在价值和深厚审美意蕴的银幕形象……这些自然景物的造型和影片所要阐释的思想内容,同创作者的哲理追求与情感态度都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它们大多与情节、人物形象有机地融为一体,呈现出整体统一的和谐。[7]《背起爸爸上学》中七岁的石娃每天要趟过半腿高的马莲河才能到达学校。影片中出现了多次的马莲河记录下了石娃成长中的困惑与收获。开学第一天父亲目送石娃过河,清晨的马莲河在朝阳中熠熠闪光,金黄色的影调让河水和黄土地浑然一体。然而一日下暴雨,河水猛涨,蓝紫色的影调下马莲河气势汹汹,石娃披着一大块塑料片挡雨,而撑着七色彩虹伞走在河中心的红衣女生却突然消失……马莲河水上漂起的书包、翻滚在河面的彩虹伞、随波翻腾的红衣服等三个空镜头剪辑在一起,强化着滚滚雷声下剧情的悲剧色彩。目睹了这一切的石娃惧怕河水,逃课三天。生气的父亲第二天把石娃送到马莲河口,阳光下的河水折射出凌厉的光芒,令人炫目,前景中的石娃大吼一声以突破红衣女生溺水的心理阴影,奔向河面。远景中石娃怯生生地站在河中央,大面积的河水和弱小的身体形成强烈的对比,那是深深的恐惧束缚住了孩子的脚步。父亲心疼地背起孩子趟河,在面向朝阳的马莲河远景镜头中渐渐走出画面,生生不息的马莲河水依然静静地流淌。父亲的教导“马莲河有涨有落,但学得天天上”,质朴无华,却成为石娃坚韧坦然面对困难的精神动力。马莲河水最后一次出现,承载起石娃成长后的坚实脚步。考上师范的石娃决定背起瘫痪的爸爸去省城读书,在整个村庄尚未苏醒的清晨,一个移动镜头从泥泞的河滩脚印缓缓地捕捉到了河畔的父子。石娃背起爸爸坚定地走向金色的马莲河,渐行渐远的拉镜头将逆光拍摄的父子背影越化越小,定格的背影消散在马莲河滚滚前行的历史感中,并叠化为一个俯拍的流淌在群山中的马莲河的全景。马莲河几次出现时有涨有落,有阳光和暖,有雷雨肆虐,但每一个镜头中缓缓流淌的执著,都雕刻着西部学生面对困境的坚韧;马莲河的几次出现隐喻着西部学子求学的道路和人生之路的艰辛,衍生了与自然生命、天地宇宙之间割舍不断的情意,张扬着生生不息、坚韧勇敢、顽强奋进的生命气概。在这里,客观物象与主观情调、天地河流与人类生命之间相互吞吐、相互依存的关系,使马莲河水有了人的气息、情感和精神,使环境空间在表层情节的叙事中拥有了深刻的象征内涵,使人能够在对作品的理性思考中获得关于生命整体意义的把握。[7]

其次,以纪实风格显现真朴美。从《一个都不能少》所采用的群众演员当道的纪实性拍摄手法开始,西部教育题材电影中学生演员的选择走上了非职业化道路,以展现西部教育的原生态真实。《美丽的大脚》延续这一特点,使用宁夏学生杨佳和本色出演王大河,让西部学生的镜头形象真实而具象。巴赞的纪实美学主张运用“景深镜头”和“长镜头”,不切割完整的时间和空间,尊重感性的真实空间和时间。在西部教育题材电影中长镜头舒缓展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马莲河蜿蜒前行,采摘枸杞的山路“道阻且长”、庞大坚定的黄土坡寸草不生。这种保持生活“透明度”和“多义性”的长镜头,成就着一种以自然力量为主的西部纪实画面风格。新世纪西部教育题材电影还采用切合当地实际、符合当时情境的灰暗影调和逆光镜头展现出人物的挣扎心理。在西部教育题材电影的故事中,面对自然困境和家庭窘境,老师、学生、家长都在挣扎中处理生计和教育的矛盾,因此整体的影调偏暗以暗合叙事的整体风格。用杨亚洲的话说:“因为在西部那个地方,影调不可能调出其他的颜色。”[8]《背起爸爸上学》中,爸爸转动铜勺的镜头是逆光拍摄的,此时爸爸和姐姐坐在炕上、背对着窗户,木头窗框里泄入的光线把他们雕刻成两个剪影,这样的布光极为符合情节:父亲极不情愿地使用转铜勺的方法来确定哪个孩子能上学,但手心手背都是肉,他只能以黑暗来掩饰为父的无能;姐姐没有得到铜勺的青睐,她在黑暗中独自难过;弟弟则坐在面向光线的一面,得胜的他激动得跳了起来,光线下他面庞的绒毛都根根可见、笑容灿烂。《水凤凰》中卢老师家访水秀、劝其上学的情节设置在一个多云阴暗的傍晚,远景中阴云压顶的天空占据了画面的四分之三,残疾的卢老师跪着行走在泥泞的山间,这就使大面积的灰暗天空和弱小的身体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自然中的阴云密布和水秀父亲的辍学决定相印而生。最终一场疯狂的暴雨肆虐而下,卢老师跪在水秀家的院子里朗读《卖火柴的小姑娘》,任雨水狂泻、湿透衣裳;水秀感动地打开窗户,一起朗读;水秀爸因内疚而热泪盈眶。西部的教育就在这样与环境相符的灰暗影调中奋力挣扎,默默生长。

民俗叙事的丰富表现力

“在西部电影所展示的民俗仪式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对祖先的尊敬、对行业的敬畏、游戏中的狂热欢快、人际间的仁义和谐、技艺上的专诚投入……”[6]就影片的观赏价值而言,民俗奇观的确是西部教育题材电影的一个商业卖点,但这些影片中诸多民俗事项的采用,因其对地方色彩的凸显、环境氛围的营造和人物情调的营构而升格为审美创造的中心,有效地丰富了影片的视听感觉,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让人物性格在典型环境中得以升华。

(一)以食为天民俗事项的效能

因为西部自然条件的贫瘠和生活条件的艰苦,西部生活的主要内容就是以食为天,西部子民们在不同的饮食民俗事项中形成自己的人际关系,进行着与不同人的情感沟通。在西部教育题材电影中,这些来自民间的舌尖上的美味既有独立的表意功能,又参与叙事,在成为西部教育困苦背景之色的同时,在剧情设置和人物形象塑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陇东的困难家庭里,常常通过旋转舀水舀饭的铜勺来决定一个孩子能否上学。在《背起爸爸上学》中,勺把停留在石娃一面,从此戏剧化地剥夺了姐姐上中学的权利,并赋予了石娃上小学的幸运。在贫苦人家,勺把象征着吃饭的权利,一碗饭的多少由掌勺者决定,一家人的生计也由掌勺者决定。掌勺者成为一家人物质生活的支撑者和精神支柱。对于铜勺的尊敬,反衬出家庭生计的困顿,进一步凸显上学的艰难。在会宁,适龄儿童如果吃出莜面饺子中的豆子就意味着无缘上学。而《血脉》中,妞妞妈为了让孩子上学,根本没有包入一颗豆子,梦想上学的妞妞战战兢兢吃完五个饺子后,开心地去实现自己的理想,而背后是妈妈坚持“苦供”的辛劳。“转铜勺”、“吃莜面饺子”的民俗丰富了西部教育题材的叙事情节,使得能不能上学的理性判断,以及父母对子女的深爱,转化为直观的生动形象,令人潸然泪下。在西部教育题材电影中,还出现了大量的地方食品,它们成为西部人情感沟通和人物情调设置的重要道具。《血脉》里城里娃受不了学校一日三餐的“羊”、“鱼”、“蛋”,即顿顿吃洋芋蛋这样简陋的食物,校长为他单做了一碗浆水面。浆水是通过野菜发酵后制作成的,以此延长蔬菜的保存时间,配在面条里吃,既有酸汤的味道又能省菜,是西北农村常见的食物。而在会宁的山村小学里,中午能吃上一碗浆水面也成为一种奢望。城里娃龙文波受到穷孩子们坚持梦想、刻苦学习事迹的感召,主动提出不用校长的特殊招待,要和其他的孩子一样磨炼自己的意志。和浆水面一样成为待客名片的食物还有《爱在塬上的日子》里款待女大学生的臊子面,《麦积山的呼唤》里款待天津支教老师的天水呱呱。这些当地人最喜爱的民间食品看似简单,却是他们表达对教师和客人尊敬的极好礼物。

英语补习范文6

课堂评价是指由评价者依据“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评价,采用质性量化的转换技术,给出评价结果和改进建议。支持者认为,课堂评价有助于加强教师课堂教学规范,因为教师对课堂教学规范只有比较笼统的认识和感受,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将这种认识和感受转换成比较精确的概念,避免了理解和实践方面的分歧和混乱,给教师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课堂分析是指由参考者通过课堂观察,对课堂教学状况进行分析,给出质性的分析结果。支持者认为,分析即描述,分析即研究,分析即改进,分析一堂课就是去描述一堂课,去研究一堂课,去与教师协商改进一堂课。因此,分析是话题性的而非指标化的,是描述性的而非等级性的,是旨在改进的而非用于管理的。

古人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其实,课堂评价与课堂分析也是各有长短,利弊互现的。课堂评价的优势在于:以标准为准绳,给出比较客观的评价结果;易于操作,降低了评判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评价标准可以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的特征,激励教师不断进步。其缺点是:课堂教学是一个千变万化的动态过程,尽管能够敏锐地察觉到感知或内省方面的某些表现,却无法用准确的文字予以表述,可能束缚了教师的手脚。

课堂分析的优点在于一人一把尺子,信息比较丰富,可以比较全面地展示教师课堂教学的表现。其缺点在于:描述性语言会降低解析的可信度和可靠性;分析者容易受到主观意识或外界因素的干扰,无法做到客观公正;质性的分析结果无法进行横向比较;教师难以把握课堂教学规范的内涵和外延。

国外曾经有过类似的争论,现在虽然争论双方的基本分歧没有完全消除,但两者之间的分歧已经缩小。双方不再针锋相对,过度强调己方的合理性或有意淡化对方的重要性,而是彼此向对方靠拢,承认和吸收对方的合理成分。如今,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是,采用“扬长避短,优势互补”的策略,将课堂评价与课堂分析结合使用,努力提高客观性和说服力。

其实,与课堂评价相比,课堂分析的技术含量更高,操作难度更大。它作为一种质性评价,除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双方民主化、评价过程全程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等基本要求以外,还有一套严格的操作规范,如研究模型的设计、研究对象的抽样、研究资料的收集、排除影响因素的策略、避免伦理问题的方法、提高效度和信度的手段,以及检测、整理、归类、分析、解读、推论等一系列技能。然而,接受过此类训练的人少之又少。因此,参与者务必接受专门培训,否则课堂分析完全可能“走过场”“和稀泥”或流于一般意义上的“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