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头垄断市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寡头垄断市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寡头垄断市场

寡头垄断市场范文1

今年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连续第三年获得《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的最高奖项“本土最佳研究团队”,也正值研究所成立满十周年。作为国内最早成立的券商研究所,国泰君安研究所和其前身君安证券研究所在中国证券市场创造了多个第一:最早倡导“价值投资”、最早从事购并和海外融资研究、培养了最多的基金经理、基金佣金收入最高……而最让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所长李迅雷骄傲的是,他在2000年研究所发展的关键时期及时地提出了“让客户改变我们的研究模式”。

1998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君安证券陨落,君安证券研究所与国泰证券研发中心于1999年8月18日进行了合并,在外界看来,二者风格迥异,人员分居三地,整合难度很大。2000年初,李迅雷撰文提出“研究所要以机构客户为主要目标,研究要围绕满足客户的研究性需要,根据客户特征提供个性化服务”,“研究创造不了价值,但肯定能创造佣金。”这一观念在当时受到了来自研究所内部和公司各部门很大的阻力。而李迅雷坚信他的理念经得住市场考验。“只有找到了合适的客户群体,研究工作才能取得最大的回报。”在所内,李迅雷有一句名言:“研究服务是有限的,客户需求是无限的,要把有限的研究服务投入到最合适的客户需求中去”。如今,这一发展方向已经成为证券研究界的共识。

“大研究员,小所长”

虽然前两届“最佳分析师”公布后,有许多证券研究所和基金公司来“挖墙脚”,但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的人员流动比例并不高。“不会超过5%吧”,李迅雷说,“首先,因为我们有一种好的文化氛围和团队合作理念,研究所内一直非常团结,从来没有为争待遇问题出现矛盾;其次,和同行业相比,我们的研究员在所内、公司内地位较高。”但是谈及研究员目前的待遇,他仍然流露出些许遗憾,“公司这几年日子不好过,我们一直在力所能及地为研究员提供更优厚的待遇,我想研究员对这些也能够体谅。”

作为国内从业最久的券商证券研究部门管理者之一,李迅雷一直提倡“大研究员,小所长”。他认为自己所应该做好的是引导方向和提供后方支持工作,“我们尽量不给研究员增加负担,不要求他们提供‘优秀论文’,不要那些‘虚’的、‘假大空’的东西,只要实用就好。”在所里,除了李迅雷和一个副所长,没有任何专职行政管理人员,在行政方面投入也很少。研究所下属的行业公司部、策略研究部等一级子部门的经理都是资深行业或策略研究员,担任部门领导是因为他们在所里、在市场上有很高的认同度和影响力。以最大的部门行业公司部为例,下设6个小组,每个组长都是行业骨干,由他们具体对研究员的研究报告把关。“我所做的就是引导他们贴近市场,让研究员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为客户提供更多帮助。”

对手与挑战

对于国内的竞争对手,李迅雷对中金颇为关注:“国内目前中金的优势还是比较突出的,其他券商生存环境、生存能力相差不多。”以单个营业部所占市场份额为例,除中金遥遥领先外,国泰君安与其他券商相比还是比较高的。“中金研究的理念、机制在国内领先,比如他们的销售交易部早就成立了,研究人员业绩考评跟佣金收入挂钩,而我们研究所目前还是要靠公司薪酬方面的倾斜来实现。我们有一定差距,也一直在学习。”

李迅雷认为研究所下一步重点要解决的是人员结构问题,目前全所的70多人中,“老研究员过多,中间层缺乏”。这次评比,国泰君安研究所共获得了13个第一名,4个第二名,1个第三名,呈倒金字塔犁,“这反映虽然我们的优秀研究员多,但后备力量较弱。”李迅雷说,他们目前招收研究员的要求是必须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而并不一定要有很强的学习和工作背景,这是因为“所内研究员平均年龄偏大,需要从国内好的高校招收尖子毕业生进行平衡。”在他看来,3 5年就足以培养出一个优秀的研究员,新引进的研究员在外语表达、工具运用上要与目前队伍有所区别。而在研究方向方面,串迅雷承认,国泰君安研究所在宏观研究方面偏弱。“人才是主要原因。我们在人才配置方面需要时间;只要有好的人才,高价我们也愿意出,但目前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

优势与希望

寡头垄断市场范文2

谁也不是QQ第二

目前,腾讯QQ和微软MSN几乎占据了中国IM软件95%以上的市场份额,而腾讯QQ几乎是网民人手一个。我们明显的看出中国IH市场已经出现寡头垄断,并且QQ和MSN分别定位在娱乐和办公上,同时两家也不断的相互渗透。由于IM软件有着极强的“群聚效应”,因此QQ和MSN的用户将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这意味着第三家IM软件将很难在中国市场立足。

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为何仍然有如此多的企业加入到IM软件行业中来呢?对此,很多人都认为他们是看到腾讯依靠QQ不断发展壮大,并且获利极其丰厚,他们也要去和QQ抢夺这块蛋糕。然而,我们看到腾讯提供免费的QQ聊天软件,但是围绕聊天软件,腾讯构建了诸多的盈利模式,并且利用Q币充当这个虚拟帝国里的一般等价物,实现了QQ帝国的流通,这一切都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强大的用户群支持。如果还有人希望模仿腾讯,构建如此盈利模式,这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

MSN在中国已经发展10年之久,但是到目前为止依靠MSN带来的收入还微不足道,因为MSN错过了构建虚拟帝国的最佳时期,而且他的办公室软件定位决定了MSN无法像QQ一样去卖QQ秀,QQ宠物等等。此外,新浪UC、网易POPO等都是和QQ同步出现的IH软件,现在仅仅在小范围,甚至是作为公司内部的沟通软件使用,无法依靠他们赚钱。这也证明了寡头垄断的IM市场,依靠IM赚钱已经变得很难很难。

可是令人费解的是,虽然无法依靠IM获得可观利润,但是uC、POPO、msN等IM软件仍在不断的升级,改进功能,并没有要放弃他们的意思:与此同时,淘宝旺旺、百度HI、移动飞信、联通超信、网通灵信、电信网信也相继问世,难道他们白白扔掉开发费用,只是为了凑热闹么?

移动互联网IM软件的新征途

虽然其他IM软件都将无法再造第二个QQ,无法抢夺小企鹅手中的Q币,无法依靠IM获得可观的盈利,但是IM软件对于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公司有着非同一般的战略意义。

首先,三网融合的大趋势将让电信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站在同一个竞争平台之上,IM软件帮助运营商布局无线互联网竞争,提高ARPU值。虽然3G和4G的普及,手机将承载着和电脑一样的功能,成为无线互联网的终端产品。固定互联网和无线互联网之间实现互联互通,并且新的经济和商机也将在无线互联网上爆发,抢占无线互联网用户则是关键所在。这也是通信运营商竞相开发IM软件的最重要原因。

IM软件可以帮助互联网公司抢占互联网用户,提高网友粘性:同样IM软件也将在无线互联网时挥作用,帮助提高用户粘性,有助于企业从无线互联网中获得丰厚的回报。这是中国移动大力推广飞信,联通开发超信,网通开发灵信,电信开发网信,以及QQ开发手机QQ,MSN开发手机MSN的原因所在。这些IM软件已经可以实现,手机端软件和申脑端软件的互联互通,而且这样帮助电信运营商开发各种增值业务,并捆绑在IM软件中,提高ARPU值。

其次,IM帐号将成为虚拟世界中的身份认证,就好比是我们生活中的身份证、学生证、军官证、工作证等证件,是虚拟世界中建立信用,交友的必须,帮助互联网公司为未来虚拟社区之争做好充分准备。

目前,Googe有GTALK,微软有MSN、腾讯有QQ、网易有POPO、新浪有UC、搜狐有内置聊天工具、雅虎有雅虎通、淘宝有旺旺等等,百度也推出了自己的IM软件HI,未来百度肯定会将百度的社区、博客、搜索等等捆绑在百度HI上实现互联互通。

寡头垄断市场范文3

[关键词]

国际贸易理论;市场选择;差异产品;同质产品

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从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到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再到新贸易理论,市场类型从完全竞争走向了不完全竞争,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和现代国际贸易理论我们统称为传统国际贸易理论,都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到新贸易理论我们假设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即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的市场类型。这种市场选择的变化与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之间是什么样的逻辑关系呢?一国要在国际贸易中获胜需要符合市场的什么要素呢?

一、市场类型与国际贸易各主体的福利水平

在国际贸易理论的分析中,我们研究的主体是国家,即国际贸易理论之下制定的政策是以一国是否福利增加作为最主要的衡量标准,国家福利的增加是各主体福利的加总,国家只有所有主体福利加总起来净福利大于零,制定政策才是可行的。

(一)完全竞争市场与国际贸易各主体的福利变化

完全竞争市场的主要特点是:产品是无差别的;每个生产者和每个消费者都是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价格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不变;生产者进入和退出这个行业很容易,成本很低,即存在利润时有生产者不断加入直到利润消失,存在亏损时不断有生产者退出直到亏损消失,所以是一个盈亏平衡的市场类型;信息是完全的。

通常我们会认为消费者在完全竞争市场实现效用最大化,我们知道消费者的福利增加主要取决于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购买产品的数量增加,这取决于价格是否降低。同时消费者的偏好各异,就要求市场提供不同类型的产品,增加消费者的选择。而完全竞争的市场无法满足消费者福利增加的两个途径,产品的无差别和价格的不变让消费者无法提高其效用。

对于生产者来说,要实现利益最大化一方面尽可能减少竞争对手获取规模经济的好处,另一方面为了在竞争中获取优势,力求产品有所差别,减少替代的可能性。这两个方面在完全竞争市场上都无法实现。

最后我们看一下国家的福利变化,国家从长期来看追求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是技术进步,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者无法获得更多的利润,也不可能实现资本的积累用于技术创新,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我们知道不同类型国家之间的差距一定程度上是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弱决定的。

完全竞争市场上国际贸易各主体都无法实现福利改进,因而市场的最终选择不会是完全竞争市场。

(二)垄断竞争市场与国际贸易各主体的福利变化

在垄断竞争市场上,产品的差异性可能是主观的,也可能是客观的,这种有差别的同种产品相互之间具有较高的替代性;消费者的效用取决于产品的价格和多样性;厂商在提供多样性产品和实现规模经济之间寻求平衡;大量厂商的存在,市场是竞争的,单个厂商在单个品种上又区别于其他厂商的其他品种,所以又是垄断的。

垄断竞争市场上消费者最大的满足来源于多样化的产品选择,垄断竞争市场有很多的生产者,每个生产者(包括国内和国外的生产者)提供的产品既有差别又相互可以部分替代,消费者在垄断竞争市场中可以通过多种选择实现个性化的偏好的满足。就这点来说,消费者更愿意选择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但消费者同时也希望消费的产品价格可以不断降低,增加消费的数量组合从而增加效用,但垄断竞争的市场因为每个生产者生产数量有限,难以实现最大程度的规模经济,价格因产品的特性高低不一,所以消费者效用的增加有部分受限。

对于生产者来说,力求在规模经济和提供多样性产品之间寻求平衡点,国际贸易解决了国内市场规模有限的问题,让生产者可以追求一定程度的规模经济,随着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生产者全球扩张的同时也意味着各生产者拥有的市场份额有了明显差距,少数生产者逐渐在竞争中拥有了产品优势和市场优势,这样垄断竞争的市场格局下少数生产者追求走向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所以长期动态来看,成熟产品成熟市场垄断竞争的市场格局不是生产者的最终选择。

国家在垄断竞争市场中向消费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产品选择,让更多生产者在市场中拥有各自的生产空间和少量的市场份额,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市场呈现一定的活力,这是国家提高福利水平可以选择的市场。只是在国家层面竞争中,这样的市场规模和竞争力无法转变成竞争优势,国际贸易更需要规模大,竞争力强,具备多种因素(比如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的六因素)的产业才能成为一国的支柱产业,而支柱产业的主体是少数几个寡头企业的支撑。

(三)寡头垄断市场与国际贸易各主体的变化

寡头垄断市场的主要特点:少数生产者控制着市场的绝大部分,每个寡头进行决策时都要考虑其他寡头可能做出的反应,不管是产量的变化和价格的调整都会引起其他的寡头的反应,从而给作出决策一方又带来新的变化;生产者提供的产品差别较小,技术条件相同,更多的差别来源于外观设计方面。

消费者在寡头垄断市场上可以消费相对信息公开透明的产品,因为寡头企业比中小企业的信息披露更多,寡头企业更注重品牌的良好塑造,寡头的规模经济让产品价格不断降低,让消费者可以消费更多的产品从而提高福利水平,但寡头企业对市场的垄断也让消费者的选择减少,减少部分福利水平。

活跃的市场应该有新的生产者不断加入,不断有生产者被淘汰。但在寡头垄断市场上几个寡头会形成一定时间的均衡垄断,几个寡头拥有市场份额的绝大部分,其他生产者很难在同一平台形成竞争的压力,所以对寡头来说他们获取了规模经济的好处,但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市场的竞争。

对国家而言,重大革新带来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基本是在公司层面完成的,这些公司是具有一定垄断能力的跨国公司,国家与国家在国际贸易的竞争其实就是公司与公司的竞争,所以国家在国际贸易格局中依托这些寡头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国家出台的保护贸易政策会更大程度地有利于寡头企业的利益。战略性贸易政策可以说明寡头企业如何得到政府的补贴等等。

寡头垄断市场一方面有利于少数几个生产者获取最大程度的规模经济,通过资金积累不断技术创新,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也为国家在国际贸易竞争中把产品优势、产业优势转化为国家层面的竞争优势,但另一方面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对其他生产者形成不利的竞争格局,新的生产者和规模小的生产者很难在竞争中得到良好的发展空间,同时消费者的选择也有所限制。

二、新贸易理论下的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市场

新贸易理论研究市场类型从完全竞争市场演变为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市场,综上分析,完全竞争市场各福利主体的总和是最小的,而针对不同的国际贸易主体在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的福利总和因产品特性和市场格局不尽相同,两种市场的同时存在产生了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和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

(一)垄断竞争: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包括垄断竞争的市场、寡头垄断的市场、完全垄断的市场,由于完全垄断市场的固有特点,其效率的低下和各国反垄断法的限制,我们排除在外,那么新贸易理论就剩下了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更接近垄断竞争市场类型。

垄断竞争形成的关键是产品差别。这种差别不是指不同产品之间形成的差别,而是指同类产品之间存在的某些差别。这种来源于同类产品的差别可能是主观的,也可能是客观的。主观差别主要来源于生产者内在品质即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等方面。客观差别主要来源于营销手段比如广告产生的影响、企业倡导的文化氛围、产地的不同等方面给消费者带来感觉的差别。现实当中我们很难准确签定产品差别是主观还是客观的。比如宝沽推出的洗发水包括海飞丝、沙宣、潘婷、伊卡璐和联合利华的力士、旁氏等之间的区别那些是客观的,那些是主观的。它们在功能、包装、服务、外观、营销手段、配方上都存在差别。

我们知道,假如产品是同质的,产品相互之间的替代性是很强的,接近完全可以替代的关系。如果替代弹性介于零与无穷大之间,证明产品已不能完全替代只是部分替代,产品就不再属于同质产品。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垄断竞争市场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的格局

现在我们假设两个国家的所有厂商技术条件相同、需求条件相同、每个厂商只生产4-品种,即厂商数目与品种数目是一样的,该行业投入要素的总量保持不变,市场总需求完全无弹性,即与价格无关。两国消费者偏好相同。

在国际贸易之前,两国国内的市场规模是有差异的。在MR=MC时,形成均衡的条件下,厂商数目和每个厂商的产量固定下来。假设用M表示市场规模,q表示每个厂商即每个品种的产量,所有厂商均分市场份额,n表示品种,那么市场规模M=q×n。市场规模越大的国家,拥有的品种越多,每个品种的产量越高,市场规模小的国家,拥有的品种少,每个品种的产量也少。

现在两国开展国际贸易,假设A国是小国,B国是大国,A国需要九个品种,每个品种需要188件,市场规模就是1692件,B国需要22个品种,每个品种需要3116件,市场规模就是68552件。现在我们通过图形1来进行分析。

假设A、B两国的RE曲线完全相同,从图1中A国的市场规模我们假设是1692件,B国的是68552件,在国际贸易之前,A国的消费者只能消费来自本国厂商的9个品种,每个厂商只能生产188件,B国的消费者消费来自本国的22个品种,每个生产者可以生产3116件,国际贸易之后,两个国家变成一个大的市场,市场规模扩大,如图的w点决定新的市场规模是qW×nW,对A、B两国来说,每个国家的消费者可以消费来自本国生产者提供的产品,也可以消费来自外国生产者提供的产品。同时,两国之间会存在部分商品的重叠,两国重新布局生产,品种将在22个(至少要多于大国的品种,否则大国消费者减少了品种的选择,不符合国际贸易增加效用的假设)和31个(两国品种之和)之间确定,假设品种可以相互完全替代的有3个,A国生产者国际贸易之后只生产6个品种,B生产者国际贸易之后只生产19个品种,两国生产者都减少了品种,从而每个品种的产量都可以增加,同时两国消费者消费品种的数量A国从9个品种变成25个,B国从22个变成25个,很显然,国际贸易使小国增加的福利更明显。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无论大国还是小国,因为进行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两国消费者都增加对产品的更多选择,同时因为各自减少厂商(品种)数量,更容易获取规模经济,从而带来成本即价格的降低,生产者和消费者各自实现了均衡和福利的增加。小国因为国内市场规模的小,国际贸易更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市场的容量,通过减少品种而实现在少数品种上的规模经济。

(二)寡头垄断: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寡头垄断市场上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市场格局。

现在我们把西方经济学中的古诺模型的分析运用于两个国家之间如何开展国际贸易的。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A、B,两个厂商H、F,H是A国厂商,F是B国厂商。在国际贸易之前,A国的某一行业被厂商H完全垄断,B国的相同行业同样被F厂商完全垄断,现在开展国际贸易,两个厂商拥有相同的技术水平即生产的产品没有品质差异,两国的需求条件也完全相同。

寡头垄断市场范文4

【关键词】 新疆 水泥工业 产业组织 寡头垄断

一、水泥工业的产业组织优化有助于提高水泥工业的产出效率

水泥产业组织优化是指水泥产业组织处于既能发挥竞争机制,又能享受规模经济的一种组织结构状态,也可称为水泥产业组织的有效竞争。水泥产业组织优化的主要特征就是要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模式,从水泥产业市场结构上看,是规模经济与竞争兼容的寡占型市场结构;从水泥企业组织结构上看,是一种分层竞争的水泥企业组织结构;从水泥产业市场行为看,是一种在政府产业政策干预下的水泥企业集团或股份公司之间的竞争与协调有机结合的水泥市场行为;从水泥产业市场绩效看,由于在水泥产业内水泥企业集团间的竞争,所以市场机制能有效地配置资源。水泥产业组织优化的目的就是优化水泥产业的市场结构,选择基于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模式,进而提高水泥产业的市场绩效,使整个水泥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经济、技术、消费习惯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会对水泥行业产生影响,包括行业竞争态势的变化、产品需求状况的变化、细分市场的变化、市场结构的变化、营销模式的变化,等等。水泥企业要根据这些外部的冲击和行业结构的变化,采取应对措施,包括业务的扩张与收缩、对相关业务单元的整合、营运方式的转变、管理制度的变革,等等,由此会影响企业经营利润、产品成本、市场份额、经营绩效等方面的变化。众多水泥企业取得良好的绩效也就表明水泥产业也取得了好绩效,以此促进水泥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水泥产业健康发展的前提下,水泥企业才有经济实力和积极性去开展技术创新,改进水泥生产技术,增加水泥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减少水泥资源的浪费,实现水泥资源的清洁开采;水泥企业才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去延伸产业链,变废为宝,综合利用煤矸石、各类工业废弃物等原来被弃置作为废物的资源,才有技术力量去实现水泥资源的清洁转化、水泥资源的清洁燃烧;才有充足的资金去综合治理由于水泥矿山开采而形成的矿山环境治理,处理由于装、贮、运而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等等。

总之,水泥产业组织优化可以为水泥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足够的动力和基础条件,使水泥产业自觉主动地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从而实现水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新疆水泥产业市场结构的选择――寡头垄断

我们认为,根据水泥产业的特性和新疆水泥的市场特性,新疆水泥产业选择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将有助于它摆脱困境,提高组织效率,增强竞争力,获得快速发展,能更好地服务新疆的经济建设。

1、寡头垄断有利于提高水泥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

按照新古典主义的完全竞争市场假设,包括寡头垄断在内的垄断型市场结构与资源配置的低效率联系在一起。垄断将减少产品产量,提高产品价格,进而减少消费者剩余,从而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因此一些学者认为水泥产业的最优市场结构应该是垄断竞争型。

而实际上,寡头垄断市场有利于提高水泥资源的配置效率。这里的资源指的是水泥资源和水泥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水泥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水泥市场的竞争性,但这种竞争不是建立在垄断竞争市场结构意义上的竞争,这种水泥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一种降低水泥价格的竞争,它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水泥市场运行的无序,从而降低资源配置效率。未来的水泥市场,应是建立在主体实力相当基础上的寡头垄断型企业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是规模较大、实力相当的大水泥集团之间的竞争,在水泥产业的技术创新、服务、促销、产品质量等多个方面进行竞争,因而竞争强度大,形式多,会使市场更有效率。

从水泥资源的开发看,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水泥资源一经开采就必须加以充分利用。水泥资源最重要的配置原则是水泥生产与社会需求相一致。实现这一配置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有效地开展市场竞争,以培育水泥产业对水泥市场供需关系的自适应机制、自我协调机制、自稳定增长机制和市场预警机制,保持水泥市场供需关系的长期平衡。

从生产要素的配置来看,由于水泥产业的资金投入大、生产周期长、生产经营的专业性强、资产设备易沉淀固化、产业退出的自然壁垒较高,这决定了水泥企业要充分利用生产经营性资源,使投入的生产要素得到有效整合,以产出最大的效用。在寡头垄断的水泥市场上,实行的有效竞争有利于提高整个水泥产业的生产效率,消除产业内生产要素的闲置、浪费和外部不经济等现象。

2、寡头垄断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

我国水泥产业作为具有规模经济效应的一个基础型产业,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从垄断到近似完全竞争的两种市场结构,从市场缺乏竞争到企业间的过度竞争。而规模经济产生于现代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与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相对应的大批量生产运营体系。

水泥产业选择寡头垄断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的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首先,在寡头垄断的水泥市场上,规模较大的企业内部才更有利于合理分工,互相协作,而分工与协作是规模经济产生的组织基础;其次,寡头垄断的水泥市场上的大企业有利于采用大型、高效和专用的设备,使用先进技术和市场工艺,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污染;再次,寡头垄断市场上的大企业所采用的的大批量生产方式有利于实行标准化和简单化操作,这有利于增加水泥产量,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降低事故率;最后,寡头垄断市场上的大企业一次性大批量购进原材料、生产设备、燃料、管理软件等生产要素,有利于节约购销费用,降低成本。

3、寡头垄断有利于政府对水泥产业的有效调控

如果水泥企业分散、规模小,则政府难于管理和调控,而寡头垄断市场最有利于政府调控。在寡头垄断市场上,水泥产业内企业数目少,它们在资金、技术、规模、产品面拥有绝对优势,所以政府对产业的调控只需要通过与这些不多的几家大企业协商就可以比较容易、有效地实现。

4、寡头垄断有利于水泥产业的技术创新

据统计,在当今各国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几乎所有重大的技术创新成果都源于垄断性大企业。从资金投入方面来看,在经合组织范围内,全部R&D的三分之二左右是由那些雇员超过1万人的大公司完成的。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的R&D总投入的62%~90%是由那些雇员在5000人以上的公司完成的。美国最大的100家垄断企业的研究和开发费用支出曾达到全部科研支出总额的82%。

如果新疆水泥产业选择寡头垄断的市场模式,这些大的水泥企业会有更强的经济实力或联合水泥研究院、高校开展技术创新,开发新技术,同时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从而使技术发明或创新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

5、新疆水泥产业的市场特征决定寡头垄断市场的适用性

目前,新疆水泥企业数量多、退出壁垒高,区域市场相对封闭,非常容易引发恶性竞争,从而使整个水泥产业市场绩效差,行业经营状况不佳。鉴于此,新疆的水泥产业市场结构必须优化,寡头垄断是水泥产业市场结构优化的必然选择。如何实现寡头垄断的水泥产业市场结构呢?我们认为,组建寡头水泥企业集团是新疆水泥产业实现寡头垄断的途径。

新疆水泥产业有着独特的市场特征。新疆幅员辽阔,有着绿洲经济的产业布局,各个市场之间距离相隔较远,而又水泥产品基本同质,产品差别不大,产业的进入壁垒较高,对资金、技术的要求高,规模经济比较明显,满足上述所讲的选择寡头市场的条件。由此,新疆的一些大型水泥市场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兼并重组,并通过政府的力量强行淘汰一些效率低、污染严重的小水泥企业,组建大型水泥企业集团,构建新疆水泥产业头垄断市场。

三、新疆水泥产业组织优化的基本思路

1、新疆水泥工业的产业组织优化目标

(1)新疆水泥产业组织优化目标设计的前提条件

新疆的水泥产业组织优化问题必须结合新疆水泥产业的特点,综合考虑新疆及国内经济环境,国内外水泥产业发展趋势,相关产业的发展情况等等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此确定实现新疆水泥产业组织优化的路径。

新疆水泥产业区域市场的相对封闭性导致水泥市场很容易形成过度竞争型市场。在此前提下,加强垄断就成为优化新疆水泥产业组织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由于受地域约束和政府一些体制性限制的原因,水泥产业又会倾向于地域分割垄断,即出现大而全的情况,这将使得垄断与规模相联系,垄断越强,规模不经济越严重。所以,要优化水泥产业组织,就必须组建战略集团,加强垄断,但又要防止形成地域分割垄断。

水泥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和水泥产品是基础性资源的特点决定了新疆实现水泥产业组织优化决不可能仅仅依靠市场机制来实现自行调整,政府规制不可缺少。世界各国水泥产业的实践又表明,在实现产业组织优化过程中以政府规制取代市场机制是行不通的。政府规制既不可少,又不能喧宾夺主,完全取代市场的作用。所以正确把握政府规制与市场机制二者的关系是推进新疆水泥产业组织优化的一个关键问题。

新疆水泥产业组织优化的目标模式,不仅要包括优化目标的设计,还包括优化的实现过程以及优化路径的选择。而优化实现过程和路径选择则必须涵盖有效竞争市场结构的构建,水泥企业改革以及政府规制供给等多个方面。

(2)新疆水泥产业组织优化的目标

简而言之,新疆水泥产业组织优化的目标模式是:以寡头水泥企业集团为主导,大、中、小水泥企业共存。

这种产业组织优化模式绝不是简单地指壮大新疆国有控股的重点水泥企业的实力,以此组建寡头集团,以这些寡头集团为主导,其它性质的水泥企业共存这种目标模式。这里所确定的目标模式是根据新疆水泥产业市场结构优化的要求,遵循现代企业制度的规则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能代表水泥产业发展水平的水泥寡头企业集团,同时培育一批“小而精”、“小而优”、“小而快”的小型水泥企业,按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使大、中、小水泥企业共存的目标模式。

新疆水泥产业自身的特征和现实的市场结构以及垄断市场的特征共同决定了新疆水泥产业组织建立的是以寡头水泥企业集团为主导,大、中、小水泥企业共存的模式。水泥产品的区域性市场特征,决定了水泥企业的产能规模与所在区域市场的相匹配。由于新疆地域辽阔、水泥存储情况差异较大,尤其是依托新疆典型的绿洲经济特点,中小规模的水泥开采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鉴于新疆目前水泥产业市场结构的基本特征是生产分散、过度无序竞争、规模结构低、技术水平低等特征,实现高度的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不具有现实的可行性,所以“以寡头水泥企业集团为主导,大、中、小水泥企业共存”的这种宽松的寡头垄断市场结构才是发展新疆水泥产业合理的选择。

2、组建大型水泥企业集团,实现水泥产业组织优化

(1)以大型水泥企业为核心,组建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大型水泥企业集团

目前,新疆水泥生产力布局框架已基本形成,区域市场核心企业已经初步确立,在扩张空间有限、优质资源日趋减少、市场竞争逐步升级的前提下,大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快。

未来大型水泥企业集团建设的思路是:将原有大型水泥企业集团按区域进行扩张,组建联营公司;先按照各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组成松散型的企业联合体,然后按照优势互补,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原则,组建大型水泥企业集团;加强大型水泥企业集团内部的生产技术合作,提高整个集团的劳动生产率;统一集团内部各个企业的水泥质量标准和标准价格,合理分配各个企业的市场份额,逐步占领各区域性市场;集团内部的企业之间要做好协调工作,控制好各自的产量,抓好生产这一环节,开展联合销售,使市场份额能得到合理分配,进而提高整个集团的经济效益。

(2)优化资本结构和产业结构,发挥大型水泥集团的优势

在大型水泥集团组建成功后,它还要实现由生产经营型向资本经营型的转变。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可成立水泥生产公司、水泥建设公司、水泥销售公司,可在行业内实现强强联合。大型水泥集团可以利用各种技术优势对其它企业以参股或控股的方式进行投资,向相关产业延伸,如组建煤矿与电厂联合的煤电公司;将水泥厂、砖瓦厂联合组建建材公司,与垃圾处理公司建立企业联盟,等等。还可以由多家公司投资组建新的股份有限公司。以资本为纽带,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大型战略集团,实现资产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国有水泥企业的投资多元化,可以避免由于市场变化对企业造成的风险。

3、促进中小水泥企业再发展的建议

(1)在边远、偏僻地区,要适当允许小水泥企业的存在

考虑到新特的经济区位布局,新疆自治区政府对边远、偏僻、交通不够便利而且市场容量较小的地区,应当允许小水泥企业的适度发展,而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对待这些小型水泥企业。

(2)建立专门的中小水泥企业管理机构

通过该机构,对中小水泥企业实行统一管理,改变目前较为混乱、低效的管理体制。该机构的职能包括:一是协助中小水泥企业寻找多方面的融资渠道,获得资金支持;二是为中小水泥企业提供技术、经营、管理和市场信息等多方面的服务,研究分析宏观经济和行业发展形势、产业经营状况、盈利水平、市场供求等;三是指导中小水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由企业自主决定企业采取合伙制、封闭性的有限责任公司制度,或者是开放型的股份有限公司。

(3)加强为中小水泥企业服务的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水泥生产技术服务体系,为中小水泥企业的技术开发与技术创新、技术引进、消化和吸收提供服务和指导;建立为中小水泥企业服务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中小水泥企业提供国家政策、新技术发展、国内外市场需求、经营管理和客户方面的信息服务;鼓励社会培训机构,帮助中小水泥企业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鼓励大型水泥企业与小型水泥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和技术与管理人员交流;加强建材协会、水泥协会对中小水泥企业的指导功能。

4、健全市场退出机制

低进入壁垒使得许多技术条件落后、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企业进入到水泥产业,而过高的退出壁垒使得一些资源枯竭或者开采成本过高、水泥品质差、市场竞争力低、长期亏损的水泥企业欲退出却难以退出。所以,仅仅通过建立市场准入规则来提高进入壁垒,还不能缓解新疆水泥产业竞争过度的局面。因此,除了建立适当的市场进入壁垒阻止一部分不合格的潜在进入者外,还要降低新疆水泥产业的退出壁垒,使产业内过剩的生产能力能够顺利转移出去。

对新疆水泥生产企业而言,退出壁垒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水泥企业的技术经济特点决定其生产设备在企业退出时估值会大大降低,另一个方面由于水泥企业退出时可能会遇到多方面的障碍,如企业中人员的安置、来自当地政府和银行的压力,等等。

因此,降低新疆水泥产业的退出壁垒必须解决好如下问题。

一是解决好拟退出企业的职工再就业问题和退休职工的养老保险问题。在新疆这个少数民族集居、经济落后的地区,解决好退出企业的职工安置问题和退休职工的养老保险问题涉及到新疆社会的稳定和长远发展。

二是克服地方保护主义造成的退出障碍。要克服由于地方保护主义造成的水泥企业退出壁垒,就要破除水泥市场分割的局面,建立统一的市场。考虑到新特的地理特征,要着力建设好区域市场,让市场功能充分发挥作用,形成“易进易出”、“难进易出”的壁垒组合。

三是建立健全产权交易市场,为企业的退出提供交易场所。

【参考文献】

[1] 魏如山:中国传统产业市场势力研究――基于水泥产业的实证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

[2] 王华:基于新产业组织实证方法对水泥产业市场势力和规模效应测度[J].科技资讯,2012(31).

[3] 潘磊、张海静、高超、刘琳:新疆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9(2).

[4] Lars-Hendrik Roller and Frode Steen:On the workings of a cartel: Evidence from the Norwegian cement industry[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6(3).

寡头垄断市场范文5

俄罗斯寡头指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私有化过程中一夜暴富的大资本家。寡头这个词一般用在经济领域,特别是在俄罗斯,专门用来形容那些在苏联解体之后,乘机将国家资产占为己有,而后在资本主义市场上不断侵吞其他同行,最后成为这个国家某个行业的绝对统治者。

寡头这个词有较强的贬义,总会让人联想到资本背后阴暗面。寡头市场又称为寡头垄断市场,它是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这样一种市场组织。寡头市场被认为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市场组织,西方国家中不少行业都表现出寡头垄断的特点,例如,美国的汽车业、电气设备业、罐头行业等,都被几家企业所控制。

(来源:文章屋网 )

寡头垄断市场范文6

内容摘要:本文从技术创新和技术垄断的角度分析了市场结构的形成过程,以及各种类型市场结构之间的转化。区分技术创新竞争的不同类型,并分析了技术竞争的不同阶段对应不同的市场结构类型。研究了技术创新规模和成本的变化对其产品市场的结构的影响过程。从技术垄断者相互竞争博弈的角度分析了市场结构的稳定状态,从而推出技术垄断竞争是形成市场垄断的必要条件,而技术创新则是市场结构变化的主导因素。

关键词:市场结构 技术创新 技术垄断 自由技术创新竞争 技术垄断竞争

研究背景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中,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正是由于各种各样的技术创新,才使得琳琅满目的产品市场出现,如果说自由市场经济必然会导致垄断竞争的市场格局,那么自由技术创新竞争也必然会导致技术垄断竞争的出现。

在高技术的情形下,对技术的垄断其实是规模垄断的一种,高技术往往和新工艺、精密仪器联系在一起,没有仪器和设备,技术功能和技术垄断目标在很多情况下很难实现,如CPU的生产技术垄断,没有巨额的资本投入根本无法实现CPU芯片的生产和研发,现代生产中技术研发的比重越来越大。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西方经济学完全理性人的假设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市场经济行为本身就带有一定的非理性,由于技术信息的不完全对称,消费者无法对技术的可靠性和适用性进行准确的判断。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其实就像没有摩擦力的平面一样只是一种完全理想的假设状态。

由于技术研发投入的巨额资本,无形中设置了一道市场准入的门槛,导致了技术创新的竞争是带有垄断性质的竞争。从对市场观察中可以看出:产品的技术含量越高,其市场垄断的倾向越大。如果技术研发达到了一定的级别,也许只有特大型的跨国公司技术联盟和政府才能担当起市场竞争和技术垄断主体的重任。

技术创新、技术垄断和市场结构概念辨析

(一)国内外有关技术创新和市场结构的研究综述

近代西方经济学中市场结构的概念发端于“马歇尔冲突”,经过张伯伦的进一步研究,区分了四种类型的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 并用均衡的方法详细分析了这四种市场结构。张伯伦在其《垄断竞争理论―价值理论的新方向》一书当中,非常详细地论述了专利、商标以及产品的品质、设计和特性等产品差别对形成垄断的意义和作用。

熊彼特(1942)在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中提出:产业的垄断程度越高、企业的规模越大,越有利于技术创新。而阿罗于1962年发表的《经济福利和发明的资源配置》却提出:完全自由竞争比完全垄断的市场环境更加有利于技术创新,竞争行业要比垄断行业更加具有技术创新力。

以上关于技术创新和市场结构的研究几乎都忽略了技术及其创新的规模、成本、技术竞争的模式、以及技术的性质和分类对于市场结构形成的影响。随着技术垄断竞争在市场中作用的显现,应将产业的技术创新竞争力做为一个内生变量来度量市场的结构,原因是技术垄断竞争力是开拓市场的先锋,技术的落后会直接导致企业竞争力和规模的下降和市场占有率的萎缩。

技术及其研发的形式和规模直接决定了参与市场竞争企业的规模大小以及企业的技术创新密度。

(二)市场结构的概念以及技术内涵

西方经济学中市场结构是指企业垄断市场的程度,而事实上,企业主要依靠着技术创新垄断着市场。大部分企业有多种产品,而每一类产品形成一个市场。企业对市场的垄断程度可以根据产品的类别进行分类。市场结构是企业和市场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而技术创新和产品才是企业和市场相互作用的纽带。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市场结构的研究离不开企业的技术创新竞争力。

市场结构是企业技术创新竞争和博弈的结果,涉及多方面因素:如企业规模和能力方面的因素、产品的需求弹性、技术特征、市场的范围、规模、政府干预程度等都与市场结构的形成相关。市场结构不是一个单独的自变量,而是相关众多因素的因变量。

虽然关于何种市场结构有利于技术创新的问题在学术界并无定论,但是根据现代高科技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不同的高技术产业应该呈现出不同的市场结构。我们应该依据技术及其创新和垄断的特点、分类来分析与之相适应的市场结构。

关于高科技产业的市场的结构,至少应该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厂商之间的差异,另一方面是产品之间的差异。厂商之间的差异包括企业的集中度、产业技术创新和垄断的集中度、企业规模以及技术垄断竞争力的差异程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差异度、该类产品市场中企业的总数等内容。产品之间的差异包括产品技术含量的差异度、产品技术功能的差异度和替代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产品的销售分布和售后服务等。产品之间的差异必然、厂商之间的差异和市场结构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对应的关系。市场结构稳定的条件是:新产品的技术研发一定要适应于企业的技术创新规模和投入、适应于整个产业的技术创新资源分布,过多或过少的技术创新投入都会导致产品市场的不稳定,或者导致产品市场结构的变迁。只有通过适度的技术创新把企业和产品市场联系起来,才能产生稳定适当的市场结构。市场结构的变迁往往是由于企业的技术创新不能够适应于新产品的开发而造成的。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现代高技术竞争一般采用技术链或产业链状的形式进行竞争,市场中竞争的单位已经不是单独的企业了,采用链状形式来分析市场结构更加符合时代的特征。技术产业链之间的规模差异和技术差异也是分析市场结构的重要指标。

(三)技术垄断的概念和内涵

技术垄断是对专利技术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在市场经济体制中,企业技术垄断的平台是市场,是针对市场收益的垄断,正是企业的技术垄断才导致了市场技术垄断竞争的形成,技术垄断竞争是企业依靠有限的专利技术资源垄断参与市场竞争,是企业技术创新竞争的一种类型,而技术垄断的规模和程度直接影响着市场结构的形成。

在经济学中,如果市场结构可以分为自由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四种类型,那么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技术竞争也可对应分为自由技术创新竞争、技术垄断竞争、寡头技术垄断和完全技术垄断等。如图1所示。

如果企业完全自由技术创新是完全自由市场特征的话,那么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就是技术垄断竞争,寡头技术垄断则是高技术产业中寡头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技术垄断竞争与寡头技术垄断竞争之间的区别是:参与技术垄断竞争厂商所掌握的技术之间并无太多的差别,众多厂商的技术创新实力相当,厂商之间是垄断竞争的关系。而寡头技术垄断竞争的特点是新技术只被少数的几个厂商所控制,其它众多中小型企业无力进行此类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新产品市场被寡头垄断。

技术创新和技术垄断竞争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分析

(一)技术创新规模和成本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技术研发的本身就有一种使企业进行合作和垄断的倾向,企业技术创新共同的市场导向增强了企业相互之间的技术交流,促进了公共技术创新资源的共享,推动了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和产业技术创新资源的聚集。从而形成了技术创新成本和规模、企业规模扩大、技术垄断竞争力提高的良性循环,如图2所示。

正是这种技术垄断竞争的良性循环才促使了垄断竞争市场结构的形成。虽然产品的差别造成了市场垄断,但是市场垄断的形成还离不开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等条件。

技术创新规模和成本决定了企业的规模,进而决定了市场结构的模式。技术创新的规模和成本越大,产品的技术差异越大,技术替代率就越小,依照张伯伦的理论推理市场垄断程度就越大,市场集中度也就越大。可用图3表述。

图3的三坐标的横坐标和纵坐标依次相对应,左边和右上坐标图的纵坐标―“技术替代率”相对应,右上的横坐标和右下的横坐标―“市场垄断程度”相对应。

本文的观点是:市场的结构是随着技术创新的成本和规模变化而变化,市场结构适应了企业技术创新和垄断的规模和成本,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生产的规模和成本、技术创新的组织结构和规模决定了产品市场的结构和规模。

技术创新的高投入无形之中在市场准入方面设置了一道门槛,使得无力承受高投入的企业和项目根本无法进入市场,或逐步退出市场,只有大规模和技术创新能力强的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技术创新的高风险和高投入促使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建立和产业集中度的提高。而有些小型的技术创新对市场结构的形成几乎微不足道,除非品牌效应非常好才能形成寡头技术垄断。

各种类型的技术创新及其对应的市场结构如表1所示。

由表1看出:技术创新的规模决定了企业生产和竞争的规模,进一步决定了产业集中度以及市场中企业的个数和技术创新能力分布,进而产生了适应新产品技术创新的市场结构。

(二)技术垄断竞争对市场结构均衡状态的影响

高科技产业中,正是由于垄断着专利技术,企业才有技术实力进行市场竞争,专利技术是企业开拓市场的基础,所以企业之间的技术垄断竞争是形成市场结构的基础,企业对于专利技术的垄断和占有是产品市场结构形成的前提,没有企业对于专利技术的占有权和使用权,也就没有市场的形成。技术垄断竞争力是指垄断专利技术并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技术创新是技术垄断竞争的基础,没有技术创新也就没有进行垄断的技术,更不要谈及参与市场竞争,从表面上看来,技术垄断是对专利技术的占有和使用等,但是由于技术设计和研发的最终导向还是市场,所以技术垄断竞争事实上还是面对市场的技术的创新竞争。技术创新和企业技术垄断的关系如图4。

在某种程度上,市场的结构是企业、科研机构、政府和消费者之间相互进行技术垄断博弈的结果,是一种动态的平衡,产品是市场结构博弈的核心,而技术创新和技术垄断则是市场结构变迁的线索。如图5所示。

当市场的均衡状态转化为寡头技术垄断或者完全技术垄断时,市场均衡就转化为技术垄断的一个或几个厂商和消费者之间的博弈均衡了,随着技术的进步,技术的供给方的组织结构随着技术创新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完全技术垄断市场的博弈均衡如图6所示。

产业技术链的长度或者整合程度也显著影响着该产品的市场结构。产业上下游技术之间的衔接程度越紧或者技术链条很短,即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在小范围内即可完成,这种情形下技术垄断竞争的程度也就越激烈,如果一项技术创新需要多种技术企业配合、必须协作完成,那么创新技术的垄断竞争也就不那么激烈,原因是很难有过多相似的技术与之竞争。

技术垄断竞争促进了市场集中度的提高,特别是以链状或系统形式存在的技术创新,更是使企业之间加强了技术合作研发,促进了产业技术创新资源的聚集和集中,加剧了市场技术垄断的倾向。

在很多情况下,市场中的技术垄断竞争多是以产业链的形式作用着市场结构的形成,市场结构已经不能单纯地用个别企业的形式来研究和描述,以技术链为基础的产业链形式是研究市场结构的新视角。市场中的竞争已经不是企业之间的技术垄断竞争了,而是以技术联盟为基础的产业技术链之间的竞争,例如WCDMA和CDMA2000移动通信标准之间的竞争其实是两条技术产业链之间的竞争,这种市场结构显然不能用个别跨国公司的技术竞争力来描述,在这种情况下,技术产业链的形式显然更加合理一些。

(三)技术扩散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依据技术的分类,技术扩散可以分为高新技术扩散和成熟技术扩散两类,这两类技术扩散对于市场结构的影响不同。高新技术扩散有利于市场结构趋于完全竞争,而成熟或即将落后技术的扩散则有利于市场向垄断方向发展。

成熟或即将落后技术的扩散事实上也是技术垄断竞争的一种手段,成熟技术的扩散有利于实现技术垄断利润的最大化,企业尽可能地发掘成熟专利技术的市场潜力,有利于企业补贴新技术的研发,形成以新技术创新带动企业利润增长的良性循环,使企业的市场垄断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同理,根据以上逻辑反向推理,高新技术的市场扩散则不利于企业垄断地位的形成,自然也就不利于市场形成垄断型的结构,如图7所示。

另外技术的成熟度也显著影响着市场的结构。在高新技术产业市场当中,新技术的替代弹性是非常小的,几乎不能被替代,产品的垄断程度很高,但是,如果随着技术创新竞争的展开和技术的扩散,这些新技术的可替代性会逐步增加,厂商之间的竞争会明显增强,市场的垄断程度会减弱,而且被替代的速度会越来越快,只会呈指数上升,见图8。

市场结构的稳定性和调节机制

分析市场的结构离不开对商品特性的研究,企业和消费群体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产品在市场中的波动性却很大,比如产品的市场开拓、产品的生命周期、市场占有率的波动、产品质量引起企业垄断规模的扩大或萎缩等等。企业只有通过市场的信息反馈系统及时调节技术研发和垄断竞争的战略,从而影响到产业市场结构的变动。如图9所示。

市场结构的稳定性同时也是博弈均衡系统的稳定性, 市场结构的稳定性如图10所示。

假设在T1时刻对市场结构系统一个扰动(如产品的技术故障等),如果市场结构经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够经过若干时间后能够回到一个新的市场结构平衡状态A点,那么该市场结构就是稳定的,如图10、11所示。

如果如图12所示,市场结构不能回到原有或者新的平衡点,那么该产品的市场结构就不是稳定的,该产品会随着市场波动的不断加大而逐渐消亡。

市场结构的均衡点稳定在产业技术创新的边际成本最小值、技术垄断收益的最大值处。如果不在技术垄断收益的最大值处,企业就会通过技术创新把市场结构的均衡点向技术垄断收益的最大值处推移。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博弈中,由于技术信息的不对称性,企业是市场博弈主动的一方,而技术的消费者却是被动接受的一方。