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六彩天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六彩天下范文1
【关键词】 特殊群体谈心 关怀教育健康成长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彩云之南的一个鹤阳小乡,许多的农民,早已抛弃了传统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为了生存致富,开拓自己崭新的天地,“抛家弃子”大量涌入城市或者其它边疆民族地区去打工,这些农村外出打工者的子女很多正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因父母常年出门在外,甚至多年不回家,他们的子女多数留在家乡或交给老人照料,或托给亲戚管护,于是在学校里就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学生”。而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正是我们这些农村初级中学的班主任最头疼的事情。
为什么呢?让我们先来看看留守学生的现状吧。
一、学习成绩较差。由于临时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重养轻教,致使留守学生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大多数留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被动地学习,80%以上的学生成绩中等或偏下.加之孩子本身自控能力较差,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性格缺陷。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和教育,留守学生往往对事物分不清是非好坏,不能正确地看待问题,容易受社会上不良诱惑的影响,造成一定程度的道德缺失和不良行为。
三、心理障碍、缺乏安全环境。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父母的关爱,致使部分留守学生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养成任性、放纵、随意的性格。缺乏安全感、防范意识和保护能力,容易受到侵害。由于大多数主要劳动力外出,留守学生缺乏必要的安全保护,一些不法分子趁机对孩子实施不法侵害。
四、理想扭曲、亲情意识淡薄。留守学生大多数生活态度不积极,对前途迷茫,进取心、上进心不强。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一年甚至常年不回来,一方面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另一方面孩子与家长的交流沟通缺乏。不但造成孩子与父母亲之间关系淡漠,致使留守孩子不懂得关心、尊敬别人,团队意识也较差。
在我所带的班级117班中,有学生48人,其中,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的就有11人,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有18人,可见留守学生比例之大。作为有这样一群留守学生的班主任,我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来呵护他们。
一、了解情况、处处留心
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管理好班级、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就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生活情况。留心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衣着打扮、言谈举止,看他们有无过激的言行,有无异常的举止、有无不良的生活习气。通过这些现象去分析他们的心理,找出问题的结症,以便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有一段时期,我发现班上有一位西甸中村的留守女同学穿着打扮特别时髦,甚至有点前卫,又听说该生每到周末或假日便邀几位同学到街上吃喝、逛商店,还和几个社会上的不良男青年有来往。我知道这一情况后,第二天,我找到该生,询问事由及内心的真实想法,该生袒露心胸,“我们村有几个打工回家的女孩穿得都挺惹眼的,我也希望别人,特别是男生都能够注意到我,都能围着我转,因而我也学她们的穿着。我现在很满足,有好几个人都陪在我身边玩。”从她的话语中,我知道她极度孤独,缺乏他人,特别是长辈对她的关爱,为了驱赶寂寞才这样的。我耐心的引导她,使她逐渐认识到,这样下去不仅使父母伤心、让老师感到可惜、更是毁了自己。并通过查找网上与她情况类似的学生所走的不归路加以劝解。经过多次反复的引导,该生终于走出迷雾,进入正常的学生生活。
二、掌握思想,时常谈心
作为班主任要放得下架子,深入到学生中去,时常找他们谈心,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要想之所想,听之所谈,谈之所感、急之所难。要耐心细致、寻找共同语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打开他们的心扉、架起心灵的桥梁,拉近思想的距离。师生之间有了感情、有了默契,有了共同的语言,有了真正的沟通,对他们的教育将事半功倍,卓有成效。
我们班有一个古乐桃园村的女生,父母离异,随母生活,母亲重组家庭后与继父长期在外做生意,她与外婆一起生活,平时住校。有一段时间她与同级一男生谈恋爱,周末也不归家。我多次找她谈心,收效甚微。一天,我又找她谈心,并给她送了两支含苞的玫瑰花插在玻璃杯中,我把其中一支的花瓣剥开了。过了几天我再找她谈心,让她把那两支花拿出来看,剥了花瓣的一支枯萎了,另一支却开得正艳。通过观察这两朵花,她终于明白了我的良苦用心,停止早恋。她酷爱音乐,为了避免她再次误入歧途,我请学校的音乐老师辅导她学习简谱知识,分散她的注意力。如今她在一所艺术学校读书。
三、解决问题,人人关心
任课教师要和班主任配合,一起关心学生,特别是留守学生,因为留守学生远离父母,缺乏的就是关心,心理渴求的也是关心。如何关心呢?不能仅仅“学生病了,给他买点药;学生成绩差,利用休息时间给他补补课”。现在,许多留守学生的家长觉得自己长年不在孩子身边,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他们一般所缺乏的是情感的寄托、需求的是心灵的慰藉。当他们生病时,你要关怀他、问候他;当他们迷茫时,你要引导他、开导他;当他们孤独时,你要陪伴他、安慰他;当他们失意时,你要呵护他、鼓励他。
四、引导上进,双方齐心
六彩天下范文2
【关键词】中国人物画;留白;计白当黑;构图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4-0190-01
一、“计白当黑”的概念
清代著名篆刻家邓石如在《述书上》中提出:“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当黑,奇趣乃出。”①他强调了字画的妙趣就在于无墨的“留白”当中。关于“黑白学说”理论,可追溯至战国,在《道德经》第二十八章中提到:“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②老子借黑、白来诠释他的处世哲学思想,其中的黑白对立统一关系具有普遍意义。中国画无画之处即是白,有画之处即是黑。所谓的留白就是画家根据画面的布局需要、审美需求留出来的无画处。在中国画构图中,有墨色处称为实布,无画处称为虚布。
“计白当黑”不仅可以处理面的疏密关系,还可以衬托出笔墨,使得笔墨更具趣味性。
二、“计白当黑”在中国人物画构图中的重要性
(一)古代画论方面。譬如清代的人物画家华琳在《南宗抉密》中提出:“墨浓湿干淡之外,加一白字,便是六彩。白即纸素之白。凡山石之阳面处,石坡之平面处,及画外水天空阔处,云物空明处,山足之杳冥处,树头之虚灵处,以之作天作水,作烟断,作云断,作道路,作日光,皆是空白。”③又如《桐阳论画》云:“章法位置,总要灵气来往,而不可窒塞,大约左虚右实,右虚左实。布景一定之法,至变化错综,各随人心得耳。”④由此可以看出,“计白当黑”在中国画创作中起着关键作用。
(二)古代人物画作品方面。古代中国人物画的经典佳作有:晋代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唐代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南宋梁楷的《泼墨仙人图》、清代任伯年的《群仙祝寿图》,等等。这些作品在构图上都有各自的特色。在构图的运用上,晋代顾恺之称“置陈布势”;南朝谢赫《画品》的“六法论”中叫做“经营位置”;唐代张彦远认为这是“画之总要”。中国画构图十分讲究立意定景,追求画面“远则取其势,近则取其质”。作画者可根据画面构图的需要,运用宾主、露藏、虚实关系等对立统一法则来安排构图,并巧妙地运用“计白当黑”,使无画处皆成妙境。在中国画中,就是运用画面的留白来替墨的语言,从而达到画家所表达的意境、情趣和思想。在古代绘画经典佳作中,很多作品都巧妙地运用“计白当黑”来布置画面,通过画面的大量留白,突出作品的表现对象,抒发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计白当黑”在当代中国人物画构图中的运用
在当代中国人物画作品中,运用“计白当黑”的佳作也有很多,如周京新的《面孔》系列、何家英的《清明》等。在画面构图上,作者就精心设计画面中的留白,把画面中的实布与虚布统一起来,以全局的观念来把握黑白成分的布局,运用不同的笔墨趣味来抒发作者的情感。
(一)周京新的《面孔》――疏密聚散。当代著名的人物画家周京新,在他的作品《面孔》系列中,他在画面布局中把“计白当黑”发挥到极致。通过画面背景的留白,与脸颊、额头、衣领等处的留白巧妙相融合、相呼应;运用留白头发的“松”呼应五官的“紧”,疏密聚散、张弛有度;画家通过“以无当有”“虚实相生”等留白手法来诠释作品的意境和空间关系,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劳动人民的生活面貌。
(二)何家英《清明》――空灵取。何家英的《清明》作品中,画家遵循黑白相依、虚实相生的构图原则,追求象为之象,味外之味。画面中,一位素装女子安排在最右边,通过清风、剪刀、白花和左边画面留白相呼应,背景大面积留白与女子衣服上的碎花形成鲜明对比,烘托出清明时节对故人的思念氛围,营造出空旷、寂静的画面。
四、结语
中国画的“计白当黑”创作原则旨在意蕴。如果失去了意蕴就失去了中国画真正所在的价值。中国画追求“点到为止”“以少胜多”。对比西画,中国画习惯引领观者进入更为主观的审美世界。对于中国画构图上的学习,我们要走的路还很远,只有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打破陈规、挑战创新,才能找到中国人物画创作的真正乐趣。
注释:
①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419.
②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83.
③(清)华琳.南宗抉秘[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58,312.
④沈子丞.历代论画名著录编[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623.
参考文献:
[1]中国美术史教研室.中国美术简史(增订本)[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
[2]韩玮.中国画构图艺术[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