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际乒乓球比赛规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际乒乓球比赛规则范文1
[关键词]乒乓球运动员 体能训练 速度训练 灵敏训练
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9-0225-01
乒乓球运动是我国在国际体坛上具有明显优势的体育项目之一,随着当今的乒乓球运动越来越趋向于力量大、速度快、旋转强、变化多、对抗性强的特点,这种发展趋势不仅要求教练员和运动员在今后的训练中加强技战术和心理素质训练,更要加强体能训练。此外,国际乒联陆续出台并实施的关于乒乓球比赛的新规则,更加突出的强调了运动员的体能在比赛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 21世纪乒乓球规则变化情况及对运动员体能的新要求
1.1 规则变化
在2001年9月1日起,国际乒联对比赛规则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将原来的每局21分赛制改为11分赛制,发球也由原来每方发5个球后轮换改为现在的每方发2个球轮换;从2002年9月1日起,国际乒联又对运动员的发球进行了进一步的限制,实行“无遮挡”发球,无遮挡发球是当球与球拍接触时,发球的运动员或者他的双打队友身体的任何部位和衣服,都不能在球网以及两侧网柱顶端与球进行连线所形成的虚拟三角形之内或上方的高度,以不遮挡接发球员的视线为限。也就是说,运动员发球时,不能用肘臂挡住球,应当让裁判员和副裁判员看得见球和球拍
1.2 体能要求
进入21世纪,国际乒联针对乒乓球运动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堪称“大刀阔斧”,既对于提倡“绿色乒乓”、促进乒乓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又对乒乓球运动的自身发展产生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影响。直径40毫米“大球”替换38毫米“小球”,据研究表明:质量由2.49g增加到2.72g,增加了9.24%,直径增加了5.26%,球的表面积增大了10.8%,球的体积增大了16.6%,大球比小球旋转也降低了13%,速度减少4%,由于限制了速度与旋转的威力,增加了击球的回合数,所以要想达到以往击球效果,运动员的专项力量在大球时代所起作用明显增大;11分制的改革不仅仅是比赛分值的减少,同时打乱了原有每5个换发球的轮次,改为每2个换发球,比赛时间缩短,比赛间歇增加,运动量相对减少,运动强度随之加大,要求运动员进入比赛状态快、拼得凶,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所具备的竞技能力,要求平时注重改变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中速度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柔韧素质的运动量与运动强度的比例分配,适应11分制的比赛节奏;实行“无遮挡”发球后,发球质量下降,很少能靠假动作或隐蔽姿势直接发球得分,对于发球者抢攻造成一定削弱,发抢段实力指数降低,相对相持段比重可能会上升,要求运动员进一步提升自身相持段的专项耐力;无机胶水的使用虽然保证了运动员的健康,但球拍胶皮性能的下降直接导致速度与旋转的下降,降低了回球质量,比赛中经常出现一板球相持十几个回合的情况,运动员的专项力量与相持能力占总体竞技能力的比例要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运动员努力实现原有的击球效果,需要在专项力量与专项耐力上付出更多努力。
2 体能训练的释义、作用和意义
2.1 乒乓球运动员的体能及其构成
任何运动员的体能发展水平都是由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运动素质的发展情况所决定的。通常包括力量、耐力、速度、柔韧和灵敏等。三种因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每一个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影响体能的整体水平。因身体形态、机能受遗传影响关系比较大,外界因素影响相对较小。运动素质是体能的外在表现,所以在运动训练中多以发展各种运动素质为身体训练的内容。
2.2 体能训练的作用和意义
体能训练能够对运动员自身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和灵敏等身体素质具有进一步优化过程,对于其他种类与专项相关的身体素质的发展产生重要的相互影响和协同促进作用。良好的体能训练是技、战术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良好的体能训练是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的基础;良好的体能训练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稳定、良好心理状态的基础;良好的体能训练有助于预防伤病,延长运动寿命。
3 乒乓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
3.1 体能训练的分类
在体能训练中,由于专项的原因,把体能训练分为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两类。两者互为独立,又有着密切关系,共同发展。
3.2 速度和灵敏训练
关于乒乓球运动员一般的速度、灵敏训练,可以通过提高快速移动能力、协调控制能力和反应能力来实现。例如:加速跑、变速跑、接力跑、各种姿势的突然性起跑、各种的快速跳绳练习、贴人游戏、追逐跑游戏、蛇形跑、小场地的足、篮、橄榄球比赛、各种听口令的快速反应练习,等等。
3.3 力量训练
在乒乓球运动中,运动员使用快速力量相对较多,在大球和无机胶水到来的时代更要求运动员重点放在力量素质练习上,具备突出的快速力量。力量训练时应注意一般力量与专项力量结合练习,注意把发展速度与爆发力结合起来。在选择联系的内容上应有所侧重。少年运动员应注重发展基本力量结合专项力量,训练水平高且年限较长的运动员则应以发展专项力量为主,配合基本力量练习。
3.4 耐力训练
按人体的生理系统分类,耐力素质可分为心血管耐力和肌肉耐力。肌肉耐力也称为力量耐力,心血管耐力又分为有氧耐力与无氧耐力。依耐力素质对专项的影响,耐力素质又可分为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一般耐力是对于提高专项运动成绩起间接作用的基础性耐力,专项耐力是指对于提高专项运动成绩有直接关系的耐力,具体的讲是机体坚持长时间持续完成专项动作的能力。乒乓球运动员所需的耐力是一种心血管耐力和肌肉耐力混合的与速度、灵敏紧密结合的耐力,是一种专属乒乓球运动员的专项耐力。
参考文献:
[1]于庆川.乒乓球规则的演变对乒乓球发展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3(3):425-427.
[2]尚志强.乒乓球规则变化对乒乓球运动产生影响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报,2005,21(1):66-67.
[3]汤建文.新规则、新赛制后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新特征[j].安徽体育科技,2006,(1):48
[4]程云峰.乒乓球国际比赛规则的变化对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推动[j].四川体育科学,2004(03):66-67.
[5]汪杰.乒乓球改大球后技术动作和打法的变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7):66-67.
[6]刘建和.乒乓球教学与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国际乒乓球比赛规则范文2
关键词 乒乓球 竞赛规则 沿革 发展
乒乓球竞赛规则沿革是乒乓球运动发展的不歇动力,竞赛规则修改是国际乒乓球联合会推动此项运动发展的主要手段和方法,乒乓球竞赛规则研究历来被学术界认作是推动乒乓球运动发展的一大突破口。乒乓球竞赛规则从产生那一刻起直到今天,已经革新许多次,这种沿革不是盲目的、随意的,它遵循着自身沿革特征以及固有的基本规律。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目前关于乒乓球竞赛规则沿革及发展趋势的文章。
(二)研究方法
1.专家访谈法。通过走访乒乓球教学和训练方面的有关专家和教师,了解乒乓球运动的特点。
2.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的需要,查阅国内外有关运动竞赛学、乒乓球竞赛规则方面书籍、期刊论文、文件、报纸和视频资料。通过INTERNET检索乒乓球竞赛规则相关信息。为论文选题、结构内容的确定、论文的撰写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资料。
二、结果与分析
(一)运动竞赛学关于运动竞赛规则的研究
当前,学术界对运动竞赛规则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单个运动项目竞赛规则的研究,而对运动竞赛规则整体性的研究相对甚少。王蒲在《运动竞赛理论与方法研究》博士毕业论文的研究中,对运动竞赛规则进行定义。对运动竞赛规则定义就应该是对运动竞赛规则这一事物的本质或范围进行的扼要说明。”
刘建在《竞赛规则演变的外部动因与发展趋势》中通过对促进竞赛规则发展变化的外部动因分析,提出外部动因是促进竞赛规则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并通过对部分奥运项目竞赛规则的研究,提出竞赛规则发展变化的主要趋势为:改变比赛办法,缩短比赛时间,加快比赛节奏;更加注重比赛的观赏性和精彩性;更加注重技术的稳定性和对抗的激烈性;更加注重评判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加大了反兴奋剂的力度。
(二)关于乒乓球竞赛规则历史沿革的研究
乒乓球竞赛规则是乒乓球比赛过程中运动员、教练员始终要遵守和执行的规范性的标准与要求。它是由国际乒联根据乒乓球运动的技术、战术等方面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研究和制订的,定期向全世界各成员协会公布,各协会遵照执行并且在竞赛活动中进行实际检验,不断修改和补充。自1926年第1届世锦赛以来,规则的不断修改和完善一直推动着乒乓球技术、战术、器材、训练等多方面的创新。特别上世纪90年代以来,乒乓球竞赛规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际乒联相继推出了多项意义重大的规则改革,许多专家和学者力求通过多方位来透视这些变化,从而认识和把握乒乓球竞赛规则演变和发展中的规律。
(三)竞赛规则修改对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影响研究
黄雪琳《世乒赛竞赛规则改革对中国乒乓球运动的影响》一文中提出针对新规则,应继续坚持以往的方针积极应对,加强思想认识,认真剖析现行规则的特点,掌握其内在规律,根据不同运动员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尽快适应新的变化,变不利为有利、变被动为主动,保持中国世界乒坛的优势地位。
程云峰在《乒乓球国际比赛规则的变化对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推动》中具体就80年代球拍和发球的规则演变,80年代改变选手服装、器材场地、改善乒乓球比赛场地的气氛;21世纪增大“球体”、实行“11分赛制”、“发球无遮挡”这些重大举措,对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提出:随着商业化在国际体育运动中迅速发展,乒乓球运动中的商业化进程也大大加快;而随着弧圈球技术的成熟和控制旋转变化能力的突破性进展,乒乓球比赛出现“观众难理解”、“选手难掌握”的危机,以及中国乒乓球队长期处于世界乒坛“领先”的地位,很长时间内一直垄断了世界乒坛,尤其是中国的发球和发球抢攻以及接发球抢攻,使对手很难适应。
三、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当前学术界在乒乓球竞赛规则的相关研究主要分可三个部分,即运动竞赛规则理论、乒乓球竞赛规则历史发展和竞赛规则修改对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影响等研究。研究成果丰硕,价值意义重大,但在竞赛规则历史沿革方面研究的不够系统,涉及方面不够广泛,没有深入分析沿革的特征。而在竞赛规则修改对乒乓球运动发展影响的研究中,研究思路主要局限于竞赛规则修改影响了技战术,从而影响乒乓球发展。笔者认为竞赛规则与运动发展的关系,相互影响,辩证统一。所以,建议研究视觉可以换一面,重点研究影响竞赛规则变化发展的因素,因素改变是否会使竞赛规则发生改变,变化趋势如何。纵观当前关于竞赛规则的学术研究,不难发现学术界主要是从中国队怎么样适应新竞赛规则和赢得比赛胜利的视角出发,然而面对当前世界乒坛格局严重恶化的形势,学界没有承担起怎样促使乒乓球更健康和谐发展的科学研究义务。
参考文献:
[1] 王蒲.运动竞赛理论与方法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5.
[2] 王化冰.影响运动竞赛规则的社会因素考察[D].山东师范大学.2005.
[3] 刘建.竞赛规则演变的外部动因与发展趋势[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2):63-65.
[4] 裴伟民,成波锦.近20年来乒乓球竞赛规则的演变规律初探[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9(2):88-90.
[5] 陈小华,黄莉芹.从近期规则的变化看乒乓球运动发展的趋势[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1):57-58.
国际乒乓球比赛规则范文3
摘 要 近些年来为了推动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国际乒联先后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例如小球改大球、十一分制、无遮挡发球、还有2014年推出的塑料球。这些改革的实施在增加乒乓球比赛的观赏性和激烈性的同时,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战术创新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必然对训练方法的发展产生影响。本文主要通过文献法、归纳法、逻辑分析法对乒乓球比赛规则的改变对其和训练方法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为当今乒乓球项目的训练发展提供一些更新的理念参考。
关键词 改革 训练原则 训练方法 影响
一、对乒乓球训练方法的文献整理
乒乓球运动的训练方法是指在乒乓球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乒乓球竞技运动水平、完成乒乓球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乒乓球的训练方法主要包括乒乓球的体能训练方法,乒乓球的技战术训练方法和乒乓球的心里训练方法。乒乓球的体能训练常用的方法有:力量训练法;速度训练法;灵敏训练法;耐力训练法;柔韧训练法。常用的乒乓球的技战术训练方法有:单线练习法;复线练习法;长短球练习法;死线活练法;多球练习法;帮助练习法;指标训练法;单个战术练习法;附加装置练习法;意念打球法;发球、发球抢攻和接发球训练方法;比赛法。常见的乒乓球心里训练法有:认知训练;情绪调节训练;放松训练;想象训练;注意力训练。
二、乒乓球规则的改变对其训练方法的主要影响
使用40mm的大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击球的速度和旋转,导致击球回合数增加。大球时代限制了速度与旋转的威力,而力量发挥的作用明显增加。由此可见,大球让比赛回合中的连续击球数量增多,运动员的动作结构,技战术意识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体能的作用增大,实力与力量的效果增强,技战术的效果被消弱。在乒乓球的训练中力量的训练部分要增加,以增加击球的杀伤力。国际乒联发球新规则明确规定:“当球被击中时,发球选手或他的双打队友的身体与衣服的任何部分都不能在球与球网之间的范围内。”发球新规则规定运动员在发球时,必须让对方看清自己的发球动作,不能利用身体遮挡。无遮挡发球规则的实施,降低了正手发球的质量,同时会增加对方接发球的攻击性,而使发球方的发球抢攻受到极大制约,使得发球抢攻的技战术效果被消弱,进入相持球的几率增加。随着相持球的增加,原来以正手为主、反手为辅的抢攻体系将发生很大的改变。反手的抢攻战术的应用会增加,从而达到更全面的抢攻战术体系,相应的反手的力量、速度、旋转的训练也要增多。从近些年的世界大赛和世界排名来看,反手突出者的比赛成绩是上升比较快的,正手相当的情况下,反手技战术突出的人更容易脱颖而出,像王浩、张继科这些优秀的运动员都是以反手力量强和反手技战术突出的队员。相反一些反手杀伤力不行,主要依靠正手抢攻为主、反手防守为辅,反手技战术相对缺乏的运动员很难在新规则下提高自己的比赛成绩。执行十一分制以后比赛的刺激性和激烈程度大大增加,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的要求更高。11分制比赛由于球数少,比赛输赢节奏都比较快,运动员心理负担加重,使得有些运动员出手比较犹豫。求稳思想一旦出现,很难高水平发挥,比分也很难拉开,在比分咬得很紧的态势下,技术实力相当的运动员之间,心理素质的比拼就显得尤为重要。十一分制的规定使得比赛的偶然性增加了许多,选手之间的差距被缩小,实力相差不大的选手比赛的胜负常常很难预料。所以十一分制的规则需要选手迅速进入比赛状态,快速适应对手的打法特点,找出相应的制胜方法。最新改变的规则是在比赛中使用新材料的塑料球,塑料球的直径又增加了一点,由于材料不一样试打之后的选手都觉得新型塑料球打起来更费力,对体能的要求更强。塑料球的使用再次对日常的体能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结论
以前的乒乓球运动更倾向于技巧和变化的发挥,不断改变规则之后的当今乒乓球更倾向于技术实力和力量的对抗。无遮挡发球和大球时代使一些依靠多变和技巧的运动员受到很大影响,马琳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不断改变的规则对训练方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体能训练上,由于大球和材质的不同使击球的质量下降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只有通过增强自身的击球力量才能增加球的杀伤力,相持球的增多也对运动员的耐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体能训练中增加一些专项力量和耐力的训练是今后乒乓球体能训练的重点,这是提高击球质量保证击球连续性的前提。乒乓球击球的力量来自于运动员全身协调的发力,乒乓球发力顺序是蹬地、转腰、挥臂,怎么最大限度的把全身的力量集中在击球的瞬间是现今乒乓球运动员体能训练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当今的乒乓球训练不但要注重体能的训练,还要在体能训练中根据乒乓球运动的实际需要科学地针对性地训练。乒乓球规则的不断改变,增加了正反手技战术的全面发展,对运动员体能和心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吴焕群.中国乒乓训练原理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
[2] 朱惠平.新规则下乒乓球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2).
国际乒乓球比赛规则范文4
一、重视学生基本功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上乒乓球社团课的时候,对于基本功练习没有兴趣,最热衷于打比赛,且学生之间的水平差异比较明显。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观看国际高水平运动员的精彩比赛,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明白基本功的重要意义,理解为什么国家队的队员为什么还要天天练基本功。所以对每个学生的水平及特点做了摸底,进行分层次教学。先把学生分成三组,第一组为高水平组,这个组的学生技术比较好,比赛能力强,相对来说基本功也可以,只是不太规范,对比赛规则也不是很了解。第一组的学生课堂教学以教学比赛为主,贯穿基本功练习和规则学习,全方位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第二组为提高组。这个组的学生能力一般,但是能对练,并且能打起比赛来。对于这个组的学生,以提高乒乓球基本功为主,除了观看高水平运动员的比赛视频和讲授规则外,针对每个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比如有的同学反手能力差,就重点进行反手的练习,有的同学移动步法差,就提高他的移动能力。努力提高该组学生的基本功能力,并在比赛中得到应用。除了他们之间经常进行教学比赛外,还定期举行挑战第一组的比赛活动,让同学们学习中充满动力。第三组为学习组:这个组的同学能力较弱,很多同学基本不会打球。这个组的教学就从最基本的开始,包括握拍、手型、步法、规则等。
教师经常和学生进行对练,让学生感受到多回合练球的乐趣和喜悦感,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视频方面,主要观看的是教学视频和奥运会中国得冠军的比赛,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分层次教学既关注共性发展又关注个性发展,给每个同学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提高。
二、提高个人素养和能力,吸引学生上好课
“打铁先须自身硬”,只有教师个人魅力大,基本功能力强,才能吸引学生好好上课,才能更好的驾驭教材,更好的调控课堂,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一个谈吐优雅、专业过硬的老师,每个学生都会喜欢。如果乒乓球教师再作出标准优美的示范,就更能吸引学生,让学生爱上乒乓球的课,喜欢跟自己学练,也更容易理解动作,学练就更积极。比如在进行正手攻球教学的时候,如果教师的动作潇洒自如,那么学生会不由自主地心生敬佩,学生就容易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
另外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尊重学生,平等看待,多给学生鼓励。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多一些沟通与交流,共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控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由于本校乒乓球教学场地在室外,课堂教学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比如,有风的天气,由于乒乓球质量轻,受风的影响就大。风稍微大点,同学们基本就没法上课。这时候,就可以安排同学们进行游戏活动或者素质练习。而在雨雪天气,就可以组织同学们观看视频或者进行课堂讲座,增加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国际乒乓球比赛规则范文5
[关键词]儿童 乒乓球 启蒙训练
[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8-0119-01
我国乒乓球之所以在国际大赛中取得骄人的战绩,“长盛不衰”,其中一个主要因素就是我国有着雄厚的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作为基础保障,做好乒乓球启蒙阶段训练的科学化、系统化,需要每个基层教练员在平时的日常训练中,注重每一点一滴的环节。本文谈谈儿童乒乓球运动员启蒙阶段的训练与实施。
一、不同年龄段的划分及训练目的
儿童乒乓球启蒙训练的年龄一般在5~11岁之间,直接的年龄跨度有7年,即便都是儿童,其心理和生理的发育情况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用统一的标准和要求来安排训练计划、训练任务和训练目标不够合理,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应将其细分化。根据其生长发育的特点,可分为三个阶段:1.打基础阶段:年龄5~7周岁,训练年限1~3年,训练目标主要以培养浓厚的乒乓球兴趣为主。2.改进提高阶段:年龄8~9周岁,训练时间1~2年,训练目标主要以巩固、提高已掌握的单项技术为主。3.发展特长阶段:年龄10~11周岁,训练时间1~2年,训练目标主要以结合运动员技术特点,确立个人技术打法,并熟悉各种技术打法的特点为主。
二、不同年龄段技战术训练手段与方法
(一)技战术训练
1.“打基础”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还不能完全依靠自己所掌握的技术动作合理接球,为促进其技术动作的正确性,训练中应运用“喂”球的训练方法。即用恰当的力量,回到较为准确的落地,以确保儿童有一个较为舒服的击球位置。先通过多球的形式反复练习,形成技术的动力定型,逐渐过渡到单球定点多回合练习。
2.改进提高阶段。随着孩子智力水平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渐减少“喂”球的比重,增加跑位击球的练习,重点提高儿童的步法灵活性及手、脚配合,相互协同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对打”练习,即陪练员与队员“对打”,队员之间“对打”练习,以此进一步巩固手法和步法,增强技术动作在实战中的运用能力。
这是乒乓球运动对抗性特点和练为战的要求所决定的。通过定点有规律至不定点无规律,在对练中巩固、提高基本技术,将技术组织结合、配套,达到有目的运用、形成基本战术。
3.发展特长阶段。在儿童对乒乓球的基本技术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加强运动员所掌握技术的随机应变,在实战中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熟悉各种打法特点,适应各种打法能力的培养。这个阶段除了要保证正常的系统基本功训练外,每次课都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教学比赛,组织一些对外比赛或参加一些比赛,来强化各项技术的实战应用和儿童运动员的比赛能力。
(二)启蒙阶段身体素质训练
前面说的技术训练是根据不同的训练目标而制定的,那么身体素质训练的安排,就要以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为客观依据而循序渐进地制订计划、手段和方法。身体素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基本动作建立的快慢和技术水平提高的速度。儿童时期必须打好一定的身体素质基础。采用以游戏为主的方法,可使儿童兴趣浓、情绪高,从而更好地达到训练的目的与要求,同时对调节训练也起到积极作用。
(三)训练器材的选择
儿童在早期接受乒乓球启蒙训练时,必须考虑到儿童的身高和使用球台问题。身高不够的儿童使用标准球台会使技术动作出现毛病,采用68厘米高度的球台有利于儿童正确动作的建立。随着儿童运动员身高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所使用的球台标准不断提高。此外,由于儿童的手小和手腕力量不够,在执拍过程中,会出现执拍困难,特别是直拍运动员拿不住球拍。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可选择较轻球拍,也可以适当将拍柄磨窄一点,利于儿童执拍。
三、激发儿童训练兴趣的训练方法
(一)多球训练
在训练初期,采用多球训练法不但可以提高练习的密度和训练质量,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集中儿童的注意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练习效果。但在多球训练的时候,教练员要根据儿童运动员的实际水平,合理控制发球力量和速度及落点变化,并且随着其技术的熟练程度增加和水平的提高,逐步增加多球的训练难度,并主要以“喂”过去的球尽量结合实战的来球。
(二)竞赛训练
根据儿童好胜心强、不甘落后的心理特点,合理安排比赛,能够有效地提高儿童对乒乓球运动的兴趣,并且培养他们每球必争的比赛作风。同时,将平时训练的技战术合理地运用到比赛实战中,能够有效地提高训练效果。在比赛的安排上,可以结合近期训练的重点,有意识地制定比赛规则,使比赛侧重近期的训练实战。如单一的搓球比赛,发球抢攻比赛,关键球和关键分的比赛等。
【参考文献】
[1]侯继峰.儿童少年生理特点与运动能才和训练关系的探讨.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11月,第14卷,第4期.
国际乒乓球比赛规则范文6
摘 要 乒乓球作为我国国球,对于后备人才培养意义重大,由于乒乓球运动是一项长周期性项目,在长期的训练比赛过程中,就需要对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以及探讨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使国球能够继续蓬勃健康的发展下去。当下大多数研究者只是关注技战术,身体和心理素质对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的影响,本文试图从另外一个角度,通过青少年乒乓球比赛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入手,来帮助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能够更好的认识乒乓球运动,并且使乒乓球这项运动能够更加规范的、更加国际化的持续发展下去。
关键词 乒乓球 青少年 比赛
众所周知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这项运动是集健身、竞技和娱乐为一体的运动。乒乓球运动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训练中队员们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心理品质,智力水平较高,操作能力优于普通学生,情绪稳定,自信心、独立性、思维敏捷性均较强,各方面发展协调。总之,乒乓球运动的确具有其它运动所不具有的某些独特功能,令参与者获益终身。经常打乒乓球,能够加强上下肢和腰部的力量及身体灵活性和协调性,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增强内脏器官各系统的功能,培养沉着、机智、果断、顽强的意志品质。
比赛是青少年运动员整体训练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让运动员通过比赛实践领会和消化学习到的各种技术,并且提高对已经掌握的技术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是运动员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练员可以通过比赛了解运动员当前的技术水平、临场应变能力、心理素质水平等多方面的情况,以检验各个训练阶段的训练效果。但是,通过笔者长期担任青少年乒乓球比赛裁判员的经历发现,目前很多教练员在正确、科学地分析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时还有片面性,本文愿意提出一些看法和广大教练员进行探讨,以提高我们的训练工作水平。
一、当今青少年乒乓球比赛的赛制对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的影响
本人通过长期担任北京地区青少年乒乓球比赛裁判工作的经历,包括在北京影响力比较大的青少年乒乓球赛事如2013年的北京市体校、少年宫乒乓球邀请赛,北京市业余体校乒乓球锦标赛,2014年北京市少年宫乒乓球邀请赛,从中发现了当前我们的赛制对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的影响。众所周知,当前乒乓球比赛都是11分赛制,正规比赛的规则是单项比赛七局四胜制,团体比赛中每项比赛五局三胜制。我们现在的青少年比赛的赛制为了压缩比赛时间以及各项成本,大都采用了小组比赛三局两胜制,甚至一直到了十六进八的淘汰赛时还是三局两胜制,八进四以后的比赛才会采用五局三胜制。比赛总时间减少了,但是极大的压缩了青少年比赛的时间,通常一局三局两胜的比赛不到十分钟就结束了,很多运动员甚至还没出汗,或者还没进入到比赛状态,比赛就结束了,影响了比赛的观赏性。确实,十一分制的比赛要求运动员进入比赛状态要快,要迅速投入的比赛中来,但是三局两胜的赛制是否过于压缩了比赛,青少年运动员尤其是刚参加乒乓球训练没有多久水平相对较低的运动员,他们其实更需要多打比赛,多打几个球来检验平时训练的成果,使技术和心理得到更多的锻炼,继续延续其对乒乓球的兴趣,但是现实比赛当中往往就是当这些运动员遇到水平较高的运动员时,往往在几分钟之内比赛就会结束,甚至连对方的发球是上旋还是下旋都没看明白,比赛毫无对抗性可言,这样下去这些运动员对这项运动的兴趣会不会产生影响,这真的值得我们去思考。
二、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发球规范问题的重视对其以后运动生涯发展的重要性
十一分制的比赛使得发球变得尤为重要,一局比赛当中如果发球占有很大优势时,可以直接得分或者当对方接发球后回球质量不高时直接上手抢攻,为自己赢得主动。可以说,发球的威胁性直接决定了比赛的成败。
通过观察青少年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本人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很多教练员以及运动员的家长还有运动员本人都知道发球好坏的关键性,大家都觉得发球好是赢得比赛的捷径,便纷纷想办法来提高发球的威胁性,但是在训练当中相当一部分教练、家长和运动员本人只是过分重视了发球的旋转、落点以及最后的效果,但是没有注意发球的规范问题。在实际比赛中,往往能看到一些基本功较好,水平较高,有发展潜力的运动员在发球时动作不规范,不是在球台里面就是在球台下面抛球,或者抛球的时候角度没有垂直以及高度不够,裁判员在青少年比赛中也只是会做到提醒以及纠正,真正罚分的情况少之又少,这也就从另一方面助长了教练员以及运动员对发球规范的不重视程度,对这名运动员整个运动生涯的发展确埋下了隐患。这些运动员在当前的比赛能够迅速得分或者形成主动,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参加比赛的规模越来越大,在比赛中当裁判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以及比赛对手提出异议时,发球不规范这个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到那时候再去改发球技术,就会遇到很大的麻烦,也会直接影响发球后几板球的衔接,从而导致这名运动员运动水平发展的不确定性。
所以我们教练员、运动员家长和运动员本人需要从一开始就充分重视发球规范问题,不要为了追求成绩而放弃发球规范,裁判员在平时的比赛当中也要及时对发球不规范问题做到及时纠正,不要因为是青少年的比赛就放松要求,这才是对他们整个运动生涯的一个最大的爱护。
三、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当中场外教练或者家长指导的规范程度对其自身的影响。
比赛中场上的主角毫无疑问是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场地之外的主角当之无愧的便是教练员了,他们通过比赛时在场下的动作表情以及局间休息时的指导来给予运动员最大的支持。青少年处在一个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通过大量比赛观察到,很多青少年运动员在比赛当中每打完一个球后无论输赢都会看场下的教练员或者是充当教练的家长一眼,这时候教练或者家长的表现就会直接左右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状态以及情绪。规则规定场下教练员在比赛进行当中是不能够进行指导的,世界大赛中场下教练因为指导运动员被罚上看台的情况比比皆是,而我们现阶段青少年比赛中,教练员或者家长在每个球打完后都会对场上的运动员进行指导,比如告诉运动员发什么样旋转的球,回球打到对方什么落点,更有甚者现场教场上运动员击球的动作,先不说场下教练员或者家长违反了比赛规则,他们这样的指导到底能不能帮到场上运动员都是很大的疑问,青少年运动员在场上时心理状态可以说是很不稳定,当他们看到场下教练很着急时,会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本来可以自己解决的问题也要看教练的脸色来办,时间一长,就会养成了这些运动员的依赖心理以及比赛时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那些现场教运动员动作的教练员,乒乓球动作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现场教动作根本不可能解决任何问题。
所以,建议场下的教练员以及家长们,当运动员在比赛时无论这个球的输赢,都用点头或者坚毅的眼神来肯定运动员在场上的表现,有什么问题等局间休息的时候再说,这才是对场上队员的最大帮助。
四、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青少年情绪的不稳定性是这个阶段在他们身上表现出的显著特点之一,在比赛当中因为环境以及对手还有输赢的不确定性,使得青少年运动员在比赛中情绪会有很大的变动。
当对手比自己水平高时,往往会表现出信心不足,目光无神,双腿发软等;水平比自己低时,往往会表现出对比赛提不起神,轻视对手等;水平相当时,往往会表现出比赛时缩手缩脚,放不开手脚等。在比赛中经常会看到当运动员领先时沾沾自喜,出现一起本该不失误的球,比分落后时又往往会出现焦急的心态,自信心降低,开始怀疑自己,从而在比赛当中表现出来动作变形,还原变慢等。
所以,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情绪对比赛起着重要作用,这就需要在平时的训练当中重视对青少年心理情绪的培养,把训练当成比赛,每次比赛后,无论胜负,都认真总结,使得自己的心理变得越来越强大。
五、青少年乒乓球比赛的礼仪对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的影响
每项运动都有着其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也有着不同的礼仪。乒乓球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通过比赛发现,很多青少年运动员甚至教练员忽略了乒乓球文化,表现出来的是赛前练球时对手的无视甚至不尊重,随意发力,落点乱打等等,比赛中教练员的做法也值得商榷,遇到有争议的球时往往对裁判员大吼大叫,而不是去解决问题,没有做到对裁判员的尊重,这个时候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场上的运动员对裁判的态度。比赛后,双方队员往往不会和对方、裁判握手致意,教练和运动员的家长对这些问题也都不以为然,觉得是可有可无的环节,但是当一项运动失去了它本来的文化的时候,这项运动也就不会很完美的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六、结束语
希望通过本人曾经是专业乒乓球运动员的经历,现在经常从事青少年乒乓球比赛的裁判组织以及临场工作, 来帮助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能够更好的认识乒乓球运动, 对于不积极的方面探究原因,提出有效的策略和建议,努力改进和提高,使乒乓球这项运动能够更加规范的,更加健康的持续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过家兴.中国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 田麦久.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4] 苏丕仁.乒乓球教学与训练[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5] 唐建军.乒乓球运动教程[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9.
[6] 解毅吃.试论体育运动中非智力因素功能[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2.2(2):57-61.
[7] 马美荣.非智力因素与体育教学[J].体育函授.1996.12(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