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的时间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西安事变的时间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西安事变的时间

西安事变的时间范文1

【关键词】安徽花鼓灯;表现形式;变化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146-02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兼有南北特色的花鼓灯形成了热情、细腻,同时又具有悲剧和喜剧因素的风格。该舞种在基本格调上集中凸显了中国汉族民间歌舞艺术的审美特征,在形式上体现了中国汉族民间歌舞的主要特点。同时西方文化的传播使得人们传统审美观受到了现代思维的磨合与碰撞后,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些改变是否会使该舞种保持原有的风格特色与人文精神?

一、舞蹈动作的变化

(一)原生态的动作风格

安徽花鼓灯是每逢春节或是农闲时分流行于怀远县、凤台县等地的一种主要文娱形式。创造者们用它来反映群众热切的愿望和热爱生活的朴实感情。花鼓灯中有许多舞蹈动作直接来自于劳动生活,如“簸箕步”以扇子模仿簸箕表现收粮时的动作;又如“单挎篮”、“单背巾”等都是模仿农村妇女的各种劳动生活。还有许多优美的舞蹈动作是来自于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如“风摆柳”、“风吹荷花”、“凤凰三点头”、“野鸡溜”等。而另一种类型的动作虽然不直接来自生活、劳作,但反映了人民朴实的审美感情。如艺人们创造了极其丰富多彩的扇花。这些动作既能显现人民群众的智慧,也表现出人民群众在艺术欣赏中对美的要求。另类的舞蹈动律特征,在很大程度上都与舞者脚穿“衬子”模仿裹足女子行路有关。穿上“衬子”后,舞者需将身体重心移向右后方来保持平衡;以“梗”为特色且具有轻、溜、脆、稳的特点,是由于打击乐常伴有“休止”而形成。前走走、后退退的动作都是因踩“衬子”站不住而形成的。花鼓灯学者将其动作特点概括为“重心靠右后、走动腰晃扭,脚下梗住劲,传神靠眼瞅,急如风、停要陡,柔里刚、刚中柔,投足举手扣节奏、锣鼓点子跟脚走”。

(二)当代动作特色

流传在民众间的民间舞蹈动作,通常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不变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化,舞蹈动作也发生了一些改变,而改变的依据是时代的民族审美心理。这些变化、突破,给花鼓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节目。如曾获得2006年中国民间鼓舞大赛金奖的《鼓乡情韵》,该舞为情绪舞蹈,借热烈奔放的花鼓灯锣鼓及各种表现手段,展现了安徽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近几年,随着花鼓灯舞蹈进入舞台,有些“原汁原味”的动作保留、有些动作根据舞台表演的需求加以美化、有些以舞蹈动作为素材加以改编,其舞蹈风格、动作韵律也因此而发生一些或大或小的变化。2013年第七届全国舞蹈大赛中,由北京舞蹈学院选送的舞蹈作品《淮水情兰花弯》就与其他花鼓灯舞蹈不同,整个舞蹈看起来细腻优美,没有了当初的古老质朴。但笔者却认为,“原生态”的动作风格在舞蹈中并未体现出来,如“柔里刚、刚中柔”,内力与外力之间对抗的动作特点并不是很清晰。一个舞种或一个民族的舞蹈作品的动作风格是否会发生变化,这与舞蹈编导有很大关联。舞蹈编导作为作品的创作者,根据表现作品内容的需要,要加工或改变原有的动作,在这样的过程中,舞蹈风格必然发生变化,笔者认为,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就要保存它的淳朴性,也即“原汁原味”。

二、舞蹈服饰的突破

(一)原生态的服饰特色

作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服饰,在民族舞蹈中也有着非凡的重要性。民族服饰体现着本民族的心理素质、生活习惯和审美意识,它制约着舞蹈动作特色的发展,且更能体现出民族舞蹈风俗中实用性的意义。花鼓灯的舞蹈服饰同样富有丰富的价值,拥有独特的风格及文化属性。花鼓灯传统舞蹈服饰是人民大众日常服饰的艺术再现,大致可以将其归纳为六大部分,即头饰、上衣、下装、鞋、配件、道具。在没有专业且刻意的舞美设计和服饰造型的前提下,不管是从服装图案上或是头饰上,包括舞蹈素材,都秉承花鼓灯独特的艺术精髓,彰显了传统舞服的个性。

(二)当代服饰特色及影响

随着时代的进步,花鼓灯艺术从传统的、保持着汉民族淳朴奔放的“原生态”民间舞蹈,演变成优美潇洒、自然清新的表演性舞蹈艺术。继承、借鉴、创新是舞蹈艺术发展的规律,这个规律也同样适用于花鼓灯舞蹈服饰。如在废除妇女缠足后,“衬子”被取缔,改穿布鞋。在鞋头上装饰线球或绣上图案,颜色也多为红色或白色。我们要在继承传统、借鉴历史的同时,不忘革新、创造,使花鼓灯舞蹈服饰在“原生态”与现当代的矛盾中把握自己的平衡点。现当代的花鼓灯舞蹈服饰正淘汰一些棉质服装,为的就是尽可能地减少服装的附着量,来适应人体运动。有些剧团将上衣袖子做成短袖,衣服长度改短,甚至露出腰部,这样虽有利于舞蹈自身动作的多角度运动,但这种提高舞蹈服装功能性的方式容易受到观念和伦理等方面的制约。

道具也被归纳到服饰中,女角的手帕和折扇是安徽花鼓灯的特有表演道具。舞蹈作品《徽娘》打破以往的陈规,整个作品中未出现折扇的影子。这是一种创新上的进步,还是因而会失去花鼓灯独特的魅力?从舞蹈作品《淮水情兰花弯》的舞蹈服饰中,既能明显看出该舞蹈正在摆脱传统服饰的束缚,也能体现现代人的生活理念和审美观念。

三、舞蹈音乐的不同

(一)原生态的音乐形式

民间舞是由民众创造、负载、传承、发展的舞蹈,起初是民众在耕作后,闲暇休息时边唱边跳的一种娱乐性活动。之后,音乐与舞蹈被专业舞者经过整理、提炼、加工而成教材,为表演舞台民间舞蹈作品奠定基础。音乐又是舞蹈表演的重要元素之一,起到烘托舞蹈情绪和情节的作用。安徽花鼓灯音乐分为花鼓灯锣鼓、花鼓灯歌和后戏小戏。安徽人民非常热爱花鼓灯那欢快热闹的锣鼓、抒情优雅的灯歌和情调独特的小戏。在此,笔者仅简单介绍一下花鼓灯锣鼓和花鼓灯灯歌。

1.花鼓灯锣鼓。热情奔放,节奏力度强且具有浓烈感染力的锣鼓伴奏艺术是安徽花鼓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锣鼓一响,脚板发痒”,边走边打边舞已经成为花鼓灯的艺术特点之一。类型复杂的鼓点、变化多样的手法、变幻无穷的音色,都毫无保留地展现了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浓郁的地方特点。无论是单独表演还是舞蹈伴奏的锣鼓,有四个共同特点:第一,节奏点上休止多;第二,常有不规则的节拍出现;第三,会有对仗式的锣鼓句,且用锣与鼓分开演奏的方法;第四,多变的演奏技法。由于节奏、节拍、技法、音量的改变,以及配器的差别,形成了花鼓灯热烈、欢快紧凑、富有地方特色的艺术风格。

2.花鼓灯灯歌。安徽花鼓灯灯歌是独具特色的音乐艺术。它成功借鉴了中国戏曲的精华部分,提升了安徽花鼓灯艺术的表现力,推进了历史的演变发展。花鼓灯的灯歌就是专门为花鼓灯舞蹈服务的,其歌词题材丰富,内容广泛,涉及面宽。在早期,花鼓灯灯歌只清唱一些当地的山歌小调,其目的是为在花鼓灯演出中起到短暂休息的作用。不同的花鼓灯灯歌反映不同的主题内容,歌曲风格以诙谐幽默为主,分歌唱和伴奏两部分。

(二)当代音乐的使用

舞蹈音乐在舞蹈作品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成功也决定着舞蹈的命运。现代舞蹈文化强调个性发展、个性自由,而花鼓灯音乐形成作品的思维过程是历史群体性的。目前,安徽花鼓灯的音乐存在三种发展趋势,第一种主要体现在安徽花鼓灯的传统曲目品牌中,保留着安徽花鼓灯传统的最具民间特色的音乐形式。第二种是在传统花鼓灯音乐的基础上融入现代音乐元素,这是创新音乐的表现形式。如《摘石榴》的音乐在传统音乐的基础上浓缩延伸,将爵士音乐鼓点和花鼓灯锣鼓点融合,摄取新的音乐听觉艺术效果,为花鼓灯锣鼓的创新和舞台的思维空间开拓做了很大尝试。第三种是去掉传统安徽花鼓灯的音乐,完全使用现代音乐。如安徽省艺术职业学院编创的舞蹈作品《黄山云涌》,其音乐没有一处使用灯歌和锣鼓,并未体现花鼓灯舞蹈的特色。这种多元的音乐是否适用于花鼓灯,是学者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四、结语

舞蹈动作、服饰、灯歌及锣鼓的结合,创造了安徽花鼓灯标志性的艺术。同时打造了中国汉族民间舞蹈最完整、最系统的歌舞艺术。在生活节奏、思维、信仰、审美的变化下,民族民间舞也改变了原有的传统模式。当原生形态花鼓灯受舞蹈审美心理的影响,逐渐成为准自然舞蹈,安徽花鼓灯形态与现象也因此呈现新的发展趋势。民间舞蹈审美倾向极力靠近主流审美观,这成为当前花鼓灯传承发展中的一个新的关注点。更重要的是,民间原生形态的花鼓灯舞蹈之所以靠近学院派花鼓灯舞蹈,其根源在于民间花鼓灯舞蹈主体的创造性基本上已经消失,舞蹈本体的生命逐步衰落。如何将舞蹈美、时尚美与传统美相融合,以及如何将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的观念完美交融,这样的平衡点该怎样去把握,这其中的价值需要学者们继续探讨。

参考文献:

[1]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2]高倩.安徽花鼓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3]于平.舞蹈形态学[M].北京:北京舞蹈学院出版,1998.

[4]中华舞蹈志(安徽卷)[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

[5]喻林.安徽花鼓灯音乐的考察与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6.

[6]庄英邦,李芹芹,胡晓雯.分析安徽花鼓灯兰花表演艺术特点与创新[J].科教文汇,2011(10).

西安事变的时间范文2

【关键词】变电安全;运行管理;解决措施;安全问题

近些年来,变电站在不断的增加,而变电站运行安全问题也已经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怎么保证电量供应充足,同时又保证电力运行安全,是目前电力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1 变电运行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1.1 变压器操作方面存在安全隐患

电力是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源之一,在为人民生活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威胁。在变电运行管理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造成电力安全故障或者事故,给电站带来一定的损失,所以,在管理时,必须重视变电运行的每一个细节。在进行变电器操作过程中,相关的操作人员必须保持高度谨慎,通常情况下,变压器操作主要有两个安全隐患:(1)切除空载变压器时,容易出现操作过电压问题,这些容易对变压器的绝缘性能产生影响;(2)关合变压器时,容易产生励磁涌流,这种情况也容易造成变压器绝缘体受损。所以,变压器管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必须时刻慎重。

1.2 母线倒闸操作方面存在安全隐患

设备从当下状态转向另一种状态称之为倒闸操作,而母线倒闸操作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进行母线倒闸操作操作时,如果操作工作者在操作前没有进行详细准备,或者没有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操作,是非常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一般情况下,下载母线倒闸操作时有以下几个安全隐患:(1)带负荷拉刀闸;(2)由自动切换装置以及继电保护切换错误而产生的误动;(3)对空载母线进行充电时,电感式电压互感器以及开关的断口电容造成的串联谐振。针对上面的三种安全隐患,工作人员在操作母线倒闸时,如果提前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将会给变电站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1.3 倒闸操作票编制方面存在安全隐患

在电力系统中,在进行电气操作时,通常具有书面依据,比如变电操作票、调度指令票等,这些书面依据就称之为倒闸操作票编制。变电运行过程中,一般有几种不同状态的设备,通常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设备状态,a,检修;b,冷备用;c,热备用;d,运行等四种。运行设备依据自身的运行方式和运行要求,在这四种状态中不断转变,而以上变化必须记录到倒闸操作票中。分析一些变电运行管理事故可以发现,操作人员如果对倒闸操作票记录错误,将严重威胁着变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1.4 直流回路操作方面存在安全隐患

在每一个变电运行操作中,操作安全系数最低的就是直流回路操作,在直流回路操作过程中,如果没有依照直流操作回路的操作要求进行,出现了错误,将严重阻碍变电顺利安全运行。所以,在进行直流回路操作时,操作人员的注意力必须时刻保持集中,不能有一丝松懈,操作程序和要求必须严格按照直流回路的相关要求进行,应尽最大的努力避免因操作不当而造成损失。

1.5 天气因素影响变电安全运行,提升了管理的危险性

在变电运行管理中,安全性通常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并且外部因素通常是无法提前预知或者控制的。比如:天气变化就是外部因素影响较为常见的。冬季,因为温度较低,导致充油设备的油面过低、导线过紧;夏季,气温较高,造成情况与冬季刚好相反,此外严重的极端天气情况比如:台风天气、暴雨、雷雨天气等,事故发生的概念要高很多。大量的变电运行事故证明,在极端天气或者天气变化较大时,是最容易发生变电运行安全事故的。所以,变电运行值班工作者应当随时关注天气变化情况,针对可能到来的天气变化制定好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2 变电运行管理中常见的安全防范措施

(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认真落实变电运行工作。变电运行管理工作,必须结合变电运行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提高变电运行管理的针对性、科学性。针对变电运行管理的特殊性,应当对变电运行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安全意识,提升变电运行管理的安全性。

(2)提高变电运行管理人员素质,规范管理人员操作程序。通过分析变电运行管理事故可以看出,大部分事故发生的原因都是操作人员操作失误造成的,所以,要想降低变电运行管理事故的发生,提升变电运行操作人员的素质是重要途径。如果操作人员素质不高,在变电运行管理操作中难免出现错误,而任何一个操作失误都可能造成一个大的变电运行事故,给变电站带来严重经济损失,因此,提升变电运行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尤为重要。

(3)做好继电保护工作,认真对待。在变电运行管理中,继电保护工作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继电保护工作出现了错误,非常容易造成变电运行安全事故,因此,变电运行保护工作必须引起变电运行管理人员的重视。在变电运行管理中,严格执行“三个检查”、“三个管好”。

(4)尽量做好事故预防工作。一般来说,变电运行安全事故是无法通过人为控制或者掌控的,但是,在每一起事故发生后,对造成事故的原因等进行分析和总结,是能有效的预防同类事故第二次发生的。同时,还必须做好对变电运行管理工作,运行管理人员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变电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包括:工作人员工作情况、变电设备运行情况等。此外,还可以贯彻落实工作人员责任制,即事故发生时谁在值班谁付责任,并且承担一定的事故责任,严格执行奖惩制度,有效调动变电运行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此保证变电运行管理的安全性。

(5)提升管理巡视力度。在许多变电站中,都忽略了对变电运行管理的管理,这样的做法是非常不科学的,相关的工作人员和领导必须对操作程序进行全面把控,在日常的设备运行巡视过程中,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这样才能从根源上降低变电运行安全事故的发生。

(6)努力做好设备检修工作。基于机械设备的独特特点,在运行一定时期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所以要定期对变电设备进行检查维修,及时发现和解决变电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此外,还需要加强行业间的沟通与交流,提供学习的空间,找出自身的不足,进而不断的提升自身工作水平。

3 总结

综上所述,上面详细的分析了目前国内变电运行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缺点,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安全隐患较多。针对这些变电运行安全隐患,应当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以保证电力运行管理工作安全开展,保证变电运行安全可靠,继续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支撑,保证社会稳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彭业.引入状态评估分析的变电站设备巡视优化策略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2]刁艳宾.变电运行安全隐患的调查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3(30).

[3]朱嘉迪,柳敏.浅析当前我国变电运行中的常见安全隐患与解决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3(24).

西安事变的时间范文3

上述两种观点仅从语词表述上看,一个认为科技档案可以更改,另一个认为科技档案不容更改,显然是相互矛盾的。产生这一矛盾绝非偶然现象,既是一定的历史原因所致,也是科技档案管理学发展和完善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在一般人看来,档案是神圣的,它不容任何形式的更改,更不允许随意篡改。何嘉荪教授在研究档案概念时发现,在档案学原理(概论)、普通档案管理学和除科技档案管理学以外的专门档案管理学的著作中,我们一直强调“档案不容更改”,或者强调“档案是历史的真迹,必须保持它的特性,档案才能充分发挥它的效益。后人不能为了迎合现今的某种潮流或按照自己的观点和需要去篡改档案”。④ 而在传统的科技档案管理学著作里,却肯定科技档案的内容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按特殊办法作一些必要改动。他认为这两种观点也是相互矛盾的,只是由于不出现在同一著作和教科书中才避免了难堪。在他看来“有不少科技档案,由于实际上是现行文件,仍处于动态之中,当然就需要修改。否则后果就不堪设想”。⑤ 进而提出我国档案概念以非现行性为基础不合理,必须扩大我国档案概念的外延,将文件与档案概念等同,方能正确解释所谓的“科技档案更改”问题。然而,宗培岭、谭 培二位学者对这一解释持不同见解,他们认为“科技档案更改”命题的正确性与否和对文件与档案关系认识密切相关,我国“档案概念以‘非现行性’为基础是合理的”,与文件的现行性对应,“科技档案的非现行性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科技档案更改“仍属档案原始记录性的继续”。⑥ 他们认为我国已有的对文件与档案关系的认识是基本正确的,能够合理解释科技档案更改现象,没有必要不顾我国的国情和档案工作的实际状况去扩大档案概念外延。而吴品才博士则坚决否定“科技档案更改”一说,他认为运用文件生命运动理论能够解释所谓的“科技档案更改”现象。因为科技文件除了纵向运动之外,还存在横向运动,这种横向运动使得“科技档案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现行科技文件”。⑦ 所以他认为,所谓“科技档案更改”,是科技文件横向运动的结果,“必然是在科技档案转化为现行科技文件时进行,是为形成现实科技活动开展所需的现行科技文件过程中的修改,而且更改的不是原件,而是复制件。”在他看来,“科技档案和其他档案一样是绝不允许更改的”。⑧ 那么,“科技档案更改肯定论”与“科技档案更改否定论”孰对孰错呢?我们又该如何去看待这种不同的观点呢?

二事实上,对“科技档案更改”简单地下肯定或否定的结论都是有失偏颇的,科学地认识 “科技档案更改”现象的本质才是关键。我们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作扼要的探讨。

首先,必须认清理论上和现实科技工作中同时存在着的“科技文件更改”和“科技档案更改”两个概念。一般而言,“它们在更改原因、更改主体与更改的后处理上均有所不同”。⑨ 人们认为它们的最大区别在于,科技文件未履行归档手续,而科技档案是已经归档了的科技文件。而从论理上讲,归档并非是文件和档案的分水岭,而是人为划定的文件工作和档案工作的界线。例如,档案界有人提出:“没有立卷归档的文件不一定不是档案;已立卷归档的文件未必是档案”。⑩ 按此说,实际工作中所谓“科技档案更改”是对归档后科技文件的更改,而不管这里的科技文件是否可以称作理论意义上的档案;理论上的“科技档案更改”则仅包括对半现行和非现行期的科技文件的更改,而不管其是否归档。对于档案人员来说,我们主要是对科技文件归档后的所谓“科技档案更改”实施必要的指导和监督。

其次,“科技档案更改”与“科技档案篡改”有本质上的不同,不能将两者等同起来。“科技档案更改”有合理的更改原因、严格的更改权限、规定的更改程序及更改要求和更改方法,它根本上是为了使科技档案与所反映的事物始终保持一致;而“科技档案篡改”则不然,它总是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逃避正义力量的合理控制,而采取非法手段改变档案真实内容的。由此可见,有些同志在档案学理论研究中,简单地将“更改”理解成“篡改”,并将二者等同起来,进而将“科技档案更改”理论加以全盘否定是不足取的。

再次,所谓“科技档案更改”有其理论上的缺陷。第一,所谓的“科技档案更改”理论并不是针对所有类别需要更正的科技档案而言的,有其逻辑推理上的缺陷。我们可以看到,科技档案需要改动的情况有二:其一,科技档案形成过程中与所记载和反映对象发生偏差,即科技档案存在先天性的不足;其二,科技档案记载和反映对象由于某种需要发生新的变化,即科技档案本身不会随其反映对象的变化而相应变化,存在着后天性不足。而科技档案内容和与其相对应的客观事物不一致的情况比比皆是,它可能出现在任何种类任何载体的科技档案中。而现实工作中的所谓“科技档案更改”则有其针对性,一方面是针对基建、产品、工艺、设备等类别科技档案;另一方面是针对上述类别科技档案中的图样科技档案,而非包含表格类、文字类、声像类科技档案。也就是说,所谓的“科技档案更改”是从个别推论一般,并不具有普遍意义,或者说并不应该称之为“科技档案更改”。第二,“科技档案更改”理论有违反档案学的基本原理和概括不全面的地方。所谓“科技档案更改”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内容改动较少的在原件上进行;二,内容改动较多的,但可以利用原件大部分的,复制原件并在复制件改动。在科技档案原件上更改,虽然有其方便的地方,但在一定程度上很难真正做到维护档案的真实历史面貌,这正是许多同志对所谓“科技档案更改”提出异议的原因。而对内容改动较多,但又不好套用原件的,在充分利用原件的基础上,重新制作文件来实现对原件的改动的这种情况,“科技档案更改”理论并未包含。

最后,“科技档案更改”尽管在理论上有缺陷,在实践中有不足,但它在长期的科技档案工作实践中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尽管在理论上或者口头上表达“科技档案可以更改”,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并没有真的恶意地去改变科技档案的某些内容,反而更注重维护科技档案的真实历史面目。比如在反映科技档案相对应的客观事物现状的同时,在科技档案复制件上进行更改,或者重新制作科技文件,并保留更改过程一般不在科技档案原件上更改,只有极少部分单位在改动较小情况下在原件上更改。事实证明,这样做除了在原件上更改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维护科技活动的真实历史面目外,总体上是有利于科技活动的进一步开展的。

通过对所谓的“科技档案更改”问题的简要分析,我们不难得知过去乃至现在的科技档案工作中,“科技档案更改”只不过是由于受人们认识水平限制而延袭下来的一种习惯表述。理论意义上的“科技档案更改”不仅应包括对已归档科技档案、科技文件的更改,还应包括应该归档但尚未归档被称作为科技文件的科技档案的更改;不仅应包括对被称作科技文件或科技档案原件或复制件的更改,还应包括另行制作科技文件对科技档案内容的修正。从“科技档案更改”具体工作的诸多限制我们不难看出,“科技档案更改”和“科技档案篡改”不同,它并非鼓励人们去改变某些科技档案的真实内容,恰恰相反是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维护科技档案内容的真实性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仅因为看到科技文件更改是无可厚非的,就试图通过扩大档案概念的外延,将文件与档案概念等同起来,以此来说明对“科技档案的更改”就是对“科技文件的更改”,并试图用科技文件更改来代替“科技档案更改”,回避业已存在的所谓“科技档案更改”引发的问题,不仅回避不了,反而会造成认识上的更大混乱。由此可见,该法并不足取。用文件生命理论来解释 “科技档案更改”问题似乎有较强的说服力,但是仅就相关科技活动、同一科技活动的前后阶段,后者套用前者的科技档案并将之复制后作部分更改转化为后者的科技文件的事实,仍然不能合理解释全部的“科技档案更改”现象。科技文件横向运动理论只能解释图样类的科技档案复制件更改后转化为现行科技文件的部分事实。对文字类、表格类和声像类科技档案内容需要改动就难以合理阐述。按照科技档案内容需要更改的情况,假若某些基建档案中,发现施工日志与所记客观事实有出入,无疑需要更正。我们是找有关人士重新追记,力求档案与事实相符,还是非得将之复制后,转化为复制件后再找有关人士修改。显然,后者有些荒谬,既行不通,也有违情理。由此可见,想通过扩大档案概念的外延和借助文件生命运动理论来解释所谓“科技档案更改”现象都是行不通的。

西安事变的时间范文4

关键词:非正常、塔机、方案、编制、分析

前言

自升式塔机在安装及加节过程中,由于现场平面布置、周边环境因素的影响、场地道路的特殊情况、施工进度以及考虑到拆卸时的顺利进行,导致一部分塔机在安装时,无法按照正常程序进行操作。为了满足施工生产需要,必须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编制非正常条件下塔机的安装方案,以保证安装的顺利进行。下面以在川东某小型电站安装QTZ80(5513)自升式塔机的安装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情况为例编制方案及分析。

一、工程概况

此工程电站为引水发电工程,施工条件恶劣,地处江边,比较偏僻,由县道到施工现场的车辆必须经过趸船渡车过河后进入村道,村道弯多狭窄。

二、所选塔机概况及主要性能

该塔机系重庆某塔机厂生产的QTZ80(5513)自升式上回转塔机,臂长55米,最大起重量6吨,独立高度45米,汽车吊安装时高度19米,标准节为整体式,截面尺寸1.8米*1.8米,高度为2.5米,每节质量为1006Kg。该塔机在加节时,标准节引进方向应与起重臂方向一致。

三、施工现场塔机安装的平面布置

四、塔机基础情况

施工单位为避开汛期,工期紧,要求在3天内安装完毕,施工便道需拆除,以利现场施工。该工程基础设置于岩石上,地耐力满足其说明书的要求,故按照说明书基础图制作。

五、辅助设备的选用

该塔机周围有两幢居民房,基础立于护坡上,现场道路仅南面靠堤坝有条:临时便道,供汽车及汽车吊通行,考虑到车辆过渡,趸船无法过渡大吊车,只能通行25T(含)以下汽车吊。根据该工程实际情况,周边民居高度为24米,塔机基础低于民居10米,考虑使用时的安全增加6米,故安装后使用总高度为40米即可。由于现场施工便道仅南面一条到塔机基础,该基础与路面还有近10m的高差(路基高于基础),只能采用25T汽车吊配合安装,起重臂在安装时必须依靠汽车吊安装于朝向河流方向。

六、爬升工况

考虑到电站修好后堤坝方向只有机房、检修房等设施,无施工道路,无场地,塔吊的拆卸工作只能在靠近居民房的背面进行,故拆卸时前臂只能安排在安装时的相反方向,但周围的居民房和山体限制了塔机的较低位置时的回转,25T汽车吊的安装高度又无法超过周围居民房,根据该塔机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该塔机的最初3节标准节顶升位置与正常情况下相反,属于非正常情况操作。

根据当时施工现场的情况,现场有一台重量为20KN(即质量为2吨)的电动卷扬机,G=20KN,经计算后取L=31m。故在顶升时前臂31m处应吊起2T的重物来达到顶升时的前后力矩平衡。

经查该塔机使用说明书和实际参考值,换向阀型号3ML1HF,最大压强31.5MPa,溢流阀型号YF-10,最大压强31.5MPa,取最小值P=31.5 MPa,液压缸内径为200mm则面积S=3140mm2,根据F=PS计算得液压油缸最大顶升力Fmax=31.5×3140=989KN,原液压油缸支承力Fy′=340KN,增加2T配重后Fy=360KN均小于最大顶升力Fmax,故液压系统能够满足增加配重后的要求。

七、安装顺序和安全质量要求

1、做好安装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人员、辅助设备、工具、基础的复核验收、待安装设备的检查等。

2、用汽车起重机将底架(基础标准节)吊装到基础底座上,用8颗标准节螺栓连接,预紧力为30吨,然后吊在基础上,再安装一节标准节,按平整度要求校正后(正负误差在2mm内),用8个压板固定底座,注意支承踏步方向应在靠近河边一侧。

3、安装爬升架:在地面上将爬升架拼装成整体,并装好液压系统,然后将爬升架吊起,套在标准节外面,并使套架上的爬爪放在下面的第二个踏步上(套架上有油缸的一面对准塔身上有踏步的一面套入);注意顶升油缸方向应与支承踏步方向一致。

4、组装回转机构:在地面上先将上下支座以及回转支承、支座、平台等装为一体,然后将该机构吊起安装在塔身上,用36个M24和8个M36的高强度螺栓将上下支座分别与爬升架和塔身节相连。

5、安装驾驶室:在地面上,先将司机室的各电器设备检查好以后,将司机室吊起至支座的上面,然后用销轴将司机室与上支座连接好。

6、安装塔顶:将塔顶安装在上支座上,注意塔顶的方向,垂直面应与外伸框架同一方向;

7、安装平衡臂拉杆及平衡臂:在平地上拼装好平衡臂,并将卷扬机构、配电箱、电阻箱等装在平衡臂上,接好各部分所需的电线,然后将平衡臂吊起与上支座用销轴连接完毕后再抬起平衡臂成一角度至平衡臂拉杆的安装位置,安装好平衡臂拉杆后再将吊车卸载。

8、组装起重臂及起重臂拉杆:按说明书顺序该次进行安装作业,在装配好起重臂后,装上小车牵引机构。然后检查电器是否完善,并穿绕小车牵引钢丝绳。

9、安装起重臂:用专用钢丝绳索将起重臂试吊(吊点约为离臂根22米),一切正常后,拴好牵引绳,吊装就位。

10、安装平衡重:此次安装为6块,1号平衡重每块重1.67吨共5块,2号平衡重1块重1.31吨,总重量约为9.66吨。

顶升完毕,进入调试作业阶段。

八、安全装置调试的注意事项

1、空负荷试验:空负荷试验的目的是检验电气设备控制动作的正确性,各机构动作的准确性,并调整各安全限位指示装置。①、起重机构:在不同幅度(选择最大、中间、最小幅度),以额定速度全程起升、下降空钩各三次;②、回转机构:左右回转360°各一次③、在不同时起、制动的条件下,作起升和回转的联合动作十分钟。

2、静负荷试验:空负荷试验合格后,作静负荷试验。其目的是检验各部钢结构、机构的强度、刚度及制动的可靠性,起重机的静态稳定性。试验载荷在空中停留10分钟后卸载,检查各部件结构不得有永久变形,回转部分与支撑之间不得有脱开现象。

3、动负荷试验:静负荷试验合格后,做动负荷试验。其目的是检验各部件运转情况及起重机的动态稳定性。①、试验中可调大力矩限位器的动作值,试验结束后应调回到规定值。②、试验中各机构应灵活可靠,工作平稳,安全指示装置动作准确,回转部分和整机有足够的可靠性。

九、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1、安装安全技术要点

(1)参加安装作业人员必须遵守现场安全生产纪律,并持证上岗;(2)安装作业人员必须接收安全技术交底,并熟悉安装步骤和安装工艺过程;(3)安装起重臂和其它较重教长较宽等部件时,必须用牵引绳进行牵引,安装起重臂前,必须将小车吊栏固定牢固,起重臂就位时必须用钢丝绳扣将其与塔顶连接牢固,同时允许起重臂有活动度,以方便就位;(4)安装起重臂时,钢丝绳扣其吊点以使用说明书为准,起吊时必须先试吊。

2、安全保证措施

(1)高空作业人员作业前必须配戴安全帽、安全带、穿防滑鞋,注意自身安全的同时,注意他人的安全。作业完毕,应将影响安全的因素排除;(2)警戒人员必须派有责任感的专人负责看守,警戒区域必须严密而且其空间能容纳保证安全工作;(3)安全监护人员必须在安装前和安装单位人员一起对参加安装的作业、指挥、警戒、配合等人员做好安全技术交底;(4)安装负责人和安装指挥对安装作业人员在安装的全过程中的作业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留安全隐患和质量隐患;(5)现场总指挥对安装全过程的安全和质量有总的布署和要求,对违规行为进行总监控,并协调施工方与各方的关系,确保安装过程的安全顺利进行。

3、安装的质量保证体系和控制记录

(1)、安装的质量保证体系:出租方对设备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租用方对设备进行复检——进场准备安装(必须向检测机构申报)——安装过程中作业完毕派专人进行检查、复查——安装完毕先由安装单位自检——由出租方、安装方、租用方共同自检——安装单位申请检测机构检测——验收合格投入使用;

(2)、安装的质量控制记录:出租方对出租设备进行自检时有《维修验收记录》,租用方对进场设备进行复检时应和安装单位、出租方一起对维修验收情况进行核实,并由基础施工方提供《基础验收资料》,由安装方向相关部门提交《申报资料》申报后,进行安装作业,安装作业前,安装方应向租用方发出《塔机安装通知》同时必须做好《安全技术交底》。作业过程中,对所有使用的工、用具、零配件必须进行仔细检查,发现报废的、有影响质量安全隐患的一律严禁使用,并在《安装监控记录》中记录,对未及时整改的非关键项目,必须落实专人在安装主机完毕顶升标准节之前整改完毕,关键项目必须当场整改。安装完毕后,应由安装方和使用方(租用方)做好两级《验收记录》,顶升加节也要做好《升降节验收记录》,检测完毕应提供《检测报告》。同时,为保证安装质量安全出租方需提供设备的随机技术资料,安装单位应提供《安装单位资质》、作业人员《上岗证》,基础制作方(施工方)必须提供《接地电阻值记录》。

参考文献

[1]孙在鲁.塔机安装和拆卸中主要危险及注意事项(三)[J]. 工程机械与维修.2005(19)

[2]孙在鲁.塔机安装和拆卸中主要危险及注意事项(一)[J]. 工程机械与维修.2005(15)

[3]杨纯景,侯顺利.糯扎渡电站3、4号导流洞进水塔C7050塔机安装[J].人民长江. 2009(10)

[4]兰荣标.塔机安装质量检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建筑机械.2006(23)

西安事变的时间范文5

【关键字】SPV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调试

引言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变电站的智能化系统越来越先进,智能化变电站具有占地少、造价省、可靠性高等优点,为“坚强电网”带来了越来越便捷的服务。智能变电站的监控系统的调试对变电站功能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将以SPV智能变电站为例,对其监控系统的配置及调试进行具体研究与论述。

1.案例背景分析

SPV智能变电站采用的CBZ-8000自动化系统基于Windows2000操作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分层分布式设计思想,间隔层的设备直接通过以太网与上层进行通讯,系统设计遵循国际标准IEC60870-5-103,IEC60870-5-104传输规约,安全可靠性和开放性都得到了极大地提高。系统分为两层:站控层和间隔层。各间隔的设备相对独立,仅通过站内通信网与站控层进行互联。

2.CBZ-8000自动化监控系统的配置

CBZ-8000自动化监控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灵活配置,系统各个应用单元按照模块化设计,可组可分。系统既支持服务器双机热备也支持单网和双网配置,在双网模式下支持双以太网的热备及网络分流,可以满足高端用户的需求。系统采用大型商业数据库与自行开发的实时数据库结合,使历史库和内存库的访问达到数据无缝连接和统一管理,支持ODBC和SQL。

3.CBZ-8000自动化监控系统的调试

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不仅包含常规监控系统功能,还包括SCD配置文件的核查、系统组态、网络对时同步、一体化信息平台等内容。

3.1厂内联调

为了做好变电站的厂内联调工作,应按照最大化工厂工作量、最小化现场工作量的原则进行联调。SPV智能变电站的联调工作重点完成SCD配置、过程层交换机VLAN的划分及各厂家设备间配合等,并按间隔方式进行调试。由于受厂内实际情况的限制,并未做到对整站的系统联调。联调过程中发现并解决了许继合并器IEEE1588对互感器采集单元和许继合并单元通信等问题。

3.2现场调试工艺

SPV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调试对象主要对间隔的测控装置(含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站控层的监控主站(操作员站、工程师站)、一体化信息平台服务器、远动通信装置、网络设备及监控系统、远动工作站等各项软件功能进行调试。

(1)SCD配置文件的核查。配置文件的正确性关系到跳闸命令和各智能装置之间发送的信息是否正确,配置不正确可能导致开关误动或拒动情况发生。

(2)网络系统检查调试。CBZ-8000自动化监控系统采用光纤,电缆等多种通信介质,组网方式灵活,既可组成光纤自愈式环型以太网,也可以组成光纤星型网,或者组成总线网,既支持服务器双机热备也支持单网和双网配置,在双网模式下支持双以太网的热备及网络分流。

依据网络配置文件设置交换机功能和参数(网络IP或MAC地址);检查通信铜缆规格、标识、连接是否正确,接地是否可靠;检查光缆规格、标识、连接是否正确,光缆衰耗是否符合要求;对过程层GOOSE网、站控层MMS网双网切换性能进行测试等。

(3)常规监控系统功能调试。这包括常规“四遥”功能测试、SOE测试、数据库测试、画面生成及各项显示功能测试、报警功能测试、ATS测试、在线计算和历史曲线记录功能测试等。

(4)保护、测控功能调试。这包括保护定值、状态软压板信息的召唤和打印测试、软压板投退功能测试、链路失步、保护告警、开关量动作告警功能测试、测控闭锁逻辑的相关功能测试。

(5)一体化信息平台调试。首先检查变电站测控、保护、故障录波、电能计量、状态监测、各辅助系统的接入,并对接入数据统一存储,实现自动化系统不同部分之间、不同系统之间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的高级应用功能;其次进行全站功能检查测试,包括带负荷测试保护极性,检查保护、测控、自动装置等设备的电流、电压、相位,并与线路对端、站内相关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核对等。

(6)键顺控操作调试。依据运行状态要求,对多个有远方控制操作的设备在满足五防规则的前提下一次性进行一键顺控操作。当投入顺控时,前一步条件满足时,程序能自动执行下一步程序,直至程序结束。

(7)远动工作站的调试。调试基本与常规远动工作站的调试相同,包括远方“四遥”功能测试、远动工作站主备切换功能测试、远动工作站故障时监控系统中站控层设备工作状态检查等。

4.SPV监控系统的配置及调试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

(1)SCD配置文件问题。要保证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各功能信号正确,除了保证常规监控系统的软件和数据库正确外,还要保证装置的配置软件(虚端子)和通信链路正确对应。例如在调试过程中,发现110kV第一套母差保护不能跳开主变高压侧开关,10kV主变差动保护中主变中压侧单元需要调换间隔,不对应启动重合闸等重要问题,均为配置错误引起,因此需要高度重视“虚端子”图纸的变更及SCD配置文件。

(2)站内光纤通信问题。在调试过程中,监控系统经常出现某些装置通信告警,经查多为光纤接头不可靠、光纤收发接反、甚至光纤链路受损等原因。因此,CBZ-8000自动化监控系统光的纤接头必须可靠连接并采用冗余方式;光缆的套头标号明晰、标示规范;注意防尘,防尘帽密封良好。

(3)监控画面问题。监控画面主要存在间隔单元设计风格不统一,主接线图界面单一,光字牌设置不满足运行要求,软、硬压板设置混乱等问题。为此,根据运行要求,使得间隔单元风格保持一致,主界面增加了母线保护、公用保护、直流系统界面,以方便查看;设计、厂家,运行、检修等技术人员应在点表审核过程中同步完成光字牌设置,保证光字牌选取正确合理;软硬压板按照压板性质划分设置。

西安事变的时间范文6

【关键词】边防院校;任职教育;教学保障

近年来,根据新时期公安边防院校教学任务的特点,我校积极推动学校教育训练由单纯的学历教育向学历教育与任职教育并重转变,教学保障工作也因任职教育的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也对教学保障工作提出了全新、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任职教育需要,全面提高教学保障水平,是边防院校任职教育当前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积极探索任职教育特点

与“知识本位型”的学历教育相比,“能力本位型”的任职教育具有如下特点:

1.培训层次高、人员分布广。任职教育作为大学后教育,它是随着被教育者岗位转换、职务晋升和知识更新的需要而进行的一种职业教育。因此,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培训学员的层次高,主要表现为职务高、学历高、水平高。培训对象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公安边防部队广州边防指挥学校不仅承担了培养基层指挥人员及“入警大学生”的培训任务,还承担了边防部队“团职班”的培训等多项任职教育培训任务,培训人员层次分布较广。

2.培训周期缩短。任职教育的培训周期明显缩短,时间最长的“入警大学生”的培训任务还不超过一年,最短的只有十几天,这也是由被教育者的岗位性质决定的。一是任职培训对象绝大部分是部队在岗人员,不宜长时间脱岗;二是新岗待任,一些因岗位调整变动,急需补充新知识、新技能的人员亟待培训。

3.学研性增强。培训对象经过学历教育、部队实践后,再次来到院校培训,这是一个由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的综合升华的过程。因此,这个过程中的学研性要求极高,也至关重要。“团职班”的培训人员一般均有丰富的部队实践经验,对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求知欲高;而“入警大学生”一般为当年的地方大学毕业生,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但对公安边防部队的实践经验较缺乏甚至完全空白。

二、全面提升教学保障水平

1.高标准,优质专业化保障。基于任职教育培训层次高保障,其标准须与学历教育有所区别,突显在高标准,优质专业化保障上。一是教材以统编教材为主,多种教学研究资料为辅,并形成系列;二是授课以专题式、研讨式、案例式为主;三是师资力量配备以专家型为主(校内专家与外请专家);四是教学场地设施以功能完善,设计合理的研讨室、专业教室、实验室为主;五是教学活动以开阔视野,拓展学员的社会、人文、地理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外出参观等实践性教学为主。

2.快节奏,市场化保障。任职教育培训周期短,班次多,轮训快,而且时间相对集中,周转率高,使得教学保障工作节奏加快。如以在校学员人数为2000名的院校为例,按学历教育培训,100人编队,有20个班次,每学年只需保障2次,40个班次;若按任职教育培训,平均按1个月的培训,一学年要保障10次,200个班次,是学历教育工作量的5倍。由此,实施快节奏,高效益保障已成为任职教育的客观需要。为适应这一特点,教学保障必须面向市场,向市场要效益和保障力。首先要适时分析市场经济对教保人员、教学经费和物资保障的影响,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第二要主动接受市场经济的挑战,注重抓好教保队伍的全面建设;狠抓经费管理,确保教学经费落到实处;提高现有财力、物力的使用效率,创最佳保障效益。作为部队院校教育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学保障工作,必须主动适应这一新形势,特别是由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教学保障主要涉及经费、装备器材、教学设备、教材、教学物资的计划、采购、核算、管理等诸多工作,这就要求教保人员及时把握和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带来的种种机遇,解决好教学保障工作与市场的衔接和职能转换,全面提高教学保障的综合效益和保障能力。

3.信息化,技术性保障。信息技术在公安边防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使网上模拟对抗演练、远程教学、虚拟实验和信息资源共享进入到实质性阶段。建设信息化部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已成为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的最高要求,院校必须走在部队的前列。因此,教学保障必须尽快从“物资型”保障向“技术支持,信息服务”保障转变,不断地完善教学保障信息系统,使其达到精确化保障、智能化保障、经济性保障的效果。为此,一要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增加信息资源量;二要提高网络主干速度,畅通信息资源共享渠道;三要增设园区网信息点,提供便利访问;四要开发建设学科专业网站、专业数据库及多媒体网络课件,为培养信息化人才提供物质技术平台。

4.标准化,规范保障。任职教育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培训周期的保障标准,与学历教育保障标准相对单一的矛盾日渐突出,制订与之相适应的保障标准是保障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根本要求。为此,必须依据不同层次、不同培训对象的特点,从经费保障的可能出发,制订科学、合理、可行的保障标准,克服当前保障工作中的随意性、盲目性,使保障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三、不断寻求适应任职教育保障的手段措施

1.认清形势,树立与任职教育相适应的保障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科学、超前的保障理念,与任职教育相适应的教保工作就只能成为一句空话。公安边防院校实施任职教育,是适应全面推新时期公安边防变革战略构想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高素质新型公安边防人才的迫切需要。教保人员必须审时度势,认清形势,树立从严、高标准地完成保障任务的全新理念。

2.积极筹措经费,为高标准保障提供可靠的经费支持。任职教育培训,经费保障标准不够明确,总体保障标准偏低。有些班次,任务下达单位虽给予适当补助,但仅能满足当期消耗性保障需求,有些班次有计划无经费,而与任职教育密切相关的外请专家费、教学研究资料费、实践性教学等费用成倍增长。因此,积极筹措经费,弥补标准经费和专项补助不足,为任职教育提供可靠的财力保障,是教学保障的首要任务。各级部门应尽快核定并拨付任职教育各类班次的标准保障经费,院校在向上级业务部门申请专项补助的同时,应加速自身经济创收,提高自补能力。

3.加大对教保队伍的素质培养。从总局到院校应重视对教保队伍整体素质的培养,采取定期集训、轮训、参观见学等措施,切实从提高教保队伍综合素质人手,加大培养力度,重点加强信息技术、管理科学、理论研究的培养。建立一支廉洁自律,事业心强,政治觉悟高,懂技术、精业务,懂教学、会管理的教保队伍,全力提高教保队伍的综合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

总之,要根据公安边防院校任职教育的特点,教学保障工作要实施高标准优质专业化保障,快节奏、市场化保障,信息化、技术性保障,标准化、规范保障;要认清形势,树立与任职教育相适应的保障理念;积极筹措经费,为高标准保障提供可靠的经费支持;加大对教保队伍的素质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符合新时期公安边防院校任职教育,建立我校任职教育教学保障工作体系。

【参考文献】

[1]张平.军队院校现代化教学保障体系构想和作用初探[J].武警学院学报,2008,24(3):21-24.

上一篇教育的重要性

下一篇资产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