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了手抄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开学了手抄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开学了手抄报

开学了手抄报范文1

今年是第二十三个教师节,按从我三岁上幼儿园开始有老师,如果每个教师节向老师问声:“老师好!”,这样算起来也有8个了,但大多数的情景都忘了。

对教师节印象深的是从去年四年级开学开始,语文第一单元《师生》学了四篇课文,分别是《师恩难忘》、《孔子和学生》、《爸爸的老师》和《一位影响了我一生的老师》,班主任由老师还让我们准备关于教师节的手抄报,那时侯感觉教师最伟大,长大后我也要当老师。

爸爸问我:“老师们为了教育好你们非常不容易,你该如何报答老师呢?”我说:“班主任老师说了,今年教师节同学们都不允许给老师送贺卡、小礼品等的东西。”

爸爸又问我“那你就没有任何想法和表示吗?”我说:“好好听老师的话就行了,如果按老师的要求上学不迟到,上课认真听讲,下课按时完成作业,考试取得好成绩,老师是最高兴了。”

爸爸听了我的回答说:“好!听话,听老师的话,是在教师节送给老师最好的节日礼物!不要愣着了,赶快写篇作文吧,题目就叫《听话——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

开学了手抄报范文2

一、营造氛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口语交际培养的是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只有巧妙地引入话题,才能打开学生语言的闸门。在进行“春天的发现”的口语交际时,由于地区差异,教师可以创造性地把“春天的发现”这一主题的课文后移。3月中旬,春意变浓,学生每天呼吸着新鲜空气,享受着春风的吹拂,放眼是春的颜色,细听到处有春的旋律。教师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让学生就“春天的发现”进行口语交际,把学生引入春意浓浓的美景之中。

上课前我先播放《春天在哪里》的视频,让学生对春天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我让学生用学过的词语概括画面上看到的春天,同学们很快说出了在课内外积累的许多词语:泉水叮咚、花红柳绿、万物复苏……这既是对已有知识的巩固,也为后面用口语描绘春天作了铺垫。我引导学生用由远及近、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图画,说说图上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分组交流,把自己眼中的春天分享给其他同学,因为“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培养了学生合作、分享的学习习惯。最后,我让学生选择性地找春天:(1)读春天:选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读出春天的美;(2)说春天:结合生活实践描绘自己看到的春天;(3)写春天:写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4)画春天:把看到的、想到的春天画出来;(5)演春天:唱唱春天的歌、跳跳春天的舞。读、说、写、画、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课堂创设的情境,营造了一种师生、生生互动的平等和谐的氛围,搭建了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

二、示范引路,学会面对生活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向互动的过程,只有在说话时才能大大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教师的引导、示范起到了调节的作用。如进行“我学会了做饭”这一口语交际时,我把它调整到妇女节前,布置了一项“亲子作业”――帮爸爸妈妈做一次饭,把自己做饭的过程和感受按照“首先……然后……最后……”的顺序说给老师和同学听,说得好的同学可以得到一张卡通贴画。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跃跃欲试。学生发言后,我将贴画贴在几名说得好的同学的小脑门上,鼓励其他同学也像他们一样按顺序表达。学会倾听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既能看到别人的优点,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取长补短。这既训练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从而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三、借助电教,激发说话兴趣

实物有直观形象等特点,能快速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激起说话的情趣,起到投石问路的作用。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确实,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根据低年级孩子好奇的心理特点,运用电教媒体,创设出好的课堂开头,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情绪饱满地主动地接受新知识。在教学《可爱的小动物》时,我首先播放了动物的叫声,让学生分辨是哪个小动物的声音。这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他们睁大眼睛专注地听着。在他们愉悦的心情中,我又把他们带入小猫活动的动画视频中,让他们捕捉自己最喜欢的镜头,想一想自己为什么喜欢它,小猫有哪些可爱的地方等。学生们个个小脸通红,眼睛发亮,他们迫不及待地说,好像闸门里的水一下子就涌了出来。

四、依托主题,浸润学生心灵

语文是知识的外延,生活有多宽,知识延伸得就有多远。口语交际给孩子们的心灵打上了烙印,口语交际成为每一个孩子心花盛开的驿站。在学了以“我爱祖国”为主题的课文后,我让学生们用自己的眼睛、耳朵和手仔细看、仔细听、用心做,表达爱国之情。童心有爱,大爱无形,课堂中一段段文字表达如一颗颗星星在闪耀。

有的说:每当星期一升国旗的时候,我都要穿着整齐的校服,佩戴好鲜艳的红领巾,站得端端正正地仰望国旗行队礼,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看着五星红旗徐徐上升。我爱五星红旗,更爱我们的祖国。

有的说:爱国就是我办手抄报的时候把大公鸡画在小报的正中间,因为老师告诉我,祖国的轮廓就像只大公鸡,我要把祖国装在心里。

听着只有孩子才能说出的如雪花般的话语,我及时点拨、总结:爱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要从点滴做起,浸润心灵。学生们从中懂得从小养成勤于观察的好习惯,善于表达,写话时才会“有米可炊”。

开学了手抄报范文3

班级文化是构成班集体的重要成分,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向上、健康高雅的班级文化是是优秀班集体的重要表征,它具有导向、晓知、陶情、育美、健全人格、渗透等多方面、多层次的育人功能。因此,搞好班级文化的构建,是抓好班风建设、组建优秀班集体的的一项重要举措。

在近一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针对班级情况,加强了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促进着又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形成。

二、个案描述

去年九月,我走马上任,成为三年级的班主任。这是怎样的一个班集体呢?眼见为实,看看他们在开学第一周中的表现吧:

有迟到的、不带红领巾的、不及时打扫卫生或打扫卫生不彻底的、不带课本的、打骂同学的,特别是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不能认真及时地完成并上交作业……经过一暑假的休息,没有了校规、校纪的约束,相当一部分孩子又“回归”了自由、散漫、不爱学习的状态……

如何管理好这个班级呢?我学习着、思考着、探索着,并决定从了解学情和班情入手。

(一)、学生来源。全班29个学生,有一半来自外来务工家庭,其中17名学生长期寄养在亲戚家;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来自特困和贫困家庭,其中,有两名学生来自单亲家庭。

(二)、学生身体素质。有两个学生患有钙缺乏症,一个学生有左耳听力受损,另有四名学生偏瘦,其余学生身体状况尚可。

(三)、因我校是外来务工子女就读指定学校之一,班内学生数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随时有可能转来或转走学生。第一学期开学后,就先后转来两个女学生,均来自外来务工之家。

(四)、因学校师资紧缺问题,而我就“荣幸”地成为了他们小学阶段的“第六任”班主任。

三、个案分析

面对这样一个班,真的令我有点望而却步了。但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我也意识到:不管学生来自什么家庭、有过怎样的经历,只要是这个班的学生,我就要对他们或她们的成长负责。

因此,我分析了班情,发现:这个班集体的学生,有的缺乏良好的家庭教养,有的是留守儿童,缺乏亲情的关怀,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口就有脏话,不文明,距文明小学生的要求远着呢;有的集体观念差,不守纪律;有的是非观念差,盲目跟随而犯错;有的学习习惯差,不完成作业或不及时改错;有的学习基础差,意志力也差,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了;有共性的是绝大部分学生的家长忙于生计,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问,只满足于吃饱穿暖……

四、指导对策及得出的启示

(一)、以建设班级文化为切入点,确立班级文化建设计划。

确立了加强班级管理,以建积极向上班级文化为切入点的目标后,我先和班委成员及部分表现稍积极的学生一起讨论,初步制定行动计划,然后召开了主题班会,做了动员,发挥集体的力量,共同修定、充实了建设班级文化的计划。

(二)、实施计划

1、精心布置教室,让每面墙壁都和学生对话。

为了营造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我和同学们一起,精心布置教室环境,让每一面墙壁都和同学们对话。

(1)、我们在教室前黑板正上方挂上鲜艳的五星红旗,让同学们感到犹如坐在祖国的怀抱中生活、学习,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同学们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2)、在左侧的墙壁上,一是张贴上班主任寄语: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班做个好伙伴,在社会做个好公民;二是张贴同学们搜集并用彩色塑料纸剪成的劝学、励志的名言,如“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有志者事竟成”等。

2、制定班风与班训

除了张贴名言,我和同学们共同探讨、制定本班班风、班训,我们的班风是:“我敬、我助、我快乐;我思、我学、我拼搏!”我们的班训是:“顽强拼搏,勇攀高峰;团结奋进、报效祖国!”

同学们走进教室,耳濡目染这些中外励志名言以及激人团结奋进的班风班训,自然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积极向上的影响,渐渐变得团结互助,刻苦好学了。

3、建立学习园地、优秀作业展览区,弘扬认真学习的正气

第一期学习园地就以“孝”为主题,要求学生搜集关于孝的名人名言、成语、故事或歌谣,制定自已孝敬父母长辈的计划等,做成手抄报,张贴在学习园地中,让大家共享。

在完成这期学习园地的过程中,同学们知道了“母爱胜于万爱-莎士比亚”,“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爱国主义是放大了的孝心”……

以此引导学生感悟了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亲人等给予的爱,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思、蒙生敬爱父母之情和爱国之情,进而树立“为中华之强盛而读书”的雄心。

4、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形成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

(三)、收获与启示

1、收获

在三年级这个特殊的班集体面前,我没有退缩,而是知难而上,从了解学情、班情入手,针对班情,及时制定出以建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为切入点,加强班级管理的方法,并认真实施,确实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收获着一系列“沉甸甸的果实”。

同学们身处其中,自然耳濡目染,大受裨益,日渐一日,逐渐形成了“我敬、我助、我快乐;我思、我学、我拼搏!”的优良班风。

外来务工子女、留守儿童也渐渐融入了这个集体,提高着综合素质;讲究文明、团结协作、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学生日益增加着。

在我接任班主任一个月后,三年级在学校于九月底举办的“诵读迎国庆”诗歌朗诵比赛中以“祖国明天会更好”喜获一等奖。

学生孔繁龙的作品《我爱家乡的山水景色》发表在了《金门源》杂志上。

2、启示

班级文化是指围绕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系、班级风气等的集合体。班级文化是开发学生潜能的软环境。班级文化并不是与班级的成立同时产生的。班级文化的最终形成,是班级成员能够在某一价值取向获得一致的表现。

开学了手抄报范文4

根据《小学英语教学纲要》和《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特别制定《在农村小学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的实践研究》,通过研究实验,使学生有实际交际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听、说、读、写、唱、画、表演、游戏等多种活动中有所获、学以致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e极性,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动中有知,乐中求学,从而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农村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一、全面考虑,合理安排

英语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应和课堂教学实际紧密联系,但又不能是课堂教学的简单重复。否则,课外活动便失去了意义。因此我们在安排英语课外活动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知识水平,选用切实可行的方法与形式,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各类英语课外活动。在每学期制定个人教学计划的同时,应该有目的地订出英语课外活动计划。课外活动计划以调动全体同学的活动积极性为前提。因此活动内容不能过难,要易于不同程度的同学接受,而且活动项目要少而精。制定计划中要事先安排活动内容、形式、时间和人员。

二、自愿参加,自觉进行

在组织课外活动时,一方面应坚持自愿参加的原则;另一方面应注意争取吸收尽可能多的学生参加,尤其要充分重视吸收后进生参加课外活动,要注意发挥后进生的特点,挖掘出他们潜在的积极因素,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课外活动要让学生自觉进行,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为辅。要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精神,启发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注意培养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

三、组织形式多样,寓教于乐

英语课外活动形式很多,我们应该选用那些适合于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生动活泼,简单明了,能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活动形式。下面列举几个在实施过程中可形成的活动形式:

A.英语歌谣说唱、歌曲演唱。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英语,对英语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虽然只学了少数的英语单词和句子,但是他们乐于开口。因此我们结合书上的一些歌谣,再自编一些让他们吟唱。中国有句古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在三年级下学期开学时,就把许多歌谣印发给全体学生,通过平时在课堂上及早读的时间给学生带读,让学生学会读音,让学生养成自觉吟诵的习惯。如: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 seven eight ,nine ten, nine ten, learn English again. 当学生学会英语歌谣后,要举办活动时,我们就在各班级中先选出一部分优秀的节目,再指导学生配上适当的动作或表情。这样学生的参与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就更高了。译林版的英语书上的Sound time、Song time和Rhythm time都是节奏特别强的,在上课前我总是会播放它们,营造一种气氛,让学生自然而然的习得英语。

B.英语朗读比赛。英语朗读能培养学生的语音语感。很多学生不敢大声读英语,也不能较为流利的朗读英语。我们不希望我们的学生只会做题,而不会说流利地道的英语。因此,我们提倡让学生模仿磁带进行跟读,在课堂上敢于大声读英语,而不怕出错。李阳老师有一句经典名言:I enjoy loosing face. (我喜欢丢脸)。我们就以课本所学课文为内容,要求学生按一定的语音规则去朗读,参加人数不限,可自愿报名。可以组织学生评委进行评分。这种活动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音能力阅读能力大有益处。

C.英语书法比赛。良好的英语书法能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同时也是学好英语的前提和保证。从三年级学生开始学英语起,我们就重视学生的英语书写。从每个字母的临摩、书空、抄写,到单词、句子和语篇的书写,我们都教得非常的认真,同时让学生掌握一些方法和口诀。对于学完了26个英文字母后,可进行一次英文书写比赛。另外也可以每学期都举行一次英语书法过关活动,过关的同学能拿到一张“英语书法过关”证书,没过关的同学还将进行第二轮,第三轮的过关,直至每个同学都能拿到象征自己成功的那张证书。

开学了手抄报范文5

“虽然何玥走了,但她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们要教育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把她大爱无私的精神传承下去!”4月2日至3日,桂林市2013年中小学德育工作暨学习何玥活动现场会在阳朔县召开。在走访了何玥生前就读小学——阳朔县金宝乡中心小学,倾听了阳朔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黄燕的介绍和阳朔县教育局局长莫长明的德育工作报告后,桂林市教育局党组成员李明对阳朔县的德育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在发言中强调:“我们要学习阳朔县德育工作的有益经验,在全市中小学进一步掀起向何玥学习的新,各学校要传唱歌颂何玥的歌曲,宣讲何玥先进事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推动全市德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营造氛围,让何玥精神深入人心

2月26日是阳朔县各中小学校新学期的第一天。在金宝乡中心小学,全校师生上了特殊的“开学第一课”。上午9点,该校校长李远德在开学典礼上再次给全校师生讲述了“最美女孩”何玥的感人故事。随后,各班以观看视频,召开主题班会、演讲会等方式来追思和学习何玥。何玥生前所在的六年级2班(现已被命名为“何玥班”)的全体同学在观看了“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颁奖典礼视频后,齐声朗诵写给何玥的颁奖辞:“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许多同学再一次潸然落泪。

不仅是金宝乡中心小学,今年春季学期,阳朔县其他中小学开学的第一课都设置了向何玥学习的内容。莫长明局长说:“将学习何玥作为新学期的第一课,是我县今年德育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除了上好“开学第一课”,阳朔县还开展了其他一系列学习何玥的德育活动,在全县中小学营造了自立自强、诚实守信、勤奋学习、乐于助人的良好氛围。

这种良好氛围的营造离不开阳朔县委、县政府以及县教育局等相关部门对何玥事迹的关注和对全县德育工作的重视。阳朔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黄燕说:“何玥既是独生子女,又是留守儿童,还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她自立自强、诚实善良、勤奋好学、节俭朴实、大爱无疆,是当代青少年的杰出代表。何玥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十分贴近学生,我们应该抓住这个难得的德育契机,给全县中小学生上好人生最重要、最宝贵的一课。”

2012年11月17日,何玥永远闭上了双眼。仅隔10多天后,阳朔县教育局就迅速下发《关于在全县中小学开展向金宝小学何玥同学学习活动的通知》。11月29日,该县教育局局长莫长明、党委书记秦秀娥在全县中小学校长会上作了动员部署,要求全县各中小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让何玥的事迹传播到每一名师生心里,由此引发了全县中小学生追思和学习何玥的热潮。12月24日,阳朔县委召开了向何玥学习动员大会,号召全县各界开展学习何玥活动。为了进一步落实好县委的指示精神,12月27日,县教育局再次下发《关于在全县中小学再次掀起学习何玥精神热潮的通知》,全县中小学先后开展了“学习何玥,做道德模范少年”演讲比赛、何玥先进事迹巡回演讲报告等系列德育活动,并编印了3万份何玥先进事迹宣传单,下发到每一名师生手中。这一系列活动一次次打动了全县师生,一次次将学习何玥的活动推向,何玥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为了顺利开展各项学习活动,该县教育局专门成立了学习活动领导小组,由莫长明局长和秦秀娥书记担任组长,副局长夏兆华等5人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处理和协调与学习活动相关的事宜。

按照原定部署,在成功举行演讲比赛后,何玥事迹巡回报告会如期开展。何玥事迹报告会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2012年12月28日至2013年2月16日,第二个阶段为2013年3月至4月。2013年1月14日,由阳朔县文明办、团委、妇联、教育局联合举办的首场“何玥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在高田镇民族学校举行。这次报告会特意请来了何玥的姑姑何燕、何玥生前的班主任何兰鲜、何玥的同学林思奀等人作了演讲报告。何玥的父母也被邀请参加了巡回报告会。

“我家的小何玥是一个听话、懂事、孝顺的孩子。她从小就喜欢劳动,经常帮干做饭、烧水、洗碗等力所能及的事……”“记得那是2011年的春季学期开学,班上转来了一位女孩,长得眉清目秀的,梳着马尾辫儿,脸上时常挂着微笑……”“她做完手术来学校上课时,头发因为做手术剃掉了大部分,我们都为她感到难过,可她却安慰我们……‘六一’儿童节我们表演节目时,她还从家里带来了两箱杨梅给我们……”在演讲会上,何玥的姑姑、老师和同学分别讲述了何玥在生活、学习中的感人故事,在场的2 000多名师生无不为之动容。

今年以来,阳朔县还开展了“学习何玥精神”手抄报比赛和征文比赛、“学习何玥精神,争当美德少年”评选活动、“学雷锋、学何玥、献爱心”活动……一系列广泛而深入的学习活动,使全县中小学生普遍受到了心灵的洗礼。该县福利镇中心小学六(2)班学生彭云燕说:“她(何玥)的选择昭示我们:生命的质量,取决于自己的选择,即使是死亡来临,逝去的生命也依然精彩。”漓江中学九(1)班的学生黄文俊说:“她的勇气与无私使我为之震撼,她使我懂得了生命的意义。让我们将这部生命的赞歌一同书写,让爱继续传递!”

立德树人,让心灵与山水同美

“‘秀甲天下’的阳朔山水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阳朔县县委书记谭峰多次在全县中小学校长会议上强调,“只有让心灵与山水同美,才能让行动为山水增辉。培养一代又一代与山水齐美的阳朔人,是我们阳朔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德育工作中,阳朔县探索“山水育人”“文化育人”“良师育人”“课堂育人”“活动育人”等德育途径,非常富有地方特色。

该县坚持“山水育人”,把美丽的阳朔山水融入校园。围绕“我以阳朔的美丽为荣,我为阳朔的魅力增辉”这一主题,全县努力营造整洁、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真正让“墙壁能说话,草木会传情”。阳朔镇小学组织师生、家长共同创作,邀请阳朔本土的一些山水画家参与,在校园的走廊、围墙上集中展现阳朔著名的景点,创设了“行进在山水间”风景长廊。阳朔县幼儿园将全县九个乡镇的自然景观、主要物产分别在不同的班级进行环境创设,引导小朋友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培养对家乡的热爱。金宝乡中心小学以“热爱美丽的家乡,争做最美的金宝人”为主题,开展乡貌、乡俗、乡史教育,使学生学会感恩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他人……

阳朔县坚持“文化育人”,将1 400多年的历史文化引进课堂。该县教育局编纂了六万多字的地方教材《阳朔历史文化教材》,详细介绍了阳朔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地理情况,要求各学校安排课时并有专门的教师讲课。阳朔中学编印《百里漓江百里诗》,将优美的漓江山水诗词引进课堂教学;葡萄初中在该县诗词楹联学会的指导下,成立了诗词楹联分会;高田民族学校倾心打造“勤劳、智慧、朴实、进取”的壮乡文化。这些富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滋养了一批又一批学子。

良师是育人的重要前提和保障,阳朔县积极培养德才兼备的教师。自2010年“国培计划”实施以来,该县先后选派3 000多名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继续教育培训,许多教师在培训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该县教育局因此被评为“教师培训国家级优秀项目团队”。同时,该县积极探索县、乡、校“三级联动”培训模式,大力开展自主性教师培训。每年教师节,该县都评选出百名优秀教师、优秀德育工作者、十佳校长等,并由县委、县政府给予表彰。

该县要求科任教师认真挖掘各学科中所蕴含的德育资源,并将德育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何玥之所以萌生捐献器官的念头,与这样的德育熏陶分不开。何玥生前的班主任何兰鲜说,何玥住院前不久,语文学科刚好教学了美国作家琳达·里弗斯写的文章《永生的眼睛》,课文讲述了作者的母亲、父亲、女儿温迪先后为盲人捐献眼角膜的感人事迹。生动的课堂引得何玥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课后,她在笔记本上工整地抄下了课文中的这段话:“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那么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这段话一直刻在何玥心里,使她萌生了捐献器官的念头。

在活动中寓教于乐往往比简单的说教更为有效。阳朔县将德育工作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不仅在母亲节、教师节、青年节、国庆节等节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还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该县景区内的各学校经常开展“红领巾义务引路”活动,为游客引路;阳朔中学、外语实验中学、中等职业学校的志愿者服务队长期为市民修车、理发、修理电器;漓江沿岸学校的学生经常集体为漓江“洗脸”,在两岸栽花植树……

莫长明局长在总结本县德育工作经验时谈到:“我们的教育对象年龄跨度大,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很大的个性差异,因此,德育目标也应该分层次实施,循序渐进。”该县注重根据学生的不同学段、不同层次确定适当的目标要求,让每个学生在能力范围内通过正常努力便可达到目标,从而激发学生奉献的热情。

多年来,该县紧紧围绕“办与山水齐美的教育,培养与山水齐美的一代新人”这一育人目标,多措并举,每年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何玥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莫长明局长说:“现实生活中,像何玥这样兼有多种优秀品格的学生也许不可多得,但是我们教育工作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像何玥这样热爱学习、珍爱生命、关爱他人、坚毅顽强、开朗乐观、无私奉献的品学兼优的学生。”

播撒大爱,共同谱写爱的乐章

在感动于何玥纯洁的心灵、高尚的品德的同时,在一次次参加学习何玥活动的过程中,阳朔县各中小学的学生以实际的行动,共同将人间大爱播撒到更宽、更远的地方。

在何玥精神的感召下,阳朔县好人好事不断涌现。金宝乡中心小学的学生莫亚琳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几个月里,她在学校做好事累计近百次,常主动照顾生病的同学,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义务为班级做值日,为孤寡老人捐款、打扫卫生等。阳朔镇第二初级中学121班学生全杨旺自小与妈妈相依为命,今年3月,他的妈妈被确诊患了癌症,必须在市区医院住院治疗,治疗期间不能回家。了解到这一情况,该班的班主任曾秋老师和班上的学生给了小全很多关爱。当小全的饭卡没钱时,曾老师和班上的同学经常悄悄地帮他充饭卡。周末,曾老师只要有空,就会把小全带回自己家,教他煮饭、炒菜,让他慢慢学会独立生活,曾老师还常常从家里煮好饭菜带到学校给小全补充营养。大多数周末小全只能待在学校,同班的管鸿同学第一个主动要求留下来陪伴小全留在学校,他热心地教小全打篮球、下棋,主动跟他聊天、交流学习,帮助他消除没有妈妈在身边的孤独感。4月中旬,管鸿和舍友们又自发拿出了自己的零用钱,捐给小全妈妈做医疗费。管鸿在作文里写道:“何玥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我,一个单薄弱小的女孩子能有如此担当,作为一个男子汉,我更应该向她学习!”

桂林市阳朔县普益乡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吴兰,被何玥在生命最后时刻表现出的勇敢、坚毅、顽强和奉献的精神深深打动,今年5月20日,吴兰的妈妈意外去世,在妈妈弥留之际,吴兰动员家人将妈妈的器官捐献出去,她说:“何玥姐姐都能做到,我们也能做到。”于是,吴兰和家人帮助妈妈做了最后一件事:将妈妈的器官捐献给了需要的人,又一份大爱撒向人间!

“夜色中,萤火虫提着小灯笼,晶莹的光穿透了漆黑的夜空。燃烧自己小小的身影,无私地把行人相送。夜色中,萤火虫提着小灯笼,美丽的光没有了寒冷的严冬,献出自己全部的热情,友爱地驱散了他人的病痛……”在阳朔各中小学,同学们早已学会哼唱这首专门纪念何玥的歌曲《歌唱你,夜空中的萤火虫》,并决心做一个像何玥这样虽然平凡却能播撒光辉的“萤火虫”。

开学了手抄报范文6

农村中小学 法制课程资源 开发

关键词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设立法制知识课程,大力推进普法教育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农村地区受当地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多种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数量也颇为庞大,农村学生因监管不力往往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群体,农村违法行为日益增多。加强法制课程开发,推进农村地区中小学法制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但就目前中小学法制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而言,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在农村地区更是步履维艰,寸步难行。

一、加强农村中小学法制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生理和心理的重要成长时期,良好的教育对于他们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留守儿童(青少年)逐年增加,农村地区的教育问题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受制于当地经济状况和自然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农村学生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缺乏对他们的关心和管理,所以部分学生的素质较差,经常打架斗殴,甚至出现偷窃、诈骗、抢劫等严重违法乱纪的行为,家中爷爷奶奶年纪偏大又无能为力。还有的学生因为缺少法律知识,在受到不法侵害时也不会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农村地区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增高、留守儿童受侵害事件频发,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在于农村法制教育工作的“空白”或“低效”,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由于其经济条件的限制,不经过教学和普及,难以接触大量的法制知识,人们的法律知识更贫乏、法制观念更单薄。由此可见,开发农村中小学法制课程资源,加强普法教育,可以提高农村地区学生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对于保护儿童自身免受侵害、维护其合法权益、推进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意义重大。从长远来说,也有利于建立并维持良好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二、农村中小学法制课程资源开发的困境

1.课程资源的“匮乏无助”

课程资源指课程实施所需要的资源,根据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分为条件性课程资源与素材性课程资源。条件性资源包括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等因素;素材性课程资源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农村中小学的条件性课程资源一直以来都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阻力。

首先是教学资源的缺乏,包括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如教室、教材、网络信息设备、图书馆等等。尽管目前我国提倡“优惠政策向农村倾斜”的口号,扶持农村地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但许多农村地区仍“一成不变”,实际情况不尽如人意,县级政府往往倾向于把教育经费投入到重点中小学,以至于其他学校尤其是一些偏远的山区或者乡级、村级的中小学“坐冷板凳”,不受重视,对国家下发的教育专项经费也只能是“望洋兴叹”,只能依靠地方上微薄的财政收入,以至于校际差距日益悬殊,学校运行步履维艰。目前我国仍有很多农村中小学校舍条件艰苦落后,缺乏正规的教室、教材、课桌和黑板,更不用提计算机、图书室、操场等基本设施了,法制教材难以保证,配套资料如影像资料等不足,在这种教学条件下,许多小学甚至只上语文和数学两门课,以满足农村学生最基本的文字和计算技能要求,法制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根本谈不上,基本的教育教学都难以保证,更不用谈学生的法治理念和法治素养的培养了。

其次就是教师资源的薄弱,师资力量不足一直以来就是农村中小学面临的难题,农村中小学受其地区经济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再加上农村学校工资收入不高,条件艰苦,难以吸纳到优秀的教师资源,许多青年教师也是“唯恐避之不及”,不愿到农村地区去。大多数农村学校上没有专门的法制课教师,往往由思想品德课的老师代替,有些学校甚至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而兼职法制课教师基本上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法律知识训练,专业水平不高,更谈不上良好的知识教学。

2.课程主体的“思想误区”

法制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实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最终落脚点在于学校,因此,从学校层面来说,法制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实施涉及校长、教师、学生等多个主体,最终效果也往往是各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所造成的。在广大农村地区,“法是政府的事,与我无关”、“学法律没有用”这样的思想观念已根深蒂固,深入人心,因此,大部分中小学校长、教师、行政人员根本没有法制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也缺乏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

从学校来说,为响应国家“依法治国、依法治教”的号召,开学初期,一些农村中小学可能会在教学活动中安排一些法制教育课程或者有关活动,有的学校也在课程表上也给予法制课程一定的位置,但是大多流于形式,没有将法制课视为专门课程,往往是在班会活动中附带提及,抑或是学校在学期中组织一次报告会或者观看法制视频等等,课程表形同虚设,以作为应付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检查的表面功夫。学校缺乏对法制课程的重视,更不用提对法制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家长则认为是浪费孩子学习文化课的时间,学生自然也就觉得“学了没有用”。对于教师而言,则是按章办事,学校安排了法制教育课或者活动,就按照法制教材照本宣科,或找一些法制材料敷衍了事,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忽视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毫无成效。其根源在于长久以来人们法制思想的缺位,对法制教育理解不到位,忽视其重要性,造成“认识偏差”。

3.课程评价的“长久缺失”

中小学法制教育是我国当前的重要热点问题之一,随着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不断深入人心,相关法制教育逐步得到完善,法制教育课程纳入了中小学课程计划及教学大纲中,然而农村地区法制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却一直举步维艰,法制教育活动形式化,其原因还在于考评制度的不完善和教育监管的不力。

尽管国家大力推进法制教育进中小学课堂,但对于广大农村地区中小学而言,升学率依然是学校的重要指标甚至是唯一指标。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成绩和考试分数依旧是最重要的关注点,只要法制课程的学习不纳入考试成绩,那么法制课程就可有可无,对自己影响不大。而对于教师而言,学生的综合成绩或升学率通常是学校对教师量化考核的重要指标甚至是唯一指标,许多教师也基本上把工作重心放在判定教学质量的考试科目(如语文、数学等文化课),并将大量时间用于文化课的教学设计,根本无暇顾及法制课程或法制教育活动的设计和教学。而对于农村学校而言,升学率也依旧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考核的重要指标,法制教育在升学考试中未作要求,所以即使有些领导有心于法制课程的开发,但往往因为得不到支持而作罢,因此,将法制教育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法制教育自然也就有名无实。

三、农村中小学法制课程资源开发的对策

农村中小学法制课程资源开发是推进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的必经之路,也是实现法治教育目标的重要举措,基于农村中小学法制课程资源开发的困境,本文提出如下对策。

1.加大经费投入,均衡师资配置

相比城市学校,许多农村中学校存在办学经费不足、教学设施不完善、教学条件落后等系列问题,而教学经费分配的不均也在很大程度上致使许多农村中小学远远落后于城市,进一步造成学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因此,继续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金的投入是保障农村教学有效运行的重要举措,尤其是切实加大对偏远地区或村小的经费投入,保证县级财政经费到位。一方面,加强中小学基础设施,如教室、黑板、课桌、教材、图书等硬件设施的配给,促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另一方面,加强农村师资投入,提高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要以培养农村中小学教师为重点,尤其是法制课程教师的培养和引进,采取优惠政策,如提升教师工资及福利待遇,改造和建设教师住房,保证教师工资按时、按量的发放。保障农村法制课程教师编制,建立农村教师专项培训经费,鼓励教师轮岗、顶岗实习等等,以此吸纳更多师范院校专业毕业生,同时也避免已有师资大量“外流”的情况。

2.加强法制意识,提高教师水平

首先,要从思想上转变农村地区中小学对法制教育的态度,从思想的层面上认识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一方面,地方部门要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的作用,在地区积极开展各种普法活动,加大对学校、家庭法制教育的宣传力度。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中小学法制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开展有针对性的普法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和教育活动。比如开展法制教育主题活动,举行手抄报比赛,定期向全校学生进行不同主题的法制宣传与教育,或者利用教室的黑板出黑板报,利用学校的宣传窗出法制专栏等等。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农村地区对法制教育的认识,加强法制观念,培养法制意识,以此来培养农村中小学开发法制课程资源的意识和能力。

其次,要加强对教师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提高教师自身对法制课程的认识,培养教师对法制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力,提高教师进行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专业水平。同时,转变教师法制课程的教学方式,一方面,根据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农村学校的教学水平因材施教,另一方面,要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改变以前单一的教育方式,避免照本宣科,开发课程资源,将法制教育多样化,如定期举办法制讲座、展示法制图片、观看各种法制影视作品等方式,丰富法制课程,使法制宣传不再教条化,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法制观念。

最后,应营造良好的校园法制环境,从全校教师和干部入手,通过法律知识培训、法制教育讲座等多种形式,提高法制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确保“人人学法、人人懂法、人人用法”,做到“依法治教、依法施教”。

3.提升课程地位,开发校本课程

法制课程是中小学法制教育的重要抓手,但因其无益于升学率而进一步被忽视和边缘化。因此,提高法制课程的地位,保障法制课堂的有效落实迫在眉睫。

首先,应将法制教育作为中小学一门正式的课程,纳入学校正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学期安排一定的学时,甚至有必要时将法制教育作为升学考试的考试科目,以此改变法制课程在考试科目中不占比例的现状,并作为学校和教师量化考核标准的指标之一,增加法制课程成绩在考试评价体系的比重。

其次,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中小学实际,切实制定各项规章制度,设立专门法制教育机构和督导机构,严格执行各项规定,不定期对学校法制课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最后,农村中小学应因地制宜积极开发法制课程资源,推进法制校本课程开发。学校、教师要积极从本地、本校的实际出发,结合农村地区情况整合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充分发挥社会、政府和学校等多方面的力量,引进专家和人才,开展科学研究,研发不同层次的校本课程,如把法律融入辩论,开设辩论课等等,让学生既学会法律知识,又能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从而打造农村中小学法制特色。当然,校本课程的开发也要视学校而定,量力而行,不可“为开发而开发”、“为特色而特色”,从而打乱正常教学秩序,失去其原来意义。

参考文献

[1] 任淼.我国中小学法制教育现状及反思[J].现代教育管理,2014(2).

[2] 邬小学,王中华.中小学法制教育现状调查――基于中国知网文献的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

[3] 周礼忠.对搞好中小学法制教育的几点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19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