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鹬蚌相争续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鹬蚌相争续写范文1
河滩上,一只蚌张开壳在那儿晒太阳,正在觅食的鹬一见,张开嘴,就去啄蚌的肉,蚌急忙把壳合上,夹住了鹬的嘴,于是它俩争吵起来。这时,来了一个渔翁,一下子把它俩捉住,放到渔篓里,渔翁高高兴兴地向家走去。
在渔篓里的鹬气呼呼地说:“你这个该死的小东西,要不是你突然夹住我的嘴,我能这样吗?”蚌一听,气冲冲地说:“你想吃我,我夹你,这也是自我保护啊!”说完,蚌就更加使劲地夹住鹬的嘴。
就在这时候,渔翁到家了,渔翁高高兴兴地把渔篓往地下一放,然后把锅打开,倒了一些水,又把火烧上了。干完这些事,渔翁自言自语地说:“蚌的壳太硬了,一定要用刀才能劈开,可我家的刀不快呀!”渔翁四下一看,见有一块石头,于是渔翁便在上面磨起刀来。
渔篓里的鹬和蚌听到了磨刀声,“刷”地一下,脸色突然变白了。这时鹬说:“咱们不能再争吵了,一定要团结合作逃出去。”这时蚌把嘴张开,鹬把嘴拿了出来。鹬说:“这样吧,你再夹住我的嘴,我用全身的力气往渔篓的盖上一甩,把盖撞开,就行了,而且你的壳还硬,没问题的。”蚌一听,连声说:“好招、好招。”
蚌把嘴一张,鹬又把嘴放了进去,鹬使劲一甩,就把渔篓盖撞开了,鹬和蚌都出来了。渔翁一看,赶紧拿起刀跑了过去,可已经来不及了,鹬带着蚌早已经飞上了蓝天,回到它们的老家去了。从此它们俩成了好朋友,再也不争吵了。
鹬蚌相争续写范文2
怎样利用寓言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试作一肤浅的探讨。
一 、把握寓言特点,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寓言作为一种文学体裁,通过带有讽喻或讽刺性的故事,揭示一个寓意深刻的道理。故事是载体,寓意是灵魂,从故事到寓意,这其中有一个从形象思维到理性思维的过程,因而它为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可能。
如《鹬蚌相争》这则寓言,人们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现实生活中,找出与当时形势的类比之点:“燕赵相争,秦人得利”。阅读这个寓言,它需要我们的哲学思维,而要理解其普遍的哲理性,即“在复杂的斗争中,要警惕共同的敌人,不要互不相让,使第三者坐收渔人之利”,则更需要创造性思维。由此看来,寓言学习对学生思维的启发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由于寓言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寓言对中学生有巨大的吸引力。此外,寓言中故事的寄寓性是学生从形象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的桥梁;寓意的丰富性,可使中学生广开思路,思维广阔;自由想象又为中学生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情节的精练性又给学生创造性作文提供了典范。所有这些寓言特点,无一不是打开学生创造性思维大门的金钥匙。
二、落实课堂教学,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寓言教学中,把握寓言情节,分析形象,不仅是理解作品的关键,而且是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落脚点。寓言故事总是按照一定的情节展开,又因形象深刻而得以丰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落实沿着情节发展、把握形象特点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扁鹊见蔡桓公》一文,扁鹊和蔡桓公的四次见面,即为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教师如果抓住这个内容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思维发散,进行联想、想象,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将有很大好处。在情节发展中,桓公的病情一次比一次严重,扁鹊的警告也随之升级,结果桓公体痛而死。这个寓言虽短,但情节完整,寓意深刻而且跌宕有致。教学中只要认真分析,寓意也就清晰了。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在这个环节中也得到了训练。同时,寓言和其他文学作品不同,作品中文学形象身上的特点也是人在社会中的象征。在上文中,蔡桓公讳疾忌医,思维呆板,已成定式,分析这个形象特点,对理解文章寓意和训练学生的思维大有益处。
三、灵活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引导思维发散,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之一,它是指对同一问题的解答不局限于一种方法,而多方探求不同解答方法的思维过程。从寓言教学来讲,寓言自身的属性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多侧面、多层次的复合体。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义重大。
《东施效颦》这则寓言尽人皆知,教师如果利用这个材料,让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构思作文,效果妙不可言。可以立意“刻意模仿不算美”来批评不顾实际,生搬硬套;可以用“美在身心”规劝东施外表美不一定真美;可以以“谈如何表情化装”为题,肯定东施的爱美之心,但应注意讲究方法;也可以探讨西施的颦为何美。这样提炼的观点,立意新,有深度,同时在训练中,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广阔性,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运用逆向思维,突破常规想象,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逆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寓言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逆向思维的能力,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另辟蹊径,也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愚公移山》是大家熟悉的故事,常规的思路是在移山上做文章,我们能否运用逆向思维,从搬家上来考虑呢?首先,从经济角度看,“移山不如搬家”。其次,愚公不肯搬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小农安土”的落后心理。第三,愚公也有缺点,他听不进不同意见,只晓得蛮干、盲干。这样分析,尽管结论有待商量,但能开阔思路,拓宽视野,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十分有利。
3.运用联想、想象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鹬蚌相争续写范文3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读写结合 仿写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小学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越来越多的老师更重视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读写结合讲究的是“读”与“写”的互相迁移,同步发展。
仿写、续写、改写、编写等都是写的内涵,都可以作为读写结合的“写”进行训练。然而各种“写”与“读”相结合后对学生习作水平的促进作用却不一样。小学生由于受知识、经验、情感等因素的局限,又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所以模仿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之一。写作理论告诉我们,所谓仿写,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对于小学生而言,仿写能降低他们写作的难度,使他们由读到写。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找准仿写点,巧用仿写策略,能有效地促进读写结合。
一、在典型词语处仿写
词语积累、运用是低年级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典型词语的构成形式,根据学段的不同进行引导、仿写。
陈敏老师在执教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泉水》一课时,引导学生读好描写泉水多的词语“很多很多”,并比较“很多”与“很多很多”的区别后,准确抓住仿写点,有效地进行读写结合。
师:嗯,重叠的词语更有威力。你能用“很?摇 ?摇很?摇 ?摇”这样的词语说说现在你看的情景,或者表达一下你的心情吗?
生(略)
师:用“很?摇 ?摇很?摇 ?摇”这样的词语夸夸咱们班的同学。
生(略)
师:夸得这么起劲,被夸的同学高兴得脸上都开出花朵了!来,同桌之间互相夸夸,记得用上“很?摇 ?摇很?摇 ?摇”这样的叠词。
教师抓住仿写点,从“泉水的特点”迁移到“现场的情景”“同学的优点”,体会重叠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有效地培养语感,有力地促进消极词汇向积极词汇转化,让学生充分地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在语言实践中发展语言。
二、在典型句式处仿写
典型的句式常常能表达独有的情感内容,它很好地将形式和内容统一起来。这样的句式就是读写结合要重点仿写的内容。沈玉芬老师在执教《鹬蚌相争》一课时,这样教学――
师:你看,他们连说的话都一样傻(出示鹬和蚌的对话),有什么发现吗?
生:他们的对话都用了“今天不……明天不……就会……”
师:这个句式告诉你:这样的行为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都有威胁或警告别人的意味。那好!聪明的同学们,谁能写上两三句话,就能让他们停止争斗?用上这个句式“今天不……明天不……就会……”
(生写话)
师:谁来劝告他们?
这个句式的特点是:用连续性的行为推断出一个确定的可怕后果,以此让人警醒,达到规劝的目的。学生仿写的语句不仅仅是对寓意的领会,更是言语能力的提高。
三、在典型段落处仿写
课文里有些段落或在表达的顺序上鲜明,或在表达的语言上独特,或在表达方式上特别。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的表达形式,在阅读中学习运用语言,就能有效实现读写结合。孟丽君老师在执教《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这样教学――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第五自然段,完成表格,总结出:只要生活在威尼斯的人都离不开小艇,小艇的作用与人的关系太密切。作者不可能一一写出来,只列举出四个有代表性的人物,人物不同,地点不同,做的事件也不同。作者在第六自然段用大量笔墨详细描写威尼斯夜晚的静,这一详细描写跟第五段四个动态描写的例子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四例一详”“动静结合”的写法更突出了小艇与威尼斯城的关系。
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这一表达上的特点,然后运用四例一详、动静结合的方法写一处景物。学生在仿写中运用这一表达方法,提高了表达能力。
四、运用说明方法进行仿写
特级教师高林生在《为语文插上奋飞的翅膀》一文中强调:“仿写是读写结合最基本的形式。通过模仿这一活动,就能使阅读和写作很好地结合起来。”郭荣老师在执教《布达拉宫》一课时,开课伊始就提出明确的要求。
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第一次来南京,好多老师和我一样,也是第一次踏上六朝古都。我们准备今天去浏览一番,作为南京的小主人,你是不是可以向我们推荐一下南京的风景名胜呢?
生纷纷介绍(略)。
师:我知道了,南京真是一个有着众多旅游胜地的地方。但是你们刚才介绍的这些对我们这些外地人来说只是一个名字,那如果想让这些旅游景点在我们的头脑当中丰满起来,那还需要进行详细而具体的介绍,怎样使你们的介绍既能说明景物的特点,又能吸引我们?今天我就通过一个例子,学习一些方法。这个例子就是刚才同学们读过的课文。
这样设计,立足读写结合,直截了当地提出这节课学习的重点,使读写结合的阅读教学方式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顺利展开。
五、在谋篇布局处进行仿写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在熟读文章的过程中,掌握文章的基本脉络、结构布局、思想内容,并从中得到思想的熏陶和心灵的启迪,增强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
比如《白鹅》这篇课文,是按照“总分”的顺序写的,条理很清晰,是学生仿写的典范。学完课文后可引导学生仿照课文的结构续写,描写自己熟悉喜欢的动物。了解总分这种写作方法之后,继续扩展练写其他文章,写人、写景和状物的文章,学生有法可依,写起来就容易多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